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决策体制.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9)、政策宣示: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2)、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1、试述政策系统的构成以及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的关系。
所谓政策系统是指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即政策系统是由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的。
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
另一方面,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
我们必须准确界定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各政策子系统或政策行为者的性质、特征和功能,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它们与政策系统总体之间的联系方式,以达到进一步优化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之目的。
2、什么是政策网络?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所谓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②交换资源的需要;③结盟的需要;④追逐权力的需要;⑤协调的需要。
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①现代民主社会里政策网络是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等多元、异质的参与主体组成的;②政策网络的多元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在特定的政策领域进行合作,以协调利益,实现共赢;③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并不是由正式的制度决定的,而是政策行为者对功能和结构认知的结果。
3、什么是政策环境?其构成要素有哪些?对于具体的政策主体系统来说,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环境:一是政策系统所处的一般环境(客观事实环境),即系统的生态环境;二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具体环境(主体认知环境),即系统的工作环境。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也就是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分析一般环境是为了理解政策系统提供宏观、总体的框架和背景。
第五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五、政策支持系统
政策支持系统是指“整合了公共政策、群 体支援系统、指标管理系统、策略规划系统、 专家系统、人工智慧及系统模拟诸领域,所发 展出来的可以支援公共政策之规划、制定、执 行、评估、模拟等功用的一套系统。”
从中国大陆的政策实践来看,我们认为政 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 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 构成。
与影响的公众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
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 同,社会分工不同,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性 质、不同层次的利益需求。
公共政策所要调整和规范的对象就 是这些具有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利益要求 的社会成员间的关系。
(三) 客体系统 由公共政策的客体组成的系统就是
政策行为者也称为政策参与者 , 它们既是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组成 部分,也是政策支持系统和政策反馈 系统的构成部分,以及形形色色的利 益相关者和由他们组成的政策网络。
3、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的关系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一方面,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 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 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
政策网络的兴起源于政策环境的快速变化: 不确定性、模糊性、关联性、动态性。
这种环境反映的是后现代社会政治主体 日益多元化、决策范围日益扩大化、决策过 程日益社会化的趋势和现实,单纯依靠传统 的官僚体制无法有效解决复杂的公共问题, 而是需要多主体、多组织直接或间接参与到 政策过程中来。
从决策参与主体的相互依赖来说, 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 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 (2) 交换资源的需要。 (3) 结盟的需要。 (4) 追逐权力的需要。 (5) 协调的需要。
第二章 公共政策系统和公共决策
主要职责
2、行政机关:(行政决策)
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西方国家的几种形式:内阁制、总统制、委员会制 我国特点: 作用和表现形式:
3、司法机关:(司法决策)
各国司法机关在政治权利中的权力、地位不相同 美国:最高法院直接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我国:
4、国家元首、领袖人物:(元首决策)
公共政策系统
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行为者
(一)直接主体——公共政策法定生产者
获宪法或法律授权,有公共权威,能为社会价值进行权威 分配,主导政策过程的团体、组织或个人
1、立法机关: 有权制定、认可、修改或废除法律的国家机关
西方国家: 我国: 立法权、决定权 监督权、任免权 从根本上控制公共政策过程
(二)“政策科学”的界定:
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正确制 定并有效实施公共政策的能力。或: 政府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托马斯· 戴伊 注意: 1、政府能力包括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2个方面, 能力强弱在于:能否在其职责范围内,正确制定 并有效实施。 2、政府能力和政府行为联系在一起, 行为体现职能。
全球层面:国际性政府组织、国际性非政府组织 跨国层次:
二、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及政策影响到的公 共政策对象。
(一)公共政策问题
1、社会问题: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实际状 况与期望的差距),这种偏差和差距被社会大多成员感 觉认同,导致社会紧张,有了公共性质。 2、公共政策问题:被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涉及到相当 多社会成员利益,会妨碍整体社会发展的社会问题。
元首具有重大决策权,参与立法决策和行政决策
(二)间接主体
虽不具合法强制力,但可通过压力、舆论、私人 接触等方式参与、介入政策过程,并产生一定影响 的团体、组织和个人。 中国现行政治体制为 1、政党:西方、我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 2、政治团体和利益集团 一制。从制度层面看,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 3、新闻媒体 力机关;从政府过程看, 4、政策研究组织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政府的 领导核心,左右着政府运 5、公民、个人 行过程。 6、全球组织、跨国组织
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公共决策体制主要内容公共决策体制概述公共决策体制类型现代行政决策方式我国公共决策体制第一节公共决策体制概述一、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公共决策体制是决策权力的分配、决策的程序、规则和方式的总和。
其构成要素:决策权力、决策程序、决策规则和方式。
科学合理的决策体制为公共决策职能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二、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根据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不同:纵向结构:各级决策组织之间构成的领导与被领导的主从关系。
层级越高,权限越大,法律效率越大。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关系。
发展趋势是纵向分权。
横向结构:同级政策组织之间,构成平等合作与协作关系。
主要有指挥、参谋、执行、监督等部门。
发展趋势是横向决策、执行相对分离。
三、公共决策权力1、决策权力及其种类决策权力是指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对他人的控制力、制约力和影响力,是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决策权力使用的手段:说服、威胁、交换、使用权威。
决策权力的运行和作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决策权力角逐的中心问题是利益(物质、意识形态),利益是权力的原动力。
2、利益影响着公共权力的各个层次,在决策权力中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公共决策权力的产生和维护以利益关系为基础;其次,公共决策权力的运行实质上就是各种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最后,公共决策体制因利益关系的改变而变化。
3、决策权力可以分为正式的决策权力和非正式的决策权力。
4、中西方公共决策权力的分配及运作公共决策权力的分配制度是公共决策体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最高决策权力的归属,最高决策权意味着权威和服从,构成了决策体制的基本框架。
1)西方公共决策权力的分配及运作其分配和运作因体制差异而形式各异,议会、政府、总统等在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实质权力。
西方公共决策权力的分配突出体现在拥有非正式的或非权威的决策权力的政党上,其宪法没有赋予政党甚至执政党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的合法权力,在公共决策过程中,政党更多的是作为各种特定利益的经纪人而非倡导者存在。
第二章 公共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修改)
第二章公共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首先要明确以下四点:(1)公共政策是政策系统输出的公共产品。
(2)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按照某些西方学者的观点,政策系统是“政策制定过程所包含的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因素,包括公共机构、政策制度、政府官僚机构以及社会总体的法律和价值观。
”我们对政策系统作了颇为不同的理解,将它界定为由政策的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与政策资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3)政策系统是一个由若干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政策子系统(要素)构成的政治巨系统,它与政策环境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从而使政策系统成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4)围绕公共权力,各政策行为者以不同方式持续不断地互动,并形成了关于公共决策权力分配和配置的制度、程序、规则与方式,即公共决策体制。
第一节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可以把政策系统界定为一个由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以及将政策主体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反馈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对政策系统的考察通常是在两个层次上展开:第一层次分析政策系统内部的结构要素及其功能,为优化政策系统、提高政策效力提供依据;第二层次分析政策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以揭示公共政策问题的前因后果、公共决策的条件和情势,并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
一、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是人类通过自身的活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政策主体为应对来自环境的挑战以及自身维持、存续和发展的需要,借助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作用于政策客体的过程。
安德森在《公共政策》一书中将政策制定分为官方和非官方的两大类:官方的政策制定者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指定公共政策的人们,包括立法者、行政官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司法人员;非官方的政策制定者包括利益团体、政党和作为个人的公民。
(一)官方的公共政策主体官方的公共政策主体是指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和司法机关。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一、名解:第一章: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第二章: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因为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与增进并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公共政策主体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2、准公共政策主体:政府主体以外的公共政策主体统称为准公共政策主体,即“社会中那些为追求公共利益与服务的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之为第三部门,如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等社会组织和社会主体。
准政策主体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仅处于从属性和辅助性的地位。
3、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公众(公民或选民)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力量也比较分散,但却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
公众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4、政策主体能力的含义与内容: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
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一)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二)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三)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五)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综合能力。
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及综合能力也是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1、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在组织中,决策权力的基础主要是正式的职权和非正式权力或二者的结合。
2、公共决策体制,是指担负着公共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第四章:1、决策方案的评估就是对已经设计出并且被列为选择对象的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进行深人的讨论研究和分析,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评估,为选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政策工具:是指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政策工具的配置指的是针对政策目标的实现所进行的政策工具的搭配、组合和功能设定。
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为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政策环境是指政策生成、运行、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一切条件的总和。
公共决策体制:围绕决策权力,各种政策行为以不同方式持续不断地互动,从而形成了关于决策权力配置和运作的制度,关于决策活动的程序、规则与方式,即公共政策体制。
政策过程就是政策的生命过程,就是一项政策从问题认定到政策终结的整个运行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操作性程序的有机结合。
问题认定就是对需要由公共政策来解决的公共问题进行性质、范围、涉及领域及相关利益关系的界定过程。
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政策规则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政策学习:就是“经验汲取”,即面对相同的问题,决策者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政策实践中撷取成功的经验和汲取失败的教训,作为本国决策的参考或借鉴。
政策移植:就是一个政策借国过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
政策采纳:就是决策者正式同意采用某一政策方案来解决列在政策议程中的某个问题。
这是政策抉择的最后一环。
政策合法化:就是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
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概论一、单选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7.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13.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31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和抉择活动。
14.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应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的反馈。
15.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选择)。
16.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
17.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8.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19.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
20.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
21.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22.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23.在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中,应坚持加以突出的是技术可行性原则。
24.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
25.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26.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公共政策学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A.利益集团B.公民个人C.大众传媒D.代议机关【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掌握公共权力,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直接主体包括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执行系统C.间接主体系统D.政策反馈系统【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策制定系统的地位。
政策主体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其中,政策制定系统居于整个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
3.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监控系统D.政策评估系统【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信息传播系统的地位。
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其中,信息传播系统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
4.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的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评估系统D.政策监控系统【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策监控系统。
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由直接决策者和执行者以外从事政策监督和控制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
政策监控系统的任务是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
5.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的典型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解析】B6.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的理论是A.新公共管理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C.治理理论D.精英理论【解析】C7.将决策权的配置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依据是A.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B.决策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C.上级决策机关对下级的指挥控制方式D.决策系统中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范围【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决策权的配置类型。
公共政策系统与决策体制课件
决断系统
决断系统的作用:
界定政策问题 确定政策目标 设计政策方案 选择政策方案
决断系统的活动规律P62
果断原则:因公共政策有时效性 创新原则:决断是显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活动,政策主体必须解放思想 系统原则:政策的所有问题涉及到系统 择优原则:权衡利弊,尽可能择优
监控系统的作用P63
防止政策主体滥用决策权 促使政策内容切合实际 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
形式:
个人专断式 个人负责制
公共决策体制的特征
专业性 统一性
P71
整体性
第三节 中外公共决策体制比较
P72
中国政府 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国务院统领全国行政事务 国务院、人大两个决策会议
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贯彻中央政府政策 制定符合地方情况的地方政策
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 集权制:
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 较多的决策事物,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 决策体制。
分权制:
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 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个人决策模式:
指决策权属于单个决策主体所有,包括个人 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的决策模式
案例
中国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同时指出,不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程虽然是该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戒政策行为者的功能活劢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政策系统的作 用总是大亍组成该系统的各个行为者个体作用的简单相加。各政策行为者的角色不行为必定 叐制亍政策系统的结构,政策系统既有的制度觃则也直接影响着各行为者谋求利益的斱式和 意愿以及他们劤力的成功程度。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五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1.试述政策系统的构成以及政策行为者不政策系统的关系。 答:(1)政策系统是由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巨系统, 幵不其客体系统和环境有着频繁的互劢和能量交换。 ①主体系统 政策主体系统是由各类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又包括三个子系统, 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问接主体系统。 ②政策支持系统 政策支持系统是能够快速、灵活地帮劣决策者迚行决策活劢的辅劣系统,政策支持系统 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健全和完 善政策支持系统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③政策反馈系统 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的主体系统不客体系统、政策系统不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 殊子系统。突出特点是多层次、多网络。反馈首先来自对象系统。 (2)政策行为者不政策系统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斱面: ①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仸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 频繁互劢的结果。在政策系统内,丌同政策行为者围绕特定的政策议题,为着各自的利益讨 价还价、互相作用和博弈,使公共政策最终得以制定和执行。 ②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収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政策系统的运行过
2 / 14
圣才电子书
第十三节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式
完善
2.渐进决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修
正的过程,它是在以往政策、惯例的基础上制定新政 策,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是过去政 策的延续和发展。
过去的政策承诺 调整的政策部分
……
六、关于渐进决策模式的评价
1.渐进决策的优点
(1)可以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以不断 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结果;
(2)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 (3)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 (4)比较稳妥,容易控制;
……
试错机制是通过局部 或部分实施既定行为 来验证行为主体风险 可承受能力的一种设
时间1 时间2
时间3
时间4
时间5
3.渐进决策的内涵
(1)目标和手段是融合在一起的; (2)决策者只考虑解决问题的可供选择方案的一部分;
(3)决策者只评价每一政策方案的某些重要后果;
(4)决策者面临问题经常被重新界定;
(5)好政策的标准就是一致同意的政策;
(6)渐进决策具有补救性;
……
政策的制定是根据过 去的经验,经过逐渐 变迁的过程,而获得 的共同一致的结果。
1.价格体系——政治领袖与社会大众相互控制; 2.层级体系——由上而下层层控制; 3.多元体制——决策在各党派公开竞争中进行; 4.议价市场——各政治势力团体相互妥协、交易,取得
一种能牵制各政治领袖的“议价”; ……
——《政治、经济和福利》
四、渐进决策的特点
1.渐进性; 2.低风险性; 3.价值与事实交互使用; 4.只注重重要变量和少数方案的分析; 5.追求现实目标——解决问题的方案;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4章_政策系统_公共决策体制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2)投否决票(voting by veto) 投否决票就是让所有投票者都提出自己认可的方案,然
后汇总,再随机地将这些方案排序,让投票者从全部方案中 否决一个,最后剩下的方案当选。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4.3 现代公共决策方式
2.作为一种决策方式的民主集中制的完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 主集中制,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措施。
呈扁型形态的纵向结构: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其便于下级决策组 织因地制宜,发挥创造性,但是由于分权过大,可能导致政令不行,削弱 最高决策的权威性。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4.1 公共决策体制概述
4.1.2 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
2.横向结构
同级政策组织之间,构成平等合作与协商关系,这种排 列组合方式即为决策体制的横向结构。
其他较为复杂的形式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4.3 现代公共决策方式
4.3.4决策方式的改进
1.公共选择学者论投票方式的改进
(1)需求显示过程(demand revealing process) 需求显示过程的实质是通过对个人征收某种税收的方法
来促使个人真实显示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从而确定给投票 者带来最多好处的方案。这一方案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 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陈振明 主编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第4章 政策系统: 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第2讲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体制
三、中国政策决策的基本规则与程序
(一)中国政策决策的基本规则 (二)中国政策决策的基本程序
(一)中国政策决策的基本规则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公共政策决策的基本规 则,在决策过程中该规则的具体形式可以 是多种多样的,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 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个基本精神是不能违背 的。
(二)中国政策决策的基本程序
1.决策权力的概念
决策权力是指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根据自己 的目的,将自己的意志施加于他人意志之上,通 过各种途径或手段影响、制约、控制他人行为的 能力。 对决策权力的理解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决策权力的实现需要借助各种手段。 其二,决策权力竞争的焦点或中心问题是利益。 利益关系是决策权力产生和维护的基础;决策权 力的运行实质上是各种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决 策权力分配的制度因利益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国家权力机 关的执行机关,是直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的机构,它有权参与重大公共事务的决策, 是正式决策权力的主体之一。
在三位一体的决策中心中,政府行使决策 权力的主要形式是执行政策;负责设计政 策方案、预测政策后果等具体工作;参与 形成最终决策和修正政策的过程。
中共、人大、政府形成的决策权力中心, 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他们既有着共同 的使命和目标,又具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能, 是相对独立的拥有正式决策权力的主体, 但这种独立的决策权力仅限于各自具体工 作的决策。 上述三位一体的决策权力中心,是我国公 共政策决策权力分配制度的主体,是保证 我国公共决策体制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
公共政策决策属于公共决策的范畴,公共政策决 策体制是政策决策权力分配的制度、政策决策程 序、政策决策规则和方式的总和。 不同的公共政策决策体制中的程序、规则和方式 具有一定的共性,区别主要在于决策权力的分配 制度,因为它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 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决策体制为公共政策决策提 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有利于规范决策活动, 降低决策成本,优化决策结果。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G;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公共政策评价:是指论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5.公共决策体制: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6.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公共政策理念是公共政策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的判断。
90年代罗尼.莱森提出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管理理念,与这三种管理类型相对应,必然存在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三种公共政策观念。
7.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8.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现实地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及其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着社会公共生活的形态。
9.公共道德:是一种非正式软约束力量,它既调节着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它既有历史沉淀的结果,也具有普遍持久的效力。
10.公共利益: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11.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12.公共政策回路:指以决断系统为中心,由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和制约、互相作用而构成的功能传输(输入—转换—输出)的回归过程。
13.公共决策问题:指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公共问题才成为公共决策问题。
14.公共问题:是那些有广泛影响,包括受到交互过程的间接影响,以及所有这些影响都达到了必须认真对待程序的问题。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1.什么是公共政策?答: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公共社会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行为。
(2)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选择行为。
(3)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而作出的选择行为。
(4)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作出的一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答:(1)特点:①阶级性。
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②目标性。
③强制性。
公共政策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
(2)功能:第一,分配社会资源。
第二,规范社会行为。
第三,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促进社会发展。
3.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导向、调控、分配功能?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4.戴维·伊斯顿关于公共政策的含义?答:他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所谓“价值”就是社会上一般人都想得到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权力、财富、技能、知识、安全、声望等。
“权威性分配”是指政治系统经由政策制定,将各种价值分配于体系内的成员。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方面的思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的范围涉及全社会成员;分配的主体是政府这样的社会公共权威,其分配的影响力则是权威性的,即具有强制性。
试析目前中国公共政策决策体制的利弊
Analysis fo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cision System of Publc Policy at Present in China 作者: 闫维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出版物刊名: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23-24页
主题词: 公共政策;决策体制;利弊分析
摘要:公共政策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公共政策研究自二战后,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中国关于公共政策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近几年国内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公共政策的热潮,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公共政策纷纷著述立说,但涉及我国公共政策的体制研究并不多.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对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决策体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公共政策决策体制的特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决策体制与政治制度密切相连,尤其表现在 决策权力分配制度上; 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决策权力分配。
5
(二)公共决策体制的两个分类视角 1.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按照掌握最高决策权的人数)
• 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最高决策权归某个 人单独掌握的一种决策体制。 • 委员会制(合议制):是最高决策权由委员会集体行 使、集体负责的一种决策体制,是一种独特的政策决 策体制。 – 瑞士是世界上唯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联 邦委员会是瑞士的最高行政机构,由联邦议会两 院(国民院和联邦院)联席会议选出七名委员组 成委员会。从中再选出正、副主席各一人。 – 在这种制度下,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合二为一, 议行一体。 – 1848年,瑞士开始实行委员会制.
9
民主?独裁?
问题: 为什么我国历史上一 直是政治上的单一制?
这次会议虽然没有解决 什么问题,但至少推动 了民主的进程,^_^
我反对你们的 民主!
10
(三)历史上出现的基本决策类型
类型 最高决策 权归属 是租等原 始组织全 体成员 神 最高决策 者(集体/ 个人) 全体会议 (集体) 主要存在 时期 原始社会 时期,现 代 古代、现 代 主要存在 地点 原始氏族 部落,古 埃及 现代海湾 伊斯兰教 国家 (伊朗) 主要决 策方式 合议
• 两院分为上院和下院(或参议院和众议院), 两院有共同的权力和各自的特权,相互制衡, 防止权力被独掌。下院制定的政策,往往要 经过上院的认可,以对下院有时是草率的决 定维持小心的制衡。
15
1.总统-议会制(特点)
(1)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强有力的 直接决策者; (2)总统与议会分别由选民选出,各自对选民负责; (3)政府由总统组织,政府成员不能兼任国会议员, 不得参与议会议案表决; (4)议会有权弹劾总统,但总统无权解散议会; (5)总统对议会通过得公共政策方案有否决权,议会 通过的公共政策方案要经总统批准才能有效; (6)总统的某些决策权受议会制约。 • 代表国家: 美国、芬兰、法国、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 16 以美国最为典型。
主要 存在 地点
美国
英国 瑞士 中国
主要决 策方式
议 会 制
总统-议会 制 内阁-议会 制 委员会-议 会制
合议, 三权分 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合议, 民主集 中制
12
历史上出现的基本决策类型
类型 最高决 策权归 属 法西斯 国家 最高决 策者(集 体/个人)
政党领 袖、国 家元首 (个人)
主要存 在时期
原始民主 制
神权制
僧侣、宗 教领袖 (个人) 由宗教或 传统产生 的皇帝 (个人)
独裁
君权制
神或专制 君主
古代、近 中国封建 现代 王权国家; 现代君主 国家
独裁
11
历史上出现的基本决策类型
类型 最高决 最高决策者 主要 策权归 (集体/个人) 存在 属 时期
议会(集体) 总统(个人) 全体 公民 议会(集体) 议会(集体) 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集体) 现代 近代、 现代
2.集权制和分权制 (按照权力在上下级间的分配) • 集权制:指决策权集中于上级机关,下 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只能根据 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体制。 •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 有自主权,上级机关无权加以干涉的一 种决策体制。 • 中国:政治上的单一制与经济上的分权 制(财政联邦制)
6
• 利弊分析:
– 首长制:决策权集中,决策果断、迅速、 高效;容易导致个人专断,滥用决策权, 以及由于个人能力问题而出现的重大决策 失误。 – 委员会制:可以集思广益,考虑周密、分 工合作,发挥群体的力量进行决策,增进 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但容易导致决策 缓慢,办事拖拉,无人负责,效率不高。
7
3
(一)公共决策体制构成
• 1.决策体制构成要素:
• 公共决策体制就是决策权力的分配,决策的
程序、规则及决策方式的总和。
• 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要素: 决策权力 决策程序 决策规则及方式
4
公共决策体制三大要素
• (1)决策权力:权力分配给谁; • (2)决策程序:按什么程序分配; • (3)决策规则和方式:依据什么规则分配
主要存 在地点
意大利 法西斯 国家、 德国法 西斯国 家 军人专 政国家
主要决 策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法西斯 制
世纪20 -40年 代
独裁
军人独 裁制
神或君 主,实 际为独 裁者个 人
军队首 领(集 体或个 人)
古代、 近代及 现代
独裁
13
几种主要的公共政策决策体制类型分析 议会制(代议制) • 议会制建立在西方的人民主权论和代议制理 论的基础上,是民主制的基本形式 • 议会制基本模式: • 由选民选举出议员,由议员代表选民做出公 共决策,维护选民的利益。 • 议会制的组织结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院制、 两院制、三院制、四院制等几种类型。
四、 公共政策决策体制
要点: 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 2、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决策体制 3、我国议行合一的决策体制
1
• 赫伯特.西蒙说:决策是行政的心脏。 • 在一定政治意义上说,公共决策体制就是 政治——行政体制。
2
• 不同的制度环境会有不同的政策过程和 效果;根据权力分配给谁和以什么程序 分配的标准,可以对世界上不同政体进 行归类
– 最初法国议会由贵族、教士和平民组成三院 – 最初瑞典的议会由贵族、教士、市民和农民组成 四院。
14
• 当今世界主要只有一院制和两院制。
– 实行一院制的国家主要是一些幅员小的国家,如 丹麦、芬兰、冰岛、以色列、卢森堡、新西兰、 挪威和瑞典等。 – 实行两院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德 国、意大利、澳大利、加拿大、大日本等。
8
• 利弊分析:
– 集权制:
• 制定政策时,能够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政策执行通畅 高效; • 缺点是容易导致上级机关独断专行,不考虑下级机关的 实际情况,决策实行“一刀切”,束缚下级机关的积极 性,也不利于政策的执行。
– 分权制:
• 可以发挥下级机关的积极性,使下级机关因时、因地制 宜地制定政策; • 缺点是各政策机关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各行其是,协调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