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生物种群与群落

生物种群与群落的重要性
维护生态平 衡
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可持续 发展
重要作用
保护生态环 境
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种群与群落的重要性
维护生态平 衡
生态系统组成
促进可持续 发展
生态平衡稳定
保护生态环 境
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种群与群落的重要性
维护生态平 衡
关键作用
促进可持续 发展
生态系统稳定
保护生态环 境
推动生态平衡
02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03 促进国际合作
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未来发展方向
01、
加强生物种群保护
科学研究支持
政策法规规范
02、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绿色发展理念
03、
促进国际合作
知识共享
资源互助
04、
总结
生物种群与群落是生 态学中重要的研究对 象,对于维护生态平 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保护 和管理好生物种群和 群落,是每个人都应 该关注和参与的责任, 希望未来能够实现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生物群落的保护
01 保护生态系统
维护生态平衡
02 维护生态平衡
保障生物多样性
03 生态修复
重要措施
种群与群落的可持续管理
01、
科学规划
制定保护措施
促进生态平衡
02、
有效控制
监测生物资源
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
03、
整合社会
促进社会发展
提高生态意识
04、
环境因素
影响生态系统 维护生态平衡
气候变化对生物种群与群落的影 响
● 03
高考生物知识点种群和生物群落

高考生物知识点:种群和生物群落咱们要对自己生物学科的学习状况了然于心,不然冲刺温习时会有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感觉,而要做到这一点,此刻有必要梳理一下咱们高中生物都学了些什么,及各部份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学习的重点。
下面是高考信息网为考生整理的的生物的种群和生物群落的。
名词:一、种群:在必然空间和时刻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数鲤鱼就是一个种群)二、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量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五、诞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刻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六、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刻内死亡的个体数量。
7、生物群落:生活在必然的自然区域内,彼此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类生物群落的总和。
八、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类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形,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九、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丛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散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语句:一、种群特征: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种群数量转变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诞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和迁人和迁出等都能够影响种群的数量转变。
其中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转变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转变的主要依据。
二、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诞生率和死亡率:诞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九年级科学种群与生物群落

PART 02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生物群落的定义
生物群落同种类的生物 组成的,这些生物之间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 的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和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 位,也是生态系统结构中的基本
单位之一。
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和相互影响,共同适应环境和繁
殖后代。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数量
种群的大小和数量变化是种群的重要 特征之一。
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是指从其他地方迁入种群的个体的比 率,迁出率是指从种群迁出的个体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也有重要影响。
生物群落实例分析
森林中的生物群落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其 中包含着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 物。这些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 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海洋中的生物群落
海洋中的生物群落包括珊瑚礁、 海草床、鱼类、贝类等。这些生 物群落之间相互依存,共同维持 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种群与生物群落关系的实例分析
动态
生物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由 于物种的增加或减少、环境的变化或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引起。
PART 03
种群与生物群落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种群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
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每个种群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和
作用。
九年级科学种群与生 物群落
https://
REPORTING
•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 种群与生物群落的关系 • 实例分析
【生物课件】第二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1

(三)特征——种群相对于个体的特征。
4、出生率和死亡率。通常以a‰表示。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 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 内死亡的个体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 接表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 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
适 宜 外界 环境
迁徙
迁徙
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
耕种 耕种
相关 生物引起 种群密度 改变
(三)种群特征
2、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 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 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增长型年龄组成
⑴增长型:特点是 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 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 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 亡的多,种群的个体数 越来越多。
欢迎您到下载本课件
一则笑话
疯子:“让所有的人都死光,就留我一个!” 旁人:“如果你自己种粮食,谁给你织布?” 疯子:“那就再留个织布的吧。” 旁人:“你会做木工吗?会打铁吗?” 疯子:“再留一个木工和一个铁匠吧。” 旁人:“你们会炼铁吗?会开矿吗?还有, 会看病吗?会制药吗?……” 疯子:“哎呀,那就全留下罢!”
看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 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 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
一、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 生物与外界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 相互联系。
(三)种群特征
3、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 所占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 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⑴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 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 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 做雌少雄多型。
种群和生物群落PPT

种群和生物群落(1)
一、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 的总和。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 界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三)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小范 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围 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适 宜 外界 环境
不 适 宜
种群 密度
死亡率
种群密度的 变化
性别 出生率 不合理 比例 图例
降低 提高
合理
增长型
年龄组成
衰退型
生物个体不但离不开自己的群体——种群, 也同样离不开环境中的其他生物。生活在一起 的许多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二、生物群落
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组成了它们的生物群落。
(一)概念: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 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 物种群的总和。
要点: 1、一定的自然区域,包含这里的各种生物。 2、区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如,一座城市,它除了 有大量的人和建筑物外,还 英国格拉斯哥市 有各种绿化植物、还有菜地 和果园。有许多的植物及老 鼠苍蝇蟾蜍等动物。这就构 成了一个城市生物群落。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 1、种群是指———————————————————————————————— 体的总和 。 —————————————————— A C H。 2、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 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
种群和群落

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要点精析】[ 基本知识]一、种群(一)概念:见重、难点知识。
(二)特征: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的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2.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年龄组成类型:(1)增长型:年轻个体多,年老个体少,种群密度增大。
(2)稳定型: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大致相当,种群密度趋于稳定。
(3)衰退型:年轻个体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减小。
3.性别比例: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有的比例。
性别比例类型:(1)雌雄相当:高等动物。
(2)雌多于雄:人工控制的种群(3)雄多于雌: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
4.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个体数为出生率。
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为死亡率。
二、生物群落(一)概念:见重、难点知识。
(二)结构:1.垂直结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别。
[ 重、难点知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是学习生态系统知识的基础,是本节的重点知识。
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说明:1.种群是由许多同种的个体组成,但又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
2.种群中各个体间的关系既有互助也有斗争,但无论是互助还是斗争都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延续。
3.种群概念中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范围的大小。
二、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说明:1.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同一环境中的其他生物。
在地球上,不存在没有动物栖居的植物群体,也没有不与植物发生关系的动物群体。
正是由于不同种生物间的相互依赖和制约,才构成了生物群落这一复杂的种间关系。
2.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既有种间互相关系,又有种间斗争关系,还存在着种内关系。
3.研究生物群落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从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着手,这种结构特征主要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种群和生物群落PPT教学课件

(新华社2003年国际十大新闻)
温馨提示
世界人民的 第一需要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当今世界的主题
和平
发展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相辅相成
世界人民关注 的重大问题
当今世界 并不太平
发展问题 也很严重
不公正不合 理的国际经 济旧秩序
生物与环境
种群和生物群落(1)
一、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 的总和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
界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三)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小范 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围 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
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A———C———H———I—————。 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 全部蕨类 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 个院子里的全部葡萄 F、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G、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H、一窝蚂蚁 I、一个狼群 J、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
第四章 第一节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B B)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B B)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 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
种
个体数量。
群 小 结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 所占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
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特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征
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种群和生物群落.ppt

h
1
一、种群特征:
(一)种群密度:
1、概念: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小范围内的水生
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围及陆生 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
2、计算方法: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3、种群密度的特点:
(1)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
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 第二次,捕获34只鼠,有标志鼠15只。
种群数量N=?
N:39=34:15 N=88只
h
4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通常以a‰表示) 1、概念:
(1)出生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
产生的个体数目。
(2)死亡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
亡的个体数目。
h
22
(3)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 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 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 的选择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结 构或水平结构的存在)。
(4)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 很快下降……
(5)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 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6)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h
3
5、种群密度的一种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
取样调查法: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计整个种群
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 :
h
10
二、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和生物群落PPT教学课件

灌木
林 群
草本植物
落
地衣类
苔藓类
2021/01/21
14
三、植被
1、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 在群落中,起 主导作用 的
2、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叫植被 降水量减少
3、植被破坏
气候恶化 水土流失
土壤沙化
2021/01/21
15
1、下列不能看作一个种群的是(B ) A、温州九山河中所有的鲫鱼 B、所有的睡莲 C、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植株 D、中山公园内所有雪松
的气候特征中,对生物特别是植被影响最大的两
个因素是——气——温—、——降——水———
4、草原生态系统中,群落是指该区域中的--( )
A、C所有的杂草
B、所有的牛羊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
2021/01/21
17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有的生物以其他生物为食,(动物吃植物) 有的生物以其他生物为栖息和寄生的 场所(寄生植物) 个体之间为争夺食物 和 栖息地而相互竞争
3、群落的垂直21
6
2021/01/21
7
2021/01/21
8
荷 花 ( 莲 ) 睡 莲
2021/01/21
满江红
9
慈菇
2021/01/21
10
挺水植物
水 池
植 物
浮水植物
群
落
沉水植物
的
组 成
浮游动物
动 环节动物
物 软体动物
2021/01/21
蟹类
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技行业)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一、单选: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B2.A.物种的个体,一只绵羊B.物种的个体,一个绵羊种群C.种群,一只绵羊D.种群,一个绵羊种群3.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C4.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5.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几十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B6.A.种群数量和密度B.鹿群的年龄结构7.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8.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BA.种群数量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9.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AA.EF段B.DE段C.BE段D.CB段10.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约需20年─40年,美国需40年─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会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B11.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12.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13.在下列图中,能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②④14.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C)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15.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3000吨。
正常状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吨,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D)A.3000吨B。
1650吨C。
1500吨D。
不超过300吨16.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B)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限制17.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
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B)A.a>bB。
a<bC。
a=bD。
a≈b18.在下列生态因素中哪一种与种群的数量的相关性最小?(B)A.寄生B。
代谢废物的积累C。
捕食D。
严寒的冬天19.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D)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
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
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23.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一组是(C)①一株槐树上的全部槐尺蠖②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③海洋中的全部藻类植物④一个池塘中的全部软体动物⑤广口瓶中饲养的全部果蝇A.①④B。
②③C。
①⑤D。
④⑤20.下列环境中,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不是(C)A.一罐保存期内的健力宝B。
一杯刚出厂的鲜果冻(密封的)C.树洞中久积的一些雨水D。
一试管健康人的鲜血2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B)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22.海洋捕捞时应在最有利于种群恢复S型增长曲线的(B)A.环境负荷量上B。
环境负荷量一半的水平C.S型曲线即将增长的水平D。
环境负荷量3/4的水平23.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逐年观察.下列为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并根据曲线提出了保护措施.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种群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C24.A.种群Ⅰ和种群Ⅱ都为1-10岁时期B.种群Ⅰ和种群Ⅱ都为7-10岁时期C.种群Ⅰ为0-1岁时期,种群Ⅱ为6-7岁时期D.种群Ⅰ为1岁以后的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25.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B26.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限制27.下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
下面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A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年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28.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主要由下列哪一项预测(B)A.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B。
种群年龄组成C。
种群性别比例D。
出生率和死亡率50.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种群密度将(B)A.明显增大B。
明显减小C。
先减后增D。
相对稳定29.鹞鹰在对不同大小的鸽群进行攻击时成功的概率为:①单独的鸽子比在鸽群中的鸽子被鹞鹰抓住的概率更小②鹞鹰攻击较大鸽群时不大容易成功③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④攻击成功的比例与鸽群的数量成反比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D)A.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0.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竞争在什么情况下最激烈?(C)A.一个种群的数量大大多于另一个种群B。
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最近C.两物种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D。
两物种的生殖方式相同3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32.下图描述了鹿的种群生长速率的变化。
在1930年大约有多少鹿能够在此特定的环境中生存?A33.A.12000B.35000C.50000D.10000034.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B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二、多选:35.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A、B36.A、光照强度较弱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低37.C、湿度较高D、温度较高38.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D)A。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39.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BC)A.种群处于稳定期B。
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
群落结构太复杂40.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D)A.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B.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值C.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D.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三、非选:41.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
环颈雉引入该岛的增长曲线如右图。
环颈雉引入该岛的增长曲线为,环颈雉的种群数量的K值是,在1937~1942年,环颈雉的增长曲线相当于。
答案:“S”型2500“J”型42.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简单食物链。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
繁殖速度在A-B段受到限制的原因是①;②。
(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处于期;在C处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型。
(4)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图中曲线的振幅和周期变化情况是。
答案:(1)乙丙甲(2)D①种群乙的个体数量减少,种群丙的食物减少②种群甲的个体数量增加,种群丙的个体被大量捕食(3)A增长(4)振幅缩小,周期缩短43.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防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防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
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下图中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答案:(1)捕食竞争(2)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4)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导致枯草杆菌减少44.下图是两种草履虫在实验室培养时的竞争实验(定时供给细菌)有关的种群动态图,图右边的文字为说明。
请据图回答:I 大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生长Ⅱ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生长Ⅲ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生长Ⅳ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生长ba(1)从曲线Ⅲ可知,a、b、c、d四时期中,处于指数增长期。
说明该环境所能容纳的双小核草履虫的K值为。
(2)从曲线I可知,该环境所能容纳的大草履虫的K值为;该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时,种群密度为。
(3)从曲线Ⅰ、Ⅱ、Ⅲ、Ⅳ可知,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发生了竞争排除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等生态因素引起的。
答案:(1)b105(2)6432(3)食物、生存空间45.如果调查的是一块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10个小组各统计了一个样方的结果如下表:经实际询问有2个组所报数值是不真实的。
这两个组最可能是第组。
如果这两组的实际数据之和为5株,则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
答案:1和82.8或3株/平方米46.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蹄类放牧量与植被净光合作用合成量之间的关系(净光合作用合成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可用下图表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点以前的曲线段说明。
(2)草原最适放牧量为点的放牧量,草原最大控制放牧量为点的放牧量。
(3)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维持在D点,将造成的后果。
答案:(1)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放牧量增加,净光合作用合成量逐渐增加(2)BC (3)草原退化等47.下图一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
请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上图二。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②图二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