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九核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核型分析的方法,熟悉核型分析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各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相对稳定的。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及形态特征称为该物种的核型。对这些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就是核型分析。核型分析是对一个物种染色体组的形态特征等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其结果对于探明染色体组的演化和生物种属间的亲缘关系,对于遗传研究与人类染色体疾病的临床诊断非常重要。

核型分析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1、确定某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2、辨析每条染色体的特征。一般采用分散良好、形态清楚而典型的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标本,由于染色体制片方法的不同,细胞所处生理状态的不同,用药物对细胞进行处理等因素的存在都可使观察结果产生偏差。所以必须观察分析多个个体、多个细胞。一般至少要统计30个以上的分散良好、染色体形态清晰的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如这些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恒定一致,即可认定为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在染色体计数的基础上,选择几个典型的细胞,辨析染色体组中每条染色体的特征。通常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的数目和长度等指标描述一条染色体的特征。可采用传统方法或用Adobe Photoshop来进行核型分析。在本次核型分析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传统方法。

三、实验材料

同一物种的分散良好的中期细胞的显微照片两张(扩自同一底片)。

镊子、小剪刀、计算器、铅笔、绘图纸、胶水、尺子。

四、实验步骤

1.测量与计算:用尺子尽可能准确地测量出每条染色体的长臂长度、短臂长度和总长度,分别记录,精确到0.1 mm,具有随体的染色体,随体可计入全长。根据上述测量值,计算下列参数。

(1)染色体的长度染色体的绝对长度在不同的处理条件或不同的生理状况下表现不同,所以并不可靠。核型分析中常采用相对长度,相对长度不会因分裂期和前处理方法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是可靠的。一条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可用下式表示:

相对长度=(待测的单个染色体的长度/整套染色体组的总长度)×100%

将两条同源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进行平均,做为染色体组中这一序号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2)臂比即一条染色体两条长度的比值。常用的公式是:

臂比(r)=长臂长度(L)/短臂长度(S)

式中长短臂的值也是取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平均值。臂比值实际上反映的是着丝粒的位置,这个位置在一条染色体中是相对固定的,因而是描述染色体特征的最有用的指标。着丝粒位置的命名常用Levan(1964)提出的方法,以臂比值来表示。

依此结果,将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正中着丝粒染色体,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等。统计每条染色体的总长、臂长、臂比等参数,这些参数相等或最为接近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2.分类:根据每条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位置、随体的有无(随体以Sat表示),将染色体进行分类。

3.排序:将一张图片上的染色体逐一剪下,理出各条染色体大致的长短顺序,按照从长到短,短臂在上,长臂在下,同源染色体配对,着丝粒在一条线上的原则进行排列。将排列好的染色体用胶水粘贴到一张绘图纸上,注意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要排在一条线上。

五、作业:

1.完成染色体组型分析表

2.完成染色体组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