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有9个核心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认知
地理高考有9个核心概念:位置、分布、地方、区域、尺度、地理过程、空间相互作用、地理环境、人地关系。
本组题目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地图并未直接给出区域地形信息,但通过河网和交通线分布可推知区域地形分布状况,隐含了地形对河流和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和趣味,进而能够考查考生综合思维素养
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尺度问题,高考试题经常从尺度上做文章下功夫,我们在课堂上讲的常是大尺度的普遍规律,而高考试题常考小尺度特殊原因,即使是考普遍规律,也会把尺度缩小,甚至只取部分,来考察我们的思维能力。
地理实践力
地理高考还有4个核心素养:人地关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综合思维的考察
好题解析:
农业----是高考和各地模拟试题中出镜率最高的知识点。本题以土壤为切入口,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1、出其不意的考查角度。各类试题中,农业知识比较集中于考查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影响等,以土壤为切入角度考查的很少,情理之中又出其不意。
2、以小见大的考查格局。本题虽然以土壤为切入点,但却重点考查了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农业生态保护的措施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小见大,管中窥豹。
3、层层递进的考查难度。相比,第一问比较简单,但要想得高分,没有较高的思维过程仍然很困难;第二、三、四问,从土壤条件到考查土壤问题及措施,从土壤问题及措施到考查农业生态问题,从农业生态问题到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层层递进,逐步把学生引入更细致更缜密的思维过程,难度逐步升级。
4、贴近生活的考查态度。本题立足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农业,考查农业的发展,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
5、引导思考的考查深度。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许多方面还有诸多问题,本题第四问旨在引导考生进行深入思考,立足政府,考查政府、农民、社会、经济、生态等诸多问题的思考,考查深度和广度较大。
窥探高考的目的和动机究竟是什么
一年一度的高考,我们应该思考一下,高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动机是什么,就跟破案一样,动机是很关键的一个概念。我们要想搞清楚高考到底怎么考考什么,首先就得搞清楚高考的做案动机。
按照官方的表述,高考有三大动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导向教学。
为高校服务选拔人才。选拔的是什么?人才。21世纪最(不)缺的东西。
那什么是人才?思维能力强的,而不是靠刷题或记忆得高分的。(其实只要考的还是题,那刷题就永远是有用的。)
导向教学,是导向教学,不是教学导向哦,再说一遍,不是教学导向哦!也就是说高考题
从来不管你教学教什么,而是。
高考题要导向教学,是高考题考什么,我们就得教什么。
所以,我们真的不必为高考完后,一看高考试卷就自责和内疚,发出今年又白教了,教的都没考,考的都没教的哀叹。
因为,高考要,导向教学!!
而不是,教学导向!!
再用一句官方的说法就是:高考命题遵循大纲,而不拘泥于大纲。
从这三句话,我们就可以得出高考到底考什么。
第一,高考要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党的先进性,保持一百年不变。
第二,高考要考思维能力而不是识记能力。
第三,高考反正不考我们上课教的,哈哈。
一定要先搞搞清楚区位特征,然后再去看适不适合发展这种生产。区位问题的原则是双向选择,本质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补充的是,不太合适若能改造,也能过光景!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意的生活、诗一样的女子,诗一样的。。。。。。看来诗已不仅是诗,而内化成了人生的一种理想,或理想的状态。
跟地理有关的诗太多太多啦。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这是冬天,很多悲惨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冬天对不对?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世界。窦娥冤,即使不是冬天也非要下雪来烘托冤气。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昨天在跟美女赵老师聊天的时候,她说学校的一颗杨树总是南边先发芽,北边后发芽。你都不用多费口舌,一句诗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在煤指的时候,有一棵柳树,每年发芽的时间比别的树要早的多,它的旁边就是暖气管道,虽然不是太阳光照的差异,但也是热量的影响啊。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就是内陆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典型写照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去魏县看梨花的人,一进梨园都会想到这首诗,雪似梨花,梨花胜雪啊。诗中描述的天气,就是快行
冷锋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每一次在清明小假期去登山的人,都会油然而生的一句诗,这叫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不管它是描述天气、还是描述气候,这种天气都是准静止锋的特点,课本上的描述叫多连续性降水。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谒山》)——这真是沧海桑田的地壳变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植物的生长具有季节性,不同植物园季节更替又不一样,有早花的如桃花梨花等等,都是在长叶之前就开花,也有晚花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月亮的形状在不断的变化,在课本上叫月相。当然,描述月亮的诗句太多了,什么月黑雁飞高,这肯定是月初或月底打的仗;什么床前明月光,这估计是李白十五左右又喝多啦;月上柳梢头,小情人这也是在满月之时约的会;露似珍珠月似弓,月似弓的小月牙,那一定是白居易在月初的时候去水边看女人洗衣服啦。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中国的地势啊,西高东低,水也就源源不断往东流,所谓大江东去也,还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多么愉悦和急迫的心情,恰好逢上长江在这一段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船速如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老早就描述到的地球村的现象啊,有没有人来考证王勃是qq或者微信等现代聊天技术的鼻祖或创始人?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这句诗成为了现实。
生活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吃饭去,吃完饭上班。
一题一研:地理教育情怀之草树
高中教育走入高三阶段,对学生是锤炼,对老师是考验,高三是一把杀猪刀,皮糙肉厚的更容易生存下来,高三是一把猪饲料,除了吃饭就是学习,不活动不胖才怪。
高三老师的高三生活,那就是一个字,“三”。
首先是“三颗心”:信心、耐心、菩萨心,信心给自己,耐心给学生,菩萨心给家长,为何是菩萨心呢?是我们给他们的家族未来的灯塔点上了希望之光,大家说我们是不是有菩萨心肠,所以嘛,要经常给自己鼓鼓掌,我们也是在普渡众“生”嘛!
其次是“三只耳”,那多出的一扇大耳朵干什么呢?听听风声雨声磨牙声,风声嘛,挺紧,教育局说了,不允许正式教师校外补课,奥对,校内也不许收钱;雨生嘛,唱了一首《大海》,有一句“想要说声爱你,却被吹散在风(声)里”;磨牙声倒是在高三听得真真的,这个阶段开始有学生睡不好,所以我就教育他们“心静自然眠”,不知道学生有无效果,自己倒是被说服了,睡前绝对心静,连磨牙声都听的清清楚楚的……
还有“三只眼”,一双大眼睛盯教学,多出的一只眼干什么?盯教育呗,一岗双职呀,看看学生是不是早恋了,是单恋了还是三角恋了?呵呵,前两天我刚把一名同学从三角恋中解救出来,我说“既然落花有意随流水,你小草又何必苦苦恋落花呢?”学生振振有词地反驳我:“老师,不是你出了组草树的题吗?还教育我们不要甘心做小草,做草也要有草的品格,怀揣梦想,今后要向草树学习,努力做大树。”我愤怒了,做大树是让你成栋梁呢还是搞对象呢?
河流整容----河流被渠道化的前世今生
整容时下很流行,可以大整,可以微整,有整成功的,也有整出人命的,如果整的不满意想再整回去的,垫的硅胶能抽出来,削下的骨头能补上吗?这真是整容有风险,想整需谨慎呀!如果把河流治理当作一次整容,是不是整的完美无缺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河流的整容-----渠道化的前世今生。
河流的问题有多种,比如洪涝,凌汛,干旱等,他们各自有原因与治理措施,下面单就洪涝的整治措施说一下,上中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中下游建分洪蓄洪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疏浚河道,加固大堤等,其中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是河流渠道化的具体方面。
1.“洪涝”是河流被渠道化的“前世孽缘”。
河流被渠道化的自然原因分析其实就是要分析某地的河流洪涝原因。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归纳河流洪涝灾害发生的一般原因:
(1)来水量大且急。
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也有可能是冰雪融水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