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病例分析 2012

合集下载

身体外寒内热怎么治?大青龙汤案例分析

身体外寒内热怎么治?大青龙汤案例分析

身体外寒内热怎么治?大青龙汤案例分析2015年12月13日案例,睡觉的时候关空调冻着了,现在感觉身体发热,但是摸的话体温很正常,应该是还没打出来,头也不疼,但是肚子有些坏。

就是感觉身体在发热。

以前发烧的话不输液好不了,你这有啥好办法没?这是病人的描述,然后电话问诊,病人没有恶寒的表现,就是感觉内热,睡觉前空调温度高,睡觉时关的空调,身体受寒后毛孔突然关闭,内部的热散不出来,十分标准的大青龙汤症。

很准确。

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原方原量,开2剂,一切都不会有问题,大青龙汤很猛,容易出问题,但只要辩证准确,基本一剂就能解决问题。

前几年伤寒的多,大青龙汤症经常遇到。

zui近几年瘟病多,基本没有遇到过,这个案例我交代的也十分清楚,服药后只要出汗,药就不用再吃了。

是一定不要再吃。

这一点记住了,曹颖甫经方实验录里面有惨痛的教训。

有一个病人服药后,汗出,病康复了大部分,接着把曹颖甫开的2剂大青龙汤吃完,后面人就死了。

病人去抓药,遇到麻烦了,因为我给的麻黄量很大,桂枝量小,药店要求改动药方。

我不同意,我的习惯药方不允许改动,你要改动就不要吃,我宁可退钱。

药店要求将麻黄改小,意思是麻黄量小于桂枝,大青龙汤出问题就出在这里,麻黄是开汗孔的,石膏会制约麻黄的发汗作用。

比例应该是2比1.石膏比较重,用量大,麻黄用得少,则发汗力完全被石膏压制,这边你加大桂枝的量,石膏清理出的热,桂枝加大力量向外推,麻黄开不了汗孔,等憋到一定时候,突然开闸放水,大汗就止不住,这是大青龙导致重大事故的根源。

昨晚睡觉之后出了汗,确实不是大汗。

现在已经不发热,感觉没问题了,就是头稍微有点疼,不需要继续服了吧?一副药只喝了一次,见效好快。

——这是病人31日早上8点半的留言。

嘱咐病人第二煎再喝半剂,其他扔掉即可。

大青龙汤麻黄和桂枝的比例,麻黄和石膏的比例十分关键,你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整,但是原来的比例zui好不要有原则性的改变。

大青龙汤治咳嗽医案

大青龙汤治咳嗽医案

大青龙汤治咳嗽医案
大青龙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咳嗽的方剂,其具有清热
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以下是一例医案,介绍了大青龙汤治疗咳
嗽的具体情况:
病例,患者,男,45岁,主诉咳嗽已有一周,咳嗽声音低沉,
咳痰较多,痰色黄白,伴有发热,口干咽痛,大便干燥,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和舌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为热痰
壅肺型咳嗽。

病人咳嗽声音低沉,痰色黄白,伴有发热、口干咽痛
等症状,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均表明有热痰壅肺的证候。

治疗方案,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医生给予患者大青龙汤治疗。

大青龙汤是一味清热化痰的经典方剂,适用于热痰壅肺型咳嗽。


剂组成包括黄芩、半夏、生姜、甘草等药物,具有清热化痰、止咳
平喘的作用。

治疗结果,患者按时服用大青龙汤后,咳嗽症状逐渐减轻,咳
痰明显减少,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也有所缓解。

经过一周的治疗,
患者咳嗽基本消失,舌苔转为薄白,脉象平和有力。

总结,大青龙汤在治疗热痰壅肺型咳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对于伴有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对于具体的病情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这个医案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经方研读】大青龙汤

【中医经方研读】大青龙汤

【中医经方研读】大青龙汤【组成】麻黄12g 桂枝6g 甘草炙6g 杏仁6g 石膏18g 生姜9g 大枣6g温水煎服,取微汗【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2、溢饮。

身体疼痛,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紧。

【使用注意】本方发汗之功居解表剂之冠,故一服得汗者,应停后服,以防过剂。

[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shun),此为逆也。

(38)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9)【辨证提要】此为伤寒表实兼郁热烦躁的证治。

外感风寒之邪,闭郁肌表,故见恶寒,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脉浮紧等伤寒表实证,邪实于表,郁而化热,则烦躁不安。

故本证与麻黄汤证比较,表寒实见证相同,而多里热烦躁一证,故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生石膏清解郁热。

第39条论太阳伤寒兼里热轻证。

脉由浮紧转浮缓,症状由身疼痛变为身重,且时有减轻,说明寒邪郁滞不甚,若感邪较重,郁滞较甚,则脉应浮紧而身疼痛,若感邪较轻,郁滞不甚,则脉缓,身重。

【疑难分析】大青龙汤证,38条、39条为何一云“太阳中风,脉浮紧”,一云“伤寒脉浮缓”?中风脉浮紧,伤寒脉浮缓,乃互文见义的手法。

其伤寒、中风,是揭示大青龙汤证的病机来路,即无论是伤寒,中风,依一定条件,均可发展为大青龙汤证。

其脉浮紧、浮缓,与个人体质禀赋,身体体质有关,与感邪轻重,亦有直接关联。

感邪较甚,多为浮紧脉,感邪较轻则可见浮缓脉,临床只要符合表寒里热病机,证见发热恶寒,无汗,烦躁,头痛,身痛者,即可诊断为大青龙汤证。

如何理解大青龙汤证“身重”的病机?原文39条指出大青龙汤证有时会出现“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这是大青龙汤证“身疼痛”的变局,属寒郁肌表,汗不得出,气滞不畅所致,因其郁闭较38条大青龙汤证轻,故身不痛,但重。

大青龙汤讲解分析

大青龙汤讲解分析

大青龙汤讲解分析第一个有麻黄,麻黄呢,它是宣肺,所谓青龙,我们讲的青龙讲的就是麻黄,麻黄颜色是青的。

吃麻黄下去以后,肺主全身的皮肤毛孔,所以肺主皮毛,所以麻黄一下去之后,毛孔就会打开,可是你光靠麻黄打开来皮肤毛孔的时候,那个汗不会出来,所以一定要有桂枝来辅助。

桂枝,中医的观念里面是解肌,肌肉上面的问题哈,认为这个要用桂枝,所以病如果在肌肉上面,我们用桂枝下去,肌肉的汗液——津液呢,有了桂枝以后就会被桂枝推到皮肤下面,顺着毛孔出来。

那我们用桂枝的时候,所以桂枝麻黄用在一个方子里面的时候,如果你不加其它的药,病人感冒好了,可是呢一定会脱水。

病人会脱水。

梁冬:哦,因为桂枝把它排出来了。

倪海厦:对,排出来了。

所以它会加了生姜和红枣,生姜呢,它本身颜色是黄的,哈,它入胃,在胃里面。

梁冬:对,因为它颜色是黄色的。

倪海厦:所以过去我们恶心啊,那个孕妇怀孕的时候,妊娠期间的恶心很重,我们讲,要用干姜啊,生姜,哦~,黄色它能够温胃,能够补胃的津液。

红枣呢,它是大枣,也是色黄的,哦~。

它也是能够补胃里的津液。

因为病人胃口没有了,胃口没有我们要让他胃气恢复,胃的蠕动恢复,所以我们用生姜,红枣用在一起。

那我们用麻黄的话,在经方里面,大家如果有兴趣,听众里面,朋友里面,如果有兴趣研究经方的,你会发现到很奇妙,只要用麻黄的时候,就一定配合了杏仁在里面。

为什么?因为杏仁颜色是白的,中医认为色白入肺,所以把肺的津液补足,所以你麻黄一下去的时候,如果没有杏仁的时候,肺里面干枯掉了,哦~肺好像天上的云一样,那肺一干枯掉,万里无云,那热都热死了,辐射线,紫外线什么都进来,那肺里面一定要有津液。

好,所以我们在用麻黄的时候,配合了杏仁在用的时候,比如说,麻黄跟杏仁一定是等量,比如说我们麻黄用两钱,杏仁就用两钱,麻黄用三钱,杏仁就用三钱。

在麻黄、杏仁比例剂量上控制得很好的话,你麻黄用得多,也不会伤到肺的津液,因为和杏仁,一攻一守。

那石膏呢,这个药很重要,这就是温病和伤寒家最大的差异在这里。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由于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书中关于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只有三条,又加后世医家对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皆视为竣剂,畏之而不敢用。

因此大青龙汤的应用上的普遍性和临床上的卓效性,鲜为人们所了解。

近几年来(1985年以后),我国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不管是《中医方剂学》,仍是《中医内科学》,都没有把大青龙汤看成一大主方,在书中作必要的论述和临床应用的推行。

最多只是是像《方剂学》那样,作为麻黄汤的加味方,附於麻黄汤条后。

关於仲景书中对於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此刻仅有的三条是:《伤寒论》第38条为“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烧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假设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厥逆。

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又此书第39条为“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有“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在那个地址咱们略去传统性诸家对《伤寒论》中两条开端所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和“伤寒,脉浮缓”谓当中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随称大青龙汤为治风寒两伤、营卫俱病的无谓之词,而着重研究投与大青龙汤的主证。

显然,脉之浮紧、浮缓,身疼痛与身不疼但重,都不是大青龙汤的主证。

关于外感病来讲,从第38条中有发烧、恶寒、不汗出、烦躁四项作为主证,那么第39条中投用大青龙汤所据脉证,而上述四项,一项未备。

对此很多医家作了许多揣测。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的山田正珍氏和我国的陆渊雷先生,都以为在第39条中投用大青龙汤必然都具有发烧、恶寒、不汗出、烦躁四证,文中不载是意在简化文字表达,或举出药方名那么主证可知而略去的。

因此,以为外感病投用大青龙汤的必备主证,山田氏以为:发烧、恶寒、不汗出、烦躁四证;而陆渊雷先生独以为:发烧、恶寒、不汗出、口渴、烦躁五证,而多口渴一证。

读了大村光明氏的《大青龙汤管见》,此文发表于日本《汉方临床》第24卷第9期表达了应用大青龙汤(提纯剂)治愈者六例,以驳斥成都中医学院所编的试用教材《伤寒论讲义》中投用大青龙汤时必需具有要紧病症的说法。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方剂:大青龙汤组成: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服法: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有郁热之证;本方以麻黄汤为基础,重用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为发汗峻剂。

重用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君;臣以桂枝辛温解肌、石膏甘寒清热;佐以杏仁宣肺平喘,姜枣草调和脾胃。

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清除里热之效。

(一)《伤寒论》中,有两条原文叙述了大青龙汤的适应症状。

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两条原文所叙症状,稍有差距,甚为矛盾。

如,脉浮紧与脉浮缓;身疼痛与身不疼但重而乍有轻时。

前人多解释此证乃风寒同病之互文,又或“溢饮”之证治。

但刘老觉,这些均未从太阳表证的发展情况探索变化,从题外另立名目,此与仲景原意背道而驰。

在伤寒注家中,唯尤在泾先生慧眼超群,分析精巧,堪称绝妙。

先生言:伤寒脉浮缓,脉紧去而成缓,为寒欲变热之证…伤寒邪在表则身疼,邪入里则身重,寒已变热而脉缓,经脉不为拘急,故身不疼而但重。

其脉尤浮,其邪气在或进或退之时,故身体有乍轻乍重之候也。

先生把麻黄汤证到大青龙汤证的临床变化展现的淋漓尽致,不失仲景之原意。

(二)1942年,刘老遇一张姓患者,男,18岁。

冬日感寒,五日不得汗,至第六日,突发烦躁,坐卧不安,以手抚其肌肉则灼热如炙,皮肤反干燥无汗,二便尚可。

脉浮紧,苔薄黄润。

由于病情较重,刘老请其老师王志远先生指示证治之法。

先生诊视完毕后,言:此证本为无汗表证,如早投麻黄汤,则一汗而愈。

大青龙汤证及案例

大青龙汤证及案例

大青龙汤证及案例大青龙汤证【原文】太阳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

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晌,此為逆也。

(38)大青龍湯方麻黄六雨(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杏仁十枚(去皮尖)生姜三兩(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

先煮麻黄,滅二升,去上沫,内諸药,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

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後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释义】本条论述伤寒证兼内热烦躁的证治。

原文虽然以“太阳中风”冠首,但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尤其是脉紧、身痛、无汗三大主要脉症完全具备,这属于典型的太阳伤寒重证。

在一派伤寒表证的基础上,出现了“烦躁”,烦躁属于热症。

显然这是寒邪郁闭过重,阳气内郁化热,热邪扰乱心胸所导致的,因此外寒内热是大青龙汤证的病机特点。

大青龙汤中麻黄的用量是加倍的,达六两之多,是中医方剂中发汗力最为峻猛的方剂,必须表里俱实方可使用。

正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仲师专门提出“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的禁忌。

“脉微弱”提示了里虚,汗出恶风”提示了表虚,无论是里虚还是表虚,凡是虚都不可用大青龙汤。

假若误用,容易导致大汗亡阳竭阴,阳亡失于温煦就会四肢厥逆,阴亡失于养就会筋惕肉瞤。

为了防止汗多亡阳亡阴,仲师在方后注又特别提出“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

【方解】大青龙汤主要由麻黄汤倍用麻畫,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的,仍然属于麻黄汤的类方。

方中倍用麻黄加上生姜,加大开表发汗的力量以散外寒,加石膏辛寒清透郁热以除烦热。

重用甘草,加大枣和中扶正,以资汗源,既可以防止麻黄过汗伤正,又可以防止石膏过寒伤中。

因为本方最具有辛散发汗的特点,有如东方木神的伸展宣达,所以方名叫做“青龙”。

又因为发汗力最大,所以叫做“大青龙汤”。

关于“温粉”止汗的问题,后世医家有据《肘后方》,用川芎、白芷、藁本三药研粉。

大青龙汤病例分析 2012

大青龙汤病例分析 2012

大青龙汤病例分析2012-3-11 15:26
感冒了,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数,无汗,鼻塞咳嗽,口渴心烦,舌红苔微黄,显然是典型的太阳伤寒(外感风寒)发生了传变,即,外寒里热。

所以,用麻黄汤的附方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组成:麻黄12g 桂枝6g 杏仁6g 甘草6g 石膏12g 生姜9g 大枣12枚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由于我的鼻塞咳嗽症状较重,所以,在本方的基础上应该再加辛夷、苍耳子(各6g)以宣通鼻窍,加苏子、半夏(各6g)以化痰止咳平喘。

又由于里热较明显也可再加入生地黄、黄芩(各3g)以清泻郁热。

病因分析:近日天气变冷,晚上熬夜机体受寒
由于去抓药的话还得跑到马岗市场,为了防止再次受寒,还是选择了西医的治法(其实本人想用一下中医的治法),吃了氨咖黄敏胶囊。

氨咖黄敏胶囊的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

辅料为淀粉。

适应症: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

适用症跟我的相似,但是吃了本药物后症状还未缓解。

国医经典解读第29讲:发表解热清里祛湿第一方—大青龙汤

国医经典解读第29讲:发表解热清里祛湿第一方—大青龙汤

国医经典解读第29讲:发表解热清里祛湿第一方—大青龙汤发表解热清里祛湿第一方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是表里两解的名方,有清内攘外之功。

适证用之,效若桴鼓。

尤其是在很多急性外感病早期,往往会因误服感冒药、消炎药或清热解毒药而失于解表。

致使邪气内伏,形成表寒郁热证。

此时无论发热多高,头痛多重,只要见到恶寒、无汗、口干、烦躁等证,用大青龙汤进行治疗,多能迅挽狂澜,使身轻病减。

若再贻误时机,便会转为慢性痼疾,久久难愈。

【原文点睛】1、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膶,此为逆也。

2、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怔者,大青龙汤发之。

外邪不明显,脉的充血程度少,所以脉浮缓;身不疼是没有寒,但重,就是肌肉、皮下的这个组织要是停水多就沉,有水气嘛。

“乍有轻时”,这个水气还没达到整个浮肿,整个浮肿就光沉,肿,它没有,乍轻时。

这个乍轻时说明这个水气呀,还流走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炙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沬,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八合,取微似汗。

这个大青龙汤呀不但是一个解表解热的重剂,而且也是一个发水气的重剂,发水气的力量最大,此方意在解太阳之表,清阳明之里热,并祛在表之水湿!所以是太阳和阳明的合病;【大青龙汤阵法解读】大青龙汤是强烈发汗清里剂:麻黄、桂枝(3:1)、生姜组成解表组;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比例是3:2,本方是3:1 ,很明显,其重用麻黄,发汗之力尤胜一筹,通过辛温发汗来达到表解的目的。

将麻黄用量由三两增至六两,还要加入辛温发散的生姜三两以强解表发汗的力度,浮代表表,紧代表寒,所以麻黄汤证解表发汗。

从西医的角度来讲:病毒趁人身体营卫水平下降的时候进来,人身上的热度,一直都在调节用以抵抗外邪,表现就会发热。

为什么身疼痛。

水到皮肤表面排不出去,这水就渗到肌肉,就感觉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全身关节都会痛。

伤寒杂病论—大青龙汤的医案

伤寒杂病论—大青龙汤的医案

伤寒杂病论—大青龙汤的医案余无言的医案是个夏天感冒变成大青龙汤证,那当然余无言后来有一些说法是,可能就是因为夏天,所以才特别容易变成大青龙汤证。

后面会有连续好几个医案,他的大青龙汤证也是发生在夏天。

一般来讲,纯粹受寒的麻黄汤证其实多半是冬天多一些,就是冬天比较会有麻黄汤证,可大青龙汤证就不一定在冬天了。

大青龙汤证是表面寒的,包在里面的热证。

因为是夏天,所以这个人可能津液比较不足,容易有里热的现象,这样就比较容易构成大青龙汤证,所以他是夏天感冒受凉后就开始烦躁不安。

大部分都是一开始天气太热,后来着凉了,然后里边热加上外边的寒。

余无言这个医案,一开始也是时方的医生给荆芥、豆豉、薄荷、藿香这种,然后都没有用,来这里后就开大青龙汤。

他开大青龙汤是用麻黄四钱,石膏四两,而且他的做法是先煎石膏。

其实我们在做仲景方里面有石膏的汤剂的时候,石膏只要锤得够碎就好了,不一定需要先煎的,只要煎煮的时间差不多就没关系。

以为石膏要煎久是我们一般的想当然,因为觉得它是矿物药,又不溶于水,所以会觉得要煎很久,其实我们一般煎石膏不用先煎效果也是可以的。

接下来俞长荣的医案,乍看之下是像少阴证,后来发现他的脉是浮的,然后摸他两个小腿是有点热的,他觉得如果是少阴证的话,小腿应该不会比较热,会觉得比较冷才对,所以他就断定是大青龙汤证。

这个医案其实是很难得的,并不是说医案写得有多漂亮,而是张仲景关于大青龙汤的条文有两条,一条是完整的麻黄汤证再加一个烦躁,一条是身重乍有轻,就是身体沉重,然后偶尔轻一下,但是又不是少阴证,这一条历代都没有什么记载,所以俞长荣这个医案,勉强算是有遇到这一条的内容,证明这一条的写的东西是可能存在的。

那再来高鼓峰的医案,这个医案我觉得可能没有什么好学的,因为他的医理架构比较不在《伤寒论》这本书里面。

因为他是说这个人得的是疟病,然后出汗不止,然后用了大青龙汤反而汗就止了,当然这是比较特殊的案例,所以同学参考一下就好,学不会没有关系,因为他基本上不是《伤寒论》里面的辩证系统。

大青龙汤方歌方解,大青龙汤医案

大青龙汤方歌方解,大青龙汤医案

大青龙汤方歌方解,大青龙汤医案经方论治【大青龙汤组成】麻黄(去节〉六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三两,大枣十枚,石膏(碎〉如鸡子大。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沬,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多者,温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方解】此即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为发汗利水的峻剂,用于太阳阳明合病证。

从药物组合看,麻黄、桂枝、杏仁、生姜、甘草、大枣皆辛温发汗,生石膏《神农本草经》谓:“味辛,微寒”,配于众辛温发汗药中,全方当显辛凉解表作用。

但仲景原意是解太阳表、清阳明里热,并祛在表之水湿。

【仲景原文解读】《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解读】这里的太阳中风,是对主治风水的越婢汤证而言。

越婢汤证原有“续自汗出”,患者又兼见麻黄汤的表实证,故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这是因不能汗出,表不解、水湿不能祛除、内热不能外越的缘故,故患者既有麻黄汤证又有越婢汤证,故以麻黄汤与越婢汤合之的本方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为太阳中风之证,慎不可误给服本方,如果误给服本方,则会造成四肢厥逆、筋惕肉瞤,成为虚以实治的坏病,故谓此为逆也。

《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解读】水气外郁于肌表,虽无汗形似伤寒,但脉不浮紧而浮缓,身亦不疼但重。

水气时有进退,因亦乍有轻时,如细审确无少阴证时,则宜用大青龙汤发汗行水。

按语:本条所述当系溢饮证治。

溢饮有属于阳热实证者,宜用大青龙汤治之;有属于阴虚寒证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治之。

细审无少阴证,即排除阴寒表证。

大青龙汤证

大青龙汤证

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证表实寒,里郁烦一。

伤寒烦躁:张锡纯医案:曾治一入冬日得伤寒证,胸中异常烦躁。

医者不识大青龙证,竞投以麻黄汤。

服后分毫无汗,胸中烦躁益甚,自觉屋隘莫能容。

诊其脉洪滑而浮,治以大青龙汤加天花粉24克。

服后5分钟,周身汗出如洗,病若失。

(《医学衷中参西录》1957:143)按语:大青龙证与麻黄证表实虽同,而烦躁一证为麻黄证所不备也,此内有郁热之象,治宜解表同时兼清其里。

麻黄汤有发汗之用而无清里之功,用之不惟不切病情,反增内热,故烦躁益甚,当以大青龙汤发表清里,待龙腾雨降,郁热顿除,则烦躁自解。

二、夏季伤寒余瀛鳖医案:邓某,男。

身体素壮,时值夏今酷热,晚间当门而卧,迎风纳凉,午夜梦酣,渐转凉爽,夜深觉寒而醒,入室裹毯再寝。

俄尔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百节如被杖,壮热无汗,渐至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

脉洪大而浮紧。

此夏气伤寒已化烦躁之大青龙证,为书大青龙方治之。

生麻黄12克.川桂枝12克,生石膏120克甘草9克,生姜9克,鲜竹叶15克。

服昨方,汗出甚畅,湿及衣被。

约半小时,渐渐汗少,高热已退,诸症爽然若失。

又为处一清理余邪之方,兼通大便,其病果毹。

(江苏中医1959;(5>:16) ’按语:身体素壮,感寒无汗,热无宣泄之路,渐至烦躁目赤,口干气喘。

此外寒内热,不汗出而烦躁证备,投大青龙汤果中。

三、春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翟冷仙医案:庄某,女,8岁,1965年3月7日初诊。

昨夜突然发热畏寒,头痛项强,喷射性呕吐,吐出宿食、痰涎,周身出现紫色淤斑,神志时清时昧。

体温40.11,血检:白血球28,700,中性93%,淋巴7%;脑脊液检查:浑浊,乳白色,白血球1,200/立方毫米,中性96%,淋巴4%,糖10毫克%以下,蛋白(十十十)。

初步印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其家属要求中药治疗。

刻诊:上证依然,无汗心烦,口渴欲饮,咽喉红痛,肢冷,舌赤,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太阳少阴两感,拟大青龙汤加附子。

076大青龙汤

076大青龙汤

076大青龙汤大青龙汤1方剂:大青龙汤:麻黄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杏仁6克、生石膏18克、生姜9克、大枣4枚(擘)。

温水煎服,取微汗。

2方解:3来源:4功效实例4.1大青龙汤可以治浑身困重疼痛又烦热的,一发汗困重疼痛没了,一清热了烦躁也解了,所以这个汤方非常好。

现在用它治疗什么病呢?皮肤病,汗腺闭塞症,我们以前接手过毛孔闭塞的患者,这个汗都出不来,皮肤就痒,经常痒。

我们一叫他赤脚,加上这个按脚,这个无汗症就好了,大家可以去试一下。

打赤脚是发汗的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因为直接作用脚底皮肤,太阳膀胱经发汗解表非常好的,而且可以引气下行。

打赤脚,在老师认为他是发汗清热并具的一种疗法。

4.2大叶性肺炎用大青龙汤。

有一个男子高烧到39.5度,几天都不退,胸中烦热欲死,用大青龙汤一剂,汗出如雨,心中的巨石就降下来了,这个是一剂愈。

你们可以去看,中医里面有一本书叫做一剂都可以治好病的,叫什么书?经方时方一剂见效的,这本书你们可以去买回来看。

4.3又有一个妇女她感冒了,发热数日不解,最后热到头痛如刀割,体温40度,夜间睡不着觉烦躁欲死,服用大青龙汤,也是汗出身解,大青龙汤对于感冒高烧的效果好。

大青龙就是大热,用大发汗。

4.4还有一个,冬天他心中异常的烦躁,张锡纯治一个患者,奇怪,他又不会发烧,人就是异常的烦躁。

张锡纯一切他的脉发现,脉浮,浮为表,浮为表证,摸下去又跳的很大很快,里面又热,表寒里热。

病人说胸中烦躁欲甚,自觉屋隘难容。

就是说心胸中烦躁,觉得这个房子都容不了他,太热了张锡纯就开大青龙汤加天花粉,不过五分钟汗出如洗,病去若失,一剂药而已。

4.5有些病没有表现出发烧,但是已经火冒三丈。

像有些人做梦经常梦到心中似火烧,两眼像两团火,用大青龙汤行云布雨,因为肝开窍于目,目都着火啦!那应该干什么?应该下雨,木一着火了就应该下雨。

天降大雨,森林的火就会灭掉。

大青龙汤发汗降火就可以治狂躁的梦。

4.6还有一个刘渡舟老先生的医案,32岁的妇女,两臂肿胀,冬天洗冷水以后自觉寒气入骨,然后两臂肿胀伸不起来。

大青龙汤使用验案及分析一例

大青龙汤使用验案及分析一例

大青龙汤使用验案及分析一例小儿,男,7岁,十二月一日晚来就诊,一周前被猫抓伤,今日打破伤风针第二针,天冷贪玩,受寒起病,恶寒,发热,下午开始发热,体温39度,扁桃腺肿大,吞咽疼痛,怕冷,无汗出,口不渴,背紧,无头痛,无咳,纳可,大便两日未行。

舌淡红,苔白,稍厚,润而不干,脉浮数。

就诊前已经自服桂枝汤,发热未退。

我诊后开两方:第一方为“麻黄汤”:蜜炙麻黄6 桂枝3 杏仁12 炙甘草3嘱家属,配两剂先服,如服后汗出,停服麻黄汤,继服第二方麻杏石甘汤蜜炙麻黄6 生石膏18 杏仁12 炙甘草6 两剂服药经过:十二月一日晚先服麻黄汤后,无汗出,身壮热,达42度,咽痛明显,因无法联络到我,遂又自服第二方麻杏石甘汤一剂,也无汗,身热不退。

遂自服退热西药,体温降至39度。

十二月二日早,由于发热不退,咽痛甚,家属心忧,遂入医院门诊静点抗生素,症状依然,高烧不退。

又复回诊中医。

此时症见:恶寒甚,发热,无汗,口不渴,口臭,大便三日未行,小便黄,无身痛,咽喉肿痛化脓,舌淡红,苔白,偏厚,脉浮数有力。

于此时处方“大青龙汤”:(因病人年少,将原方中的生麻黄12g改为炙麻黄9g)蜜炙麻黄9 桂枝4 生姜9 大枣6 炙甘草4 杏仁12 生石膏30 两剂嘱病人,虽然配药两剂,但如服一剂后即汗出,需立刻停服。

当晚服上方半剂后微汗出,发热仍不退,39度,遂自行物理降温,发热依然,乃漏夜询问如何处置。

既然已经微汗出,乃病重药轻,再嘱服原方半剂,遂服药,药后遍身大汗出,热退,咽痛顿减,至晨仅留少咽痛,停服大青龙汤,继予麻杏石甘汤一剂,诸症皆除。

隔日归校参加运动会,无其它感冒后遗症。

病案分析:本病初起为太阳伤寒表实证,应予麻黄汤即可,然先自服桂枝汤,遂寒郁化热,虽予服麻黄汤,仍发热而不汗出。

恶寒不解,舌不红,虽家属继予麻杏石甘汤服用,但此时症状不是该方适应症,因此服之无效。

此时病儿虽无烦躁症状,但咽痛已加剧,口臭,尿黄,大便秘,脉浮数有力,上述症状均为阳明经热症;恶寒重,而无汗,太阳伤寒表实症,二症相合,非予大青龙汤不解。

伤寒论大青龙汤综述

伤寒论大青龙汤综述

伤寒论大青龙汤综述一、条文解读1、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证候,“不汗出而烦躁”,这里的而表因果关系,是因为不出汗而感到浑身烦躁,这种烦躁是寒邪闭表、阳邪化热、郁热扰心的烦躁,说明表邪已有入里倾向,而从以方测证的思路来看,表现入里而仍然使用发汗力强的大青龙汤,则说明阳入里化热仍不在肺、胃等脏腑,热邪在体内还没有侵犯具体的脏腑,通过大青龙强力发热驱邪外出。

此方虽加石膏,但麻黄用量达到六两,所以在《伤寒论》中为发汗力最强的一张方剂。

“脉微弱,不可服之”,微者薄也,阳气虚、鼓动无力,脉搏动幅度很小的意思,这是里阳虚的表现。

汗出恶风为阳不摄阴,更添表阳不足、温煦失司。

阴寒内盛、肾阳虚衰,弱阳与邪气勉强相争,争而不胜,就会产生手足厥冷,肢体颤动不宁的表现。

这里主要是以大青龙汤证和少阴真阳虚衰证相鉴别,以免相似证状造成误诊。

关于此条“中风”二字还有诸多争议,古代人读书逐字逐句推敲特别严谨,从此条证状上看,是太阳伤寒可能没有多少争议,但就是看似伤寒成中风,颇费古今诸多注家笔墨和口舌,到现代人们更趋向中风伤寒互文说,而现存桂林古本《伤寒论》上印制的就是“伤寒”二字。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此中风见寒脉也。

浮则为风,风则伤卫;紧则为寒,寒则伤荣。

荣卫俱病,故发热恶寒,身疼痛也。

风并于卫者,为荣弱卫强;寒并于荣者,为荣强卫弱。

今风寒两伤,则荣卫俱实,故不汗出而烦躁也。

与大青龙汤发汗,以除荣卫风寒。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为荣卫俱虚,反服青龙汤,则必亡阳,或生厥逆,筋惕肉,此治之逆也。

在成无己的影响下,后世医家又有诸多发明,大致为:太阳中风则是桂枝汤证,太阳伤寒为麻黄汤证,风寒两伤则为大青龙汤证。

此观点由明代方有执所倡导,其在《伤寒论条辩》中打乱了《伤寒论》原有排序:“中风者,单只卫中于风而病也;伤寒者,单只荣伤于寒而病也;若风寒俱有而中伤,则荣卫皆受而俱病。

大青龙汤-方剂分析

大青龙汤-方剂分析

谢谢 观赏
2022年11月
用法:
碎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 诸药,煮取三升(300ml),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 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 恶风烦躁,不得眠。
加减变化:
1.里热明显者,增加石膏用量,配以天花粉; 2.咽喉痛甚者加银花、连翘、牛蒡子; 3.浮肿者者加茯苓、泽泻、苏叶; 4.热甚者加大青叶、蝉蜕; 5.气血虚甚者加黄芪、白术、生地、何首乌; 6.淤甚者加当归、丹参; 7.小儿夏季外感高热:咽红、扁桃体大加银花、蒲公英、牛 蒡子; 8.烦躁不安加钩藤、蝉蜕。
诸药配伍,一是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于在表者 ,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
配伍特点:
麻黄甘温,桂枝辛热。寒伤营,以甘缓之;风伤卫,以 辛散之。故以麻黄、桂枝为臣。甘草甘平,杏仁甘苦,佐麻 黄以发表。大枣甘温,生姜辛温,佐桂枝以解肌。石膏辛甘 微寒,质重而又专达肌表为使也。营卫阴阳俱伤,则非轻剂 所能独解,必须重轻之剂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已。
证治机理:
本方证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热伤津液所致。治疗以 发汗解表,兼清郁热为主。
方解:
方中用麻黄、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能使内热随 汗而泄。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胃、益阴血,以补热伤之 津;无津不能作汗,又可以充汗源。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与麻 黄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 邪外出。
大青龙汤
《伤寒论》 落叶方剂组成:麻来自(去节)18g桂枝6g
甘草(炙)6g
杏仁(去皮、尖)四十粒6g
生姜(切)9g
大枣(擘)十二枚6g
石膏(如鸡子大)18g
方剂歌诀: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新冠病毒感染病案一,大青龙汤症

新冠病毒感染病案一,大青龙汤症

新冠病毒感染病案一,大青龙汤症病案一(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去桂加厚朴杏仁→麦门冬汤)第一晚睡觉后开始发烧,从37.5一直烧到38.9,自述后腰酸痛,喉咙干哑如刀刮,表热畏寒,不渴,脉象浮且数,搏动有力,肺部脉象有长期痰湿,第二日起床后病症仍在,发烧38.5,增加腰软无力,咳嗽白痰,心跳较快。

典型的表热里寒太阳瘟病,开大青龙方剂如下:麻黄3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石膏25克,大枣4枚,杏仁20克,生姜10克。

3碗水泡麻黄半小时,大火煮沸减水150毫升,撇去浮沫加入剩余药材,继续大火煮沸至剩余一碗水。

大青龙汤(麻黄25克,桂枝8克,炙甘草10克,石膏25克,大枣4枚,杏仁25克,生姜10克)取过滤药温服至微微发汗,盖被睡觉约30分钟,患者自述汗水把衣服弄湿被子里潮气重,腰酸、全身疼痛、喉咙疼痛消失,测量体温37.9。

可下地正常行动,全身症状消失,略微仍有些咳嗽,脉象归于常,转为阳明,无任何后遗症。

医案辩证:病患表证和脉象是典型的时疫太阳瘟病,脉象浮数搏动有力说明平时身体情况较好,故敢于开大青龙汤给病患。

麻黄宣肺,桂枝解肌,两者配合将肺中病毒用废汗液从皮肤排解出去,同时还能将全身疼痛解除。

发汗解表导致肺与胃中津液干掉,用大枣、生姜、杏仁补之。

病人发烧39度,不算太高,故清热之石膏剂量不用给太大,25克足以。

炙甘草10克用来平缓麻黄桂枝的药性,控制解表速度,同时保护心脏。

回顾方中略有不足之处,病人解表后仍有咳嗽,说明肺中津液损失过多,汗液出多了,并未做到取微似汗(即微微有汗),麻黄桂枝分量减至三分之二或刚好,亦或可用麻杏石甘汤直至桂枝去桂加厚朴杏仁弥补。

后期如仍有咳嗽可用麦门冬汤处理。

大青龙汤对于治疗此类太阳瘟病,平时身体情况较好的病患,确实可以做到覆碗而愈。

最新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中药协定方将大青龙汤合五苓散作为通用基础方。

大的方向是没有错的,通用方对所有身体条件的病患用大青龙汤稍微有些冒险。

大青龙汤---解表清里和内外

大青龙汤---解表清里和内外

大青龙汤---解表清里和内外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炙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大便不通,加大黄少许,后下;呕吐甚,加半夏、竹茹;小便不通,加川牛膝、泽泻;烦躁甚,加栀子、豆豉。

功用:解表清里,清宣肺热。

主治: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脉浮,烦躁。

用法:水煎2次,合计取药液600毫升,每次200毫升,3次服尽;若热不退,可连服3天。

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原文:《伤寒论》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医论: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兹仲景所以特处大青龙汤,以两解之。

麻黄味甘温,桂枝味辛热。

寒则伤营,必以甘缓之;风则伤卫,必以辛散之。

此风寒两伤,营卫俱病,故以甘辛相合,而为发散之剂。

表虚浮缓者,则以桂枝为主。

此以表实腠理密,则以麻黄为主。

是以先麻黄后桂枝,兹麻黄为君,桂枝为臣也。

甘草味甘平,杏仁味甘苦,苦甘为助,佐麻黄以发表。

大枣味甘温,生姜味辛温,辛甘相合,佐桂枝以解肌。

石膏味甘辛微寒,风,阳邪也;寒,阴邪也。

风则伤阳,寒则伤阴,营卫阴阳,为风寒两伤,则非轻剂所能独散也,必须轻重之剂以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已,营卫之气俱和,是以石膏为使。

石膏为重剂,而又专达肌表也。

大青龙汤,发汗之重剂也,非桂枝汤之所同,用之稍过,则又有亡阳之失。

经曰: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又曰: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即此观之,剂之轻重可见矣。

若用汤者,宜详审之。

”方解:38条为大青龙汤主证条,39条为副证条。

形成大青龙汤证的原因是表寒不解,里热郁结,表寒里热,不得外解,故形成外寒内热证候,即是脉浮缓、身不痛、乍有轻时,只要见到“发热、恶寒、无汗、烦躁”,就可用大青龙汤解之。

是方为麻黄汤加石膏、姜、枣,为发汗之峻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青龙汤病例分析2012-3-11 15:26
感冒了,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数,无汗,鼻塞咳嗽,口渴心烦,舌红苔微黄,显然是典型的太阳伤寒(外感风寒)发生了传变,即,外寒里热。

所以,用麻黄汤的附方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组成:麻黄12g 桂枝6g 杏仁6g 甘草6g 石膏12g 生姜9g 大枣12枚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由于我的鼻塞咳嗽症状较重,所以,在本方的基础上应该再加辛夷、苍耳子(各6g)以宣通鼻窍,加苏子、半夏(各6g)以化痰止咳平喘。

又由于里热较明显也可再加入生地黄、黄芩(各3g)以清泻郁热。

病因分析:近日天气变冷,晚上熬夜机体受寒
由于去抓药的话还得跑到马岗市场,为了防止再次受寒,还是选择了西医的治法(其实本人想用一下中医的治法),吃了氨咖黄敏胶囊。

氨咖黄敏胶囊的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

辅料为淀粉。

适应症: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

适用症跟我的相似,但是吃了本药物后症状还未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