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说课稿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说课稿4](https://img.taocdn.com/s3/m/1d324c9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06.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四个配套问题,分别是:购物问题、速度问题、利润问题和工程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更不知道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解法的步骤。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四个配套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4.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5.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7cd7e9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7.png)
根据题意,列方程:3×40x = (6-x)×240.
解得
x = 4.
则 பைடு நூலகம்-x = 2.
共配成仪器:4×40=160 (套).
答:应用 4 立方米钢材做 A 部件, 2 立方米钢材做 B 部件, 共配成仪器 160 套.
小结 解决此类问题有如下规律:
如果 a件甲产品和 b件乙产品配成一套,那么
甲:乙=a:b
试一试
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1木材可以做20个桌面,或制作400条桌 腿,现有12 木材,应怎样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
.某纺织厂有纺织工人300人,为增产创收,纺织厂又增设了制衣车间,准备将这300 名纺织工人合理分配到纺织车间和制衣车间。现在知道工人每人每天平均能织布30 米或制4件成衣,每件成衣用布1.5米若使生产出的布刚好制成成衣,问应有多少人 去生产成衣?
小结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一审(用列表法理解问题中的基本关系) 二设(设适当的未知数) 三列(列出方程方程) 四解(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验(数学方程的解,实际问题有意义) 六答(实际问题的答案)
再
见
若某个工厂的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000个口罩面或 1200根耳绳,1个口罩面配2根耳绳:
则3个工人生产口罩面,6个工人生产耳绳,则生产出来的 口罩和 耳绳可以刚好配套吗?为什么
例1 某车间有40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000个口罩面或1200
根耳绳.1个口罩面配2根耳绳,为使每天生产的口罩面和耳绳 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口罩面和耳绳的工人各多少名?
生产口罩面人数 生产耳绳人数
口罩面 耳绳
每人每天的工作 效率
人数
40名工人
初中方程的配套问题教案
![初中方程的配套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4ceaf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e.png)
初中方程的配套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 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提问:如果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差、积、商,能不能找出这两个数呢?3.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总结解题思路。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释方程的组成部分:未知数、常数、运算符号。
2. 通过示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法、加减法、乘除法。
3. 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
三、配套问题解答(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配套问题练习册。
2. 引导学生独立解答练习册上的题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2. 强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提醒学生在做作业时注意审题,避免计算错误。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册,评估解答的正确率。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配套问题解答、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同时,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难度的适当,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以保证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8dc55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f.png)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章出现了很多题型如彳亍程问题、工程问题、配套问题、销售中的盈亏等, 这对学生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在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已经学习了如何利用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本课讲述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究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在课堂中教师出示例题,启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
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
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一列方程。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配套问题(教案)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配套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a2596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2.png)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等量关系的把握,特别是在涉及多个未知数时,如何进行合理假设和消元。
举例说明:
-在装修房子问题中,难点在于如何将面积和单价的关系转换为方程,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分数和小数。
-对于一些涉及多个物品或多个条件的搭配问题,学生可能难以一次性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需要教师引导如何通过假设和验证的方法来逐步解决问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如何解这类方程。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配套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认识,提升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配套问题,具体包括以下细节:
a.理解并识别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
b.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实际问题的策略,如消元法、代入法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配套问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分配或搭配物品的情况?”比如,如何分配零花钱购买零食,或是如何搭配衣服和鞋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应用。
解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162c0ad7c1cfad6195fa7e3.png)
3.4实际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教学目标:通过分析零件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教学重点: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3、解方程4、 a:b=2:3推导3a=2b3:2=200x:50(2x+1)能推出二、新课在实际问题中,大家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例: 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即螺钉数:螺母数= 设分配x 名工人生产螺钉,则 名工人生产螺母,则一天生产的螺钉数为 个,生产的螺母数为 个12x 231x =++-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22-x)名工人生产螺母.依题意得: 2 000(22-x)=2×1 200x .解方程,得:5(22-x)=6x,110-5x=6x,x=10.22-x=12.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三、小结:比例关系要转化为相等关系四、课堂训练1、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五、课外作业:只列方程不解方程1、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料可以做方桌的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条,现有5立方米木料,那么用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面、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配成方桌?能配成多少方桌?2、某车间有28名工人,生产一种螺栓和螺帽,平均每人每小时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帽18个,两个螺栓要配三个螺帽,应分配多少人生产螺栓,多少人生产螺帽,才能使生产的螺栓和螺帽刚好配套?3、某车间有工人有34人,平均每人每天可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又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要使每天生产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怎样分配工人?六、作业教材P106 复习巩固每第2和3题。
2023最新-《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优秀3篇】
![2023最新-《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6d87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f.png)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整理的《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2、通过分析工作量中的相等关系,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工作量中的相等关系,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思考:(1)两人合作32小时完成对吗?为什么?(2)甲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乙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甲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乙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
2、整理一块地,由一个人做要80小时完成。
那么4个人做需要多少小时完成?分析:一个人做1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一个人做x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4个人做x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
3、一项工作,12个人4个小时才能完成。
若这项工作由8个人来做,要多少小时才能完成呢?(1)人均效率(一个人做一小时的工作量)是。
(2)这项工作由8人来做,x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
总结:一个工作由m个人n小时完成,那么人均效率是。
二、合作探究例1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
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
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分析:这里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1请填空:人均效率(一个人做1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由x人先做4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任务,两段完成任务的工作量之和为。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配套问题》课件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配套问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5782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5.png)
3.红光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学生服一批,已知每3米长的布 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计划 用600米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学生服,应分别用多少布料生产上 衣和裤子,才能使上衣和裤子恰好配套?共能生产多少套?
解:设用x米布料生产上衣,根据题意得
x 2 600 x 3,
3
1.某土建工程共需动用15台挖运机械,每台机械每小时
能挖土3 m3或者运土2 m3,为了使挖土和运土工作同时结
束,安排了x台机械运土,这里x应满足的方程是( )
A.2x=3(15-x)
B.3x=2(15-x)
C.15-2x=3x
D.3x-2x=15
2.加工某种产品需要两个工序,第一道工序每人每天可完成 900件,第二道工序每人每天可完成1200件.现有7位工人参加 这两道工序,应怎样安排人力,才能使每天第一、第二道工序 所完成的件数相等? 解:设应安排x人在第一道工序, 则安排(7-x)人在第二道工序. 根据题意,得:900x=1 200(7-x), 解得:x=4,所以7-x=3. 答:应安排4人在第一道工序,安排3人在第二道工序.
1.理解配套问题的背景. 2.能正确找出作为列方程依据的等量关系.(难点) 3.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重点)
复习回顾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解方程的五个步骤在解题时不一定都需要,可根据 题意灵活运用 3、去分母时不要忘记添括号,不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知识点 1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 【例1】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
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 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4d6e8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0.png)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第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性质1.1 方程的概念解释方程的定义强调方程的重要性1.2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1.3 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性质解释方程的解与系数的关系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1 代入法介绍代入法的步骤与方法提供代入法的例题2.2 消元法介绍消元法的步骤与方法提供消元法的例题2.3 方程组的解法介绍方程组的解法步骤与方法提供方程组的例题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1 实际问题与方程的转化强调实际问题与方程的联系提供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例题3.2 线性方程的应用介绍线性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供线性方程应用的例题3.3 方程组的应用介绍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供方程组应用的例题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拓展4.1 绝对值方程介绍绝对值方程的形式与解法提供绝对值方程的例题4.2 分式方程介绍分式方程的形式与解法提供分式方程的例题4.3 无理方程介绍无理方程的形式与解法提供无理方程的例题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问题5.1 方程的综合应用强调方程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提供方程综合应用的例题5.2 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介绍方程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提供方程与函数关系应用的例题5.3 方程的实际意义强调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提供方程实际意义应用的例题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6.1 选择题提供一系列选择题,考察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基本概念的理解。
例题:如果一个方程的形式是ax + b = 0,它是_____(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无解方程)。
6.2 填空题提供一系列填空题,考察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和解法的掌握。
例题:解方程3x 7 = 2x + 1,得到解_____。
6.3 解答题提供一系列解答题,考察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应用能力。
例题:解方程组2x + 3y = 8和5x 2y = 11,并解释你的解法。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产品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 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产品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 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1d0cbc9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5.png)
七年级上册5.3.1产品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 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配套问题、工程问题的背景;2.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物品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3.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难点:能够准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学习内容】温故知新填一填:1.配套问题某车间工人生产螺柱和螺母,一个螺柱要配两个螺母,要使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则应生产的螺母数量恰好是螺柱数量的____倍.2.工程问题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之间的关系:①工作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工作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工作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1:产品配套问题典例精析例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栓或2 000个螺母.1个螺螺栓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栓吧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想一想:本题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题目中哪些信息能解决人员安排的问题?螺母和螺栓的数量关系如何?如果设x名工人生产螺栓,怎样列方程?分析:每天生产的螺母数量是螺栓数量的2倍时,它们刚好配套.等量关系:螺母总量=螺栓总量×2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栓,(22-x)名工人生产螺母依题意,得2000(22-x) =2×1200x解方程,得x=10.所以22-x=12.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柱,12名工人生产螺母.如果设x名工人生产螺母,怎样列方程?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母,(22-x)名工人生产螺栓.根据螺母数量是螺栓数量的2倍,列方程得2×1200(22-x) =1200x .解方程,得x=12.所以22-x=10.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栓,12名工人生产螺母.还有其它方法吗?分析:从螺栓的角度来看,螺栓数等于套数;从螺母的角度来看,螺母数等于套数的2倍.可以根据生产的套数是一样的建立方程解决.解:设应安排x 名工人生产螺栓,(22-x)名工人生产螺母.依题意,得2000(22-x)2= 1200x.解方程,得x =10. 所以22-x =12.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栓,12名工人生产螺母. 归纳总结解决配套问题的思路:1.利用配套问题中物品之间具有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据;2.利用配套问题中的套数不变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配套问题中的基本关系: 若m 个A 和n 个B 配成一套,则A 的数量B 的数量=m n,可得相等关系:m × B 的数量=n × A 的数量.巩固练习1.如图,足球是由32块黑白相间的牛皮缝制而成的,黑皮可看作正五边形,白皮可看作正六边形,求白皮,黑皮各多少块?由图可得,一块白皮(六边形)中,有三边与黑皮(五边形)相连,因此白皮边数是黑皮边数的2倍.等量关系:白皮边数=黑皮边数×2解:设足球上黑皮有x块,则白皮为(32-x)块,五边形的边数共有5x条,六边形边数有6(32-x)条.依题意,得2×5x=6(32-x),解得x=12,则32-x=20.答:白皮20块,黑皮12块.2.某防护服厂有54人,每人每天可加工防护服8件或防护面罩10个,已知一件防护服配一个防护面罩,为了使每天生产的防护服与防护面罩正好配套,需要安排多少人生产防护服?解:设需要安排x人生产防护服,则安排(54-x)人生产防护面罩.由题意,得8x=10(54-x),解得x=30.答:需要安排30人生产防护服.探究点2:工程问题典例精析例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整理需要40 h 完成. 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整理 4 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整理8 h,完成这项工作. 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应先安排多少人进行整理?在工程问题中: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工作总量=各部分工作量之和.点拨:“工程问题”中,通常把总工作量表示为1,这可使相关量的数学关系式简单化.并利用“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的关系考虑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0716d7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f.png)
5.作业小结巩固知识与技能: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作业的设计既能够检验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力,又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工程问题部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一个关于“学校图书馆书籍整理”的案例。案例中,学校图书馆有A、B两个书库,分别有300本和200本书。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学校决定将两个书库的书籍合并在一起,并按照书籍的分类重新整理。已知A书库的书籍数量是B书库的1.5倍,请问合并后,A书库和B书库分别有多少本书?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题策略,并共同完成练习题。小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互补。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学生需要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我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同学之间相互反馈,共同进步。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591315aa00b52acec7ca6c.png)
如果别人思考数学的真理像我一样深入持久,他也会找到我的发现。
——高斯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学习目标: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两类问题:1、配套问题;2、工程问题。
二、预习检查:1、1只小鸡2只脚,1只小兔4只脚,那么x小鸡只脚,y只小兔只脚。
2、工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工作总量= 。
3、一件工作,甲单独做x小时完成,乙单独做y小时完成,那么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甲、乙合作m天可以完成的工作量为。
三、新课教学:例 1 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题意,得:2×1200x=2000(22-x)解得x=10,22-x=12.答:所以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安排10人生产螺钉,12人生产螺母.例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分析:我们把总工作量看作 1 , 完成下列填空(1)1个人做1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2)由x 人先做4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3)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4)题中的相等关系是解:设应先安排x 人工作4小时,依题意得48(2)14040x x ++=去分母,得 4x+8(x+2)=40去括号,得 4x+8x+16=40移项,得 4x+8x=40-16合并,得 12x=24系数化为1,得 x=2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四、小组合作:小组合作1: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小组合作2:抗洪抢险中修补一段大堤,甲队单独施工12天完成,乙队单独施工8天完成;现在由甲队先工作两天,剩下的由两队合作完成,还需几天才能完成?五、当堂检测:检测1:用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刚好配套?检测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50天才能完成,乙独做需要45天完成。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7ef4a23b14e852459fb5731.png)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
配套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把配套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
方法与步骤,获得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能够“找出配套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
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3.经历“把配套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
心素养,并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4.通过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
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示出题目中不同的量,并分析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难点: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959d5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b.png)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学生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表达解题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克服数学恐惧心理。
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形式并求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
提供练习题和案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步骤。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其转化为方程形式并求解。
分析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价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拓展与深化:1. 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还有哪些类似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2. 讲解相关概念: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和化简。
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和解集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dc4f4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f.png)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一、自主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二、合作交流例1 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
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解决问题的关键:1.如果设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_______名工人生产螺母;2.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使生产的螺母恰好是螺钉数量的________.3.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生产的螺钉的数量4.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生产的螺母的数量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其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螺母数量与螺钉数量的关系,列方程得:解得答:分配名工人生产螺钉,名工人生产螺母。
三、展示提升四、训练巩固用我们研讨后的方法解决这道练习题包装厂有工人42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圆形铁片120片,或长方形铁片80片,将两张圆形铁片与和一张长方形铁片可配套成一个圆桶,如何安排工人生产圆形或长方形铁片刚好配套?六、反馈检测1、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四条桌腿,1立方米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400条桌腿,现有12立方米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2、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用一立方米钢材可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有6立方米钢材,为使仪器配套,用多少立方米钢材做A部件、多少立方米钢材做B部件?七、能力提升1、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75个,或者乙种零件100个。
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 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 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7cacd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b.png)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课时1一、教学目标1.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中,如何找等量关系.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呢?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边聆听边板书.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检验上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起到一个基石的作用.(二)例题分析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1 个螺钉需要配2 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1 个螺钉配2 个螺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包含着什么等量关系?(2)本问题有哪些等量问题?1学生讨论后,独立尝试列方程.在本问题中“1 个螺钉配 2 个螺母”中包含的等量关系较 隐蔽,是本问题的难点,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然 后让学生打开教材,把自己的解法和教材上的相比较,看一看过程中有什么不足之处,修改 以后思考下面问题.你的解法与教材上是否相同?如果相同,你是否能换一种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 题?如果不同,请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比较两种方法间的异同点.解:设应安排 x 名工人生产螺钉,(22-x )名工人生产螺母.依题意得:2 000(22-x )=2×1 200x .解方程,得:5(22-x )=6x ,110-5x =6x ,x =10.22-x =12.答:应安排 10 名工人生产螺钉,12 名工人生产螺母.另解:设应安排 x 名工人生产螺母,(22-x )名工人生产螺钉.依题意得:2×1 200(22-x )=2 000x .解方程,得:x =12.22-x =10.答:应安排 10 名工人生产螺钉,12 名工人生产螺母.例 2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 40 h 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 4 h ,然后增加 2 人与他们一起做 8 h ,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该先安排多少人工 作?师生活动:学生先自主探究讨论,教师可以点拨以下问题:(1)人均效率为________.(指一个人 1 小时的工作量).(2)若设先由 x 人做 4 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________.再增加 2 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 做 8 小时,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是________.师生共同完成本题的解答过程,教师要书写出规范完整的答案.教师点评: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工作时间,这是在此类问题中常用的数量关系. 解:设安排 x 人先做 4 h . 8 x +2 4x 依题意得: + 40=1. 40 2解方程,得:4x +8(x +2)=40,4x +8x +16=40,12x =24,x =2.答:应安排 2 人先做 4 h .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汇总、汇报,教师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交流,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三)练习巩固1.一套仪器由一个 A 部件和三个 B 部件构成. 用 1 m钢材可以做 40 个 A 部件或 240 3 个 部件.现要用 6 m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 部件,多少钢材做 部件,恰 B 3 A B 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解:设应用 m 钢材做 部件,(6- )m钢材做 部件. x 3 A x 3 B 依题意得:3×40 x =240 (6-x ).解方程,得: =4. x 答:应用 4 m钢材做 部件,2 m 钢材做 部件,配成这种仪器 160 套. 3 A 3 B 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 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 24 天.如果 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解:设 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xx x 依题意得: + = , 1 12 243解方程,得:x=.8答: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8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六、课堂小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加深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的理解.七、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4配套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工程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4解方程,得:4x +8(x +2)=40,4x +8x +16=40,12x =24,x =2.答:应安排 2 人先做 4 h .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汇总、汇报,教师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交流,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三)练习巩固1.一套仪器由一个 A 部件和三个 B 部件构成. 用 1 m钢材可以做 40 个 A 部件或 240 3 个 部件.现要用 6 m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 部件,多少钢材做 部件,恰 B 3 A B 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解:设应用 m 钢材做 部件,(6- )m钢材做 部件. x 3 A x 3 B 依题意得:3×40 x =240 (6-x ).解方程,得: =4. x 答:应用 4 m钢材做 部件,2 m 钢材做 部件,配成这种仪器 160 套. 3 A 3 B 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 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 24 天.如果 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解:设 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xx x 依题意得: + = , 1 12 243解方程,得:x=.8答: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8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六、课堂小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加深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的理解.七、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4配套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工程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4解方程,得:4x +8(x +2)=40,4x +8x +16=40,12x =24,x =2.答:应安排 2 人先做 4 h .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汇总、汇报,教师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交流,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三)练习巩固1.一套仪器由一个 A 部件和三个 B 部件构成. 用 1 m钢材可以做 40 个 A 部件或 240 3 个 部件.现要用 6 m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 部件,多少钢材做 部件,恰 B 3 A B 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解:设应用 m 钢材做 部件,(6- )m钢材做 部件. x 3 A x 3 B 依题意得:3×40 x =240 (6-x ).解方程,得: =4. x 答:应用 4 m钢材做 部件,2 m 钢材做 部件,配成这种仪器 160 套. 3 A 3 B 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 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 24 天.如果 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解:设 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xx x 依题意得: + = , 1 12 243解方程,得:x=.8答: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8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六、课堂小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加深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的理解.七、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4配套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工程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4。
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
![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a4211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a.png)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学生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案例分析时,有些学生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过程中,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具体实例让他们逐步学会如何从问题中提炼出关键信息。
在新课的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表现得相当积极,但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还是显得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方面做得还不够,今后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给出建议和指导。
2.工程问题: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例如:一项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甲队单独完成需要x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y天,求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工程所需的时间。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同类项等基本解方程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
2.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方程的过程中,往往难以理解如何从具体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例如,从零件配套问题中看出1:2的比例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方程2x = y,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5x=40(36-x)
解得x=16,36-xபைடு நூலகம்20
所以用16张制盒身,20张制盒底正好使盒身与盒底配套.
例题1是生产调度问题即如何规划分工使两种产品在数量上配套的问题.“螺母的数量是螺钉数量的2倍”是本题中特有的相等关系.“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人数=每天的工作量”两者结合,就能列出方程.
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板书如下:
桌腿的数量=4×桌面的数量
3.某车间有28名工人,生产一种螺栓和螺帽,平均每人每小时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帽18个,两个螺栓要配三个螺帽,应分配多少人生产螺栓,多少人生产螺帽,才能使生产的螺栓和螺帽刚好配套?
4.某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校服,已知3m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库内存这种布料600m,应如何分配布料做上衣和做裤子才能恰好配套?
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即学生完成板演,集体订正.
然后可以用幻灯片打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让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步骤中的各个要点.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每天挖的土方等于每天运走的土方.
例题2是物体分配问题是如何分配材料,从而使产品刚好配套。生产的盒身的数量是盒底数量的一半或盒底数量是盒身数量的2倍是列方程的等量关系。
是针对例题1、2设置的练习题.
要求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
归纳总结
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展示.
作
业
设
计
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101页1题
106页3题
选做题:107页9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合作学习,让会做的学生给同学讲解,使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会列方程。
还可以怎么列方程?
尝
试
应
用
请你来试一试:练习
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1 m3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腿,现有12 m3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
【分析】(先由学生读题,教师引导)这是一个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家每天都用、都见的物品,其中的数量关系即相等关系显而易见。
情感
态度
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建立数学应用意识,热爱数学.
重点
分析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去括号”法则解决此类实际问题.
难点
依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问题最佳
解决方案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
【课堂练习】: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
二、配套与物质分配问题
例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配套问题
民张中学郭喜琴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配套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学会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依据乘法的分配律去括号,感悟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后
反
思
解:设应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其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螺母数量和螺钉数量的关系,列得
2×1200x=2000(22-x)
去括号,得
2400x=44000-2000x
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
4400x=44000
系数化为1,得
X=10
生产螺母的人数为22-x=12
答:应分配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配套与人员分配问题
【问题1】例题1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人数=每天的工作量(产品数量)
螺母的数量=螺钉数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