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 9、消化管的比较形态学

合集下载

消化管

消化管

2.固有层-结缔组织
绒毛部: 有孔毛细血管 (氨基酸、葡萄 糖吸收) 中央乳糜管(乳
糜微粒吸收)
平滑肌纤维 (有利于血循)
其余部: 肠腺:相邻绒毛之间,管状,5种细胞
①吸收细胞
②杯状细胞 ③内分泌细胞 ④潘氏细胞:位于腺底部;锥形; 顶部含粗大嗜酸性颗粒 (防御素、溶菌酶)- 杀菌 ⑤干细胞:位于腺下半部,补充其他细胞
3.粘膜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4.粘膜下层:
十二指肠中有十二指肠腺:
分泌碱性粘液(保护,提 供胰酶最适pH,产生EGF)
五. 大肠
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一)结 肠
1. 半环行皱襞,无绒毛;
2. 上皮中杯状细胞多;
3. 肠腺深而密集;
4. 肌层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和结 肠带;
5. 外膜脂肪细胞多,形成脂肪垂。
分泌粘液(不可溶性) 粘膜上皮下陷形成胃小凹,其底部有胃腺开口 2.固有层 细密结缔组织 贲门腺、幽门腺—分泌粘液
含大量胃腺
胃底腺-HCl、酶、粘液
分支管状腺; 分峡、颈、底3部; 含5种细胞
胃底腺(fundic gland)
(胃底和胃体)
3.粘膜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1)粘液-碳酸氢盐 屏障 (2)胃上皮细胞的 快速更新
(2)壁细胞 形态
(泌酸细胞)
核圆居中,可有双核
EM 分泌小管(微绒毛,质子泵和Cl-通道)
微管泡系统(储备形式)
功能—分泌盐酸、内因子
(3)颈粘液细胞—腺颈部,较少,分泌粘液(可溶性)
(4)内分泌细胞--分泌胺和肽激素(如His,SS)
附:胃肠内分泌细胞 分布:胃肠上皮和腺,散在 结构:嗜银或嗜铬;基底部含分泌颗粒 分型:开放型和封闭型

组织学:四种消化管的区别

组织学:四种消化管的区别
由间皮和间皮下薄层结缔组织组成
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和间皮组成。
外表覆盖一层间皮细胞。当间皮下结缔组织内富含脂肪组织是,可形成突出的突起,称之为脂肪垂。
1、黏膜表面由指状凸起,凸向管腔,称为小肠绒毛。覆盖绒毛表面的是单层柱状上皮,有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有明显的纹状缘。2、绒毛中轴是固有层,中央有中央乳糜管、毛细血管、平滑肌纤维、淋巴细胞等。平滑肌纤维沿绒毛中轴纵行排列。固有层中可见肠腺。潘氏细胞位于肠腺底端,细胞体呈锥体形,染成红色。3、黏膜肌层内环外纵。
1、无绒毛。2、上皮下固有层中充满大量的肠腺,肠腺为单直管状腺,开口于黏膜表面。在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可以见到孤立的淋巴小结和弥散的淋巴细胞。
黏膜下层
有粘液性的复管泡状的食管腺。腺泡为圆形、卵圆形和不规则形。腺腔很小,腺细胞呈柱状或锥状,细胞质为浅蓝色,细胞核染色深,位于细胞底部。可见食管腺导管横断面。
四种消化管的区别
食管பைடு நூலகம்
胃底
小肠
结肠
黏膜
1、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2、固有层突入上皮基底部形成乳头,有些地方因为切面原因,乳头似在上皮内;固有层着粉红色,纤维细密,其中夹杂有染为蓝紫色的成纤维细胞核和小的血管、淋巴管等。3、黏膜肌层是一层纵行的平滑肌,在食管横断面上肌细胞呈横断面。
1、表面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有许多较浅的上皮凹陷是胃小凹。被覆在黏膜和胃小凹表面的细胞称为表面黏液细胞。表面黏液细胞呈柱状,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基底。2、上皮下为固有层,由结缔组织构成,由很多的胃底腺断面。胃底腺开口于胃小凹,常被切成圆形、卵圆形或长条形。主细胞是胃底腺的主要细胞,数目最多,主要分布在胃底腺的体和底部,细胞呈柱状,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底部,染成紫蓝色。壁细胞较少,位于胃底腺的颈、体部,细胞体较大,呈圆形或三角形,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有的可以看到双核,染色为红色。颈黏液细胞,位于颈部,夹在壁细胞中间,细胞界限不清晰,呈柱状或烧瓶状,细胞核呈边缘性,位于基底部,细胞质染色较浅。3、黏膜肌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消化管

消化管

粘 上皮
固有层
复扁
单柱 胃腺
单柱 肠腺
单柱 肠腺
单柱 肠腺短小
膜 粘膜肌 纵行
粘膜下层 肌层 食管腺 骨混平
集合淋巴小结 杯状细胞 淋巴组织 内环外纵 内环外纵 内环外纵 不完整 十二指肠腺 斜环纵 内环外纵 内环外纵 内环外纵
外膜
纤维膜
浆 膜
浆 膜
浆 膜


消化管免疫
消化管淋巴组织包括:
粘膜淋巴小结 弥散淋巴细胞 浆细胞 巨噬细胞 间质树突状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微皱褶细胞(M细胞)
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胃肠是体内最 大、最复杂的 内分泌器官, 分泌的激素称 胃肠激素。 形态上可分为: 开放型 封闭型
思考题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包括哪些? 2、试述胃底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比较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粘膜 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同。 4、消化管的内分泌功能如何? 5、消化管的免疫特点。
1.胃粘膜表面存在凝胶状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1)凝胶层将上皮与胃蛋 白酶相隔离,并减缓H+向 粘膜方向的弥散; 2) HCO3- 可中和H+ 形成H2CO3 ,后者被胃 上皮细胞的碳酸酐酶迅速 分解为H2O和CO2。
2.胃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 也使胃能及时修复损伤。
胃结构特点
•表面可见纵行皱襞,胃小区,胃小凹。 •上皮:单柱,主要由表面粘液细胞组成,其分泌粘液 覆盖上皮,有重要保护作用。 •固有层:有胃腺,包括贲门腺、幽门腺和胃底腺。 前二者为分支管状粘液腺,胃底腺后述。 •粘膜下层:无特殊。 •肌层: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环行肌增厚 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
口 腔 oral cavity 粘膜:复层扁平上皮和固有层,无粘膜肌层 舌:粘膜和肌层

消化管

消化管
消化系统(一)
Digestive System
• 概述: 组成:消化管 消化腺 功能:消化、吸收
1
消 化 管(digestive tract)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二、口腔 三、食管的特点 四、胃 五、小肠 六、大肠 七、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八、胃肠内分泌细胞
2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9
(二)舌
• 由粘膜和舌肌组成。 • 舌乳头 • 味蕾(taste bud):卵
圆形小体,色浅,由 暗细胞、明细胞和基 细胞组成,为味觉感 受器。
10
11
三、食管的特点
• 粘膜:未角化复层扁 平上皮,固有层含食 道腺导管,粘膜肌较 厚,为纵行平滑肌。
• 粘膜下层:L.C.T, 含食道腺。
• 肌层:上1/3段为骨 骼肌,下1/3段为平 滑肌,中段为两种肌 组织混和。
24
• 吸收型单层柱状上皮:
1)柱状细胞:又称吸收 细胞(absorptive cell)
纹状缘
细胞衣:含有双糖酶,
肽酶等
2)杯状细胞(goblet cell)
25
吸 收 细 胞 微 绒 毛 的 正 面 观
26
27
28
• 中轴:为固有层的 结缔组织,含丰富 的毛细血管及中央 乳糜管(central lacteal)。 图
40
八、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细胞多呈圆锥形或 椭圆形,基部胞质 内含有分泌颗粒, 又称基底颗粒细胞。 颗粒具嗜银性和嗜 铬性。
• 已确认有十多种, 属于A P UD细胞。
41
The End Thank You!
42
• 外膜:纤维膜。 12
四、胃
(一)粘膜:

讲消化管(共63张PPT)

讲消化管(共63张PPT)
上皮:未角化复扁
(1) 粘膜 固有层:
粘膜肌层:一层纵行平滑肌
(2) 粘膜下层:含食管腺(粘液性腺)
(3) 肌层:上1/3-- 骨骼肌、中1/3-- 骨骼肌+平滑肌、
下1/3-- 平滑肌
(4) 外膜:纤维膜
食管
食管粘膜及粘膜下层
食管横纹肌的扫描电镜图
食管与贲门移行处
2 胃 stomach :
▪ 内分泌细胞 endocrine cell
▪ 未分化细胞 undifferentiated cell
❖ 壁细胞 parietal cell:
细胞内分 泌小管 微管泡系统
静止期
微绒毛 分泌期
❖ 壁细胞 parietal cell:
分布:颈、体部为多
LM:胞体大,圆或锥体形, 胞质强嗜酸性 EM:细胞内分泌小管 intracellular secretory canaliculus
淋巴组织增多 有结肠带、肠脂垂
大肠腺:吸收C、杯状C、干C、内分泌C
结肠
阑尾
特点:腔小、壁薄、不规则 肠腺短小,杯状细胞少
淋巴组织丰富--- 粘膜肌层不完整
直肠肛门移行处
消化管免疫
也称肠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
上皮 微皱褶细胞 固有层 散在的浆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小结
小肠绒毛
小肠皱襞与绒毛
小肠绒毛扫描电镜像
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
特殊结构※ :
小肠绒毛 intestinal vilus
上皮+ 固有层 向管腔突起
环行皱襞 plicae circulare
粘膜+粘膜下层 向肠腔突起

消化管(理论)

消化管(理论)

肌层
浆膜
胃底部
左:模式图 右:光镜图
胃底部黏膜光镜图

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 干细胞、内分泌细胞 主细胞(chief cell,胃酶细胞) LM:柱状,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嗜碱 性,顶部有酶原颗粒
EM:RER、GC发达,顶部有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胃 小 凹
胃 底 腺 模 式 图
小肠
小肠的一般结构: 黏膜:上皮:单柱 固有层:大量小肠腺 黏膜肌层:内环外纵行薄层平滑肌 黏膜下层: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黏液)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
其余--浆膜
小肠
小肠表面积的三级放大: 环行皱襞:距幽门5cm~回肠中段,由黏膜和 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 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向肠腔突 出形成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指状突起,密集 排列形成纹状缘
主 细 胞 颈 黏 液 细 胞
壁 细 胞
胃底腺(示壁细胞)
壁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壁 细 胞 电 镜 图

胃底腺: 颈黏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分泌酸性 黏液;楔形,色淡,核扁平,居基底 干细胞(stem cell):增殖分化为表面黏液细 胞和胃底腺细胞 内分泌细胞 ECL细胞:分泌组胺,促进壁细胞泌酸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抑制壁细胞/ECL细胞 G细胞:位于幽门腺,分泌促胃液素,促进 壁细胞泌酸和胃肠黏膜细胞增殖
小肠
吸收细胞的功能: 1.参与消化吸收 2.分泌肠激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成为胰蛋白酶 3.参与sIgA的释放过程
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
小肠吸收细胞 超微结构模式图 F 脂类 S 滑面内质网

10比较形态学实验消化腺的比较形态学——【比较人体形态学 精品讲义】

10比较形态学实验消化腺的比较形态学——【比较人体形态学 精品讲义】

急性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基本病变要点
• 肉眼形态 • 肝脏体积缩小,被膜皱缩。 • 表面和切面呈黄绿色。 • 病程长者应见到大小不等结节。多数散在灰黄色颗粒, 粟粒至绿豆大,境界清楚,微向表面凸起。
/Organ/Search?q=%E8%82%9 D%E7%82%8E
比较形态学实验 –消化腺的比较形态学
彭慧琴 浙江大学医学院 penghuiqin501@ (教学楼B409 88208341)
1
作业
• 大体(病变描写) • 亚急性重型肝炎(125)* • 门脉性肝硬化(126)* • 肝癌伴肝硬化(131)*
• 镜检切片(病变图并描述病变要点) • 门脉性肝硬变(49)* • 肝硬化伴肝细胞肝癌*(76)
• 假小叶内的肝细胞可有变性,坏死及增生的肝细胞。中 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
• 可见再生的肝细胞结节: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体积 大,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核大深染,可有双核。
• 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一致,内有少量淋巴细 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门脉性肝硬化
坏死后性肝硬化
• 肉眼形态
• 肝体积缩小,质地变硬,以左叶为甚。 与门脉性肝硬化不同之处在于肝脏变形 明显,结节大小悬殊,最大结节直径可 达5~6cm,切面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宽, 且厚薄不均。
胆汁性肝硬化
• 肉眼形态
• 肝体积增大,黄绿色,表面平滑或细颗粒状,切面结节常不明显。
• /Organ/Search?q=%E8%82%9D%E7%A1%A C%E5%8C%96
原发性肝癌
• 肉眼形态
• 1)肝脏体积显著增大。 • 2)肝内可见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无包膜,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
现象。 • ③ 残留的肝细胞不见再生现象。 • ④ 小叶内及汇管区常有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形态学 消化管

形态学 消化管
2.粘膜下层:粘液性的食管腺. 3.肌层:内环外纵. 上1/3:骨骼肌. 4.外膜:纤维膜. 中 间:混合肌.
下1/3:平滑肌.
食管
Slide2:食管(Esophagus)
粘膜肌层
This is a very advanced carcinoma of the lower one-third of the esophagus. This is a fungating medullary type of tumor which caused obstruction and presented as dysphagia.
潘氏细胞
潘氏细胞
小肠绒毛-光镜
*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模 式图
小肠>粘膜下层
较大血管 淋巴管
十二指肠腺
碱性粘液 复管泡状 开口腺底
绒毛及十二指肠 腺
十二指肠腺(duodenal gland)
空肠(jejunum)
回肠(ileum)
小肠>肌层/外膜
肌层 内环外纵 外膜 多为浆膜
• 吸收C
"Barrett's esophagus" in which there is gastric -type mucosa above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胃(stomach)
Gastric pit
单柱上皮 :表面粘液细胞,形成胃小凹
消化管
概述
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阑尾、肛门
消化:糖、脂肪、蛋白质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
功能
甘油一酯、水、无机盐、
维生素
排泄:食物残渣

描述消化管的正常形态结构

描述消化管的正常形态结构

描述消化管的正常形态结构消化管是一条由多个管道组成的结构,主要功能是把食物分解,然后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有用的营养物质,以便被身体所利用。

消化管的正常结构分为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回盲肠、直肠等七部分。

每一部分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联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机体消化系统。

一、口腔口腔也称为唾液腺,是消化系统的第一环节,是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第一关口。

口腔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将食物分解成可以被胃消化的规模,使其成为更小的颗粒,这过程就是咀嚼。

咀嚼的过程中,口腔会分泌唾液,有助于从食物中把一些营养素溶解出来,同时也帮助食物更容易被咀嚼和吞咽。

二、食管食管是从口腔通往胃的管道。

在咀嚼和吞咽时,唾液的特殊性质可使食物被能够轻易地穿过食管,到达胃里。

食管的作用是将食物从口腔送入胃里进行消化,同时也是保护食物不受胃酸的侵害。

三、胃胃是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消化系统中,其作用是将食物进行物理和化学消化,然后将消化的食物分解成营养物质,以便机体进行利用。

胃有两种酸:胃酸和胆汁酸,它们可以帮助食物被消化和吸收,同时也可以杀死一些有害的细菌。

四、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是从胃出口到回肠入口的一段保守长度的消化管,长度为约4-6米,它的作用是将胃里消化之后的食物,包括营养物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由胃的进口储存起来,然后由十二指肠的粘膜特性,吸收这些营养物质,以便被身体利用。

五、回肠回肠是从十二指肠出口到空肠入口的一段消化系统,长约为1-1.5米。

回肠的主要作用是将从十二指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和水转运至空肠,同时也是重要的消化残渣的除排程序的一部分。

六、空肠空肠位于消化系统的回肠和盲肠之间,是一段大约3米的消化管。

它的功能是用于吸收和储存营养物质,将未消化的食物继续推向消化道的下一节,并吸收大量的水分,以保证机体的水分代谢平衡。

七、回盲肠回盲肠是从空肠出口到直肠入口的一段消化管,长约2-2.5米,是消化系统中重要的排便器官。

消化系统影像解剖—消化管(医学影像解剖学课件)

消化系统影像解剖—消化管(医学影像解剖学课件)
腭扁桃体:是一对扁卵圆形的淋巴上 皮器官。
咽淋巴环:由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 腭扁桃体以及前下方的舌扁桃体借淋巴管 连结而成。位于咽的上端,对消化道和呼 吸道有防御功能。
消化系统
肝总管
肝右管
胆总管
胆囊 胆囊管
肝胰壶腹
胰 胰管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肝胰壶腹周围的环行平滑肌。
消化系统
口腔
(一)口腔的构造和分部 (二)口腔内结构 (三)唾液腺
消化系统
(一)口腔的构造和分部 两部:口腔前庭、固有口腔 前 壁—口唇 四 两侧壁—颊 壁 上 壁—腭 下 壁—口腔底 向前以口裂通体外, 两口 向后经咽峡通 咽腔。
六、大肠
(一)大肠的形态特点、分部和位置 (二)盲肠和阑尾 (三)结肠 (四)直肠 (五)肛管
消化系统
(一)大肠的形态特点、分部和位置
大肠长约1.5m,从右髂窝至肛门,可分为盲肠、阑尾、 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
结肠和盲肠具有的
结肠带 特征性结构 结肠袋
肠脂垂
消化系统
(二)盲肠和阑尾 1、 盲肠:大肠的起始部,一般位于右髂
肝左、右管,肝总管, 胆囊和胆总管组成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2、胆囊
位置: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 形态:呈梨形,容量约为40-60毫升
胆囊底:体表投影点 分 胆囊体 部 胆囊颈
胆囊管:螺旋襞 功能:有储存和浓缩胆汁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3、输胆管道
肝左管
舌的上面(舌背) 以界沟为界 舌根(后1/3)
舌系带 舌的下面 舌下阜
舌下襞
消化系统
(2)舌粘膜 舌粘膜——被覆于舌的上、下面,呈淡红色,

消化管优秀PPT.

消化管优秀PPT.
❖层次:一般为内环外纵,但胃壁较厚,为内 斜、中环、外纵三层。
❖肌间神经丛,调节肌层。
肌层
肌 间 神 经 丛 镀 银 整 装 片
4、外膜(Adventitia)
❖纤维膜(Fibrosa)薄层结缔组织。 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有固定作用。
❖浆膜(Serosa)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皮。 分布于胃和大部分肠,表面光滑,减
内环肌
外纵肌及纤维膜
三 胃(Stomach)
❖结构:胃呈囊袋状,空虚时为收缩态,腔面 可见纵行皱襞,充盈时皱襞消失。
❖功能: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暂时贮存食物, 并将其与胃液混合为食糜,还能初步消化蛋 白质,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醇类。
❖粘膜层(mucosa)
为了使溶媒尽速润湿药材,有时可于溶剂中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也可在加入溶剂后用挤压方法或在密闭容器内减压,以排出组织毛
2、粘膜下层(Submucosa)
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粘膜下神经丛,调节粘膜肌层的收缩和腺体
分泌。 粘膜下腺,分布于食管和十二指肠。 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
共同向腔面突起形成皱襞(plica)。
粘 膜 下 层
皱 襞(Plica)
皱 襞
3、肌层(Muscularis)
❖类型:与所处的位置和功能有关。 平滑肌—大部分,如胃肠。 骨骼肌—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
食管
粘膜层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1、粘膜
⑴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⑵固有层 :结缔组织。在食管的上下两端有少
量的粘液性腺。血管丰富,是静脉曲张出血 的部位。 ⑶粘膜肌层:较厚,为一层纵行平滑肌。
粘膜层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食管上皮
食 管 胃 连 接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特点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特点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特点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上皮:上皮的类型依部位而异。

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其余部分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

上皮与管壁内的腺体相连。

2. 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细胞和纤维较多,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胃肠固有层内还富含腺体或淋巴组织。

3. 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其收缩可使粘膜活动,促进固有层内的腺体分泌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

4.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与淋巴管。

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有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膜。

粘膜下层中还有粘膜下神经丛,由多极神经元与无髓神经纤维构成,可调节粘膜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5. 肌层: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均为平滑肌。

肌层一般分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结构与粘膜下神经丛相似,可调节肌层的运动。

6. 外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者称纤维膜,主要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特点还包括以下几点:1. 消化管内表面覆盖着一层粘液,它能够润滑食物,减少消化管壁的摩擦,有利于食物的通过。

同时,粘液还能为消化酶提供适宜的活性环境,促进食物的消化。

2. 消化管内有许多消化腺体,如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等,它们能够分泌消化液,包括酶、盐酸、黏液等,这些物质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消化管具有自上而下的蠕动运动,能够推动食物向下移动,使其逐渐被消化和吸收。

蠕动运动是由消化管壁内的平滑肌收缩引起的。

4. 消化管各段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与消化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密切相关。

例如,口腔主要负责物理性消化,胃主要负责化学性消化,而小肠则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5. 消化管的结构和功能是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它们能够高效地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疑问,建议咨询消化内科医生或查阅医学书籍。

10消化管

10消化管

B.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Duodenum): 结构似空肠,但有以下特点: 结构似空肠,但有以下特点: 1. 上皮分泌肠致活酶。 上皮分泌肠致活酶。 2. 粘膜下层有分泌碱性粘液的十二指肠腺 粘膜下层有分泌碱性粘液的十二指肠腺 十二指肠腺(Duodenal gland)。 。 粘液中有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粘液中有表皮生长因子 。 21 3. 绒毛为叶片状。后壁为纤维膜。 绒毛为叶片状。后壁为纤维膜。
2
B. 粘膜下层 (Submucosa): LCT,含 , 较大的血管, 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 神经。可有腺体,可与 神经。可有腺体, 腺体 粘膜共同向管腔内隆起 形成皱襞 皱襞。 形成皱襞。 C. 肌层 肌层(Muscularis/-externa): 内环外纵的骨 骼肌或平滑肌。 骼肌或平滑肌。 D. 外膜(Adventitia): 浆膜 外膜 或纤维膜。 或纤维膜。
11
B. 粘膜下层:含有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的 。 粘膜下层:含有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的CT。 C. 肌层 内斜中环外纵平滑肌。在各层平滑肌间有肌间神经 肌层: 内斜中环外纵平滑肌。 丛分布。 丛分布。 12 D. 外膜 浆膜。 外膜: 浆膜。
IV. 小肠 小肠(Small intestine): 消化和吸收器官。有3种结构能 消化和吸收器官。 种结构能 吸收器官 扩大小肠的内表面积。 扩大小肠的内表面积。
13
* 环形皱襞 环形皱襞(Plicae circulares): 由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隆起 形成。 。 形成。X3。 * 绒毛 绒毛(Villi): 由上皮和固有层共同隆起形成。X10。 由上皮和固有层共同隆起形成。 。 * 微绒毛 微绒毛(Microvilli): 上皮顶部的指状隆起。X20。 上皮顶部的指状隆起。 。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3.肠腺
柱状细胞 杯状细胞 潘氏细胞
4.淋巴组织
十二指肠:弥散淋巴组织 空肠:孤立淋巴小结 回肠:集合淋巴小结
35
图 阑 尾 光 镜 图
系膜
肠绒毛
浆膜 肌层
皱襞
粘膜
下腺

1
消化管外 腺的导管
肌间神 经丛
粘膜
下层
消化ຫໍສະໝຸດ 管粘膜层模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腺
环行肌 纵行肌 淋巴小结
粘膜肌层 粘膜下神经丛
(1)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胃粘膜屏障
贲门腺
(2)固有层
CT,内有丰 富的胃腺
幽门腺 胃底腺
胃底腺
主细胞 分泌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 图 分泌盐酸及内因子
颈粘液细胞 分泌粘液
2.肌层
内斜、中环、外纵 贲门括约肌
幽门括约肌(幽门瓣)
(三)小肠的结构特点
粘膜 上皮:单柱
固有层:大量小肠腺 粘膜肌层
图6
单层柱状上皮
柱状细胞
(吸收细胞)
图8
LM:高柱状,游离面有纹状缘
图7
EM:微绒毛,使细胞游离面扩大30倍
功能:吸收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杯状细胞 分泌粘液;从十二指肠至回肠, 逐渐增加
(2)固有层
中央乳糜管 收集和运输脂肪
有 毛细血管
水溶性物质经此入血
平滑肌纤维 收缩使绒毛活动,利于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三)肌层
骨骼肌/平滑肌 内环外纵(胃为三层) 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
纤维膜:食管、十二指肠大部和大肠末段 浆膜: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
图3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

消化管——精选推荐

消化管——精选推荐

第十一章消化管(Digestive tract)多媒体课件:在观看消化管实习录像时,应掌握观察管腔器官的基本步骤,同时注意消化管各段结构的异同点。

一、舌(tongue)(1)舌尖标本号:材料:人舌尖染色:HE肉眼观察:切片略呈三角形,两边为自然缘,底为切面。

一侧为凸凹不平的舌背粘膜,一侧为较平坦的舌底粘膜,中央为粉红色的舌肌。

低倍镜观察:舌背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为结缔组织,深层为骨骼肌。

固有层与上皮一起向表面突起,形成舌乳头。

舌底粘膜上皮也是复层扁平上皮,但不形成舌乳头。

1.丝状乳头(filiform papillae) 数量最多,呈圆锥形,其上皮浅层常有角化现象,着粉红色,乳头中轴为固有层的结缔组织。

2.菌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e) 较少,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

乳头体积较大,呈蘑菇形。

复层扁平上皮的浅层不角化。

乳头两侧上皮内有时可见味蕾,固有层内富含毛细血管。

(二)舌体标本号:材料:人舌体染色:HE肉眼观察:在舌背粘膜面可见一较大的突起,即轮廓乳头。

低倍镜观察:轮廓乳头(circumvallate papillae):是乳头中最大的一种,顶部平坦,周围粘膜深陷形成环沟,沟两侧的上皮有较多的味蕾,沟底有味腺开口。

(1)味腺(taste gland):在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内可见到纯浆液性腺,即味腺,其开口于环沟的沟底。

(2)舌根腺:为纯粘液性腺。

(3)味蕾(taste bud):为淡染的卵圆形小体,存在于环沟两侧上皮组织内。

其顶端直达上皮游离面,底部连于基膜,顶端有一小孔即味孔。

味蕾由肌细胞和长梭形的I型和II型细胞组成。

基细胞锥体形,较小,位于味蕾深部,是未分化细胞;I型细胞着色深,II型细胞着色浅。

二、食管(esophagus)标本号:材料:狗食管染色:HE肉眼观察:切面为圆形。

管腔内侧染成深蓝色的即粘膜上皮,外周染色较浅的为肌层,两者之间着色最浅者为粘膜下层,外膜肉眼较难看清。

消化管

消化管
固有层:大量小肠腺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粘液)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 其余--浆膜
表面积的 三级放大

环行皱襞:距幽门5cm到回肠中段,由 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 扩 大 20 30 倍

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向 肠腔突出形成
(图19-21)
2.杯状细胞(goblet cell):分泌粘液;从十
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加 3.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
(Paneth cell):小肠腺特有, 锥形,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分 (图25、26) 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4.潘氏细胞
5.干细胞:位于小肠腺下半部,能增殖分化,
更新上皮细胞
固 有 层
1、小肠腺 2、中央乳糜管(central lacteal):毛细淋巴管, 运输乳糜微粒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指状突起, 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扩大30倍)
(图22、23)
上皮
1.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 LM:高柱状,游离面有纹状缘
(图24)
游离面 EM:
微绒毛(扩大30倍面积)
细胞衣:是糖蛋白,含多种酶, 是消化吸收的部位
侧面:紧密连接阻止肠腔内的物质由 细胞间隙进入组织
(图27)
3、有孔毛细血管:水溶性物质经此入血 4、少量平滑肌纤维:收缩可缩短绒毛,利于
淋巴和血液运行
5、淋巴小结:十二指肠、空肠为孤立淋巴小结; 回肠为集合淋巴小结
(图28)
六、大肠
无环行皱襞和绒毛 (一)结肠
(图29)
上皮中杯状细胞非常丰富
大肠腺发达,含大量杯状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溃疡
Gastric ulc状、大小、深度; ③ 溃疡的底部、边缘情况; ④ 周围粘膜皱襞表现
慢 性 胃 溃 疡 (
45号 切 片 )
描述要点:四层结构:1炎性渗出层 2坏死组织层 3肉芽组织层 4瘢痕组织层 5溃疡底部血管改变
十二指肠溃疡
蜂窝织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purulent appendicitis) (123)
临床病历摘要: 男性,45岁。入院前10小时开始脐周痛,4小时后 局限于右下腹,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恶心、呕 吐。体检:右下腹肌紧张,麦氏点附近有明显压 痛及反跳痛。化验:白细胞总数:18,000,中性:
90%。
观察要点: ① 阑尾大小、形状、颜色; ② 表面血管、渗出物;
坏疽性阑尾炎
Gangrenous appendicitis (16)
观察要点:
① 阑尾肿胀变粗,呈暗黑色; ② 阑尾浆膜面覆盖一层灰黄色炎性渗出物; ③ 切面见管壁显著增厚、层次不清,见粪石; ④ 有一处已穿孔。
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 (44号切片)
Microscopically, the ulcer here is sharply demarcated, with normal gastric mucosa on the left falling away into a deep ulcer whose base contains infamed, necrotic debris. An arterial branch at the ulcer base is eroded and bleeding.
Duodenal ulcer (122)
十二指肠球部黏膜面有一椭圆形溃疡,约1.5×0.6cm大小,深达肌层,边缘 整齐。周围黏膜皱襞略显放射状。
Here is a gastric ulcer in the center of the picture. It is shallow and is about 2 to 4 cm in size. This ulcer on biopsy proved to be malignant, so the stomach was resected as shown here.
镜检切片
慢性胃溃疡(45)*
蜂窝织性阑尾炎(44)* 胃印戒细胞癌(85,示教) 大肠腺癌(28)
A 1cm acute gastric ulcer is shown here in the upper fundus. The ulcer is shallow and sharply demarcated, with surrounding hyperemia. It is probably benign. However, all gastric ulcers should be biopsied to rule out a malignancy.
A history of smoking and/or alcoholism is often present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 while a history of Barrett's esophagus precedes development of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in many cases. Here, an ill-defined mass at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produces mucosal ulceration and irregularity, which led to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in and difficulty swallowing.
This is the tip of the appendix from a patient with acute appendicitis. The appendix has been sectioned in half. The serosal surface at the left shows a tan-yellow exudate. The cut surface at the right demonstrates yellowish-tan mucosal exudation with a hyperemic border.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Acute simple appendicitis (28)
临床病历摘要: 男性,25岁。一天前开始有轻微上 腹部疼痛,逐渐加重,入院前3小 时疼痛局限于下腹部,检查发现麦 氏点轻度压痛。化验白细胞总数为 8.5×109/L,中性78%。
观察要点: ① 阑尾轻度肿胀,增粗 ② 浆膜面小血管扩张(黑色)
Complications of gastric ulcers (either benign or malignant) include pain, bleeding, perforation, and obstruction.
An acute duodenal ulcer is seen in two views on upper endoscopy in the panels below.
胃腺癌
gastric adenocarcinoma (68)
胃窦部黏膜面有一直径约10cm肿物,呈灰白色,凸起于黏膜面,肿物表面已坏死 脱落形成溃疡(癌性溃疡)。肿物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浸润性生长。
胃腺癌
gastric adenocarcinoma (68)
① 胃窦部可见一个灰白色肿物, 绕胃壁生长,直径约6cm;
蜂窝织性阑尾炎(44号切片)
描述要点
1. 阑尾粘膜面、管腔 2. 阑尾壁各层及系膜充血水肿表现 3. 炎细胞浸润情况 4. 浆膜面表现
Gastric neoplasia is not uncommon. Here is a gastric adenocarcinoma. In the U.S., most gastric cancers are discovered at a late stage when the neoplasm has invaded and/or metastasized. ALL gastric ulcers and ALL gastric masses must be biopsied, because it is not possible to tell from gross appearance alone which are benign and which are malignant. In contrast, virtually all duodenal peptic ulcers are benign.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病理情况(炎症、溃疡、肿瘤)下食 管、胃、小肠及大肠大体观及显微结构的 改变。
实验内容
大体标本
胃溃疡 (120)* 十二指肠溃疡(121) 胃溃疡伴穿孔(122) 单纯性阑尾炎(28) 化脓性阑尾炎(123)* 坏疽性阑尾炎(16) 胃癌(68) 食管癌(67) 肠癌(69
预习CPC6
Microscopically, acute appendicitis is marked by mucosal inflammation and necrosis.
Here, the mucosa shows ulceration and undermining by an extensive neutrophilic exudate
This irregular reddish, ulcerated exophytic mid-esophageal mass as seen on the mucosal surface is 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ndoscopic views of an ulcerated mid-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ausing lumenal stenosis are seen below. Risk factors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 include mainly smoking and alcoholism in the U.S.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dietary factors may play a role.
This appendix was removed surgically.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abdominal pain that initially was generalized, but then localized to the right lower quadrant,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disclosed 4+ rebound tenderness in the right lower quadrant. The WBC count was elevated at 11,500. Seen here is acute appendicitis with yellow to tan exudate and hyperemia, including the periappendiceal fat superiorly, rather than a smooth, glistening pale tan serosal surface.
结肠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colon
(69)
观察要点:
① 结肠一段,局部黏膜面呈不规 则乳头状突起,可见小囊形成, 囊内有粘液;
② 局部肠壁增厚,肠腔狭窄; ③ 切面肠壁正常结构被破坏,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