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内酰胺类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内酰胺类

药物化学-内酰胺类
用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 盆腔、乳腺的感染。
舒巴坦(sulbactam,青霉烷砜) 抗菌作用略强于克拉维酸。 复方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优立新) 主要应用于产-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 杆菌淋病奈瑟菌、肠杆菌属、金葡菌所致 的感染。不用于阴沟杆菌、绿脓杆菌感染。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主要应用于产-内酰胺酶的肠杆菌、 绿脓杆菌及厌氧菌感染。 他佐巴坦(tazobactam,三唑巴坦) 抑酶作用最强。 复方制剂:哌唑西林钠他佐巴坦钠
3 用于伤寒、副伤寒、尿路感染和呼吸 道感染。
•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1抗菌谱与活性与氨苄相似,但对肺炎 球菌和变形杆菌作用比后者强。 2 口服吸收好,血药浓度高于氨苄。 3 用 于 下 呼 吸 道 感 染 治 疗 。
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
包括羧苄~,磺苄~,替卡~,呋苄~等 对绿脓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有效


四、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latamoxef) 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内酰胺 酶极稳定。 用于治疗尿路、呼吸道、妇科、胆道 感染及脑膜炎、败血症。
五、头霉素类
化学结构与头孢菌素类似,在7-ACA的 C7上增加一个甲氧基。 分A、B、C三型,C型抗菌作用最强。 临床常用其衍生物。 头孢西丁(cefoxitin) 抗菌谱广,对厌氧菌有效。 用于治疗由需氧和厌氧菌引起的盆腔、 腹腔及妇科的混合感染。
--
抗菌谱 :“三菌一体” 大多数G+菌:葡萄~ 溶血性链~ 肺炎~ ( G+球菌)白喉~ 破伤风~ 产气荚膜~ ( G+杆菌) G-球菌: 脑膜炎~ 淋~ 放线菌 螺旋体:梅毒~ 回归热~ 钩端~ G-杆菌: 作用微(细胞壁主要由磷脂蛋 白和脂多糖组成,菌体内渗透压较低, 对青霉素不敏感) 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支原体、原虫不敏感。

药物学基础-内酰胺类

药物学基础-内酰胺类

破伤风、气性坏疽、白喉、流行性脑 脊髓膜炎、淋病
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纺线 菌病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发生率高,表现有 皮肤过敏和血清样 反应,如皮疹、血 管神经性水肿、药 热、腹痛、关节肿 痛、淋巴结肿大等
严重者引起过敏性 休克,表现为烦躁 、胸闷、气急、面 色苍白、出冷汗、 发绀、脉搏细弱、 血压下降、昏迷等 ,可导致呼吸和循 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青霉素G 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
① ② ③
严格掌握适应症,在有抢救过敏性休 克的条件下才能注射青霉素。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对有 青霉素过敏史者禁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其他药物过 敏者慎用。
使用前需先做皮试(包括初次注射、 中途更换批号及停药时间超过三天 者)。
青霉素G 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
④ ⑤ ⑥
避免在饥饿时用药及局部用药,注射后 要观察20分钟。
名称
头孢氨苄(先锋Ⅳ)、头孢唑啉(先锋 Ⅴ)、头孢拉定(先锋Ⅵ)、头孢羟 氨 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孟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头 孢哌酮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利定
肾毒性
++ + -
三、新型-内酰胺类
(一)碳青霉烯类 美洛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特点:广谱、强效、耐酶、抑酶等。主要用于呼 吸道、泌尿道、妇科、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 败血症等。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3
肌内注射可出现局 部红肿、疼痛、硬 结,钾盐尤甚。静 脉给予大剂量钾盐 时,可出现高钾血 症,甚至心律失常 ,故钾盐不可快速 静脉注射。
(二)半合成青霉素
1 2
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耐酸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3
4 5

内酰胺类药物简介

内酰胺类药物简介
抗菌特点
• 抗菌谱窄 • 对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强。 • 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和各种链球菌的作
用比青霉素弱(相差10倍以上)。 • 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不产青霉素
酶的金葡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和常见 的厌氧菌(脆弱拟杆菌除外)有一定抗菌作 用。
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类感染。
青霉素的背景
• 1953年,我国第一批青霉素的诞生揭开了 我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到2001年,我国青 霉素的产量已经占据了全球的60%的市场份 额,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青霉素生产国 家。
一、青霉素类
基本结构是由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和侧链组成。 6-APA是由一个饱和 的噻唑环(A)和内酰胺环(B)组成。 母核中的-内酰胺环 是关键结构,此环裂 解则失去抗菌活性。
• 也可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
染。
总结
• 抗菌活性为: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苯 唑西林。
• 耐酸、耐青霉素酶,一般只用于产青霉素酶的 葡萄球菌的感染。
• 食物影响吸收,宜空腹口服。
•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的感染。
3、广谱青霉素
代表药物: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匹 氨西林、美坦西林、巴坎西林
青霉素理化性质
酸性
一般的羧酸 Pka 4-6
PG
Pka 2.7
RCONH
6
5
HH
7
O
N1
4
S CH3 3 CH3
2 COOH H
2S, 5R, 6R
临床用其钠盐、钾盐或普鲁卡因盐,增强水溶性。 粉针剂,有效期2年 临床用粉针剂,现用现配,不宜口服,肌注或静脉注射。

内酰胺类抗生素

内酰胺类抗生素

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菌药物,它们的发现和研究对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应用产生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特征、抗菌机制以及广泛应用进行介绍。

基本特征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含有内酰胺环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包括过氧化氢酶抑制剂、磺胺剂、头孢菌素等。

它们的结构特征是由内酰胺环和侧链组成,内酰胺环通常是四元环或五元环,而侧链则根据不同的化学结构可分为各种类型。

内酰胺环是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发挥生物活性的结构要素之一,它们与靶菌细胞壁中的靶酶结合,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与其他类别的抗生素相比,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特征是:1) 它们的作用谱广泛;2) 抗菌效果较为显著;3) 安全性较高;4) 抗菌谱容易变化。

抗菌机制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结合靶菌细胞壁中的靶酶,抑制该酶对靶菌细胞壁的合成。

这些靶酶通常是细菌细胞外壁的各种酶类,包括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脂肪酶、转移酶等。

通过结合这些靶酶,内酰胺类抗生素影响了靶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抑制了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抑菌作用是通过与靶菌细胞壁中的靶酶结合来发挥的。

它们的作用方式通常分为两类: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破坏细菌细胞壁。

这两种作用方式都会影响到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应用范围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它们可以治疗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此外,内酰胺类抗生素还被用于手术和各种创伤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足之处是它们的抗菌谱容易变化,这让医生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

此外,由于最近多年社会公众对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的关注度增加,医生也需要更加注意在用药时避免出现过度使用和滥用的情况,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菌药物,它们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谱和安全性较高等特征,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内酰胺类抗生素培训课件

内酰胺类抗生素培训课件

内酰胺类抗生素
11
三、耐药机制
3 改变PBPs 发生结构改变,合成量增加,或 产生新的PBPs,使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合减少, 失去抗菌活性。
内酰胺类抗生素
12
三、耐药机制
4 改变菌膜通透性 G-菌的耐药主要是改变跨 膜通道孔蛋白(porin)结构。孔蛋白的组成OmpF 和OmpC为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透过。
毒、回归热等。
内酰胺类抗生素
22
【不良反应】
1 变பைடு நூலகம்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疹、皮炎、 血清病、溶血性贫血、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由青霉素的降解产物青霉噻唑蛋白等抗原致敏引 起。
2 赫氏反应 用青霉素治疗螺旋体所引起的感染时, 患者症状出现加重的现象,表现为全身不适、寒 战、高热、咽痛、肌痛、心跳加快等现象。
1 窄谱青霉素类 2 耐酶青霉素类 3 广谱青霉素类 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5 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
内酰胺类抗生素
4
(二) 头孢菌素类
按照抗菌谱、耐药性和肾毒性分为一、二、三、四代
1 第一代头孢菌素 2 第二代头孢菌素 3 第三代头孢菌素 4 第四代头孢菌素
内酰胺类抗生素
5
(三) 其他β-内酰胺类 包括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
2、G+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等
3、G-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4、少数G-杆菌 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等
5、螺旋体、放线杆菌
内酰胺类抗生素
20
【抗菌作用】 对大多数G-杆菌作用弱 对肠球菌不敏感 对真菌、原虫、立克次体、病毒无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肺炎球菌、脑膜炎 奈瑟菌容易产生耐药性

药理学第6章内酰胺类抗生素

药理学第6章内酰胺类抗生素
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如早期、足量、联合用药等 ,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耐药性监测与管理
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和了解耐药细菌的分 布和传播情况,评估抗菌药物 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 用药提供依据。
监测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 查和临床观察等方法进行耐药 性监测。
管理措施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建立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和监管机制 ,提高医务人员对耐药性的认 识和防范意识。
其他不良反应的防治
在使用内酰胺类抗生素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情况,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对于严 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同时,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 度使用。
04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选择
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80%
产生原因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 细菌产生多种耐药机制,如产生 β-内酰胺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 靶点等。
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他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其他抗生素合用时,可能产生协 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与肝肾功能的相互作用
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能对肝脏和肾脏功能产生影响, 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应谨慎。
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某些食物可能会影响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吸收和排泄 ,应避免同时进食。
03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吸收与分布
吸收
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 给药,大部分药物在胃肠道吸收,进 入血液循环。
分布
药物吸收后,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迅速 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器官,但脑脊液浓 度内代谢,主要 通过乙酰化、水解和氧化等途径进行 代谢。
排泄
药物代谢后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以原 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随尿液排出体外 。

第六节-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

第六节-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

氨苄西林 ampicillin (氨苄青霉素 penbritin) 【作用与作用机制】 本品为广谱半合成氨基青霉素,对 G(+) 菌和G(-)菌都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 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变形 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但对铜绿假单胞 杆菌无效,对 G(+) 菌的抗菌作用不及青 霉素。
已将氨苄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青霉烷砜 配伍制成复合制剂优立新(Unasyn),使临 床疗效明显提高。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变态反应:皮疹发生率为2%,许多单核细 胞增多症的病人应用本品时可出现皮疹。有 时也可发生药热、荨麻疹、多型性红斑、剥 脱性皮炎等。出现变态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必要时1. 可应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 因与青霉素类有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 敏者禁用。任何对青霉素有超敏感性反应或 有其他变态反应病史的病人应禁用本品。用 前需作青霉素过敏试验。

【相互作用】 本品与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嘧啶、 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B族维生素、维 生素C、水解蛋白等有配伍禁忌。阿司匹 林、磺胺药能阻止本品与血浆蛋白结合, 因此两者并用时应适当减量。 氯唑西林 cloxacillin (邻氯青霉素) 氯唑西林类似苯唑西林,对产酶金黄 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口服后1小时或 肌注后半小时血药浓度均可达峰值。本 品能渗入急性
3. 近年有报道低于治疗量的红霉素对 - 内酰胺酶有抑制作用,故从理论上分 析小剂量红霉素与青霉素合用可能有增 强抗菌活性的作用,但尚缺乏证据,需 进一步研究。 4. 氨基酸营养液可增强青霉素的抗原 性,属配伍禁忌。 5.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常用肌内注 射肾上腺素予以解救,但据报道在抢救 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时,曾有3例发生心 血管并发症均在使用肾上腺素后出现, 应引起重视。

内酰胺类抗生素

内酰胺类抗生素

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抗菌谱及抗菌活性 = 第三代头孢 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低凝血酶原症或血小板降低 严重出血
单环-内酰胺类
氨曲南、卡卢莫南 窄谱,抗需氧G-菌(铜绿假单孢菌) 耐酶、低毒、不易耐药 应用:敏感G-需氧菌感染,如淋病、
腹腔与盆腔感染
β-内酰胺酶克制药
1. 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安灭菌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泰门丁 2. 舒巴坦 氨苄西林/舒巴坦=优力新 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 氨苄西林/舒巴坦=舒他西林
氨基苷类抗生素
氨基苷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s
由氨基醇环与氨基糖分子构成 来自链霉菌
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
来自小单孢菌
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小诺米星
人工半合成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主要优点
抗需氧G(-)杆菌活性强 PAE明显
主要缺陷
无抗厌氧菌活性 消化道不吸收 损伤肾功能和第八对脑神经
1928年弗莱明第一 次看到生长有青霉 菌旳培养皿
作用机制
1.作用于细菌细胞膜上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阻碍 细菌细胞壁合成,使菌体失去屏障而膨胀裂解 2. 触发细菌自溶酶活性
【作用特点】 1. 毒性小 2. 繁殖期杀菌剂 3. 对G-菌作用小
耐药机制
1. 产生水解酶( -内酰胺酶 ) 2. 与药物结合 牵制机制 3. 变化PBPs构造 4. 变化菌膜通透性 5.增长药物外排 6.缺乏自溶酶
头孢菌素分类
药物
头孢噻吩iv、头孢氨苄 po头孢拉啶 iv/po
头孢孟多、头孢呋辛 iv头孢克洛po
头孢他啶、头孢曲松iv 头孢克肟po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iv
【药理作用】

药理学第6章内酰胺类抗生素PPT课件

药理学第6章内酰胺类抗生素PPT课件
效的支持。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特殊人群用药的注意事项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肝肾功能不全者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妊娠期和哺乳期妇 女的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应谨慎使 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在使用内酰胺类抗生 素时应谨慎,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肾 功能的变化。
儿童和老年人
儿童和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相对较弱, 对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代谢和排泄能力 较差,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使 用方法。
破坏细菌自溶酶的活性
内酰胺类抗生素能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影响细菌细胞壁自 溶酶的活性,使细菌细胞壁水解、自溶或迅速膨胀,最终导致细菌溶解死亡。
临床应用与适应症
要点一
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和软 组织、骨和关节、泌尿生殖道…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多数G+菌、G-菌和厌氧菌具有强大的 杀菌作用,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上述感染。
新型给药方式与制剂的研究
新型给药方式
为了提高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和降低耐药性的产生,新型给药方式的研究成为重要方向。例如 ,吸入给药、透皮给药、靶向给药等新型给药方式的研究正在进行中,这些新型给药方式能够将药物 直接送达感染部位,提高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新型制剂的研究
为了方便临床使用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新型制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例如,研究开发内酰胺类抗 生素的缓释制剂、口腔崩解片、口腔喷雾剂等新型制剂,这些制剂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和治疗效 果。
头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 细胞壁来杀死细菌,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的革兰氏阳 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尿路感染、皮肤软组 织感染等。
03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内酰胺类抗生素医学知识课件

内酰胺类抗生素医学知识课件
首选用于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蜂窝组织炎、 化脓性关节炎、败血症)
➢草绿色链球菌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
➢肺炎链球菌感染(大叶肺炎、中耳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Penicillin·clinical uses 青霉素 ·临床应用
首选用于
➢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脑膜炎)
Semisynthetic penicillins
半合成青霉素
(四)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 对大多数G-菌有效 不耐酸,需注射给药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Semisynthetic penicillins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半合成青霉素 (五)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
Semisynthetic penicillins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半合成青霉素
(三)广谱青霉素
氨苄西林ampicillin、阿莫西林amoxycillin 广谱,对G-杆菌(伤寒、副伤寒) 作用强 耐酸,可口服,也可注射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不产酶淋病奈瑟菌 (淋病)
➢G+杆菌感染(破伤风、白喉、炭疽病)
需配合使用相应抗毒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Penicillin·clinical uses 青霉素 ·临床应用
首选用于
➢钩端螺旋体病 ➢梅毒 ➢回归热 ➢放线菌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Penicillin·adverse reaction 青霉素 ·不良反应
-lactam antibiotics ·resistanc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7 内酰胺类

37 内酰胺类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对白喉和破伤风产生的外毒素无效,合用抗毒素。
[抗菌作用机制]
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
作用靶分子:
细菌细胞壁内膜上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即肽酶,如转肽酶、羧肽酶、肽链内切酶等。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抑制转肽酶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具有酶活性,细菌生长繁 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不耐酶
耐酶
不耐酶
不耐酶
2. 耐酶青霉素类
广谱耐药 耐酶青霉素、头孢、氨基糖苷 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
耐产生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无效。
宜选用 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利福平。 -内酰胺环 耐酶青霉素
-内酰胺酶 (主要青霉素酶)
产生PBP2 完成细胞壁合成
雅司病是一种一种被称作雅司螺旋体的细菌感 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害皮肤、骨头和 软骨; 注射苄星青霉素可以治愈该疾病。
喹诺酮类 磺胺类 TMP 青霉素
细胞壁 DNA回旋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酸合成酶
A、喹诺酮类 B、磺胺类 C、TMP+磺胺类 D、青霉素
杀菌:A D 抑菌:B C
二、半合成青霉素
青霉素:酰胺键+转肽酶→乙酰化转肽酶(失活) 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一种
万古霉素抑制线性多糖肽链形成破坏细胞壁形成
具体环节
(1)β内酰胺类为PBP底物结构类似物,竞争性与酶 活性位点共价结合,抑制PBPs,干扰细菌细胞壁合 成。 (2)青霉素β内酰胺环中的酰胺键可使转肽酶乙酰 化而失活,从而阻断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 (3)活化细菌胞壁自溶酶—菌体细胞裂解
青霉素优点:杀菌力强、毒性低、价廉、方便 青霉素缺点: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

7.1.1内酰胺类抗生素

7.1.1内酰胺类抗生素

1-4代
其它β-内酰胺类 碳青霉素类、头霉素、氧头孢烯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棒酸、舒巴坦类
第一节 青霉素类
【特点】
天然青霉素
由青霉菌培养液提取获得 含有5种(X、F、G、K、双氢F)青霉素 其中以青霉素G性质较稳定,作用最强,低毒价廉
青霉菌
【特点】
天然青霉素
水溶液性质不稳定易水解 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 不耐热,室温下24小时大部分降解失效,故用前配制。 干燥粉末,剂量用U表示。水溶液为短效制剂。
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避免没有急救药、抢救设施以及饥饿时注射;
注射液需现配现用,(用生理盐水),用药后需观察30分钟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用肾上腺素抢救,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 氨茶碱和抗组胺药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青霉素脑病
❖ 静脉快速滴注大剂量青霉素时,可引起肌肉痉挛、抽搐、
昏迷、精神失常等。
与大量病原体被杀死释
对G+作用强,对G-菌作用弱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抗菌谱】 1、大多数革兰阳性菌:
G+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
G+杆菌: 白喉、炭疽杆菌、破伤风、产气荚膜杆菌
2、革兰阴性球菌
G-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3、螺旋体及放线菌: 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放线菌
【临床应用】 G+杆菌感染:破伤风、白喉、气性坏疽,
2. 合用相应的抗毒素,
3. G-球菌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淋病
4. 螺旋体感染: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5. 放线菌病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

《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
PBP2a
与β-内酰胺亲和力下降
形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青霉素结合蛋白
具有多重耐药性
(四)改变菌膜通透性
G突变
外膜孔道蛋白结 构改变或表达减少或消失
不能进入菌体
耐药
Drug
青霉素结合蛋白
G-
(五)增强药物外排
转运子-外膜蛋白-附加蛋白—— 主动外排药 物——低水平的非特异性、多重性耐药
外排泵 排出通道 (OprM)
特点
耐酸--可口服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 对G-杆菌有效--可用于伤寒、副伤寒;G-杆菌所致
的呼吸道、尿路感染以及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炎 和溃疡(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与氟氯西林(biflocin,新灭菌)合用效 果好,适应范围广
四、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替卡西林(ticarcillin)、磺苄西林(sulbenicillin) 以及阿洛西林(azlocillin)和美洛西林(mezlocillin)。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发生过敏休克,立即皮下或肌注 0.1%肾上腺素0.5~1.0 mg。严重 者应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或滴注, 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织胺 药。
病例
患者王某,女,38岁,因扁桃体炎遵医嘱静点 青霉素。
询问没有注射过青霉素,无过敏史,皮试20分 钟后观察,皮丘略红增大少许。故少量注射青霉 素药液,滴注过程中,患者感觉胸闷、气短、呼 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立即停止滴注, 皮下肌注0.1%肾上腺素1ml,氧气吸入,通知医 生迅速抢救。
外膜
外周胞质
亚胺培南
Drug
亚胺培南
膜孔蛋白
细胞质膜

7.2.2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

7.2.2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

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 (一)化学结构基本结构:7-氨基头孢烷酸(7-ACA)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二)共同特点(与青霉素类相比)⑴抗菌谱广( G+菌、G-菌均有效);⑵杀菌力强;⑶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不易形成耐药性);⑷变态反应少。

(三)分类根据:抗菌谱、抗菌强度、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肾脏毒性分为四代。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一、第一代头孢菌素1.常用药物头孢唑啉——先锋V噻吩——先锋I匹林——先锋VIII拉定——先锋VI噻啶——先锋II来星——先锋III氨苄——先锋IV乙氰——先锋VII一、第一代头孢菌素2.抗菌作用特点1)抗菌谱:对G+强对G-较弱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无效2)对G+产生的 -内酰胺酶稳定;3)组织穿透力弱,脑脊液浓度低;4)有肾毒性。

一、第一代头孢菌素3.临床应用:口服用于轻、中度呼吸道和尿路感染;注射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一些敏感G¯菌感染。

常用头孢噻吩、头孢拉定、及头孢唑啉,后者肌注血浓度为头孢菌素类中最高,是一代中最广用的品种。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二、第二代头孢菌素1.常用药物: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2.抗菌作用特点1)抗菌谱G+菌≤第一代;G¯菌作用明显增强(对肠杆菌科细菌差);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个别品种有抗厌氧菌作用。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二、第二代头孢菌素2)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3)脑脊液浓度低;4)肾毒性<第一代。

3.临床应用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轻、中度感染,一般G¯杆菌的首选药物。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三、第三代头孢菌素1.常用药物: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氨噻肟、凯福隆)头孢曲松(ceftriaxone) (头孢三嗪、菌必治、罗氏芬)头孢他定(ceftaxidime)(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先锋必)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三、第三代头孢菌素2.抗菌作用1)抗菌谱:G+菌作用<第1,2代,G-菌作用强,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有效;2)对β-内酰胺稳定性高>第1,2代头孢;3)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4)对肾基本无毒性。

内酰胺类

内酰胺类

临床用途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克雷伯菌 肠杆菌, 肠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
第一代: 第一代 用于轻,中度呼吸道和尿路, 用于轻,中度呼吸道和尿路,皮肤软组织感染 头孢唑啉 拉定 (羟)氨苄 第二代: 敏感菌引起的肺炎,胆道感染, 第二代 敏感菌引起的肺炎,胆道感染,菌血症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头孢呋辛 第三代: 重症耐药G 第三代 重症耐药 -杆菌严重感染 头孢他定 曲松 第四代:对三代耐药的 第四代:对三代耐药的G-杆菌中 重度感染
四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抑制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 抑制细菌产生的β 本身没有或有较弱的抗菌活性 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增加后者的活性和 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 抗生素合用 抗菌谱 克拉维酸 舒巴坦 他唑巴坦 复方制剂 – 优立新 舒巴坦和氨苄西林) 优立新(舒巴坦和氨苄西林 舒巴坦和氨苄西林) – 奥格门汀 棒酸和阿莫西林 及泰门汀 和替卡 奥格门汀(棒酸和阿莫西林 及泰门汀(和替卡 棒酸和阿莫西林)及泰门汀 西林) 西林
一,青霉素类 天然 半合成
– – – – – 耐酸 耐酶 广谱 抗铜绿甲单胞菌 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
(一) 天然:青霉素 一 天然:青霉素G 粉针剂(钠盐或钾盐 ,水溶液不稳定, 粉针剂 钠盐或钾盐),水溶液不稳定, 钠盐或钾盐 现用现配. 现用现配.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差,肌注给药 口服吸收差, 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房水和脑脊液少) 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房水和脑脊液少) 以原型经肾排泄 T1/2为0.5 h
第二代: 第二代:
对G+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稍差 + 对G-菌作用比第一代强, 菌作用比第一代强, 菌作用比第一代强 对G-杆菌产生的 内酰胺酶稳定性强于 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强于 杆菌产生的 一代; 一代; 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部分药物对厌氧 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菌有效; 菌有效; 肾毒性较第一代小. 肾毒性较第一代小.

内酰胺类

内酰胺类

概念: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

分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一、青霉素类(一)天然青霉素英细▲青霉素G(苄青霉素) Penicillin284345【性质】1、水溶液极不稳定∴粉针剂;临用临配2、遇酸碱重金属离子均容易破坏∴口服无效【药动学特点】im—吸收快而完全,分布广,肾排(肾小管分泌)—迅速T1/2≈0.5h↑作用时间措施A 延缓吸收油普鲁卡因青霉素——q.d混悬苄星青霉素————2周1次前—轻度感染后—预防感染B 抑制排泄加用丙磺舒【抗菌谱】1、所有球菌--2、所有G+杆菌--3、螺旋体--题上述3大类敏感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几百大多数为首选药!!流脑流感梅毒淋病扁桃体炎肝炎痢疾破伤风、百日咳、白喉【不良反应】毒性极低▲1、变态反应一般--→皮疹- 多见5%±严重--→过敏性休克1/万淡化/认真态度概率事件飞270万生活中概率事件噎7200万工作中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缺氧、血压↓↓、抽搐、昏迷--▲预防、询问--xun AB 、AST!C 、注射后观察30分钟D 、准备好抢救药品— ▲治疗ih A 、0.1% AD0.5~1ml裤消毒 im /ivST!间 B 、严重者加:糖皮质激素、升压药--C 、对症处理 苯甲2、局部刺激 im ——痛、胀(二)半合成青霉素青霉素G优点:缺点:优点:高效、低毒、多种感染首选缺点:不耐酸、不耐酶、易过敏、对G--杆菌弱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Penicillin V)非奈西林(Phenethicillin)特点:耐酸—PO谱、强度似“青”轻度—感染(二)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Oxa cillin)氯唑西林(Clcxa cillin)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共同特点:耐酶共同用途:耐“青”金葡菌感染▲(三)广谱青霉素阿莫西林(amoxy cillin)氨苄西林(Ampi cillin)特点:1、耐酸2、广谱—对多数G--杆菌有效 *氨苄西林—伤寒杆菌◎阿莫西林—幽门螺杆菌3、广泛用于:呼吸道、泌尿道、胆道感染*伤寒、◎慢性胃炎(四)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哌拉西林(Piperacillin)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共同用途: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哌拉西林广泛用于呼吸道、泌尿道、胆道感染等(五)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小结:作用:对球菌、G+杆菌<“青”用途:▲不良反应:与青霉素G均有交叉过敏性均需做皮试验!▲药物: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二、头孢类优点:高效、低毒、广谱、耐酸第一代头孢拉定(Cefra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1、对球菌、G+杆菌作用突出2、主要用于耐“青”金葡菌感染和其他球菌感染3、有轻度肾损害第二代头孢呋辛(Cefuroxime) 头孢克洛(Cefaclor)1、对G--杆菌作用突出2、用于一般G--杆菌感染▲第三代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头孢曲松(Ceftrixone)头孢克肟(Cefixime)▲特点1、对G--杆菌作用极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2、渗透力强,耐药率低▲3、主要用于王牌 A G --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败血症、严重肺炎、脑膜炎、骨髓炎B、淋病三、其他β-内酰胺类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1、单用效果差2、与β-内酰胺类合用能显著增加疗效并扩大抗菌范围复合制剂:门格司丁—阿莫西林+舒巴坦优立新——氨苄西林+克拉维酸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巴星——头孢哌酮+三唑巴坦。

内酰胺类

内酰胺类

(2) 激活自溶酶活性
不同菌种PBPS的数量不 同,大肠杆菌有7种,其 中PBP1 、PBP2 、PBP3 与其生长繁殖有关,是本 类药作用的靶位
给药前的葡萄球菌 给药后的葡萄球菌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1)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环而使青 霉素灭活 2)细菌β-内酰胺酶与青霉素β-内酰胺环结合为 无活性复合物 3)靶位变化: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对β-内酰 胺类结合减少或产生新的PBPS,可使青霉素活 性丧失 4)药物进入细菌体内减少
青霉素 G(penicillin G)
抗菌谱
窄谱抗生素
1)革兰氏阳性菌(球菌、杆菌) 2)革兰氏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 3)致病 螺旋体(梅毒、钩端、鼠咬热 螺旋体)
抗菌机制
(1)与PBPS结合,抑制转肽酶,抑制 粘肽交叉连结
作用的靶位:PBPS
(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特点:耐酸,口服吸收好
抗菌谱同青霉素G,但抗菌活性稍弱, 不适用于严重感染。
不耐酶 主要用于轻度细菌感染,恢复期的巩固 和防止感染复发
2、耐酶耐酸青霉素
特点:耐酶、耐酸,但抗菌活性不如青 霉素
作用强度依次为: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氯唑西林>苯唑西林
,如葡萄、 一代;对β-内 一、二代;对G– 谱大于三代;对G+
肺炎、链、 酰胺酶稳定性 作用大于一、 G-厌氧菌抗作用大
淋球菌等; 大于一代;对 二代;对β-内 于三代;对β-内酰
大肠、变形、G+菌小于一代; 酰胺酶稳定性 胺酶稳定性大于三
肺炎等G-菌 适用于大肠、 大于一、二代; 代;iv、im均有较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简介讲义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简介讲义

PK/PD重要参数-时间依赖型的抗菌药物
T>MIC:血药浓度超过MIC的维持时间 T>MIC%: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与给药间隔时间的比

浓度
T>MIC%
=
T>MIC
给药间隔
MIC
T>MIC
给药间隔
时间
增加给药剂量,缩短给药间隔,延长输注时间均有利
于增加 T > MIC
时间依赖型的抗菌药物
铜假单胞菌属; 此后β-内酰胺酶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 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 -内酰胺 类抗生素的β -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 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1.高效广谱:对多数G+菌、G-菌有效,对 厌氧菌有强效;但对支原体、衣原体、军 团菌无效。 2.耐酶:不仅对β -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且 有抑酶作用。 3.亚胺培南易被肾小管内脱氢肽酶降解, 需与脱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合用。
抗菌谱广: 1.对G-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高敏; 2.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敏感性差; 3.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半合成青霉素
类别 代表药物
特点
耐酸
青霉素V 耐酸不耐酶,可口服。抗菌 用于轻度感染 谱同青霉素
耐酶
苯唑西林
耐酸耐酶,可口服。血浆蛋 白结合率高,不易透过血脑 屏障。经肝脏代谢。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 感染。
广谱
阿莫西林 耐酸,可口服,不耐酶,对 耐药金葡菌无效。
对G-杆菌有效,用于伤寒、副 伤寒以及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 感染、尿路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化学治疗药物
7.3 青霉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 ——繁殖期杀菌药
分类
青霉素类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半合成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头孢菌素类
一、二、三、四代
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
β-内酰胺酶抑制药:克拉维酸、舒巴坦
第一节抗菌作用机制及特点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转肽酶,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细胞壁缺损,水分渗入,菌体膨胀裂解而死亡。

作用特点
对已合成细胞壁效力弱,属于繁殖期杀菌药
对繁殖期细菌杀菌作用强,对急性、严重感染疗效好
人类细胞无细胞壁,故对宿主毒性小
因G+菌富含细胞壁,故青霉素对G+菌效果好,对G-几乎无效——窄谱
第二节青霉素类抗生素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半合成青霉素:
•口服青霉素类青霉素V
•耐酶青霉素类甲氧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美西林和匹美西林
青霉素(penicillin)
又称青霉素G
【理化特性】
➢结晶性白色粉末,室温稳定
➢水溶液不稳定,易分解失效,生成抗原性产物——临用前配制
➢易被酸、碱等破坏——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
【体内过程】
不耐酸,口服吸收少,可im、iv
分布广,主要在细胞外液及组织间液
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管分泌排泄,
丙磺舒协同作用
Bhs可与青霉素竞争肾小管分泌,两药合用会提高青霉素的血药浓度,延长半衰期
【抗菌作用】(三菌一体)
1. G+菌
高度敏感:
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
厌氧杆菌——产气夹膜杆菌,破伤风杆菌等敏感但易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青霉素酶
2. G-菌
敏感但易耐药:
球菌——脑膜炎球菌
淋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
3. 螺旋体
(梅毒等)
【临床应用】
➢链球菌感染性疾病(肺炎、脑膜
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
➢脑膜炎球菌等引起的脑膜炎
➢螺旋体感染(梅毒、回归热)
➢G+杆菌感染(破伤风、白喉等)
因其选择性高,在上述感染的治疗中常作为首选药物
【不良反应】
毒性低
1、常见过敏反应
药疹、药热、过敏性休克
2、赫氏反应
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等病时,出现全身不适、寒战、高热等。

机制:螺旋体杀灭后释放致热原
3、青霉素脑病-钾盐中毒
大剂量静滴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反应,多见于老年人,婴儿和肾功能减退患者
【过敏反应预防措施】
1. 询问病史(过敏史、家族史),
过敏者禁用;
2. 皮肤过敏试验
初次使用、用药间隔三天以上者必须做皮试不同厂家、不同批号重作皮试
3.溶液现用现配
因溶液不稳定,易产生青霉噻唑酸、青霉烯酸,与蛋白结合成为过敏原
4.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
5.准备抢救药物(肾上腺素、激素、抗H1药等)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首先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严重者静脉给药,必要时加入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1. 口服青霉素类
2.耐酶青霉素类
3. 广谱青霉素类
4.抗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青霉素类
5. 抗G-菌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的抗菌活性均不及天然青霉素G
1. 口服青霉素类:苯氧青霉素类青霉素Ⅴ特点:耐酸(可口服),不耐酶
2. 耐酶青霉素类:异噁唑类青霉素甲氧西林
氯唑西林苯唑西林特点:耐酶,耐酸(可口服)
半合成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的抗菌活性均不及天然青霉素G
•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了解)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青霉素酶,能水解青霉素,表现对其耐药。

甲氧西林对耐青霉素金葡菌有效,曾有效地控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株的感染。

但之后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感染几乎遍及全球,超级细菌,几乎没有非常有效抗生素,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3. 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耐药、过敏、治疗伤寒)
阿莫西林
特点:广谱,耐酸(可口服),不耐酶4. 抗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青霉素类
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羧苄西林
特点:G-杆菌、绿脓杆菌
5. 抗G-菌青霉素
替莫西林
特点:窄谱(G-菌)半合成青霉素
第三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Cephalosporins)
与青霉素类的比较
1. 作用机制相同
2. 对 -内酰胺酶稳定性高,不易产生耐药
3.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4. 过敏反应少,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
药物抗菌谱对 -内酰胺
酶稳定性
肾毒性临床用途第一代
~噻吩
~氨苄、~拉啶G+菌部分稳定较大
耐药
金葡菌感染
第二代
~呋辛、~孟多、~克洛G+菌、G-菌
厌氧菌
比较稳定低G-菌感染
第三代
~噻肟、~他定~曲松、~哌酮G+菌、G-菌
厌氧菌、绿
脓杆菌
较高稳定无
尿路感染
严重感染
第四代
~匹肟、~匹罗高效广谱高度稳定无
替代第三代
用于G-菌感染
一、药物发展趋势
头孢菌素类作用特点
G+ 一代>二代>三代
G-一代<二代<三代
肾毒性一代>二代>三代
对酶稳定性一代<二代<三代
➢三代半衰期长、对绿脓杆菌有效、分布广、穿透力强
➢四代对G+ 、G -、厌氧菌等的作用均很强-广谱抗生素(对绿脓杆菌有效)
第四节
非典型 -内酰胺类抗生素
•碳青霉烯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低毒,耐酶
•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无交叉耐药性,可作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的替代品。

•亚胺培南被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二肽酶灭活,与二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配伍(泰能〕,可防止其在肾中破坏。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等特点
抗菌谱广、抗菌活性低
与β-内酰胺酶形成稳定复合物,抑制其活性与β-内酰胺类产生协同作用,增强其抗菌作用,故常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

复方制剂
•克拉维酸+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替卡西林
•舒巴坦+氨苄西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