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要点及地方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要点及地方探索
边界划定工作启动以来,各市积极组织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研讨边界划定的理论方法和管理经验,明晰工作方法和技术思路。由市委或政府领导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组成成员单位,国土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负责具体事务,加强技术标准、基础数据、信息平台、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协调衔接。由于管理模式、技术准备等方面的基础不同,划定工作的进度存在差别。其中,厦门市已初步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三规合一”工作,基本形成边界划定初步成果,正在探索以信息平台的协同管理为抓手,强化开发边界的管控;武汉市在确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基础上,结合市域环境容量研究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形成了城市开发边界的雏形;贵阳市已完成组织和技术准备,正在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照体系,加快推进划定工作。
总体思路上,三市的划定工作突出了生态保护优先和节约优先的原则,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明确不能开发建设的国土空间,划定生态控制区。统一土地、城市等相关规划的技术标准、基础数据、空间布局、和信息平台,协调衔接规划目标和控制性指标,按照近期严控和远期弹性的思路,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建立开发边界的管理办法,完善配套政策,强化边界管控。
技术要点上,一是明确了划定范围和期限。厦门市和武汉市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划定工作,贵阳市将《贵阳市城市总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城市规划区确定为城市开发边界的工作范围。规划期限上,厦门市和武汉市将边界划定设置为2020年,并提出远期目标,贵阳市将边界划定设置为2020年,展望至2030年。二是建立了统一的基础平台。厦门市从标准认定、规划用途、空间布局等方面制定了处理三个规划差异的原则和措施,武汉市实现了“两规合一”的数据口径统一、规划目标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统一和空间管制分区统一,贵阳市正在制定统一两规用地分类的工作。三是强化了规划刚性与弹性。厦门市设置生态控制线(包括生态红线和生态缓冲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分别作为生态空间和城市空间。生态控制区内的建设用地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清退,生态缓冲区作为远景的城市发展空间。武汉市将生态红线和开发边界之间设置为弹性区,作为城市开发边界维护调整的弹性空间,也是远期发展的备用空间,生态红线作为刚性线,不得轻易调整。四是衔接了相关规划。厦门市以“三规合一”一张图为基础,推进环保、海洋、林业、水利、交通、教育、医疗、农业等部门规划纳入统一平台;武汉市在“两规合一”的基础上,逐步融合发展、水利和环保等相关领域规划;贵阳市重点落实“两规合一”,与环保、林业、水利、文物等部门规划相协调。五是结合了生态保护划定工作。厦门市将生态林地、基本农田及生态廊道、重要河流水系、一般农田、城市公园、防护绿地等划入生态控制线范围,进一步划定基本生态控制区,采取定点、定位、定桩等方式,将空间坐标落地,配合管理实施细则加以保护。武汉市已在都市发展区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今年正在开展都市发展区外围的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都市发展区内的基本生态控制线与城市开发边界基本重合,外围控制线即为生态保护红线。配套出台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对既有项目清理处置、新增项目控制管理。贵阳市将开展资源
环境承载力评价,优先划定不可开发建设的空间范围。当前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划定工作尚未启动,三市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中尚未与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相结合。
实施管理上,各市拟定了系列保障措施,强化落实城市开发边界管理。厦门市将生态控制区内的既有建设用地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清退,终止所有在生态控制区内的项目审批,在开发边界内限定城市工业区分布。武汉市采取管控结合的方式,通过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界定出集中建设区、弹性发展区和生态底线区,提出“三区”管控政策。重点制定弹性发展区、生态底线区项目准入政策,按照“分级管、分类控”的思路,探索研究国家、省和地方城市三级的管控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