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江都市武坚中心小学朱家庆

【摘要】:“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标,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与学生观,切实把握三维度,运用正确的教学法和学习法进行教学,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防止将二者人为地割裂开来。

1

?

地理、

”)

(1)

学会作文。

(3)

的记忆,就没有语言的积累,也就没有学习语言的成果,更谈不到人类文化的传递。

???2、人文性是语文的核心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整个受教育生涯的基础,而语文教学又是整个小学教育的重点。语文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育活动是特定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精神价值。因而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可喜的是,当前时下盛行的素质教育就为我们走出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指出了明路: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人文化改造,培育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新大纲也明确规定“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

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因而,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发扬小学语文的人文性,展现其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克服重智育轻美育的倾向,注意发挥教材美学方面的教育价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中,通过情感与认知的多次交互,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不断的升华,以知促情,以情知理,建构学生完善的精神世界。

3、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与统一

工具在于运用,能力重在训练。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

?崔

相成,

1

我们

程式化,把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纯技术训练。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观念存在强调统一,忽视个性,尤其忽视学生创造性的严重偏差,使得语文教学“目中无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是一个“有特点的人”。就语言学语言,工具理性盛行,不重视语文课本中应有的人文因素。语言本是用来交流信息的,它就不可避免的带有思想、情感、文化因素,但语文教学中常自觉不自觉的忽视情感熏陶和文化渗透。

如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哎呀!打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这真是万分危急的时刻!学生的朗读也正进入状态,教师却突然教学生停下,提出一个问题:“着”字四种读音,你们知道吗?……一下子课堂教学就变得索然无味。这种冷冰冰的语言训练,而忽视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将导致学习语文

成为一个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素养的构成系统不仅仅是掌握语言操作技巧,还应是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审美情趣、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人格因素的合理建构。”淡化了形象,冷却了感情的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课,失落了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其效果可想而知。

????2、当前的语文教学重人文轻工具;

再审视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谓旧貌换新颜:课堂上又传出了久违的朗朗读书声;学生们不懂就问,学得活泼生动;教师竭力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开展讨论。但是,有些事实也不容忽视:部分教师不扎扎实实教学生字词,为的是腾出时间多读书,读书没有错,放松生字词教学却不该;有

殊不

扩大,”

?

?????

?所谓教学观,简单地说,就是一位教师对教学、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所抱的见解和态度,以及从所抱的一定的见解和态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观是指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要求千篇一律,教师主宰着课堂的一切,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师把学生脑袋当容器、当罐子,极力把教材的内容,把课本上的材料往容器里塞、往罐子里倒,只强调学生“学会”,忽视指导学生“会学”,忽视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的。

现代教学观则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尤其能用发展变化的、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教材、不同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

区别对待,严格按照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办事,善于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机地跟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向或多向地交流,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同时,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智能;在重视智力因素的同时,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在强调“学会”的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会学”。

?(2)新课标中对正确的学生观的要求决定必须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

学生观,即是如何看待学生。这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关系到教师的全部工作,关系到

也不

教师

?

把“情

?

???

(1

能力(即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不再提听说读写能力,而提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能力)③语言态度(对语言文字的认同、接受态度,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④语言体验(即对语言材料作出恰当的理解。选择和批判,能激活学生相关的语言储备);⑤语感能力(对语言的含义,能迅速而准确地捕捉的能力,是伴随着想象、思维的对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⑥语言积累(词汇量、优秀诗文的储备量)⑦语言品质(使用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流畅、严谨、有条理);⑧语言行为(使用语言的规范化,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以及语言品位、语言修养、语言习惯等)。

而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