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豪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
(根据十六周课堂录音整理)
1.注意(P6)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者缺一不可
2.生态知觉理论(P43)
生态知觉理论由吉布森(J.Gibson)提出,其强调两个要点:(1)环境的提供、(2)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
吉布森认为,生态知觉是心理主体有机的整体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环境呈现其功能特征。所以在相关工作上,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情感反应,注意环境潜在的生态意义。
3.知觉定势(P9)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4.表象
表象概念的含义:(1)再现性(2)对象性
意识活动中的意向性,表象是其前提及根本保障,在表象当中可以回应、讨论、判断一些事情,纠正错误。
5.环境认知(P68)
主要内容:环境中定向、找路、寻址、判断距离和时间长短。
6.应激、应激源(P129)
(1)灾变事件:是势不可挡的应激源
(2)个人应激源:指引起应激的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3)背景应激源(Lazarus&Cohen,1977):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
7.评价噪声的三个因素(P150)
(1)响度(2)预见性(3)控制感
8.关于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P321)
(1)超载假设
(2)城市环境应激
(3)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
(4)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综合分析)
9.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P282)
(1)动作性行为习性
(2)体验性行为习性
(3)认知性行为习性
10.场所的概念基础
(1)地方性(2)人员活动(3)空间特质
11.个人空间的作用(P175)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起着自我保护作用:避免接受过多的刺激,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弥补私密性的不足,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
12.霍尔·个人距离(P178)
(1)密切距离:0-0.45m
(2)个人距离:0.45-1.20m
(3)社会距离:1.20-3.60m
(4)公共距离:3.6-7.6m
13.图式
图式是动态的认知架构,换句话说,是心理建构的过程。是在知识、经验、动作、习惯等心理机制上长期形成的。
皮亚杰通过图式的核心概念,并在同化、顺化、平衡三个观念的支持下,提出了在发生认知理论上的基本框架。
同化:认知结构的充实、完善
顺化:内部图式的变化产生的适应
平衡:同化与顺化的协调统一
14.概率知觉(P39)
(1)概率知觉由布伦斯维克(Egon Brunswik)提出,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2)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
布伦斯维克把个人的环境知觉比作透镜将光线聚焦的过程,个体的心理将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接收、过滤、重组、聚焦,使之成为整体。
他还认为,来自环境的刺激具有不同的有效性。有的刺激比另外一些提供更准确、更可靠、更有用的环境线索。所以,为了提高对真实环境的判断概率,需要对相对可靠性进行区分、排列、作出判断,并且积累相关的环境经验。
15.唤醒水平·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P126)
在从事某项任务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过低过高都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效率,且容易发生错误。所以,在唤醒水平处于适当水平,也就是环境刺激适度时,才能达到最好的绩效,这种适应水平我们也称之为最有唤醒水平。
16.私密性(P183)
(1)私密性是体现出个人空间的保持要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
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退缩和信息控制。
退缩:个人独处、与其他人亲密相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
信息控制:匿名,即不愿意别人对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藏,如人们常说的隐私权,当然不包括对罪犯的隐瞒;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不速之客。
(2)根据阿尔托曼的定义:私密性是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反映出
独处、交往两方面的要求,是一种平衡。
(3)在缺乏私密性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甚至产生冲突。
17.烦恼距离(P379)
(1)在建筑中,多次走同一距离、路程,或一次走太长路程消耗的时间、精力所产生烦
恼,称之为烦恼距离。
(2)一般建筑设计原理认为,建筑中功能关系越密切的部分,应该优化其位置关系,减
短使用距离,使平面布局紧凑。
(3)同时,应该和一些不是必要的、休闲的空间区分开来,例如办公建筑中的休息区或
者景观。
18.环境心理学(P1)
环境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由普洛尚斯基(H.Proshansky)、伊特尔森(W.H.Ittelson)等美国学者提出,环境心理学重点讨论人工环境,尤其建筑(城市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并且把这一关系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换作用的关系。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大多以实际问题为去向,理论基础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同时具有浓厚的多(跨)学科性质。
19.病态建筑(P167)
病态建筑:指的是在其中的人因为呼吸问题、空气问题生病。一般是大型建筑,由于室内空气污染使相关人员身体不适,产生疾病的建筑。
原因:主要是在大面积玻璃幕墙和中央空调的使用中,人工通风系统出现系统性的污染问题。由于此,产生细菌和微生物滋生,导致污染。
病态建筑是室内空气污染源中的话题。
20.环境意识的发端问题
(1)通过运动的身体或者说身体的运动,在最初的环境体验中,促成感知过程的开展,
获得时空、经验最初的资料。
(2)图式的产生和发展。
(3)在图式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几个重要的区分:区分自身和他者;区分不同的东西。
(4)世界关系的确定。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环境意识的基础才开始慢慢产生。环境对于心理主体就意味着在世界之中。
21.格式塔
(1)什么是格式塔?(基本意义)
a)对象的外在形态与造型
b)内在的组织与机制
c)知觉的整体性(心理上的完型)
(2)基本规律(组织原则)
a)图地关系(图形与背景)
I图形与背景的关系II图地关系在环境设计中的意义III易成图形的主要条件
b)群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