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程背景本文所讲述的是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教材内容,主要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引入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如何选择最优的方案、如何理财、如何做好一件事情等等。
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是都可以用数学知识去解决。
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那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呢?我们可以采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来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建立模型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通过观察实际问题,我们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出问题中的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找到最短的路径来连接两个点,我们可以用图论的知识来建立模型,并解决问题。
2. 求解模型求解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
它会根据我们建立的模型找到最优解。
例如,如果我们用图论建立了模型来寻找最短路径,我们可以运用最短路径算法来求解模型,从而得出最优解。
3. 检验解检验解是解决问题的第三步。
它会根据求解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反馈和修正。
例如,如果我们用图论求出了最短路径,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并根据需要对模型进行调整。
四、案例分析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进一步说明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案例描述小明继承了一笔遗产,他想要理财,并且获得最大的收益。
他需要在股票、基金、银行存款和房产四种投资中进行选择。
每种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如下:1.股票:10%2.基金:8%3.银行存款:4%4.房产:6%小明需要在这四个选项中进行选择,并且需要达到如下目标:1.净资产在5年后至少翻倍。
2.第三年净资产不能低于100万元。
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1. 建立模型我们可以使用复利的知识建立模型,假设小明的初始资产为100万元,则第一年的净资产为100万元,第二年的净资产为110万元,第三年的净资产为121万元,第四年的净资产为133.1万元,第五年的净资产为146.41万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内容:第28页的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练习五中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定解题思路,并有效的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导入:1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解决问题的策略。
好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
(揭题)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见过哪些策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画图、列表、倒推、替换二、新课:(一)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出示例题)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条件是:42位同学去划船,一共租用了10条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能坐5人,每只小船能坐3人。
(画图表示:大船坐---5人,小船坐---3人)问题是:“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几只?”各有几只这个答案还要符合哪些条件呢?要符合10只船,坐的人数正好42人。
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看来不简单。
那么,我们不妨先考虑一下能不能先符合一个条件?你觉得选哪个条件比较方便? 10只船,那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可以怎么租这10只船?(6,4 7,3 5,5 …)都是既租了大船,又租了小船,那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情况?(10只----大船,或者10只---小船。
)今天我们就从最不可能的开始,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a、假设10只都是大船,观察这个图。
发现什么情况?现在坐了多少人?怎么算的?跟实际人数比一比,怎样?怎么会多8人呢?预设:①这个假设把一部分小船看成了大船,大船做的人多,所以做的总人数就比实际的人数多了8人。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测教科书第28页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感受假设的策略是为了先满足一个条件,进而调整以满足另一个条件,感受这种策略结合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从题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利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
教学难点: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用调整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例1的时候,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呢?生:画图、转化。
师引入: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
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二、教学例21、出示: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多少只?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一共42人,10只船。
生2:每只大船住5人,每只小船住3人。
生3:每只船正好注满,没有空位。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满足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师: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请自己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2、汇报方法师:谁先来说说你的想法?(1)假设从大船9只,小船1只开始。
(板书)师:刚才这个同学假设的很好。
他先满足一共是10只船这个条件,然后想大船9只小船1只,发现总人数48人不满足总人数42人这个条件,这个结果不对。
接着继续一一列举,最终找到答案。
假设大船和小船一样多。
(板书) 大船5只,小船5只,5×5+5x3=40 少2大船6只,小船4只,6×5+4x3=42 正好假设全是大船(板书)师:一共坐多少人?多了多少人?生:一共坐的人数为:5x10=50(人);多的人数:50-42=8(人)师:多了8人我们怎么办?对了,要把他们拿走,就变成了小船,是不是随便拿走?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不是随便拿走,必需满足每只船都坐满,不能留空位师:那满足这个条件,我们只能在每只船上拿走多少人?这个多少人就是大船和小船人数差,是几人?生:2人。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

一导入把720ml的果汁倒入9个同样的杯子中,正好都倒满。
杯子的容量是多少ml?提问:1.为什么可以720÷9来计算?2.有几个未知量?二新知学习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
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1.显然难度增加,难在哪里?(两个未知量)2.请同学们观察题中的条件,组内讨论有怎样的数量关系?1大+6小=720 1大=3小3.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常常想办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你有办法把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吗?(1)假设全部导入小杯:有几个小杯?6+3=9小杯720÷9=80毫升大杯80×3=240毫升(2)假设全部倒入大杯(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3)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4.算的对不对呢?要检验,检验什么?生答:检验是否符合第一个条件80×6+240=720(毫升)在检验是否符合第二个条件80÷240=说明我们的计算结果符合题中的两个条件,达到检验的目的。
我们用三种思路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原来有两个未知量通过假设变成一个未知量;假设的依据是倍比关系。
通过假设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列方程解答,其实列方程也是一种假设。
三学以致用一张桌子和4把椅子的总价是2700元,椅子的单价是桌子的。
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说说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可以怎样假设来解决问题,抽生上黑板。
四回顾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生答: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把除数假设成整十数试商。
把接近整百或整十的数假设成整百或整十数估算出大。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章第1节“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两个例题,分别是“鸡兔同笼”问题和“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假设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表达和交流解题过程。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假设”的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假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30元钱,他想买一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8元,请问小明最多可以买几本书?”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鸡兔同笼”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假设的步骤。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相遇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相遇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假设的步骤。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相遇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请学生用假设的方法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作业题目:1. 教材P44第6题: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小明从甲地出发,骑自行车前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5千米。
小红从乙地出发,乘公共汽车前往甲地,每小时行驶40千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假设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通过解决例1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曲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 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
达能饼干和牛奶钙含量里的替换问题除了巩固例1,也还有一种优化替换策略的价值在里面。
“练一练”依然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实际问题。
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倍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
因此在依据题意将大盒替换成小盒或者将小盒替换成大盒后,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这是一个跳跃,也是判断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替换策略,而不是机械记忆的一个标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上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用等量替换的方法实现问题的简单化,并相应地解决问题。
2、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教学用具:作业纸、多媒体课件、思考纸教学思路:釆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等量替换与差数替换相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运用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学过程:—、回顾。
师:我们已经学会用哪些策略解决问题?生回顾。
师总结:四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列表,列表实际上是对信息的一种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策略》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假设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探究问题,具备一定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过于依赖直接计算或者直观的图示方法,对于使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和理解假设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假设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种假设的策略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假设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岑溪市第一小学黄海妮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
并填写右表。
(1)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①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检验结果。
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教学内容:第28页的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练习五中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定解题思路,并有效的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解决问题的策略。
好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
(揭题)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见过哪些策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画图、列表、倒推、替换
二、新课:
(一)创设情景,提出假设
(出示例题)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条件是:42位同学去划船,一共租用了10条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能坐5人,每只小船能坐3人。
(画图表示:大船坐---5人,小船坐---3人)
问题是:“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几只?”
各有几只这个答案还要符合哪些条件呢?要符合10只船,坐的人数正好42人。
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看来不简单。
那么,我们不妨先考虑一下能不能先符合一个条件?你觉得选哪个条件比较方便? 10只船,那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可以怎么租这10只船?(6,4 7,3 5,5 …)都是既租了大船,又租了小船,那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情况?(10只----大船,或者10只---小船。
)今天我们就从最不可能的开始,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a、假设10只都是大船,观察这个图。
发现什么情况?
现在坐了多少人?怎么算的?跟实际人数比一比,怎样?怎么会多8人呢?
预设:①这个假设把一部分小船看成了大船,大船做的人多,所以做的总人数就比实际的人数多了8人。
②因为我们假设的全部都是大船,而这些大船中有一些应该是小船。
师:如果一只小船被我们看成了大船,多了几人?怎么算? 5-3=2
现在多8个人,说明了什么?(8÷2=4 4只小船看成了大船)
(演示)现在多8个人我们怎么办?人多了,就要把这假设的大船当中的一部分去掉,换成小船。
现在的人数是多少?怎么算的?50-2=48。
2从哪里来的?
这样看来,一共要换几次呢?(演示)
根据这个图,你找到这道题的答案了吗?
b、如果假设都是小船。
想想看会是什么状况?该怎么办?(演示)
c、假设5只大船,5只小船。
如果这样假设,能不能解决问题呢?
d是不是随便怎么假设,都能得到答案?1条小船5条大船,行吗?行吗?那要怎么假设?还可以怎样假设,你来试试看。
和同桌讨论。
(二)回顾整理,提炼策略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1)引导学生整体回顾:先提出假设,假设后的总人数与实际人数不一样,这时就需要进行调整,我们可以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我们进行调整,从而推算出正确结果,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检验。
(逐一板书:1.假设2.比较3.调整4.检验)
(2)突破难点回顾:
a.在借助画图和表格进行调整时,我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先算出假设与实际总数相差多少,再算算每一份相差多少,最后算出调整数量。
(并逐一板书)
b.你是如何确定需要把大船调整为小船,还是把小船调整为大船的呢?(结合板书使学生明确:人数多了,需要把大船调整为小船;人数少了,需要把小船调整为大船。
)
三、巩固练习:
1.运用策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巩固画图调整的策略
谈话: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
a.出示:练一练1的题目
b.要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我们可以怎样来假设呢?(学生提出各种假设)
c.如果假设都是鸡,可以怎样借助画图进行调整来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的学生利用书上的提示来独立完成。
d.交流:谁来想大家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
让学生完整说一说,是怎样画图、调整,来推算出结果的)
2.渗透估计意识,优化策略——巩固表格调整的策略
谈话:刚才大家利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了非常有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六年级的同学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不能帮助他们解决。
a.练一练2,出示题目:估一估:可能会是各几块?你是怎么想的?
b.你估计的怎样?我们就把你估计的结果作为你的一种假设,你准备借助什么方法来帮助你调整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会出现画图和列表两种,这时可以让学生选择,并说说为什么你们都选择列表的方法?
通过学生的交流明白:数量多,画图起来不方便,用列表的方法比较方便。
c.学生展示,集体交流,说说怎样通过列表、调整,来推算出结果。
四、小结反思,分享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呢?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反思:
1.用假设的策略可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2.如何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如何通过画图、列表进行调整来推算结果呢?
3.怎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画图或列表的方法?
4.在本课的学习中还有什么其它的收获和体验?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七第3、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①假设——发现矛盾
②比较与实际人数比多出8人少2人
③调整:5-3=2(人)5-3=2(人)
8÷2=4(只)2÷2=1(人
④检验大船→小船小船→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