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艺文志总序共34页

合集下载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艺文志》系据刘向、刘歆父子之《别 录》、《七略》著录而成,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目录学文献。 内容分“六艺”、“诸子”、“诗赋”、 “兵书”、“数术”、“方技”六略,也就 是六大类。共收书38种、596家。每“略” 有总序,每家之后有小序。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 乖:违背、背离 大義乖。故《春秋》分爲五,《詩》 分爲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 從衡,真僞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 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 患:担心、忧虑 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愚:使„„愚昧 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 脫,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 喟然:叹息的样 “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 子 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 策:策府 秘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 謁者:掌管晋 见的近待 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
至道之际:谓房 中术是阴阳交接 最奥妙之道的会 合。 节文:谓礼节、 仪制
《宓戲雜子道》二十篇 《上聖雜子道》二十六卷 《道要雜子》十八卷 《黃帝雜子步引》十二卷 《黃帝岐伯按摩》十卷 《黃帝雜子芝菌》十八卷 《黃帝雜子十九家方》二十一卷 《泰壹雜子十五家方》二十二卷 《神農雜子技道》二十三卷 《泰壹雜子黃冶》三十一卷 右神僊十家,二百五卷。
述:遵循。
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 八卷。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 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 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 國,原診以知政。漢興有倉公。 今其技術晻昧,故論其書,以序 方技爲四種。
生生之具:使生 命生长不息的工 具。前一“生” 字是使动词。
论:撰也。此编纂 整理之义。

一、通假字 1. 原人血脉、经落。通“络”。 2. 犹慈石取铁。通“磁”。 3. 辩五苦六辛。通“辨”,辨别。
二、古今字 1. 战国从衡。同“纵横”。 2. 反之于平。同“返”。 3. 仲尼没而微言绝。同“殁”。 三、异体字 1. 殽——淆 4. 盪——荡

第30课汉书艺文志序

第30课汉书艺文志序
第三十課 漢書藝文志序
本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文獻目錄。是今人研究先秦
秦漢學術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劉向校書,著有《別錄》,劉
歆繼承父業,又著《七略》。《七略》分輯略、六藝、諸子、
詩賦、兵書、術數、方技等七個部分;班氏自言,“今取其
要,以備篇籍”。名曰“藝文”,所謂“藝”,指六藝(六
經);所謂“文”,指文學百家之說而言。其內容,在簡短
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 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及蕩者為之,則漫
羨而無所歸心。 ……
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谷,勸耕桑,以足衣食,
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
及鄙(粗俗)者為之,以為無所(无需)事聖王,欲使君臣並耕,悖 上下之序。 ……
籍。……
儒家者流(派) ,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
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
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推重)其言,于道最為高。孔子曰:
“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如對人有所稱譽,因曾以事試探过)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
失精微,而辟(僻)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苟且、随意)以
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
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
意,而不知別親疏。 ……
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
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乎,
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所長也。及
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 ……
的序言之後,分為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等
六部分,共收書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一萬三千二百六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摘要:I.引言- 汉书艺文志的背景和重要性II.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原文- 翻译III.汉书艺文志的意义和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汉书艺文志在文化史上的地位IV.结论- 汉书艺文志的价值和贡献正文:I.引言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文献,它记录了自先秦至汉朝期间诸多学派和思想家的著作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书艺文志是汉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II.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原文: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翻译:自从孔子去世,精微的言论就消失了;七十子离开人世,大道就变得乖僻。

所以《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战国时期,各学派争论不休,诸子百家的言论纷繁复杂。

秦始皇对此感到担忧,于是焚毁儒经,使百姓变得愚蠢。

汉朝建立后,改革了秦朝的弊政,大量收集图书,广泛开辟了献书的途径。

到了孝武皇帝时期,书籍残缺简略,礼仪败坏,乐曲崩溃,皇帝感叹地说:“朕非常担忧!”于是建立藏书之策,设置写书之官,收集诸子传说,充实秘府。

到了成帝时期,因为书籍散失较多,派谒者陈农向天下搜求遗书。

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订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订兵书,太史令尹咸校订数术,侍医李柱国校订方技。

III.汉书艺文志的意义和影响汉书艺文志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不仅记录了古代诸多学派和思想家的著作和理论,而且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书·艺文志》序

《汉书·艺文志》序

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 以愚黔首。
败:犹“弊”。指秦始皇焚书的弊政。 (一)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 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 汉兴:指西汉建国。 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 兴:起也。引申为兴起、建立。 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 充秘府。
没:同“殁” 。
微言:隐含精深意义的言论。 (一) 微:“隐行也”。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 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 七十子:指孔子弟子 大义:要义,要旨。 《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 乖:? 七十二贤者,举其成 此指六经之要义,即 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 数,故言七十。 儒家的思想学说。 乖:“戾也”,“背也”,背离,抵触,不一 以愚黔首。
致。此处意为分歧不一。 (“乖”字在古代不当乖巧讲。如“乖张”、 “出乖露丑”。)
《易》有数家之传:传注《易经》的 《春秋》分为五:指传注《春秋》的有左丘明、 (一) 有施仇、孟喜、梁丘贺等数家,今皆佚。 公羊高、谷梁赤、邹氏、夹氏五家,今存前三家。 传(zhuàn):解说,注释。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
诸子:指先秦的各学术流派。 殽乱:混乱。 《汉志 · 诸子略》列有儒、道、 殽:“淆”的异体字。 阴阳、法、名、墨、从横、杂、 农、小说等家。
《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 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 以愚黔首。
《韩非子》:“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 令。” 又《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李斯进言曰: (一)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 藏《诗》 、《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 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始皇曰: 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 “可。” 《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 愚:使动用法。 患:忧虑。 燔(fán):烧也。 黔首:平民的代称。战国时代因平 民不冠而露黑头,故称之。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PPT课件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PPT课件
•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 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宛生之分, 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 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 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原】
金文
篆书
• 本义:源泉。 • 引申义:源泉——探究
[重点字词]
• ④落:通“络”。 • ⑤起:阐发;说明。
• ⑥分:界限。
• 18.朕:帝王自称。
• 19.称曰:说道。称,说。
• 20.闵:忧虑;担心。
【原文】
• 於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 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 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於天下。诏光 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 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 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重点字词]
【阅读说明】
• 《艺文志》系据刘向父子之《辑 录》、《七略》著录而成,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目录学文献,共收书三十八种, 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余卷,分 类简述其学术思想的源流演变。总序中, 概述秦汉以来图书典籍的播迁经历,记 载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概况。
【阅读说明】

《七略》刘歆所著, 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分 类目录书。
【重点字词】
• ①没:通“殁”。死亡。
• ②微言:含义精深的言论。
• ③七十子:指孔子门下才德出众的一部分 学生。
• ④大义:指有关六经的要义。 • ⑤乖:戾也。不顺,不和谐 。
【重点字词】
• 《春秋》分为五:
指注解《春秋》的有 左丘明、公羊高、谷 梁赤、邹氏、夹氏五 家。
【重点字词】
• 《诗》分为四:指诠释
21.建:公布。 22.策:古代帝王发布教令的文书。 23.秘府:古代宫廷内部收藏秘籍之处。 24.成帝: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前7年 在位。 25.谒者:秦汉宫名。主管接待宾客事宜。

中医汉书艺文志

中医汉书艺文志
• 1、孔子、七十子为源头,其后 经学分裂
• 2、诸子杂说出 • 3、秦朝禁书 • 4、汉代开禁、搜书校书
• 汉武朝第一次校书 • 刘向、刘歆校书始末及《别录》、《七略》
的成书 • 《汉书艺文志》的来历
微言:含义深远精要的言论。
大义:有关六经的要义。
乖:违背,乖谬。《说文》: “乖,戾也”
古义:违背 乖
“索隐行怪”句:语出《礼记•中 庸》。索隐行怪,求隐暗之事,行 怪异之道。
第六段:“方技”的学术渊源及作用
• 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 • 学术渊源:太古、中世、汉 兴 • 序其书为四种
生生之具:前一“生”是使动用法。
王官:天子之官,王朝之职官。如 《周礼•天官》之医师,秦汉之太医 令、侍医等,皆可视为王官之一。
• 医经 • 经方 • 房中 • 神仙
原 水源 推原
疝:颜师古注:“疝,心腹气病。”
瘅(dān):热病。一说通“疸”,黄疸病。
《素问·玉机真脏论》:“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 热,烦心出黄。”《灵枢·岁露论》:“四月已不暑,民病多瘅 病。”
疭瘛(zōng chì):小儿手足抽搐一类病。 经方:古代对记载医方之书的统称。
今义:乖顺
大义乖
指对“经”书的传注不得正解。 如《关雎》一诗: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乐得
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 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 之义也。”
鲁诗认为诗乃周康王时毕公所作,讥刺康王 夫人晚起。
焚书事件始末
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在提出恢愎周 朝的分封制,“无辅拂,何以相救哉?”秦丞 相李斯反对,说腐儒“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漢書‧班固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

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

游文於六藝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

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茍以譁眾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辟儒之患。

註釋:流:流派。

司徒:官名,掌管教育。

陰陽:儒家的陰陽之道,即天地人事的自然之道。

游文於六藝:游,習。

六藝,指六經。

祖述堯舜:以堯舜為本,奉行其道。

憲章:效法。

宗師仲尼:尊奉孔子為師。

宗:尊。

師:師事。

重其言:增強他們學說的重要性。

如有所譽,如有所試:語出《論語‧衛靈公》,謂如果我對他有所讚譽,那一定是我試用過他。

原文作「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

」辟者:邪僻不正之人。

抑揚:上下進退,有曲解附會之意。

譁眾取寵:謂以浮誇之言迷惑大眾,以博取尊寵也。

譁,誇也,虛誇。

寵,尊也。

乖析:支離破碎,違背本意。

乖,違也。

析,分歧。

浸:逐漸。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

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

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

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註釋:秉要執本:把握事情的要點與根本。

秉、執皆持也。

清虛:清靜虛無,老子認為清靜無為則天下就能正。

君人南面之術:1.人君,君主也。

2.君人,治理人民。

南面,帝王之位南向,故稱君王為南面。

克攘:能讓。

攘,通「讓」。

嗛:通「謙」。

一謙而四益:《易‧謙‧彖辭》云:「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好盈而好謙。

」放者:放蕩的人。

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

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

及拘者為之,牽於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

註釋:羲、和:羲氏、和氏。

相傳在堯時掌天文四時歷象的官。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原文】昔仲尼没而微言绝(1),七十子丧而大义乖(2)。

故《春秋》分为五(3),《诗》分为四(4),《易》有数家之传(5)。

战国从衡(6),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肴乱(7)。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8),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9),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10),书缺简脱(11),礼坏乐崩,皇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12)!”于是建藏书之策(14),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至成帝时(14),以书颇散亡(15),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16)。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17),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18),太史令尹咸校数术(19),侍医李柱国校方技(20)。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21),撮其指意(22),录而奏之(23)。

会向卒,哀帝複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24)。

歆于是总君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25),有《六艺略》(26),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今删其要,以备篇籍(27)。

【译文】往昔仲尼逝世而精微的言谕消失,孔门七十二贤人丧亡而经谕要义乖违。

因此《春秋》有了五家傅授,《诗经》分别有四家傅注,《易经》也有好几家的注释。

到了战国时,各国或合纵或连横,形势错综複杂,真真假假纷纭争执,诸子百家的言谕错杂混乱。

到了秦代,始皇对此感到忧患,于是焚烧文章书籍,以使百姓愚昧无知。

汉朝兴立,改革秦代的弊政,广泛收集各种典籍,大开献书的途经。

到了孝武帝时,书册又有所散佚短缺礼乐衰颓败坏,皇上感慨地说:“对此我非常忧虑!”于是兴建藏书的策府,设置録写书籍的职官,下至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傅闻等等,全都收入宫廷藏书的秘府。

到成帝时,又因书籍多有散佚,便指派谒者陈农向天下徵求遗留下的书籍。

又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核经书傅注、诸子和诗赋,令步兵校尉任宏校核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核数术类图书,侍医李柱国校核方技之书。

每一种书校毕,刘向就分别列出它的篇目,摘要说明其内容大意,记録呈报给皇上。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

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 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 之义也。” 鲁诗认为诗乃周康王时毕公所作,讥刺康王 夫人晚起。
焚书事件始末
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在提出恢愎周
朝的分封制,“无辅拂,何以相救哉?”秦丞 相李斯反对,说腐儒“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水火之齐:指寒凉与温热的药剂。 一说制剂有水火之不同。凡药,火制四: 煅、煨、炙、炒也;水制三:浸、泡、洗 也;水火共制二:蒸、煮也。此制药各有 所宜也。 平:指健康的状态。
“有病”两句:有病与其被庸医误治, 不 如不治,有时也能自愈,常如得到中等医 生的医治。
阴道:“合阴阳”之道,也即男女交 接之术。 古人认为阴阳交合包含养生大道。先 秦两汉时就有《素女经》这样专研房 中术的著作,《内经》也谈到了“七 损八益”等。 至道之际:谓房中术是最高的养生之 道的体现。
• 汉武朝第一次校书 • 刘向、刘歆校书始末及《别录》、《七略》 的成书 • 《汉书艺文志》的来历
微言:含义深远精要的言论。
大义:有关六经的要义。
乖:违背,乖谬。《说文》: “乖,戾也”
乖 古义:违背 今义:乖顺
大义乖
指对“经”书的传注不得正解。
如《关雎》一诗: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乐得
生生之具:前一“生”是使动用法。
王官:天子之官,王朝之职官。如 《周礼•天官》之医师,秦汉之太医 令、侍医等,皆可视为王官之一。
序:依次排列。 四种: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国语晋语》“秦和论晋平公疾”
平公有疾,秦景公使医和视之,出曰:“不可为也。是谓远
男而近女,惑以生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不生,天 命不祐。若君不死,必失诸侯。”赵文子闻之曰:“武从二 三子以佐君为诸侯盟主,于今八年矣,内无苛慝,诸侯不二, 子胡曰‘良臣不生,天命不祐’?”对曰:“自今之谓。和 闻之曰:‘直不辅曲,明不规闇,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 埤。’吾子不能谏惑,使至于生疾,又不自退而宠其政,八 年之谓多矣,何以能久!”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文子曰:“子称蛊, 何实生之?”对曰:“蛊之慝,谷之飞实生之。物莫伏于蛊, 莫嘉于谷,谷兴蛊伏而章明者也。故食谷者,昼选男德以象 谷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今君一之,是不飨谷而食蛊也, 是不昭谷明而皿蛊也。夫文,‘虫’、‘皿’为‘蛊’,吾 是以云。”文子曰:“君其几何?”对曰:“若诸侯服不过 三年,不服不过十年,过是,晋之殃也。”是岁也,赵文子 卒,诸侯叛晋,十年,平公薨。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汉书·艺文志》是我国首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大型国家文献分类目录。

东汉史学家班固作《汉书》以记载自秦以来到王莽篡汉之断代史,该书中记载律历、礼乐、刑法等“十志”,是对西汉及先秦社会的典章制度、风俗文化的总结,《汉书·艺文志》是“十志”之一,是据刘歆《七略》增补、删削而成的,是对西汉先秦时书目的目录著录。

把天下图书分为:(1)六艺略,著录极易、诗、书、礼、趣、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类图书,这些都就是儒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

(2)诸子略,著录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著作。

(3)诗赋略,著录了辞、诗赋、歌诗等五类文学作品。

(4)兵书略,著录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包括了战略思想、战术技巧各个方面。

(5)数术略,著录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卤占到、形法六类图书。

(6)方技略,著录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著作,大体上是医学科学及方士巫术两方面的杂拌。

以上六略三十八类,共著录了当时可以看到的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图书。

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在《十七史深究》中评价《汉书·艺文志》“未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念天下书。

艺文志者,学术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汉志》不仅是我国史志目录的开山鼻祖,其中也包含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目录。

“方技略”就是专为医药文献专门编订的目录,其中把方技类的文献书目列为四大类,又把每类医籍的具体篇目详细开列,即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及其下各目。

《汉志》不仅以“六分法”为核心,以文献内涵功能展开著录分类,还以总论、四书为辅助手段,阐明了先秦至汉代包含医史文献在内的中华文化学术总体发展脉络。

通过研究《汉志》中的医学文献目录,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反映当时医药活动的医史资料信息。

而其中所体现的医学史观及所蕴涵的医学思想理念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官方的正统观念,同时也留下了作者班固医学史观和医学思想的深深烙印。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志》序及⽅技略《汉书·艺⽂志》序及⽅技略[教学⽬的]1.掌握⽂中⽣僻字的读⾳;掌握⽂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中重点词语;掌握⽂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中出现的实词活⽤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掌握《汉书·艺⽂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录学⽂献,《⽅技略》的⼤致内容。

3.了解汉代图书典籍的分类整理情况。

[教授⽅法]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3学时[教学内容]⼀、⽣僻字燔朕歆疝瘅拙黔乖陨怵⼆、繁体字滅鐵條總縱劑憂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昔仲尼没()⽽微⾔绝。

2、战国从()衡()。

3、诸⼦之⾔纷然殽()乱。

4、原⼈⾎脉、经落()、⾻髓。

5、辩()五苦六⾟。

6、⽽⽤度箴()⽯汤⽕所施。

7、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8、以瘉()为剧。

9、反()之于平。

10、犹慈()⽯取铁。

11、《五脏六腑痺()⼗⼆病⽅》。

12、聊以盪()意平⼼。

13、今其技术晻()昧。

四、重点词语1、(仲尼)没2、从衡3、燔(灭)4、(之)败5、书(缺)6、闵(焉)7、诏(光禄⼤夫) 8、条(其篇⽬) 9、会(向卒) 10、卒(⽗业) 11、删(其要) 12、右(医经) 13、原(⼈⾎脉) 14、起(百病) 15、⽤(度) 16、度(箴⽯) 17、假(药味) 18、因(⽓感) 19、辩(五苦) 20、反(之) 21、及(失) 22、中医 23、(之)际 24、节⽂ 25、寿考 26、怵惕 27、索隐 28、⾏怪 29、(有)述 30、(⼀)守 31、晻昧 32、序(⽅技)五、指出语法现象1、以愚黔⾸。

2、向辄条其篇⽬。

3、以备篇籍。

4、同死⽣之域。

5、⽣⽣之具。

六、今译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之⾔纷然殽乱。

⾄秦患之,乃燔灭⽂章,以愚黔⾸。

2、每⼀书已,向辄条其篇⽬,撮其指意,录⽽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侍中奉车都尉歆卒⽗业。

3、医经者,原⼈⾎脉、经落、⾻髓、阴阳、表⾥,以起百病之本,死⽣之分,⽽⽤度箴⽯汤⽕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汉书 艺文志总序

汉书 艺文志总序

至: ,指事字,从一,一猶地也。本义:动词, 回到家中倒卧休息。引申义:动词,到达。 以: ,用也,从反巳。本义:动词,婴孩与父 母相像。引申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亡:指事字。 ,逃也。从入从∟。本义:动词, 用刀杀人,血溅刀刃。引申义:动词,消失。 使: ,伶也。从人,吏聲。 本义,名词:身负重大命令的特派员。 谒者:秦汉宫名。主管接待宾客事宜。 求: ,本义:动词,追逮、抓捕动物。 引申义:动词,争取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 于:向
原文: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 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 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 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 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 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 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 传说,皆充秘府。

异体字
殽--淆,本义:错杂;混杂。 --灭,本义:消灭;灭亡。 條—条,本义:分条列举,名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愚 条:分条列举,名词作动词。

谢谢观看!

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诸子:指先秦的各派学者。 诸:形声字。从言,者声。本义,动词,向众人 询问。引申义:代词:各人,各个,大家。 纷:会意字。 ,馬尾韜也。从糸,分聲。本 义:动词,装饰旗帜的众多游丝迎风飘散。 引申义:形容词,众多的,杂乱的。 淆:形声。从水,肴(yáo)声。 本义:错杂;混杂。 亂,治也。从乙,乙,治之也;从 。本义: 形容词,丝线捆绕打结、没有头绪。 今义:副词,无序地,不规则地。
翻译: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 子之言,纷然殽乱。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蓺文志卷第十班固漢書三十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爲五詩分爲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僞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淆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羣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蓺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今刪其要以備篇輯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易傳周氏二篇服氏二篇楊氏二篇蔡公二篇韓氏二篇王氏二篇丁氏八篇古五字十八篇淮南道訓二篇古雜八十篇雜災異三十五篇神輸五篇圖一孟氏京房十一篇災異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說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易曰宓戲氏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至於殷周之際紂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諸侯順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於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爲之彖象繫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及秦燔書而易爲筮卜之事傳者不絕漢興田何傳之訖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於學官而民間有費高二家之說劉向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經或脫去無咎悔亡唯費氏經與古文同尚書古文經四十六卷經二十九卷傳四十一篇歐陽章句三十一卷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歐陽說義二篇劉向五行傳記十一卷許商五行傳記一篇周書七十一篇議奏四十二篇凡書九家四百一十二篇易曰河出圖雒出書聖人則之故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篹焉上斷於堯下訖于秦凡百篇而爲之序言其作意秦燔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藏之漢興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訖孝宣世有歐陽大小夏侯氏立於學官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魯共王懷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聞鼓琴瑟鐘磬之音於是懼乃止不壞孔安國者孔子後也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國獻之遭巫蠱事未列於學官劉向以中古文校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文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脫亦二十二字文字異者七百有餘脫字數十書者古之號令號令於眾其言不立具則聽受施行者弗曉古文讀應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也詩經二十八卷魯齊韓三家魯故二十五卷魯說二十八卷齊后氏故二十卷齊孫氏故二十七卷齊后氏傳三十九卷齊孫氏傳二十八卷齊雜記十八卷韓故三十六卷韓內傳四卷韓外傳六卷韓說四十一卷毛詩二十九卷毛詩故訓傳三十卷凡詩六家四百一十六卷書曰詩言志歌詠言故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純取周詩上采殷下取魯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諷誦不獨在竹帛故也漢興魯申公爲詩訓故而齊轅固燕韓生皆爲之傳或取春秋采雜說咸非其本義與不得已魯最爲近之三家皆列於學官又有毛公之學自謂子夏所傳而河間獻王好之未得立禮古經五十六卷經十七篇記百三十一篇明堂陰陽三十三篇王史氏二十一篇曲臺后倉九篇中庸說二篇明堂陰陽說五篇周官經六篇周官傳四篇軍禮司馬法百五十五篇古封禪羣祀二十二篇封彈議對十九篇漢封禪羣祀三十六篇議奏三十八篇凡禮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易曰有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禮義有所錯而帝王質文世有損益至周曲爲之防事爲之制故曰禮經三百威儀三千及周之衰諸侯將踰法度惡其害己皆滅去其籍自孔子時而不具至秦大壞漢興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訖孝宣世后倉最明戴德戴聖慶普皆其弟子三家立於學官禮古經者出於魯淹中及孔氏學七十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陰陽王史氏記所見多天子諸侯卿大夫之制雖不能備猶瘉倉等推士禮而致於天子之說樂記二十三篇王禹記二十四篇雅歌詩四篇雅琴趙氏七篇雅琴師氏八篇雅琴龍氏九十九篇凡樂六家百六十五篇易曰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享祖考故自黃帝下至三代樂各有名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二者相與並行周衰俱壞樂尤微眇以音律爲節又爲鄭衛所亂故無遺法漢興制氏以雅樂聲律世在樂宮頗能紀其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義六國之君魏文侯最爲好古孝文時得其樂人竇公獻其書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也武帝時河間獻王好儒與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獻八佾之舞與制氏不相遠其內史丞王定傳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時爲謁者數言其義獻二十四卷記劉向校書得樂記二十三篇與禹不同其道濅以益微春秋古經十二篇經十一卷左氏傳三十卷公羊傳十一卷穀梁傳十一卷鄒氏傳十一卷夾氏傳十一卷左氏微二篇鐸氏微三篇張氏微十篇虞氏微傳二篇公羊外傳五十篇穀梁外傳二十篇公羊章句三十八篇穀梁章句三十三篇公羊雜記八十三篇公羊顏氏記十一篇公羊董仲舒治獄十六篇議奏三十九篇國語二十一篇新國語五十四篇世本十五篇戰國策三十三篇奏事二十篇楚漢春秋九篇太史公百三十篇馮商所續太史公七篇太古以來年紀二篇漢著記百九十卷漢大年紀五篇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爲春秋言爲尚書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載籍殘缺仲尼思存前聖之業乃稱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以魯周公之國禮文備物史官有法故與左丘明觀其史記據行事仍人道因興以立功敗以成罰假日月以定歷數藉朝聘以正禮樂有所褒諱貶損不可書見口授弟子弟子退而異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論本事而作傳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也春秋所貶損大人當世君臣有威權勢力其事實皆形於傳是以隱其書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及末世口說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鄒夾之傳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於學官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論語古二十一篇齊二十二篇魯二十篇傳十九篇齊說二十九篇魯夏侯說二十一篇魯安昌侯說二十一篇魯王駿說二十篇燕傳說三卷議奏十八篇孔子家語二十七卷孔子三朝七篇孔子徒人圖法二卷凡論語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論語者孔子應荅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篹故謂之論語漢興有齊魯之說傳齊論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貢禹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唯王陽名家傳魯論語者常山都尉龔奮長信少府夏侯勝丞相韋賢魯扶卿前將軍蕭望之安昌侯張禹皆名家張氏最後而行於世孝經古孔氏一篇孝經一篇長孫氏說二篇江氏說一篇翼氏說一篇后氏說一篇雜傳四篇安昌侯說一篇五經雜議十八篇爾雅三卷二十篇小爾雅一篇古今字一卷弟子職一篇說三篇凡孝經十一家五十九篇孝經者孔子爲曾子陳孝道也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漢興長孫氏博士江翁少府后倉諫大夫翼奉安昌侯張禹傳之各自名家經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爲異父母生之續莫大焉故親生之膝下諸家說不安處古文字讀皆異史籀十五篇八體六技蒼頡一篇凡將一篇急就一篇元尚一篇訓纂一篇別字十三篇蒼頡傳一篇揚雄蒼頡訓纂一篇杜林蒼頡訓纂一篇杜林蒼頡故一篇凡小學十家四十五篇易曰上古結繩以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夬揚於王庭言其宣揚於王者朝廷其用最大也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漢興蕭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爲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爲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古制書必同文不知則闕問諸故老至於衰世是非無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今亡矣夫蓋傷其濅不正史籀篇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與孔氏壁中古文異體蒼頡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歷六章者車府令趙高所作也博學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體復頗異所謂秦篆者也是時始造隸書矣起於官獄多事苟趨省易施之於徒隸也漢興閭里書師合蒼頡爰歷博學三篇斷六十字以爲一章凡五十五章幷爲蒼頡篇武帝時司馬相如作凡將篇無復字元帝時黃門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作元尚篇皆蒼頡中正字也凡將則頗有出矣至元始中徵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各令記字於庭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順續蒼頡又易蒼頡中重復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復續揚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三章無復字六蓺羣書所載略備矣蒼頡多古字俗師失其讀宣帝時徵齊人能正讀者張敝從受之傳至外孫之子杜林爲作訓故幷列焉凡六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六蓺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爲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言與天地爲終始也至於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古之學者耕且養三年而通一蓺存其大體玩經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經立也後世經傳既已乖離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闕疑之義而務碎義逃難便辭巧說破壞形體說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後進彌以馳逐故幼童而守一蓺白首而後能言安其所習毀所不見終以自蔽此學者之大患也序六蓺爲九種晏子八篇子思二十三篇曾子十八篇漆雕子十三篇宓子十六篇景子三篇世子二十一篇魏文侯六篇李克七篇公孔尼子二十八篇孟子十一篇孫卿子三十三篇羋子十八篇內業十五篇周史六韜六篇周政六篇周法九篇河間周制十八篇讕言十篇功議四篇甯越一篇王孫子一篇公孫固一篇李氏春秋二篇羊子四篇董子一篇俟子一篇徐子四十二篇魯仲連子十四篇平原君七篇虞氏春秋十五篇高祖傳十三篇陸賈二十三篇劉敬三篇孝文傳十一篇賈山八篇太常蓼侯孔藏十篇賈誼五十八篇河間獻王對上下三雍宮三篇董仲舒百二十三篇兒寬九篇公孫弘十篇終軍八篇吾丘壽王六篇虞丘說一篇莊助四篇臣彭四篇鉤盾冗從李步昌八篇儒家言十八篇桓寬鹽鐵論六十篇劉向所序六十七篇楊雄所序三十八篇右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陽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爲高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眾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辟儒之患伊尹五十一篇太公二百三七十篇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辛甲二十九篇鬻子二十二篇筦子八十六篇老子鄰氏經傳四篇老子傅氏經說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經說六篇劉向說老子四篇文子九篇蜎子十三篇關尹子九篇莊子五十二篇列子八篇老成子十八篇長盧子九篇王狄子一篇公子牟四篇田子二十五篇老萊子十六篇黔婁子四篇宮孫子二篇鶡冠子一篇周訓十四篇黃帝四經四篇黃帝銘六篇黃帝君臣十篇雜黃帝五十八篇力牧二十二篇孫子十六篇捷子二篇曹羽二篇郎中嬰齊十二篇臣君子二篇鄭長者一篇楚子三篇道家言二篇右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爲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爲治宋司星子韋三篇公檮生終始十四篇公孫發二十二篇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杜文公五篇黃帝泰素二十篇南公三十一篇容成子十四篇張蒼十六篇鄒奭子十二篇閭丘子十三篇馮促十三篇將鉅子五篇五曹官制五篇周伯十一篇衛侯官十二篇于長天下忠臣九篇公孫渾邪十五篇雜陰陽三十八篇右陰陽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爲之則牽於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李子三十二篇商君二十九篇申子六篇處子九篇慎子四十二篇韓子五十五篇遊棣子一篇鼂錯三十一篇燕十事十篇法家言二篇右法十家二百一十七篇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爲之則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傷恩薄厚鄧析二篇尹文子一篇公孫龍子十四篇成公生五篇惠子一篇黃公四篇毛公九篇右名七家三十六篇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其所長也及譥者爲之則苟鉤鈲鋠析亂而已尹佚二篇田俅子三篇我子一篇隨巢子六篇胡非子三篇墨子七十一篇右墨六家八十六篇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爲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蘇子三十一篇張子十篇龐煖爰二篇闕子一篇國筮子十七篇秦零陵令信一篇蒯子五篇鄒陽七篇主父偃二十八篇徐樂一篇莊安一篇待詔金馬聊蒼三篇右從橫十二家百七篇從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顓對雖多亦奚以爲又曰使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所長也及邪人爲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孔甲盤盂二十六篇大三十七篇伍子胥八篇子晚子三十五篇由余三篇尉繚二十九篇尸子二十篇呂氏春秋二十六篇淮南內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東方朔二十篇伯象先生一篇荊軻論五篇吳子一篇公孫尼一篇博士臣賢對一篇臣說三篇解子簿書三十五篇推雜書八十七篇雜家言一篇右雜二十家四百三篇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及蕩者爲之則漫羨而無所歸心神農二十篇野老十七篇宰氏十七篇董安國十六篇尹都尉十四篇趙氏五篇汜勝之十八篇王氏六篇蔡癸一篇右農九家百一十四篇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谷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爲之以爲無所事聖王欲使君臣並耕誖上下之序伊尹說二十七篇鬻子說十九篇周考七十六篇青史子五十七篇師曠六篇務成子十一篇宋子十八篇天乙三篇黃帝說四十篇封禪方說十八篇待詔臣饒心術二十五篇待詔臣安成未央術一篇臣壽周紀七篇虞初周說九百四十三篇百家百三十九卷右小說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爲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蠭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愈於野乎若能修六蓺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屈原賦二十五篇唐勒賦四篇宋玉賦十六篇趙幽王賦一篇莊夫子賦二十四篇賈誼賦七篇枚乘賦九篇司馬相如賦二十九篇淮南王賦八十二篇淮南王羣臣賦四十四篇太常蓼侯孔臧賦二十篇陽丘侯劉郾賦十九篇吾丘壽王賦十五篇蔡甲賦一篇上所自造賦二篇兒寬賦二篇光祿大夫張子僑賦三篇陽成侯劉德賦九篇劉向賦三十三篇王褒賦十六篇右賦二十家三百六十一篇陸賈賦三篇枚皋賦百二十篇朱建賦二篇常侍郎莊忽奇賦十一篇嚴助賦三十五篇朱買臣賦三篇宗正劉辟強賦八篇司馬遷賦八篇郎中臣嬰齊賦十篇臣說賦九篇臣吾賦十八篇遼東太守蘇季賦一篇蕭望之賦四篇河內太守徐明賦三篇給事黃門侍郎李息賦九篇淮陽憲王賦二篇楊雄賦十二篇待詔馮商賦九篇博士弟子杜參賦二篇車郎張豐賦三篇驃騎將軍硃宇賦三篇右賦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孫卿賦十篇秦時雜賦九篇李思孝景皇帝頌十五篇廣川惠王越賦五篇長沙王羣臣賦三篇魏內史賦二篇東暆令延年賦七篇衛士令李忠賦二篇張偃賦二篇賈充賦四篇張仁賦六篇秦充賦二篇李步昌賦二篇侍郎謝多賦十篇平陽公主舍人周長孺賦二篇雒陽錡華賦九篇眭弘賦一篇別栩陽賦五篇臣昌市賦六篇臣義賦二篇黃門書者假史王商賦十三篇侍中徐博賦四篇黃門書者王廣呂嘉賦五篇漢中都尉丞華龍賦二篇左馮翊史路恭賦八篇右賦二十五家百三十六篇客主賦十八篇雜行出及頌德賦二十四篇雜四夷及兵賦二十篇雜中賢失意賦十二篇雜思慕悲哀死賦十六篇雜鼓琴劍戲賦十三篇雜山陵水泡雲氣雨旱賦十六篇雜禽獸六畜昆蟲賦十八篇雜器械草木賦三十三篇大雜賦三十四篇成相雜辭十一篇隱書十八篇右雜賦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高祖歌詩二篇泰一雜甘泉壽宮歌詩十四篇宗廟歌詩五篇漢興以來兵所誅滅歌詩十四篇出行巡狩及遊歌詩十篇臨江王及愁思節士歌詩四篇李夫人及幸貴人歌詩三篇詔賜中山靖王子噲及孺子妾冰未央材人歌詩四篇吳楚汝南歌詩十五篇燕代謳雁門雲中隴西歌詩九篇邯鄲河間歌詩四篇齊鄭歌詩四篇淮南歌詩四篇左馮翊秦歌詩三篇京兆尹秦歌詩五篇河東蒲反歌詩一篇黃門倡車忠等歌詩十五篇雜各有主名歌詩十篇雜歌詩九篇洛陽歌詩四篇河南周歌詩七篇河南周歌聲曲折七篇周謠歌詩七十五篇周謠歌詩聲曲折七十五篇諸神歌詩三篇送迎靈頌歌詩三篇周歌詩二篇南郡歌詩五篇右歌詩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凡詩賦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傳曰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爲大夫言感物造耑材知深美可與圖事故可以爲列大夫也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當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諭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也春秋之後周道濅壞聘問歌詠不行於列國學詩之士逸在布衣而賢人失志之賦作矣大儒孫卿及楚臣屈原離讒憂國皆作賦以風咸有惻隱古詩之義其後宋玉唐勒漢興枚乘司馬相如下及楊子雲競爲侈儷閎衍之詞沒其風諭之義是以楊子悔之曰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如孔氏之門人用賦也則賈誼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序詩賦爲五種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齊孫子八十九篇公孫鞅二十七篇吳起四十八篇范蠡二篇大夫種二篇李子十篇娷一篇兵春秋一篇龐煖三篇兒良一篇廣武君一篇韓信三篇右兵權謀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

《汉书·艺文志序》(带部分注释)

《汉书·艺文志序》(带部分注释)

《汉书·艺文志序》(带部分注释)【简介】《汉书·艺文志》,班固撰。

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保留了第一部官修目录《七略》的大概,收录了图书三十八种,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汉书·艺文志》的学术研究价值非常高,同时也是后代史书艺文志或经籍志的先祖。

后人编有《汉书艺文志考证》。

【总序】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今删其要,以备篇辑。

[注释]微言:微妙精深的言论。

燔:焚毁。

书缺简脱:书简缺漏佚失。

成帝:西汉第12位皇帝汉成帝刘骜。

【序】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

易传周氏二篇。

服氏二篇。

杨氏二篇。

蔡公二篇。

韩氏二篇。

王氏二篇。

丁氏二篇。

古五子十八篇。

淮南道训二篇。

古杂八十篇,杂灾异三十五篇,图一。

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说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

章句施、孟、梁丘各二篇。

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以下诸书不记其各家篇目)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

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

汉书艺文志原本

汉书艺文志原本

漢書藝文志原本[前言]《漢志》之文,用中華書局二十五史點校本。

本文供檢查之用。

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大序]昔仲尼沒而微言絕,【顔注】李奇曰:「隱微不顯之言也。

」師古曰:「精微要妙之言耳。

」七十子喪而大義乖。

【顔注】師古曰:「七十子,謂弟子達者七十二人。

舉其成數,故言七十。

」故春秋分為五,【顔注】韋昭曰:「謂《左氏》、《公羊》、《穀梁》、《鄒氏》、《夾氏》也。

」詩分為四,【顔注】韋昭曰:「謂毛氏、齊、魯、韓。

」易有數家之傳。

戰國從衡,真偽分爭,【顔注】師古曰:「從音子容反。

」諸子之言紛然殽亂。

【顔注】師古曰:「殽,雜也。

」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

【顔注】師古曰:「燔,燒也。

秦謂人為黔首,言其頭黑也。

燔音扶元反。

黔音其炎反,又音琴。

」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

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顔注】師古曰:「編絕散落故簡脫。

脫音吐活反。

」聖上喟然而稱曰:【顔注】師古曰:「喟,歎息之貌也,音丘位反。

」「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顔注】如淳曰:「劉歆七略曰『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則有延閣、廣內、祕室之府』。

」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祕府。

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

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顔注】師古曰:「占卜之書。

」侍醫李柱國校方技。

【顔注】師古曰:「醫藥之書。

」每一書已,【顔注】師古曰:「已,畢也。

」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顔注】師古曰:「撮,總取也,音千括反。

」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

【顔注】師古曰:「卒,終也。

」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顔注】師古曰:「輯與集同,謂諸書之總要。

」有《六藝略》,【顔注】師古曰:「六藝,《六經》也。

」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

今刪其要,以備篇籍。

【顔注】師古曰:「刪去浮宂,取其指要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