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哪里

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哪里

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哪里《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重在指明: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人文性重在揭示:学生为什么而学,以及将会怎样去学。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写到: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而三个维度是实现总目标的支柱。

在具体的备课和教学中,三个维度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

人文性在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教语文,以人为本学语文。

注重人的本性,使人在适合的环境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成长,尽可能的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最适合的环境,从广义来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来营造,从狭义来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营造。

所以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成为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基础。

在此,我认为,教师不仅仅要有意识的放下自己作为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从而营造那种和谐宽松的气氛。

更要在课堂上善于抓住和制造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

如:有这样一个课例,《田忌赛马》一课中,一名学生急着给动画片配音,结果出现很多漏洞,全班同学纷纷给他提意见,言语间毫不留情。

老师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面对配音的孩子这样说到:刚才他们对你狂轰乱炸,我真为你捏了一把汗,怕你受不了。

没想到你的心理这样健康。

然后面对全体同学说到:这样难堪的事我们谁都经历过,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该先看他的学生这时候明白过来,齐声说到:优点。

随后同学们纷纷站起来说优点,还有的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在这一小环节中,老师首先注意到了那位配音同学的心理感受,并及时给予安慰,帮他调整心理状态。

同时,她虽然没有批评其他同学,但却对其他同学起到了要尊重他人、体会他人心理感受的教育效果,是一场非常生动的心理教育课,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只是我们很少能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论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论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重庆市南岸区迎龙小学校杭井波2015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偏废的问题,《课标》里也没有明确规定到底人文性应该多一点还是工具性应该多一点,这让一线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显得特别困难。

本文以实际的教学案例入手,试图寻求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内涵(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内容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要求,涵盖了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性(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审美性(对自然美与道德美的欣赏)、发展性(发展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能力)、创造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

2.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

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

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文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

(二)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能力,还要让学生获得人文思想和精神的滋养,让学生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的成长。

只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我们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要想学生掌握字、词、句,并且真正理解一篇文章,就要让孩子们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所领悟,要和作者对话。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三维目标,就不能光是训练语言文字。

我们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语文人文性,轻视工具性的现象。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除了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必须有丰富的人文素质,注重人文性的培养,同时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学工具,注重工具性的运用。

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这一角度,探讨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统一的问题。

引言语文,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需要教师注重课程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是通过感性认识起步的,因此,课程教学中必须注重人文性的培养。

首先,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展现人文关怀,培养包容和尊重不同观念和文化背景的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语文教学还需要配备科学的教学工具,例如编写教案、设计活动等。

教师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方法。

同时,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思考教学工具与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必须实现的。

成功的教学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工具,还需要师生之间情感的融洽和认同感。

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工具设计和课程安排时,注重学生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注,让学生在教育中得到更多的自我认识体验。

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计划的连贯性,让小学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建立与语言学习相关的感情,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性的要素,例如文学、诗歌、散文等文本,以引导学生更全面更规范地掌握语文知识。

结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是必须实现的。

人文性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科学的教学工具是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和认同感,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真正的关爱和认同。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又注重提升他们语文应用能力的理念。

本文首先探讨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提出了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具体方法,包括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培养学生语文工具性的能力。

接着介绍了如何在实践中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强调了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时的关键作用。

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发展方向,呼吁教育者不断探索创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和讨论,为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方向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人文性、工具性、统一、含义、关系、提高、培养、能力、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是两个重要而又相互关联的方面。

人文性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人文精神的力量;工具性指的是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表达和沟通交流。

这两者之间并非是割裂的,而是应该统一起来,使教学既能够传授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语言运用能力。

2. 正文2.1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含义和关系人文性与工具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之间密切相关,但又有着各自独特的含义和作用。

人文性指的是教学内容的人文情怀和人文关怀,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表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品质。

而工具性则是指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功能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范和运用语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技能,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就是由人类文化传统中所孕育的工具性知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既需要理解和欣赏人文性的内涵,也需要使用和掌握工具性的技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内涵人文性指的是语文学科所涉及的人类文化和艺术成就,包括文学作品、历史典籍、语言文字等等。

这些文化和艺术成就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对于这些文化和艺术成就的理解和欣赏。

与此同时,语文学科也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即它是一个使用语言工具进行思维和交流的学科。

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说、听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技能不仅是学生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学生在各个学科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础。

二、如何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文本阅读的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的文本阅读不仅是一种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声音、情感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文本的情感、思想和艺术性。

通过体验文本的情感内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表达。

2.注重融合语言技能的文本教学。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以文本为基础进行的,而文本也是语言技能的实践场。

教师可以在文本教学中融合朗读、听说、写作等各种语言技能,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实践性。

例如,可以通过课文朗读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通过听书、看图说话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写作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升。

3.注重文本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语文学科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学科,还包含了传统文化的要素。

教师可以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是指以语文课程为载体,以人文性知识为内容,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通过人文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人文精神,感受人文情怀,培养文学修养,提高人文素养,使其成为有情感、有修养的人。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学作品的学习文学作品是人文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历史、风土人情、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朗读、默写、背诵等方式学习古诗词、现代诗歌、经典散文等文学作品,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通过文学鉴赏、文学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诗意情怀;通过学习现代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经典散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是人文性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学习历史典故、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知识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可以通过历史文化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古代历史典故,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的风俗习惯;通过学习历史故事,可以启发学生的历史感悟;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三、名人故事的传承名人故事是人文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名人故事,可以启发学生的人生智慧,激发学生的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名人传记、名人故事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伟人、英雄、名家等人物,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可以通过名人故事的讲解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和人格塑造。

通过学习孔子的故事,可以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通过学习孟子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格力量;通过学习屈原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论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和生活性

论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和生活性

论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生活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

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 ,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 ,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

总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陛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

本人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课程情景设置,展现人文关怀,体现生活滋味。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让语文活动课发挥真正的功效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

与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相比,活动课更是为学生及教。

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哪里

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哪里

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哪‎里‎《‎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重在‎指明‎: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重‎在指‎明》‎的设‎计思‎路中‎写到‎:‎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而三‎个维‎度是‎实现‎总目‎标的‎支柱‎。

在‎具体‎的备‎课和‎教学‎中,‎三个‎维度‎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

‎人‎文性‎在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教语‎文,‎以人‎为本‎学语‎文。

‎注重‎人的‎本性‎,使‎人在‎适合‎的环‎境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成长‎,尽‎可能‎的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最‎适合‎的环‎境,‎从广‎义来‎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来‎营造‎,从‎狭义‎来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营造‎。

所‎以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成‎为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基‎础。

‎在此‎,我‎认为‎,教‎师不‎仅仅‎要有‎意识‎的放‎下自‎己作‎为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从而‎营造‎那种‎和谐‎宽松‎的气‎氛。

‎更要‎在课‎堂上‎善于‎抓住‎和制‎造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

‎如:‎有‎这样‎一个‎课例‎,《‎田忌‎赛马‎》一‎课中‎,一‎名学‎生急‎着给‎动画‎片配‎音,‎结果‎出现‎很多‎漏洞‎,全‎班同‎学纷‎纷给‎他提‎意见‎,言‎语间‎毫不‎留情‎。

老‎师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面‎对配‎音的‎孩子‎这样‎说到‎:田‎忌赛‎马》‎一课‎中,‎一名‎学生‎急着‎给动‎画片‎配音‎,结‎果出‎现很‎多漏‎洞,‎全班‎同学‎纷纷‎给他‎提意‎见,‎言语‎间毫‎不留‎情。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摘要:语文课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学科,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树立新的理念,发展学生个性,并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我们的语文课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学科,那些精选的文章无一不浸透着中华民族的个性,负载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并具有丰富的内涵。

它们是作者富有激情的思考,是生命喜怒哀乐的深刻体验。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却往往在实践中被忽略的问题。

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略有感悟。

一、首先,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我们要有一种“求真精神”,认真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当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与恨,笑与泪,幸福与苦难时,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向善”、“爱美”。

从而使学生时刻洋溢着一种人性、人道的光辉。

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回忆自己十一岁那年和父亲一起去钓鱼,而这次钓鱼的经历却给他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他们在一个美丽的夜晚在一个美丽的湖边钓到了一条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鲈鱼)又美(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的鲈鱼,可父亲却要他把鲈鱼放回湖里,理由是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而此时周围空无一人,当他再次乞求父亲让我留下鲈鱼时,父亲仍然坚持让他把鲈鱼放了。

是啊!多么诱人的鱼啊!当我们面对这种道德诀择的时候,它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真正实践起来去很难,作者就是在父亲这样的教育下获得了道德实践中的勇气和力量。

而此时再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相似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学生面对生活中诱惑时,应该坚定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其次,教师必须树立起新的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课程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教学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具有同样价值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

谈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认识

谈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认识

谈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认识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语文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所以,教师要注意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素材,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的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用语文去帮助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

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人文性理解产生了误解。

当前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挖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的感悟,在教学一篇课文的时候,往往更多地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课堂气氛也变得喧嚣热闹了许多,他们以为这就是新课程、新理念所带来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其实,这种偏向于人文性的开掘,抛开语言文字的本体,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恰恰是把人文性给架空了,是一种喧宾夺主的做法。

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作为一种朴素的习惯和意识,古今有之,中西有之。

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阐述,具体理解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以人为本;二要突出文化性;三要突出生命的价值。

即:第一,突出了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并以此理念贯穿全部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语文课程以人为本,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应受到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

第二是体现在文化观上。

既关注民族优秀文化,又主动吸纳全人类优秀文化。

规定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在课程目标上,则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阅读教学就是把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

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欣赏过众多名师精彩纷呈的阅读示范课,从中受益匪浅。

我认为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应是充满着无限活力的人性化教学。

一、抓住语言典型,研读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很强的文本解读能力,能够深入文本,围绕文本中典型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的意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发现别人所察不到的,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浅出于文本,游刃有余地开展阅读教学。

《大江保卫战》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抗洪抢险的惊险场面,从中感受抗洪官兵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不怕艰险、勇于奉献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可以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上,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让学生看着文本中的插图,抓住文本中的四个“一”(“一声令下”“一条长龙”“一个念头”“一道人墙”)。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把语言文字表面意思、言外之意以及深层语言形式这三个层次,水乳交融地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领略文本语言的魅力,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

因此,教师要想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灵之桥,必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标点符号中品味语言,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明白“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于细微处见真情。

二、注重朗读训练,品味语言新课标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朗读是落实语文“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书,以读为本。

在苏教版小语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名胜古迹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

学习这一类文章,我们无须过多的讲解,只要让学生反复地朗读品味,就能领略其独特的风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分析
小学阶段是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 是学生学习习惯与能力的重要养成时 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积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注重学生 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情 感世界,为培养全面人才创造条件。 ▍
56 2018.09(上)
三、创设人文性的教育情境
教师在讲授课文基础知识的基础 上,还需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人文性的 教育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这有助 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也是 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方式。结合小学 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从课文内容 出发,并做适当补充与延伸,创设相 关 情 境, 让 学 生 产 生 身 临 其 境 之 感。 将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 生活化且具有人文色彩的理论知识带 入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在课 堂探究中实现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与提 升,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更 好地理解具体知识,从而进一步实现 学生品格的塑造与培养。例如:探讨 课文《司马光》时,可以创新地采用 编排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角 色饰演,通过亲身感受课文中各个人 物的特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 认知也会进一步加强。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 特点,也都具备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情 感体验。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差
异出发,因材施教,耐心关注每一个 学生,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了解 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在人 文性的学习环境中积极感化每个学生。 例如: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做朗读展 示时,教师可以多鼓励朗读不流利的 学生上台展示分享,加强他们的朗读 训练,对其所取得的进步应给予肯定。 即从人文性的角度关心学生,促使学 生产生学习兴趣与动力。
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的小学语文教 材中,收录了许多关于心理素质教育 的课程篇目,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新 课改理念,从教学具体内容出发,借 鉴文中故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 理素质,能够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去对待自己、同学、师长和周围社会, 为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全面素质提高创 造有利的条件。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懂得如何尊重人、爱护自然等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被提上了日程,小学语文人文性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首先,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讲故事等方式,了解并感受生命的珍贵和人类命运的必然性,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批判,体现人文精神。

孩子们可以从阅读中学会感悟人生,学会怎样做一位高尚的人。

其次,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照耀,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信心,对中华文化国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第三,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起阅读、合作解决文学问题和课堂任务等,让学生体验到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思马力和交流能力。

最后,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知识的同时增长人文内涵,实现全面发展。

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更符合社会对综合素质的要求。

实施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口号宣传,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以下是针对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文学阅读。

在课堂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的文本选择,了解中外文学名著、儿童文学、现代小说等,感受文化历程、作者思想以及情感表达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和鉴赏能力。

第二,让学生体验语言的魅力。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品演绎、口才训练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和力量,激发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对沟通的渴望,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进行文化体验课程。

在学校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参观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人文、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深远,从中汲取养分,促进自身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探索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语文本身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功用决定的,可以帮助学习其他学科。

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

语文课的人文性,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体验生命运动的过程。

如此,在具体的教学中,二者如何统一呢?这不仅仅是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一种共识,也不仅仅是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而且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操作问题。

一、现实中的困惑《语文课程标准》只是给语文学科性质做了一个准确定位,提出了一个宏观的要求,并没有为一线的教学实践给出如何具体操作的微观策略。

结果,在实施新课标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立即转移到了语文课程中“人文”教育的一面,极力开掘文本的人文价值,过于强化“人文的感悟”。

自古以来,“统一”就是个沉重的话题。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操作上的失当,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似乎显得异常艰难,或是将人文性转移,离开课文这一母体,忽视对文本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性的体验,或是将人文性从文本中机械地剥离开来,忽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变成了空洞的无病呻吟。

看似课堂气氛热闹,实则对于学生发展而言,既没有达到对“工具”的掌握与提高,也没有实现对“人文”的感染与熏陶。

我们不禁要问:工具何在?人文何在?统一,又何在?二、实践中的思考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思想的磨砺和情感的熏陶。

人文情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是学生感受之后体验的结果,学生对教材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及其由此产生的疑问与感受应成为我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教育资源。

我们来看下面的教学案例。

教学《船长》一课时,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阅读:1、“诺曼底”号客轮即将沉没的关键时刻,船长哈尔威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打开课文,认真研读船长的一言一行,去和船长一起经历这生死存亡的20分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语文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在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作用。

语文教学应该既重视其工具性,又重视其人文性。

而人文性指的是要以学生为本,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差异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要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纲要》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愿望,即情感态度。

刘京海在《成功教育》中指出:“过去的教育不是对学生的内在的动力系统不承认,就是抽象地承认,其外压式教育教学就是证明”。

这里指出了过去的教育教学所存在的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的问题。

而在语文教学中所谓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就是要切实做到:一是精心创设有效的语文生活教学情境,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在需求与兴趣,帮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自主性和体验性的学习。

二是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安排足够的时空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性和独特性的学习。

三是注重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把发展语文学习能力渗透在“引导—自主—探究—交流”的教学方式和过程之中。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的《峨眉道上》时,为了激发学生探究体验峨眉道上铺石阶工,背石板铺路那艰辛生活的欲望和兴趣,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独特感受理解课义,发展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我设计并组织了以下的教学活动:一是让学生通读全文;二是把学生带出课堂,进行无负重和负重的两次爬楼梯活动,并对照课文品味铺路工人背石板爬石阶上山的生活;三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爬楼梯的感受;四是设计问题:(1)峨眉道上的石板是谁、是怎样搬运上来的?(2)铺峨眉道容易吗?为什么?(3)结合刚才爬楼梯的体验,联系课文内容,想想铺峨眉道工人工作怎样? (4)为什么说铺路工人是真正的英雄?启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品味铺路工人工作的艰辛和课文中赞颂铺路工人是真正的英雄句子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情感朗读课文,联系课文交流回答上面的四个问题;五是让学生反思交流“通过以上的学习活动,自己读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或通过什么活动读懂的?通过刚才的学习或以往的经验,你认为怎样学习课文比较容易学会?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富有生活性的教学活动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足够的教学时间和开放的教学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学习活动,从而真正地学会了课文。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人文性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人文性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品质。

本文将从人文性教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人文性教学的概念和重要性人文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文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人文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一些经典诗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修养,使学生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是一门涉及到情感、思维、品味等综合素养的学科,通过诗词歌赋、名篇散记等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的具体内容在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讲授传统经典作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经典的诗词和名篇散记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和欣赏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品质。

进行诗文鉴赏与创作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诗文鉴赏与创作活动,让学生在欣赏诗歌和散文的能够通过模仿和创作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文学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人文性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人文性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摘要:作文一项人文学科,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性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主体以及创新能力提升。

特别是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各项情感、能力发展仍处于基础阶段,对于语文知识的感知、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此时更需要教师注重语文科目的人文性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同时也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进步而不断努力。

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简要谈一下我对小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性发展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策略一、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作为一项人文教学科目,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对于实现学生的人格发展、综合能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情感知识教育,从教学的备课、授课以及教学总结等角度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也要从教师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比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作为课堂的开端,让学生在浓浓的母爱中来感受小蝌蚪一定要找到妈妈的决心,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此外,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小蝌蚪找了很多次都没有找到妈妈,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放弃,依然去找,最终找到了妈妈,来培养学生不怕失败、敢于突破自己的能力。

另外还有小蝌蚪在找错妈妈后向“金鱼妈妈”说“谢谢”的时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要懂礼貌、用礼貌,在生活中给自己帮助的人要说“谢谢”,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

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

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先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

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我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我们的长城上。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学生可以认识和理解人类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诗歌、小说等,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情世故、生活智慧和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习文化知识:通过介绍和学习各个时期的文化知识,如历史、传统节日、名人事迹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和人文背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识。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曲、画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增强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培养人文情怀: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他人,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感恩的态度,使他们具备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人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使他们具备批判思维、人际交往、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判断的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投身社会
并做出有益的贡献。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孩 子 的 头 , 切地 说 :你 观 察得 真仔 细 , 亲 “ 下子 就 抓 住 了 白杨 的树 干 白 、有 裂 沟

那神 奇的漓江水 、 奇特 的桂 林 山、 迷人 的云 雾、 美丽的绿 树红 花 等 一 一 呈 现 。 然 后 教 师告 诉 学 生 : 最喜 欢 哪 一 个 景 点 就 你

课 改 导 航
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应 以激励性的评 价 语言 , 发挥评价 的导 向作用 , 促成学生思 想 自由 地 交 汇 、 撞 、 华 , 高 学 生 的 碰 升 提 人文素养 。教师评价时要面向全体 , 鼓励 冒尖 , 允许落后 ; 鼓励 冒险 , 宽容失败。允 许落后 , 不是不闻不问 , 应以师生的多向 的激励性评价 , 鼓舞后进者大胆尝试 , 敢 于表 现 ; 宽容失 败 , 是听之任之 , 不 而要 通 过 多 向交 流 唤 醒 后 来 者 的 灵感 ,激 活 热情。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评价 中受 到启发 , 得到帮助 , 享受人文关怀。 位教 师在教 学《 白杨》 当一位 时,
重点 描 写 这 个 景 点 , 怎 么 写就 怎 么 写 。这 跨 越 时 空的 、 生 想 活
这 个特 点 。但 是 你 看 。 在 , 棵 白杨 不 现 这
生 的 素 材 丰 富 了 学 生 的 感 性 认 识 , 起 了 学 生 的 兴 趣 , 学 激 以
哭 了, 已经认识到 了埋怨 、 它 哭泣是于事
X OUSI I J OH I XE D 。I SI A HA A
语文是一 门人文特 色浓郁 的学科 。因此 , 们在小学语 我
文 教 学 中 , 强 调 人 的 自我 完 善 , 重 科 学 与 人 文 相 结 合 , 应 注 呼 唤人文情怀 , 凸显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的人 文 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①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基础教育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由于它的特点,使得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因素。

本人多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探索,结合语文课文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有机结合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1、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人文精神的“人文”本是“人文思想”。

它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

现在我们所提的人文主义精神,它强调个性的自由与权利,个人的尊严和个人的价值。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的独特体验。

2、人文精神与学生素质培养。

语文教育对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等人文素质的形成,是不应该被遗忘的也是必要的和必须的。

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独特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财富,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因此,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新教材与人文精神。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同时,语文教材包容了各种各样内容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底蕴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必须发现语文教材和社会生活事件中具有的存在的人文底蕴因素,只要我们认真地深入到教材和社会生活中去,我们就能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和实施人文精神教育。

从而为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素质找到了有效的素材。

一般可以从经典名著中发现人文精神,从语文课文中名人的事迹上挖掘人文精神,从科
学家的身上感受人文精神,等等。

三、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
深入地了解语文教学中课文内容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就能在教学中积极、灵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

1、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曾说过:“你不能在一个战粟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文字一样。

”这句话说明学习氛围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真正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就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

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成长,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关注学生成长,努力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师生进行正常交往的前提,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的催化剂。

课堂上,不仅学生可以问老师考老师,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提问。

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大胆提问题,敢说爱说。

2、改革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多尝试和运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现代教学模式。

特别是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为学生开
辟横向交往和多向交流的舞台。

学生可以几个人一个小组,也可以形成流动式的大组。

人人参与共同解决某一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学会竞争又学会合作。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观察、参与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教给他们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

同时,在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培育人文精神,以开放性的试题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是作文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

3、在作文评语中实现人文关怀。

教师应该去发现作文中的亮点,学会欣赏。

对于所谓的差生而言,把你的要求放到最低,就会发现一个闪光点,而这微弱的火花,就是希望的起源。

例如:如果字写得不错,你可以赞扬说“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如果他的文章写得很有情节,你可以说“你很会讲故事”。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要始终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要始终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发现。

要始终用美的语言去欣赏学生,要始终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