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教学及其理念

合集下载

让生成性课堂教学理念焕发出生命活力

让生成性课堂教学理念焕发出生命活力

为现代 教 学设 计 提供 了新 视 角 , 使 课堂 呈现 了生机 勃 勃 的新 气 也
象 、 景观。 新
二 、 成 性课 堂教 学 的基 本特征 生
( ) 程 的不 确定 性 一 过
课 堂 教学 过 程 错 综 复 杂 、 活 多 变 、 灵 波浪 起 伏 , 出不穷 , 层 它 没 有一 个 固定 的呈 现 模式 和 实施 标准 , 是 教学 过 程 中微 妙 的 即便 变 化 , 实 实 在 在 地 影 响着 教 学 实践 活 动 的进 程 , 这 些 现 时生 都 而 成 的“ 变化 ”却 往往 隐藏 着教 学 的契机 和潜 力 。 ,
应 在 目的明确 的基 础上 对 学生 进 行坚 强 意 志 的培 养 , 教
比。 通过对 比找 出 自己观察 的优 点 和不 足 。 通过 总结 不仅 可 以提 高观 察能 力 , 还 能提 高总 结 、 而且 归纳 及语 言 表达
能 力
育学 生 经得住 失 败 的考 验 ,使学 生始 终持 积极 的观 察态
的体 现 。 ( ) 学 的创造 性 四 教
在 教学 过 程 中不 可 能都 在课 前教 学 设计 中预 料到 , 堂教 学 课
过 程 的真 实 推进 是师 生 通过 双边 活 动 , 不断 的 动态 生 成 中共 同 在
完 成 的 。从 某 种 意义 上讲 , 它是 由师生 在 教学 过程 中现 编 、 导 、 现 现演的, 这种 “ 非预 计性 ” 意 味着 思维 创造 的可 能性 。教 学 过程 正
果让 大 多数学 生感 到意外 。 生 急于想 知道 原 因 , 学 往往 会
学 生必 须 了解观 察 的意义 , 正观 察 的态度 , 能具 端 才 有 观察 的积 极性 。 观察 是 比较 持久 的知觉 过程 。 别是 观 特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

我个人粗浅的理解,生成大致可分为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内容的生成和教学过程的生成三大类。

教学目标的生成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与活动统一,它先于行动而且于行动之中产生;生成性目标强调的不是具体、细致的行为目标,而是一般的概略性目标,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宏观把握,并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调整。

教学内容的生成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是在已有经验与新信息不断作用逐渐生成的。

教学过程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等随时会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结合具体的教学场境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预定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并根据执行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不断修正和改变教学方案,或依据教学现场的实时特点而动态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具有互补性。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非常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而缺乏活力的。

“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必须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预设与生成既然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那么我们在预设时就不能不考虑生成的空间,在生成的过程中也不能只顾生成而不关注预设的目标。

从瑞吉欧教育理念浅谈幼儿园生成性课程

从瑞吉欧教育理念浅谈幼儿园生成性课程

从瑞吉欧教育理念浅谈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瑞吉欧(Reggio)教育理念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的教育思想,旨在通过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儿童学习和发展。

这种教育理念对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瑞吉欧教育理念出发,浅谈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制定和实践。

瑞吉欧教育理念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孩子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

教育者应当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特质和兴趣,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和探索。

这种理念引导着我们在设计幼儿园生成性课程时要重视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瑞吉欧教育理念注重环境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在瑞吉欧幼儿园中,环境被视为第三位教师,被赋予了重要的教育功能。

教育者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环境,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索和创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制定幼儿园生成性课程时,我们需要重视课程环境的打造,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多样性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瑞吉欧教育理念还强调学习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展开。

教育者鼓励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和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并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来获取新的知识。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需要注重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包括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活动,鼓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来认识和探索世界。

瑞吉欧教育理念还强调教育的持续性和反思性。

这种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

教育者要求自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

在制定幼儿园生成性课程时,我们需要注重对课程实施的持续性评估和反思,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

瑞吉欧教育理念对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制定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

课堂教学应突出其过程性,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现、应用过程中,在问题的分析探索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完成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效果。

而传统教学关注的是教学结果,也即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或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教学目标是如何达成的,则略去不管。

生成性教学则更为关注教学过程,它认为,教学的核心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一、生成性教学的含义“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

它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

因此,“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是一种提升的教学。

生成性教学也是相对于预设式教学而言的,与预设式教学的被动接受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构建,与预设式教学的静态预设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

可以说,“生成性”是对“接受性”的一种批判和超越,是对“预设性”的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教学的提出,是对教学教学认识深化的结果,同时也为现代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生成性课堂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行为新课程的目标达成,除了要求学习结果以外,还要求学习的过程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新课程的教学应该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仅要获得和养成,更要注重过程的体验,追求在活动过程中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上,除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以外,还应该运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如以问题为纽带的学习、情境化学习、过程体验性学习、综合活动性学习、实践应用性学习、建构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

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

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

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引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课堂教学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引导者。

生成性课堂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本文将探讨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特点、实践与反思,以期为未来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特点生成性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个性化、动态性和生成性等特点。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传授关系,而是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

同时,课堂不再是教师预设的单一流程,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动态生成的一系列活动。

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生成性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弹性预设、情境创设、对话交流、及时调整和反思总结。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课堂中的动态变化,捕捉并利用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和具有深度。

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反思尽管生成性课堂教学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教师如何把握课堂中的动态变化,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等。

因此,教师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深入]: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生成性课堂教学,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一位教师在数学课上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时,有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方式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面对学生的这一观点,教师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最终,学生们在对话和质疑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同时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特点。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

课堂在对话和互动中不断生成新的想法和认知,使教学更具深度和广度。

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了专业成长。

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罗祖兵摘要: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

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模式。

生成性教学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关注表现性目标,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学事件,关注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学过程的附加价值。

关键词:生成性思维;生成性教学;基本理念一、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学形态(一)生成性思维是当今的主导思维方式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而“生成”,却是“现代哲学的最强音”,[1]它几乎渗透于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教学论研究领域,“生成性思维”是“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思维走向”。

[2]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由于新课改的推进,“生成”成了人人耳熟能详的术语。

可见,生成性思维已成为当代人的主导思维方式。

在生成性思维受到关注以前,是预成性思维统领着思维世界。

在此,我们认为预成性思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本质主义思维,它“是一种先在设定对象的本质,然后用此种本质来解释对象的存在和发展的思维模式。

”[3]概括而言,预成性思维具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是二元论。

它将事物分为表面现象与深层本质,并认为表象是易变且不可靠的,只有本质才能代表事物,且事物的本质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恒定性等特征。

二是预成论。

它认为本质在事物之外,规律在过程之先,事物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其规律的演绎,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发展道路的确定性,也就是说,它为事物的发展预设了路径与结果。

预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学形态表现为“律规性教学”,它是一种过于强调规律(包括本质)和规则(包括规定、原则等)的教学形态,它认为教学中的所有行为都是由教学本质和教学规律事先规定好了的。

其典型特征是:人们为教学预设了本质──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规定了路径──“五步”或“六段”等;教学过程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或教学方案的忠实展现。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和创造性思考,与教师共同构建知识,实现自我发展。

本文将首先介绍生成性教学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学生主体性、互动性、情境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成性教学设计,包括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和实施步骤,以期为教师在实践中运用生成性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生成性教学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

二、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动态性:生成性教学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态性,认为知识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建构的。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实践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主体性: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互动性:生成性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过程,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和观点。

这种互动不仅限于师生之间,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情境性:生成性教学强调学习内容与真实情境的联系。

教师通过设计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评价的多元化:在生成性教学中,评价不再是单一的成绩评定,而是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一、概述1. 简述生成性教学的概念生成性教学是一种灵活、动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合作,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话、交流、反思等方式,不断生成和深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从而实现知识的生成和转化。

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学习资源和情境。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促进知识的生成和共享。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和创新发展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生成性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生成性教学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与深远的意义。

它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倡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反思和创造,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生成性教学有助于构建开放、包容、多元的课堂文化。

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参与者,他们共同参与到课程的构建和创造中,形成了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课堂氛围。

这种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生成性教学还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

生成性教学理念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生成性教学理念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生成性教学理念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一、生成性教学理念的内涵生成性教学理念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生成性教学理念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当创设有利于学生生成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情境和环境,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生成性教学理念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自己的学习体验,实现个性化发展。

生成性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提倡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片面追求结果。

生成性教学理念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多元化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当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寻找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高中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其特点主要包括:语言知识量大、学习内容丰富、学科的综合性强、学生的学习压力大等。

高中英语课程设计较为丰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素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信息获取和表达、跨文化交际等。

高中英语教学的学生群体普遍学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对学习效果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1. 情境创设生成性教学理念主张通过创设情境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选取一篇鲜活有趣的课文,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英语的生活气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性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性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性教学生成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人们在教学实践已中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于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

正如叶澜教授所认为的那样:具有生成性的教学才是丰实的课堂教学。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通俗地说,“预设”就是计划,而“生成”则是计划之外的,是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的“变化”。

好的预设与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教师是躲在幕后的高明策划者,学生是这幕后的主角,从预设到生成,是成功营造民主、平等、宽容教学氛围的表现;是尊重学生自主性,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表现;是让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脱离出来,提升为学习活动自由的“生命体”的表现。

生成是学习者的一种学习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生成性教学采取的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方式,它搭建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借助问题交流的互动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转移部分解答权给学生,由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

以此激励其他学生的求知欲,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这种课堂的互动交流,是学生和教师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

学生在获得问题解答的同时,也获得了思维的拓展和心灵的提升。

案例:求函数sin 2y (0)2sin x x xπ=+<<的最小值。

学习了均值不等式后,学生极易因忽视对“等”的检验而致错,故选用这道学生习惯于从均值不等式入手,却不能直接求出最值的题目进行研讨。

师:求函数的最值或值域问题,是高中数学里的一类重要题型。

大家看看,这道题怎么解呢?生1:由已知条件知道,sin 22sin x x 和都是正数,所以直接用均值不等式,即sin 222sin x y x =+≥=,故最小值为2. 生2:这样解是错误的,因为要取得最小值就要sin 22sin x x=,即sinx=2,这是不可能的。

师:生2说的对,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必须验证等号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就取不到最值。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性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性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生成性教学尤其重要,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个性。

首先,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生成性教学通过提供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和优势,将学习和兴趣结合起来,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创新能力被赋予了更大的重视。

生成性教学通过提供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生成性教学注重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个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被视为教育的目标。

生成性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成性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实施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生成性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其次,生成性教学需要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这对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生成性教学可能会面临学生自主性不足、学习困难等问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

总之,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个性。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按照教学目标和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成性资源,能更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能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出更适合21世纪的新型的生物学人才。

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倡导的“生成性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推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思维的火花绽放光彩。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可有效开展“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感受、兴趣与需要等做出的及时判断,对教学行为与思路进行机制性调整,以使对话深入地进行下去的教学形式。

教师只有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环境,才能实现真实有效的“生成性教学”,前提是创造师生平等的和谐关系,没有了师生平等这个基础,互动和对话就会不真实,流于形式,缺乏内容。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中的差异,还需要利用活动、课间、作业批改等机会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真诚。

这样学生没有了心理上的压力,就能积极参与交流互动。

因此,只有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与他人交流而获得知识,提高“生成性教学”。

二、在精心预设中酝酿生成性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在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无法预见的“生成性资源”。

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需要教师精心预设,把握一些很有可能出现“生成”的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教师临场应变的教学能力。

教学的“生成”不是没有导向的自然生成,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实施教学设计来促进的过程。

精心预设就是在教学设计中,主要考虑这节课要讨论哪些问题?达成哪些目标?如何能激发学生对该问题产生兴趣并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学生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新的问题?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不能把预设看成一成不变的。

从瑞吉欧教育理念浅谈幼儿园生成性课程

从瑞吉欧教育理念浅谈幼儿园生成性课程

从瑞吉欧教育理念浅谈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瑞吉欧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生命力和创造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个人在内在和外在世界中的互动和对于生命以及自然的探索和感知。

基于这个教育理念,幼儿园生成性课程应该注重儿童的探究和发现,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探索,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幼儿园生成性课程中,应该采用以儿童为中心,以游戏为核心,以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

适宜年龄的游戏和活动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情感认知、社交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的安排上,需要贯穿以环保、公益、共生的思想为主题的活动和实践,让儿童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同时,还应该围绕人体、性别等主题展开,让儿童了解人体生殖器官和生育等基本生理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重教育互联网安全和防止违法、违规的行为。

在幼儿阶段,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人格品质的培养。

因此,课程设计应该注重:1.培养幼儿的行为和情感习惯。

在生活和游戏中培养儿童的规律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教育儿童如何处理情绪,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形象。

2.注重幼儿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各种团体活动中,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倾听和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3.尊重幼儿的个性和节奏。

幼儿的发展速度和兴趣爱好有差异,因此课程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节奏下学习和成长。

最后,在进行幼儿园生成性课程时,需要倾听和尊重幼儿的意见,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只有让幼儿从彼此间的探究、交流和相互学习中不断成长,才能使教育更富有成效,让幼儿度过美好的童年。

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课堂因生成而美丽作者:邰旭凤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第03期一、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生成”(becoming)的意思是“变成某物”(coming to be),它主要是相对于“预设”而言。

“它是生成的,而非预先界定的”。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

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模式。

生成性教学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

在课堂教学中,开放的课堂资源和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思维,所以就更显珍贵,因此在科学课堂上,教师想方设法开发课堂中的素材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在课堂上体现“原汁原味”,根据自己对各种信息的捕捉和把握,引导学生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在互动生成过程中不断向深层开掘,使课堂节奏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进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营造一种和谐的、活生生的、自然的“生态型课堂”。

(一)生成性教学关注表现性目标艾斯纳认为在课程计划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教学性目标是在教学计划中预先规定好的,它预先规定了学生在教学后应获得的知识与行为。

而表现性目标不同,它不明确规定学生在学习完成后所应达到的目标,而只指明学生将要遭遇的情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和将要从事的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化的表现和个人意义的获得。

生成性教学让师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个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因而必定有许多的行为无法预知,学生获得的发展也不可能与教学性目标一一对应,所以表现性目标受到关注理所当然。

表现性目标强调学生与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的智力工具的发明,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其基本理念与生成性教学有着广泛的一致性。

(二)生成性教学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获得什么样的发展。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

我个人粗浅的理解,生成大致可分为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内容的生成和教学过程的生成三大类。

教学目标的生成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与活动统一,它先于行动而且于行动之中产生;生成性目标强调的不是具体、细致的行为目标,而是一般的概略性目标,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宏观把握,并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调整。

教学内容的生成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是在已有经验与新信息不断作用逐渐生成的。

教学过程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等随时会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结合具体的教学场境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预定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并根据执行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不断修正和改变教学方案,或依据教学现场的实时特点而动态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具有互补性。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非常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而缺乏活力的。

“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必须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预设与生成既然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那么我们在预设时就不能不考虑生成的空间,在生成的过程中也不能只顾生成而不关注预设的目标。

从瑞吉欧教育理念浅谈幼儿园生成性课程

从瑞吉欧教育理念浅谈幼儿园生成性课程

从瑞吉欧教育理念浅谈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瑞吉欧教育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幼儿教育的机构,它的教育理念是“学以自主,益于人生”,瑞吉欧教育以儿童个体的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孩子的情感、身体、智力、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供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案。

其中,生成性课程是幼儿教育中极其重要且具有争议的一部分。

生成性课程是指以正能量为主导,涵盖幼儿园生活全方位内容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长过程,从而形成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体生殖和生殖健康的正确观念,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首先,生成性课程教育需要注重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发展。

每个孩子的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同,在给孩子介绍性别与生殖知识时,要照顾每个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成长经历,讲解方式要针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同时,要注意遵守幼儿园教育规划,避免升斗小、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能够逐步地适应身心发展上的节奏和规律。

其次,生成性课程教育要注重家园合作。

由于幼儿园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幼儿家庭、幼儿园教师会成为幼儿认知性别与生殖知识的重要来源。

因此,在幼儿园生成性课程教育中,需要与孩子的家长进行积极沟通和互动,为家庭提供相关的帮助和指导。

此外,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关爱、教育和监护,通过鼓励和指导的方式帮助孩子在正确认知和健康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最后,生成性课程教育需要注重细节管理。

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足,幼儿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还处于模糊和初步阶段。

在生成性课程教育中,孩子们容易对敏感的、有性暗示的内容产生误解和错误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理性的引导和技巧性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控制。

其次,需要注意保护幼儿个人信息的隐私,禁止窥探、侵犯幼儿个体的尊严和权利。

总之,生成性课程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助于增强幼儿自我保护和预防意识,培养幼儿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意识,为他们将来的性健康和公民意识打下基础。

在生成性课程教育方面,瑞吉欧教育旨在创造一个开放、平等、温暖的学习环境,通过引导和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让孩子们在尊重他人、体验生命、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摘要: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

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模式。

生成性教学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关注表现性目标,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学事件,关注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学过程的附加价值。

关键词:生成性思维;生成性教学;基本理念一、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学形态(一)生成性思维是当今的主导思维方式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而“生成”,却是“现代哲学的最强音”,[1]它几乎渗透于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教学论研究领域,“生成性思维”是“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思维走向”。

[2]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由于新课改的推进,“生成”成了人人耳熟能详的术语。

可见,生成性思维已成为当代人的主导思维方式。

在生成性思维受到关注以前,是预成性思维统领着思维世界。

在此,我们认为预成性思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本质主义思维,它“是一种先在设定对象的本质,然后用此种本质来解释对象的存在和发展的思维模式。

”[3]概括而言,预成性思维具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是二元论。

它将事物分为表面现象与深层本质,并认为表象是易变且不可靠的,只有本质才能代表事物,且事物的本质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恒定性等特征。

二是预成论。

它认为本质在事物之外,规律在过程之先,事物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其规律的演绎,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发展道路的确定性,也就是说,它为事物的发展预设了路径与结果。

预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学形态表现为“律规性教学”,它是一种过于强调规律(包括本质)和规则(包括规定、原则等)的教学形态,它认为教学中的所有行为都是由教学本质和教学规律事先规定好了的。

其典型特征是:人们为教学预设了本质──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规定了路径──“五步”或“六段”等;教学过程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或教学方案的忠实展现。

其基本假设是教学过程受客观规律和规则的制约,好的教学是遵循规律的结果,不良教学是违背规律的结果。

律规性教学由于过于关注教学规律的实现而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以及教学中的互动重视不够,使原本丰富的教学过程成了线性的教学流程,它封杀了教学中教师的机动空间,剥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进而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生成。

要实现教学的变革,首当其冲的是要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

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为了重振教学,必须实现从预成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的转换。

“在生成论的视野中,一切都是生成的,都处于永恒的变化过程之中,不再存在一个预定的本质。

”[4]“生成”(becoming)的意思是“变成某物”(coming to be),它主要是相对于“预成”而言。

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思维模式。

它不再假定事物有预先存在的本质而认为事物没有恒定不变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生成而不是在事物运动之前就存在,这正是存在主义哲学家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的体现。

生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具有以下特征:(1)对过程的关注甚于对结果的关注。

它不仅关注事物是什么样的,更关注事物为何是这样的,它实际上是在解释事物运行演化的机制。

(2)对差异的关注甚于对同一的关注。

由于生成追求的是过程性的存在,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必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事物就更不用说了。

这样,不同的事物就不会只以一种方式存在,而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存在。

(3)对关系的关注甚于对实体的关注。

实体是一种静态的、孤立性的存在;关系是一种动态的、联系性的存在,生成显然关注的是后者。

(4)对创造的关注甚于对规律的关注。

预成性思维关注的是规律的发现与运行,它不允许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意外;而生成性思维则认为,事物不存在恒定不变的规律,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这种随机性使事物的进化有了可能,也为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前提。

(5)对歧态的关注甚于对正态的关注。

生成性思维关注的过程不是一般的、抽象的过程,而是具体的、实在的过程。

在事物的具体发展过程中,经常会有超乎预设的歧态出现。

生成性思维不仅不将歧态视为危害,而且还将之视为必然,并认为歧态为事物的多元化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关照教学的结果生成性教学是在生成性思维视域下所看到的教学图景。

对于生成性教学,实践探索早于理论研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瑞吉欧·艾米里亚(Reggio Emilia)地区在幼儿教育中就进行了生成性教学的实践。

瑞吉欧教育的创始人和推行者马拉古兹(Loris Malaguzzi)也因此于1992年获LEGO奖(教育工作贡献奖),他甚至还被加德纳认为是与福禄倍尔、蒙台梭利、杜威和皮亚杰齐名的伟大教育家。

[5]虽然瑞吉欧的理论和实践主要是在幼儿园进行的,但其生成性教学理念对普通教育中的教学亦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瑞吉欧的教育实践主要是通过项目活动来完成的,而生成性教学则是项目活动的具体形态。

在瑞吉欧教育中,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的及时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的教学形态。

它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计划的执行,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自发的活动,而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

对生成性教学作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的是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伊利莎白·琼斯教授和约翰·尼莫教授,他们合著有《生成课程》一书,该书主要记载了美国一家幼儿园一年中生成课程的实践情况,而该幼儿园的实践是在伊利莎白·琼斯和约翰·尼莫两位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

在书中,他们认为,生成性课程的核心乃是带有特殊背景的教师与处于一定情境中的具有个性的学生对他们面临的周围世界的问题进行共同商讨而确定课程生成的过程。

他们认为生成课程不是“罐头式”的课程,不是“木乃伊式”的课程,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

琼斯和尼莫认为,教学“是一个教育环境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不是理性上计划了要发生的事,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

”[6]对生成性教学作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可能是后现代的课程研究者了。

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多尔把传统的课程封闭体系与当今开放体系作了基本对比。

他认为18世纪和19世纪的封闭性观念、因果性观念和决定论观念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教育研究产生了影响,使得教育研究呈现出一种线性的、统一的、可以预测的、决定论的倾向,在课程领域也是如此。

在多尔看来,泰勒的课程模式就是现代主义封闭课程体系的产物和典型。

多尔希望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理论基础,以取代半个世纪之前的泰勒原理。

他从构造主义、经验主义以及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的观点出发,吸收自然科学中不确定性原理、非线性观点、生物学世界观、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等,为其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勾划了大致轮廓。

多尔对后现代课程的描述是:“它是生成的,而非预先界定的”。

[7](373)他强调,构造主义的课程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交互作用而生成的,而不是通过教学计划预先设定的课程。

在多尔的课程观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它虽体现权威的角色,但他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学习者团体中的平等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

在这个团体的对话中,隐喻比逻辑更加有用。

多尔很重视隐喻和描述方式。

多尔的课程观重视如何发展实用性以及如何利用自组织,因而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评价都有一种新的概念,这种新概念是开放性的、可以调整的,以过程为中心而不是以最后结果为中心的。

他说:“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将让位于更加复杂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

这一复杂的网络,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在转化与过程之中。

”[8]多尔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旨在与泰勒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对立。

国内有研究者从比较的角度指出:“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教的过程;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后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的过程。

”[9]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中,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

在这种互动中,学生是处于积极状态的。

这样,传统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严密预设的行为就值得怀疑了。

因为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在互动中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因而教学过程中就不存在纯粹的线性因果关系,教学的生成性特征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后现代的生成性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显然已不合时宜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话与协商式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可将生成性教学理解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心向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感受、兴趣与需要等作出的及时价值判断对教学行为与思路作出机智性调整,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形态。

概而言之,它是一种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需要规则但在适当的时候又敢于放弃规则的教学;是一种遵循规律但又不局限于规律的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也关注教师的教学。

其主要旨意在于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它具有非线性、具体性、多元性、差异性、互动性、突现性和创造性等特征。

二、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一)生成性教学关注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学家艾斯纳(E.W.Eisner)提出的一种教学目标取向,它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10]艾斯纳认为在课程计划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教学性目标是在教学计划中预先规定好的,它预先规定了学生在教学后应获得的知识与行为。

自泰勒以来,教学性目标一直是教学的灵魂,并以该目标的最终达成度作为教学价值的主臬。

它不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只关注最终的学习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而表现性目标不同,它不明确规定学生在学习完成后所应达到的结果,而只指明学生将要遭遇的情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和将要从事的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化的表现和个人意义的获得。

生成性教学由于取消了教学条规对教学过程的限制,让师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个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因而必定有许多的行为无法预知,学生获得的发展也不可能与教学性目标一一对应,所以表现性目标受到关注理所当然。

表现性目标强调学生与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的智力工具的发明,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其基本理念与生成性教学有着广泛的一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