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

合集下载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 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目录2005 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第一部分概论(Introduction)第二部分伦理问题(Ethical Issues)第三部分 CPR概述(Overview of CPR)第四部分成人基本生命支持(Adult Basic Life Support)第五部分电生理治疗:体外自动除颤器、电除颤、心脏复律、起搏治疗(Electrical Therapies: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Defibrillation,Cardioversion, and Pacing)第六部分 CPR的技术与方法(CPR Techniques and Devices)第七部分1、辅助气道控制与通气(Adjuncts for Airway Control and Ventilation)2、心脏骤停的处理(anagement of Cardiac Arrest)3、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处理(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Bradycardia and Tachycardia)4、监测和药物治疗(Monitoring and Medications)5、复苏后支持治疗(Postresuscitation Support)第八部分急性冠脉综合症(Stabilization of the Patient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第九部分成人卒中(Adult Stroke)第十部分1、威胁生命的电解质异常(Life-Threatening Electrolyte Abnormalities)2、心血管急救中的毒理学(Toxicology in ECC)3、淹溺(Drowning)4、低体温(Hypothermia)5、濒死性哮喘(Near-Fatal Asthma)6、过敏反应(Anaphylaxis)7、创伤相关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Associated With Trauma)8、妊娠相关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9、电休克和电击(Electric Shock and Lightning Strikes)第十一部分儿童基本生命支持(Pediatric Basic Life Support)第十二部分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第十三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Neonatal Resuscitation Guidelines)第十四部分急救措施(First Aid)第一部分:概论(Introduction)本文为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2005心肺复苏指南

2005心肺复苏指南

注意点:
• 垫一层薄的纱布 • 吹气量800—1200ml • 吹气时暂停按压(尽可能的减少中断胸部按压 的因素) • 比例 30:2 (5个循环后观察效果,2分钟) • 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
C. 循环支持
• 持续胸外心脏按压:100次/分钟 • 双人或多人实施CPR,应每2分钟或每5个周期 CPR(每个周期CPR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 吸)更换按压者。施救者应在5秒内完成转换
推荐剂量:
• 心搏骤停:300mg静注,复发性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考虑二次给药150mg。 • 其它心律失常,首先快速输入:10分钟150mg(15mg/分钟) • 然后减慢速度:6小时360mg(1mg/分钟) • 随后改为维持速度:18小时540mg(0.5mg/分钟)
三、利多卡因
• 1.适应证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 动过速和室颤。
胸外持续心脏按压注意点:
• 在没有呼吸道保护情况下,按压/通气为30:2 • 在高级人工气道已建立,胸部按压不应中断;100次 /分,同时给予8—10次通气/分钟;6-8秒通气一次。 • CPR时,必须给予足够深度的胸外按压,允许胸壁充 分弹性复位,中断按压时间不得超过10秒 • 建议对儿童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 • 双人实施婴儿CPR时,两手环绕婴儿胸部在拇指按压 胸骨的同时用其它手指挤压胸廓
心肺复苏术
A. 气道控制
• 仰头抬颏法(head tilt–chin lift) 头倾斜-下巴抬高或用力推下颌
怀疑颈椎外伤
托颌法
仰头抬颏法
B.
呼吸支持
•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 最初几分钟使用气袋-面罩通气
人工呼吸要求
有脉搏无呼吸:

2005CPR-ECC心肺复苏

2005CPR-ECC心肺复苏
39
CPR中A、B、C C 循环支持 胸外按压
手法位置
手沿肋弓找切迹 食中二指横上方 掌根靠指掌重叠 十指交叉微翘起 紧贴胸骨下半部 指压胸壁须严防
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40
有效按压标准
垂直按压寻规律 幅度下陷4~5 周期各半力适度 按压频率为100 紧密配合呼吸帮 30:2新标准 5个周期(约2分)需评调 时间不过5~10秒 按压尽量要连续 复苏成功有保证
31
供氧
低心排血量 外周氧释放障碍 动静脉血氧差均导致组织缺氧
通气异常致肺内分流和呼吸系统疾病
组织缺氧导致无氧代谢和代谢性酸中毒
化学药品和电解质治疗对酸碱失衡产生影 响
32
紧急吹气(步骤4和5A)
2005年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以下简单 的吹气方式: 1. 给予2次紧急吹气,每次吹气超过1秒; 在CPR过程中,各种通气方式包括口对口、 口对鼻、面罩通气和高级气道通气,均推 荐持续1秒钟,以使患者胸部起伏。 2. 给予有效的潮气量,使患者出现看得 见的胸部起伏; 3. 避免快速或者用力吹气; 4. 当进行了进一步气道干预(如气管内 插管和气食管联合插管等)后,2人进行 CPR的吹气频率为8~10次/分,不需考虑 通气与按压同步。通气时胸部按压不需 要暂停。
早 期 除 颤
早 期 高 级 生 命 支 持
19
20
成人BLS顺序
BLS步骤由一系列连
续评估和动作组成
21
检查患者的反应(步骤1)
一拍、二唤 、 三看
有反应
120
22
启动EMS系统(步骤 2)
无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120
AED
23
求救 启动EMS
准备问答下列问题

国际心肺复苏CPR2005指南 ABCD“四部曲”-护理基本技能培训

国际心肺复苏CPR2005指南 ABCD“四部曲”-护理基本技能培训

第二阶段处置——第二个ABCD
C —— 持续人工循环
整个现场心肺复苏过程中,应持续做胸处心脏 按压(电击除颤时例外),频率为100次/分, 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气管插管成功后,人工通气与胸外按压不再按 2:30的比例交替,各行其调 直至病人恢复窦性心律

第二阶段处置——第二个ABCD
建立人工气道 人工正压通气 持续人工循环 给予复苏药物
第二阶段处置——第二个ABCD

A——建立人工气道 氧气面罩(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 气管插管术 紧急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第二阶段处置——第二个ABCD
B——人工正压通气 复苏球囊(捏皮球)或简易呼吸器 有氧供时,每次吹气量400—600ml 即潮气量10ml/kg 人工呼吸的频率为10—12次/分

高声呼救并指派任务


如确定意识丧失,应立即高声呼救 “来人呐!救命啊!!” 让来人赶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 或让来人去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 第一目击者必须留在病人身边,开始徒手心肺 复苏ABC的救助动作
摆放仰卧位
抢救体位要求:
心肺复苏的抢救体位为仰卧位 呼救后,迅速将病人摆放成仰卧位 直接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 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 一切复苏措施基础,贯彻始终 身体平直无扭曲

(A2) Airway

徒手开放气道:压头抬颏法
压头抬颏法畅通气道的原理: 抬起舌根,解除后坠
双手抬颌法

适用于有颈椎损伤者
畅通呼吸道的动作要领



首先清理口腔,将病人的头侧向一边,用手指 探入口腔清除分泌物及异物(盲清法) 然后仰程度为:下颌、耳廓的联线与地面垂直 动作须温柔,防止颈部过度伸展 抬颏时,防止压迫气道或封闭口唇 如无分泌物及异物,可不行“盲清法” 假牙应置回原位,否则无法支撑口腔来行人工 呼吸。

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第一部分:概论(Introduction)本文为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本指南将取代《200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新进展: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并且在心肺复苏期间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和减少胸外按压的间歇。

下面是本指南的一些最重要的新建议:(1)、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第4和11章)。

(2)、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第4和11章)。

(3)、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第4和11章)。

(4)、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次(一般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第4和11章)。

(5)、由医疗保健人士实施的儿科基本生命支持指南,将"儿科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患者(第3和11章),但是由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用的儿童心肺复苏指南(1到8岁)没有变化。

(6)、增加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被授以"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每分钟100 次的速率),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第3,4,和11章)。

(7)、建议紧急医疗服务(EMS)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 组(约2 分钟)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到EMS抵达反应时间超过4到5分钟时(第5章)。

(8)、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查之间给予约5 组(或者约2 分钟)心肺复苏(第5、7.2和12章)。

CPR

CPR

初级心肺复苏- 初级心肺复苏-人工通气的地位
• CPR的最初几分钟进行人工通气的必要性一 CPR的最初几分钟进行人工通气的必要性一 直存在争议, 直存在争议,胸外按压时心输出量只有正常 的25%, 维持最佳通气血流比值所需的通气 量也减少 • VF所致心脏骤停患者,在最初时救生呼吸不 VF所致心脏骤停患者 所致心脏骤停患者, 如心脏按压重要, 如心脏按压重要,应减少任何按压中断 • 在较长时间的心脏骤停患者,通气和按压都 在较长时间的心脏骤停患者, 非常重要 • 过度通气增加胸腔内压,减少静脉回流,减 过度通气增加胸腔内压,减少静脉回流, 少心输出量和生存
2005-CPR指南 指南
心肺复苏
• 概念: 概念:
指对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心脏骤停, 指对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心脏骤停,及时有效地 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使循环和呼吸恢复, 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使循环和呼吸恢复,这些 措施称心肺复苏(CPR) (CPR)。 措施称心肺复苏(CPR)。 CPR是重要的 是重要的、 CPR是重要的、基本的抢救生命的理论及技术
2005-CPR指南 2005-CPR指南
• 一致认为高质量CPR是改善心脏骤停或威 一致认为高质量CPR是改善心脏骤停或威 CPR 胁生命急症生存率的关键
• 高质量的不间断的胸外按压备受关注
2005-CPR指南 2005-CPR指南
• 心脏按压与呼吸比值为30:2(单人或双人) 心脏按压与呼吸比值为30:2(单人或双人) 30 单人或双人 -减少过度通气的可能 - 减少因通气而导致的按压中断 需进一步的研究更好地协调CPR CPR中的按压与通气 -需进一步的研究更好地协调CPR中的按压与通气 基于专家共识, -基于专家共识,而不是明确证据 一旦气道得到保护,不再进行此种循环, -一旦气道得到保护,不再进行此种循环,连续 100次 分频率心外按压, 以100次/分频率心外按压,通气时不中断按压 • 鼓励进行有效心脏按压(push hard, push fast) 鼓励进行有效心脏按压( • 每进行5个循环周期(5个30:2,约持续2分钟)进 每进行5个循环周期( 30: 约持续2分钟) 行评估 • 每2分钟按压者更换,以免疲劳所致按压频率和深 分钟按压者更换, 度不够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胸外按压深度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胸外按压深度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胸外按压深度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是5cm,但应避免超过
6cm。

旧指南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cm,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
过6cm,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请注意,过浅按压将不能对心脏和胸腔产生有效挤压,不能提高心脏输出量。

过深按压,又会造成胸骨和肋骨的损伤,给患者造成二次创伤。

因此严格规定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按压深度是5\~6cm。

除规定的按压深度外,还对按压的频率和部位进行明确的规定。

按压部位位于两乳头连线和胸骨正中交界处,相当于胸骨中下1/3的位置。

按压时以左手掌根,放于按压点,两手交叉、手指交叠抬起离开胸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网站或咨询专业人士。

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一[1]

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一[1]

・会议指南・ [编者按]本文刊登由美国心脏协会(AH A )和国际复苏联合会(I LCOR )共同发布的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推荐方案;针对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不足,2005年心肺复苏推荐方案有了较大改动,特别是对心脏按压频率和电击除颤等操作均有新的推荐方案,我们用两期杂志连续刊登该文,希望广大临床医师能尽快接受新指南的精华,有利于临床实践工作的开展。

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一)李春盛 杨铁成译 摘译自美国心脏协会、国际复苏联合会 Circulation 杂志作者单位:10002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cardiopulm onaryresuscitation ,CPR )与心血管急救(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ECC )指南已于2005年12月在Circulation 杂志出版。

新指南含有12个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流程。

如何改进、简化复苏培训程序和提高复苏成功率是新指南重点关注的问题,有效不间断的胸外按压的重要意义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围绕这一核心,新指南对于2000年指南的许多问题作了改进和更新。

1 针对所有施救者(包括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共同的变化与2000年指南相比,新指南更加强调CPR 时持续有效胸外按压(I 级推荐)的重要意义。

CPR 时,快速有力按压才能产生效果,建议对于除新生儿以外所有心脏骤停者给予频率约100次/min 的有力按压。

每次按压允许胸壁弹性回缩至正常位置,保持按压和解除按压两阶段时间相等。

而且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建议单人急救时,对除新生儿外所有年龄段患者给予30∶2按压/通气比。

而2000年指南建议给予成人15∶2、儿童5∶1的按压/通气比。

虽然并无证据证实最佳按压/通气比,指南工作组作出30∶2的建议目的在于简化复苏程序,方便教学、减少胸外按压中断时间。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第一部分科学共识第二部分伦理原则第三部分生命支持第四部分培训教育一。

科学共识(Consensus on Science)以《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苏。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以循证icu。

cn'〉医学(EBM)为依据:※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推荐经过严格循征icu。

cn'〉医学证实的新方法;※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 《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05年1月对《CPR与ECC指南2000》作了修订,称为《国际CPR与ECC指南2005》,并将于2005年11月在美国《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

该指南凝集了全球110个国家、地区'>医学专家的心血。

广泛与接受,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icu。

cn’〉医学人员、专业急救人员的参与。

二。

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CPR的目标:1。

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心肺复苏(cpr)指南

心肺复苏(cpr)指南

6,按压的有效指标
能触到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8kPa (1)能触到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8kPa 面色、口唇、甲床、 (2)面色、口唇、甲床、皮肤等处色泽转红 (3)散大的瞳孔缩小 (4)有自主呼吸 昏迷程度变浅, (5)昏迷程度变浅,可出现反射或四肢活动
点要求: 有 5 点要求: 1 、要有力的按压( Push hard )。 要有力的按压( 要使胸壁下陷 4 -5cm 。 2 、快速按压( push fast )。按压 快速按压( )。按压 速率要达到 100 次 / 分。 3 、每次按压后让胸壁完全复位。 每次按压后让胸壁完全复位。 4 、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 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 5 、按压人每 2 分钟轮换,保证按 分钟轮换, 压质量。 压质量。
心脏停搏:室颤、室速、心脏静止、 心脏停搏:室颤、室速、心脏静止、电机械 分离
基础生命支持的内容
D: Danger 现场环境的评估 R:Response 患者意识程度的评估 心肺复苏的ABC 心肺复苏的ABC ——A: ——A: Airway 开放气道 ——B: ——B: Breathing 人工呼吸 ——C: ——C: Circulation 人工循环
CPR成功的关键: 成功的关键:
• 呼吸循环停止后,4分钟大脑开始受损,10分钟引 呼吸循环停止后, 分钟大脑开始受损,10分钟引
起脑死亡。每耽搁1分钟,成功的把握就要下降7 起脑死亡。每耽搁1分钟,成功的把握就要下降7~ 10%,超过12分钟,生存率只有2 12分钟 10%,超过12分钟,生存率只有2~5%
• 心脏停博后4分钟内开始初期复苏、8分钟内 心脏停博后4分钟内开始初期复苏、
开始后期复苏者的恢复出院率最高
心肺复苏的原则

心肺复苏指南2005

心肺复苏指南2005

2005国际CPR指南成人基础生命支持要点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或称初期复苏: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突发心跳骤停(SCA)、心脏停搏、卒中和气道异物梗阻(FBAO)的表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利用体外自动除颤仪除颤。

AHA用4个链接(生存链)证明时间对SCA病人VF的重要性,四个生存链具体如下:①早期识别和启动急救医疗系统(EMS)或联系当地急救反应系统。

②早期由旁观者进行CPR。

③早期进行电击除颤。

④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

成人BLS顺序BLS的步骤包括一系列的评估和行动,这在BLS程序图(附后)中已有说明。

图表的目的是让这些步骤能直观、简单、易学、易记、易操作。

以下的框数是指图中的方框序数。

检查反应(框1)当救助者已经确认环境安全,就应该检查受害者的反应。

在检查中,可以拍打其肩膀,问“你还好吗?”。

如果受害者有所应答但是已经受伤或需要救治,应马上去拨打120。

尽快返回,重新检查受害者的情况。

启动EMS系统(框2)如果单独的救助者发现没有反应的成年受害者(如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应该立刻启动EMS系统,取得一台AED(如果条件允许),返回受害者处进行CPR和除颤。

如果有两个或更多救活者,应该首先开始CPR,其他人去启动EMS 系统和取得AED。

如果现场有医疗反应机构或人员,应立即通知现场的医疗机构人员,而不是去呼叫EMS。

医务人员应根据最可能引起心脏骤停的病因最大可能,灵活使用救治顺序。

如果只有一个医务人员,看见病人突然倒下,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心源性的,施救者应呼叫120,去取AED,并返回作CPR,进行除颤。

如果仅有一个医务人员,面对淹溺或其他窒息(主要是呼吸)引起的心脏骤停任何年龄病人,施救者应先给5周期CPR(约2分钟),再去启动EMS。

开放气道与检查呼吸(框3)在进行CPR之前,首先将受害者仰卧位放到硬质的平面。

2005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述评

2005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述评

2005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述评蒋健上海瑞金医院2007-1-13复苏医学是临床医学中进展较快的领域之一。

美国循环杂志于 2005 年底发表了 AHA (美国心脏病学会)新修订的心肺复苏指南。

勿庸置疑,这是他们对发展复苏医学所作的又一次巨大贡献。

对 2000 年复苏指南内容作了修改或补充,例如将胸外按压与通气之比由 15 : 2 或 5 : 1 改为 30 : 2 ;胸外按压要有力、快速、让胸廓弹回、减少按压中断;不再强调先电击除颤,公共场所有 AED (自动体表除颤)例外;三次电击修改为一次电击;电击前、后均应作CPR ;用低于正常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可以使通气 / 血流比正常等。

这些修改处处体现他们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思考。

一生命掌握在目击者手中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的资料,每年因冠心病发作死于院前与急诊的人数为 30 万人,其中死于院外的为 25 万人。

另外一项心博骤停资料统计,美国为 40 万至 46 万人 / 年,欧洲为 70 万人 / 年,其中有 2/3 的病人进行了现场心肺复苏。

经院前急救专业人员抢救的存活率为 5 - 10 %,心博骤停表现为心室颤动的,有 15 %存活出院。

世界范围资料统计,心博骤停院前存活率为 6 %或更低。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研究资料表明,由目击者对心博骤停患者及早实施 CPR 存活数可增加 2 - 3 倍。

如早 CPR 加上早电击除颤(发病 3 - 5 分钟内),则存活人数可增加至 49 - 75 %。

心博骤停表现为心室颤动者,不作 CPR 的每延迟电除颤 1 分钟,存活率下降 7 - 10 %,而作了 CPR 的每延迟电除颤 1 分钟,存活率下降为 3 - 4 %。

因此说生命掌握在目击者手中并非夸大其词。

2005 年复苏指南再次确认了生命链-早识别(呼救)、早 CPR 、早电击、早作高级生命支持的价值。

我国心肺复苏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显然有不小差距,接受 CPR 培训人数不足千万。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CLOR)根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CPR 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首次面世。

5年后,AHA和ICLOR于2005年1月22-29日组织来自世界各地从事CRP和ECC的专家在美国对该指南进行修改,期间又广泛征求了世界各地专家的意见,新指南终于在2005年12月13日的Circulation上刊出。

基础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BLS)包括识别心脏猝死(SCA)、心脏病发作、卒中及异物气道阻塞(FBAO);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

AHA用以下4个环节组成一个生命链来解释对室颤(VF)SCA患者采取紧急行动的重要性(图1):①尽早识别紧急状况并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S);②尽早CPR;③尽早用除颤器除颤;④尽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成人BLS顺序BLS步骤由一系列连续评估和动作组成(图2)。

检查患者反应(步骤1)一旦确信急救场所安全,急救者应首先检查患者的反应。

拍打患者肩部,并对其大声呼喊“你怎么样啊?”如果患者有反应,但受伤或者需要医疗救助,急救者需离开患者拨打急救电话。

然后尽快回到患者身边对患者进行再次检查。

启动EMS系统(步骤2)如果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例如,没有活动或对刺激没有反应等,急救者应启动EMS系统(拨打急救电话),取出AED(如果有AED),然后回到患者身边进行CPR,如果需要,可进行除颤。

如果有多名急救者在现场,一名急救者按步骤进行CPR,另一名启动EMS系统,同时取出AED。

在救助一名淹溺者或者窒息性(主要是呼吸系统)骤停患者,专业救护者应该先进行5个周期(大约2分钟)的CPR,然后再离开患者,拨打急救电话,启动EMS系统。

打开气道检查呼吸(步骤3)在开始CPR时,应将患者平放于硬质的平面上,仰卧。

1. 打开患者气道(1) 非专业救护者打开气道:无论患者是否受伤,非专业急救者均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患者气道。

AHA国际心肺脑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AHA国际心肺脑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生命掌握在目击者手中




冠心病发作死亡人数30万人/年,院外占25万人。 心搏骤停(SCA)40-46万人/年 美国 70万人/年 欧洲 SCA院前存活率<6%(全球) 有目击者CPR存活率>2-3倍 CPR+电击(发病3-5分钟),存活率增至49-75%
心跳骤停的常见病因


对于儿童:
推荐现场救助者和医护人员对于儿童受害者(1到8 岁间) 包括以下: (1)现场救助者对于所有受害者实施30:2按压呼吸比的 CPR。 (2)救助者应当按压下半胸骨以上部位,在两乳线位臵 (如成人时)。 (3)现场救助者当需要时应使用1或2只手按压儿童胸部 1 / 3-1 / 2 深度。 (4)现场救助者和医护人员应当使用 30:2 的按压呼吸 比。 (5)医护人员(和所有医疗专业知识的救护者,如救生员) 实施两个现场救助者的CPR是应当使用15:2的按压呼吸比 直到高级气道支持。
C-人工循环
● 触摸颈动脉 有无搏动 ( 限医务人 员) ●心前区捶 击术:需除颤 但除颤器未到 时可考虑应用。
触摸任何一侧的颈动脉波动, 以判断是否心跳存在
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按压法为压迫胸骨和脊柱间的心脏,使其泵 出血流。 胸外心脏按压要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 歇最短化。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 查之间给予5组(或约2分钟)心肺复苏。
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 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早年所谓的复苏主要指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即以人 工呼吸、心脏按压等针对呼吸、心搏停止所采取的 抢救措施。 20世纪70年代始强调CPR 时要考虑到脑,现代观 点认为脑是复苏的关键器官,因为即使CPR成功,但 如果脑发生不可逆损伤亦不能称之为完全复苏。

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最新标准

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最新标准

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最新标准理论资料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心肺复苏联合会正式公布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以下简称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基础生命支持(BLS)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特别强调了有效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意义。

该标准对按压通气比值、按压通气循环周期、按压通气参数等CPR核心技术都作了重大修订,并提倡AED的普及使用。

(具体修改内容见如下2005年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标准比例表)随着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实施,原先2000版心肺复苏标准中的按气通气15:2和按压通气四个循环必将废除和停止执行,掌握和运用新指南势在必行。

心肺复苏术,国际用语: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简称:CPR。

心脏骤停(如心脏疾病、心肌梗塞、触电、溺水、中毒、矿难、高空作业、交通事故、旅游意外、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心脏骤停),而现场第一目击者采取呼救、心肺复苏术等紧急救助措施。

在采取现场心肺复苏术A、B、C三大步骤:即A---气道开放。

B--- 人工呼吸。

C---人工循环(胸外按压),有条件可采取D---自动体外除颤。

而现场抢救人员,必须要规范标准进行心肺复苏术A、B、C、D步骤抢救,才能使病人生命在最短时间获救。

因此,医疗卫生医务工作者及广大群众必须要学会心肺复苏技术。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成年人1-8岁儿童婴儿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人工呼吸2次有效呼吸(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2次有效呼吸(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2次有效呼吸(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呼吸频率10-12次/分钟(约5-6秒钟吹气一次)10-20次/分钟(约3-5秒钟吹气一次)10-20次/分钟(约3-5秒钟吹气一次)检查循环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

简述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cpcr心脏按压位置、深度及频率。

简述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cpcr心脏按压位置、深度及频率。

简述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cpcr心脏按压位置、深度及频率。

1. 引言1.1 概述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心脏骤停时,心肺复苏(CPCR)是一种关键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生命。

其中,心脏按压作为CPCR的核心步骤之一,在恢复血液循环和保证大脑供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2005年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对于成人CPCR的心脏按压位置、深度及频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逐一讨论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关于成人CPCR心脏按压位置、深度及频率的要点,并分析这些要点与复苏效果之间的关系。

文章共分为引言、CPCR 心脏按压位置、CPCR心脏按压深度、CPCR心脏按压频率和结论五个部分。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2005年指南关于成人CPCR心脏按压位置、深度及频率等要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希望通过分析不同参数对复苏成功率和效果的影响,为现场急救者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实践建议和方法。

此外,文章还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指南更新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提升心肺复苏效果奠定基础。

2. CPCR心脏按压位置2.1 介绍CPCR心脏按压位置心肺复苏(CPCR)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停跳患者的自主循环。

其中,心脏按压是CPCR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

正确的心脏按压位置对于提高复苏效果至关重要。

2.2 2005年指南中关于成人CPCR心脏按压位置的要点根据2005年的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在进行成人CPCR时,应该将双手放置在胸骨下部两侧,在乳头线水平上或稍稍上方的位置进行心脏按压。

推荐使用双手合并叠加交叉方式进行按压。

2.3 心脏按压位置与复苏效果的关系正确选择心脏按压位置能够提供更有效的血流送达至体内重要器官,从而增加患者生存率。

适当的位置可以确保充分地给予心脏施加压力,并充分利用胸骨向下移动时产生的弹性力量来帮助血液流动。

正确找到合适的位置有助于避免压迫其他脏器,如胃部和肝脏。

CPR2005国际指南核心技术三个阶段——ABCD四步法

CPR2005国际指南核心技术三个阶段——ABCD四步法

II.
III. IV.
按压/通气比 30:2,单纯通气频率 8~10次/min。 通气以见到胸部起伏为适,避免迅速 而强力的人工呼吸,导致过度通气。 注意复苏期间提供高浓度氧。
26
第一阶段—第一个ABCD
C: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形成人工循环
是心搏骤停后唯一有效方法

27
C1、胸外心脏按压
拨打“120”:启动救护体系
8
A2、呼

9
A3、体位要求
摆放为仰卧位 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 脊椎外伤整体翻转

头、颈身体同轴转动
无意识,有循环体征:侧卧位
10
A3、摆放仰卧体位
整体翻转
11
A4、开放气道:

头偏向一侧
手指或吸引清除口腔内异物


压头抬颏开放气道
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
心泵 人工循环机理 胸泵 并存
28
C2、心泵机制
按压时压迫心脏排血

主动脉瓣开放
二、三尖瓣关闭
放松时心腔舒张复原
主动脉瓣关闭
二、三尖瓣开放 静脉血被动吸回心脏
29
C3、胸泵机制
按压使胸内压上升
主动瓣开放排血 静脉壁压陷、静脉瓣关闭
放松时、胸内压降为零
主动脉瓣关闭
静脉血回流心脏
30
C3、胸泵机制(压力单位mmHg)
按压时
放松时
31
C4、心跳骤停判断(非专业)
经两次人工呼吸病人仍无反应
(无意识、运动)
临终呼吸可视为心跳停止 立即做胸外按压 时间10秒内完成
32
C4、心跳停止判断(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国际心肺复指南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心肺复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第一部分科学共识第二部分伦理原则第三部分生命支持第四部分培训教育一.科学共识 (Consensus on Science)以《心肺复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以循证'>医学(EBM)为依据:※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推荐经过严格循征'>医学证实的新方法;※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

《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05年1月对《CPR与ECC指南2000》作了修订,称为《国际CPR与ECC指南2005》,并将于2005年11月在美国《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

该指南凝集了全球110个国家、地区'>医学专家的心血。

广泛与接受,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医学人员、专业急救人员的参与。

二.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CPR的目标:1.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2.但是,CPR一个特殊的目标是逆转临床死亡,故有很大局限性。

病人自主的原则在伦理学上是受到尊重的,在许多国家亦受法律保护。

临终遗嘱:提出自己的医疗围包括CPR。

形式:谈话、书面遗嘱、生存意愿及对医务人员永久的委托书。

遇下列情况可不进行CPR1.科学的评估已表明没有明确的标准能准确预测CPR无效。

因此,推荐所有心搏骤停病人均应接受CPR ,除非:病人有有效的遗嘱;病人有不可逆的死亡体征:僵死、断头或尸斑;预测不能得到生理上的益处,对危重败血症、心原性休克进行了最积极地治疗,重要的脏器功能仍在不断恶化或者疾病的晚期(心脏停搏是必然结果)。

2.在执行CPR时,救援者将要冒身体受伤的危险。

下列情况可以终止CPR:1.有效的自主循环和通气恢复;有专业医务人员的接替。

2.有可靠指征提示存在不可逆死亡;救护者因疲惫,周围的环境危险,持续复可造成其他人员危险而不得不终止。

3.向救护者提供有效终止CPR的遗嘱。

终止与延长CPR1.在医院:取决于经治医师。

2.科学研究表明,在经过高级生命支持30分钟,病情仍无好转,可以终止CPR;对于新生儿,抢救十五分钟无效即可终止。

3.适当延长CPR:年龄较小;药物过量;严重低体温(如溺水);毒素和电解质异常等;这些是能改变预测结果的因素。

病人死亡的宣布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规定在现场不能开具死亡证明书。

欧洲,有随急救车的医生,可以宣布死亡。

我国随车医生一般不宣布死亡和决定停止所有复抢救,否则违背'>医学伦理。

撤消生命支持对于家属和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感情化的非常复杂的决定,如下情况可以撤消生命支持:1.医生及家属认为治疗目的不能实现或者继续治疗又无任何益处,其决定是合适的。

2.研究表明,昏迷者不能重新清醒,在第3天无瞳孔对光反应,缺乏对疼痛的自主反应或第1周末没有双侧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者,可以撤销生命支持。

3.不可治愈的疾病晚期,不管能否清醒或者及时严格地治疗,其心搏停止是其必然结果。

三.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是CPR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容,在最新国际指南中,对此作了一些修改。

(一)早期启动EMSS:*“快打” 或者“先打”*BLS的顺序:评估、呼救EMS、CPR的ABC和电复律/除颤AED。

*“成人” 定义为大于8岁的任何人。

(1)多数突发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病人为VF:发病到除颤/复律的时间对复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6)多数婴幼儿(〈 1岁)和儿童(1~8岁)的呼吸心搏骤停原因多与气道或通气有关,非突发性心脏事件,急救时人工呼吸是重要的。

首先进行急救,以1分钟的CPR后再呼叫EMSS。

(2)BLS在处理中风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救护人员对不清醒的成人应“先打”,救护人员尽快救护转送,提前通知接受医院,以增加其快速静脉溶栓。

(3)对于溺水、创伤、药物过敏等病人,应先提供CPR,再“快打”。

(4)清醒的成年人气道异物梗阻在向EMSS求救前,第一救护者应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呼救EMSS,CPR与其他急救措施并用。

直到EMSS人员到达, 转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5)根据情况处理气道异物梗阻:对‘第一救护者’不要求处理不清醒成人的气道异物的抢救程序;如怀疑或证实可能有气道异物者,可试行先CPR,后解除气道异物;在行人工呼吸时,注意检查异物;专业救护人员对不清醒病人应做解除气道异物的抢救。

(6)二个救护者在现场第一个开始CPR;第二个呼救EMSS,如果情况允许,应找出AED进行电击复律。

(二)BLS顺序与变更1.人工呼吸:口、面罩、气囊通气量、时间变更无氧:潮气量700-1000毫升,2秒钟;有供氧:400-600毫升,1-2秒钟。

检查脉搏不要求第一救护者掌握。

循环体征:正常呼吸、咳嗽、运动消失,开始胸外按压。

医务人员要求检查,同时评估循环体征。

2.胸外心脏挤压:成人为100次/分钟;单人/双人CPR,按压/通气:指南2000 为15/2,2005为30:2;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语音节拍器的运用,提高CPR的执行力度。

(三)BLS的“黄金时刻”(1)在死亡边缘的患者,BLS的初期4~10分钟是病人能否存活的最关键的“黄金时刻”,决定着抢救程序是否继续进行。

(2)“黄金时刻” 抢救患者生命的中最关键的措施是BLS。

1.BLS的容:迅速识别和处理心肌梗死和中风,以防止呼吸心搏骤停;呼吸骤停时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心搏骤停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对发生心室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者,用AED进行电除颤/复律;识别并解除气道异物。

2.何谓生命链?所谓“生命链”,是指对突然发生的心搏骤停病人,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律有序的步骤、规有效的救护措施,将这些抢救序列以环链x形式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挽救生命的“生命链”(Chain of Survival)。

美国心脏病学会于1992年10月在〈美国'>医学杂志〉上正式用描述启用。

现代急救,尤其是现场救护,挽救生命的程序通常以此来叙述。

3.生命链的关键一环--早期电复律国际标准:接到急救呼叫院歪5分钟以给予电击复律,医院要求3分钟电击复律;支持建立公众使用除颤/复律方案;BLS的救护人员(***、消防员、保安员、教练、高危员、公共场所人员)进行训练(未定级);社区:通过培训,可以使急救呼叫、电击时间间隔〈5分钟使用AED;“成人” 定义为大于8岁的任何人,不推荐8岁以下的人应用AED 。

(1)早期电复律原则:心搏骤停初始以节律性心室纤颤(85~92%)最多见,治疗心室纤颤最有效的措施为电击除颤。

成功的可能性随时间延长而减少(见图示),心室纤颤在几分钟有转变为心室停顿的倾向。

即使晚至心搏骤停后6-10分钟进行电复律,亦可复成功,其存活者可无神经损害,尤其在给予CPR情况下。

在等待AED的时候,实施CPR似乎能够延长室颤的抢救时间,有利于保护心脑功能。

如没有AED的基础,CPR并不能使室颤转变为正常节律。

每延误1分钟,室颤性心搏骤停的存活率便降低7%~10%,除颤愈早预后愈好。

若有‘第一救护者’,心搏骤停的存活率可显著提高。

使用指征:确认是否有心搏骤停;心律如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均为电复律指征。

4个基本步骤:打开电源;粘贴电击片(汗、胸部多毛-检查电击片);分析心律(5-15秒钟,距离);离开病人和按“电击”按钮。

电复律+按压+通气相结合3次电击后无复律,重新进行CPR1分钟,并检查循环体征。

无循环体征,继续进行心脏按压。

有循环体征,无呼吸则人工通气;若室颤复发,则再次电击复律。

强调CPR与AED应用相结合。

(4)公众使用AEDAED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都可掌握。

公共场所(1台/10000人)均可放置。

社区成为“最终的心脏监护病房”。

据报道存活率高达49%,为过去最有效EMS体系的2倍。

(四)BLS指征1.呼吸骤停:原因:溺水、脑卒中、FBAO、烟雾吸入、药物过量、触电、窒息、外伤等。

呼吸骤停发生时,心脏和肺对血液的氧合作用能持续几分钟,继续对脑及其他生命器官的供氧。

病人可能具备循环体征。

迅速畅通气道以及人工呼吸可挽救生命。

持续供氧可防止心搏骤停。

2.心搏骤停:循环终止,使生命器官缺氧。

无效的“喘息样”呼吸(濒死样呼吸)多发生在心搏骤停的前期,不应与有效呼吸混淆。

伴发以下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无脉搏电活动、或者心电静止(一条直线)。

(五)BLS的实施BLS是由一系列连续的操作技术组成的,包括评估技术、支持或干预技术。

(1)评估容:包括:现场的安全、引起的原因、受伤人数等?救护者自身、伤病者及旁观者是否身处险境?伤病者是否仍有生命危险存在?判断现场可以应用的资源及需要何种支援,采取何种救护行动等。

(2)保障安全: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如对触电者急救,必须断绝电源,然后才能采取救护等措施以保障安全。

要清楚明了自己救护能力的极限,在不能消除潜在危险因素时,应尽量确保伤病者与自身的距离,安全救护。

在现场要保持镇定,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判断,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3)个人防护设备:第一救护者在现场救护中,个人应采用防护设备,阻止病原体进入身体:口腔隔离措施;做好个人防护设备,戴上医用手套、眼罩、工作服、口罩等。

(5)评估患者神志:患者神志是否清醒:会睁眼或有肢体运动等,表明病者有意识。

如患者对刺激无反应,则表明意识丧失,已陷入危重状态。

病者突然倒地,然后呼之不应,情况均多为严重。

2.向EMSS呼救发现危重伤病患者,立即救护的应及时向专业急救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或附近担负院外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社区卫生单位报告。

EMSS应立即派出专业救护人员、救护车至现场抢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