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品牌策划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武汉背景分析

一、人文历史分析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武汉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工程正式动工,历时两年建成通车。

武汉人文历史丰富,具有黄鹤楼、古琴台等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地理位置

武汉位居中国经济地理中心,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根据国家新一轮综合交通规划,武汉将建成为全国四大铁路主枢纽之一、全国区域航空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通道。依托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武汉历来是中国的商贸重镇和国内外客商的投资目的地。

如今,漫步武汉三镇,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实施,大桥飞架、隧道掘进、地铁延伸,“水、陆、空”立体建设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推进,武汉步入前所未有的大建设、大发展时期。

三、自然资源

(一)气候: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

(二)水资源:武汉市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湖泊库塘星布,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从市区两侧汇入长江,形成以长江为干流的庞大水网。

四、金融商业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肉联等一大批“武”字头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

(1)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

汽车工业: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等;

通信:武汉烽火、楚天激光、武汉长飞、武汉凡谷、NEC等;

钢铁企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烟草:武汉卷烟厂;

医药:武汉健民药业集团等。

(2)外商投资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市之一。

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截至2006年10月18日,

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另外,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

(3)金融商贸

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武汉的主要金融指标均处于前列。

截至2009年8月,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有汉口银行、长江证券、合众人寿、交银国际信托、天风证券等5家,已有20家中资银行和5家外资银行在武汉设有营业机构,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武汉的营业网点均超过100家,武汉的银行密度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同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唯一设在中部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负责管辖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依托武汉市金融业现有基础以及未来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湖北省及武汉市计划将武汉打造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周边省份的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武汉商业高度发达,2008年商品零售总额达1850亿人民币。本地商业零售企业有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中商集团、汉商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总部。宜家也于2008年进军武汉,在汉建设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计划2010年投入使用。知名商场和购物中心有汉口的武汉广场、世贸广场、武汉国际广场、江汉路步行街、新世界百货,武昌的群光广场、光谷家乐福、光谷大洋百货、销品茂,汉阳的汉阳商场、21世纪百货等。

五、科学教育

(1)科技资源丰富。

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大学52所,重点学科65个,在校学生有76万人,居全国第一,每年有12万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全国。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科研单位105个,国家实验室1个(全国共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两院院士49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0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7个,科技产业化基地14个。武汉市是全国第一个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光谷),全国第一个孵化器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唯一的生物安全最高等级P4实验室。武汉市科技竞争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全国第三。

(2)科研活动活跃。

2006年,武汉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投入科技活动人员8万多人,比2000年增长62.7%;投入科技经费92.56亿元,增长118.1%。民营科技企业4600户,增长102.2%。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959项,项目经费4.81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国家"十五"期间设立的12个重大科技专项中,除磁悬浮列车外,武汉市参与了11个专项攻关。武汉市是全国技术市场发源地,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从2000年的23.31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1.59亿元,增长78.4%,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

(3)科研成果丰硕。

2006年,武汉市专利申请量8125件,其中发明专利1733件;专利授权量2855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武汉市高新技术产值从2000年的332.2亿元增加到2006年1110.7亿元,年均增长22.3%;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0.8%提高到14.8%,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武汉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武汉市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产业。武汉市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从2000年的134.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80.7亿元,年均增长2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