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2(停顿和断句)
文言文断句方法和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解答此类题的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置于原文中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如下: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语,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练习(一)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
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一》)(二)有天下者而有私财,业业然守之以为固,而官天地、府万物之大用,皆若与己不相亲,而任其盈虚。
鹿桥、钜台之愚,后世开创之英君,皆习以为常,而贻谋不靖,非仅生长深宫、习奄人污陋者之过也。
灭人之国,入其都,彼之帑皆我帑也,则据之以为天子之私。
唐克西京,而隋氏之有在唐;宋入周宫,而五代之积在宋;蒙古遁,而大都之藏辇而之于南畿。
(完整版)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文言文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抓实词,看虚词,察对话,据修辞,辨句式,依总分.1、抓实词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前句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后句动词有”将"”归"”贺",也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动词断句法的难点在于介于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属上作前一动词的宾语还是属下作后一动词的主语,这要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推敲。
如上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是断在“胡”后还是断在“人"后,是断在“归"后还是断在“人”后,颇费思量.根据语境,“胡”应为胡地,“归"意为自己家里,与后文“人皆贺之"意义关联。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进行断句。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不能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7、根据文章结构断句。
文言中有些文段,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写的。
如总分或分总结构,在论述类文章中,运用较多。
可以利用文段中的结构关系断句。
习题操练1.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全国新课标卷课外文言文训练二 断句训练
全国新课标卷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系列(二)课外文言文断句练习①明年,从伐汉,取江州。
友谅走武昌,达追之。
友谅出战舰沔阳,达营汉阳沌口以遏之。
进中书右丞。
明年,太祖定南昌,降将祝宗、康泰叛。
达以沌口军讨平之。
从援安丰,破吴将吕珍,遂围庐州。
会汉人寇南昌,太祖召达自庐州来会师遇于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
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
(选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答案:明年,从伐汉,取江州。
友谅走武昌,达追之。
友谅出战舰沔阳,达营汉阳沌口以遏之。
进中书右丞。
明年,太祖定南昌,降将祝宗、康泰叛。
达以沌口军讨平之。
从援安丰,破吴将吕珍,遂围庐州。
会汉人寇南昌,太祖召达自庐州来会师,遇于鄱阳湖。
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
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
】②自蜀汉时,济火从诸葛亮南征有功,封罗甸国王。
后五十六代为宋普贵,传至元阿画,世有土于水西宣慰司。
霭翠,其裔也,后为安氏。
洪武初,同宣慰宋蒙古歹来归,赐名钦,俱令领原职世袭。
及设布政使司,而宣慰司如故。
安氏领水西,宋氏领水东。
八番降者,皆令世其职。
六年诏霭翠位各宣慰之上霭翠每年贡方物与马帝赐锦绮钞币有加。
十四年,宋钦死,妻刘淑贞随其子诚入朝,赐米三十石、钞三百锭、衣三袭。
时霭翠亦死,妻奢香代袭。
都督马晔欲尽灭诸罗代以流官故以事挞香激为兵端诸罗果怒欲反刘淑贞闻止之为走醖京师帝既召问命淑贞归招香赐以绮钞。
十七年,奢香率所属来朝,并诉晔激变状,且愿效力开西鄙,世世保境。
帝悦,赐香锦绮、珠翠、如竟冠、金环、袭衣,而召晔还,罪之。
(选自《明史卷三百十六列传第二百四》)【答案:自蜀汉时,济火从诸葛亮南征有功,封罗甸国王。
后五十六代为宋普贵,传至元阿画,世有土于水西宣慰司。
霭翠,其裔也,后为安氏。
洪武初,同宣慰宋蒙古歹来归,赐名钦,俱令领原职世袭。
最新课外文言文2
断句总结歌诀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 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更有规律供参看; 词性词义要精研, 语法结构助判断; 排比对偶与反复, 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 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 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 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 断句也要反复练。
鹘: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短尾,青黑色。凫:野鸭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
【译文】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 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 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 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 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方法二:按语法要求停顿。
①在含有主谓宾的句子后停顿。例: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②在含有主谓的句子后停顿。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 于中庭……
③在含有谓宾的句子后停顿。例:隔篁竹/闻水声…… ④在单独的状语后停顿。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
方法三:句首表领起的词语或关联词后应停顿。 如:夫、盖、若、然则、若夫、至若、且、虽、 因、惟、故等。
谓失其本心
规律: 明修辞,定句读。(排比、反复、对比)
修辞断句法
练一练
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shū sù蛟蜃jiāo shèn之为害 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辨 害》)菽粟:豆麦;蛟蜃:蛟龙
明确: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农民)之菽(豆类) 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 去(损失)者小也。
“文言文断句题”1-12 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1.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
(选自黄庭坚《书嵇叔夜诗与侄榎》)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然后找名词、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叠词的运用等。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言”“也”“曰”“此……也”等标志词。
参考答案: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参考译文:我曾经对众子弟说:“读书人生于世,什么都可以做,只是不能流于庸俗,庸俗就不可救药了。
”有人问不俗的情状是什么样的。
我回答说:“很难说。
看他平时与俗人没什么不同,在生死关头却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种人就称得上是不俗之人。
读书人处世,或出世或入世,或刚强或柔弱,按常规不容易看出他的底蕴,但大致可用这个方法观察他。
”2.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节选自苏轼《晁错论》) 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
如本题可根据“盖”“惟”“而”“是以”等标志词断句。
参考答案: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参考译文: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
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功的时候,也有溃堤、渗漏等等可怕的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来了就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考点25文言文(二):正确断句-2023年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统编版)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考点25 文言文(二)——正确断句◉常考题型:1、用斜线画出句子停顿;2、给划线句断句;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答题方法: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答题的格式: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需要注意的地方:考察学生文言语感和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力,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古人读书的心理感受。
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要在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
方法对象与动作之间要停顿,并列内容之间要停顿,“夫”“盖”等句首语气词后要停顿。
◉考点训练:(一)熟读精思(节选)[南宋] 朱熹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
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注释】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仔细。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文章没有读熟,就一句一句地在心里硬记。
1、文中画线句子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
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第一篇: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4)《口技》中的“中间”例: a、而|乡邻之生|日蹙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一焉 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
“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
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一、明确目标: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分值3分。
检查阅读文言文能力。
二、断句方法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一)温故: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③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二)归纳方法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例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第三:看虚词,找位置。
(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进行断句。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不能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7、根据文章结构断句。
文言中有些文段,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写的。
如总分或分总结构,在论述类文章中,运用较多。
可以利用文段中的结构关系断句。
习题操练1.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
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4)《口技》中的“中间”例:a、而|乡邻之生|日蹙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
“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
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进行断句。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不能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7、根据文章结构断句。
文言中有些文段,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写的。
如总分或分总结构,在论述类文章中,运用较多。
可以利用文段中的结构关系断句。
习题操练1.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小学高年级、初一)文言文断句专项(学生版)
1.请用“/”符号给下面的句子在标点处断句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2.《杜诗详注》(见下图,图中字影无需阅读)是研究杜诗的典籍,请用“/”为讲座中要引用的下面这段文字断句。
(限断三处)久 客 则 艰 苦 备 尝 多 病 则 潦 倒 日 甚 是 以 白 发 弥 添 酒 杯 难 举。
3.(1)A.(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罔不势象形 因: ②则皆之 闻: ③至家日四分之三 视: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节选自《核舟记》)【乙】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
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
盖虚能纳声也。
(选自《梦溪笔谈》)【丙】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持衣追及与之而还。
至家视日四分之三。
问:主人马不休,日行几何?答曰:七百八十里。
(选自《九章算术》)①革:去了毛的兽皮。
②矢服:装箭的盛具。
③虚:空。
④附:附着。
⑤纳:收进。
①②③④⑤因.闻.视.文言文断句专项B.C.D.(3)(4)(5)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贻余核舟一。
②持衣追及与之而还。
甲文中王叔远的高超技艺具体表现在哪里?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4.秦穆公亡马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
”诸人皆惧而起。
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
”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
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
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
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
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1.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王卞于军中置宴。
一角牴夫甚魁岸,负大力,诸健卒与较,悉不敌。
坐间一秀才自言能胜之,乃以左指略展,魁岸者辄倒。
卞以为神叩其故秀才云此人怕酱预得之同伴先入厨求得少许酱彼见辄倒耳。
”【注释】①角牴夫:摔跤手。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3分)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史记•货殖列传序》)3.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4.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5.一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来大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8.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①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注】①不下带:带,腰带。
古人不视下带,即只视带之上。
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
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4)《口技》中的“中间”例:a、而|乡邻之生|日蹙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
“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
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
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4)《口技》中的“中间”例: a、而|乡邻之生|日蹙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分析: 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
“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
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
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4)《口技》中的“中间”例: a、而|乡邻之生|日蹙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分析: 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
“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
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2(停顿和断句)
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一般从句子结构与语意两方面来分析:一、从句子结构来看,要掌握两点:
(一)、主谓间、动宾间、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顿。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王之蔽/甚矣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
余闻之也久。
(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屠自后断其股
(二)、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1)、便要(渔人)还家
(2)、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
二、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
(1)、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蜀之鄙/有二僧
B.子/何恃而往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2)、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②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二)、今为一词,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
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三)、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词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夫战,勇气也
(2)、乃悟前狼假寐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四)、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1)、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4)、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五)、表示突出强调的地方,停顿要使意思讲得通。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
综合练习:
(1)、在正确的停顿处用/断开,并在文后的横线上写出与文段相对应的成语。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成语:()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成语:()
(2)、在下列语段的正确停顿处用/断开,并完成后面的题。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
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1)、解释文中加括号的字。
欲()乃()
误()或()
(2)、与选文相关的成语是哪个?
(3)、以上选段的“丞相”具体指谁?
(4)、从选文中找一句话回答“群臣皆畏高”的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
一、
(一)、(1)、B解析:这里A项的主语是“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后停顿。
B项中“蔽”是动词谓语,“甚”是补语,
所以在“蔽”后停顿是正确的。
C、D两项中“臣之客”与“朝廷之臣”是主语,应在它们后停顿才对。
(2)、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中“余”是主语,“闻之也久”是谓语,所以要在“余”后停顿。
(3)、屠/自后/断/其股解析:“屠”是主语,“断”是动词谓语,“其”
是宾语,所以在“屠”后停顿是主谓间停顿,“断”后停顿是动宾间停顿,“自后”停顿是状语与中心语间停顿。
(二)、(1)、便要/(渔人)还家
(2)、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
二、
(一)、(1)、D解析:这里C项“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富者不至”但是“贫者至”,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词“而”前有了停顿,所以这项对了;D、项“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己凭靠着头脑聪明和反映敏捷的天赋但是不努力学习,在语意发生了转折的“而”前停顿才对,所以这项错了。
A、B项是主谓间的停顿,是正确的。
(2)、①人之为学/有难易乎解析:①是主谓间的停顿,在“人之为学”后停顿。
②僧富者不能至/ 而贫者至焉解析:②“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富者不至”但是“贫者至”,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所以转折连词“而”
前应该停顿
(二)、(1) 、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析:“无”是不要的意思,“论”是说的意思,因此,“无”与“论”要断开来。
(2)、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解析:“虽”是虽然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所以也要断开来读。
(三)、(1)、夫/战,勇气也
(2)、乃/悟前狼假寐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四)、(1)、B解析:这里意思是,我看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乱了,旗也倒下了,所以追逐他们。
我看和望的对象是“他们的车辙怎样”、“他们的旗怎样”,“视其辙乱”与“望其旗靡”这个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间就不能断开,所以A、C两项就错了。
“故”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应停顿,因此B项才对。
(2)、C解析:这里的“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
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3)、C解析:这里A项意思是“到了日中”,“日中”是中午的意思,不能分开;B项不是“子骂父”而是“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应在“子”后停顿才对;C项“下车”与“拉他”两个动作间的停顿,对了;D项是老朋友到日暮还没有来,“至暮”不能分开来,这项为错。
(4)、B解析:这里“草木之花”“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都是完整的短语,如果读断读碎,让人不知所云,因此这里A、C、D三项为错。
(五)、(1)、①虽千里/不敢易也。
解析:①的意思是为了突出强调“即使千里”这么大的地方也不敢换,何况才五百里,所以应在“千里”后停顿才对。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解析:②意思是“你/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秦王为了威吓唐雎,用“天子之怒”来直接吓唬,那种气势、那种语气可想而知。
所以在“公”后停顿一下,“闻”后停顿一下,才能突出强调秦王那种骄横。
(2)、B解析:这里A项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突出“年幼时”,所以在“年幼时”后停顿是对的;B项意思是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强调的是“益慕”,所以在“益慕”后停顿才对,再则,“圣贤之道”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可分开,这项就错了;C项突出强调的是没有鲜嫩、好吃的肉菜,“无”后停顿是对的;D项是突出光彩照人的样子,所以“烨然”后停顿是对的。
综合练习:
(1)、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成语:掩耳盗铃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灭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成语:狐假虎威
(2)、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1)、欲:想要乃:于是误:错或:有的人
(2)、与选文相关的成语是:指鹿为马
(3)、赵高
(4)、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