环境心理学豪华版
行为环境心理学幻灯片
库·勒温(K.Lewin)提出B=f(P·E)的著名 的行为公式(Behavior formula)
生态心理学家巴克尔(Roger Barker)在 人-环,环境的研究中提出了人的行为模式的 理论行为场所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分析环境行为关系的基本单元。
行为场所有3个显著特点: (1)存在着固定的或经常发生的行为模式; (2)行为模式通常是有目的的,或者受社交
园林景观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以 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公共性 私密性 安全性 实用性 宜人性
四、欲望与建筑
欲望是取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 的的要求。人有各种各种的欲望 :生活 欲望和人格欲望
(一)生活欲望
即生存需要。人们为了生活,希望有住所, 也必须有住所,这不仅表现在需要休息、 睡觉的生理性方面,同时也表现在需要同 家人团聚的社会性方面。这种基本欲望 又表现为3类:情绪性、社会性、理智性
➢异常状态:是指当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平衡被打 破,某一问题突出地显现出它的地位,造成了异乎 于平常的状态。
➢非常状态:当异常状态进一步恶化并伴有生命 危险或集团化的倾向时,就进入一种非常状态,常 常不自觉地出现恐慌或惊慌。
二、行为与环境
行为是人们的社会结构意识等支配的能动 性的活动,行为必然发生在一定的环境脉络之 中,并且在许多方面与外在的环境,包括自然的、 人工的、文化的、心理的、物理的环境有着 很好的对应关系而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
习惯所支配; (3)行为场所的交际特点与行为模式有着不
可分割的联系。
三、环境与心理
除了人脑的机理、心理和意识之外,就是 外在的客观世界即周围的环境。环境是一 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它为我们提供直接而 真实的感觉剌激,即环境信息。
环境信息的主要特征有: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负荷。 高负荷的环境就是传递大量感觉信息的环境; 低负荷的环境就是刺激信息量较少的环境。 高负荷环境比低负荷环境具有更高唤醒水平。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环境信息从三方面影响环境负荷:强度、新奇性和 复杂性。
强度:感觉刺激的绝对值; 新奇性:指对所接收到的环境信息的熟悉程度; 复杂性:指环境包含不同信息的种类。
(2)新奇性——环境中出现新的、或以前未曾引起注意的特 性的程度。
(3)意外性——环境出人意料的程度。 (4)不一致性——某一环境要素与其周围背景不一致的程度
。 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不一致性处于中等水平的
对象,是被判断为最美的;过高或者过低的对象是不美甚 至是丑的。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2、个人应激物
个人应激物指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3、背景应激物
应激量表
背景应激物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如工作压力、
每天上下班赶路、拥挤、噪声、空气污染等。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前者较为轻松自然,后者相对紧张和集中注意 。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2、不定性、唤醒与美学评价
不论广泛探索还是特殊探索,前提是环境中 必须有唤醒主体的刺激。
当环境的不定性增加时,人的 唤醒水平也随之升高,二者呈直线 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随着不定性的增加,唤醒 水平继续提高,探索的兴趣不 再增加,而对场所的偏爱反而 降低。
[整理版]环境心理学目录
目录绪言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特点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第二节知觉与认知一、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二、知觉定势三、习惯化——适应四、对变化的知觉五、认知第三节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一、视觉研究的深化二、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三、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知觉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简介二、基本观点三、格式塔的组织原则第二节生态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二、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三、生态知觉与环境设计四、生态知觉与道德约束第三节概率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和理论模型二、概率性的世界三、概率知觉与个人经验四、概率知觉与环境问题第三章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第一节认知地图研究概述一、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二、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三、认知地图的性质四、认知地图的特点五、认知地图的功能六、个人认知成图能力的发展七、易识别环境的特征第二节城市公共意象研究实例——武汉市的公共意象一、城市公共意象图二、问卷资料的归纳和讨论三、城市环境总体评价第三节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被试者个人背景二、公共意象和认知结构三、风景质量评价四、讨论和建议第四节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研究对象概述二、比较:范围、结构、同一性和意象元素三、讨论:识别、使用和理解第五节校园评价地图一、新的H校园认知地图二、情感评价地图三、审美评价地图四、校园环境总体评价第四章环境一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一节唤醒理论一、唤醒与情绪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三、唤醒与绩效第二节环境应激一、应激反应二、应激物的种类三、适应环境应激的意义和代价第三节环境负荷、适应水平和行为约束一、环境负荷理论二、适应水平理论三、行为约束理论四、各种理论观点的综合第四节行为场景理论一、场所的环境特征二、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三、场所的生命四、研究行为场景的现实意义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一节噪声一、噪声的定义二、影响噪声评价的因素三、噪声对行为的影响四、减少噪声危害的措施第二节拥挤一、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二、影响拥挤感的其他因素三、对拥挤的理论解释四、减少拥挤感的措施第三节空气污染一、空气污染的来源二、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三、对空气污染的知觉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四、空气污染对绩效的影响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一节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一、个人空间二、人际距离三、人际空问定位第二节私密性一、私密性的定义二、私密性的功能三、私密性与环境设计第三节领域性一、领域性和领域二、领域的类型三、领域的功能第七章城市环境的认知第一节城市意象的后续研究一、城市意象研究范围的扩大二、研究方法的改进三、研究内容的深化第二节空间定向一、满足基本需要的导航系统二、定向系统的文化差异三、自然环境特征对定向系统的影响四、环境具体因素对空间定向的影响五、环境改变对空间定向的影响第三节认知距离一、认知距离的概念二、影响认知距离的环境因素三、影响认知距离的文化和群体因素第八章城市环境的体验第一节城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和特点一、环境信息的特点二、对“复杂性”的偏爱三、城市环境体验的特点第二节显著差异与城市环境体验一、显著差异的含义二、从环境知觉理论看显著差异三、可利用和开发的元素第三节与城市环境体验有关的若干问题一、形成显著差异元素二、城市设计美学——审美情感反应的理论模型三、综合性模拟研究四、寻求易识别性和复杂性的平衡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一节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述一、早期国外的研究二、近年的外部空间研究三、分析城市外部空间活动的通常方法第二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一、动作性行为习性二、体验性行为习性三、行为习性的差异第三节城市外部空间研究实例一、洪山广场二、红楼广场三、滨江公园四、四美塘公园五、讨论和建议第四节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一、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二、兼顾私密性活动三、形成私密性一公共性层次四、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五、预防和减少破坏行为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第一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假设一、超载假设二、城市环境应激三、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四、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第二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例证一、应激与应对行为二、亲和与亲社会行为三、犯罪、犯罪率与恐惧感四、绩效和健康五、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六、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比较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城市环境问题对策一、重视社会因素二、旧城更新:研究例证与设计建议三、城市区域安全防卫研究第十一章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第一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一、反映建筑与行为关系的理论二、“适用”的现代术语三、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第二节环境一行为信息概述一、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二、使用者群体三、环境~行为现象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功能”研究一、功能研究的扩大二、功能研究的深入:外显功能与潜在功能三、功能研究的细化:特定功能与行为第十二章特定建筑环境与行为第一节建筑意象与室内认知距离一、建筑的意象二、使用者的建筑综合意象三、建筑室内的认知距离第二节室内空间定向一、建筑易识别性研究概述二、建筑平面拓扑复杂性的影响三、加强室内空间定向的建议第三节建筑体验概述一、知觉理论与建筑体验二、建筑体验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三、室内空间的体验第四节特定建筑类型与行为一、居住场所二、老年人福利设施三、其他建筑类型结语:走向更朴实和更开明的环境一行为研究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汇总)环境心理学.doc
第一章一,感觉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内容的统一4,对同一对象,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
二,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1,刺激作用与相应的感受器2,感觉阈限(下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上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最大刺激量。
从下阈限到上阈限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3,注意(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4,要一定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客观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另一方面取决于人的自身状态。
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相互加强或相互削减2,联觉(指一种感觉会引发一种感觉的现象)3,不同感觉的补偿四,感觉与知觉的关系——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
五,知觉定势(个人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据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之为知觉定势)六,习惯化——适应(如果感知到的刺激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人对这种刺激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甚至感觉不到,习惯了环境的刺激而变得适应)七.认知,指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
而思维是他的核心。
1,图示—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即固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之为图示(图示的形成是一个以时间作为代价的内化过程,一旦形成,便在个人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中形成一种顽固的定势,成为一种直觉的思维方式或习惯的行为。
)--------同化是图式量的改变,顺化是图式质的改变八.在声景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因人而异2,因地而异3,因时而异4,因文化和亚文化而异九,其他知觉1嗅觉2触觉3动觉4温度和气流第二章一,环境知觉,研究人(群体)对来自真实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即时而又直接的反应。
环境心理学教学课件
变而改变,于是人们进入一个场所,就象进入一个存有预设活动程序的 地方,人们的活动只是按照程序表上的内容重复着。
交互作用理论
▪ 相互作用论 强调人和环境均是一个相互包涵着的实体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不论是人还是环境,不可能不参照对方而单独定义,并且 一方的活动必然影响另一方。我们影响环境,环境亦影响我们。
同的要求,当人们对环境有相似的环境目标时,他们也就一相似的方法 来形成场所概念和场所评价。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讲演场的讲演厅和作 为集会地的讲演厅,尽管实质环境没有任何改变,但评价却是不同的。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数据的类型
数据类型
对 环 境 对 环 境 对 环 境 环 境 对 行 为 环境对行为有 对 环 境 方法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作为一个专门领域,环境心理学是新兴的,它 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 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 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
定义: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 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 过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
对应这个定义,环境心理学有两个目标:一是 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是利用这些 知识来解决复杂和多样的环境问题。
✓ 环境评价:描述、满意、喜爱、景观评价、情感评 价
✓ 用后评价
➢ 用后评价是环境设计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综而言 之,用后评价就是用系统而严谨的方法以使用者的 观点来评价建成环境的实际效果。
➢ 用后评价包括几个重要特性
➢ 后评价的目的
➢ 用后评价的方法
➢ 评价一种研究方法的效力主要看它的信度和效度
环境心理学-第三章 环境心理学
第三章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 • • • • • • • §3.2理论的比较与当前的理论框架 一、试对几种环境心理学理论进行比较。☆ (一)一般性和特殊性。 1.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和适应水平理论都具有一般性的特点。其 中 ① 唤醒理论的一般性最强,也就是说,唤醒理论认为,刺激的增加或 减少,都会引起个体生理和心理唤醒水平的改变,因此可以推断行为 将受到什么影响。 ② 刺激负荷理论的特殊性要强一些,适应水平理论则是最具特殊性的 一种理论。 2.在解释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时,一般性和特殊性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具有一般性的理论能够解释相同环境条件下,大多数人的反应,但是 却掩盖了个体差异。 3.环境应激理论具有较强的一般性,也就是说,它可以推断环境中各 种因素引起的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对于某个刺激源引起的反应 如何,以及个体应激反应的差异却难以解释。
第三章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 3. 行为局限理论: • ① “局限”是指环境中的一些信息限制或者说干扰了我们希望去做的 事。 • ② 环境提供的信息超出了个体控制能力的范围,从而对认知活动产生 了干扰。当人们觉察到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丢失,首先会引起负性情绪 体验,这时,个体就希望重新获取对环境的控制力,这称为心理阻抗。 当个体感到行为受限制时,心理阻抗可以消除环境对行为的限制。 • ③ 行为局限理论还认为,当控制环境能力的恢复失败时,可能会导致 习得无助感。也就是说,当多次努力重新获得控制环境的尝试失败后, 人们会认为对于环境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放弃了努力,并且“学习” 认识到对环境的限制是无力改变的。 • ④ 因此,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含三个基本的步骤: 觉察到对环境控制的丢失、阻抗,以及习得的无助感
第三章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 4. (1)适应水平理论: • ① 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某些机能来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 • ② 环境提供的刺激有一个最佳水平,然而,由于每个人 过去的经验不同,所以要求的最佳水平也不一样。把这种 最佳刺激水平的改变称为适应,当环境改变时,个体对环 境反应的改变。 • (2) 适应水平理论至少适合于解释三种环境刺激条件下 的环境行为关系: • ① 环境中的感觉刺激输入、② 社会刺激输入和 ③ 环境的 改变运动。 • (3)适应水平理论提出上述三种刺激可以在三个维度水 平上发生变化: • ① 强度; ② 刺激的多样性;③刺激的 (1)刺激负荷理论认为: ① 个体对获得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 ② 当环境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个体的加工能力时,就出现超负荷现象。 ③ 当环境刺激出现时,个体要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环 境刺激的强度大、在预测之外,又难以控制,那么,个体需要投入的 注意和分析判断能力更多。 • ④ 如果个体不能确定做出那种反映最恰当,那么就要分配更多的注意 力在这个刺激上。 • ⑤ 刺激负荷理论认为,人对某个刺激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不变,一段时 间后注意力会暂时减弱,在这一段时间,就出现超负荷现象。 • (2)避免定向注意疲劳症状(长时间高度注意某个目标,导致注意 减弱)出现。
环境心理学
周围时间段人流情况 8
云水苑幼儿园
社区周围入口情况
交警大队
5 2
广旺大药房
1 钱塘江
3
杭州学正中学
正京大药房
4
500m间距
• 社区1000米辐射范围以内有交警大队以及药房,如图 2线与5线
• 社区辐射2000米内依次有药房3线、文海中学6线、工商大学7线、幼儿园8线等,服务业与 教育业都齐全 • 社区2000米以外,便可到达钱塘江1线观赏、以及学正中学4线。
南入口以及东入口人车共流的情况下,交通较混乱,
对行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危险。
第二章
社区地理位置概况
社区周围环境概况
周围时间段人流情况
社区周围入口情况
入口情况分析
小区内,主入口分别为A、B、C三个主入口
根据人流量流动调查可知 •A入口人流量流动最为频繁。对面是一条商业街,
并且,A入口处有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人口集中。
第三章
内部道路
内部设施
内部景观
有些道路坡度过于陡 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 很危险(设计问题)
水池旁边没有灯,池中 间断开的小路走起来不 方便,对于老人与小孩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设计问题)
第三章
v v
内部道路
内部设施
内部景观
• 连接两边小区的两扇铁闸门设计不合理,出口刷 卡不便利,需伸手越门,给行人造成不便,对老 人小孩更存在一定危险性(管理问题) • 夜间周围环境过于昏暗,照明不够(设计问题) • 一进门发现老人和小孩都聚集在中间玩耍跳舞, 但是空间不够,很多小孩都在没有水的喷水池玩 耍,地方过于脏乱(管理问题) • 小区内沿路边没有休息的座椅(设计问题) v
第二章
环境心理学
南博文城市再开发给生活空间带来变化深层的心理学解释:都市的精神分析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和研究内容(一)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环境心理学将环境― 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又较其他心理学分支更侧重于应用研究,这两个特征使环境心理学在方法论上体现了多样件、灵活性和首创性。
环境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等.对于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们心理状况的分析可采用调查法,调查的项目包括环境现象信息、态度、价值和情感的信息,同时还包括个体生活和工作环境诸方面的真实情况:调查对象的选择可随机取样,也可有意抽样、混合抽样等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被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及其个别存在形式,进行长时间的感知,这可用现代仪器记录( 如录像、录音等)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测验法经常采用问卷式,即编制调查表,由被试回答.相关法是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由于某些社会道德和伦理的原因,不能进行实验,就可用相关往来处理,环境心理学家往往利用相关度来预测人们行为的发展趋向。
实验法要求比较高,一般可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许多环境变量和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场实验是针对这个局限性而改进的方法,它能使研究者了解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反应情况,并在模拟现实环境背景下来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缺陷,实际研究中人们往往同时并用几种方法。
作为一门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具有多学科性的特点.它要从许多母学科中汲取某些知识。
例如,认知地图的研究要从格式塔心理学中汲取营养,环境― 行为研究要借鉴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儿童行为的研究则依赖于皮亚杰的理论……因此,环境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物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关系非常密切。
据此,有的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心理学实际上是对所有的心理学研究提供—种特殊的观点和研究思路,它对所有的心理学分支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环境心理学与社会学、工效学、生态学、人类学、园艺学、建筑环境控制学、环境保护与监测以及城市规划也有一定的联系。
环境心理学资料
49. 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都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
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会把人和物、人和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对待,认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环境也就是环境,或者是单纯地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人们提出要求。
而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与物和环境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
因此,室内环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第一节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
工效学Ergonomis 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
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完整版)环境心理学1
(完整版)环境心理学11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为:1、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3、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4、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第一章 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 感 觉 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一、 感觉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不仅会引起厌烦,还会产生强烈的痛苦,并有损于健康。
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一)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人的感受器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执行着各自不同的职能。
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适宜刺激物,只对各自的适宜刺激产生最大的感受力,从而产生清晰的、有一定意义的感觉.平时人们最重视的是视觉与听觉,其次是嗅觉、味觉、肤觉,事实上人的感觉不只上述五种,还有动觉与平衡觉等。
(二)感觉阈值:并非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会引起感觉,例如人听不到远处微弱的声音,感觉不到飘落到皮肤上的尘埃微粒,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下绝对感觉阈值.当刺激强度超过某种限度时,所引起的就不再是正常感觉而是痛觉,例如过强的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引起的效果都是痛觉,这个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称上绝对感觉阈值,从下阈值到上阈值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
(三)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一般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分为三种类型: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和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环境心理学(PPT39页).pptx
1、寻求环境刺激的方式:广泛探索和特殊探索
b i
广泛探索:没有特定目标的探索。
l i
特殊探索:被特定刺激唤醒引起注意时进行的探索。
t
y
两种探索行为都是人的需要,而且不能截然分开—— 在广泛探索中可能有特殊发现,特殊探索中也包含多样、
一般和意外。从广泛探索中发现问题,在特殊探索在寻 求答案。
前者较为轻松自然,后者相对紧张和集中注意 。
布局对总体环境的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 自然要素占优势而且未被人工要素坏其和谐性的环境 仍被认为是美的。
I
B
M
L
o
t
u
s
S o
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提出分类和环境的维度:
f
t
w
a r
分类和评价的四种环境维度 :
e |
• 连贯性——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和有组织的程度;
M
o b
• 易识别性——对环境易于识别和理解的程度;
i l
• 复杂性——环境要素的种类和数量;
i
t y
• 神秘性——环境中隐含着信息吸引人探索其中奥秘的程度
。
I
B
M
L
o
t
u
s
S o
(三)唤醒与绩效
f
t
w a
唤醒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能获得
r e
理想的效率,而且容易发生错误,只
|
M o
有在唤醒处于中等水平时(即环境刺激
b i
适中时)达到最高绩效,即任务绩效与
再增加,而对场所的偏爱反而
o
b
降低。
i
l i
人对环境的情感评价与环
t y
境的不定性,呈倒U形曲线关系
环境行为心理学课件
相互加强或协同
相互补偿或替代
相互削弱或破坏:
不同感觉相互影响:
*
第三讲 环境认知理论
格式塔知觉理论
生态知觉理论
概率知觉理论
gestalt:【德】 形式、形状
格式塔知觉理论(完形心理学):
一般属性,即形式; 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
1 心理学含义:两个
假使有一种经验的现象,它的每一部分都牵连到其它部分,而且每一部分之所以有特征,是因为和其它部分具有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格式塔”,格式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通体相关的完整现象。 引申:有组织的整体,所有现象都具有格式塔的性质
02
*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
把环境-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考
壹
贰
强调环境-行为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
叁
研究课题以实际问题为取向
肆
多学科性质
伍
现场研究为主
4.3 发展历程—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
*
4.4 基本理论
01
认知心理学倾向
02
唤醒理论
03
应激理论
04
环境超荷载理论
05
生态心理学倾向
06
环境决定论
知觉和知觉定势
1 知觉:借助以往经验和知识对感觉到的客观对象的信息整合过程。 2 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等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知觉定势对某种不定性对象的判断产生重要影响 3 习惯化—适应: 习惯了刺激而变得适应(视野倒置试验) 4 对变化的知觉: 感觉的强度与刺激的变化成正比关系。 城市更新过程中,注意保护旧有的刺激
一:认知地图研究概述
*
意象image: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
(完整版)环境心理学1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为:1、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
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
3、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
4、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感觉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一、感觉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不仅会引起厌烦,还会产生强烈的痛苦,并有损于健康。
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一)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人的感受器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执行着各自不同的职能。
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适宜刺激物,只对各自的适宜刺激产生最大的感受力,从而产生清晰的、有一定意义的感觉。
平时人们最重视的是视觉与听觉,其次是嗅觉、味觉、肤觉,事实上人的感觉不只上述五种,还有动觉与平衡觉等。
(二)感觉阈值:并非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会引起感觉,例如人听不到远处微弱的声音,感觉不到飘落到皮肤上的尘埃微粒,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下绝对感觉阈值。
当刺激强度超过某种限度时,所引起的就不再是正常感觉而是痛觉,例如过强的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引起的效果都是痛觉,这个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称上绝对感觉阈值,从下阈值到上阈值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
(三)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一般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分为三种类型: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和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优】环境心理学课件优选PPT文档
中国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1993年7月20日~25日中国在吉林市召开了“全国建筑 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倡导者有常怀生、蒋孟厚、 朱敬业、杨公侠、杨永生等。
和美消国除 心的理“学环会相境议互”(,AP性研A)究。1方97一法8年除方正常式规面成的立强程人序调口之与外人环,境们还心有怎理些学特样分别会受之。处环。 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
环境设计中的行为和心理问题
2 10
心城理市学环基境本影影知响响识对策和、反建筑应学中。的一般应用
2.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
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物8 理环城境市,环这门境学认科知还特、别城强市调主环体境与体环境验作用的相互性。
1981年欧洲成立了“国际人类及其物理环境研究学会”,同时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
29)城研市究外者部都公开共始空注间意活研9动究研工城究作市的连外续部性公,重共复空或间扩展活早动期研工作究的研究增多,表现出累积相关知识的努力。
10 城市环境影响对策、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6 器官噪的声客、观事拥物挤个和别属空性气的污反映染。
3)研究反映出日前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涉及多种情境和多样人群,特别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跨文化的比较和整合成为众多学
者关注的焦点。 7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特殊群体的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1总9结68了年2纽0世约纪市6立0大年学代开后1始期招,序收这环门言境问—心题学理指学向科的的的博学发士科生出展。现和以现来,状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理论(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环境心理学到80 年4)代多进学入科了间蓬的勃合发作展越的来时2越代多。心,理属于学心基理本学的知研识究成员大约只占一半左右。 独4 特认的知历地史图,和地评理价,地社图会3 变化环和境政知治因觉素理已论经影响了环境行为研究的方向。 不 视仅觉要心寻 理求 学问 与题 听的 觉解 心决 理,学4 也 ;要认力知求地寻找图问和题评背后价的地规图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 3者)关研注究的反焦映点出。日前 工作5所用环的境多重行方为法关,涉系及理多论种情境和多样人群,特别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跨文化的比较和整合成为众多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
(根据十六周课堂录音整理)
1.注意(P6)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者缺一不可
2.生态知觉理论(P43)
生态知觉理论由吉布森(J.Gibson)提出,其强调两个要点:(1)环境的提供、(2)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
吉布森认为,生态知觉是心理主体有机的整体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环境呈现其功能特征。
所以在相关工作上,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情感反应,注意环境潜在的生态意义。
3.知觉定势(P9)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4.表象
表象概念的含义:(1)再现性(2)对象性
意识活动中的意向性,表象是其前提及根本保障,在表象当中可以回应、讨论、判断一些事情,纠正错误。
5.环境认知(P68)
主要内容:环境中定向、找路、寻址、判断距离和时间长短。
6.应激、应激源(P129)
(1)灾变事件:是势不可挡的应激源
(2)个人应激源:指引起应激的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3)背景应激源(Lazarus&Cohen,1977):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
7.评价噪声的三个因素(P150)
(1)响度(2)预见性(3)控制感
8.关于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P321)
(1)超载假设
(2)城市环境应激
(3)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
(4)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综合分析)
9.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P282)
(1)动作性行为习性
(2)体验性行为习性
(3)认知性行为习性
10.场所的概念基础
(1)地方性(2)人员活动(3)空间特质
11.个人空间的作用(P175)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起着自我保护作用:避免接受过多的刺激,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弥补私密性的不足,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
12.霍尔·个人距离(P178)
(1)密切距离:0-0.45m
(2)个人距离:0.45-1.20m
(3)社会距离:1.20-3.60m
(4)公共距离:3.6-7.6m
13.图式
图式是动态的认知架构,换句话说,是心理建构的过程。
是在知识、经验、动作、习惯等心理机制上长期形成的。
皮亚杰通过图式的核心概念,并在同化、顺化、平衡三个观念的支持下,提出了在发生认知理论上的基本框架。
同化:认知结构的充实、完善
顺化:内部图式的变化产生的适应
平衡:同化与顺化的协调统一
14.概率知觉(P39)
(1)概率知觉由布伦斯维克(Egon Brunswik)提出,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2)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
布伦斯维克把个人的环境知觉比作透镜将光线聚焦的过程,个体的心理将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接收、过滤、重组、聚焦,使之成为整体。
他还认为,来自环境的刺激具有不同的有效性。
有的刺激比另外一些提供更准确、更可靠、更有用的环境线索。
所以,为了提高对真实环境的判断概率,需要对相对可靠性进行区分、排列、作出判断,并且积累相关的环境经验。
15.唤醒水平·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P126)
在从事某项任务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唤醒水平。
唤醒水平过低过高都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效率,且容易发生错误。
所以,在唤醒水平处于适当水平,也就是环境刺激适度时,才能达到最好的绩效,这种适应水平我们也称之为最有唤醒水平。
16.私密性(P183)
(1)私密性是体现出个人空间的保持要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
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退缩和信息控制。
退缩:个人独处、与其他人亲密相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
信息控制:匿名,即不愿意别人对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藏,如人们常说的隐私权,当然不包括对罪犯的隐瞒;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不速之客。
(2)根据阿尔托曼的定义:私密性是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反映出
独处、交往两方面的要求,是一种平衡。
(3)在缺乏私密性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甚至产生冲突。
17.烦恼距离(P379)
(1)在建筑中,多次走同一距离、路程,或一次走太长路程消耗的时间、精力所产生烦
恼,称之为烦恼距离。
(2)一般建筑设计原理认为,建筑中功能关系越密切的部分,应该优化其位置关系,减
短使用距离,使平面布局紧凑。
(3)同时,应该和一些不是必要的、休闲的空间区分开来,例如办公建筑中的休息区或
者景观。
18.环境心理学(P1)
环境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由普洛尚斯基(H.Proshansky)、伊特尔森(W.H.Ittelson)等美国学者提出,环境心理学重点讨论人工环境,尤其建筑(城市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并且把这一关系作为整体进行研究。
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换作用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大多以实际问题为去向,理论基础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同时具有浓厚的多(跨)学科性质。
19.病态建筑(P167)
病态建筑:指的是在其中的人因为呼吸问题、空气问题生病。
一般是大型建筑,由于室内空气污染使相关人员身体不适,产生疾病的建筑。
原因:主要是在大面积玻璃幕墙和中央空调的使用中,人工通风系统出现系统性的污染问题。
由于此,产生细菌和微生物滋生,导致污染。
病态建筑是室内空气污染源中的话题。
20.环境意识的发端问题
(1)通过运动的身体或者说身体的运动,在最初的环境体验中,促成感知过程的开展,
获得时空、经验最初的资料。
(2)图式的产生和发展。
(3)在图式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几个重要的区分:区分自身和他者;区分不同的东西。
(4)世界关系的确定。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环境意识的基础才开始慢慢产生。
环境对于心理主体就意味着在世界之中。
21.格式塔
(1)什么是格式塔?(基本意义)
a)对象的外在形态与造型
b)内在的组织与机制
c)知觉的整体性(心理上的完型)
(2)基本规律(组织原则)
a)图地关系(图形与背景)
I图形与背景的关系II图地关系在环境设计中的意义III易成图形的主要条件
b)群化原则
I邻近原则II相似原则III连续原则IV封闭原则
c)简化原则
I良好完形原则II简洁原则
(3)图地关系:就是聚焦、区分、显现。
通过知觉要求,来把握对象。
22.认知地图的概念、性质、特点(P70)
概念:认知地图是林奇在研究城市意象当中使用的核心概念,是在环境认知问题上,以地图形成的一种心理对应。
性质:(1)模拟观点:强调环境信息的客观反映要求
(2)命题观点:注重体验、联想、加工,心理上环境意义的建立
二者不同,但并不矛盾,相互之间需要综合、统一,使得认知地图的概念充分有
效。
特点:(1) 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
(2) 模糊性和片段性
(3) 个人差异:
当地居民与外来者;生活方式与活动范围;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人格化地图23.易识别环境的特征(P79)
景山前街、文津街平面示意图(P83):要求可以画出其中路的走向、山、水、城门及人的视线。
(1)组织与结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2)同一性(自明性)——建筑群或区域内的某些共性
(3)意义——组成要素对于观察者的含义
24.领域性(P190)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防卫的行为模式。
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
领域的类型:(1)主要领域(2)次要领域(3)公共领域
领域的功能:(1)认知和社会功能(2)领域性与控制感(3)领域性与安全防卫
25.拥挤(P157)
拥挤是一种心理上的消极反应,由高密度产生。
但高密度不一定产生拥挤。
产生的理论解释:(1)信息超载(2)行为约束(3)生态心理学
影响拥挤的因素:(1)个人差异(2)情境条件(3)社会条件(4)建筑因素
减少拥挤的措施:(1)空间分隔(2)缓解交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