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心肺复苏进展
2005国际心肺复苏
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最新标准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心肺复苏联合会正式公布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以下简称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基础生命支持(BLS)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特别强调了有效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意义。
该标准对按压通气比值、按压通气循环周期、按压通气参数等CPR核心技术都作了重大修订,并提倡AED的普及使用。
(具体修改内容见如下2005年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标准比例表)随着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实施,原先2000版心肺复苏标准中的按气通气15:2和按压通气四个循环必将废除和停止执行,掌握和运用新指南势在必行。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心肺复苏术,国际用语: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简称:CPR。
心脏骤停(如心脏疾病、心肌梗塞、触电、溺水、中毒、矿难、高空作业、交通事故、旅游意外、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心脏骤停),而现场第一目击者采取呼救、心肺复苏术等紧急救助措施。
在采取现场心肺复苏术A、B、C三大步骤:即A---气道开放。
B---人工呼吸。
C---人工循环(胸外按压),有条件可采取D---自动体外除颤。
而现场抢救人员,必须要规范标准进行心肺复苏术A、B、C、D步骤抢救,才能使病人生命在最短时间获救。
因此,医疗卫生医务工作者及广大群众必须要学会心肺复苏技术。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会议集萃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会议于2005年1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举行。
会议对2000年的复苏指南面世5年来进行再次回顾、文献评价并作了重新修订。
会议提出300多个关于复苏的问题,然后将代表划分若干个小组,就提出的问题或推荐方案分别查询已发表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系统回顾来评价推荐内容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基本生命支持(BLS)(一)气道开放与人工通气1 抬颏仰头法,仍是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修改。
由2005版心肺复苏指南看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第一 目击者应首先确定患者( 新生儿除外) 反应 , 有无 若确定 已 意识丧失 , 先拨 打急救 电话 , 打开气道并检查 呼吸 , 没有 再 若
呼吸 ,先进行 2次人工通气 ,不必检查循环体征 即可开始 3 O 次胸外按压 ,随后再 给 2次人工 呼吸 ,如此周 而复始地进行
sc t n A A 在《 oii , H ) 循环》 《 苏》 志上 同时颁布 了《 际心 ao 、复 杂 国
肺复苏指南 2 o ) o 5 ,该指南是 指导全球 C R的纲领 性文件 , P
将对今后 的I 临床急救发挥重大指导作用 。现就新指南的若 干
新观点及临床新进展综述如下 。
C R培 训 及 队伍 建 设 P
成功率越 高 。护士是 观察 院内患者病 情变 化 的第 一 目击 5 者, 其反应速度和急救技能至关重要 。 护士应将急救护理思 维
新指南强调 了 C R培训 的重要性 。成 功进 行 C R必须 P P 从意外发生 的即刻就开始进行 , 这依赖于公众对 C R租 自动 P 体 外除 颤器 (uo a c x ra df rlt , D) 了解并 寻 atm f t nl eb l o AE 的 i e e ii a r 求专业人 员的帮助。但 通常只有 1 / 3的心跳骤停者能够获得
用较 小的潮气容积 , 推荐 50~ O 0 6 Oml吹气前不必 深吸一 口 , 气 。不论 何种形式的人工呼吸 , 每次应在 1 S以上 , 但更 强调 应足 以引起看得见 的胸廓上抬 。 如果用手调式复苏器 , 潮气容
积 6 ~7m/g 4 0— 0 1。 l (0 6 Om ) k
2005~2010年复苏科学新进展
2005~2010年复苏科学新进展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走过了50周年。
1960年,Kouwenhoven、Knickerbocker 和Jude报道了应用闭合式胸外按压成功抢救了14例患者。
同年,在美国马里兰(Maryland)医学会议上首次介绍了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联合使用。
2年后,即1962年,开始有人应用直流电单相波电除颤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1966年,美国心脏学会颁布了第一个心肺复苏指南,随后定期进行更新。
在过去的50年里,“早期识别、早期CPR、早期电除颤,以及早期转运到急救医疗中心”的这一准则挽救了全世界无数条生命。
这些被挽救的生命证明了复苏研究和临床转化的重要性,这也是庆祝CPR 50周年的原因。
2010年AHA CPR和ECC指南是建立在迄今已出版的最新的、全面的复苏综述文献——2010年国际复苏联合会CPR和ECC科学会议治疗建议基础上的。
2010年指南的证据评价过程包括来自29个国家的356名复苏专家,通过现场会议、电话会议和在线研讨会对复苏研究和假说进行了为期36个月的回顾、分析、评价和讨论。
专家们制定了包括277个复苏和心血管急救主题的411份科学证据总结。
该过程包括对相关文献进行有组织的证据评估、分析和分类。
其中还包括对可能的利益冲突进行严格的申报和管理。
新指南的第二部分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010年指南中的建议证实了大部分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承认有一些是无效的,也介绍了一些建立在广泛证据评价和专家共识基础上的新的治疗方法。
这些新建议并不意味着以前指南推荐的治疗不安全或无效。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新建议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形下的、所有的施救者和心脏骤停患者。
当尝试复苏的指挥者采用这些建议时,应当与特定的环境相适应。
当我们纪念现代CPR 50周年的时候,我们必须承认,尽管在预防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处理心脏骤停(包括院内和院外)仍将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戰。
2005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除颤仪设有儿童电极,能够 输送较小适用的“儿童”能量剂量, 具有除颤提示功能。 但儿童电极不能消除成人室颤
成人心肺复苏步骤
几个细节: 几个细节:
1、快速胸外按压定位:患者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或 胸骨下半部,避开剑突部位。 2、畅通气道方法:按额托颌法或变更托颌法(怀疑脊 椎损伤者) 4、实施CPR的最佳时机:确定病人无反应、环境安全 、实施CPR的最佳时机:确定病人无反应、环境安全 后,在呼叫求助的同时。 3、心肺复苏时,给予人工呼吸10~12次/分,即每隔5秒 、心肺复苏时,给予人工呼吸10~12次 分,即每隔5 送气1次。并每2分钟检查颈动脉1 送气1次。并每2分钟检查颈动脉1次 4、当病人已经抢救过来,即已有呼吸与心跳,采取复 原体位(侧卧位),防呕吐致吸入性肺炎。如疑是颈椎 或脊柱损伤则不能。 5、急救生存链四步:及早的通气、及早的心肺复苏、 及早的除颤、及早的高级护理(气管插管、输液、心电 监护)
8.为一位不清醒的患者打开气道和检查呼吸时, 8.为一位不清醒的患者打开气道和检查呼吸时,医 为一位不清醒的患者打开气道和检查呼吸时 务人员特别留意观察「足够呼吸」情况。下列哪句 务人员特别留意观察「足够呼吸」情况。 是最好解释医务人员除了要注意患者有或者无呼吸 以外,还需要留意些什么? 以外,还需要留意些什么? a.医务人员经常错误地给予有效呼吸予无效呼吸 a.医务人员经常错误地给予有效呼吸予无效呼吸 者及毋需要地开始人工呼吸。 b.多数成人患者在心脏停顿之前已经停止呼吸, b.多数成人患者在心脏停顿之前已经停止呼吸, 同时呼吸停顿是引起心脏停顿的。 c.很多患者其实是异物阻塞气道引起突然心脏停 c.很多患者其实是异物阻塞气道引起突然心脏停 顿,那样你需要检查及确立有足够呼吸。 d.一些患者在心脏停顿之后会持续数分钟显示呻 d.一些患者在心脏停顿之后会持续数分钟显示呻 吟或喘息,但这些一下一下的呼吸是非指南(旧规范) 2000年心肺复苏(CPR)指南(旧规范)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 救指南(新规范) 新规范相关的三个主要部分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1]
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进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李湘民2005年1月23日至30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美国心脏学会主持召开了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学治疗建议国际共识会议,根据会议的证据评估编写了本指南。
本指南将取代《200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首先,本指南是在最大程度复习已发表的心肺复苏证据的基础上制定的。
其次,本指南在一个新建的、透明的工作程序下对现有潜在利益冲突进行了公开和管理。
再次,本指南进行了改进,以减少急救者需要学习和记忆的知识量和明确急救者需要实施的最重要的技能。
第一章基础生命支持程序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突发心脏骤停(SCA)、心脏事件、卒中和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心肺复苏;利用体外自动除颤仪除颤。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的步骤包括一系列的序贯的评估与行动,可以用BLS 法则描述。
这一法则的目的是使现有的步骤更合理而简洁,使其容易学习,记忆和完成。
下面简述BLS的步骤:第一步:检查受害者反应。
当救助者已经确认环境安全,就应该检查受害者的反应。
在检查中,可以拍打其肩膀,问:你还好吗?。
如果受害者有所应答但是已经受伤或需要救治,应马上去拨打120。
尽快返回,重新检查受害者的情况。
第二步:启动EMS系统:如果单独的救助者发现没有反应的成年受害者(如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应该立刻启动 EMS系统(拨打120),取得一台AED (如果条件允许),返回受害者出进行CPR和除颤。
如果有两个或更多救助者,应该首先开始CPR,其他人去启动EMS系统和取得AED。
如果事件发生在确定的医疗反应系统,则通知该系统而不是EMS。
医务人员可制定针对大多数心跳骤停的急救行动的程序。
如果单独的医务人员发现成人或儿童的意外,并且看来由心脏疾病引起,该人员应该立刻拨打120,取得AED,然后返回受害者出进行CPR,使用AED除颤。
如果单独的医务人员发现淹溺者或其他任何年龄的窒息者(原因为呼吸骤停),该人员应该在离开受害者呼叫EMS系统之前进行5周期的CPR(大约2分钟)。
2005CPR-ECC心肺复苏
CPR中A、B、C C 循环支持 胸外按压
手法位置
手沿肋弓找切迹 食中二指横上方 掌根靠指掌重叠 十指交叉微翘起 紧贴胸骨下半部 指压胸壁须严防
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40
有效按压标准
垂直按压寻规律 幅度下陷4~5 周期各半力适度 按压频率为100 紧密配合呼吸帮 30:2新标准 5个周期(约2分)需评调 时间不过5~10秒 按压尽量要连续 复苏成功有保证
31
供氧
低心排血量 外周氧释放障碍 动静脉血氧差均导致组织缺氧
通气异常致肺内分流和呼吸系统疾病
组织缺氧导致无氧代谢和代谢性酸中毒
化学药品和电解质治疗对酸碱失衡产生影 响
32
紧急吹气(步骤4和5A)
2005年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以下简单 的吹气方式: 1. 给予2次紧急吹气,每次吹气超过1秒; 在CPR过程中,各种通气方式包括口对口、 口对鼻、面罩通气和高级气道通气,均推 荐持续1秒钟,以使患者胸部起伏。 2. 给予有效的潮气量,使患者出现看得 见的胸部起伏; 3. 避免快速或者用力吹气; 4. 当进行了进一步气道干预(如气管内 插管和气食管联合插管等)后,2人进行 CPR的吹气频率为8~10次/分,不需考虑 通气与按压同步。通气时胸部按压不需 要暂停。
早 期 除 颤
早 期 高 级 生 命 支 持
19
20
成人BLS顺序
BLS步骤由一系列连
续评估和动作组成
21
检查患者的反应(步骤1)
一拍、二唤 、 三看
有反应
120
22
启动EMS系统(步骤 2)
无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120
AED
23
求救 启动EMS
准备问答下列问题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一、概述
常规下心脏停搏后4分钟脑细胞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死亡的概念: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在机体死亡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器官、系统和组织细胞还能继续进行机能活动。
死亡的标志:全脑机能的永久性消失,简而言之脑死亡。
死亡的分期:
1濒死期:机体各系统机能产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分处于深度抑制状态,意识模糊或消失,反应迟钝,心率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周期性呼吸。
III实际每分钟按压数量由按压频率、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及AED分析引起的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共同影响。
IV本指南推荐按压通气的比例为30:2,目的是增加按压次数,减少过度通气,减少因人工呼吸的按压中断
V强烈建议在CPR过程中不应该搬动患者
VI当两人以上的急救人员在场时,每2分钟或每5个CPR循环后,急救人员应当轮换按压者,以防止按压者疲劳,按压质量下降。
4脑电波消失(平坦)
猝死: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外因或无外因情况下,突然意外非暴力性死亡。
猝死的分类
1按时间分类:2h、4h、24h
2按病因分类:心源性猝死1h内发生原因:CA异常、心室肌肥厚、心肌病及心衰、炎症性、浸润性、新生物性、退行性病变。
非心源性猝死原因
肺性:上呼吸道梗阻、窒息、张力性气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4.电除颤的变化
I建议成人VF/无脉搏首次和系列电击能量为360J(单向波)
II双向波选择,首次成人电击双向波为200J,对直线双向波为120J
III如急救人员不熟悉特定能量,建议使用默认能量200J
IV目击成人心跳骤停现场有AED,应尽快使用AED
V现场有2位以上急救人员者,用AED以前,1位应行CPR,另一位打开AED开关和贴附AED电极,并在仪器分析患者心律前,另一人应继续行CPR
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第一部分:概论(Introduction)本文为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本指南将取代《200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新进展: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并且在心肺复苏期间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和减少胸外按压的间歇。
下面是本指南的一些最重要的新建议:(1)、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第4和11章)。
(2)、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第4和11章)。
(3)、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第4和11章)。
(4)、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次(一般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第4和11章)。
(5)、由医疗保健人士实施的儿科基本生命支持指南,将"儿科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患者(第3和11章),但是由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用的儿童心肺复苏指南(1到8岁)没有变化。
(6)、增加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被授以"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每分钟100 次的速率),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第3,4,和11章)。
(7)、建议紧急医疗服务(EMS)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 组(约2 分钟)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到EMS抵达反应时间超过4到5分钟时(第5章)。
(8)、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查之间给予约5 组(或者约2 分钟)心肺复苏(第5、7.2和12章)。
2005AHA心肺复苏指南
200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BLS部分变化摘要一、概述常规下心脏停搏后4分钟脑细胞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死亡的概念: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
在机体死亡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器官、系统和组织细胞还能继续进行机能活动。
死亡的标志:全脑机能的永久性消失,简而言之脑死亡。
死亡的分期:1、濒死期:机体各系统机能产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分处于深度抑制状态,意识模糊或消失,反应迟钝,心率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周期性呼吸。
2、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完全停止。
各种反射消失,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1、2期中重要器官代谢尚未停止。
(若由于触电、溺水等原因引起,应采取一切措施抢救)3、生物学死亡期:最后阶段,整个机体不可能复活,但某些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仍有微弱的代谢活动。
死亡的诊断标准:1、不可逆的深度昏迷2、自发呼吸停止3、躯干反射消失4、脑电波消失(平坦)猝死: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外因或无外因情况下,突然意外非暴力性死亡。
猝死的分类:1、按时间分类:2h、4h、24h2、按病因分类:心源性猝死1h内发生原因:CA异常、心室肌肥厚、心肌病及心衰、炎症性、浸润性、新生物性、退行性病变。
非心源性猝死原因:肺性:上呼吸道梗阻、窒息、张力性气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脑性:脑疝、中毒、电解质紊乱、糖尿病胰性: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其他:淋巴瘤、肺动脉高压、脑血管畸形、遗传等复苏: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在CPR的基础上使脑功能复苏二、2005年新指南变化的要点1 、CPR流程的变化I 所有院外突然的意识丧失,应在打电话求救后,携AED迅速返回现场后开始CPR及除颤。
II 儿童不同于成人,主张先作5个周期的CPR,历时2分钟后再呼救。
III 医务人员急救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猝死原因实施合理的复苏程序。
IV 对于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用5-10s(<10s)检查是否存在呼吸,如无呼吸,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2005版心肺复苏
(200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
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在 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协助下,发布 2005年新版高级心肺复苏(ACLS)指南。 该指南经过大量的工作,300多名国际著 名心肺复苏专家参加,特别遵循循证医学 的原则。 指南同时发表在2005年11月《循环》和 《复苏》杂志上。
心脏骤停时的给药途径
原则:CPR+除颤是第一位的,给药是第二位 的,CPR和除颤 建立静脉通道 药物治疗 高级呼吸管理 中心静脉开始并非必要,可用外围静脉,其一 不影响CPR,其二20mL稀释使到中心循环提高 10-20秒。 长骨内注药与静脉相似,特别是小儿 气管内给药:利多卡因,肾上腺素、血管升压 素、阿托品、纳络酮,可给予2-2.5倍的静脉量, 5-10ml稀释
人工呼吸
救助时,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每次超过1 秒,如果潮气量足够 ,应能看见胸廓起 伏(包括口对口呼吸, 球囊-面罩呼吸, 呼吸机。无论有无氧气)。 最初几分钟内,人工呼吸可能没有胸外按 压重要,在心脏停跳初始几分钟,血液内 氧仍在较高水平,CPR 的胸外按压可以 提供血流。
当血液中氧耗竭后,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 都十分重要。 注意不必过度通气(频率过快,潮气量过 大)。过度通气有害。
肾上腺素
药理:主要是α受体激动作用,冠脉及脑 灌注↑,β受体作用 ,心肌氧耗↑,内膜 下灌注↑ 有益处也有毒性。并不增加存活率,大剂 量偶尔↑初期复跳及早期存活 成人初量1mg/次,气管内给药2-2.5mg 40u 血管升压素可代替等效肾上腺素
阿托品
逆转胆碱能受体介导的心动过缓,使血压 ↑,可增加气管插管所致心脏停跳的存活 率。 有效解除迷走张力,且便宜易得。 推药剂量为1mg iv, 3-5分钟重复使用。 心动过缓时用量0.5mg, 3-5分钟可重复, 至总量 3mg,小于0.5mg时可能有拟副 交感作用而减慢心率
2005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述评
2005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述评蒋健上海瑞金医院2007-1-13复苏医学是临床医学中进展较快的领域之一。
美国循环杂志于 2005 年底发表了 AHA (美国心脏病学会)新修订的心肺复苏指南。
勿庸置疑,这是他们对发展复苏医学所作的又一次巨大贡献。
对 2000 年复苏指南内容作了修改或补充,例如将胸外按压与通气之比由 15 : 2 或 5 : 1 改为 30 : 2 ;胸外按压要有力、快速、让胸廓弹回、减少按压中断;不再强调先电击除颤,公共场所有 AED (自动体表除颤)例外;三次电击修改为一次电击;电击前、后均应作CPR ;用低于正常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可以使通气 / 血流比正常等。
这些修改处处体现他们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思考。
一生命掌握在目击者手中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的资料,每年因冠心病发作死于院前与急诊的人数为 30 万人,其中死于院外的为 25 万人。
另外一项心博骤停资料统计,美国为 40 万至 46 万人 / 年,欧洲为 70 万人 / 年,其中有 2/3 的病人进行了现场心肺复苏。
经院前急救专业人员抢救的存活率为 5 - 10 %,心博骤停表现为心室颤动的,有 15 %存活出院。
世界范围资料统计,心博骤停院前存活率为 6 %或更低。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研究资料表明,由目击者对心博骤停患者及早实施 CPR 存活数可增加 2 - 3 倍。
如早 CPR 加上早电击除颤(发病 3 - 5 分钟内),则存活人数可增加至 49 - 75 %。
心博骤停表现为心室颤动者,不作 CPR 的每延迟电除颤 1 分钟,存活率下降 7 - 10 %,而作了 CPR 的每延迟电除颤 1 分钟,存活率下降为 3 - 4 %。
因此说生命掌握在目击者手中并非夸大其词。
2005 年复苏指南再次确认了生命链-早识别(呼救)、早 CPR 、早电击、早作高级生命支持的价值。
我国心肺复苏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显然有不小差距,接受 CPR 培训人数不足千万。
AHA国际心肺脑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生命掌握在目击者手中
冠心病发作死亡人数30万人/年,院外占25万人。 心搏骤停(SCA)40-46万人/年 美国 70万人/年 欧洲 SCA院前存活率<6%(全球) 有目击者CPR存活率>2-3倍 CPR+电击(发病3-5分钟),存活率增至49-75%
心跳骤停的常见病因
对于儿童:
推荐现场救助者和医护人员对于儿童受害者(1到8 岁间) 包括以下: (1)现场救助者对于所有受害者实施30:2按压呼吸比的 CPR。 (2)救助者应当按压下半胸骨以上部位,在两乳线位臵 (如成人时)。 (3)现场救助者当需要时应使用1或2只手按压儿童胸部 1 / 3-1 / 2 深度。 (4)现场救助者和医护人员应当使用 30:2 的按压呼吸 比。 (5)医护人员(和所有医疗专业知识的救护者,如救生员) 实施两个现场救助者的CPR是应当使用15:2的按压呼吸比 直到高级气道支持。
C-人工循环
● 触摸颈动脉 有无搏动 ( 限医务人 员) ●心前区捶 击术:需除颤 但除颤器未到 时可考虑应用。
触摸任何一侧的颈动脉波动, 以判断是否心跳存在
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按压法为压迫胸骨和脊柱间的心脏,使其泵 出血流。 胸外心脏按压要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 歇最短化。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 查之间给予5组(或约2分钟)心肺复苏。
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 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早年所谓的复苏主要指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即以人 工呼吸、心脏按压等针对呼吸、心搏停止所采取的 抢救措施。 20世纪70年代始强调CPR 时要考虑到脑,现代观 点认为脑是复苏的关键器官,因为即使CPR成功,但 如果脑发生不可逆损伤亦不能称之为完全复苏。
心肺复苏cpr2005
CPR 2005 重要修订陈磊●CPR2000国际指南,经五年实践●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协会。
●2005在美国达拉斯,由380位专家讨论276个专题,通过6天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依据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评价。
●按照循证医学的程序修改。
●2005年12月在Circulation面世,取代了2000年CPR和ECC指南.第一部分●几个争议的问题一、最有争议的问题—VF时,按压与电击何者优先标准的做法是VF一律首先电击●提出挑战的理由是:病人倒地到急救人员到现场时间4—5分钟或更长,在此期间进行CPR可能改善预后。
推荐●如心博停止>4—5分钟,在电击前先做2分钟的CPR.。
●首次VF几分钟内给予通气不重要。
●但对窒息性心跳停止很重要。
(儿童溺水系非心原性)共识●允许救助者将先做CPR只作为一个选项,特别是当心博停止发生在院外,EMS反应时间4—5分钟时,因此最终决定:当EMS 反应时间的确超过4—5分钟,可考虑对院外的VF或无脉VT在电击前先做1.5至3分钟CPR.二、按压通气比●尚无以人为对象的数据可以定出适用于任何年龄患者的最适按压通气比。
动物实验表明:频繁的中断或延长中断按压时间有害●实践证明非专业人员做2次吹气需要14-16秒,在此期间停止胸部按压●动物模型:大于15:2的按压/通气比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一项院外心脏停止研究中从呼叫到达现场间隔时间4分钟以内,仅用按压即可获得好的结果●一项研究医务人员救治心脏停搏者,通气过多,院内研究表明在有高级气道心脏停搏者,行CPR时有通气过度现象。
●动物实验表明:过度通气与胸内压增加、及脑血管灌注压降低、存活率降低有关。
●大家一致认为针对不同类型心搏停止施行不同步骤的CPR时很困难。
为了简化操作和教学,一致同意将按压/通气比定为30:2。
适用于从小儿(新生儿除外)到成人的单人CPR。
双人救助儿童行CPR时,则推荐15:2的按压/通气比。
三、一次电击与三次电击●2000年指南对VF/VT推荐连续3次电击,期间不做胸部按压。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及其重要变化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 彭 鹏
序 言 (一)
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 (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与心血管急救(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ECC)指南已于2005 年12月在《循环》杂志面世
VF/无脉性VT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如胺 碘酮,无胺碘酮时,可用利多卡因
抢救复苏药物(三)
阿托品也可用于心脏停搏和缓慢的PEA 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立 即准备行经静脉临时起搏器。准备期间可考 虑给予阿托品。阿托品可重复给药直至总量 达到3mg,若无效给予临时起搏
复苏后支持治疗
除颤的重要变化 (六)
ACLS和PALS中VF和无脉VT抢救流程
心脏停搏 除颤器 到位 给予血管 加压素 考虑抗心率 失常的药物
除颤
A
充电
除颤
除颤
CPR
充电
CPR
CPR
充电
CPR
继续A
心脏节律 检查
心脏节律 检查 充电
心脏节律 检查 :充电的同时进行CPR
CPR
:5个周期或2分钟CPR
除颤的重要变化 (七)
CPR时胸外按压的重要变化(一)
与2000年指南比较,新指南更强调CPR时持续 有效胸外按压的重要意义(CLASSⅠ)
为了按压“有效”,按压时应“有力而快 速”,对成人复苏的按压是100次/分 ( CLASSⅡa)按压深度是4-5cm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持松开的时间 与压下的时间基本相等。(CLASSⅡb)
每次按压允许胸壁弹性回缩到正常,按压和 解除按压时间相等,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2005 AHA CPR指南以后的新进展
2005 AHA CPR指南以后的新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李春盛自从推介心肺复苏(CPR)指南以来,院外心脏骤停复苏生存率仍非常低。
据资料显示,在洛杉矶院外2000例心脏骤停者中,神经系统完好生存率仅占1.4%。
因此,如何提高CPR的实施率,进一步强化CPR质量,从而提高CPR成功率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2005年以来,在临床及基础研究中,人们又对2005AHA CPR指南有了新的发现与认识,对如何提高CPR质量又有了新的手段。
2005 AHA CPR指南的重要改变:· 强调有效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将15∶2的按压通气比改为30∶2,通气时间由2秒改为1秒;· 对于室颤治疗尽可能在有效的CPR后,只用1次电击治疗。
2005 CPR指南:通气的重要性被过分强调1. 心脑灌注:决定复苏成败的关键因素该指南推广至今,但仍有人认为,现在指南过分强调通气重要性。
首先,在心脏骤停患者中,30%~40%有濒死样或喘息样呼吸,对该类患者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即可使其呼吸得以继续。
其次,心脏骤停较久者(>5分钟),决定生存的主要因素是心脑血管灌注,其中心外按压产生的冠脉灌注压最重要。
Paradias等证实,冠脉灌注压的高低是经CPR恢复自主循环者较未恢复者的主要差异。
另外,脑灌注也很重要。
一位在家实施CPR妇女对指导CPR培训的教员提问,为什么每次在按压患者胸部时他就睁开眼睛,而停止按压做人工呼吸时就昏睡过去。
我国也有些专家提出,在CPR过程中应用萨勃复苏机连续按压胸部时,患者意识清楚,如停止按压,患者又昏迷过去。
这说明胸外按压对脑循环灌注的重要性。
2. 非医务人员做CPR:只做心外按压即可提高CPR成功率院外CPR生存率低原因之一是非医务人员做CPR者太少,在美国仅占20%~30%。
而非医务人员做CPR可使生存率提高200%(1%对3%)。
研究显示,不管医务人员或非医务人员均不愿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即使非医务人员只做不间断按压而不做人工呼吸也可提高CPR成功率。
2005年心肺复苏进展
理想中,所有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建议均应 根据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制定,因为
其能够发现治疗对长期生存率的真实影响,并 且属于I或IIa类。实际中只有少数临床复苏试 验能够充分证明对出院后整体生存率的影响。
因此,专家们经常需要根据下列结果制定建议: 结果中性的人体试验、非随机化或回顾性的观 察性研究、动物模型或外推法。当证据表明仅 能短期受益于该治疗时(如乙胺碘呋酮治疗无 脉性心室颤动所致的心脏骤停)或者当阳性结 果来自较低水平证据时,建议一般归为IIb类。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 指南》有这样一些特色,首先是在最大程度复习 已发表的心肺复苏证据的基础上制定的。其次, 本指南在一个新建的、透明的工作程序下对现 有潜在利益冲突进行了公开和管理。再次,本 指南进行了改进,以减少急救者需要学习和记 忆的知识量和明确急救者需要实施的最重要的 技能。
(9)急救人员应用呼气末CO2或食道监测器 再确认插管位置。
3. 关于胸外按压的变化
(1)强调有效的心脏按压的重要性 (2)为使按压有效,按压应有力而快速 成人复苏按压为100次/分 按压幅度为4~5cm,婴儿为胸廓的1/3~1/2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的时间与 按下基本相同 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如中断应尽量少于10s (3) 实际每分钟按压数量由按压频率、开放 气道、人工呼吸及AED分析引起的中断的次数 和时间共同影响。
现场抢救非常重要。现场第一目击者采取呼救、心肺 复苏术等紧急救助措施,往往会为后期的高级生命支 持及脑复苏赢得时间。在采取现场心肺复苏术A、B、 C三大步骤:即A---气道开放。B---人工呼吸。C---人 工循环(胸外按压),有条件可采取D---自动体外除 颤。而现场抢救人员,必须要行规范标准进行心肺复 苏术A、B、C、D步骤抢救,才能使病人生命在最短 时间获救。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及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精品文档
22
心搏骤停的识别
外伤时心脏停搏的发现: 严重创伤时,在检查创伤之前,注意有无呼
吸存在,同时应注意心脏是否停跳:即 股动脉和颈动脉是否停搏。
精品文档
23
心搏骤停的识别
在诊断和急救时,应请注意避免下列几点: 不要等待静听心音。 不要等待心电图的检查。 不要等待静脉或动脉输血。
精品文档
24
第二部分 CPR
精品文档
25
心肺脑复苏的三个基本阶段
基础生命支持 ( basic life support, BLS) 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 ACLS) 持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Cecil内科学第十六版则规定: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 心脏病患者在未能预计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 即应视为心搏骤停。
精品文档
18
按WHO所下的猝死定义(24小时内) 心血管病所致占约60%•; 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者仅占1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约为15%,• 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约为7%, 其它原因约为4%。
•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 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
议
《Circulation》杂志上颁布。
历
• 2005年1月对《CPR与ECC指南2000》 作了修订,称为《国际CPR与ECC指南
史
2005》,并将于2005年11月在美国
回
《Circulation》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 面世。该指南凝集了全球110个国家、
精品文档
3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 人次; CPR带来的希望, 欧美平均每天能 挽救1000例院外 心搏骤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启动该程序, 的代表组建了6个工 为了启动该程序,ILCOR的代表组建了 个工 的代表组建了 作组: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 作组: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急性冠 状动脉综合征、儿科生命支持、 状动脉综合征、儿科生命支持、新生儿生命支 持和一个针对交叉题目如教育的跨学科工作组。 持和一个针对交叉题目如教育的跨学科工作组。 美国心脏学会另外成立了2个工作组 个工作组——分别 美国心脏学会另外成立了 个工作组 分别 针对卒中和现场急救(初步急救)。 )。八个工作 针对卒中和现场急救(初步急救)。八个工作 组首先确定需要证据评估的题目, 组首先确定需要证据评估的题目,再提出与题 目有关的假说, 目有关的假说,然后由工作组指定国际专家作 为每项假说的工作表作者
因此,专家们经常需要根据下列结果制定建议: 因此,专家们经常需要根据下列结果制定建议: 结果中性的人体试验、 结果中性的人体试验、非随机化或回顾性的观 察性研究、动物模型或外推法。 察性研究、动物模型或外推法。当证据表明仅 能短期受益于该治疗时( 能短期受益于该治疗时(如乙胺碘呋酮治疗无 脉性心室颤动所致的心脏骤停) 脉性心室颤动所致的心脏骤停)或者当阳性结 果来自较低水平证据时,建议一般归为IIb类 果来自较低水平证据时,建议一般归为 类。
重新制定心肺复苏指南的现实意义
2000年美国心脏学会 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 年美国心脏学会 和国际复苏联盟 (ICLOR)首次根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 首次根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CPR和 首次根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 和 心血管急救(ECC)指南首次面世。5年后 2005 指南首次面世。 年后 年后, 心血管急救 指南首次面世 日至30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 年1月23日至 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 月 日至 美国心脏学会主持召开了2005年心肺复苏 市,美国心脏学会主持召开了 年心肺复苏 和心血管急救学治疗建议国际共识会议, 和心血管急救学治疗建议国际共识会议,组织 来自世界各地从事CRP和ECC的专家根据会议 来自世界各地从事 和 的专家根据会议 的证据评估编写了新的复苏指南。 的证据评估编写了新的复苏指南。
3. 关于胸外按压的变化 .
(1)强调有效的心脏按压的重要性 ) (2)为使按压有效,按压应有力而快速 )为使按压有效, 成人复苏按压为100次/分 成人复苏按压为 次分 按压幅度为4~5cm,婴儿为胸廓的1/3~1/2 按压幅度为 ~ ,婴儿为胸廓的 ~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的时间与 按下基本相同 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如中断应尽量少于10s 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如中断应尽量少于 (3) 实际每分钟按压数量由按压频率、开放 ) 实际每分钟按压数量由按压频率、 气道、人工呼吸及AED分析引起的中断的次数 气道、人工呼吸及 分析引起的中断的次数 和时间共同影响。 和时间共同影响。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复律 —— 心脏复苏三大要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86 —— 开始脑复苏研究
心肺脑复苏(CPCR) 心肺脑复苏(CPCR)诞生
复苏学 Resuscitatology
复生学 Reanimatology
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1974, 1980, 1986, 1992 Guidelines for CPR / ECC , 美国 AHA 1992,1996,1998 欧洲 ERC 2000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2000 for CPR / ECC 2005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2005 for CPR / ECC
现代心肺复苏的发展
1956 —— 胸外电休克除颤获得成功
Zoll MP, N Engl J Med,1956,254
1958 —— 口对口人工呼吸
Safar P, N Engl J Med,1958,258
胸外按压人工循环(1955,王源昶) 1960 —— 胸外按压人工循环(1955,王源昶)
Kouwenhoven W, JAMA,1960,173 现代心肺复苏术(CPR) 现代心肺复苏术(CPR)诞生 1961 —— 创建心脏电复律 ( Lown )
本指南依托的证据评估程序是在国际复苏联合 会(ILCOR)的协协助下完成的,后者是由许 )的协协助下完成的, 多国家的复苏委员会代表组成的国际社团。 多国家的复苏委员会代表组成的国际社团。组 建ILCOR是为了系统复习复苏学和制定循证共 是为了系统复习复苏学和制定循证共 用于指导全世界的复苏实践。 识,用于指导全世界的复苏实践。本指南的证 据评估程序通过国际间的努力已制定出《 据评估程序通过国际间的努力已制定出《2000 年心血管急救指南》。 年心血管急救指南》。
(5) 如已有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食管气 ) 如已有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 管联合式导管)并且有二人进行CPR,则每分 管联合式导管)并且有二人进行 , 钟通气8- 次 钟通气 -10次 (6) 在人工呼吸时,胸外按压不应停止 ) 在人工呼吸时, (7) 心脏骤停时气道管理的最佳方法可有多 ) 种选择,但必须建立持续质量改进程序, 种选择,但必须建立持续质量改进程序,以监 督和建立维护气道的最佳状态。 督和建立维护气道的最佳状态。 (8)必须了解复苏时气管插管的危险和益处, )必须了解复苏时气管插管的危险和益处, 因为插管可能中断按压的时间。 因为插管可能中断按压的时间。 (9)急救人员应用呼气末 )急救人员应用呼气末CO2或食道监测器 或食道监测器 再确认插管位置。 再确认插管位置。
2. 关于人工呼吸的变化 .
(1) 所有人工呼吸(无论口对口、口对面罩、 ) 所有人工呼吸(无论口对口、口对面罩、 球囊对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 ),有或无氧通 球囊对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有或无氧通 气均应持续吹气1s以上 以上。 气均应持续吹气 以上。 (2) 口对口人工呼吸前,正常呼吸即可 ) 口对口人工呼吸前, (3)通气以见到胸廓起伏为度,避免迅速而 )通气以见到胸廓起伏为度, 强力的人工呼吸而导致过度通气 (4)第一次人工呼吸未使胸廓起伏,再次开 )第一次人工呼吸未使胸廓起伏, 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无论胸廓起伏与否, 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无论胸廓起伏与否, 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现场抢救非常重要。现场第一目击者采取呼救、 现场抢救非常重要。现场第一目击者采取呼救、心肺 复苏术等紧急救助措施, 复苏术等紧急救助措施,往往会为后期的高级生命支 持及脑复苏赢得时间。在采取现场心肺复苏术A、 、 持及脑复苏赢得时间。在采取现场心肺复苏术 、B、 C三大步骤:即A---气道开放。B---人工呼吸。C---人 三大步骤: 气道开放。 人工呼吸。 三大步骤 气道开放 人工呼吸 人 工循环(胸外按压),有条件可采取D---自动体外除 工循环(胸外按压),有条件可采取 自动体外除 ),有条件可采取 而现场抢救人员, 颤。而现场抢救人员,必须要行规范标准进行心肺复 苏术A、 、 、 步骤抢救 步骤抢救, 苏术 、B、C、D步骤抢救,才能使病人生命在最短 时间获救。 时间获救。 但是,CPR不仅在大众中尚未普及,即使在医务人员中, 不仅在大众中尚未普及, 但是 不仅在大众中尚未普及 即使在医务人员中, 真正的规范化操作者也很少。 真正的规范化操作者也很少。这也是马拉松比赛中发 生猝死而无人救治或救治不及时的重要原因。 生猝死而无人救治或救治不及时的重要原因。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出台,对改进、简化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出台,对改进、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出台 心肺复苏训练程序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都具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限于篇幅,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限于篇幅,本文仅重点介 绍有关现场CPR技术的进展,高级生命支持及 技术的进展, 绍有关现场 技术的进展 脑复苏有关内容略。 脑复苏有关内容略。
2005年心肺复苏进展 2005年心肺复苏进展
张水定
心肺复苏 —— 远古的求索
史记—— 复苏成功的记载 金匮要略、华佗神方—— 描述过胸外按压、口对口吹气法 圣经、犹太教经—— 记述口对口吹气法复苏一儿童成功 记述口对口吹气法复苏一 1628 —— 循环和呼吸的联系(Harvey) 循环和呼吸的联系(Harvey) 1858 —— 首次报告心脏按压病例 (Balassa) Balassa) 1859 —— 使用除颤法恢复心律(Friedburg) 使用除颤法恢复心律(Friedburg) 1901 —— 直接心脏按压首获成功 (Ioelsrud) Ioelsrud)
2005年新指南变化的要点 2005年新指南变化的要点 1 CPR流程的变化 流程的变化 2 关于人工呼吸的变化 3 关于胸外按压的变化 4 电除颤的变化
1 CPR流程的变化 流程的变化
(1) 所有院外突然的意识丧失,应在打电话求救后, ) 所有院外突然的意识丧失,应在打电话求救后, 迅速返回现场后开始CPR及除颤。 及除颤。 携AED迅速返回现场后开始 迅速返回现场后开始 及除颤 个周期的CPR,历 (2) 儿童不同于成人,主张先作 个周期的 ) 儿童不同于成人,主张先作5个周期的 历 分钟后再呼救。 时2分钟后再呼救。 分钟后再呼救 (3) 医务人员急救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猝 ) 医务人员急救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 死原因实施合理的复苏程序。 死原因实施合理的复苏程序。 (4)对于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用5-10s )对于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 - (<10s)检查是否存在呼吸,如无呼吸,先进行 次 )检查是否存在呼吸,如无呼吸,先进行2次 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5)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 ) 征的评估。 征的评估。 (6) 指导非专业急救者识别心脏骤停后第 分钟后表 ) 指导非专业急救者识别心脏骤停后第1分钟后表 现的叹息样呼吸。 现的叹息样呼吸。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 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 指南》有这样一些特色,首先是在最大程度复习 指南》有这样一些特色 首先是在最大程度复习 已发表的心肺复苏证据的基础上制定的。其次, 已发表的心肺复苏证据的基础上制定的。其次, 本指南在一个新建的、 本指南在一个新建的、透明的工作程序下对现 有潜在利益冲突进行了公开和管理。再次, 有潜在利益冲突进行了公开和管理。再次,本 指南进行了改进, 指南进行了改进,以减少急救者需要学习和记 忆的知识量和明确急救者需要实施的最重要的 技能。 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