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精致说课稿】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略读课文主要是介绍北宋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面的几个段落介绍了各行各业、热闹的街市以及桥北头的具体场景的画面内容;最后以《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结尾。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这幅绘画作品的同时,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找出它名扬中外的原因,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3.培养自学能力“对照画面学课文”这种学习方法是学生新接触的,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教学难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四、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画面中的场景距离现实很远,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还不强,但是他们能够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有关的资料。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是依靠直观的、具体的内容。
由于本课的历史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情景相距很远,我提前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五、说教法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法,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能够置身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让学生对照多媒体上的图片还有课本上的局部图,凭借联想,借助生活体验,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形象,读出感情,并采用小导游解说,老师范读桥北头的情景等多种方式训练。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
我联系本单元主题谈到: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悄悄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认识了古代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了解了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领略了古代建筑赵州桥的风采,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语文下册中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说课设计。
这篇课文不仅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还巧妙地融合了历史文化知识与语言学习的乐趣,是一篇极具教学价值的文本。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介绍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
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画面内容及其历史价值,不仅展现了画作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社会风貌,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年代、画面内容及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观察图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及其反映的社会生活。
•难点:体会画作的艺术价值及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画作细节,增强课堂吸引力。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探讨画作的不同部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情境模拟:模拟“小小解说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画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一段简短的视频或动态,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出课题。
2.新知讲授o介绍张择端及《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
o分段落细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引导学生总结该段主要讲述了画作的哪个方面。
o使用多媒体展示画作的不同场景,如桥梁、船只、市集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画面的丰富与细腻。
3.合作探究o分组,每组负责研究画作的一个特定部分,如“桥上的风景”、“市集的生活”等。
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说课稿各位同仁:今天我将介绍的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本文选自部编版教材,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教材分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该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美”,通过几篇课文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了解艺术的多样性。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主要介绍一幅著名的画作,重点讲述了这幅画的背景、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通过对这幅画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这幅画的艺术价值,还能感受到艺术作品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置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这幅画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点,掌握基本的艺术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名画,培养学生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艺术鉴赏方法,体会画作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帮助他们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以“你最喜欢的一幅画是什么”为话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画作,并简单描述作品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通过这些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出示课题板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阅读: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并标注不理解的地方。
2.整体感知:学生朗读后,教师提问:“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叫什么名字?它的作者是谁?这幅画主要描绘了什么内容?”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信息。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分段朗读: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每一部分,其余学生认真听,并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一、引入亲爱的老师们,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部由我精心设计的教学课程,这个课程将带领学生们一同探索一幅闻名中外的画作。
那么,这幅画作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又如何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深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二、介绍画作背景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幅画的背景。
这幅画作于公元XX年,由XX创作,被誉为“宋代第一神品”。
这幅画现藏于XX博物馆,画作纵XX厘米,横XX 厘米。
这幅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三、分析画作内容现在,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幅画作的内容。
画面上的人物栩栩如生,画面中的情节生动有趣。
我们可以看到,画中人物形象各异,表情丰富,仿佛在演绎一幕幕真实的生活场景。
画家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展现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力和他们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
此外,画作的色彩运用也非常巧妙。
画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以墨色为主色调,通过深浅、浓淡的不同,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同时,画家还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四、探讨画作的意义与价值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这幅画作的意义和价值。
这幅画作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巅峰水平,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这幅画作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通过画作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绘,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时期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服饰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信息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使我们对宋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这幅画作还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信息。
它反映了宋代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审美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这幅画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五、课程实施方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案:1.知识讲解:首先,我会对画作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技法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画作的基本情况。
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
本课通过介绍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
在整册教材中,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学习过的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化,也为后续学习更多中华文化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包括《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画面内容、艺术价值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等知识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这幅名画的魅力。
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高清图片、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
他们对于历史文化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但对于古代绘画艺术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直观性和趣味性,通过丰富的视觉材料和互动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信息,识别并描述画面中的主要元素,体会其艺术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学习如何欣赏古代绘画,提升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画面内容及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绘画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深刻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教法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基本知识和背景。
-讨论法:分组讨论画面内容,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直观性。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画》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授课稿《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授课稿一、说教材: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灿烂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边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的;尔后讲画上的街市喧杂非凡,;此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详尽生动的描述;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我确定以下授课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比较画面,认识课文描述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认识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感觉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骄傲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授课的重点是经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认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连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认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连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又是本课授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电教法: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立多种情况,使学生完好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况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朗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
小学生的感情是陪同着清楚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入的。
授课中,教师要经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依赖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觉,体验这种感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近似的感情经验去感觉,读出感情。
部编人教版本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学习教案稿文本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讲课稿《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讲课稿一、说教材:在我国绚烂的艺术珍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绚丽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朝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月,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当前保留的状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边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好多的;而后讲画上的街市喧闹非凡,;以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述;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我确立以下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2.比较画面,认识课文描绘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认识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感觉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芒绚烂,激发民族骄傲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本课教课的要点是经过阅读课文和察看画面,初步认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持续培育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因为《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所以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持续培育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又是本课教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电教法: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建多种情形,使学生完整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形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充足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换了学生的踊跃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朗诵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小学生的感情是陪伴着清楚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停深入的。
教课中,教师要通过指引学生利用文本信息,依靠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累积、阅读累积,将语言文字复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得这类感觉,体验这类感情。
教师要指引学生在朗诵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近似的感情经验去感觉,读出感情。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一、说教材: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电教法: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朗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学法:1.合作探究学习:《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范文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说学情我班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习惯好,特别愿意提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对于本课来说很有益处。
因为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深远,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
但本班优等面少,中下等面多,在教学中应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用有意思的教学环节去吸引住每位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握住中年级略读的教学学要求,在教学时将语言文字训练有机融合。
主要通过“合作探究”和“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方位合作方式,引导有步骤、按计划的学习。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一、说教材: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电教法: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朗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学法:1.合作探究学习:《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第1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要更加放手。
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
这堂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几百年前的画面拉至学生的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读写结合,把一篇课文浓缩成一张资料卡,把书读薄。
引领学生去多种形式地读、欣赏,调动各种感官,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等。
2.一张图画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学生拿出图画纸)现在请同学们在这张纸上画出你所能画的人物。
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你可以自己设计。
(学生画画)在这张长25厘米,宽18厘米的纸上大家最多画清楚了四五个人,那么依此类推,在一张长约528厘米,高24.8厘米的纸上最多也就能画100多个人物。
可是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个人,他在这样的纸上画了好几百个人物,个个活灵活现,你相信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吧!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理解“名扬中外”。
(名:名字。
扬:传布。
中外:形容广泛,可指全世界。
)3.微课演示:《清明上河图》画面,让学生欣赏。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出示此图的相关资料)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会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感受,引起更强烈的兴趣,所以一开始让孩子们动手画画,为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另外,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会更加顺利地进入阅读阶段,为后续的自主学习做铺垫。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第1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六年制部编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这个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共包括四篇课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主要是介绍北宋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面的几个段落介绍了各行各业、热闹的街市以及桥北头的具体场景的画面内容;最后以《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结尾。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这幅绘画作品的同时,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找出它名扬中外的原因,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个学段的学生的要求,以及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画面中生活情景不熟悉,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3.培养自学能力“对照画面学课文”这种学习方法是学生新接触的,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画面中的场景距离现实很远,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还不强,因此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有关的资料。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是依靠直观的、具体的内容。
由于本课的历史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情景相距很远,我提前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三、说教法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法,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能够置身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本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课文。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来展开的,三首古诗、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历史遗产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名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在学习中,学会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本文是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会认“择、宫、摊”等13个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作、乘、笼”的读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难点: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对绘画感兴趣,但是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比较生疏,需要教师在教法上下功夫。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及学生实际,特制订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 教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
2.学法: 看图片,看视频,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法。
3.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清明上河图》画面及动态画面。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谈话:我们的传统文化伟大而灿烂,有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它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对其创作背景、画面内容及艺术价值的阐述,让同学们了解了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这幅画。
3. 初步了解北宋时期张择端的这幅画,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画面内容及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这幅画,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珍贵图片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
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学习方法: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深入了解这幅画作的内容及艺术价值。
同时,通过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珍贵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这幅画的细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
2. 学习生字: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生字,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读音和书写方法。
3. 朗读课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范读,并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断句。
4.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探究答案。
例如: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画面上画了些什么?有哪些特点?这幅画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和主题?等等。
5. 介绍画作: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这幅画作,包括画作的名称、作者、创作背景、画面内容及艺术价值等方面。
6.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例如: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发展趋势等。
2020年春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一、说教材: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电教法: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朗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学法:1.合作探究学习:《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一、说教材: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电教法: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朗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学法:1.合作探究学习:《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年级下册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
三年级下册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以下是一个关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说课设计,适用于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
一、教材分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以艺术为主题的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和艺术创新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中国古代绘画的照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兴趣和热情,然后引入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发音,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生字词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分段阅读课文,分析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2. 引导学生思考:这幅画是如何创作的?这一作品有何重要意义?(四)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艺术现象,分享自己的发现。
2.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作一篇以艺术为主题的作文,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五)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物,不要忽视它们的存在和价值,同时也要学习从生活中发现乐趣和智慧。
以上就是一个关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说课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0年最新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一、说教材: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电教法: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朗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学法:1.合作探究学习:《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
史价值。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
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
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
此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传统文化的感情。
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电教法: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朗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
教学
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
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
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学法:
1.合作探究学习:《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
2.读写结合:只有写,才会努力去使其变得精练,因此,读写结合,在中高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释题导入:
1.教师用温和亲切地口吻说: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领略了很多,今天的这
一堂课我们还要欣赏一幅古画,谁来读一读课题。
2.师:你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吗?
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做总结:全世界都非常有名。
课文将向我们展示怎样了不起的古画呢?请你认真地反复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信息,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从课文中了解了什
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二)初读,交流学习心得:
1.师:我发现每位同学都读得很投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你读课文,从中了解了什么?
《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对课文
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共同交流学习所得,这是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交流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相当段落与文本再接触。
(三)欣赏图画,再次读文:
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习知识。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这幅画,距离学生生活实际很远,因此,在学生
对《清时上河图》的价值有着初步认识的时候,定会产生想去亲眼目睹画的欲望的情况下。
教师说:“我觉得咱们班同学读书能力特别强,
刚刚大家初次朗读课文就有这么多收获,那你想不想看看这幅画,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当然,看画的目的是为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
因此,指导学生:请你细细地欣赏这幅画,看看能不能从画中找到你读到的内容。
(多媒体滚动演示清明上河图,配上优美的轻音乐,老师根据场
景适当提示:进入汴粱市区了,你能看到什么;到桥北头了……)引
领学生放松地欣赏,在视觉、听觉都在其中得到了享受。
这里运用电
教法,通过边看边读、边听边观察,使信息更加便捷地进入到学生的
大脑;另外,还通过教师的语言与优美的乐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
传入渠道更加多元。
2.这时,老师又引导:欣赏完了,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这时可以又一次引领学生走近文本。
比如:当学生谈到:我在画
上看到很多人。
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是的,有很多人,你能根
据课文来说一说,有哪些人吗?“这就进一步带领学生来学习文本
了。
3.在初读交流学习心得与再读欣赏图画之后,我们老师就可以带领孩子走进课文中最能突显主题的段落的学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没必要字字斟酌,比如第一自然段,写《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
我们在让学生交流心得时就可以完成,不用再细细研读。
因此,教师
有目的地引导:老师再请你们细细地看这幅画,再读读课文的二三两小节,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它确实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4.这个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
画能“名扬中外”有个较确切地认识。
如:当学生读到:“画上有好
多人,有的不到一寸,有……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时,教师可以这样归纳:多么精致啊。
如果你旁边是一个外国朋友,
你愿意怎么自豪地告诉他。
这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字词有所理解,对具体的情境有所把握,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
自行把握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读文。
5.这是略读课文,只要学生对“名扬中外”的原因有所了解,对文本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就应及时引领学生进行下一段落的学
习。
如:还有形态各异的三百六十行,都画在里面了,了不起。
刚才
大家说画面上的人真小,但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
还能够看到桥北头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
老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小节,
然后把你的感受和你的同桌轻轻地交流一下。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兴趣盎然,纷纷谈、读、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
间的有效交往。
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与同桌交流学习心得,创设了一个较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把学习的
主动权交还学生。
学习这一段话,有一个问题的讨论,能让学生对“名扬中外”会
有更深刻地理解,那就是:桥头的生活情景也许是瞬间发生的情景,
但也搬到了画上。
这说明了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画者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也是他画技
高超地体现。
这样的理解还不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
行写作手法的指导,如:其实写作文和画画一样,你抓住一个瞬间的
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四)欣赏图画,填写资料卡:
1.有了上述的铺垫之后,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我是采用引读法进行的。
《清明上河图》是一副伟大的著作,因此,让学生再次欣赏图画,加深印象。
2.都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学习有关文物、古迹、图画等一类的文章,指导学生写“资料卡”,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在这儿,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张“资料卡”。
如下:
师:刚才大家看看图,读课文欣赏了一幅了不起的画。
如果你想
要把从课文搜集到的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我们可以做一张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这是另外一种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
当要填写相关内容时,并不需要把整篇文章一一细读,而
是快速浏览,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指导学生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别忘了要学以致用,不断巩固。
因此作业可以这样安排: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赵州桥,课后自
己也来做一张“资料卡”。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
巧妙的板书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针对本课特点,设计如下: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基本情况内容历史价值
长:528厘米人物众多观 800年以前
高:24.8厘米街市热闹古都风貌
北宋、汴梁桥北头有趣生活情景
五、结课:
总之,这堂课,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800多年前的画面拉至学生的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控究的学习方式,读
写结合,把一篇课文浓缩成一张资料卡,把书读薄。
教师引领学生去
多种形式地读、欣赏,调动各种器官来学习课文,取得了较好的学习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