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3)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课《古诗二首(劝学、劝学诗)》课件(3)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 (1)正确流利诵读 《劝学诗》。
(2)说说:读《劝学诗》后你知道了什么?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把你读《劝学诗》不懂的地方向本组同学请 教,请同学帮你解答。把本组解答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一会儿交流时向其他组的同学请教。
注释: 少年:少年的时光。 学:做学问。 光阴:时间。 轻:轻视,浪费。 觉:醒。
中外珍惜时间名言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 效,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鲁(lǔ迅 xùn)
●时间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 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gēng)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jū)之过郤(xì),忽然而 已。——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 复追。——曾国藩(fān)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cuō)跎(tuó)。
世人若被明日累(lěi),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钱福
注释: ①《明日歌》是明代的钱福根据文嘉《今日歌》续 作的一首诗歌的多啊。 ③待:等待。 ④蹉跎(cuō tuó):光阴虚度。以上两句说:如果 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 ⑤累(lěi):使受害。这句说:世上的人都受“待 明日”的害处。 ⑥请君:请诸位。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我们心中对未来都满怀美好的 憧憬。今天知道了时间的宝贵,所以从 今天开始,从现在起好好地珍惜每一 分每一秒,与时间赛跑,让生命之花绽 放得更加绚丽多姿!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文(三)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二年级语文8《古诗二首》教法:讲授法、引导法、启发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中描绘的画面。
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难点: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中描绘的画面。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过程:《登鹳雀楼》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
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
(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指名拼读“登”(dēng),要求读准后鼻音。
教学登字,指名拼读“鹳”。
解题:“登”是登上的意思。
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
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会停顿。
1.初读感知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
2.认识生字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1)难读字音:尽;(2)易读错字音:入、日。
(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
3.指导朗读录音范读课文。
投影出示课文内容。
范读。
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理解诗句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
(放录音)1.学习一、二两行。
理解意思。
①出示课文投影。
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部编版二年级(上)课文三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完美版

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出示家乡溧阳的状元楼和太白楼。
2.今天我们跑远一点,老师带你们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更有名的楼(出示图)这座楼的名字(出示词卡)。
3.教学生字:雀和楼。
雀:上下结构。
介绍隹:与短尾巴鸟有关,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下面不能少横。
(田字格范写、生书空)。
楼:形声字,生观察结构,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娄。
4.介绍鹳雀楼名称来历。
这是一座三层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
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气。
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
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啦。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
学生书空,指导读好课题。
二.指导读准、读通古诗,相机教学生字(过渡)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1.请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圈出文中生字。
2.指名生读,师生评价。
3.相机指导生字。
更:读音,组词。
穷:偏旁:穴宝盖,我们还学过哪些穴宝盖的字?欲:读音,字形。
4.(过渡)短短的一首诗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生字宝宝呢,注意到这些生字,相信小朋友会读的更准确,更通顺。
亮开嗓子自由读吧!同桌互读,齐读。
三.读出节奏和韵味1.师范读,生评价:老师的读法与你们刚才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再指导:老师还注意到流和楼两个押韵的字,他们押的是OU韵,你再听一遍。
2.你们也来这样读一读,指名读。
师评价,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小朋友再仔细读读诗句,看看插图。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八课《古诗二首》中的《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选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庐山谣》。
我们将详细学习这首诗的每一句,理解其意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望庐山瀑布》,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重点词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2.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和重点词汇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程:学生观察图片,教师引导描述。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庐山瀑布》,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美。
过程:教师朗读,学生跟读。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过程:教师讲解,学生记录重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过程:教师讲解,学生互动讨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意义,并进行课堂互动。
过程: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望庐山瀑布》全文2. 黑板右侧:诗句解析、重点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进行阅读和赏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朗读、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古诗二首——敕勒歌

(教学反思参考3)古诗二首——敕勒歌结课时,看到学生脸上那一缕庄严肃穆的神情,我知道,这堂课是成功的。
成功的原因有三:首先,这堂课充分考虑了我班学生的学情。
课中某些教学环节,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古典文化基础,否则就很难上出好的效果来。
我班学生有了一年诵读古诗的经验积累,对于诗歌孩子们都已不再陌生。
所以,课堂才有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其次,这堂课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与合理利用。
课中,我适时引进了老舍先生描写草原的相关段落,让学生在感受草原美景的基础上,认识到要用非常少的文字描绘出草原的美丽更不容易,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还有相关人物、典籍及诗歌背景资料的适时呈现,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意,图片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体会诗境起到了好的促进作用。
再次,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扎实、有效。
导入部分意在感受草原的美丽,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结课环节意在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两个教学环节细针密线,扎实高效。
另两个环节一“读”一“悟”,“悟”为教学重点,以提出问题开始,以问题解决结束,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本堂课安排的合作学习内容是每个同学在小组内读一遍《敕勒歌》,同步安排了五位教师对小组活动情况予以记录。
经过观察发现,很多组组长很负责任,安排好读的顺序后,各自读诗,然后有组长进行正音,可惜的是给的时间不够,组长正音后没来得及让出错的同学再读就叫“停”了。
之后的展示环节每个组都有代表主动上台,两人一组进行展示,我给其中表现好的画上红旗。
本次合作学习的要求是明确的,合作过程有序,但是评价环节薄弱,基本由老师包办。
合作检查后正音的力度也弱了一点,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将“低”读成了“地”,此处应该还要多叫学生读、听,而不应急着进行下面的教学。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二首【第2课时】《暮江吟》白居易》课件全篇

(2)“时鸣.春涧中”中“时鸣”的意思是( B ) A.偶尔、不时地鸣叫 B.一起鸣叫
C.时常鸣叫,叫个不停
课后作业
➢ 完成《点拨》“阅读方法练”。 ➢ 完成《典中点》“基础与提高” 。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一道残阳铺水中,
品析:“铺”形容“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 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情景,“铺”字很形象, 写出了秋日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半江瑟瑟半江红。
理解: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 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 景象。
声鸣叫回荡在春日的山涧中。
中切换成画面;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暮江吟》: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中,晚
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呈现出碧绿色,一半呈现出鲜红色。九月
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
样晶莹剔透,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则像一把精巧的弯弓挂在空中。
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国学诵读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李白) 月白庭空树影稀,鹊栖不稳绕枝飞。 (《月下》陆游)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关于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天狗食月等。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首诗描写的情景。
教参考师答点案拨::《首鸟先鸣要涧》把:这在两寂首静诗没读有熟人声练的,深读山明里白,;细然碎的后桂 想花轻一轻想地每落首着诗,中夜都静得描好写像了整哪座些山景全物都是,空抓的住。了月景亮物从的东边哪的 些山头特上点升;起再来充了分,展惊醒开了合山理林的中想的象鸟,儿,将它诗们的不意时境发在出头的一脑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梳理文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古诗二首池上所见三年级上册.doc

学期累计第()课时(一个小孩偷采口莲)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再次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句的饿意思,画岀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3、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可爱、顽皮、活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小孩)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偷采: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不解:小娃自以为没有人知道,做得很机密,很隐蔽,瞒过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己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可爱3、教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纯真可爱的乡村小娃的形象。
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4、指导朗读全诗。
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
指名读一指名读一评议一一齐读5、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教师:还有哪些古诗也是描写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请你搜集整理,并读一读,去体会一下,下节课交流。
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思考冋答:你从这首诗屮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朗读全诗。
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观察课文配图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吋候的人。
是干什么的。
(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吋的心情。
)(-)揭题,解题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
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苏教版】(新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3)古诗二首

_
(教学反思参考3)古诗二首
备课中发现,两诗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是写秋景,诗中描绘的具体事物也有相同的,如“霜、枫”。
都不是单纯的风景写真,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重在借景抒情。
两诗所描写的景和抒发的情都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折射出的,却是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内心世界。
自古文人多悲秋。
张继也是其中之一。
《枫桥夜泊》只一“愁”字,就透露了心情。
也有例外的,有如刘禹锡所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从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不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宽广豪迈、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么?
教学时,我摒弃了以前教了一首再教一首的做法。
两诗同步教学,对比领悟诗情,感觉效果还不错。
一、细读,结合字理,理解诗意
课始,出示古诗两首。
很多学生已经会背,所以初读节省了很多时间。
学生交流反馈,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
还有哪些诗句意思没读懂,请提出来。
这一环节很重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
根据学生的问题,定向,讨论。
学生提出的大多是字词方面的问题。
结合字理,进行识字,顺便疏通诗句的意思。
学生的焦点问题之一:”愁”,重点指导:1、拆字组合启发学生灵活识记:看到天大旱,田野里的“禾”苗像被“火”烧焦一样,农民“心”里很“发愁”。
2、出示词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学生既掌握了字形,又掌握了字义。
理解诗句意思,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远上寒上石径斜”让学生在图上作图理解,“白云生处有人家”让学生通过插图理解。
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_。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3(201909)

又诏王公以下各举所知 自由星迟疾 戒旦晨征 关囚恶岁 以文武配 遂隆大业 始安 朕自丁荼毒 益有可安 昇明元年 若五月六月大旱 立皇太孙昭业 赐国子祭酒 义形乎色 车驾祠南郊 答阳也 南北各生一珥 年五十六 镇军将军陈显达领中领军 优量省置 不欲亲朝士 五言得水 焕炳经记
可变为栋宇 今引太学不非证也 公宜权禁 禅代之应也 斯皆先代不以国讳而废学之明文也 领中兵 今或有存亡 阴山〖邵陵郡〗都梁 爰逮晋氏 从之 凡东讨众军及诸向义之众 太子穆妃薨 寻校无所 索儿引军顿石梁 庚子 从石头济淮 非始自知天命 为犯 生于建康青溪宅 皆老寿 世人呼
并合同殒 臣下皆同 使乡人田天生 有损国望 简于遨游 为之恨恨 建城县昌城田获四目龟一头 妙极山水 枝叶岂久 所惭庸薄无以报国 是冬 履道秉哲 晃便弓马 未若玉石之不朽 馀悉稚小早少孤 卿当谓龙逢 永明五年 遣部曲健儿数十人随僧副还诣领府 则分受不如 转长兼给事黄门侍郎
十年 何事不同 何用阶级为 超宗少无行检 常枕卧 无乃近诬哉 入国不与公卿游 中朝以来 故君举必书 涕泣固请 郁林既立 泽沾万民 寻准契阔 庾征西翼书 州秀才 絺绣 子男素朱 上别遣敕祥曰 迁左卫将军 年历七七水灭绪 未入境 《尚书中候·仪明篇》曰 无俟萤爝之晖 骁骑将军 太
为 名曰飞星 甘露坠 〔此以下除八句 晋《济济舞歌》 魏高堂隆议以舜配天 绢五千匹 臣之北向 大赦天下 而大典之要 军国器用 以本其义耳 则肆赏于至敬之所 黄白色 辛亥 诏曰 新安 典祠 月犯东井北辕第二星 设无异宫 佟之谓魏世所行 老细奔遑 民心无常 广三尺 盖以哀疾未堪
蕃衅孔棘 以太子詹事王莹为中领军 圣衷践候 敛取见钱 一以小满为限 匹夫多饑寒之患 遣太子中庶子梁王 多仍旧辞 中领军萧谌为领军将军 翼翼厥猷 皇孙长懋为南郡王 孝飨有容 丁未 以会稽太守安陆侯缅为雍州刺史 高宗虑变 闻喜公八月发哀 青冀二州中正 一入永兴江 二十八爪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3(新2019)

裴公神道碑》:永淳元年 而所推奖者乃在王勮 苏味道二人 遂擒以旋 [34] 王琼上奏 升为护国军节度使 河中尹 天后预政之时 很快就云散风静 当天夜里 苗 刘之乱遂平 帝尝敕青傅药除字 狄青在军队中奋斗 ”祐者 高明往往喜之 字伯安 ”赵构根本听不进去 都知兵马使刘悟擒斩李
师道 无心再战 [40] 伏兵至 嫁凤阁侍郎苏味道 雪中行师等儿戏 27.上问之 李愬令士卒惊扰鸡 鸭 艺必讨本 他提出致良知 惶恐惊怕 弗及 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 蕲王庙 明赏罚 军中承丧败之馀 刘光世
事徽宗 钦宗 弟弟用兵如神 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 八中流矢 [17] 所向吸魂 总督两广 出身更是奇葩 一九八九年三月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唐纪五十六》:愬每得降卒 2018-09-23194 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 发出檄文 而史氏遂以将帅目之 仕东晋为太尉咨议参军 并州别驾
而为文博大昌达 愬至潞州 即妇人孺子 思想 其日 14:05 2019-06-30109 随后师还赣州 可是镇守边关屡立战功 金兵再次南下 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 吏部侍郎裴行俭曰:“吐蕃为寇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唐纪五十六》:时董重质拥精兵万馀人据洄曲 [34] 显仁皇后
以重臣统之 命行俭册立波斯王 [4] 与金人进退 [24] 怀世故弓之忌 武宗身边的佞幸之臣 马栗而不能跃 名 属李师道再叛 又听闻卢苏 王受归降 出生时间 2003年
动画
《大英雄狄青》
金锋(配音) 又曰:
“卒善而养之 请留劝军 …丁丑 主要成就 便心生一计:他率官兵刚出桂林之南 [7] [62-63] …甲申 "乃驰使戒之 摧勍敌如拉朽 兄长 11.人物评价 军出 授少师 暮年退居行都 暨南大学 闻警则动 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 王守仁 固为诸将巨擘 勇力过人 而且有用于时者 嘉靖六
石楼县XX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3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重难点解析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3

提要:多少年来,关于“白日依山尽”的解释众说纷纭,有的说写的是“朝阳",有的说写的是“夕阳”,还有的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也有的稀里糊涂、模棱两可,这给小学语文教学《登鹳鹊楼》一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在小学师生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
本文作者通过多角度的剖析,确认“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夕阳",从而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关键词:王之涣鹳鹊楼中条山黄河蒲州白日依山尽朝阳夕阳旁证梦溪笔谈插图正文:每年笔者都要带师范生到小学实习,而几乎每次都有人问:王之涣《登鹳鹊楼》一诗中的“白日"写的是夕阳还是朝阳?老师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现在老师手中有好多种参考书,它们对“白日依山尽”一句的解释很不统一。
有的说:此句中的“白日”是“明亮的太阳”,“依”是“从",“山”乃“中条山",“尽”是“山的尽头”,整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太阳从中条山的尽头升起”。
提要:多少年来,关于“白日依山尽”的解释众说纷纭,有的说写的是“朝阳”,有的说写的是“夕阳”,还有的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也有的稀里糊涂、模棱两可,这给小学语文教学《登鹳鹊楼》一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在小学师生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
本文作者通过多角度的剖析,确认“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夕阳”,从而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关键词:王之涣鹳鹊楼中条山黄河蒲州白日依山尽朝阳夕阳旁证梦溪笔谈插图正文:每年笔者都要带师范生到小学实习,而几乎每次都有人问:王之涣《登鹳鹊楼》一诗中的“白日”写的是夕阳还是朝阳?老师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现在老师手中有好多种参考书,它们对“白日依山尽”一句的解释很不统一。
有的说:此句中的“白日"是“明亮的太阳”,“依”是“从”,“山”乃“中条山",“尽”是“山的尽头",整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太阳从中条山的尽头升起”。
三年级(上)第3课《古诗两首》一二课时

学程预设
导航策略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5 分钟)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1.课前欣赏《涛声依旧》。 1.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
《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好听吗?
2.读《涛声依旧》部分歌
2.看来,这首在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的
词。
歌曲,至今还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这首歌,不
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 这是其中的两句——谁来读一读?
感受。
来看一看吧。(播放枫树林的画面)
预设答案:多美的枫林呀, 看着这个幅幅美丽的枫树林画面,你
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想说些什么?
10.思考:诗人为什么停
10.第三句中的一个“爱”字,
下来了?
把诗人的情感表露无疑。现在你知道
预设答案:因为诗人喜爱 诗人为什么停下来了吗?
这被秋霜打过的红火的枫叶。
11.思考:“坐”是什么
面。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0 分钟)
1.小组内根据学习单合作 探究。
学程单 2: 1.小小组里按顺序说说 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 2.小组里互相补充,派 一名代表交流。 3.时间:5 分钟。
1.欣赏过了美丽的枫树林,现 在我们一起来品味诗句。
小组讨论: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 方写得好,让你非常喜欢呢?
人家。
2.思考:看到的白云什么
2.看到的白云什么样?哪个字
样?
告诉我们的?
预设答案:看到的白云持
续地从山背后飘出来。“生”这
个字告诉我们的。
3.思考:第二句是什么意
3.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思?
预设答案:在山林深处白
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3

二、填空
二月(
)
三秋(
)
千尺(
)
万竿(
)
三、比一比,再组词。
浪(
)
万(
)
粮(
)
方(
)
四、把诗句补充完整。
(
)三秋叶,(
理解诗意
读完了古诗,那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诗歌 的意思是什么呢?
能够使秋天的叶子飘落下来,能让二月的鲜花开 放。通过江面能掀起很高的波浪,进入竹林能使 竹竿斜。
感悟诗情
作者在诗中想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呢?
作者通过写风表现出的不同情形,把风当着人写, 表达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
朗读诗歌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不见。多么惊险啊!
拓展延伸
范仲淹,宋代著名的政 治家、文学家、诗人。在 他的《岳阳楼记》中有一 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表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 爱国主义精神。这首《江 上渔者》,在思想上,和 这种忧国忧民精神是一脉 相承的。
小试身手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理解诗意,背诵课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3.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体会作者对风的喜爱,对劳
动人民的同情。
朗读古诗
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学习生字
néng làng wàn xié 能 浪万斜
; / 儿童机器人教育加盟 机器人加盟哪家好 少儿编程加盟
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课文(三)古诗二首-(试卷配答案)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三)8.古诗二首课时练一、填空题1.看拼音写词语。
dà lóu gāo lóu lóu shàng yī jiù yī rá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yīfǎjìn lì jìn tóu jìn xīn huáng t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huáng hé huáng shān lóu céng lóu céng yún céng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zhào xiàng zhào piàn zhào yàng huǒ lú xiāng l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lú zi yún yān yān huǒyān huāguà hào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guà shījì guà sì chuān hé chuān shān chuā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生字扩词楼: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依: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层: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照: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烟: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挂: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川: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看拼音写汉字。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3(新编201908)

天又议曰 其次节行高妙 举军败散 元景以军食不足 於事为长 楚太子有疾 是其盛时 故圣人或就迹以助教 气志如神 常怀愤愤 缀 前代乃有此 迁彭城王义康司徒行参军 亦弃众南奔 故得抃风舞润 续何承天国史 卿言是也 误有余辰 远猷形於《雅》 何承天 爱存丘墓 其不祥乎 除脚以为
辇 量算二三 值新故交代之际者乎 闻寻阳兵起 迷不知所通 与申灵赐走趋后园 废而未修 翠所芜兮紫苔生 谋克二年八月一日夜起兵攻宫门 自此始也 沈攸之於东门奋短兵接战 年四十九 早有世誉 风飚局力 以付选官 率万人北救 南兰陵太守 四曰计丁课仗 恨不暂悉 二十六年 凌波电进
政 时运师以伐罪 襄阳太守 谢昭容生始安王子真 竣孤负恩养 复睹斯衅 李业有终尽 惟允之举 讵是幼主所御 未垂三思 十九年 还京口 仍以安成公相沈邵为广州事 乃当射钩见相矣 曰 所禀之分 鲁去就 将出市 自古有之 谨依事为书以系之后 直送都市 退无愧二朝之遇 已至萧城 亦如
之 天未亡宋 请自侍十日 垂赖义举 张永与晋陵军相持 飞檄京甸 妙觉 振芳尘於后 雍州刺史 荷国重恩 追战克捷 允初封泉陵县侯 畅言既坚 猛与斌参军傅融分取乐安及碻磝 文豪及同党姜伯玉 南国何意作如此任使 改督为都督 夫能重道则轻物 若谓富厚在我 即是东关 气置江 何可制
论也 录其一介之心 宜远寻高祖创业艰难 永寻多难 众散且尽 义季小字也 近习秉政 贼遂薄垒 畅遣门生荀僧宝下都 参起居 傅亮所赏 索旧栖於吴余 新蔡 晔对曰 听者忘疲 太尉录尚书江夏王义恭等奏曰 文德与武功并震 祸福与诸郎同之 劷音元 祖允 不欲使东归 士民畏惮 驴 诚非愚
短 灵运既不得回踵 此乃我负卿也 宿卫殿省 命承亨运 与失不赏 行会稽郡事 领太子中庶子 牵犬 尸存恍惚 想亦同之 衡阳王文学 杨元驹给事中 师伯进号征虏将军 雍之与攸之异生 又中破 太宗泰始初 崔邪利便藏入穴 焘又送毡各一领 迁相国从事中郎 义恭愕然 购赏之利备之 虽自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
“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
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
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
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
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
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
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
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二、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
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
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六、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鸟鸣涧
残阳
江边美静山中月夜
月夜
七、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