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废墟上的白鸽》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白鸽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白鸽教案
-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事物的兴趣,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事物。
举例:在讲解“鸽、翱、翔”等字词时,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动作演示,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强调字词的正确书写和发音。
2.教学难点
-词汇运用:学生对于新学的词汇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加强运用。
-修辞手法理解: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让学生体会修辞的美感。
-在线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词典、图片库等,辅助学生进行词汇学习和观察实践。
-实物展示:准备白鸽的图片、模型等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课文PPT、生字词视频和预习文档,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白鸽”课题,设计问题如“白鸽有哪些特点?”和“课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视频资源:关于白鸽生活习性的纪录片、动画短片等。
-互动项目: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动物园或鸟类保护区,实地观察白鸽及其它鸟类。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以白鸽为主题的绘画、写作、摄影作品。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后选择感兴趣的拓展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加深对白鸽的了解。
-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能理解主要内容,并尝试用课文中学到的阅读策略进行分析。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4.观察能力
-观察方法: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如从远处观察白鸽的飞翔姿态,近处观察其羽毛颜色等。
-观察实践:通过实地观察校园中的鸟类,将观察到的特点用语言表达出来。
5.文化意识
-白鸽的象征意义:了解白鸽在我国文化中象征和平的传统。

白鸽的教案

白鸽的教案

白鸽的教案【篇一:《鸽子》教案1】《鸽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讲述的故事及创设的生活情景2.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情感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作方法和衬托手法的运用4..品味凝练传神的语言。

教学重点:1. 把握本文讲述的故事及创设的生活情景。

2..学习托物寓意的写作方法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2.品味凝练传神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由七年级下册的《蔚蓝的王国》引出作者。

《蔚蓝的王国》描绘了一个年轻快乐、自由幸福、美丽温馨的天堂,寄寓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情绪。

2.走近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成名作是小说集《猎人笔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等。

晚年屠格涅夫创作了83篇散文诗作品,《蔚蓝的王国》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鸽子》。

二.诵读欣赏(一)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

2.积累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涟漪郁热酝酿炙热牛蒡簌簌势不可当栖息.........(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捕捉课文主要信息,把握课文所讲述的主要内容。

1. 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活动:结合题目和课文内容,以题目“鸽子”为中心词,试着扩展成一个短语、一句话、一段话。

示例:鸽子鸽子的故事。

两只鸽子的故事。

暴风雨下两只鸽子的故事。

暴风雨下,两只鸽子患难与共的故事。

在暴风雨来临前,各种鸟类都躲藏起来,一只白鸽找回另一只白鸽相伴归巢。

暴风雨来了,它们并翅依偎在屋檐下的故事。

2.课文按时间顺序先后描绘了哪几幅生动的场面?雷雨酝酿,郁热狂躁寻找同伴,相与归巢并翅依偎,共享安宁(三)精读课文,把握主题。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鸽子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1.课文的第一个场面描绘了暴风雨逼近时天气的恶劣,其他鸟类都躲藏起来,但是鸽子却去寻找同伴并相与归巢,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坚毅、勇敢,与同伴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崇高情谊。

《我的白鸽》教案

《我的白鸽》教案

《我的白鸽》教案以下是第一篇《我的白鸽》教案:课题:《我的白鸽》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理解白鸽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白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深入分析白鸽在文中的形象和作用。

2. 理解作者通过白鸽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1. 解读文章中一些含蓄表达的语句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将对白鸽的理解拓展到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

教学方法:问题导向式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情境创设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白鸽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白鸽在你们心中代表着什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关于白鸽的故事,在开始之前,大家先看看这些美丽的白鸽(展示图片或视频),然后想一想,白鸽在你们心中代表着什么呢?二、初读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开始阅读《我的白鸽》这篇文章,读完后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文本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白鸽的形象特点。

师:文章中是如何描写白鸽的外貌和行为的?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学生找出并回答后)那这些描写让你们感受到白鸽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2. 小组合作讨论白鸽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白鸽在这篇文章中除了它本身的形象,还可能象征着什么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3.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白鸽的情感。

师: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白鸽有着怎样的情感呢?大家再仔细读一遍文章,找找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四、情境创设假设学生是文中的白鸽,让他们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假如你就是文中的那只白鸽,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和我们分享一下。

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白鸽》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白鸽》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白鸽》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白鸽》教案新人教版《白鸽》教学内容《白鸽》教学目标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看《白鸽》的歌谱进行二声部轮唱能听辨两个声部2.感受两个声部表现出的和声美,能有感情的演唱《白鸽》表现出白鸽的可爱,同时引导学生更加的热爱生活,感受到身边事物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有感情学唱歌曲,能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难点:准确、有层次地轮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1、视频导入:天安门放飞白鸽今天有一位小嘉宾和我们一块来了,它是谁?大家说说这是在哪放飞白鸽?哪位同学来描述下鸽子的形态,它长的什么样子?鸽子形态美丽,性格温顺,那它有什么本领呢?它能为我们传递书信,是人类的好伙伴,传说,在圣经故事《创世纪》里记载说:当时发生了特大洪水,诺亚造了一个方舟在水上漂流。

有一天他放出一只鸽子,要它去探问洪水涨落的消息。

鸽子飞回的时候嘴里衔着一根新鲜的橄榄枝,诺亚高兴地知道洪水已在开始退去,出现了陆地,于是鸽子和橄榄枝成为和平象征的由来。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天安门前放飞白鸽的壮观场面,感动学生,让学生初步了解白鸽的可爱的形象,)2、音乐游戏:音阶爬爬爬课件展示C大调音阶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熟悉音阶的每个音,因为歌曲旋律采用级进 1 的方式,上升,下降一定要唱准确3、声音练习,模仿鸽子的声音。

你们会学鸽子叫吗?(咕咕咕咕)真好听!老师引导轻声地模仿。

4、感受旋律:(1)听这只可爱的小鸟想歌唱了!师范唱:54 44 ∣43 33∣ 2 2∣5-∣54 44∣43 33∣ 2 2 ∣1-∣ 用咕哼唱(2)小鸽子呼唤大家一起唱吧!(3)来,抬头、挺胸做一只神气的小鸽子。

(4)唱的真好,小鸽子们声音再轻巧些,有点弹性就更好了(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感受音乐,激发兴趣,为学习新歌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歌1、欣赏歌曲(播放歌曲、出示单声部歌谱)今天,小鸽子就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白鸽》。

第六单元白鸽(教案)-人教版

第六单元白鸽(教案)-人教版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白鸽》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鸟类,这个方法还是很有效的,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成功激发。但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对于生字词的掌握,部分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些生字词的讲解和练习还不够充分,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文章结构的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写作技巧的运用和象征意义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白鸽相关的问题,如白鸽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没有及时巩固这些知识点,导致学生记忆不深刻。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适时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举例:通过画思维导图、段落大意概括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思路。
(2)白鸽象征意义的探讨:学生要深入理解白鸽在文章中所象征的自由、和平等意义,并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举例: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白鸽象征意义的看法,引导他们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深理解。
(3)观察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动物,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描述,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鸽》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文章通过对白鸽的描绘,展现了其象征自由、和平的意义。这是作者运用写作技巧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第18课《我的白鸽》导学案

第18课《我的白鸽》导学案

第18课白鸽相伴本真相随——《我的白鸽》导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抓住富有意味的细节深入体会,理解文中传达的生命体验。

3.品味文章的艺术手法,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重点)2.抓住富有意味的细节深入体会,理解文中传达的生命体验。

(难点)3.品味文章的艺术手法,积累语言。

(难点)【任务群】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情感脉络任务三:研读课文·理解“我的白鸽”的内涵任务四:结合批注·理解课文结尾句的内涵【学习过程】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相关。

为了增强同学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动物的爱护意识,提升同学们的生态文明素养,我校决定开展“与动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系列主题阅读活动。

活动第二站是陈忠实的《我的白鸽》,请你参与完成相应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喙.()惬.意()排解.()豁.朗()蜕.变()邋遢..()骊.山()亭亭玉立风烛残年孵.化()怦.然()土坯.()诱饵.()诞.生()聆.听()亢.奋()蔑.视()肮.脏()翱.翔()南麓.()兵谏.()美味佳肴.()2.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满意,称心。

()(2)宽慰,消解。

()(3)文中形容能看透人的心思。

()(4)形质发生改变或转化。

()(5)气质性情。

()(6)肮脏,不整洁。

()(7)花木主干挺拔或女子身材修长。

文中形容姿态端正美好。

()(8)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

文中指即将不再存在。

()3.根据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陈忠实(1942—2016),人,作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本文选自《陈忠实文集》,原题为《》。

[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情感脉络1.文中写了几只白鸽?它们是怎样来到作者的身边的?分别有着怎样的样貌特征?默读课文圈画文中与白鸽相关的叙述与描写语句,用自己的话介绍它们的来历、外形特点、性情,为“我的白鸽”画像。

白鸽教学教案

白鸽教学教案

白鸽教案教案:白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白鸽》。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只白鸽在战争中所受的磨难,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侵略、无辜、杀害”等词语。

2. 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和平的渴望。

3. 学会课文中表达情感的方法,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情感的体会。

难点:学会表达情感的方法,以及对和平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们的影响,引出本文主题。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 课文理解(15分钟)学生默读课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情感体会(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5. 写作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和平的渴望。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本文的主题“白鸽”,下方列出重点生字词,旁边标注拼音。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和平的渴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白鸽》,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体会到作者对和平的渴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情感投入,对和平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练习,进一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了解更多关于和平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和平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情感体会和写作练习两个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白鸽(教案)人教版

白鸽(教案)人教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白鸽的赞美之情,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3.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白鸽在我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5.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些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新教材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词汇学习:本节课的核心词汇有“翱翔”、“盘旋”等,这些词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在课堂上通过直观的图片、动作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并掌握。
(2)阅读理解:课文对白鸽的描述具有很高的文学性,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鸽的赞美之情。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鸽的基本概念。白鸽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它们善于飞翔,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了解白鸽的特点对我们欣赏自然之美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白鸽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白鸽在实际生活中的形象,以及作者如何通过修辞手法赞美白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学习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白鸽(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白鸽(教案)人教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飞向蓝天的白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生字词,如“翱翔”、“盘旋”等,掌握课文中的词汇;2.阅读理解,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了解白鸽的特点和生活习性;3.体会作者对白鸽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5.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白鸽的了解和观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我的白鸽》教案模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我的白鸽》教案模板
察的能力。
传授白鸽的饲养知识
介绍白鸽的生活习性、饲养方法及注意 事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饲养技能。
训练绘画技巧
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白鸽的形 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
通过诗歌朗诵、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白鸽作为和平象征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珍惜和平、追求和平 。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意愿,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 ,如叙述者、白鸽、其他动物等。
朗读准备
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台词,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以 及情感的投入。
表演展示
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小组则作为观众进行观摩。表演结束后,观众 可以给予表演者掌声和鼓励,教师也可以对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
词汇表
列出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包括生字、难词以及具有特殊 意义的词语。
词义解释
对重点词汇进行详细的解释,包括词性、词义、用法等, 并给出例句加以说明。
短语积累
整理文中出现的常用短语,并进行归类,方便学生记忆和 运用。
难句解析与欣赏
难句梳理
挑选文中的长句、难句进行梳理, 分析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我的白鸽》教案
2024-11-02
授课人:XXX 教师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课堂活动与练习 •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程背景与目标
PART 01
课程背景介绍
文学背景
《我的白鸽》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学 习,学生可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风格。
教师评价

《废墟的召唤》导学案成案

《废墟的召唤》导学案成案

《废墟的召唤》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 姓名___ _____ 小组_ __ 评价____教师寄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历史,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

2、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

3、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

4、能说出题目“废墟的召唤”的“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

【学习重点】⑴. 品味赏析语言。

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

⑵. 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年轻人”的矛盾心理;领悟文章的主旨。

预习提示:(早读30分钟)1.以读代解;以读代译;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2.学习从具体事物入手,抒写情怀,阐发议论,并且掌握此类散文的表现手法。

3.学习这篇文章,宜采用朗读、质疑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

预习检测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作者是代女作家。

2、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远瀛.()观、甲胄.()、充塞.()、碣.()石、嗫.()嚅.()、迤逦..()()、窸窣..()()、雕镂.()、停滞.()、怅.然()、诧.异()、热忱.()、绮.辉()、【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激发动机:同学们,你们见过废墟么?废墟给你们怎样的感觉?——火灾、地震、海啸后的一片狼藉,毁灭的感觉。

自然灾害造成的也许很难避免,可是人为的那种废墟,留给人的又会是怎样的思考呢?简介《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指出:圆明园虽然现在常年沉睡着,但是,他却留给我们——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口,代表着一段屈辱的历史。

女作家宗璞凭吊圆明园这片废墟的时候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

“召唤”什么意思呢?召唤什么?。

【知识衔接】1.作者简介:宗璞:原名冯宗璞,祖籍河南唐河,1928年生于北京。

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

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

1945年回北京。

《白鸽》课公开课教案

《白鸽》课公开课教案

《白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白鸽》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白鸽》的阅读与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白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白鸽象征和平、自由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白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白鸽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白鸽》,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和段落。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白鸽》的主要内容和象征意义,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白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白鸽》的文本提供给学生阅读的课文文本《白鸽》。

5.2 白鸽的图片用于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白鸽的象征意义。

5.3 相关背景资料提供给学生关于作者和课文背景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生动展示课文中的场景和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6.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废墟上的白鸽阅读题目

废墟上的白鸽阅读题目

废墟上的白鸽阅读题目
1、请你说出哪本书最早始记载白鸽是和平的象征?()A.《史记》
B.《圣经》
C.《莎士比亚文集》
2、菅原彩加的哪位亲人被埋在废墟下?()
A.奶奶
B.外婆
C.妈妈
3、是谁在白鸽感冒生病的时候,给她母亲般的关爱?()A.老师
B.自己的妈妈
C.双爱的妈妈
4、我们生活的地球,共有几大板块?()
A.三
B.四
C.五
5、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A.双爱和白鸽
B.双爱和白鸽妈妈
C.白鸽和白鸽妈妈
6、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是《废墟上的白鸽》涉及的内容。

()
A.一个朋友的个人经历
B.一场发生在菲律宾的大地震
C.一场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
7、地震来临前,会有一些预兆,请把不是地震来临的预兆选项选出来。

()
A.温度发生异常
B. 动物有异常的行为
C . 耳朵趴在地上听到怪异的声音
8、如果地震时,如果你不幸被压在废墟下,你应该采取哪种做法进行求救?()
A.敲击铁管或墙壁求救
B.用手推开身边的物体
C.向地面大声呼救。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18.《我的白鸽》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18.《我的白鸽》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白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我的白鸽》,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

2.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白鸽的形象和生活场景。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陈忠实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鸽吗?你们对白鸽有什么印象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陈忠实的《我的白鸽》,去看看作者眼中的白鸽是怎样的,他又通过白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陈忠实(1942 年 8 月-2016 年 4 月 29 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作品以关注现实生活、展现民族精神为主要特色,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白鹿原》、《康家小院》、《到老白杨树背后去》等。

其中,《白鹿原》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展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本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我的白鸽》是陈忠实的一篇散文,写于 20 世纪 80 年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

陈忠实通过描写自己与白鸽之间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读一读生字词。

惬(qiè)意喙(huì)蜕(tuì)变邋遢(lā tā)骊(lì)山惬意:满意,称心排解:宽慰,消解。

废墟上的白鸽书目简介

废墟上的白鸽书目简介

废墟上的白鸽书目简介《废墟上的白鸽》是一本充满力量与温情的书,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人以希望和慰藉。

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一片废墟之上,这废墟就像是生活中遭遇的那些巨大挫折和困境,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碾碎了。

而白鸽呢,它象征着希望、和平与纯洁。

你看啊,在那满目疮痍的废墟里,白鸽是多么显眼的存在,就像在苦难的生活中,那一丝让人想要紧紧抓住的美好希望。

书里的人物啊,就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

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梦想和无奈。

他们或许在废墟般的生活里挣扎过,迷失过方向,就像在大雾里找不到出口的行人。

可是呢,他们又在白鸽的引领下,慢慢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这白鸽可能是一个偶然的机遇,可能是一段真挚的感情,也可能是内心深处从未熄灭的信念之火。

书中描写的场景可细致了,那些废墟的画面就仿佛能出现在你眼前。

残垣断壁间,荒草丛生,灰尘弥漫在空中,让人感觉压抑又绝望。

这就好比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到处都是麻烦事儿,找不到一点头绪。

但是啊,就在这废墟之中,白鸽振翅高飞的画面,一下子就打破了这种沉闷。

它的羽毛洁白如雪,在灰暗的废墟背景下,美得那么惊心动魄。

这场景就像在告诉我们,不管生活有多糟糕,总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在等着你去发现。

我记得书里有个角色,他原本是个很普通的人,过着平淡的生活。

可是一场灾难让他的世界变成了废墟,他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工作,整个人都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他觉得自己就像那废墟里被掩埋的石头,毫无生气。

可是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只白鸽停在他家废墟的墙头,那白鸽的眼神里仿佛有着无尽的温柔和鼓励。

从那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努力重建自己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像我们自己的人生啊,谁还没个遇到难事的时候呢?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被生活打败了,可是只要有一点希望的曙光,就像那只白鸽一样,我们就能重新振作起来。

这本书的文字很有感染力,它不会用那些华丽的辞藻来堆砌故事,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像一个老朋友在跟你诉说他的经历一样。

《我的白鸽》 导学案

《我的白鸽》 导学案

《我的白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对白鸽的情感和寄托。

2、分析描写白鸽的手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3、培养对动物的关爱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感受作者笔下白鸽的形象特点。

(2)掌握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难点(1)理解白鸽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体会作者通过白鸽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批注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进行批注,品味其表达效果。

3、讨论法:小组讨论,深入探究文中的难点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动物与我们相伴,它们或许是可爱的小猫小狗,或许是叽叽喳喳的小鸟。

今天,我们要走进作者的世界,去认识一只特别的动物——白鸽。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只白鸽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文章围绕白鸽写了哪些内容?(三)整体感知1、文章主要写了白鸽的外形、习性以及作者与白鸽之间的故事。

2、白鸽的外形:洁白如雪的羽毛,灵动的眼睛,小巧的嘴巴,轻盈的身姿。

3、白鸽的习性:喜欢飞翔,时而在天空中盘旋,时而落在屋顶上休憩。

(四)精读课文1、找出文中描写白鸽外形的语句,说说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示例:“它浑身洁白如雪,没有一丝杂毛,那小巧的脑袋上镶嵌着一对黑宝石般的眼睛,嘴巴尖尖的,像一把小钳子。

” 这段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白鸽的美丽可爱,让人仿佛能亲眼看到这只白鸽。

2、文中有很多关于白鸽飞翔的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表达效果。

比如:“白鸽展开它那洁白的翅膀,如同一朵盛开的白莲,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鸽飞翔的姿态比作盛开的白莲,生动地展现了白鸽飞翔时的优美姿态。

(五)探究情感1、作者在文中对白鸽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作者对白鸽充满了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与白鸽的相处,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珍贵。

语文教学白鸽导学案

语文教学白鸽导学案

语文教学白鸽导学案课题:导学目标:1. 了解白鸽的特征和习性;2. 掌握描述白鸽的相关词汇与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白鸽的兴趣与保护意识。

导学内容:一、白鸽的特征和习性1. 白鸽的外貌特征2. 白鸽的栖息地和分布范围3. 白鸽的飞行能力和迁徙习性二、描述白鸽的词汇与表达方式1. 形容词描述:洁白的羽毛、纤细的身躯、温柔的眼神2. 动词描述:翱翔、徜徉、展翅高飞三、白鸽的保护意识1. 保护白鸽的重要性2. 如何保护白鸽的生存环境导学过程:Step 1 引入问题老师出示一张白鸽的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有没有见过这种鸟?它的特征是什么?”Step 2 学习白鸽的特征和习性老师通过呈现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白鸽的外貌特征、栖息地和飞行能力等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相关信息。

Step 3 掌握描述白鸽的词汇与表达方式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形容词和动词,如洁白的、纤细的、温柔的、翱翔、徜徉、展翅高飞等,并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词汇描述白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Step 4 引导学生关注白鸽的保护意识老师向学生介绍保护白鸽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白鸽?”“我们可以怎样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导学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鸽的特征和习性,以及怎样描述白鸽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白鸽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共同构建美丽的家园。

【注意】文章中没有出现具体的小节和小标题,文章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表达流畅。

18课《我的白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8课《我的白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我的白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2)学生能够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生能够分析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白鸽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奇迹和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分析文中写作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体会作者对白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寂寞” 等情感的内涵以及对白鸽情感的升华。

2.分析文中一些细节描写对于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3.引导学生从文中获得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并能联系实际生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投影出示鸽子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看到鸽子,你们能想到什么呢?鸽子可能会让人想到和平、信使等。

2.讲述一些关于鸽子的故事或传说,如飞鸽传书等,然后引出课题《我的白鸽》。

(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提问:有谁了解本文的作者陈忠实呢?陈忠实是陕西西安人,作家。

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夭折》,长篇小说《白鹿原》,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家之脉》《原下的日子》,创作谈《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等。

其中《信任》获全国优秀作品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二届“炎黄杯” 人民文学奖。

2.字词积累投影出示字词:豁朗、蜕变、骊山、土坯、啼叫、哺食、亢奋、按捺、胆怯、怦然、鸟喙、惬意、邋遢、隧道、饲养、瞬间、堪称、聆听、蔑视、翱翔、吐穗、南麓、蜿蜒、扎(不同读音)等。

提问:谁能准确读出这些字词并解释其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呢?豁(huò)朗,开朗;蜕(tuì)变,形质发生改变或转化;骊(lí)山,地名;土坯(pī),未烧制的砖瓦;啼(tí)叫,鸣叫;哺(bǔ)食,喂食;亢(kàng)奋,极度兴奋;按捺(nà),抑制;胆怯(qiè),胆小;怦(pēng)然,形容心跳;鸟喙(huì),鸟的嘴;惬意(qiè),满意,称心;邋遢(lā ta),肮脏,不整洁;隧道(suì),地下通道;饲养(sì),喂养;瞬间(shùn),极短的时间;堪称(kān),可以称作;聆听(líng),倾听;蔑视(miè),轻视;翱翔(áo),在空中飞翔;吐穗(suì),植物长出穗;南麓(lù),山的南面;蜿蜒(wān yán),曲折延伸。

第18课《我的白鸽》学案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8课《我的白鸽》学案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 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在幽静美丽的公园步道散步,是无比 惬.意.的事。
B. 古代的文人遭受贬谪后,常流连山水以排.解.苦闷,也因此写下了许 多著名的诗文。
C. 张奶奶希望安稳地度过风.烛.残.年.的晚年,而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 她的希望。
突出了白鸽生命的活力。
【解析】结合第③段“我把玉米撒到地上,抖掉老白鸽,好专注欣 赏墙头上那两只幼鸽”可知,作者抖掉老白鸽,是因为想要专注欣赏幼 鸽。而且结合文章结尾对四只白鸽的赞美,作者并未觉得老白鸽不好 看。A项表述有误,故选A。
7.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从脑袋到尾巴,一色纯白,没有一根杂毛,牛乳似的柔嫩的白 色,像是天宫降临的仙女。(从修辞角度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两只幼鸽比作仙女,突出了幼鸽的纯净、 纯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鸽由衷的喜爱之情。
④六月初的一天夜里,当我躺于四楼的卧室,正准备蒙眬入睡的时 候,突然,我又听到那熟悉的乐曲。这时的演奏多了一丝浑厚。我翻了 个身,抱住被子,惊喜地想,它是如何上到四楼的?
⑤现在,我的整个卧室都是这只蟋蟀的舞台了。很多个夜晚,我听 着它开演前小心翼翼地用弓弦试音。一声,两声,三四声。在它的鸣叫 声里,我似乎回到了童年的村庄。蟋蟀在草丛中游荡,以跳跃的形式寻 找属于自己的舞台。当它在万物当中确定自己的位置,便不再犹豫。它 是一个快乐的演奏家,它的快乐也许就来源于从不瞻前顾后。
D. 登上黄山之巅,但见一派气.象.万.千.、云蒸霞蔚的壮丽景象,令人流 连忘返。
【解析】A项,惬意:满意;称心;舒服。B项,排解:①调解(纠 纷)。②排遣。C项,风烛残年:像风中的蜡烛那样随时可能死亡的晚 年。与句中“晚年”语意重复,应删去“风烛残年的”。D项,气象万 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请找出一句对地震来临时或者地震之后场景描写的句子。
4、双爱的妈妈最终有没有获救?
5、你如何看待“灾难面前主人公白鸽抛下母亲一人逃生”这件事情?
这是一本不落俗套的小书,从图片到文字都是淡淡的蓝色,而笼罩全书的一种情绪也是这样淡淡的忧伤和悲痛,但是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坚韧而倔强的成长之力,一种真实而蓬勃的生命之力。如同崖上的一朵小花,安静地绽放。
课堂内容提要
1、导入:由“废墟上的白鸽”想开去……
2、故事灵感来源: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
3、故事简介:两个亲密无间的少女,两对迥然相异的母女,瞬间的天地倾覆,两天两夜惊心动魄的心路旅程。
书目:《废墟上的白鸽》
字数:6.7万字 作者:殷健灵
导读
少女白鸽在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前后的故事。两个亲密无间的少女,两对迥然相异的母女,瞬间的天地倾覆,两天两夜惊心动魄的心路旅程。书中对灾难突发时人的极端遭遇和心灵世界的描写既细腻传神,又生动深刻,有如临其境的现场真实感,同时也呈现出牺牲与救赎、执着与放弃、死以及地震来了怎么办?
5、主旨升华:惟有积极向前看、努力活着才能报答全家人所带给我的一切。我将努力向前迈进、好好活着,这样才能在我的人生中,获得与在震灾中失去的相同的东西。
课后问题
1、请在书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经典的语句。
2、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白鸽对双爱拥有母爱的羡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