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部和身体经络的走向

合集下载

十二经络的走向,太神奇了!动图!建议收藏

十二经络的走向,太神奇了!动图!建议收藏

⼗⼆经络的⾛向,太神奇了!动图!建议收藏编者按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各部的通道,是⼈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学也是⼈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之⼀,源于远古,服务当今。

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

古⼈将时间分为⼗⼆时⾠,⽽我们⼈体有⼗⼆经络,⼗⼆时⾠与⼗⼆经络相对应,不同时⾠对应不同的经络,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来进⾏养⽣保健。

下⾯这些经络的⾛向动画图可以为⼤家提供参考。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纵横交错,遍布全⾝。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这是将脉按⼤⼩、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

经络的主要内容有:⼗⼆经脉、⼗⼆经别、奇经⼋脉、⼗五络脉、⼗⼆经筋、⼗⼆⽪部等。

其中属于经脉⽅⾯的,以⼗⼆经脉为主,属于络脉⽅⾯的,以⼗五络脉为主。

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将⼈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个有机的整体。

黄道⽇历的经络:安机器、织布、收蚕、安纺车、机器经络是细胞群、体液、组织液之间交换能量通道,并且形成低电阻、神经信息和⽣物电信号的⽹络丛群。

1⼿太阴肺经寅时(3点⾄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红精⽓⾜;“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

所以,⼈在清晨⾯⾊红润,精⼒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醒。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咳嗽;过敏性⿐炎,⽪肤⼲燥容易过敏;动则⽓短胸翳⾯⾊⽪肤⽆华。

对治⽅法:拍打通⽤部位+肺经+前胸+后背+头⾯部+⽤拉筋凳拉筋2⼿阳明⼤肠经卯时(5点到7点)—⼤肠经旺卯时⼤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肠相表⾥。

”肺将充⾜的新鲜⾎液布满全⾝,紧接着促进⼤肠进⼊兴奋状态,完成吸收⾷物中的⽔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

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

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一、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沿着前臂内侧经过手腕,止于大拇指。

主要作用是主管呼吸,调节气机、濡养皮毛。

二、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着前臂外侧经过手腕,止于鼻孔的旁边。

主要作用是主管大肠,通便泻火,清热解毒。

三、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孔的旁边,沿着面部经过嘴唇和颊部,沿着前胸经过胸腹,止于足胫部外侧。

主要作用是主管胃经,消化食物,运化水谷。

四、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胫部内侧,沿着腿部内侧经过膝关节,止于大脚趾的内侧。

主要作用是主管脾经,运化水谷,濡养四肢。

五、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起于胸部内侧,沿着内臂经过掌心,止于小指。

主要作用是主管心经,调节血液循环,主宰情志。

六、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沿着手臂背侧经过肩部,止于鼻孔的旁边。

主要作用是主管小肠,分清浊气,改善消化和吸收。

七、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鼻孔的旁边,沿着头部经过背侧,沿着脊柱后面经过臀部,止于小腿外侧。

主要作用是主管膀胱,排除废物,调节水液平衡。

八、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腿外侧,沿着内踝后方经过脚背,止于小趾。

主要作用是主管肾经,调节水液代谢,濡养生殖系统。

九、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部内侧,沿着手臂内侧经过掌心,止于中指。

主要作用是主管心脏包络,保护心脏,调节情绪。

十、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沿着手背经过手臂外侧,止于颞部。

主要作用是主管三焦经络,调节水液代谢,协调脏腑功能。

十一、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颞部,沿着头部经过外眼角,沿着颈部经过胸腹,止于脚背。

主要作用是主管胆经,调理消化,解毒。

十二、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起于脚背,沿着腿部内侧经过髌骨,沿着外生殖器经过腹股沟,止于大拇趾的内侧。

主要作用是主管肝经,调节血液循环,疏泄情志。

经络养生经络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调整经络的通畅度和功能,达到保护身体健康的目的。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
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
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治 疗面部肿痛,牙痛、耳鸣。
上关穴: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
上缘凹陷处。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
眶下孔凹陷处。缓解眼部疲劳,改善黑 眼圈,预防眼袋。
头面部常用穴位
耳门穴:位于面部,在听宫穴上方,当
面部全息(反射区)口诀
额头大脑咽与喉 肺与心脏眉眼间 人中子宫外膀胱 鼻头脾胃鼻中肝 颧下大肠外属肾 颧内小肠斜外胆 两颊膝膑口旁股 下颌亦肾颧上肩

头面部主要经络
面部经络口诀
睛明穴上膀胱经 胆经三焦走侧面 大肠经脉绕口唇 太阳小肠走耳前 六腑阳经到达面 肝经重合胃经线 任脉督脉走中间 面部经络九条线
缓解眼部疲劳,改善黑眼圈,预防眼袋。 颧髎穴;外眼角直下,颧弓下缘凹陷处, 有提升收紧的功效。
地仓穴:位于口角外侧的0.4寸,瞳孔直
下,治疗面瘫、口角歪斜,流延。可以维 持肌肤的张力,预防面部下垂。
颊车穴:用力咬牙时,咬肌的最高处。
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痳痺。
头面部常用穴位
头维穴: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
面部常见问题诊断
气色晦暗:多反映气血不足或经络不通 粉刺痘痘:显示体内毒素及燥火 色斑:气滞血瘀,肝气瘀结 面红:代表体内燥热 面色青:痰湿重 面色紫:气虚,气滞

头面部常用穴位
头面部常用穴位
印堂穴:在面部、两眉内 侧端联线 的中间。治疗三叉神经痛、眩晕。 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 切迹处。治疗近视、目眩、目视不明。 鱼腰穴: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治疗目赤肿痛,近视;偏头痛; 丝竹空穴:在眉梢凹陷处治疗头痛、目 眩、目赤痛、牙痛、缓解眼部疲劳。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动画效果)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

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

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

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

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

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经脉有三阴三阳:三阳是阳明、少阳、太阳,三阴是太阴、厥阴、少阴。

对于三阴三阳的概念,我们学习和记忆的时候总感觉太抽象,太难记住了。

为了能更方便记住三阴三阳经脉在人体的分布,以便继续深入学习经络,我们尝试用地球仪的经线,以及人体用不同方位面对阳光时,阳光能照射到的部位来理解和记忆经脉中三阴三阳的概念。

“经络的三阴三阳在人体分布”地球仪上,纵横排布着经线与纬线;我们要精确定位某个地区,只需要提供经度、纬度两个数值就可以实现了。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之间,有一点是相同的,会在同一时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

人体的12条经脉也是纵向分布,可以把这些经脉想象为人体上的经线。

假设我们自然直立,双手放松,自然下垂;双脚并拢,脚尖向前。

当我们正对太阳时,阳光直射到的部位有哪些呢?头面口鼻,颈结喉部,胸腹部,上肢(手臂、手)正前方,下肢(大腿、小腿、足)正前方。

这些部位,在中医学中,有一个特定术语来命名,叫做阳明。

当我们以侧面正对太阳时,阳光直射的部位,就变成了:侧头部,耳,扇部,身侧部,上肢外侧,下肢外侧。

这些部位,同样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做少阳,当我们以后背正对太阳时,阳光就会照射到:后头部,项部,背部,腰部,以及上下肢的后侧。

这些部位,称为太阳。

除这些部位以外,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部位,是阳光无法直接照射到的,主要是上下肢的内侧面。

中医将这些部位进行三等分后,从前到后,分别命名为太阴、厥阴和少阴。

也就是说,太阳能照到的地方称为阳,进一步分为阳明、少阳和太阳;太阳照不到的地方称为阴,进一步分为太阴、厥阴和少阴。

如此便形成了最基本的三阴三阳的概念。

中医又根据手足的不同,将此概念更进一步地细化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

对这些阴阳对应的部位,单是进行如此模糊的界定,很不方便学习和掌握,于是古人以“划线”的形式,对这些部位进行更为直观的表述,从而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十二经脉。

北宋以前,医生主要按照唐代《皇帝明堂经》指定的人体经穴进行针灸治病。

十二经络规律起始时间走向主要穴位及不通症状

十二经络规律起始时间走向主要穴位及不通症状

⼗⼆经络规律起始时间⾛向主要⽳位及不通症状⼗⼆经络规律起始时间⾛向主要⽳位及不通症状 ⼈体如果经络僵硬劳损堵塞,严重影响了⽓⾎的运⾏和营养的输布。

《黄帝内经》⾥⾯有这么⼀句话:“百病源于经络堵”!民间也有两句:“经络不通,⾛路中风”,“经络不通,浑⾝不舒象⿁上⾝” 。

⼗⼆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躯⼲和四肢,纵贯全⾝。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躯⼲。

⼗⼆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三阴经上肢分别为⼿太阴肺经在前、⼿厥阴⼼包经在中、⼗⼆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少阴⼼经在后,下肢分别为⾜太阴脾经在前、⾜厥阴肝经在中、⾜少阴肾经在后,其中⾜三阴经在⾜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8⼨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阳明⼤肠经在前、⼿少阳三焦经在中、⼿太阳⼩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阳明胃经在前、⾜少阳胆经在中、⾜太阳膀胱经在后。

⼗⼆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定规律的。

具体从以下三⽅⾯叙述。

头⾯部:⼿三阳经⽌于头⾯,⾜三阳经起于头⾯,⼿三阳经与⾜三阳经在头⾯部交接,所以头⾯部说:“头为诸阳之会”。

⼗⼆经脉在头⾯部分布的特点是⼗⼆经脉在头⾯部分布的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额部;⼿太阳经分布于⾯颊部;⼿⾜少阳经分布于⽿颞部;⾜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

另外,⾜厥阴经也循⾏⾄顶部。

⼗⼆经脉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经脉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腹中线旁开0.5⼨处;⾜太⼗⼆经脉在躯⼲部的的分布是,⾜少阴肾经⼗⼆经脉在躯⼲部的的分布是阴脾经⾏于胸中线旁开6⼨,腹中线旁开4⼨处;⾜厥阴经循⾏规律性不强。

⾜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腹中线旁开2⼨;⾜太阳经⾏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和3⼨;⾜少胆经分布于⾝之侧⾯。

⼗⼆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部位的不同;具体分为⼿三阴⼗⼆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部位的不同经;⼿三阳经、⾜三阴经、⾜三阳经四组。

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

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

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之勘阻及广创作提到经络, 相信很多的伙伴都看过电视或者武侠小说, 像什么任督二脉啊, 练功时头顶冒烟啊, 气沉丹田啊, 什么哭穴和笑穴啊, 相信这些年夜家都不会陌生.其实很多的武侠小说都给中医和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我们揭开后就能发现其中那些很实用、很重要的经络和穴位.人体内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 有“径”的含义, 也就是路, 指的是年夜而且深的直行主干;络, 有“网”的意思, 指的是分支, 小而且浅的横行支脉.二者合称为经络, 就像纵横交错的路途, 运行着体内的气血, 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在中医看来, 很多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者老觉得身体的某个处所发酸、发麻等、运动后手臂酸痛等,通过各种安慰(针法、灸法、推拿)后很快就恢复了, 就是因为通过安慰穴位或者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疏通, 使人身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 从而各种症状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或者减弱, 达到了通则不痛的目的.为了预防我们身体疾病的发生, 为了及时知道身体哪儿堵住了, 我们就得知道经络究竟在哪里.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 手足, 阴阳而定的.脏, 有蕴藏人体内一切营养物质的作用, 属阴,共有六个, 即心、肝、脾、肺、肾、心包;腑, 有消化、输送、排泄的功能, 共有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份: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年夜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 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 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 属腑.经脉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 具体方向: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每一条经络都对应着每一个时辰:1、卯时( 5点至7点)年夜肠经旺, 有利于排泄.2.、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 有利于消化.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 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 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 有利于吸收营养.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 有利于泻失落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 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 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 人进入睡眠, 百脉休养生息.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胆汁推陈出新.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 肝血推陈出新.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手太阴肺经人体的总理肺相当于人体内的宰相, 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的汇聚于肺, 然后散布于全身.那么, 肺在什么时候开始对全身进行气血分配的呢?固然就是在肺经当令的寅时.这个时候, 正是阳气提升的时候, 是人从静酿成动的过程, 此时需要一个深度的睡眠.如没有一个深度的睡眠, 就会干扰肺对身体气血的输布.比如年夜脑比力活跃, 那么肺就只好多分配一些气血给年夜脑, 第二天人就会感到四肢无力, 非常疲惫, 这就是由于气血虚弱造成的.肺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条经脉,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 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 止于少商, 左右各11个穴位.肺经的经气旺在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 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 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 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 人在清晨面色红润, 精力充分.寅时, 如有肺病者最易被惊醒, 而且醒后已经汗流浃背, 这可能是肺经出了问题, 如剧咳或哮喘.在这个时候, 如果您咳醒的话, 最好是喝杯温开水, 能够缓解一下, 还可以去肺燥.在日常生活中, 很多老年人一般都是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 这时候还是寅时, 是肺经运输血气的时间.而老年人在这个时间段醒来的原因就是气血缺乏.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小便的话, 代表老人比力虚;如果这个时候醒来, 同时年夜汗淋漓的话, 就要警惕了, 可能因为气血缺乏招致心脏病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凌晨三四点心脏病人容易死亡的原因.肺经上有三个重要的穴位:尺泽穴、孔最穴和太渊穴.尺泽穴对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及咽喉肿痛有效, 同时可通过降肺气而补肾, 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孔最穴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有很好的效果, 太渊穴为肺经原穴, 有很好的补气效果, 特别是那种总觉得气不够用和有吸不上气的感觉的人非常适用.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乳、牛奶.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 天寒手足冰凉、麻痹、咽喉干、咳嗽等.实证:呼吸不顺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手阳明年夜肠经肺和年夜肠的呵护神中医里说“肺与年夜肠相内外”, 意思就是说肺主内, 年夜肠主外, 他们通过年夜肠经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会咽喉肿痛, 同时年夜便欠亨畅、便秘, 一般我们总会说上火了, 可是究竟什么是上火呢, 上火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 这是年夜肠的火通过经络传到与肺相连的咽喉引起的.呈现这种状况, 首先要通便, 年夜便通畅了, 咽喉肿痛也就好了.年夜肠经起于食指末真个商阳穴, 沿食指桡侧, 通过合谷、曲池等穴, 向上会于督脉的年夜椎穴, 年夜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 呈现问题时, 有的人会呈现雀斑、酒糟鼻, 有的人会腹泻、腹胀、便秘.在上身部位会暗示为食指、手背、上肢、后肩等经络路线上的疼痛和酸、胀、麻等不舒服的感觉.卯时(5点到7点)—年夜肠经旺.“肺与年夜肠相内外.”肺将充分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 紧接着增进年夜肠进入兴奋状态, 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年夜便.不外上茅厕不要太赶, 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年夜肠经上最主要的穴位是:合谷穴、手三里穴、迎香穴、曲池穴.合谷穴是年夜肠经的原穴, 俗称“虎口”.面口合谷收, 就是用合谷来治疗头面部疾病的.坚持按揉安慰合谷穴, 可以获得自然治愈疾病的功能, 可疏风止痛, 通络开窍.合谷穴经气旺盛, 对治疗牙龈肿痛、头痛以及咽喉类、扁桃体炎症引起的咽喉肿痛等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 女性的痛经, 也可以试试揉揉合谷穴, 同时还可以配合三阴交.另外, 合谷穴有宣通气血, 促使阳气生发而奏、扶正祛邪的功效, 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治疗和预防感冒等外感病.孕妇和婴儿感冒不能吃药时, 就可推拿合谷穴缓解症状.手三里穴对缓解上肢疲劳、酸痛特别有效果.同时, 按揉或安慰手三里对颈椎病压迫神经所引起的上肢麻木也有很好的作用.迎香穴是治疗鼻塞的特效穴位.遇到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 或者过敏性鼻炎时, 推拿两侧的迎香穴一两分钟, 症状立刻就能缓解.这个穴位在鼻孔外缘.曲池穴经经常使用来泻热, 效果很好, 如果您心情烦躁, 感觉心里憋着火就试试按压曲池穴, 做前后方向拨动, 这时会感觉酸胀或者有点疼, 纷歧会就会感觉心情安宁, 火气也降下来了.还有就是缓解关节的酸痛.有高血糖、高血压的中老年人每天按揉曲池穴, 对血压、血糖的控制有很好的帮手.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藊豆、豌豆等.虚症:腹痛, 腹鸣腹泻、年夜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气、宿便等.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足阳明胃经人的后天之本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 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 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 呈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胃经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 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腹部和腿外侧靠前的部份.胃经呈现问题时, 人会有以下症状:发高烧、出汗、头痛、脖子肿、咽喉肿痛、牙齿痛, 或口角歪斜, 精神方面容易受到惊吓、狂躁, 吃很多而且容易饿, 胃胀、腹胀;膝盖肿痛, 乳腺部、腹部和年夜腿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胃经上分布着人体保健的第一年夜穴——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指, 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 五指朝下, 中指尽处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安慰足三里可以使肠胃蠕动有力而有规律, 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 增进食欲, 帮手消化, 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调节心率,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 并能提高抵挡疾病的能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是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两侧各向旁边年夜约两寸处.安慰天枢穴, 对便秘、消化不良、脐周疼痛、恶心呕吐有很好的作用, 还有就是拉肚子.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肢体萎缩无力时, 常取胃经穴位.中医讲:久卧伤气, 病人长期卧病在床, 脾胃功能肯定欠好, 也就是脾胃的气受伤很重, 安慰胃经可以恢复他们的胃气, 坚持一段时间, 就会发现他们的食欲开始好转, 肌肉也开始有力了.诸如足三里、梁丘、天枢、丰隆以及手阳明年夜肠经的曲池、合谷等穴位.通过贴敷太阳灸都可以很好的帮手病人消除不适.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且不宜先喝蔬果汁、冰镇饮料等, 早餐应该吃热食, 才华呵护胃气.也许开始吃冰凉食物的时候, 不会觉得胃肠有什么不舒服, 但日子一久或年龄增长, 就会发现皮肤越来越差, 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 或是时常感冒, 小毛病不竭.这就是因为早餐长期吃冷食伤了胃气所致, 如果你不给它工具填饱, 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 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足太阴脾经妇科病的首选脾经的循行路线从年夜脚趾末端开始, 沿年夜脚趾内侧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 向上沿内踝前边, 上至小腿内侧, 然后沿小腿内侧的骨头, 与肝经相交, 在肝经前循行, 上股内侧前边, 进入腹部, 再通过腹部与胸部的间隔, 夹食管旁, 连舌根, 散步舌下.脾经欠亨时, 人体会暗示为:身体的年夜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或者年夜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线路会呈现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 或者全身无力, 疼痛、胃痛、腹胀、年夜便稀、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等.以上症状都可以通过从脾经去治, 有几个重点穴位:太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 对脾虚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年夜便稀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也可以培补后天之本, 增强体质.太白穴在脚的内正面, 年夜脚趾骨节后下方凹陷处, 脚背与脚底交界的处所.三阴交, 又名女三里, 只要是妇科病, 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脚底肿胀、手脚冰凉等, 安慰这个穴位都能有效, 所以有人称之为妇科病的万灵丹.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 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 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 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 消化吸收好, 血液质量好, 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识表记标帜血气缺乏, 唇暗、唇紫标识表记标帜寒入脾经.《黄帝内经》记载:“五脏化液, 心为汗, 肺为涕, 肝为泪, 脾为涎, 胃为唾”.也就是说, 如果一个人出汗异常可以从心脏上找毛病, 鼻涕多了要看肺是不是呈现了问题, 眼泪不正常要从肝上找根源, 口水和唾液多了就要从脾肾上找原因.养生之道:脾胃和睦, 消化吸收欠好, 脾虚会招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 已经要吃中午饭了, 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藊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年夜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在日常饮食上注意多吃清淡饮食, 不暴饮暴食, 以减轻脾经的负担.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缺乏、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年夜便异常、腹胀等.实症:脾胃和睦, 消化吸收欠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手少阴心经主宰人体的君王心经起始于心中, 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心经异常时, 反映到人体的外部症状包括:心胸烦闷、疼痛、咽干、口渴、眼睛发黄、胁痛、手臂一面靠小指侧那条线疼痛或麻木、手心热.在身体调养方面, 循经按揉可以放松上臂肌肉, 疏通本经的经气, 点揉和弹拨重点穴位还可以预防冠心病和肺心病以及改善颈椎压迫神经所致的上肢麻木, 另外还能治疗失眠.经常敲小指尖端到腋窝那一段, 就是手臂阴面靠小指的那一条线.敲小手臂有酸痛感, 敲年夜臂时有电麻感, 这都是正常的经络感觉.本经经穴分布在腋下, 上肢掌正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起于极泉, 止于少冲, 左右各9穴.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 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 开窍于舌, 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 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 对养心年夜有好处, 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分.养生之道:此时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 如果有条件只要稍微的睡10分钟也会对我们的心脏有很年夜的帮手, 也不要担忧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 还可以帮手肠胃蠕动减少负担.另外在饮食上也可以选择对我心脏有益的食物, 如饭前吃个番茄, 水果可选苹果葡萄, 茶水可选红茶、绿茶、花茶, 其他还有红豆、番薯、金针、红枣、鸡肉等.足太阳膀胱经运行人体贵重体液的水官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 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阴穴, 循行经过头、颈、背部、腿足部, 左右对称, 每侧76个穴位, 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膀胱经是人体最年夜的排毒通道, 无时不在传输邪毒, 而其他诸如:年夜肠排便、毛孔发汗、脚气排湿毒、气管排痰浊, 以及流泪、痘痘、呕吐等虽也是排毒途径, 但都是局部份段而行最后也要并归膀胱经.所以要想驱除体内的毒素, 膀胱经必需疏通无阻.膀胱经上有几个穴位很好用.1、睛明穴治打嗝, 可用双手同时按压两侧的睛明穴, 使其有强烈的酸胀感, 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针对眼部的自我保健也是很好的穴位之一.2、腰背委中求, 就是说腰背处的所有疾病和不舒服等通过安慰委中穴可以获得很好的缓解, 还可以治疗腿部的酸胀、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病、下肢腿软无力, 还可用于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护理.3、承山穴.主要用来治疗痔疮和缓解肌肉疲劳以及腰痛等, 对便秘也有一定的效果, 尤其是对治疗爬山或长时间运动之后引起的小腿酸困、抽筋效果很好.养生之道:膀胱最活跃的时候, 适合多喝水.要想尿尿, 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总是憋着, 否则久了, 就会有“尿潴留”等情况发生.即是说膀胱括约肌呈现没有弹性的状况.饮食建议:木耳、黑芝麻、黑豆、胡椒、鸡肉.手太阳小肠经宁心安神、舒筋活络的关键我们先来了解一个现象, 现在很多人工作时整天守在电脑前, 经常会肩膀酸痛, 如果得不到调养, 发展下去, 就是后背痛, 脖子不能转动、手发麻.通常医院会将这些症状诊断为颈椎病, 其实, 这是心脏供血缺乏, 造成小肠气血虚弱所致.有人可能会奇怪, 心脏供血缺乏怎么会和小肠有关系呢?这是因为心与小肠相内外, 这种内外关系是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的.心脏有问题, 小肠就会有征兆.想知道自己的心脏供血是否充分,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在我们胳膊肘的下方有一根麻筋, 这条麻筋就是小肠经的线路.你可以用拳头打一下这条麻筋, 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如果一麻究竟, 证明你的心脏供血能力还是不错的, 如果只痛不麻, 那你的心脏已经存在供血缺乏的情况了.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正面的尺侧缘, 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 止于听宫, 左右各19穴.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 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 把水液归于膀胱, 糟粕送入年夜肠, 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 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养生之道:小肠经在运行的时间段, 小肠亚健康多暗示为:腹泻、吸收功能下降、易颈部疼痛、头部头痛、耳鸣、风湿等、如呈现下腹部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严重风湿病等现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在饮食上可以多选择红豆、西瓜、南瓜、冬瓜、鸡肉等.足少阴肾经人生的先天之本足少阴肾经共27个穴位, 起于足底的涌泉穴, 至于胸前锁骨下缘的俞府穴.主要循行于下肢的内侧和躯干的前面, 沿前正中线的两侧.因为肾经和肾密切相关, 所以经常坚持肾经的经气旺盛、气血疏通对养颜、工作精力的旺盛、性生活和谐完美等都有很好的功效.肾经呈现问题的时候, 人体会暗示出:口干、舌热、咽喉肿痛、心烦、易受惊吓;另外还有心胸痛, 下肢无力或肌肉萎缩麻木, 面色如柴, 头晕目眩.改善这种现象, 可沿着肾经的路线进行安慰, 因为肾经连着很多脏腑器官, 通过安慰肾经就可以疏通很多经络, 第二是安慰分布在肾经上的重点穴位, 如太溪穴、涌泉穴.太溪穴是肾脏的原气居住的处所, 它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 也就是说, 生殖系统、肾阴缺乏、腰痛和下肢功能不理, 都可以通过太溪穴获得缓解和康复.同时太溪穴对各种咽炎都有效, 尤其是那种咽喉干燥、肿痛, 那种属于肾阴缺乏的原因引起的咽症, 都有很明显的效果.对那些腰酸腿软、头晕眼花, 按揉太溪穴那时就会见效.涌泉穴是人身的第二长寿年夜穴, 对治疗口腔溃疡、高血压、心绞痛、鹤发、过敏性鼻炎、糖尿病、皮肤粗拙等都有很好的疗效.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适宜吃晚餐, 晚餐宜少, 可饮少一杯酒, 但不成醉.用热水洗脚, 可以降火、活血、除湿.“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 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 也不适宜年夜量喝水.养生之道:对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言, 在这个时候推拿肾经的穴位, 效果最为明显.此时是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在饮食上可以建议选择芝麻、香蕉、花生、海带、金针、韭菜、黄豆、木耳、螃蟹、鸭肉、鸡肉、羊乳、番薯等.手厥阴心包经代心受过, 替心受过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 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 附有脉络, 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 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呵护组织, 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 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 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坚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 释放压力.心包经是从心脏的外围开始的, 达到腋下三寸处, 然后沿着手臂阴面中间的一条线, 止于中指.经常敲打心包经对解郁、解压有很好的效果.拨动心包经时, 先找到自己腋下的一根年夜筋, 然后用手指掐住拨动, 这时会感觉小指和无名指发麻.人过了35岁以后, 敲击心包经更是需要.因为长时间的饮食分歧理,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使得血液中的胆固醇与脂肪含量增高, 而血液中胆固醇太多时, 会黏附在血管壁上, 造成血管狭窄, 弹性变差, 继而招致血液流动不顺畅, 诱发多种心血管疾病.敲击心包经就可以使血液流动加快, 使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剥落, 排出体外.心包经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劳宫穴, 劳宫穴是人体奇迹最敏感的穴位, 通过劳宫穴补养心脏的速度非常快.如果在一些场所觉得紧张, 手心出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难, 这时无妨按按左手的劳宫穴, 它可以很好的帮你找回自信.同时, 心包经上的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的作用.每天花两分钟左右按揉, 力量不需太年夜, 有酸胀感即可.针对胃气上逆, 按压内关穴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养生之道:现在是心包经运行的时间, 心包经的虚症年夜多暗示为润滑液分泌缺乏、心跳异常、气喘、失眠多梦、心悸亢奋、语言障碍、手掌发热等.心脏欠好的人最好在这个时候敲心包经, 效果最好.此刻应该给自己缔造安然入眠的好条件.最好不要剧烈运动, 否则容易失眠.所做的运动最好是散步.建议食疗法:番茄、莲子、金针、红枣、苹果、葡萄、红茶、绿茶、花茶、番薯、土豆、鸡肉等.手少阳三焦经坚决捍卫头脑平安三焦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的中间, 还有肩部和侧头部.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耳脉, 因为这条经绕着耳朵年夜半圈, 所以耳朵的疾患都可以通过安慰本经获得缓解, 诸如耳聋、耳鸣、耳痛等.敲的时候要有酸痛的感觉才好, 这样不单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 增强免疫力, 还能安慰年夜脑皮层、放松神经, 改善头痛、咽喉痛、出汗等身体不适的症状.。

人体十二条经络全图

人体十二条经络全图

十二经络要穴目录一、手太阴肺经 (1)肺经的要穴 (1)二、手阳明大肠经 (3)大肠经的要穴 (3)三、足阳明胃经 (5)胃经的要穴 (5)四、足太阴脾经 (7)脾经的要穴 (7)五、手少阴心经 (9)心经的要穴 (9)六、手太阳小肠经 (11)小肠经的要穴 (11)七、膀胱经 (13)膀胱经的要穴 (13)八、足少阴肾经 (15)肾经的要穴 (15)九、手厥阴心包经 (18)心包经的要穴 (18)十、手少阳三焦经 (20)三焦经的要穴 (20)十一、足少阳胆经 (22)胆经的要穴 (22)十二、足厥阴肝经 (24)肝经的要穴 (24)十三、揉穴的诀窍及说明 (26)十四、身体经络时间表 (26)十二条经络一、手太阴肺经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1.中府穴胸骨中旁开六寸处。

中府指中气之府。

中气指脾肺之气。

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液横纹下三寸。

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头去触胳膊,胳膊上有黑点处即是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边上。

尺——暗指肾,泽——雨露,即是补肾的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

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处感风寒引起的头疼,治落枕,头项寻列缺,即头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经渠穴桡骨头(桡骨茎突)凸起处外侧边缘。

侧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虚寒或肺热引起的咳嗽。

7.太渊穴腕横纹边外侧,穴位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较好。

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指(经穴名)而上行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这是对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高度概括。

(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交接:即阻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

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由掌中至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足阳明胃经从跗(即足背部)上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走足心与足少阴肾经相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跗上分出,至大趾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

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

如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

阴经与阴经交接:即阴经在胸腹相交接。

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

走向与交接规律之间亦有密切联系,两者结合起来,则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径路,这就是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总之,十二经的循行,凡属六脏(五脏加心包)的经脉称为“阴经”,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

上肢内侧者为手三阴经,由胸走手;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胸)。

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

上肢外侧者为手三阳经,由手走头;卞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由头走足:阳经行于外侧,阴经行于内侧。

中医宝典微信号zhongyidaxue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简介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八穴歌奇经八脉的作用奇经八脉的特点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奇经八脉名称经络学说经络简介经脉简介络脉简介别络简介(十五络脉)浮络简介孙络简介十二皮部简介十二经别简介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简介藏象学说理论形成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藏象五系统脏腑关系运气学说(五运六气)精气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阴阳学说阴阳简介阴阳特性阴阳变化阴阳属性阴阳关系阴阳临床应用阴阳相倚阴阳渊流五行学说中医五行简介五行归类的方法五行的相乘、相侮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的制化、胜复五行的母子相及五行指点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中医五行归类表相关文章中医学简介中医史中医治病的实质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中医的起源中医的历代称呼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中医辨证“辨症”病因辨证:外伤证候病因辨证:饮食、劳逸证候病因辨证:七情证候病因辩证:六淫、疫疠证候脉象分类与主病。

人体经络图(美女真人动画演示)

人体经络图(美女真人动画演示)

⼈体经络图(美⼥真⼈动画演⽰)⼈体经络图(美⼥真⼈动画演⽰)⼀、⼿太阴肺经循⾏图[全屏欣赏] ⼿太阴肺经主治疾病 主咳喘、⼼烦、掌中热、⼼⾥烦躁、咳喘 中府:胸⾻旁开六⼨(脾肺之⽓汇集的地⽅)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不⾜,腹胀,消化不良,⽔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墨点)。

肺开窍于⿐,治疗过敏性⿐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位。

(⾦⽣⽔)降逆⽓治疗⾼⾎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

⽳位较深,(郗⽳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位。

主管所有⽑孔的⽳位。

(⽑孔、⿐孔)治⿐出⾎,是痔疮的要⽳,对感冒起发汗作⽤。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

合⾻相对凹点。

治疗⼩⼉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头外⾯⾻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

⽤⼿的⼤拇哥攥住腕⼦硌着的⽳位。

是肺经的原⽳,补⽓的效果⾮常好,是⼤补⽳补⽓。

脉的会⽳可治静脉曲张。

(⼼⾎管病) 鱼际:⽕⽳。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中烦热,⼩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了 少商:⼤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

(外感风寒或虚⽕上升)刺出⾎来效果最好。

⼩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管炎、⽀⽓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炎、流⿐⾎。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疼。

⼆、⼿阳明⼤肠经循⾏图[全屏欣赏] ⼿阳明⼤肠经主治疾病 功效:⼀防治⽪肤病;⼆增强阳⽓或把多余的⽕⽓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三间到商阳⽳这⼀段⼤肠经。

商阳:⾷指指甲盖外侧,⽤指甲掐它。

调节便秘。

合⾕:强壮⽳。

可以⽌疼,如⾯部的疼痛,⽛痛等。

⼩贴⼠:右侧⽛痛掐左侧合⾕⽳,左侧痛掐右侧合⾕⽳,配合掐下⽿垂贴近⾯颊部位⽛痛点,右侧痛掐右侧⽿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体的阳⽓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

是郗⽳治急症是深层的⽳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

可降⾎压,治疗⽪肤病,有通便的作⽤。

它是⼤肠经的合⽳(合⽳治脏腑,治腹部疾患)⽪肤病很多都和⼤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位。

推督脉总结

推督脉总结

推督脉总结1. 简介推督脉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脉络,也是十二经脉之一。

它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阳脉,走行于背部。

推督脉起于脊表,向上沿脊柱两侧行走,穿过颈项,一主上颈部,一经颅入甲状腺,分为内、外经。

内经入颅,分布于头面部,外经则继续向下分布于胸、腹、腰、骶部。

推督脉是阴阳运行的主要脉络之一,与太阳经相互配合。

推督脉具有贯通上下、联络脏腑的功能,主要与人体的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等功能有关。

下面将进一步介绍推督脉的主要特点和临床应用。

2. 推督脉的特点推督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面部与头部的分布:推督脉内经分布于面部,涉及眼、鼻、口、耳等部位,外经分布于头部。

这是推督脉与其他经脉不同之处。

•脉道纵深:推督脉的脉道不仅沟通背部和头面部,还穿越颈项,并且进入颅腔。

这种纵深分布使得推督脉对于全身各脏器组织的调节起到了关键作用。

•脉搏节律特点:推督脉的脉搏节律有一定规律,一般为2:1或3:1的脉搏间隔。

这种特点能够反映人体阴阳运行的状态,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

•阳脉的代表:推督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唯一一条阳脉,它与十二经脉的阴脉相对应,共同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3. 推督脉的临床应用推督脉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以下方面:•免疫系统的调节:推督脉能够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在治疗感冒、过敏性疾病等免疫系统相关疾病时,经常会选择推督脉相关穴位进行针灸或按摩。

•内分泌平衡:推督脉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通过调节脉搏节律和脏腑经络的通畅,可以帮助人体恢复正常的内分泌平衡,从而改善内分泌失调相关疾病。

•神经系统的调节:推督脉与人体的神经系统紧密联系,通过调节脊柱和颅腔内的脉络,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头痛、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面部美容:推督脉内经分布于面部,通过刺激推督脉的穴位,可以促进面部气血循环,调节面部皮肤的水分和油脂平衡,达到面部美容的效果。

4. 推督脉的保健方法除了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督脉的相关方法外,平时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保健方法,促进推督脉的健康:•穴位按摩:推督脉的相关穴位包括大椎、风池、天柱等,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刺激经络循环,增强推督脉的功能。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2013年09月12日15:54人体十二经脉和子午流注人体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其实这就是子午流注,具体如下: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人体经络穴位循行动画图,后面附录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

附录: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肺经天府:鼻尖触手臂处。

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补肾。

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

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

头项寻列缺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

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

(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

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

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

也可用刮痧法泄火。

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

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

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

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

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四白:在眼袋下。

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

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

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

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

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

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人体十二条经络图

人体十二条经络图

肾经功能与主治
滋养肾脏
肾经作为肾脏的直接通道,可以滋养肾脏,促进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
调节水液代谢
肾主水液代谢,肾经通过调节肾脏功能,可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 衡。
强健腰膝
肾经循行经过腰膝部位,通过刺激肾经穴位,可以强健腰膝、缓解腰 膝酸软等症状。
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肾经与泌尿生殖系统密切相关,通过刺激肾经穴位,可以治疗尿频、 尿急、尿痛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下行耳后
从耳后下行至颈部,与身体侧面相 交。
沿身体侧面下行
胆经沿着身体侧面下行,经过季胁 、髋关节、大腿外侧、小腿外侧直 至足部。
胆经主要穴位
风池穴
位于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 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穴
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 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环跳穴
位于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 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 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
处。
胆经功能与主治
调节肝胆功能
胆经与肝胆相连,通过刺激胆 经可以调节肝胆功能,促进胆
汁分泌和排泄。
缓解头面部症状
胆经经过头面部,可以缓解头 痛、目痛、耳鸣等症状。
治疗下肢痿痹
胆经沿着下肢外侧循行,可以 治疗下肢痿痹、麻木等症状。
调畅情志
胆主决断,与人的情志活动密 切相关,通过刺激胆经可以调 畅情志,缓解焦虑、抑郁等情
连舌本散舌下
连舌本,散舌下。其胃部支脉 向上再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 ,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脾经主要穴位
隐白穴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02
太白穴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 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01

经络的分布循行规律

经络的分布循行规律

经络的分布循行规律
一、总体规律
左右对称:十二经脉在人体两侧呈左右对称分布。

表里络属:阴阳两经在体内与脏腑相互属络,形成表里关系,并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

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

二、具体分布规律
1. 四肢部位
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具体排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面,具体排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但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部位的排列顺序稍有特殊: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2. 头面部位
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

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

3. 躯干部位
手三阴经:均从胸部行于腋下。

手三阳经:行于肩部和肩胛部。

足三阳经: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少阳经行于中(侧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

足三阴经:均行于腹胸面,其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三、基本走向
十二经脉的基本走向是:
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但需注意,足阳明经是一个特例,它从气冲入腹部,循行于腹部,属于阳经走阴位。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走向示意图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走向示意图

(21点至23点)养生之道
• 此刻要保持心境平静。不生气,不狂喜, 不大悲。如果你跟老婆夜里吵架,而且赌 气很严重,夜里11点气都还没消,那你第 二天一定精神萎靡不振。
• 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上肢无力、 腹部堵胀、体毛变浓、呼吸困难、胃寒等。
• 实症:淋巴发炎、偏头痛、肩膀酸痛、颈 侧酸痛无力、发热、耳鸣、小便异常等。
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 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 至晚上精力充沛。
(11点至13点)养生之道
• 此时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如果有条件只 要稍微的睡10分钟也会对心脏有很大的帮助,也不 要担心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还可以帮助肠胃蠕 动减少负担。
•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 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 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 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 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任脉
督脉
The end
• —小肠经旺。 •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
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 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 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 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 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 排素降火。
(13点至15点)养生之道
• 小肠经在运行的时间段,小肠亚健康多表 现为:腹泻、吸收功能下降、易颈部疼痛、 头部头痛、耳鸣、风湿等。如出现下腹部 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严重风湿病 等现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 建议饮食: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 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 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 息、宿便等。
• 实症:腹胀、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 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头面部按摩法

头面部按摩法

头面部按摩法一】基础知识介绍:1、头面部神经在体表的分布示意图头面部神经分布图2、头顶部的血管神经分布见下图头顶的神经、血管分布3、头面部的经络及其巡行方向见以下各图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由以上各图可知,头面部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经络、穴位分布,而且,经络巡行方向大致都是:面部从下向上、头顶部从前向后、枕部从上向下。

【二】头面部的按摩作用:1、是促进头面部血液循环、气血运行、止脱生发和美容养颜的好方法。

按摩可以刺激头面部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

从而发挥其止脱生发和祛斑祛痘的功效。

2、改善毛囊营养,有利于头发的生长,使头发亮泽、质地柔韧,并可防止头发变白、脱落,推迟衰老。

3、头面部分布着许多经络、穴位和神经末梢,通过按摩能够疏经活络、松弛神经、消除疲劳、延年益寿。

(经络按摩顺经方向为补,逆经方向为泄)4、按摩也是促进大脑运动的好方法,能够健脑安神。

头面部是神经中枢所在地,分布有很多重要穴位。

按摩不只是对头面部皮肤按摩,还能刺激头面部穴位,促进头颅内血液循环,使脑神经兴奋性提高,血管扩张,淋巴回流加快,从而改善颅内的供氧,减缓脑细胞老化过程,起到健脑防衰的作用。

5、头面部按摩还可以治疗头痛。

因为通过按摩能刺激头皮,能使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使紧张痉挛的血管得以舒张,因此对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三】头面部的按摩方法:1、洗净双手及面部,双手盖在嘴的两侧面部,指尖约与鼻尖同高,十指微微分开,自下向上用手指和手掌推按(所谓推按,即施加一定的压力而滑过)面部(不要按摩眼睛),当十指指腹到达前额眉上时,改用十指指腹用力(此时手掌几乎悬空),从前向后推按头皮直达枕后,止于颈部,当按至头皮时,单用指腹推按并加大指腹的按摩力度。

时间为5 分钟左右(按摩头皮的力量应该大于面部)。

如上图2、弯腰,头部约与臀部同高,感觉脑部有充血的涨感,持续1 分钟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