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学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题_-2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学生活动3:
1.观看图片及文字,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任务探究,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奴隶社会居住房屋种类创设议学情境,引导学生去了解奴隶社会时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阶级的产生、主要矛盾、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六、议学活动设计:
【导:3min】
必修一分为四课与两个综合探究,课与综合探究之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首先,整本书的中心是社会主义;其次,第一课从人类发展的四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去说明人类的追求,然后提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三,四课从世界回到中国的角度,分别从一系列实践中证明,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使其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最后,综合探究中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等角度,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和远眺前行的路,从而更加坚定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认真研读任务探究,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任务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第四个议学情境通过图片、文字播放视频创设有趣情境,结合初中历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当时的现状,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增添额外的了解,从而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落实起到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等。
播放《现代人穿越到古代会活得很好吗》视频,引导学生回溯社会发展历史,思考人类社会的起源,进而引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此导入新课。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案

高一 年级 政治 教案安宁市实验石江学校教学共案设计表教学年级: 高一 年级 1、2、5、6班.教学时间: 2020 年 10 月 21-26 日 共 2 节.(班级进度不一致)课 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时2课型 新授课主备 教师二次备课教师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3、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4、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科学内涵 教法与学法简述讲授法、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 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及关系教学准备课本、课件、教案、优佳学案 教学内容设计二次备课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默写任务2、导入PPT 展示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引出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3、学习目标展示 4、探究与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 学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过程、意义?(学生回答)具体讲述。

5、探究与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的?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理论成果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学生思考完善学案)依据学案具体讲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追问“它们四个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具体讲述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教学过程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拓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中国化理论体系。

6、探究与分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这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思考)总结:四个自信。

7、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二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默写任务2、复习导入,引出课题3、学习目标展示4、PPT展示视频,具体讲述,依据导学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 38页相关链接(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39页相关链接5、PPT展示视频,提问“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制度?”(学生回答)依据学案具体讲述: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第二框,本框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讲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储备、物质基础,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通过了解过渡时期及其总路线和总任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做出艰辛探索。

二、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四、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教学情感的传递。

2.启发式:通过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述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目标1.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标志;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4《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5.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6.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7.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重点难点1.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2.学习难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自主学习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历史前提是什么?2.空想社会主义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3.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说明了什么?4.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诞生的标志是什么?5.总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6.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

7.总结马克思主义有什么特征?8.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9.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是什么?10.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有何特点?11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取得伟大实践和瞩目成就说明了什么?1.空想社会主义者要么停留于理论上的批判,要么止步于对未来乌托邦的美好憧憬,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所以只能停留于空想。

而马克思深刻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是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发展的理论②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力量③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和批判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④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到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人类在荒野中跋涉了332年。

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走向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①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具体的方法②从理性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④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1844年至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地或独自地写成了一些重要著作,在创立新的理论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开展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细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继承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新的理论。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从“东亚病夫”到站 起来的伟大飞跃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
标志性事件汇总

社会进程
标志性事件
效 课 堂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 近代史的开始
鸦片战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3.中国结束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辛亥革命
4.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提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内

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3. 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先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再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 )
高 质 量
提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 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高 质
外因
内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

帝国主义 不允许
①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 协性特点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高 效 课
1.条件 思想条件:马列主义传入中国 组织条件:五四运动思想干部准备
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实际 结合
5. 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
提示: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练习一(民主革命时期)


课 堂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两个 步骤分别是 ( B )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第2课时 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第2课时 学案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内涵及作用。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关系。

12.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学习检测判断对错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3.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不断解决重大的时代课题中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这些重大的时代课题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是()①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②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2.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阐述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道路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四、课中探究【探究一】材料一: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教案教学设计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教案教学设计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教案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弄清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2.科学精神:能够自主阐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使命。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师:想一想:这三十年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处在哪一个革命历史阶段?生: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帅:很好,191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从这一年算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最后胜利的?一起来了解吧。

二、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图片展示思考:近代中国面临怎样的问题?内忧外患①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罗网,取得日新月异进步时,中国仍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

P20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P21材料:“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

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请结合历史知识与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P21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导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导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共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单元结构】【课标要求】大意义二、自主预习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2.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3.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和重要意义三、学习过程:(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活动探究1】教材2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谈谈对两种观点的认识?【小结】1.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1)时段:从到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历史必然性/为什么①社会主义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3)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对和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

提示:“一化三改”的实质是把改造为,使它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有机统一。

(4) 1956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作用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结果: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意义: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案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2.2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目标◆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了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懂得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知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能够列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能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懂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依然体现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进而拥护党的领导,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公共参与: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法治精神: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教学重难点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

我国社会主义探索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本,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胜利,社会主义革命是必然趋势。

高一政治学案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题: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高一政治学案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题: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高一政治学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题: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前案自主阅读教材,完成预习任务。

要求: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把下列问题标注到教材中的相应位置。

(上课你来讲哦)1、空想社会主义:三个时期各自的特点、形成的原因、意义、局限性。

2、三大工人运动的意义。

3、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前提。

4、马克思两大发现是什么、意义。

5、《共产党宣言》:意义、内容。

6、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7、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8、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

课中案一、判断题:1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的弊端,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3.《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4.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5.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改革,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课后案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 )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③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2.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B.使工人斗争富有科学性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D.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3.“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这段话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C.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D.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4.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设计: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设计: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程标准】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特色,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通过重温近现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历程,特别是通过对学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使学生从历史与理论相统一的高度认识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觉悟。

【自主预习】问题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问题2:三大改造之后,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变化?问题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澄清认知】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体性因素。

()判断理由:2.1949年,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判断理由:3.党的七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判断理由:4.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判断理由: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反帝国主义。

()判断理由:【走近生活】考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创设情景]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商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与此同时,90%以上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展开。

在这个改造过程中,我国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分析了其历史必然性,阐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刻意义。

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取得的历史成就和经历的严重曲折,阐明了这一历史阶段的探索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道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中共八大确立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2.能够结合历史深刻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坚定制度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分析材料: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面临的局势不容乐观材料1:国际上,美国拒绝承认并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

材料2:经济上,所继承的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当时中国的经济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就是与许多亚洲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4000万灾民等待救助。

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二、新课讲授(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中的总路线。

早在全国解放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庆祝国庆四周年的口号中,正式公布了这条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设。

另一方面,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来自苏联与东欧的经济援助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国内,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为大规模展开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4)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党的八大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案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2.2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目标◆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了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懂得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知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能够列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能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懂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依然体现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进而拥护党的领导,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公共参与: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法治精神: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教学重难点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

我国社会主义探索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本,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胜利,社会主义革命是必然趋势。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教学目标1.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了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懂得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知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3.能够列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4.能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懂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5.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意义。

2.难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逻辑;如何全面而正确地看待和评价改革开放前30年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三、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围绕议题,情景感悟,合作探究,注重启发引导。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堂导入教师:在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之下,基本国情决定了各种斗争和尝试都失败了,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实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一课有两框内容?为什么讲完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也在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好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本节课的主议题:从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看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六、课堂讲授第一目【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教师:一起来看第一个议题: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播放视频】设置两个问题,给学生三分钟自主学习书本26页,思考问题:问题1:结合教材及视频,概括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总路线和总任务。

问题2:思考一化三改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有怎样的历史必然性?【可请学生回答或一起回答】教师: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涉及到的第一个知识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既可以叫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也可以叫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导学案设计(无答案)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型:新授课课时: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2.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3.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

4.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1.学习重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学习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情境导入利用一幅插图《农民代表向毛泽东敬献报喜信》说明1956年1月15日,首都人民在欢庆进入社会主义,提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成立了,那么,1949年-1956年是怎样一个时期?1949年-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那么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在中国确立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自学、互学内容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是什么?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要求1.熟练掌握和背诵以上基础知识。

2.在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设计: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设计: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时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习目标】素养目标1.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3.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树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4.在实践中反思各领域既有政策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限制性条件。

【课前预习】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1.过渡时期(1)时间段(2)总路线和总任务(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时间、标志、必然性(2)成果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没有现成的答案、艰辛探索2.中共八大指明方向(1)意义作用(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主要任务3.成就显著4.实践结论5、社会主义建设经历曲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自主学习】1.判一判:(1)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合作探究】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则发展多种经济。

二者是不是相互抵消,做了无用功?2、议题:“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材料一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中国(1952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公斤538.3公斤4公斤发电量 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

高中政治教学: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高中政治教学: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程标准】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特色,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通过重温近现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历程,特别是通过对学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使学生从历史与理论相统一的高度认识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觉悟。

【自主预习】问题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问题2:三大改造之后,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变化?问题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澄清认知】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体性因素。

()判断理由:2.1949年,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判断理由:3.党的七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判断理由:4.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判断理由: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反帝国主义。

()判断理由:【走近生活】考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创设情景]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商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与此同时,90%以上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展开。

在这个改造过程中,我国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学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题: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自主阅读教材,完成预习任务。

要求: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把下列问题标注到教材中的相应位置。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1)时间段:
(2)总路线和总任务: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时间、标志:
(2)必然性:
(3)意义: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 原因:
2. 探索:
3. 中共八大指明方向
(1)贡献:
(2)主要矛盾:
(3)主要任务:
4.成就显著
5.实践结论
6. 社会主义建设经历曲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课中案一、判断对错并更正: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社会。

()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基本矛盾转变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
3.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4.中华民族实现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5.社会主义建设一帆风顺。

()
课后案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们面临的崭新的历史课题是
①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②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③如何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优先发展工商业
③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④处理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5.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
①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们进行彻底的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党和国家历史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
①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规定把我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
③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④明确了我国社会的根本任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A.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B.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8.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0.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 ) ①照抄苏联的建设经验
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③在马克思理论中寻找现成的答案
④独立思考,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1.“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

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手工业的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定》,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

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
13.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

材料表明()
①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②我国人民开始过上幸福生活
③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如同中国革命一样,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以苏联经验为借鉴,避免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
③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探索建设道路
④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
15.某班学生正在以“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甲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乙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丙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基本确立
丁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丁D .丙和丁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矛盾?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没有解决而实践又迫切要求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

毛泽东在1956年指出,有一种天真烂漫的想法,仿佛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不会再有矛盾存在了。

否认矛盾存在,就是否认辩证法。

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是否存在矛盾这一问题的。

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经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

生产关系这种根本的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材料二1959年4月14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我国1952年钢产量135万吨,发电量72.6亿度,煤炭6 649万吨,原油43.6万吨,棉布38.3亿公尺。

1957年钢产量535万吨,发电量193亿度,煤炭13 000万吨,原油146万吨,棉布50.5亿公尺。

1957年比1952年钢产量增长296%,发电量增长166%,煤炭增长96%,原油增长235%,棉布增长32%。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6分
(2)你认为依据材料二的内容能够证明材料一中的哪些历史结论?6分
2.2学案答案
错错对错错
1-5ACCCD 6-10BCCAB 11-15BBBAC
16、(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7、(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②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③三大改造完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