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_天演论_翻译版本比较
严复 天演论 翻译版本比较
可以有把握地想象,二千年前,当凯撒到达不 列颠南部之前,从我正在写作的这间屋子的窗 口,可以看到整个原野是一种所谓“自然状 态”。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在英伦之南【 in southern Britain 】,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 年前【 two thousand years ago 】,当罗马列 大将恺彻未到时【 before Caesar set foot 】, 此间有何景物【in what】。计(计,猜想)惟 有天造草昧(昧,遮盖,蒙蔽),人功未施 【 "the state of nature." 】。
…and the thin veil of vegetation(植物,草木, 植被) 【which overspread the broad-backed heights and the shelving(斜坡) sides of the coombs(BrE 峡谷,峡谷)】 was unaffected by his industry.
Except, it may be, by raising a few sepulchral[阴沉的;阴森森的] mounds[冈峦, 小丘], 【such as those which still, here and there, break the flowing contours[轮廓线] of the downs[尤指英格兰南部有草丘陵地,有草 开阔高低]】, man's hands had made no mark upon的斜坡, 还没有受到人的劳动的影响。
从“达旨”翻译看严复的翻译思想——以《天演论》译本为例
2019年4月第35卷第4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Apr.2019Vol.35No.4*四川省英语写作大数据成都理工大学协同研究中心资助刘青青/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阎黎明/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成都614000)。
从“达旨”翻译看严复的翻译思想*——以《天演论》译本为例刘青青,阎黎明摘要: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提出了“达旨”翻译,并在译本中采用“词语颠倒增减”“以中国古书故事代之”“略为解释”“列为后案”等翻译手段,充分地体现其翻译思想,即重视对西方先进科学思想的学习、强烈的爱国主张、强调表达原文精神。
关键词:严复;《天演论》;“达旨”翻译;翻译思想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31(2019)04-0047-04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
作为翻译家的严复,关注西方科学著作,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社会通诠》等名著。
《天演论》是严复最早的翻译作品,给当时混沌的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及“自强保种”的重要性,也让更多民众行动起来改变中国当时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
由此可见,《天演论》的确是一本成功的译作,这与严复采取的翻译手段——“达旨”翻译息息相关。
谈起“达旨”翻译,严复自己认为这种翻译方式“实非正法”,劝诫大家不要效仿他,但正是这种“非正法”的翻译方式才让《天演论》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那为什么其所谓不正确的翻译方式反而能取得成功呢?这是因为严复所采取的“达旨”翻译背后蕴含其独特的翻译思想,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本文将分析研究“达旨”翻译的概念及其提出的背景,结合“达旨”翻译手段在《天演论》译本中的体现,更深入地了解严复的翻译思想。
一、“达旨”翻译概论及产生背景1896年,严复开始翻译《天演论》。
严复的《天演论译例言》翻译
严复的《天演论译例言》原文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海通已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
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今是书所言,本五十年来西人新得之学,又为作者晩出之书。
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
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
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
来者方多,幸勿以是书为口实也。
Translation involves three requirements difficult to fulfill: faithfulness, comprehensibility and elegance. Faithfulness is difficult enough to attain but a translation that is faithful but not comprehensible is no translation at all. Comprehensibility is therefore of prime importance. Sin ce China’s opening to foreign trade by sea, there has been no lack of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ors. But if you assign them any book to translate and tell them to meet these two requirements, few can do so. The reasons for their inability are superficiality, partiality and lack of discrimination. This book is based on the new knowledge of the West acquired during the last fifty years and was one of the author’s later works. My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esent its profound thought. It does not follow the exact order of words and sentences of the original text but reorganizes and elaborates. However, it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original ideas. It is more an exposition than a translation as it seeks to elaborate – an unorthodox way of translation. Kumarajiva sai d: “Whoever imitates me would fall.” There will be many others coming after me in translation work; I sincerely hope that they will not use this book asan excuse for their fallings.( Translated by C.Y. Hsu)注评:1.“虽译犹不译也”译为“… no translation”较为合适,no 放在名词前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以严复的“信、达、雅”为标准探究如何完成好的译作
以严复的“信、达、雅”为标准探究如何完成好的译作作者:王华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1期王华(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根据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对布宁1933年诺贝尔奖获奖感言的四个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来说明译者的双语水平、文学常识、文化知识和翻译态度对译者进行翻译有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信、达、雅;诺贝尔奖演说词;蒲宁;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1-0115-02[作者简介]王华,女,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概述严复的翻译理论主要体现在《天演论·译例言》中:“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天演论·译例言》,郭延礼,2005)[1]所谓“信”,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忠实,换句话说,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可理解为译文的通顺畅达,要使读者能够清楚地明白译文,严复说,翻译“求其信,己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可见,“信”与“达”是相辅相成的,无“信”,何以求“达”,无“达”,似乎译文也就无所谓信不信了。
“雅”,通俗的理解就是写文章要有文采。
要做好翻译,就要将信、达、雅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翻译标准怎样变化,其内核还是“信、达、雅”[2]。
二、译者双语水平对翻译的影响1.译者外语水平有限,不能读懂其所要翻译的文章,那么他所翻译出来的作品,从作品里传达出给读者的信息,就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
多角度审视严复《天演论》的翻译
多角度审视严复《天演论》的翻译
多角度审视严复《天演论》的翻译
在中国翻译史上,严复的译著和评论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严译<天演论>,在近代史上都留下了不可抹去的一笔.论述严复和严复<天演论>的文献很多,着眼点不过两个:一是把严复作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来论述他的进化论观点和他对西方学术的传播;二是把他作为翻译家来谈论他的译文和他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严复所译<天演论>找出其翻译思想与当代某些中西翻译理论的共通之处,这对我们继承发扬前辈译论成果、促进我国翻译理论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李颖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刊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2008 ""(36) 分类号:H159 关键词:严复《天演论》翻译。
尔雅《中西方文化比较》章节测试题答案
尔雅《中西方文化比较》章节测试题答案1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b)。
A 地形B 地质C 气候D 资源2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a)的循环。
A 地球与太阳B 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C 本星系团与银河系D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3地理环境可能影响到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细节等较为细小的方面,对于其生灭的影响不大。
(f)4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中国进入(a)时期。
A 母系氏族B 父系氏族C 奴隶制D 封建制5在中国远古时期,如果气候变冷,人类主要向(a)迁移。
A 东方B 西方C 南方D 北方1一万年来,中国的气温明显上升是在(b)年前。
A 9000B 8000C 7000D 60002商末的气候由温暖转为寒冷,农业发展受到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商朝的衰亡。
(t)3元朝前期气候由寒冷转为温暖,有助于农业发展。
(f)4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c)。
A 第二冰期结束B 第三冰期结束C 第四冰期结束D 第五冰期结束5近5000年中,中国第三个暖期是在(c)时期。
A 夏商B 魏晋C 唐朝D 元朝1《易经》中象数之学的整体规定不包括()。
A 足数则生B 增数则长C 减数则衰D 极数则亡2明朝的文化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而言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气候温暖适宜农业发展。
(DUI)3中国的文化发展与气候变化关系逐渐脱离是在(D)之后。
A 明朝建立B 清朝建立C 闭关锁国政策确立D 鸦片战争4《易经》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展示其中道理的方式。
(DUI)5世界各地的文化从大体上看都是()。
A 不断循环的B 横向发展的C 纵向发展的D 相互融合的1日本“和魂汉才”中居于核心的是()。
A 民族血统B 地域特征C 民族精神D 国家领土2日本的历法中,第二个公元纪年是()。
A 明治纪年B 昭和纪年C 平成纪年D 大正纪年3中国的阴历主要契合的是中国传统思想。
()4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
严复与_天演论_的翻译_李兆军
严 复 与《天 演 论》的 翻 译
□ 西京学院 李兆军
起民族觉醒的迫切,为了引起救亡图存的 原封不动生搬硬套,而是据我所需,择善而
注意,严复毅然决然地选择翻译《天演论》, 译,力求服务于国情,切中于国人的理解能
严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思想,激 力和接受能力。所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复 像 起民众图强保种的生存意念。从 1896 年起 译本不是本义上所指的翻译,而是摘译、改
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 不然“则求达难”。雅为达,达为信,“信达 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一切
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 雅”三者相辅相成,丝丝入扣,浑然一体。严 都在变化发展,强者存,弱者亡,适应者生,
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他担忧中国丧 复认为译文也要有文采才能以期行远,“言 不适应者灭。“与天争胜”,图强保种。“与自
面对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况,转向西方寻求 今尚没有哪一种译说译论能取代它。
诗学规范,即汉以前的古雅文体来引起他
救国救民的真理。《天演论》原名《Evolution
三、《有用古文翻译才便于译文的
and Ethics》(今人译作 《进 化 论 与 伦 理
1“. 实非正法”的翻译方法。严复翻译 接受和传播。如在《天演论》开篇的“赫胥黎
再召集贵族、大臣大会,推
阳 市
贵族。汉学的影响一直在这个家族延续下 理民事,万户府总管军政,课税所掌钱谷; 举新可汗。成吉思汗死后 委
去。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们家世代为金 建立赋税制度,设立 10 路程征收课税使; 留下的军队共有 12.9 万 督
朝的达官贵族,常居燕京。
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的汉族儒士,并
翻译鉴赏与批评 严复译天演论.ppt
鲁迅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天演论》的翻译开启了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启蒙
运动,开启了中国知识分子译介外国思想的先河,中国由此而逐渐进入了图 存救亡的革命时期。
2. 百年不衰的译学价值
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里感叹“译事三难,信、达、雅”,此三
字真言从此成为中国数代翻译家遵从的翻译标准,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现当代 翻译理论的先河。就翻译理论而言,信达雅中的“雅”字在翻译学术界所引
中华大地上随后爆发的维新运动乃至五四运动,都与严复用他
的译著所开启的启蒙运动有关,闭关自守数千年的中华帝国从此开始 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康有为称《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胡适也称严复为 “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可见,《天演论》并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
译著,而是一部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无与伦比作用的奇书。
严复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兴趣自然不在进化论本身,而在于生物进化
的原理与社会进化的规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共通性和相似性。
《天演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生物是通过不断的竞争才得以不断进 化的,即所谓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一般人看进化论
,视野往往都局限在生物学范畴,但作为思想家的严复却看到了进化论的社会
“天能”之意,而严复却从原文中提炼出了“自存种族”的忧患意识,并借译文
指出,即便是小草(离离者)尚能“尽”此“天能”,何况人乎? 再看“疆者后亡,弱者先绝”一语,几乎也是严复无中生有的借题发挥 ,“疆者”即“强者”。严复的用心,可谓良苦。严复从《天演论》的生物进化 理念中所提炼出来的“自强保种”和“救亡图存”的意识激励了从梁启超到
译文“憔悴孤虚,旋生旋灭,菀枯顷刻”一语基本上是严复从原文语境资
源中“牵强附会”引申出来的,用心何在?正是风雨飘摇的清政府的写照。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______、郑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_________、《十七史商榷》、__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__________;金文则指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三,文献标点(本题计20分)1,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8分):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2,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12分):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
《天演论》为例,浅谈严复“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
《天演论》为例,浅谈严复“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
立项编号
项目负责人
学号
所在学院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项目合作者
项目类别
(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大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科技含量高、制作投入大)
□科技发明制作B类(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2.将严复版本《天演论》与《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行比较。
3.总结严复采用此策略的原因与考量
附.部分研究成果
案语内容
1.达尔文及其《物种由来》
对达尔文其人介绍
“达尔文生嘉庆十四年,卒于光绪八年壬午”(4)
.对达尔文著作及影响介绍
a.生物进化:“达著《物种由来》一书,以考论世间动植物类所以繁殊之故。”(3)
b.物竞天择:“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人达尔文。(3)
c.赞同:达氏书出,众论翕然,自兹厥后,欧、美二州治生学者,大抵宗达氏。(4)
2.斯宾塞及其《天人会通论》
①.对斯宾塞其人介绍
“斯宾塞迄今尚存,年七十有六矣”(4)
②对斯宾塞著作及影响介绍
a.天人会通:“斯宾塞尔者,与达同时,亦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动植之事而一贯之,其说尤为精辟宏富”
b.存其最宜:“斯宾塞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3)
影响:《天演论》虽然是严复翻译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的别名,但严复却将达尔文、斯宾塞的思想融入其中,不仅准确地阐述了达尔文学说的核心内容,还高度的评价了达尔文其人其书的地位和意义,而且详细叙述了斯宾塞著作的具体观点。并与赫胥黎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更高的肯定了斯宾塞及其著作的地位和意义,这对近代中国传播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进化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读严复翻译《天演论》??了解国学与西学
细读严复翻译《天演论》了解国学与西学清朝末年,著名学者严复翻译西方的《天演论》,出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
赫氏此书前半部分讲达尔文的进化论,后半部分讲伦理学。
严复选译了此书的部分导言和前半部分。
在翻译中,他不完全照原文直译,而是有选择地意译,并在不少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是一种以译文为形式的借题发挥,阐述自己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办法。
严复的翻译,完全使用中国古代的文言文,在今天看来,这与阅读古书是一回事。
所以,我们根据严复的译文进行讲解。
清代末年出版的严复译《天演论》。
严复译《天演论》时的照片,当时他44岁。
严复《天演论》的译本自序(以下严复原文用黑体字,其他的是我的解说)英国名学家穆勒约翰有言:欲考一国之文字语言,而能见其理极,非谙晓数国之言语文字者不能也。
名学即现在所说的逻辑学,穆勒约翰,即约翰·穆勒,1806—1873,英国哲学家。
著有《逻辑体系》《论自由》,严复译作《穆勒名学》《群己权界论》。
理极,指理论的奥妙处,最深的理论。
这是说,要想了解别的国家的著作中的深刻道理,必须通晓几国语言文字才行,否则无法理解人家在说什么。
反过来讲,要想搞好翻译,也必须懂得其中的道理,不是只懂外语就能成功的。
斯言也,吾始疑之,乃今深喻笃信,而叹其说之无以易也。
岂徒言语文字之散者而已,即至大义微言,古之人殚毕生之精力,以从事于一学。
当其有得,藏之一心则为理,动之口舌、著之简策则为词。
固皆有其所以得此理之由,亦有其所以载焉以传之故。
呜呼,岂偶然哉。
严复认为,穆勒这个说法,他开始时是不太相信的。
通过翻译西方的著作,他才理解了这一说法,是不可动摇的至理。
这是因为人们撰写一部真正的学术著作,里面包含着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古代的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的思想义理,是他们耗费一生的精力所得出的结论。
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又因为这些深奥的道理在义理层面是相通的,所以需要阅读不同语言文字写成的书,将它们互相比较,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其中的丰富义理。
从翻译规范看严复《天演论》的语际改写
从翻译规范看严复《天演论》的语际改写摘要:《天演论》是严复先生引介西方社会思想的第一部译作,其社会意义深远,在中国翻译界也颇有影响。
译者在特殊文化背景下选择了该书,并采取了“达旨”的策略,对原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写,并添加了大量的按语。
为了说明这一翻译现象,本文将用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分析译者在翻译中的语际改写,从而更系统地认识《天演论》翻译过程中的规范制约。
《天演论》是严复先生引介西方社会思想的第一部译作,其社会意义深远。
该著作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
这是一本宣扬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小册子。
它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讲进化论,后半部分讲伦理学,严复选译了部分导言和讲稿的前半部分。
严复翻译此书不尽依原文,而是有选择地意译,甚或借题发挥,译作的风格也继承了桐城派的古雅。
这样一部成功的译作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的翻译规范为我们研究译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视角,本文将从这一视角研究《天演论》译本中的翻译现象及其成功的原因。
一、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概述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是翻译研究向社会文化层面延伸的必然产物,它跳出了以往语言学研究的对等理论,以更宽的视角来阐述各种翻译现象。
图里继承了伊塔玛·伊文-佐哈尔(itama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并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模式。
在多元系统理论中,翻译被放置在整个目的语文化中进行研究,其中翻译选材、策略选择等问题在此框架下可以得到更有效的论证。
实际上,翻译活动从来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
它受到目的语文化系统的限制和影响。
图里的理论就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研究译者的翻译活动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他发展了三类翻译规范,分别是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
前两者是翻译前期的主要制约因素,后者是译者在翻译过程受到的影响。
根据他的理论,预备规范是指译者如何选择文本,而初始规范影响译者的总体翻译策略,从而决定其译本的特征。
《天演论》为例,浅谈严复“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____答辩稿
尊敬的各位指导老师好,我是XXX,来自于2013级翻译二班,我们此次的科研立项课题是《天演论》为例,浅谈严复“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
下面,我将就项目概述,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下阶段计划以及感想感悟这几方面向您做报告与展示。
首先,随着翻译理论和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人们对于翻译大师--严复的翻译著作也有了更加深入的分析。
在严复的全部翻译作品中,《天演论》的分量无疑是最重的。
它已俨然成为严复思想的象征,从而为严复被称作中国进化论的开山鼻祖奠定了基础。
• “信达雅”为严复确立的翻译理想,《天演论》的非正法翻译是趋近于这一理想的翻译实践,是受制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理性选择。
• 此次重点研究五大翻译策略—增译、改译、增译、漏译以及案语在《天演论》中的主要体现,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严复此举原因。
而此次研究过程,首先,在今年八月份,由于放假在家,大规模的科研活动无法展开,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对“信达雅”的研究啥上,主要以搜集资料、文献阅读为主,重点掌握了“信达雅”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后期的《天演论》研究以及论文撰写打下基础。
9月开学以来,我们首先展开小组会议及讨论,总结假期研究情况,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上一阶段的工作经验,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就计划进行了调整,并着重整理了关于“信达雅”翻译的相关理论知识,形成体系。
自10月,我们开始了此次研究的重中之重。
小组成员每人负责增译、改译、增译、漏译以及案语中的一种翻译方法,通过对《天演论》的通篇阅读,并结合《进化论与伦理学》分析,积累大量的研究案例,形成系统的成果。
截至目前,我们已有了如下的成果,• 通过对“信达雅”翻译近年的理论研究,整理了较为系统而又全面的理论知识,• 2、对严复在《天演论》中使用的五大翻译策略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系统的案例成果,丰富《天演论》翻译研究;• 3、联系“信达雅”翻译与《天演论》中的非正法翻译。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将重点放在“增译、意译、漏译”三大翻译策略,通过对《天演论》的通篇阅读,并结合《进化论与伦理学》分析,积累大量的研究案例,形成系统的成果。
文与白偏与爱--从《天演论》第一段两种译文之对比点评谈起
文与白偏与爱--从《天演论》第一段两种译文之对比点评谈起杨全红
【期刊名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T.H.Huxley)所著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在我国现有两种译本,即1898年严复所译文言译本与1971年科学出版社重译之白话译本.时人对赫氏著作第一段之二种汉语译文时有对比点评,结果,严复文言译文所得几是好评,白话译文则命运多舛.本文以为,比较虽无可厚非,却不能仅以文笔而论是非,译文之传译背景及译文是否实现了当初之既定目的应是更为重要的评判因素.
【总页数】5页(P66-69,73)
【作者】杨全红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重庆,4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要依据第一手文献立论--从爱因斯坦的《自述》中几处译文谈起 [J], 李醒民
2.试析言语行为理论在汉诗英译中的运用——从《无题》的两段译文谈起 [J], 方璐;陈丛梅;黄芳
3.隐喻在诗词英译评论中的作用--从"声声慢"两种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谈起 [J], 肖家燕
4.形似才能神似——从比较《坎特伯雷故事》的两种译文谈起 [J], 索全兵
5.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对立——从爱德华·阿尔比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谈起 [J], 黄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原文解读
论译事之难-严复中国清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了著名的三字翻译标准信达雅,下面就是严复先生曾经写道的他对翻译的个人见解。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其中信达现在一直沿用,只有雅,严复指的是要用古文写成汉语译文,当今肯定不能接受,但是严复所处的时代,他翻译过来的东西主要是给朝廷的高官和当权者看的,所以要写成华丽的古文。
(录自严复:《<天演论>译例言》)一、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今是书所言,本五十年来西人新得之学,又为作者晚出之书,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傎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
题曰“达恉”,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
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来者方多,幸勿以是书为口实也!一、翻译工作有三项不容易做到的事,忠实于原著即准确,译笔流畅明白,文字典雅。
要做到忠实于原著本来就很不容易,而如果只注意准确却忽略了译笔的通达晓畅,那么,即便是译了出来也等于没有译。
可见译笔的流畅是应予重视的。
自从海外交通开放以来,具有一定翻译能力的人才,几乎到处都有。
不过,我们随便取一本译作来看,要求它把忠于原著和译笔流畅这两者结合得很好,却并不多。
按其原因,一是由于对原著只作粗略的浏览,二是对原著缺乏全面的分析研究,三是不能真正理解原著。
现在这本《天演论》所阐述的,原都是五十年来西方科学界崭新的研究成果,又是作者晚年出版的著作,我的译文着重在揭示它的理论精髓。
因此,词句之间,就时而不免会根据自已的体会而有所增损,或甚至加以修正补充,只要主要精神不与原文相违背,则译文尽可不为原著文字结构所执束。
换句话说,只要原著的主题思想能得到充分表达,也不一定按原文直译,以便译者有进行再创造的余地。
严复天演论文言文翻译
夫翻译者,诚为学术之桥梁,文明之津梁。
余从事译事,夙夜匪懈,思所以传扬西学,启迪后学。
今将译《天演论》一书,不揣浅陋,略述译例,以告同好。
夫《天演论》者,英国赫胥黎氏所著,言生物进化之理,推衍至人类,发为公例,诚为科学巨著。
余译此书,首重信,次达,又次雅。
所谓“信”,者,谓译事须忠实于原文,不增不减,不删不削。
盖翻译之宗旨,在于传述作者之意,非己意也。
故于文字之间,务必求其真,求其确,求其不悖原文。
如原文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语,译为“物争天择,适者存”,虽字句稍异,然意旨未尝有失。
此所谓“信”也。
所谓“达”,者,谓译文须通顺流畅,易于理解。
盖翻译之效,在于使读者能领会作者之意,若译文晦涩难懂,则翻译之效将减半。
故于文字之间,务求其达,求其顺,求其易于理解。
如原文有“进化者,自然之理也”之语,译为“进化,乃自然之理”,虽字句稍变,然意旨未尝有失。
此所谓“达”也。
所谓“雅”,者,谓译文须有文采,文字典雅。
盖翻译之艺,非徒传意而已,亦传其文采也。
故于文字之间,务求其雅,求其美,求其有文采。
如原文有“进化如水之就下,势不可遏”之语,译为“进化之势,如水之就下,莫能阻之”,虽字句稍异,然意旨未尝有失。
此所谓“雅”也。
余译《天演论》,盖欲使中国士子,得以窥见西方科学之奥,启发思想之泉源。
是以于“信、达、雅”三者,力求兼备,不敢有所偏废。
虽知翻译之事,固无完璧,然余之心志,则已竭尽所能矣。
夫翻译者,实为学术之桥梁,文明之津梁。
余虽才疏学浅,然亦愿以此微薄之力,为我国翻译事业略尽绵薄。
愿吾国士子,于此书中,得见进化之理,感悟自然之妙,激发创新之志,共谋国家之强盛,民族之复兴。
故余译《天演论》,不避劳苦,不辞艰辛,以求“信、达、雅”之至。
望读者诸君,能以宽容之心,鉴余之诚,共勉于学,共勉于进。
是为译例言。
从《天演论》看严复的译名思想
从《天演论》看严复的译名思想
杨红
【期刊名称】《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31)005
【摘要】严复译作《天演论》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这部译本对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天演论》的中西译名进行了统计分类,并解析了《译例言》中严复的译名观点,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严复的译名思想,客观评价严复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作用.
【总页数】3页(P94-96)
【作者】杨红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从《天演论》看严复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之相悖成因 [J],
2.浅析严复《天演论》中的术语译名 [J], 彭鸣蔚;黄陈颖;陶李春
3.从\"达旨\"翻译看严复的翻译思想——以《天演论》译本为例 [J], 刘青青;阎黎明
4.严复"达旨"思想起源及其对严复译作的影响——以《天演论》为例 [J], 付天麟; 胡恩达; 郝珠琳; 谭新月
5.严复“达旨”思想起源及其对严复译作的影响——以《天演论》为例 [J], 付天麟;胡恩达;郝珠琳;谭新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焦卫红
【期刊名称】《上海翻译》
【年(卷),期】2010()4
【摘要】译著《天演论》是严复的第一部译作,也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译品。
本文试图在生态翻译学的关照之下,以整体翻译生态环境为视角,运用两个译本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先秦古文、文化适应和译者境遇三个方面考察和解读严复译著《天演论》。
【总页数】5页(P6-10)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天演论;适应/选择;古文;文化;译者;翻译生态环境
【作者】焦卫红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843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严复《天演论》的翻译研究 [J], 车明明;席源
2.从翻译生态学角度解读严复译著《天演论》 [J], 张霄军;郭畅
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严复译著《天演论》 [J], 王金海
4.翻译理论范式中的翻译选材与意识形态——严复译著《天演论》为例 [J], 刘莹
5.改写视域意识形态和诗学对翻译的影响
——以严复译著《天演论》为例 [J], 罗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d the thin veil of vegetation(植物,草木, 植被) 【which overspread the broad-backed heights and the shelving(斜坡) sides of the coombs(BrE 峡谷,峡谷)】 was unaffected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可以有把握地想象,二千年前,当凯撒到达不 列颠南部之前,从我正在写作的这间屋子的窗 口,可以看到整个原野是一种所谓“自然状 态”。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在英伦之南【 in southern Britain 】,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 年前【 two thousand years ago 】,当罗马列 大将恺彻未到时【 before Caesar set foot 】, 此间有何景物【in what】。计(计,猜想)惟 有天造草昧(昧,遮盖,蒙蔽),人功未施 【 "the state of nature." 】。
by his industry.
薄薄的植被笼罩着广阔的高地和峡谷的斜坡, 还没有受到人的劳动的影响。
而灌木丛林【the thin veil of vegetation】 , 蒙茸(动词)山麓【which overspread the
broad-backed heights and the shelving sides of the coombs】 ,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 疑也【 was unaffected by his industry. 】。
Except, it may be, by raising a few sepulchral[阴沉的;阴森森的] mounds[冈峦, 小丘], 【such as those which still, here and there, break the flowing contours[轮廓线] of the downs[尤指英格兰南部有草丘陵地,有草 开阔高低]】, man's hands had made no
严复《天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mark upon it;
也许除了若干突起的坟墓已在几处破坏了连绵 的丘陵的轮廓以外,此地未经人工修葺整治。
其借征人境者【 Except, it may be;man's hands had made no mark upon it 】,不过几 处荒坟【by raising a few sepulchral mounds】 ,散见(现) 【here and there】坡陀 起伏间【flowing contours of the dow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