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新编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章节题库](第12章 文学思潮)【圣才出品】
第12章文学思潮一、名词解释1.典型[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典型是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文学艺术审美认识的特征,就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
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娱乐和美的享受中达到对于生活真理的领悟,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形式达到对于生活规律性的认识,就因为它创造了典型。
2.文学典型[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它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
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它符合历史的尺度,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
真诚也是典型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二、简答题1.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答:(1)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①工业革命使人们自我意识和个性解放思想增强,这些为浪漫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②法国大革命激发了各国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催生了浪漫主义这一文学上的自由主义。
(2)德国古典主义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①德国康德、谢林和黑格尔等哲学家肯定人的主体精神和能力,为浪漫主义的主观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②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大同世界模式,激发了人们富于想象和幻想的特点。
(3)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以及法国卢梭对“返归自然”的提倡与实践,都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而旧有的古典主义原则与创作方法已经变得毫无生气,严重束缚了作家的创作,直接导致作为反拨力量的浪漫主义文学之出现。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课后习题(1-13章)]【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课后习题(1-13章)]【圣才出品】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文学与文学理论1.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的“道”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文学观念?答:儒家的诗教在古代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中探讨文学的本源的时,没有重复儒家的诗教,提出“文原于道”的看法,认为文学是从“道”那里衍化而来的。
(1)对刘勰“道”的四种解释①刘勰的“道”,是儒家的以礼教为核心的“道”。
原因在于“文之枢纽”有五篇,其中头三篇是《原道》、《征圣》和《宗经》,这三篇在一个思想线索上,《征圣》和《宗经》是鼓吹儒家思想的,由此可以推测第一篇《原道》中的“道”是儒家礼教之道。
②刘勰的“道”是道家之道。
具体表现为:类似道家“先天地生”的“道”,刘勰把“道”与神秘的“神理”相联系,是先验的,相当于柏拉图的“理念”或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因此刘勰的“道”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③刘勰的“道”是兼有儒、道两家的道。
刘勰的“道”兼有双重的意思,以儒家思想为主,也不排斥道家的影响,广义的是“自然之道”,狭义的是“儒家之道”。
这又有“内儒外道”和“内道外儒”和“儒体道用”的说法。
④刘勰的“道”就是“自然之道”,是自然本身。
代表人物如下:a.黄侃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认为《原道》中多次谈到“自然之道”、“自然”和“神理”,实际上都是讲先有“自然”,然后才有“思心”,然后才有“言语”,然后才有“文章”。
b.刘永济刘永济《文心雕龙原道篇释义》中从“道”与“文”的密切关系来解释“道”为自然,“文”为自然经纬错综的状况,即包括人的整个自然都是“文”,那么“道之文”,就是自然之文,而道也就是“自然”本身。
我们认为刘勰的“道”表达的就是第四种看法,它表达作者这样的文学观念:从根本上说,文源于原始的天道自然,自然(包括人的自然)是最美的,人文(包括文学)与自然万物有着同构的关系。
(2)刘勰的文学观的根基——天道自然刘勰认为文学作为一种人文,是人心在自然中获得感动,通过语言而传达出来的文化形态。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课后习题](第12章 文学思潮)【圣才出品】
第12章文学思潮1.文艺思潮答:文学思潮是指文学发展史上一定历史时期产生、流行的一种文学潮流,它的兴起和消亡,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艺思潮”是一定时代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现象。
在社会大变革的年代里,文艺思潮往往与各种社会思潮激荡碰撞、交织互动、此消彼涨。
例如,西方的文学思潮经过了17世纪的古典主义、18世纪的启蒙主义、19世纪的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以及20世纪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这些“主义”都是西方文学理论中被用来概括文学思潮、并以之划分文学史的重要概念。
2.现实主义答:广义的现实主义古已有之,泛指艺术对自然(现实)的忠诚。
这是20世纪以前文学理论的大体思路,文学通过语言模仿现实,应该而且必须反映现实的“真实”或“本质”。
作为文艺的流派运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一样都是十八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有着各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容。
狭义的现实主义概念发端于与浪漫主义的论争。
作为一种思潮,现实主义的流行与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里有关。
现实主义挑战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
现实主义理论经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到20世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经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日趋成熟。
3.浪漫主义答:“浪漫主义”是开始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及文化运动,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
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贵族和专制政治文化的颠覆,以艺术和文学反抗对于自然的人为理性化。
浪漫主义重视民间艺术、自然以及传统,主张一个根基于自然的知识论,以自然的环境来解释人类的活动。
4.自然主义答:“自然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盛行于七十至八十年代,发源于法国,尔后,相继在英、德、比利时、意大利、挪威等国流行,是一种反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
理论基础是奥古斯特·孔德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证哲学和当时欧洲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实验科学。
文学理论新编(笔记)——杨春时
文学理论新编(笔记)——杨春时学科的一般分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学术是以追求真理为根本任务的,文学的学术任务就是探索文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文学理论的社会任务就是指导文学活动。
中国:以《文心雕龙》为标志,创立了以价值论为基础,以表情说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的系统文学理论。
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为代表,以认识论为基础,再现说为核心的西方系统文学理论。
所谓理论思维,就是把具体的日常经验上升为抽象的概念,并进一步建立诸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即构建起严整的概念体系。
人类的生存方式有:自然的,现实的,自由的。
它们分别指代原始曚昧,文明异化,彼岸完美。
文学是指向自由的生存方式。
(海徳格尔说:人,诗意的栖居)人类的生存体验方式:原始的——现实的——超越的。
→文学是一种以现实为基础,指向超越的生存体验。
(人,一般有双重人格,文人尤是。
盖此缘故乎?)生存意义的领悟只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存在意义的追问过程。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首先,文学形象塑造的间接性、意象性和模糊性。
其次,文学的强大表现力和自由性。
文学的审美特性:形象性,思想性,情感性,虚拟性和个性化。
典型,是指那些富有个性同时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人物形象。
历史的进步是以牺牲传统美德为代价的!(如一代代火影忍者的传承)文学情感的内涵是复杂的,既有现实情感,也有审美情感,还可能包含某种无意识的欲望。
正所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试分析《火影忍者》小樱的暴力情感)桑塔耶那说,艺术是“有意识的自我欺骗”。
(所以文人自歌自舞自开怀很正常……“假戏真作”是也)在现实生活中,受社会规范的制约,人的个性未获得充分发展,对象世界也不是个性化的,而是一个公共的世界。
因此,在现实世界,共性是本质,而个性被压抑。
但是,人的本质是个性,这是人与物的区别。
人失去了个性,这是人的异化!结构主义否认人具有支配世界的主体地位,倡导“主体离心化”,认为语言具有本体的地位,是自足的符号系统。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章节题库](第9章 文学接受)【圣才出品】
第9章文学接受一、名词解释1.创作动机[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创作动机是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创作动机作为文学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它的产生和运动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
文学创造是一种艰苦的行为活动,因而文学创作动机的产生,和作家相对强烈的内在需要分不开。
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
2.期待视野[南京大学2013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由现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
它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姚斯提出的。
期待视野大体上包括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简单说,“期待视野”就是接受者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
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一次新的艺术鉴赏实践,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视野”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在修正、拓宽“期待视野”。
3.隐含的读者[北京大学2011年研]相关试题:隐含读者[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隐含的读者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它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即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主导西方文论界半个世纪之久的形式主义文评批判最为有力,并最终结束了它的使命,开当今“读者时代”之先河,而“隐含的读者”所针对的正是形式主义的文本自足论。
但接受美学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却最终导致了自身的危机,引发后结构主义对“形式主义”进行新的本体思考,对西方形而上传统展开更加深入的批判,“隐含的读者”也因此不断受到挑战。
4.文体期待[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文体期待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由某种已经惯例化的文学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心理期待指向。
《文学理论新编》 笔记整理,值得一看
《文学理论新编》串讲2006/5/8张无为整理于民族大学▲教材变化很大:1、原版在努力建构完整的体系(共6章:本质论/作品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赏论/发展论),实则难以为计;新版则依托文论选篇阐发精要,突出重点课题,是为明知:共分12章,每章至少选2个文论片段——一、文学观念(序言):文学是什么,观念古今变化。
二三四、语言特点/审美本质/外部关系(本质论):文学语言地位和特点;//文学审美品质;// 文学与政治、社会、大众文化的关系。
五六七、抒情/叙事/戏剧(作品论):三种文体或作品构成及其特点。
八、创作(创作论):创作的机制与奥秘。
九、十、接受/批评(鉴赏论):文本接受与阐释;// 批评模式和原则。
十一/二、风格/思潮(风格论):风格定义、种类、特点;// 创作方法。
十三、未来(发展论):面对网络等的展望。
2、原版是纯粹理论,讲究整体逻辑,名人话语是论据,但是,有牵强、陈旧感;新版则尽力让名家文本指涉相关课题,再进而连缀;选择就有倾向,且能共识、更当下,所以的确新。
▲学习难度整体的理论和有逻辑的内容减少了,但是增加了文本阅读和分析内容(27篇,古今中外都有),不过,通过文本掌握要容易些,而且后面有阐释指导,阐释中所增内容不多。
因此,应该更有信心学好。
在学习中要注意原文的关键语句(观点),在理解基础上掌握,还要做到能用自己的话语展开,即:这是属于什么问题,及其前因后果等逻辑关系。
善学者,能够把大书学小,能够把厚书读薄。
(花了四个下载劵,不过对此资料而言,值得!该整理者非常用心,感谢他的分享!) 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本章内容围绕文学观念展开(序言):文学是什么,观念古今变化。
▲文本阅读一、《文心雕龙/原道》(文本于道。
“道”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文学观?)刘勰P5..《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成体系的文论著作;儒、道、佛思想并存;50篇中有5篇是总纲(《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辩骚》)。
它诞生原因有三:(P7)思想相对解放;玄学兴起;文学地位提高。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课后习题](第2章 文学与语言)【圣才出品】
第2章文学与语言1.简要说明语言工具论和语言本体论的内涵。
答:(1)语言工具论工具论,即认为语言只是一种“形式”、“工具”、“媒介”、“载体”,它的功能在于表达生活和情感的内容,内容具有“优先权”,而包括语言在内的形式则处于被内容决定的位置。
(2)语言本体论①语言本体论是在意识到语言工具论的缺陷出现的。
索绪尔对“语言”(1anguage)和“言语”(parole)的区分后,人们对语言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结构主义人为,说话的主体并非控制着语言,语言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我’只是语言体系的一部分,是语言说我,而不是我说语言。
③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的高度重视和强调,语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殊荣,语言也因此上升到“本体”的地位。
2.请以具体的诗歌作品和散文作品为例,说明诗歌语言是一种奇特化程度高的语言。
答:(1)“奇特化”的概念“奇特化”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语言或奇异的语言,去破除这种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奇特化”并不只是为着新奇,而是通过新奇使人从对生活的漠然或麻木状态中惊醒过来,感奋起来。
(2)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因而,诗歌对于语言的运用十分关注,“奇特化”在诗歌语言中普遍存在。
(3)范例奇特化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诗歌语言不规则的排列组合是其一种。
在实际的诗歌写作中,作家会通过多种奇特化手法达到目的。
爱伦·坡在其诗歌作品《乌鸦》中,在表达对亡妻的思念的过程中,抛弃了以往常用的意象,而是借用“乌鸦”作为死神的使者,与妻子展开交流。
给人带来“奇特化”的效果。
同时,诗歌中大量采用带有消极意味的修饰词语,与当时广泛流行的昂扬积极的浪漫主义潮流相悖,给人带来“奇特化”的印象。
3.西方作家与中国古人都提出过超越语言的具体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切实可行,为什么?答:(1)自动写作“自动写作”是超现实主义文学家提出的一种超越语言的方案。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章节题库](第11章文学的风格)【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章节题库](第11章文学的风格)【圣才出品】第11章文学的风格一、名词解释1.风格[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风格”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某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
在文学理论中,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品的言语形式、作家的创作个性、对象的客观规定和读者的历史接受,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文学风格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容,但其核心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
它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和指纹。
2.文学风格[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文学风格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
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
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3.艺术形式[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总和。
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
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
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
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4.体裁[四川大学2010年研]答:体裁是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
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体裁,是指诗文的文风辞藻。
5.文学的民族性答:随着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交流、影响,由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已经成为历史趋向。
文学理论新编
第一编总体论第一章文学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第二节文学是以审美为导向的生存活动第三节文学是以审美为导向的生存体验第四节文学的审美特性第一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视觉艺术:美术、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听觉艺术:音乐——乐音的运动;语言艺术: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类型;综合艺术:戏剧和影视。
(二)语言艺术的特征之一:文学形象塑造的间接性语言艺术形象塑造的间接性,体现为文学的意象性。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意味着模糊性。
间接性的局限:缺乏直观性、减少吸引力。
优点:能动性、个体性、无限可能性;更含蓄、更有韵味,耐琢磨。
(三)语言艺术的特征之二:文学的强大表现力和自由性语言是主要的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最大的普适性。
语言既有再现功能,又有表现功能。
语言艺术具有充分自由性,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自由地塑造文学形象。
第二节文学是以审美为导向的生存活动(一)文学是一种生存方式人类三种生产方式——三种生存方式:原始的生存方式——自然的生存方式——种的繁衍;文明的生存方式——现实的生存方式——物质生产;超越的生存方式——自由的生存方式——文学、审美。
(二)文学以现实生存为基础现实生存是文学活动的前提,人首先实际的生活,然后才能从事文学活动。
现实生活影响活动,文学离不开人的生活。
现实世界是文学描写的对象。
文学的内容只能来源于现实生活。
总之,主体的生存状况一定体现于文学活动中。
(三)文学是自由的生存方式文学是区别于现实的独立生存方式。
文学不仅独立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在文学活动中,现实主体变成文学主体,现实个性变成审美个性。
在文学展开的自由生活方式中,自我获得解放,更自由、更美好、更纯洁、更有个性。
文学形象是一个审美世界。
第三节文学是以审美为导向的生存体验(一)文学是一种生存体验方式自然的生存方式——原始的体验方式;现实的生存方式——现实的体验方式;自由的生存方式——超越的体验方式;文学以原始体验为原型,以现实体验为基础,并且成为超越的完整的生存体验方式(二)文学以现实生存体验为基础日常生活体验是文学的基本素材,无论是生活细节,还是情绪感受,都是文学的原始材料。
文学理论新编
二、《沧浪诗话//诗辩》文本分析:1、入门要正,标准要高(找最精妙、最根本的顿捂之门);2、在意五法:体裁、格调、风貌、意境、音节;3、风格有九;技巧有三;极致是入神。
4、诗道在妙悟:选择最上乘、第一义即佛理真谛。
妙悟”是严羽所阐述的核心范畴;“3、陌生化原则(P72):①艺术为视象,要加强印象;②作品客体与主体感知的对应;③强调媒介的特殊意义。
&阿多诺(1903—1969):德国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第五章华兹华斯的标志模仿转向表现和抒情理论兴起;王国维集特有的意境理论大成。
如何理解王国维的境界说?其“境界”说,在中国古典文学抒情理论集大成。
也是断想式的。
1、境界:本疆界—佛经借精神的。
从唐开始论诗(言外之意);王则将其作为核心审美范畴。
2、“真”是“境界”说的核心:什么是扁形/圆形人物?以二人物分析1、扁形人物(类型/漫画化/体液性人物),围绕单独的概念或素质塑造的即性格单一的人物,能用一句话概括的。
很多(狄更斯)。
其优点:一眼就认出;过后容易回想。
没被贬低,而是需要;喜剧角色更出色(悲剧则令人厌)。
2、圆形人物: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却能给人以惊奇感(检验标准)、变化莫测的人物(奥斯丁小说/战争越和平/陀斯/普鲁……)。
两者应该结合起来,成为和谐的整体。
弗洛伊德创立了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1·本我、自我、超我(快乐/现实/至善原则)。
2·力比多(性力)有四阶段: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生殖期。
3·意识(性本能)是基本概念(人心理分三部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在最深层,但可以通过梦暗示/通过艺术升华。
一、生活积累与心灵表现写作论中有再现(赫拉/亚里/别林的模仿)/表现(浪漫/康德/尼采/弗洛、克罗的心灵表现)二说法;柏拉图兼有(镜子/迷狂)。
二者有联系——文学写作作为审美是主观客观/表现再现的统一。
所以,作家要对生活积累/心灵表现均重视。
积累是写作源头,有二种:对生活无意的观察/感受/积累;针对写作有目的的。
文学理论新编笔记总结
導論▲教材變化很大1、原版在努力建构完整的体系【共6章:本質論/作品論/創作論/風格論/鑒賞論/發展論】,实则难以为计;新版则依托文论选篇阐发精要,突出重点课题,是为明知:共分12章,每章至少选2个文论片段——一、文學觀念【】:文學是什麼,觀念古今變化。
二三四、語言特點/審美本質/外部關係【】:文學語言地位和特奌;//文學審美品質;// 文學與政治、社會、大眾文化的關係。
五六七、抒情/敘事/戲劇【】:三種文體或作品構成及其特奌。
八、創作【】:創作的機制與奧秘。
九十、接受/批評【】:文本接受與闡釋;// 批評模式和原則。
十一/二、風格/思潮【】:風格定義、種類、特點;// 創作方法。
十三、未來【】:面對網路等的展望。
2、原版是纯粹理论,讲究整体逻辑,名人话语是论据,但是,有牵强、陈旧感;新版则尽力让名家文本指涉相关课题,再进而连缀;选择就有倾向,且能共识、更当下,所以的确新。
▲學習難度整体的理论和有逻辑的内容减少了,但是增加了文本阅读和分析内容【27篇,古今中外都有】,不过,通过文本掌握要容易些,而且后面有阐释指导,阐释中所增内容不多。
因此,应该更有信心学好。
在学习中要注意原文的关键语句(观点),在理解基础上掌握,还要做到能用自己的话语展开,即:这是属于什么问题,及其前因后果等逻辑关系。
善學者,能夠把大書學小,能夠把厚書讀薄。
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本章内容围绕文学观念展开【序言】:文学是什么,观念古今变化。
▲文本阅读一、《文心雕龙/原道》【文本于道。
“道”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文学观?】刘勰P5《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成体系的文论著作;儒、道、佛思想并存;50篇中有5篇是总纲【《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辩骚》】。
它诞生原因有三:【P7】思想相对解放;玄学兴起;文学地位提高。
1、“文心之作也,本乎道。
”【《序志》】“道”尽管有争议【礼教为核心//道家之道//儒道合一//自然之道】自然之道比较合理【近代黄侃、刘永济P10】教材人:是古老的“天道自然”,缘于远古先人的“自然崇拜”观,包括天文、地文和人文。
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 读后感
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读后感《读〈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有感》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读了一本超厉害的书,叫《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
这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犯嘀咕:“这书能有意思吗?”结果,一读起来,我就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根本停不下来!书里讲的那些文学理论,就像是一把把钥匙,帮我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文学宝藏的大门。
比如说,童庆炳老师讲的关于文学形象的部分,这就好比我们看一幅画,画里的人物栩栩如生,能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他们。
文学作品里的形象不也是这样吗?那些生动的人物、美丽的风景,不都在作者的笔下活灵活现吗?这难道不神奇吗?还有关于文学语言的讲解,这就像给我们的心灵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裳。
好的文学语言,读起来那叫一个美啊,就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让人陶醉!我就想啊,我们平时说话要是也能像文学作品里那样精彩,那该多棒!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讨论起这本书。
我兴奋地说:“你们知道吗?这本书里说的东西太有意思啦!”小伙伴小明一脸疑惑地问:“真有那么好?”我连忙回答:“那当然!就像你吃到了最喜欢的冰淇淋,那种满足感,这本书能给我!”小红也凑过来:“快给我们讲讲!”于是,我滔滔不绝地跟他们分享起来。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会因为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而开心得手舞足蹈,有时候又会因为遇到一个难题而愁眉苦脸。
这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
这不就像我们的生活吗?有时候充满欢笑,有时候又会有烦恼。
但是,只要我们一直向前,总会有新的发现和惊喜。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文学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每一次阅读和思考中。
它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想象力,更能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所以,小伙伴们,你们难道不想也来读一读这本书,感受一下文学的魅力吗?我相信,只要你们读了,一定会像我一样,爱上它的!。
《文学理论新编》 笔记整理,值得一看
《文学理论新编》串讲
2006/5/8
张无为整理
于民族大学
▲教材变化很大:
1、原版在努力建构完整的体系(共6章:本质论/作品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赏论/发展论),实则难以为计;新版则依托文论选篇阐发精要,突出重点课题,是为明知:共分12章,每章至少选2个文论片段——
一、文学观念(序言):文学是什么,观念古今变化。
二三四、语言特点/审美本质/外部关系(本质论):文学语言地位和特点;1939年9月23日…他写的内容让人看了非常过瘾……并且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曲折,让人很期待后边的故事,……看完了我都感觉到不可思议,因为我以前从来没有读完这么长的小说”……
这应该能够说明,可读性在青少年读物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信,请随便翻开一个片段,或在比照阅读中体会体会。
我也不否认文学的教化功能,但文学首先是审美的,是作家赤子之心和率真情感的感性显现,并以其自身风格使人读之自然觉其“爽”,觉其“过瘾”。
基于此,其教化功能才水到渠成,即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这才是应有的艺术境界。
个中尤其戒绝的是迎合世俗,屈就市场。
“六一”又快到了,为呼唤艺术良知,我希望作家群和出版界的有识之士,为
打造这类上乘精品而付出行动——多多益善——为儿童节献礼!虽然一个节日还只是不可忽视的契机。
2006年5月于红山脚下五扇斋(注:作者系赤峰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文学理论新体系的创造性建构_评杨春时_文学理论新编_
文学意义
原Hale Waihona Puke 意义现实意义审美意义
文学的原型意义是生命欲求,文学是原始 欲望的升华。文学的现实意义是意识形态 对应于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体验 性,它制约着原始欲望,也转化为审美意 方式,不同文学形态有相应不同 义。 文学的审美意义升华了原始意义,超 层面和突出意义。 越了现实意义,是文学的最高意义。
11
由此可见,文学作为一种自由的生存方式,是本质 上不同于现实生存的特殊独立的生存方式。 它以自然 的生存方式为原型,以现实生存方式为基础,并且升华 为自由的生存方式。 同时文学也是一种生存的体验方 式,它以原始体验为原型,以现实体验为基础,成为超 越的体验方式。 对应于相应的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文 学有不同的层面,表现为不同的文学形态和文学意义, 发挥不同的文学功能。 文学有深层结构— ——原型层面, 对应为通俗文学形态,其原型意义突出,是原始欲望的 升华,主要发挥消遣娱乐功能。 文学有表层结构— ——现 实层面,对应为严肃文学形态,其现实意义突出,有鲜 明的意识形态性,主要发挥社会教化功能。 文学有超验 结 构— — — 审 美 层 面 ,对 应 为 纯 文 学 形 态 , 其 审 美 意 义 即 生存意义突出,具有审美超越作用;文学的审美意义是 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它升华了原始意义,超越了现实意 义,是文学的最高意义。
依存于现实层面,现实层面是基础,原型 构,对应于相应的生存方式和体
层面隐藏其后, 是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力; 验方式, 文学有不同的层面,表
审美层面是现实层面和原型层面的指向 现为不同的文学形态和意义。
和升华。
文学形态 通俗文学 严肃文学
纯文学
文学形态的不同特征根源于不 三类形态的文学虽然兼有文学的相关属 同的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体现 性,但各自突出着自身方面的特定属性。 在不同的结构中,使其文学的意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的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解答(第1章 文学与文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1章文学与文学理论1.1 复习笔记本章选择刘勰的《文心雕龙·原道》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第一章至第三章两篇“经典文本”作为学习的重点,对相关问题做出描述。
通过学习,了解两个问题:第一,文学的基本观念有哪些;第二,文学理论具有什么性质。
一、《文心雕龙•原道》(一)作者简介1.作者生平概述刘勰,字彦和,大约生于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二年(520—521)。
祖籍山东东莞,今山东莒县。
其祖在永嘉之乱时南迁,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其人生轨迹如下:(1)刘勰早孤,家境贫寒,未婚娶。
刘勰从小就很好学,跟随当时的高僧学习并校订编订佛经,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遂博通经论”。
(2)天监初年(502或503),“起家奉朝请”,开始做官,曾当过昭明太子“东宫通事舍人”。
(3)著《文心雕龙》五十篇。
他“自重其文”,但未有识者,求助于当时文坛领袖沈约,沈约认为“深得文理”。
(4)刘勰后半生又回到修订佛经上,在他出家一年后死于庙中。
2.《文心雕龙》与佛学影响刘勰之所以能够完成中国第一部体系恢弘、逻辑严密、观点深刻的文论著作,是与他早年整理、修订佛经密切相关的。
佛经从印度传入的,有严密的体系和逻辑。
刘勰从佛经里吸取了构建体系、框架的本领,并把它运用于文论的著述中。
从这一意义上看,《文心雕龙》是中外交流的产物。
这也说明,一种思想若是定型,就可能僵化,这时就需要外来思想加以撞击。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儒、道、佛三种思想并存。
(二)背景知识1.题解《原道》是《文心雕龙》一书首篇,它与《征圣》、《宗经》、《正纬》和《辨骚》构成刘勰所说的总纲,即“文之枢纽”。
所谓“枢纽”即是“关键”、“纲领”的意思。
“原”,“本于”的意思。
“原道”就是本于“道”。
《原道》这篇文章就是要确立自己的文学观,回答文学从哪里来的问题。
2.《文心雕龙》写作背景刘勰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内乱不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种状况,给士人提供思想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思想解放局面的形成东汉末年以来,儒家伦理教条的没落,思想解放的活跃,各种思想竞争激烈,儒、道、释思想都处于交锋或交融过程中。
文学理论新编笔记1-4章 Word 文档
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是什么?文学理论什么?人类历史开篇之时,我们的祖先在进行物质劳动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的同时,就开始了文学活动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
人类先有文学活动,然后才有对文学的认识。
这种对文学的认识,就是最初的文学理论了。
随着文学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文学的认识也相应发展起来,到了近代成为一门学科,这就是“文艺学”学科。
本章要了解两个问题:第一,文学的基本观念有哪些;第二,文学理论具有什么性质。
首先解读两篇理论文本:刘勰的《文心雕龙·原道》和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有关章节。
周扬:《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内容最丰富,最有系统,最早的著作,在中国没有其他的文论著作可以与之相比,在外国,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当然比《文心雕龙》产生更早,它是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者。
古罗马则有贺拉斯的《诗艺》和朗吉驽斯的《论崇高》都比《文心雕龙》早,但都不如《文心雕龙》完整绵密。
《文心雕龙》是一个典型,古代的典型,也可以说是世界各国研究文学、美学理论最早的一个典型,它是世界水平的,是一部伟大的文艺美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的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为西方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刘勰的《文心雕龙》也是成体系的著作,而且也是以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为中心,形成了体、用结合的系统性的论述。
就这两部著作的著述体例的严密完整性来看,《文心雕龙》显得更为突出,它在全书结构安排以及部分之间相互关联,体现出了作者的精心设计,因此显现出了它的精美的特点。
”鲁迅《诗论题记》:“篇章既富,评骘自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列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这两部著作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有必要区分两者的不同:从文学反映现实生活讲,古希腊与我国古代文论家的观念是有所不同的,前者强调文学艺术再现现实,后者则主张文学艺术表现现实。
这反映在文学艺术理论上,前者倡导文学艺术的模仿说,后者则提倡感物说;前者强调文学艺术模仿现实生活的逼真性,后者则要求情与景偕、抒发感情的真实性。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文学与文学理论本章选择刘勰的《文心雕龙·原道》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第一章至第三章两篇“经典文本”作为学习的重点,对相关问题做出描述。
通过学习,了解两个问题:第一,文学的基本观念有哪些;第二,文学理论具有什么性质。
一、《文心雕龙•原道》(一)作者简介1作者生平概述刘勰,字彦和,大约生于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二年(520—521)。
祖籍山东东莞,今山东莒县。
其祖在永嘉之乱时南迁,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其人生轨迹如下:(1)刘勰早孤,家境贫寒,未婚娶。
刘勰从小就很好学,跟随当时的高僧学习并校订编订佛经,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遂博通经论”。
(2)天监初年(502或503),“起家奉朝请”,开始做官,曾当过昭明太子“东宫通事舍人”。
(3)著《文心雕龙》五十篇。
他“自重其文”,但未有识者,求助于当时文坛领袖沈约,沈约认为“深得文理”。
(4)刘勰后半生又回到修订佛经上,在他出家一年后死于庙中。
2《文心雕龙》与佛学影响刘勰之所以能够完成中国第一部体系恢弘、逻辑严密、观点深刻的文论著作,是与他早年整理、修订佛经密切相关的。
佛经从印度传入的,有严密的体系和逻辑。
刘勰从佛经里吸取了构建体系、框架的本领,并把它运用于文论的著述中。
从这一意义上看,《文心雕龙》是中外交流的产物。
这也说明,一种思想若是定型,就可能僵化,这时就需要外来思想加以撞击。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儒、道、佛三种思想并存。
(二)背景知识1题解《原道》是《文心雕龙》一书首篇,它与《征圣》、《宗经》、《正纬》和《辨骚》构成刘勰所说的总纲,即“文之枢纽”。
所谓“枢纽”即是“关键”、“纲领”的意思。
“原”,“本于”的意思。
“原道”就是本于“道”。
《原道》这篇文章就是要确立自己的文学观,回答文学从哪里来的问题。
2《文心雕龙》写作背景刘勰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内乱不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学理论新编
二、《沧浪诗话//诗辩》文本分析:;1、入门要正,标准要高(找最精妙、最根本的顿捂之门)2、在意五法:体裁、格调、风貌、意境、音节;3、风格有九;技巧有三;极致是入神。
4、诗道在妙悟:选择最上乘、第一义即佛理真谛。
妙悟”是严羽所阐述的核心范畴;“3、陌生化原则(P72):①艺术为视象,要加强印象;②作品客体与主体感知的对应;③强调媒介的特殊意义。
&阿多诺(1903—1969):德国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 第五章 华兹华斯的标志模仿转向表现和抒情理论兴起;王国维集特有的意境理论大成。
如何理解王国维的境界说?其“境界”说,在中国古典文学抒情理论集大成。
也是断想式的。
1、境界:本疆界—佛经借精神的。
从唐开始论诗(言外之意);王则将其作为核心审美范畴。
2、“真”是“境界”说的核心:什么是扁形/圆形人物?以二人物分析,围绕单独的概念或素质塑1、扁形人物(类型/漫画化/体液性人物)造的即性格单一的人物,能用一句话概括的。
很多(狄更斯)。
其优点:一眼就认出;过后容易回想。
没被贬低,而是需要;喜剧角色更出色(悲剧则令人厌)2、圆形人物: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却能给人以惊奇感(检验标准)、/陀斯/普鲁……)。
变化莫测的人物(奥斯丁小说/战争越和平两者应该结合起来,成为和谐的整体。
弗洛伊德创立了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
1·本我、自我、超我(快乐/现实/至善原则)2·力比多(性力)有四阶段: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生殖期。
,3·意识(性本能)/前意识/无意识)是基本概念(人心理分三部分:意识在最深层,但可以通过梦暗示/通过艺术升华。
一、生活积累与心灵表现写作论中有再现(赫拉/亚里/别林的模仿)/表现(浪漫/康德/尼采/弗洛、克罗的心灵表现)二说法;柏拉图兼有(镜子/迷狂)。
二者有联系——文学写作作为审美是主观客观/表现再现的统一。
所以,作家要对生活积累/心灵表现均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沧浪诗话//诗辩》文本分析:1、入门要正,标准要高(找最精妙、最根本的顿捂之门);2、在意五法:体裁、格调、风貌、意境、音节;3、风格有九;技巧有三;极致是入神。
4、诗道在妙悟:选择最上乘、第一义即佛理真谛。
妙悟”是严羽所阐述的核心范畴;“3、陌生化原则(P72):①艺术为视象,要加强印象;②作品客体与主体感知的对应;③强调媒介的特殊意义。
&阿多诺(1903—1969):德国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第五章华兹华斯的标志模仿转向表现和抒情理论兴起;王国维集特有的意境理论大成。
如何理解王国维的境界说?其“境界”说,在中国古典文学抒情理论集大成。
也是断想式的。
1、境界:本疆界—佛经借精神的。
从唐开始论诗(言外之意);王则将其作为核心审美范畴。
2、“真”是“境界”说的核心:什么是扁形/圆形人物?以二人物分析1、扁形人物(类型/漫画化/体液性人物),围绕单独的概念或素质塑造的即性格单一的人物,能用一句话概括的。
很多(狄更斯)。
其优点:一眼就认出;过后容易回想。
没被贬低,而是需要;喜剧角色更出色(悲剧则令人厌)。
2、圆形人物: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却能给人以惊奇感(检验标准)、变化莫测的人物(奥斯丁小说/战争越和平/陀斯/普鲁……)。
两者应该结合起来,成为和谐的整体。
弗洛伊德创立了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1·本我、自我、超我(快乐/现实/至善原则)。
2·力比多(性力)有四阶段: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生殖期。
3·意识(性本能)是基本概念(人心理分三部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在最深层,但可以通过梦暗示/通过艺术升华。
一、生活积累与心灵表现写作论中有再现(赫拉/亚里/别林的模仿)/表现(浪漫/康德/尼采/弗洛、克罗的心灵表现)二说法;柏拉图兼有(镜子/迷狂)。
二者有联系——文学写作作为审美是主观客观/表现再现的统一。
所以,作家要对生活积累/心灵表现均重视。
积累是写作源头,有二种:对生活无意的观察/感受/积累;针对写作有目的的。
“气”即由积累到表现的中介。
二、文学接受的过程1、作品“召唤结构”:萨特是作者主动召唤,伊瑟尔强调文本本身就有,即文本有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
读者应“声”而来最重要。
2、作品中的“不定点”(伊瑟尔的“空白”)(接受的多种可能):作品中的不确定因素诱发读者。
它越多就越吸引人;它有极限;读者参与才有意义(被阅读前不是审美对象)。
3、阅读(“具体化”)填充“空白”即“具体化”过程,是接受最关键的。
作品被理解的具体形式。
它不是心理,不是经验的,专注于作品即本质直观(“观相”)。
对客体的显示,主体不看,“观相”就不存在。
&一、《文心雕龙·体性》如何理解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结合作品谈刘勰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 分)1. 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文学风格及其成因,并比较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在题材、意境、语言、美感和形态上的区别。
、简答题2.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
3.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其原因。
1·文艺学包括的撒个分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3·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理解为辩证的与开放的体系,就是要要到既:坚持又发展4·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5·在论述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时,马克思提出了人类掌握世界的最基本的四种方式,即理论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和艺术的方式文学理论考试试题(B卷)一、填空(共8分)。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__________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再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__________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2、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理论,可以将文本分为三个层次:________ 、、。
3、在具体的文学阅读过程中,阅读经验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三个层次:________ 、、。
4、文学形象的三种理想形态是:________ 、、。
5、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对整个事件进展产生推力的,叫_________;注重人物鲜明性格特征的,叫________。
在同一个叙事中并行着两个甚至更多的声音的叙述方式,借用音乐的术语称之为__________式叙述;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的叙述的次数,称为。
二、术语解释(共20分)1、审美意象2、文学典型3、文学传播4、文学批评5、隐含读者三、辨析题(共24分)1、“文如其人”2、“读者是文学作品的最后完成者”3、“一切景语皆情语”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32分)1、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交流活动?2、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3、举例说明文学形象的特征。
4、什么是文学欣赏中的共鸣?试结合自己的文学接受体会予以简要说明。
四、理论应用题(16分)在一次文稿拍卖会上,很多著名作家的新作无人问津,而一位电影明星所报的一个书名(《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当时并没有文稿交到拍卖会上)却在竞拍中与某出版社以100多万元的价格成交。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原因何在?请你结合当下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境遇,用相关的文学消费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B卷)参考答案一、1、写实直接抒情暗示2、文学言语文学形象文学意蕴3、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4、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5、行动元角色复调式叙述频率二、1、审美意象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是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
2、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它是指文学言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3、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毛贼载体,将文学作品或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
通俗地说,它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活动。
4、文学批评指对作品、作家、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
5、共鸣指在文学接受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情况:一是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深深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应状态;二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感受现象。
三、答题要点1、(1)“文如其人”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风格的重要观点,强调的是文学作品风格与作者人格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2)文学风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文学作品的格调与作者的创作个性是有联系的,但人格不能等同于文格。
2、(1)这说明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2)读者的创造性阅读是作品审美意蕴形成的重要因素。
3、(1)这说明了文学意境理论中的“情景交融”现象,是王国维先生提出来的。
(2)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它有灵性,情趣盎然;而其中的情常常附丽于写景的话语上,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
四、答案要点1、(1)文学接受具有社会性的交际沟通功能。
(2)作为审美交流活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交流、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交流。
(3)文学交流的话语性、虚拟性、想象性等特征决定了文学接受作为一种审美交流与日常交流相比具有独特价值。
2、(1)文学风格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比如古代的屈、庄相通,诗、骚不同,现代的京派与海派风格之迥异即是明证。
(2)地域风格首行缘于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如南方的温和湿润与南方作家的敏感细腻,北方寒冷干燥与北方作家的开朗豪爽等。
(3)地域风格与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同样密切。
3、(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一般与个性的统一。
(4)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以上四个方面分别举例。
四、答题要点(1)这一现象说明了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文学作品的市价值和市场价值的矛盾。
(2)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填空题(1分×20=20分)1.()和()分别开启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始源。
^^诗经离骚2.文学典型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又称()或()。
^^典型人物典型性格3.中国的简分法是的将风格分为:()和()两类,影响最大。
^^刚柔4.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和()。
^^暗示性朦胧性5.普通言语是()性的,它指向外在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文学言语则是的内指性的,它指向(),必须符合艺术世界的诗意的逻辑。
^^外指性文本中的艺术世界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的意境创作方式是()(情景交融的类型之一),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创作方式是()(情景交融的类型之一)。
^^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7.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中,()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中,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
^^思想标准艺术标准8.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创作个性9.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西汉杨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出了“()”说。
^^心画心声10.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二者共同指向的核心是()这个文学活动的最高层次。
^^文学欣赏或审美鉴赏11.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深刻的是其中所蕴含的()价值。
^^哲学12.德国阐释学理论家()指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
^^伽达默尔13.在文学接受活动中,人们力图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得到人生启迪、道德教育、精神鼓舞的动机是()动机。
^^受教动机二.单选题(1分×10=10分)1.在我国古代首先提出“胸有成竹”说的人是:()。
A、苏东坡B、王安石C、柳宗元D、谢灵运^^A2.创作心理要素包括:()。
A、艺术概括、艺术变形、艺术想象、艺术灵感B、艺术情感、艺术综合、艺术想象、艺术概括C、艺术直觉、艺术灵感、艺术情感、艺术想象D、艺术想象、艺术直觉、艺术概括、艺术变形^^C3.巴尔扎克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