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与法制教育

合集下载

师德教育与法制教育

师德教育与法制教育

师德教育与法制教育1.12.23.3张茂小学开展师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成员蔡娟燕立同周雪英陈照华,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在我校评选表彰名师德标兵,校园文明建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只有把基础打好才有万丈高楼拔地而起。

师德教育与法制教育2017-10-03 23:59:16 | #1楼张茂小学开展师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师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提高我校教师法制观念和师德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乡教委的具体安排和要求,特制定如下行动方案:一、宣传发动,集中学习,务必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7月27日—8月30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

通过学习提高我校教师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履行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自尊自律,努力做学生健康成长的保护者、指导者和引路人,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积极性。

1.建立师德与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夏兆文副组长张铁柱成员蔡娟燕立同周雪英陈照华2.集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首先学习文件精神,自查自纠,对我校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排查,做到心中有数。

建立健全师德预警机制,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及时收集师德方面的情况和反映,发现、掌握和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接待和处理师德投拆事件,做到即时上报、及时到位、规范行为、有效处置。

要求每位教师写出20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

材料归档。

二.开展主题活动与评选典型表彰阶段(9月2日-10月30日)。

1、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在我校评选表彰2-3名师德标兵。

开展“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和“寻找身边最美教师”活动,并向教委推荐候选人。

2、组织师德论坛征文评选活动。

3、开展2016教师节庆祝活动。

三.自查自纠与分析问题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

要求全体教师以自我反思为主,对自身在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法制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与分析,重点查找存在的法制观念淡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伤害学生的现象。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意义【摘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的加强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树立教师职业形象、促进学术诚信和学风建设,以及防范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是社会的楷模和引领者,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发展。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意识,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法治教育环境。

规范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教师们自觉遵守法纪,促进学术诚信和学风建设,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对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法律规范、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社会和谐稳定、教师职业形象、学术诚信、学风建设、违法犯罪行为、教育事业、社会发展。

1. 引言1.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教师是高校教育中的灵魂,其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升。

高校教师作为学术权威和学生的榜样,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高校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坚守教育教学的底线,秉持教书育人的初心。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高校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做人做事,为学生成长成才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通过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更可以引领学术风气的健康发展,为学校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

1.2 法律规范在高校教师中的作用法律规范在高校教师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法律规范可以规范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使其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教学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法律规范可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在工作中的权利和地位,防止任何形式的不正当对待和侵害。

法律规范还可以约束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师的行为举止,促使教师遵纪守法,不违法乱纪,做到守法守规。

学习师德师风和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内容记录

学习师德师风和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内容记录

学习师德师风和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内容记录师德师风内容记录: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规律,为人师表;恶谨治堂,.探求创新;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构成了师德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2、“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动力。

3、“遵循规律,为人师表”,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4、“严谨治学,探求创新,”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5、“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行为准则。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

6、新时期的师德,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8、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

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内容记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

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

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一、师德基本范畴(师德文化、师德品质,知情意行、师德活动)师德与道德共同性(相对独立性阶级性历史继承性共含性)联系(重要组成部分特殊表现来源和基础,共性和个性)区别(产生时间和发展情况,范围)师德基本特点(对教师职业的特为性体现教书育人要求的一致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二、师德的职业约定【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物质文明发展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发展人的素质发展);教师劳动对师德的内在规定性(应有的知识和教育能力,应有的从教为善品质)】师德的价值蕴涵【伦理价值(教育为善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努力增进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重要的伦理调节和评价功能);教育价值(对教育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对教育对象的巨大教育功能、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和修养的引导功能);文化价值(对社会文化有深远影响有效育化人文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资源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影响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调节教师职业行为和素养)】师德强化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事业心责任感、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三师德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认识和处理好教书育人关系、全面树立育人意识、多方面努力更好实现教书育人);乐岗勤业(热爱教育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于功业勤于工作);人格示范(教育者先受教育、实践中锻炼形成道德人格、要有良好的仪态】师德的基本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师德原则规范的个体性内化(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四教师的价值实现【价值实现中的价值对待(物质和精神的价值对待、自我和职业的价值对待、目的性存在和工具性存在的价值对待);实践对待(对价值实现中的各种价值取向予以正确认识和把握、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创新发挥创造潜能、注重实践努力的自我强化);结果对待(结果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教师的幸福【应有的本质性把握(既包括享受和获得也包括创造和付出、既有个人目的的实现也有社会目的的实现、既有某一方面的满足也有多方面追求的实现);基本取向(物质取向,途径和手段正当合理合法诚实劳动获得、精神取向,避免吧精神和物质幸福割裂认识到精神幸福在层次上的不同在精神实现方式上要注意自我修养及与他人交往合作;事业取向,对教育过程的幸福感对结果的幸福感对规范的正确理解的幸福感);应有的实践努力(爱教乐教树立追求教育价值的伦理信念立言立德追求无限及超越并在其中体味生活的充实在创造中体验尊严与生命的活力建立真诚的情谊)】五、爱岗尽责的伦理性认识【蕴涵的伦理精神(蕴涵着敬业为善为善尽责的指向和精神);道德境界(厌教功利性热爱乐教);苦乐观的道德判断(苦中作乐)】教育性需求【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在岗位上有所作为(才能在自己职业职责履行中有内在自觉、才能促进自我不断完善、帮助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化解矛盾提高效率)】实践体验(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淡泊名利育人为乐)六、严谨治学的精神体现(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是科学精神的体现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教育意义(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实践体现【好学不倦精通业务(有志于学、勤奋努力、勤学好问);把握规律科学施教(对象心里发展规律、教育自身运行规律、人的知识品德发展规律、教学规律、管理规律);严于律己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具备改革发展的意识解放思想、注意发现和解决问题、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积极探索更有效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形式、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良表现(冷漠化非人道化物质化和庸俗化);原因(传统师生观影响强调教师权威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高压学生厌学师生互不理解、教师缺乏良好个人素养和教育经验方法适当、知识经济和商品经济冲击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师生关系的体现(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教师与同事的关系【职业约定(团结协作);应注意的问题(教育过程的协作性与施教方式的个体性关系、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调节);实践体现(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尊重同志相互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克服文人相轻的毛病相互学习配合,谦虚正直维护其他教师威信)】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基本认知(社会地位平等性联系交往互尊性教育过程配合性);矛盾分析(对学生了解和要求上的差异性对学生情感不一样教育修养水平的差异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及学生成长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道德性调节(主动与家长联系谋求一致的教育立场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支持和配合尊重家长人格不训斥不指责教育学生尊敬父母有效指导家庭教育)】八依法执教的道义性存在(人道-正义性、公平-合理性、公正-平等性)教育对依法执教的内在需求(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教育规范化化有序化所必需、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依法执教的实践把握(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树立依法执教的自觉意识、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九廉洁从教的秉持之理【廉洁与立教(廉洁公正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只有廉洁,教师人格才有可信性、教师才有道德的感召力、才能保持教育公正性>);廉洁与树人(廉洁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有利于学生良好情操的培养、学生道德是非观念的形成);廉洁从教的社会意义(对社会风尚的文明昌化有重要意义)】为师不廉【原因(客观因素上一是外在规范失衡乏力二是收入分配的不公三是社会不正之风的浸染、主观因素上一是人生价值观错位二是心理防卫失当三是道德品质的败坏);矫正(人与社会问题、奉献与索取问题、义和利问题、幸福观问题)】廉洁从教基本要求【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不断提高增强磨练养成知情意行);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辨别能力、敢于抵制不良风气恪守公正立场、自觉培养公正之品行);自觉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洁从教意识】十教育爱的基本意蕴(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

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六篇

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六篇

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六篇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六篇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心得体会篇1 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要求,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参加了“师德师风及法制专项教育整顿活动“的学习。

通过学习对照,现将学习与自身工作比照,找出工作的缺乏和存在的问题对自己进展自查,现将自查结果小结如下:从一九九六年参加工作至今的十七年里,我积极参加上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学习及培训。

以《老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老师职业道德标准》及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进步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才能。

一、爱岗敬业方面:爱岗敬业,是老师的职业标准,可以说也是整个社会中不同行业的标准之一。

试想,社会行业中的哪一个行业的人不热爱自己的职业,那么他就做不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作为一个老师,你从事教育就必须为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你就要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在工作中,我都认真备课上课,修改作业,辅导学生。

从不得敷衍塞责。

虽然,现实生活中,老师待遇不高,在某些人眼中瞧不起老师,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既然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你就应该尽职尽责。

即使是“两袖清风、一担贫寒”也就应该无怨无悔。

二、关爱学生方面:我们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写上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正如多茜·洛·诺尔特说“假如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谴责。

假如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争斗。

假如孩子生在……”老师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才。

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坚持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

尽自己的力量去关心学生安康,维护学生权益。

从不挖苦、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但又要严格指出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爱。

三、教书育人方面: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有其自身的规律。

师德与教育法律法规

师德与教育法律法规

师德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是传承文明、培养未来的重要任务,而师德作为一项基本准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

同时,教育工作者也要熟知教育法律法规,确保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本文将就师德和教育法律法规进行论述,旨在加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师德的内涵及重要性师德,简单地说,是指教师遵循职业道德准则,履行教育职责,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态度。

师德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自己职业行为的要求。

教师的师德建设是教育事业长期发展的基石,它关系到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首先,师德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师德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注重个性培养和多元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人权,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再次,师德要求教师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师应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隐私权,维护学生的学习权益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最后,师德要求教师关注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教师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育法律法规的意义和应遵守的原则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律法规,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教育工作者应当熟悉和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教育、依法管理。

教育法律法规的意义在于保障教育权益,促进教育公平。

它规定了学校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教育活动的条件和程序,保障了学生的受教育权益和合法权益。

在教育法律法规中,应遵守的原则包括:一是教育公平原则。

教育应该坚持公平原则,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消除教育资源的不公平现象。

二是教育质量原则。

关于师德师风的法制演讲稿

关于师德师风的法制演讲稿

关于师德师风的法制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师道是我最为重视的一贯准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之一。

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是教师从业的基本准则。

今天我将围绕师德师风的法制建设展开演讲。

一、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是浩瀚知识海洋的领航者,只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正确成长。

良好的师德师风,可以树立教师权威,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反之,如果师德师风不端,将严重损害教育事业的声誉,破坏学生的成长环境。

二、完善师德师风法制建设1.制定相关法规: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法规,明确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规范教师的行为准则,确保教师言传身教符合道德规范。

2.加强教师培训:加大对师德师风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

3.建立教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定期评估,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认可,对存在问题的教师给予指导与纠正。

4.注重师德师风的建设: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投入,加强对师德师风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同时,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我要求,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三、教师应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1.关爱学生: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搭建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2.规范自身行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违法不违规,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自身言行,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

3.持续学习提升: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提升教学水平,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

四、结语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也是教育事业的灵魂。

增强法治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增强法治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增强法治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治观念的普及与提升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系统的基础工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增强法治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加强法治观念教育1. 完善课程设置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应该加强法治观念教育的课程设置,将法律、道德、公民教育等相关内容融入日常课程中,培养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同,提高法制观念。

2. 强化规章制度学校应当建立起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学校内部的管理规范和纪律,促使学生自觉遵守法纪,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3. 开展校园法制教育活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1. 健全评价机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师德考核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教学态度、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并对师德高尚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2. 开展师德教育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

3. 加强师范院校教育师范院校应当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树立师生关系平等、尊重、和睦的观念,培养合格的优秀教师,为师德师风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语加强法治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当下教育领域亟需加强的工作。

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推动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助力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五、实施情况分析在推进法治观念教育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实施情况的分析和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进。

通过实施情况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师德师风遵纪守法方面

师德师风遵纪守法方面

师德师风遵纪守法方面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规范。

遵纪守法是师德师风的重要方面之一。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严守法律法规,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要遵纪守法,就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严守法律底线。

教师不能违反法律规定从事违法活动,更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这是对教育事业的破坏,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引领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教师要遵纪守法,就要遵守教育行业的规范。

教育行业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教师要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比如,教师要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要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不随意取消或更改课程;要严格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试卷,不偷工减料。

只有在教育行业的规范范围内,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教师要遵纪守法,就要遵守教育行业的职业道德。

教师要恪守师德,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从学生身上谋取私利。

教师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不推诿扯皮。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侮辱、虐待学生。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不偏心。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教师要遵纪守法,就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学校是教师的工作场所,教师要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管理。

教师要遵守学校的纪律,不得违反学校的规定。

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不得缺席。

只有做到这些,教师才能与学校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师德师风遵纪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

教师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教育行业的规范,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只有做到这些,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师德师风遵纪守法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始终坚守的原则,也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师德与教育法制建设

师德与教育法制建设

师德与教育法制建设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而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则与教师的师德和教育法制建设密不可分。

师德是教师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而教育法制建设则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本文将探讨师德与教育法制建设相互关系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于培养优秀学生和构建社会和谐的意义。

一、师德与教育法制建设的相互关系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集合,涵盖了教师的品德修养、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等方面。

教育法制建设则是社会对教育活动进行制度化管理和监督。

师德与教育法制建设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教育法制建设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通过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制度,明确教师应遵循的底线和规范,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同时,教育法制建设也为教师提供了教育活动的法律依据,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其次,师德的遵守与实践,也是教育法制建设的必要前提。

教师作为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人士,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秉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态度。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地践行师德,才能为教育法制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教育法制建设对于教育环境的改善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健全的教育法律法规,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加强学校管理和师生关系的规范,为教育工作提供稳定和有序的环境。

这样,学生才能在积极、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得以全面发展。

二、师德与教育法制建设对培养优秀学生的意义师德和教育法制建设对于培养优秀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首先,教师的师德行为是学生的榜样和典范。

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行为示范对于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自我认知和积极性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教育法制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公平的学习环境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在教育法制建设下,学生可以享受到公正的考试制度、公平的评价标准以及公开的招生录取制度,避免了恶性竞争和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精选全文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精选全文

二 爱国守法的重要意义
(二)教师开展爱国法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教师要以爱国守法为理论基础,把爱国主义教育和 法制教育丰富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教育教学 内容和自身的言行将爱国热情和法律意识传递给学生,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 感情和法律意识。
三 爱国守法的具体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国守法”的具体要求是: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 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最终要体现在教师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对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负责的实际行动中。因此,教 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心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 重要内容。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施教态度,是最能反 映其职业道德优劣的。
三 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
(三)不得敷衍塞责
所谓敷衍塞责,就是做事不负责任,只做表面上 的应付,一旦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得敷 衍塞责”是对爱岗敬业最基本的规定,要求教师不得 违背;一旦违背,即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处理。
一 教书育人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的含义
教书育人原则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授学生 学习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 教书育人原则
(二)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
二 关爱学生的重要意义
师爱,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在潜移默化 之中发挥它的巨大作用的。
给学生亲密和安全感 使学生充满自信 有助于有效的课堂管理 使教师成为一位真正的教育者

教师个人发展目标道德与法治

教师个人发展目标道德与法治

教师个人发展目标道德与法治教师个人发展目标——道德与法治一、引言作为教师,道德与法治素养是其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与法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基本条件。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师个人发展中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目标和策略。

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1. 道德的重要性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也是教师职业的基石。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

教师的道德行为能够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教育公平和正义。

三、教师个人发展目标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要从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感悟道德的内涵,培养善良、正直、公正、宽容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

2. 提高法律素养教师应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只有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运用法律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保障自身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3. 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明确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使命感。

教师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坚守教育的伦理底线,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自身形象的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

四、教师个人发展策略1. 注重道德教育的自我修养教师应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与道德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自我反思,及时纠正和改进自身存在的道德问题,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

师德与教育法律法规

师德与教育法律法规

师德与教育法律法规(幼师)内容概要一、师德的内涵及特征二、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三、教育法律法规与师德要求一、师德的内涵及特征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师之为师的根本要求。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所必须遵守的调节各类教育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体系,是教师的固有品格,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特征。

师德的特征1.自觉性。

自觉性是指每个教师都应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不能违背它;2.示范性。

是指教师的言行会给周围的个体主要是学生带来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而影响这些人的言行;3.深远性。

是指教师道德行为的影响力对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是持久的、深远的,教师优良的道德行为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要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2.教师职业的角色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3.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师资要求。

向师性——亲其师,信其道。

三、教育法律法规与师德要求《教育法》关于师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

第三十二条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三十四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法》关于师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师德师风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师德师风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师德师风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教育主题班会:培养师德师风与法制意识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将进行一次特殊的班会,聚焦于重要的教育主题——师德师风和法制教育。

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工作中的道德修养、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它们关乎着教育的质量和教师的形象。

而法制教育则是指教师和学生要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师德师风。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师德师风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上,更重要的是内化为我们的价值观和人格魅力。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守住底线,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师长的关怀和爱护。

其次,我们要关注的是法制教育。

法律法规是社会的基石,也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我们要注重教学中的法律教育,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去,帮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除了在教育中宣传师德师风和法制知识外,我们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升。

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类师德师风和法制教育的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师德师风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把它们融入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去。

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榜样;只有具备正确的法治观念,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观念和健康成长。

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师德师风和法制意识,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师德教育心得体会(15篇)

师德教育心得体会(15篇)

师德教育心得体会(15篇)师德教育心得体会1通过法制教育与师德教育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使我坚决了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学生的信念。

在学习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注重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关爱和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每位教师应在教书育人,完成崇高使命的愉悦中升华道德,积极做高尚师德的践行者。

二、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学法用法的重要性作为人民教师,要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必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贯彻法律知识。

当然,前提是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知法、懂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认真履行职责,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坚持做到“为人师表〞,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那么,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三、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屡增不减,是法制观念淡薄的结果,作为人民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常识是必要的。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时,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对抗性的矛盾,起伏比拟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社会环境却又非常复杂,社会上对青少年诱惑的东西太多,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也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如一些非主流文化,网络上负面消极的东西,虚拟的网络世界,扭曲的价值观等。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根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根本职责。

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师德教育心得体会2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责任的重大,认识到了搞好教育是一个民族不可推卸的职责,也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老师,不仅是一个幼儿班的老师,也是一份子的老师,应该关爱每一个孩子,要把他们教育得更好。

师德与法制教育反思总结

师德与法制教育反思总结

师德与法制教育反思总结校本研修反思总结师德与法制教育反思总结XXXXXX通过对教师法律法规师德师风的研究,使我从中加深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既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

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研究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通过此次法律法规师德师风研究,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在对我国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指导和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与准则。

法律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并重点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问题作出了规定。

新法律着力建立和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各项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创新、有突破,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

”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课堂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肉体做表率。

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

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

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的统一关系与结合途径

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的统一关系与结合途径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和高校普及教育法规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两个重要内容,它们充分体现了当前高校“德法兼治”的办学理念,是推动高校教育创新、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以德治校,就是坚定不移的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育人的思想政治道德标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认真实施《教育法》和各项教育法律法规中关于加强德育的法规。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先进文化,大力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与体现时代精神、开拓创新相结合。

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在校园内真正形成和保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和风尚。

以德治校,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同时加强德育也是有效的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条件保证,二者是不可分割、有机统一的。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普及教育法规的重要性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现实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社会发展从新思想新观念中受益,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出现了道德滑坡等现象,这些因素都多多少少的渗透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对高校教师队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基础。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以言立行,更应该言传身教,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不断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带动学生,使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灵上得到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形成良好精神文明氛围的重要保障。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保证。

政府和社会一直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因此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建设,使得广大教师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风气。

2.高校普通教育法规的重要性普及教育法规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有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德与法制教育
为提高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的的认识,树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此次研修,让我们较为准确地理解了各项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改变了“教师不学法,难免迷途象牙塔,受害不知为哪般,困扰不知错在哪”的现状,有利于我们增进守法护法的意识,树立依法维权的观念,自觉落实依法治教的行为。

法律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并重点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问题作出了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和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在研修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

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

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

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

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

”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

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

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

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

用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

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


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

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

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

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

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