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5.0-中国社会学教学网

合集下载

《网络社会学》-第4章 网上社会行为

《网络社会学》-第4章 网上社会行为

主题
响应篇数
请社区问一下
8
本校快要期末考了,有 8 谁可以告诉我.....
双鱼座被动么?
8
不能天天洗呀?
5
计概在考什么呀!
7
二、旁观者效应
所谓旁观者效应是指,当事情发生的当时, 个人知觉到“他人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其是否 采取行动,通常旁观者数量越多,个人提供的帮 忙可能性就越小。
本章复习思考题
二、网上社会行为的特点
(二)网上行为种类 1.通邮行为 2.聊天行为 3.交友行为 4.游戏行为 5.获取信息行为 6.发布信息行为
第三节 网上社会行为的模式
1. 在网络搜索行为取向上,中国人更加关注 IT,即关注信 息技术方面;而西方人更加关注人文精神。
2.中国人注重活在将来,西方人注重活在当下。
二、网上社会行为的特点
(一)网上社会行为的特点 1.网民之间的“交往”完全依赖电脑网络。 2.过滤了现实社会中的三个大的要素:面接 交流中的非语言交流因素;交流中的行为“场” 的因素;行为主体的社会属性。
二、网上社会行为的特点
3.媒介事物的语言符号交流,是一种特殊行为符 号互动场景。 4.上网者之间的行为互动或沟通的频率增加了; 参与者之间更加平等。
第二节 网上社会行为
一、网上社会行为
网上社会行为以计算机架构下的网络为媒介。 网上社会行为与现实中的社会行为在性质上 是一样的,都是指一个体或若干个体影响到他人 的行为。
一、网上社会行为
文本 行为指号
主体 (行为者)
光速
文本或超文本 文本或超文本
显示器中 的文本
受体 (受行为 影响者)
结果
图5-2 网络社会行为结构模式图
6.10% 4.60%

《网络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讨论意在使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了解网络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网络社会的新形态,网络对人们社会关系的改变,从商业(经济)、政治到社会交往,等等,体现在诸如网络与交往、公共参与、认同以及政治经济影响等;2)初步熟悉网络社会学的问题视野和分析概念、知识工具;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框架对网络现象进行初步研究;3)对网络自身简史及与其他媒介的比较有一定认识;理想地看,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最终对身边熟悉现象能有一种批评的眼光和新的理解体验。

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由三部分构成:A、课堂表现(20%)、B、研究计划(30%)和C、课程论文(50%)。

A、课堂表现(20%):包括出勤和参与两项,以后者为主。

特别鼓励大家积极提出问题,积极参与相关讨论,主动向教师和同学贡献有价值的网络知识或知识线索。

讨论将分两种形式:其一是对讲授内容的讨论,可以提出任何看法,或批评或肯定或补充或质疑等;其二是分组报告:从第8周开始,将安排小组报告;鉴于选修人数众多,必须有重组准备方能保证参与者都有收获,因此做如下规定:1)小组分组:以自由结合方式产生,鼓励跨专业、跨年级或班级之间的合作;每个小组6-7个人;不得超出;总计将产生20-25个小组;由授课教师依据选题计划书进行选择,最终选择7个(左右)小组做报告;凡是选中的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将在90分(含)以上;报告人视表现另为加分。

2)第4周(国庆节后,10月14日)交分组名单及选题方向、研究的初步思路;要求: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网络现象;例如网络聊天、网络语言、网络交往、网络言论自由、网络隐私、网络购物、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网络下载等等,但是不要停留在一般的描述,要具体下来,可以选择一个网站(如开心网、校园网),一个社区(百度贴吧、或者居住小区所在的社区)、一个事件、一个现象等等。

提示:如果你没有好的题目选择,就针对教材各章节,将之具体化就可以。

概要及绪论-中国社会学教学网_OK

概要及绪论-中国社会学教学网_OK
• 研究乡村组织:
桑德斯D.Sanderson认为没有农村社会学,只有对农村 社会组织的研究。
3
教材推荐
• 钟涨宝主编:《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 李守经主编、钟涨宝副主编:《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 • 刘豪兴主编:《农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 袁亚愚编著:《新修乡村社会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 。 • 韩明谟编著:《农村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 新中国的重农及其效果(如城市导向的“菜篮子” 工程与菜贱伤农)
14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
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 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 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 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 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 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 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 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农村社会学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奂平清
1
主要内容:
第一讲 绪论(农村社会学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地位 与现状、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第二讲 农村社会学发展简史 第三讲 农村社会的主体——农民及其经济社会属性 第四讲 农村社会组织 第五讲 土地制度变革与农村社会转型 第六讲 农村居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第七讲 “乡村建设运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八讲 “三农”问题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 研究农村社会问题: 泰勒C.C.Taylor《农村社会学——农村问题研究》:农村 社会学应该“讨论乡村人民相互关系及与全国和全世 界人口的关系,并讨论乡村社会制度与生活程度及其 他各种乡村社会问题。 乔启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是研 究农村社会问题的一种应用科学,以社会目光观察及 解释农村人口的解决、文化、组织等复杂现象,就其 所得结果,以供指示农村社会生活之正当方向。”

国家与社会-中国社会学教学网

国家与社会-中国社会学教学网
19
四、国家、官僚制与民主
•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将从贵族主义过渡到身份平等主义 • 身份平等主义使群众参与政治成为可能 • 群众的政治参与是一股反官僚化的力量 • 群众民主可能使民众中的非理性因素对国家政治产生显著影响,从而走向
“皇帝主义”和极权主义 议会主义
20
• 基于市民主义的价值观,尽管当时德国的官僚制 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道德上都比英、法、美的 官僚制度更加完美,但他还是对其持批判态度, 认为国家官僚化会导致对个人自由的戕害,因此, 他主张民主主义和议会主义。
30
之二
• [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 务。
•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 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 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8
第三节 权力、统治与合法性
9
一、权力与统治
• 权力本质上是一个支配-服从过程 • 政治权力的竞取
– 阶级 – 身份集团 – 政治党派
10
二、支配的合法性
• “没有任何一种支配关系会自愿把延续的基础限定在物质的、情感的和假想 的动机上。相反,每一个支配系统都企图建立和培养其‘合法性’”
• 合法性的理想类型 – 传统合法性(traditional legitimacy) – 魅力合法性(charismatic legitimacy) – 法理合法性(legal-rational legitimacy)
23
资本主义不必然无产阶级专政
• 残酷的竞争导致企业家数量越来越少,反倒有可能和平“长入”社会主义 • 资本主义的发展将导致私人官僚系统的不断膨胀,从而出现一个日益庞大

社会学网址

社会学网址

A、学术网站1.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2. sociologybar /3.中国社会学网chinese sociology /shxw/4.社会学资源站/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NET.Channel.Web/6.传播道:/document.html7.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hk/wkgb.asp8.当代文化研究:/9.中国青少年研究网:/default.aspB、学人空间1. 寒堂的小屋:/web/banu/2.Catch and keep my happiness:/3.以社会学为业:/index.html4.且行且看:/user45/pfusociology/index.htmlC、学术论坛1. 社会学学术社区(推荐)Academic Community of Sociology,http://communi /forums/2.三校社会学论坛·中国网社会论坛/index.php3.社会学BLOG :/4.考研论坛:/forum/index.aspE、中外学者1.Adrian. E. Raftery个人主页:/raftery/2.艾尔·巴比个人主页个人主页:/wilkinson/socsci/sociology/Faculty/Babbie/3.于建嵘| 专栏文章列表(blogchina):/blogger/na me/_%D3%DA%BD%A8%E1%C9.htmlF、社会调查及统计学1.3See市场研究信息网:/2.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推荐):/servlet/Node?Node=72453.SPSS中文论坛(推荐):/bs/index.php?sid=Iuy3oa4.中国统计网:/5.SPSS中国:/index.php6.中国社会调查所:/index.htm7.一统天下论坛:/statstar/index.php?s=8b48745800239e72194ca6d88eff0109&G、高校社会学1.香港大学社会学:http://www.hku.hk/sociodep/2.南京大学社会学:/3.北京大学社会学:/4.清华大学社会学:/docsn/shxx/site/5.中山大学社会学::8080/soc/chinese/default.asp6.华中科技社会学:/7.华中师范社会学:/hsd/society/index.htmH、社会学专题:1.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ppt课件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ppt课件

二、家庭教育的疑虑
网络社会,我们常常处于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
一方面家长很担心子女接触电脑而着迷,进而
影响学习和“正常成长”;
另一方面,家长也认识到,当今社会,电脑和
网络无处不在,如果子女不熟悉电脑,很有可能在
学业和事业上遇到麻烦。
.
8
第二节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三、网络社会化
网络社会的出现,使知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信息科技使知识从“积累”转化成“整合”。
2、教育规模已经从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向着开放式的网
络化教育转变
3、办学形式从单一的全日制教育向着多层次、多形式、
多规格的教育转变
4、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向着.终身教育发展
15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三)网络教育在中国的具体实现 一个完善的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设计 2、课件系统 3、协作交流系统 4、网络作业及题库系统
.
24
第四节 网络对经济的影响
四、网络经济与现实市场
网络经济虽然仍然生产、销售实体物品,但更重要的是 它以提供信息及知识为主要服务内容。
网络社会的发展使世界的经济有三项明显的特征: 它是全球性的,它偏向无形的事务(理念、信息和关系), 它的一切组成因素紧密地交互联结。
.
16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三、网络与教学过程分析
(一)讲授方式
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单向传播,更以其 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交流的代表性 媒体。
(二)基本的学习方式:
探究型学习
接受型学习
.
17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三)学习方式与资源的需求
网络特别适合探究型学习方式

网络社会学 第一章

网络社会学 第一章
• 不单指网络这种结构逻辑的单纯存在,而是指它是能够即时 地在全球范围内,在社会生活各领域普遍存在的结构形态。
• ―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 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 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 结果。…..我们可以称这个社会为网络社会, 其特征在于社 会形态胜于社会行动的优越性。” (卡斯特)
4. 互联网发展历史及大事记
– – – – – – – – – – 1990: 第一个商业性的拨号上网ISP 1991: 第一个网页诞生了 1991: 第一个基于内容的搜索协议 1991: MP3成为标准 1993: Mosaic –—第一个供大众使用的图形化浏览 器 1993: 政府加入的乐趣 1995: 互联网的商业化 1997: 术语“博客”出现了 1998: Google! 1998: 基于互联网的文件共享开始生根发芽
3. 互联网概说
– (1)通过全球性的唯一的地址逻辑地链接在一起,这 个地址是建立在“网络间协议”(IP)或今后其他协议 的基础至上的。
– (2)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网络间协议” (TCP/IP),或者今后其他接替的协议或与“网络间 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 (3)可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 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第一章 互联网及网络社会学
1.从网络到网络社会
– 网络 • 各种关系网络形态:实体网络 V. 虚拟网络
– 实体网络:人类社会各种类型的社会网络 – 虚拟网络:信息网络(虚网) 则是以光纤、卫星、电脑、电话 及各种电子通讯技术为基础、数字化连接覆盖全球的信息传 输系统
– 网络社会 network society v. Cyber-society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5.0-中国社会学教学网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5.0-中国社会学教学网
教育资源共享包括三大方面: (一)知识内容方面 在知识传播普及方面,网络使知识内容普及化
h
12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资源共享包括三大方面:
(二)师资方面
优秀的师资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可以使更多的
受教育者获益
(三)教学手段和教育设备方面
老师可以把所教的内容刻录到光盘上,让学生
复制。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家庭教育的疑虑
网络社会,我们常常处于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
一方面家长很担心子女接触电脑而着迷,进而
影响学习和“正常成长”;
另一方面,家长也认识到,当今社会,电脑和
网络无处不在,如果子女不熟悉电脑,很有可能在
学业和事业上遇到麻烦。
h
8
第二节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三、网络社会化
网络社会的出现,使知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信息科技使知识从“积累”转化成“整合”。
h
16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三、网络与教学过程分析
(一)讲授方式
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单向传播,更以其 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交流的代表性 媒体。
(二)基本的学习方式:
探究型学习
接受型学习
h
17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三)学习方式与资源的需求
网络特别适合探究型学习方式
第十一章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
本章主要内容:
日常生活方式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网络对经济的影响
网络对政治的影响
h
1
序言
网络社会发展整合了网络社会自身, 同时也改变了现实社会。
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互联 网彻底改变着经济,同时,互联网“给政 治和社会所带来的后果可能更大”。

社会学专业网址(国内部分)

社会学专业网址(国内部分)

社会学专业网址(国内部分)/chinese/s09_shx/s09_shx.htm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Soc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ysdw/yjs/shxs/shxs.htm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Sociology, Beij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academic/department/sociology/北京大学社会学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 Peking University/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Peking University.**/*ocsn/shxx/site/清华大学社会学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epartment of Sociolog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ep/shehuixue.html复旦大学社会学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 Fudan University/njuc/dep/shehui/南京大学社会学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 Nanjing University/cn/rcpy/zysz.htm武汉大学社会学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Wuhan University中山大学社会学系/zsu/dept/008.htmDepartment of Sociology,Zhongshan University/chinese/departments/dept_sociology/index.html /english/academic/depart/sociology.html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nce and Technology /english/teaching/index.asp南开大学社会学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Nankai University/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z06_skzz/z06_skzz.htm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Social Sciences in China.hk/soc/contents.htm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k/香港政策研究所Hong Kong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Ltdhttp://www.hku.hk/sociodep/香港大学社会学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k/swk/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ttp://www.hku.hk/socwork/hksw/index.htm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Social Word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index.asp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Department of Applied Social Studie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k/cityu/dpt-acad/fhs-sa.htmDepartment of Public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hk/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hk/%7Eapss/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Department of Applied Social Studies,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w/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Sociology, Academia Sinica.tw/english/eng-index.htmDepartment &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暨研究所.tw/social/台北大学社会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 in Nation ****ei University.tw/laws/sociology/welcome.html辅仁大学社会系FU-JEN Catholic University sociology.tw/sw/东吴大学社会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t Soochow University.tw/~iosoc/清华大学(台湾)社会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Sociology,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http://140.128.105.41/東海大學社會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 Tunghai University。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超星网络课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超星网络课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超星网络课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下列观点是卡西尔提出的是()A、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将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

B、人应被定义为“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D、人是“有责任的”存在物,是一种道德主体。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2【多选题】以下关于社会学的说法正确是()A、社会学中并不存在一种单一的、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观点。

B、社会学不研究经济问题。

C、学习社会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A、费孝通B、潘光旦C、陈达D、吴文藻我的答案:ABC 得分: 33.3分2【判断题】1950年3月,潘光旦在《社会学系怎样改造》一文中提出主动改造的建议,以期社会学系继续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3【判断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于2000年重建,距被取缔的1952年相隔已48年。

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社会人都应具备的心智品质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思想、会选择、能行动的主体,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比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更不易研究。

B、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概念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 4卷中正式提出的。

C、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那样一般的、有力的理论。

D、社会学是累积的,通常透过不断检证、否证既有的理论与经验,在此基础上修正、说明并改善原有的社会学的知识。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2【多选题】社会学的想象力适合用来解释以下哪些情形()A、小华与父母很疏远,因为他们外出打工,很少见面。

B、丽丽与同学闹矛盾了,现在心情不好不想吃饭。

C、来自农村的小刚发现大学同学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他觉得很不可思议。

D、因为打工子弟学校被拆,乐乐必须离开北京回老家上学,她很不愿意。

网络时代社会学理论与实践

网络时代社会学理论与实践

网络时代社会学理论与实践槐涛【摘要】20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事件就是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它在整个社会上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有很多的社会经验也随之出现,对于我们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调整和改变社会学的问题意识与理论视野。

网络时代社会学即不仅仅只是社会学学科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它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它在另外的一个领域开拓对社会学的研究,并能够形成社会学的新颖的研究方式,对于网络时代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处理网络社会的开放成为了当务之急。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1(000)036【总页数】1页(P227-227)【关键词】互联网;社会学;网络时代;虚拟空间;实践【作者】槐涛【作者单位】广州市团校,广东广州510635;广州志愿者学院,广东广州5106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1 互联网的兴起的影响1.1 互联网的兴起对于科学和经济的影响在整个20世纪中,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互联网的兴起是在科学文化方面、经济文化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影响,互联网不仅是当今人们进行交流学术、发布新闻、寻找资料、人际交往的工具,当然这样的工具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优点,全新的开放式这一优点使得其在为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层面有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提升,就目前来说,互联网已经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形成了强而有力的震撼,震撼人心,从很多程度来说,人们更挚爱这一切,有人对这一切进行了预示,并且认为这种震撼将会继续下去,还会有深程度的发展,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表现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表现,它让个人在日常中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改变,墨守成规的生活方式被绚丽多姿的生活方式所取代,在以前,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被整个社会所束缚,不会见到突破的身影,但是在网络世界中,在互联网上人们将以前的守旧的生活方式抛弃了,主动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生活方式,并且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做出更多的突破,让人们明白到当今社会的新趋势,整个社会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而是突破,在突破中找到人们应该拥有的一切,互联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让人们懂得利用互联网从深层次理解以前的理论知识、社会经验。

网络社会及其社会本体论诠释

网络社会及其社会本体论诠释

图 1 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图 2 中国微博网民数及使用率
网络空间作为一个巨大的价值共同体, 发展 如此迅速, 以至成为具有高度互动性和复杂性的 公共 交 往 体 系, 并形成了相应的社会交往景 观
[ 5]
拟共同体的生存原则结成的实现自我、 创造自我 的虚拟生活世界。 在网民社会中, 虚拟生活主体的经验是如此 重要, 以至我们的网民行动都必须以此为基础。 不仅如此, 网络空间作为一种异常复杂的“ 虚拟 生存场域” , 决定了网民社会的生活状态和各种 面貌, 以此来与现实世界的生活实践交互作用。 ·7 ·
唐 魁 玉
(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哈尔滨 150001 ) 摘 要:随着当下虚拟生活与生产社会实践的展开和深入, 网络社会本体及其社会意义也越来越被凸显 出来。网络社会、 网络社会发展诸多问题, 均需在社会本体论的阐释中获得新的认识。网民社会作为一种全新 的、 以网民和虚拟实在性为基础的存在方式, 它既包含了一般现实公民社会的文化结构与特质, 又具有自身的 独特之处。只有建立在中国虚拟社会经验基点上的网民社会的本体论研究, 才能更好地把握网络社会的本质 和网络文化的意蕴, 处理好网络化时代所面临的各种管理问题, 并由此提升我们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 推进国 家的文化总体发展战略。 关键词:网络社会; 网民社会; 社会本体论; 社会发展; 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B0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 - 1971 ( 2014 ) 01 - 0005 - 07
[ 7]
三、 网络社会的本体论诠释
( 一) 何谓本体论诠释? 所谓“ 本体” 中的本就是根源, 是历史性, 是 时间性, 是内在性。体是整体, 是体系, 是空间性, 是外在性。本体包含了一切事物及其发生的宇宙 系统, 更体现在事物发生转化的整体过程之中。 在伽达默尔看来, 本体就是对真理与方法的动态 开发。简言之, 本体就是本源与整体, 真理就是本 体体现于理和价值。 至于诠释, 就是用已有的文化和语言的意义 系统, 给对象做出具有新意的说明和解释。它是 一种理解、 体会和认知。比如, 朱熹《 四书集注》 、 圣经学和《 资本论》 研究等等。诠释的最终效果 是理解, 这一点至关重要。由此看来, 就网络社会 的意义而言, 有时不是使用而是解释, 因为适度的 学术解释或文化解释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诉

网络社会学教学大纲

网络社会学教学大纲
10
11
2教学目的❖通过对来自息传播原理与社会学网络理论和 研究方法的介绍,并通过网络操作技术的 实验,使学生学习到网络社会的基本知识 和操作技术,并能够应用社会学理论和方 法分析各种网络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现 代化社会管理的初级能力。
3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的自由型教学方法。教师讲授 网络社会理论与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分专 题进行实验操作,通过网络技术搜集、分 析和整理各个专题的内容,并撰写研究报 告。
5
主要参考书目
❖ 《网络社会崛起》【美】卡斯特尔,社会文献出版社。 ❖ 《信息方式》,[美] 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 《第二媒介时代》,[美] 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 《网络创世纪》,郭良, ❖ 《黑客网络时代的牛仔》,胡泳、范海燕, ❖ 《数字财富》,姜奇平, ❖ 《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蒂, ❖ 《信息时代的世界地图》,王小东, ❖ 《孤独的狂欢》,吴伯凡,
❖第四单元 网络调查方法 ❖ 【主题:网络调查】——试用网络途径进行一项
社会调查 ❖第五单元 对典型网络交际群网的比较分析 ❖ 【主题:互动性交往】——如QQ等参与的交友网
络之特征与构成 ❖第六单元 虚拟社区的建构与管理 ❖ 【主题:网络社区】——诸如个人博客网站、网
络营销或者购物网站如“淘宝”等、网络游戏世 界、社交网站等自建或者参与的网络社区之观察 体验与分析
6
教学计划
31 第一章 网络的基本知识与发展史 2 第二章 信息社会的理论 3 第三章 网络社会研究方法 4 第四章 网络社会的电子经济 5 第五章 网络社会的组织与社区 6 第六章 网络社会的政治 7 第七章 网络社会的分层 8 第八章 网络社会的文化 9 第九章 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 10 第十章 网络社会的越轨与法律 11 第十一章网络社会的风险与前景

现实的社会网络

现实的社会网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张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网,那就是社会网络。

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网,把我们每一个人都连接在了一起。

社会网络是什么呢?其实呀,它就是我们和身边的人、和周围的世界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

比如说,我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社会网络的一部分。

我们从一出生,就掉进了这个社会网络里。

爸爸妈妈是我们最先接触到的人,他们给我们爱和关心,照顾我们的生活。

他们就像这个网络里最温暖的节点,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开始认识更多的人。

我们去上幼儿园、上小学,认识了老师和同学们。

老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教给我们知识和道理。

同学们呢,就像我们的小伙伴,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成长。

在学校里,我们和老师、同学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这也是社会网络的一部分。

除了家人和学校里的人,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其他人。

比如在街上遇到的警察叔叔、清洁工阿姨、医生伯伯等等。

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着。

警察叔叔保护我们的安全,清洁工阿姨让我们的城市变得干净整洁,医生伯伯在我们生病的时候给我们治病。

他们都是社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网络不仅让我们认识了很多人,还让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

我们从爸爸妈妈那里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从老师那里学会了知识和技能,从同学们那里学会了分享和合作。

在这个社会网络里,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变得越来越优秀。

而且,社会网络还让我们变得更加有爱心和责任感。

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会伸出援手,帮助他们。

比如,我们可以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一些书和文具,或者去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们。

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让我们的社会网络变得更加美好。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网络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节点。

虽然我们很渺小,但是我们的力量却很大。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网络就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让我们珍惜这个社会网络,用心去经营它。

让我们用爱去连接每一个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家庭教育的疑虑
网络社会,我们常常处于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
一方面家长很担心子女接触电脑而着迷,进而
影响学习和“正常成长”;
另一方面,家长也认识到,当今社会,电脑和
网络无处不在,如果子女不熟悉电脑,很有可能在
学业和事业上遇到麻烦。
h
8
第二节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三、网络社会化
网络社会的出现,使知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信息科技使知识从“积累”转化成“整合”。
2、教育规模已经从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向着开放式的网
络化教育转变
3、办学形式从单一的全日制教育向着多层次、多形式、
多规格的教育转变
4、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向着h终身教育发展
15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三)网络教育在中国的具体实现 一个完善的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设计 2、课件系统 3、协作交流系统 4、网络作业及题库系统
一、方便生活
(1)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 (2)社交方式的改变 (3)生活方式的改变 (4)工作方式的改变
h
3
第一节 日常生活方式
一、方便生活
网络方便了我们的生活,降低了人们的
“生活成本”,其中尤其是降低了宝贵的“时
间成本”,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和生活
质量。
当今社会,没有网络,我们几乎无法正常
从道德角度分析,网络社会规范对显示伦理将 产生新的推动。
h
6
第二节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一、社会化与网络
社会化是一个人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
的过程。
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1)影响人格形成、发展、形成自我观念
(2)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3)掌握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h
7
第二节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h
13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二、网络教育
(一)网络教育的概念
所谓网络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网络媒介使受
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
网络教育的两种方式:
网络同步互动教学
网络异步教学
h
14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二)网络教育对整体教育的影响
1、网络教育使部分教育形式已经从教师利用传统教学
方法进行单向教学,向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转变
教育资源共享包括三大方面: (一)知识内容方面 在知识传播普及方面,网络使知识内容普及化
h
12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资源共享包括三大方面:
(二)师资方面
优秀的师资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可以使更多的
受教育者获益
(三)教学手段和教育设备方面
老师可以把所教的内容刻录到光盘上,让学生
复制。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h
24
第四节 网络对经济的影响
四、网络经济与现实市场
网络经济虽然仍然生产、销售实体物品,但更重要的是 它以提供信息及知识为主要服务内容。
网络社会的发展使世界的经济有三项明显的特征: 它是全球性的,它偏向无形的事务(理念、信息和关系), 它的一切组成因素紧密地交互联结。
第十一章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
本章主要内容:
日常生活方式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网络对经济的影响
网络对政治的影响
h
1
序言
网络社会发展整合了网络社会自身, 同时也改变了现实社会。
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互联 网彻底改变着经济,同时,互联网“给政 治和社会所带来的后果可能更大”。
h
2
第一节 日常生活方式
h
19
第四节 网络对经济的影响
一、网络与经济概说
(一)对经济的整体影响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销售模式、经营模式 都有很大的不同。它改变着传统的生产观念、生产方式。
(二)网络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网络对企业的影响可以从下列五个层面来分析:
包容性、互动性、弹性管理、商誉或商标权、客制化
h
20
第四节 网络对经济的影响
二、网络与金融
网络对现实金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网络社会对金融领域的影响;二是网络金融对 世界金融的影响。
h
21
第四节 网络对经济的影响
二、网络与金融
(一)货币形式的变化
(二)网络金融对货币的影响
1、对货币含义的影响
2、对货币职能的影响
3、对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影响
(三)网络对世界金融结构的影响
人类的学习演进过程中的几次革命:
第一次在公元前300年,以孔子创立私塾和苏
格拉底讲学为标志,开创了教育先河。
第二次始于16世纪,以夸美纽斯创立课堂学习
体系为标志,创立一对多的教学方式。
第三次,今天网络社会的兴起,教育再一次出
现大的跃进。
h
11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与教育资源
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网络通过信息的共享特 点大显身手。
(四)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网络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师直接的积极作用。网络教 学活动的组织不可能仅仅依托网络,而是在传统的课堂、网 络等方面同时展开。
h
18
第四节 网络对经济的影响
网络使经济方面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 化:
(一)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产业将成为全球 最大的产业 (三)网络是全球化得以迅速推进的有效工具
信息科技的发展增加了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信息及传播媒介使青少年扩大了视野,增加了 生活情趣。
h
9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网络改变了人类个体之间的沟通方式,极大地 提高了交互信息传播的效率。教育活动主要的形式 表现在人与人传播方面,所以,网络对人类社会领 域最大影响之一是教育领域。
h
10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h
16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三、网络与教学过程分析
(一)讲授方式
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单向传播,更以其 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交流的代表性 媒体。
(二)基本的学习方式:
探究型学习
接受型学习
h
17
第三节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三)学习方式与资源的需求
网络特别适合探究型学习方式
h
22
第四节 网络对经济的影响
三、网络与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流动 (二)人力资源整合 (三)网络招聘方式
h
23
第四节 网络对经济的影响
三、网络与人力资源
(四)人力资源管理新态势
1、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 (1)员工与经理人才的全球观念的系统整合与管理 (2)人才市场竞争的国际化
2、弹性工作者 3、外包工作方式
生活。
h
4
第一节 日常生,带
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革命,更是思维上的创新,即
观念转化,包括
(1)价值观念
(2)思维方式
(3)文化关怀
h
5
第一节 日常生活方式
二、价值观变化
从积极的意义上说,网络社会产生的思想能够 有效地净化和提升现实社会中的精神、文化品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