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素。剖析
番茄红素研究综诉
番茄红素研究综诉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类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在类胡萝卜素中抗氧化能力最强。
虽缺乏前维生素A的活性,但具有强抗氧化能力,能有效降低癌症、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
目前很多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具有优越的抗氧化及肿瘤预防作用,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本文就番茄红素性质、分布与吸收、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进行综诉。
关键词:番茄红素、抗氧化、抗肿瘤、自由基、类胡萝卜素。
引言: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主要存在于番茄中。
由于它没有β-胡萝卜素那样的β-芷香环结构,所以不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因此过去人们认为它没有生理活性,从而未对其加以重视。
但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番茄红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特别是它的防癌抗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许多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一些癌症发病的危险性与番茄或番茄制品摄人量以及血中番茄红素水平呈负相关[1],摄食番茄制品可以降低癌症的危险性。
其抗氧化性能在类胡萝卜素中最强,清除单线态氧的能力是目前常用的扰氧化剂维生豢E的100倍、β-胡萝p素的2倍多[2]。
1.番茄红素的性质番茄红素属于胡萝卜素的异构体,其化学组成为C40H56,相对分子质量为536.85,含有11个碳碳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共轭多不饱和脂肪烃。
番茄红素有一系列的顺反异构体,在鲜食番茄中90%以上的番茄红素为反式机构围,天然来源的番茄红素主要以全反式形式存在,也是最稳定的结构,而在动物体内顺式异构体比例较大。
在人类血浆中,番茄红素是以异构体混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大约有50%的顺式异构体,血浆中番茄红素的水平受生物学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番茄红素不饱和性使其不稳定,易被氧化分解和从反式向顺式转变,光、热、氧化剂、高价金属离子及表面活性剂等都可以促进或加速这些变化。
一般说来,脱水和粉末化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差,除非仔细加工且立即密封和充入惰性气体贮存,才能保护其生物活性[3]。
2.番茄红素的分布与吸收2.1 植物中的分布番茄红素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成熟的红色职务郭世忠含量较高。
浅谈番茄红素
浅谈番茄红素番茄红素(lycopene)的分子式为C40H56,是由11个共轭及两个非共轭碳-碳双键组成的高度不饱和脂溶性直链型碳氢化合物。
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番茄红素主要以全反式形式存在,只有小部分为顺式构型,以5-顺、9-顺、13-顺和15-顺构型为主。
番茄红素由于没有β-芷香酮环结构,因而缺乏维生素 A源活性。
但因其具有比其它类胡萝卜素多13个不饱和双键开链式的分子结构,所以番茄红素具有强有力的消除自由基的能力,是抗氧化能力最强的类胡萝卜素。
而且它具有细胞间信息感应和细胞生长调控等生化作用以及预防癌症、心血管病等疾病发生的生理功能作用。
番茄红素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主要分布于红色果实中,如番茄、西瓜、番木瓜、红葡萄、杏等。
在番茄中的含量随品种和成熟度的不同而不同,大体上含量为3.1-7.7mg/100g,成熟度愈高,番茄红素含量也越多。
人类自身不能合成番茄红素,需通过膳食等补充,番茄红素吸收后可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多种器官与组织,其中血液、前列腺、肾上腺、肝脏、睾丸中含量较多。
番茄红素具有多效保健功能,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癌症,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美容,抗紫外线辐射等多个方面。
因此,番茄红素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保健食品研究的新热点,在使用途径上,现在主要以食用色素为主,作为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是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兼有天然色素和营养强化剂的作用,完全符合绿色添加剂的标准,在食品工业应用前景广阔。
现在,番茄红素已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认定为A 类营养素,并被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营养和着色用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
国际市场上的番茄红素类产品达 100 多种,有番茄红素油、番茄红素胶囊、番茄红素片和番茄红素标准物质等。
目前以番茄红素为原料已经研制出了140 多种药物,如美国、日本已生产出以番茄红素为主要成分的具有降低血压,治疗高胆固醇,高血脂,降低癌细胞的活性等的药品。
番茄红素
在食用油中的应用
氧化劣变是食用油在贮藏过程中常常发生的不良反应,不仅导致食用油质量变化甚至失去食用价值,更严重 的是长期摄入劣变的食用油会衍变出各种疾病。
为了延缓食用油的劣变发生,在加工中常添加某些抗氧化剂。但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各种抗氧化 剂的安全性问题也不断被提出,因此,寻找安全的天然抗氧化剂成为食品添加剂的一个重点。番茄红素具有优越 的生理功能,且抗氧化性强,能高效猝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因此,将其添加到食用油 中可缓解油脂劣变。
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
番茄红素是一种不饱和烯烃化合物,是成熟番茄中的主要色素,也是常见的类胡萝卜素之一。番茄红素不具 有β-胡萝卜素的β-芷香酮环结构,故在体内不能转变为维生素A,不属于维生素A原。分子式为C40H56,有多种 顺反异构体。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物质,难溶于水、甲醇、乙醇,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 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番茄红素分子中有11个共轭双键和2个非共轭双键,故其稳定性很差,容易发生顺反 异构反应和氧化降解。影响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因素包括氧、光、热、酸、金属离子、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等。
分布
番茄红素在人体主要分布在睾丸和肾上腺中,肝脏、脂肪组织、前列腺及卵巢中分布也较多。脑组织中未能 测出番茄红素(提示其可能无法越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血中与组织中的番茄红素浓度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成正相关关系。人体内含有的类胡萝卜素约50%是番茄红素,并且番茄红素也是人乳中含有的主要类胡萝卜素之 一。
化妆品
GNPD数据显示,含番茄红素的护肤新产品有81种,彩妆51种。典型的产品如番茄红素保湿乳液等,有美白 和抗衰老效果。国产产品有番茄红素美白精华涂抹针,具有抗氧化、抗过敏、美白的功效。
番茄红素的概况
1一、 番茄红素的概况1.1 番茄红素的概况番茄红素属于烃类类胡萝卜素,含有11个共轭双键及2个非共轭碳-碳双键,分子量为536。
由于它没有β-胡萝卜素那样的β-芷香酮环结构,所以不具有维生素A 原活性。
番茄红素(lycopene)是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分子式为C40H56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1 番茄红素的全反式结构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作为一种天然色素用于食品工业中。
它在植物界的分布范围不很广,主要存在于番茄、西瓜、葡萄柚和木瓜等食物中。
最早的有关番茄红素生物活性的报道是在1959年,Ernster 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辐射后的小鼠腹腔内注射蕃茄红素后生存率提高了,并能抵抗细菌的感染。
现在许多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摄食番茄制品可以降低癌的危险性,尤其是胃肠道和前列腺癌,而番茄红素是番茄制品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
近年来研究表明,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性很强,是VE的100倍,β 胡萝卜素的2倍以上,它能高效淬灭人体中的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从而起到抗癌、抑癌作用及活化免疫细胞等功能。
番茄红素重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已经使它成为多功能性的食品配料,如:抗氧化剂、营养保健剂、天然色素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应用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少,主要存在于番茄、西瓜、红色葡萄柚等食物中,其中在番茄中含量最高,且随成熟度升高而增加,在成熟番茄果实中含量可达3~14mg/100g,我国新疆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多达40mg/100g以上;番茄红素还存在于辣椒、西瓜、柿子、南瓜的果肉中。
(西红柿来自西方国家,传到中国后得了“西红柿”、“番茄”之名。
有番茄中的“黄金”之称的番茄红素是食物中的一种天然色素成分,在化学结构上属于类胡萝卜素。
番茄、西瓜和葡萄、柚等食物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很高,这些食物所具有的红或黄颜色主要就是由番茄红素引起的。
现在人们已经研究出它具有抗氧化、抑制突变、降低核酸损伤、减少心血管疾病及预防癌症等多种功能。
番茄红素的全面认知
番茄红素的全面认知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 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摘要番茄红素是人们膳食中的一种类胡萝卜素,主要来自番茄及番茄制品。
它不仅提供了鲜艳的红色,而且具有高效猝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其抗氧化性在类胡萝卜素中最强。
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食用番茄可以防止癌症,特别是前列腺癌、胃癌、皮肤癌等,而且多吃番茄还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本文主要介绍番茄红素的分布、性质、提取、生理功能、研发现状及展望。
关键词番茄红素分布理化性质提取工艺生理功能研发现状展望1 番茄红素的分布近年来研究证实,番茄红素主要分布在番茄、西瓜、南瓜、李、柿、胡桃、桃、木瓜、芒果、石榴、葡萄、草莓等果实和萝卜、胡萝卜、芜菁、甘蓝等的根部。
番茄和番茄制品的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来源,也是人体血清中含量最高的。
人们从番茄中获得的番茄红素约占总摄入量的80%以上。
番茄红素在番茄中的含量随品种和成熟度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来说,加工用番茄红素的含量是鲜食番茄的3.0~3.5倍,成熟度越高、番茄红素的含量越高。
我国新疆产加工用番茄的番茄红素含量很高,番茄果实中含量为400mg/100g以上,果皮中含量为20mg/100g,纤维素含量高的番茄渣中含42.3mg/100g。
番茄红素的前体物质是植物组织中的有色体,随成熟度增加,叶绿体向有色体转化,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也随之加快。
番茄刚成熟时,果实内的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完全成熟后含量最高。
2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2. 1 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由于番茄红素分子中有11 个共轭双键及2 个非共轭双键,使得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比较差,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顺反异构化和氧化降解。
番茄红素对氧化反应比较敏感,其溶液经日光照射12 小时后,其中的番茄红素基本上损失殆尽。
溶液中的Fe3 + 和Cu2 + 会对番茄红素的光氧化反应起催化作用,而其它金属离子如K+ 、Mg2 + 、Ca2 + 、Zn2 + 等则对其影响不大,所以天然番茄红素在提取和应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铁制和铜制容器。
番茄红素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
番茄红素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番茄红素是天然类胡萝卜素中抗氧化性极强的,它在对单线态氧的淬灭、自由基的清除、阻断亚硝胺形成、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增加免疫力、减少DNA损伤以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方面的生理特性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为世人高度重视,成为国际市场上保健食品研究的新热点,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西红柿作为健康食品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美国《时代》杂志介绍了10种对现代人最健康的食品,其中西红柿荣登榜首。
4.1 番茄红素的生物学特性4.1.1 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性哺乳动物对于活性氧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能防御活性氧对身体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损伤作用。
一部分防御功能是由遗传基因控制所产生的酶所提供的,如: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而另一部分防御功能则是从营养物质中摄取的物质所提供的,如:维生素E、维生素C、硒、类胡萝卜素等。
番茄红素便是一种能高效猝灭单线态氧的类胡萝卜素。
番茄红素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猝灭单线态氧或捕捉过氧化自由基。
单线态氧是具有很强活性的氧自由基,具细胞毒性作用,以细胞膜、线粒体等部位对其最为敏感,能与细胞中多种生物大分子发生作用,通过与分子结合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番茄红素能够接受不同电子激发态的能量,吸收光能并通过单线态—单线态能量转移过程使单线态氧的能量转移到番茄红素,生成基态氧分子和三重态番茄红素分子,三重态番茄红素通过与溶剂的一系列旋光和振动反应得到再生,并在此过程中将能量散发;类胡萝卜素的猝灭能力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共轭双键的数目有着密切的关系,番茄红素分子中有11个共轭双键,一个番茄红素分子可以清除数千个单线态氧,其猝灭单线态氧的速率常数较β-胡萝卜素高2倍。
1990年Paolo等报道了类胡萝卜素和生育酚等30余种生物抗氧化1剂猝灭单线态氧的作用,番茄红素是猝灭单线态氧最强的。
番茄红素的抗氧比作用主要表现在它能高效猝灭单线态氧及清除过氧化自是一种很强的活性氧自由基,它能与许多与氧气不能发生反由基。
你所不了解的番茄红素讲解
Logo
7
番茄红素在人体中的分布
• 其实,番茄红素不仅在植物中存在,而且在还
Logo
15
• 番茄红素的几种主要
的结构式。
• 所有—反式—番茄红素 • 15—顺式—番茄红素 • 13—顺式—番茄红素 • 11—顺式—番茄红素 • 9—顺式—番茄红素
Logo
16
物理性质
•
番茄红素色泽为红色,熔点174℃,在
472nm处有一强吸收峰,当分子从反构变为顺
构时,颜色变浅,熔点降低,消光系数减小,
Logo
22
• 目前对番茄红素作用机理的研究还没有一
致的结论,目前普遍认为,番茄红素的作用机 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1)作为强抗氧化剂,碎灭单线态氧和清
除自由基,防止脂蛋白和DNA受到氧化破坏从 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Logo
23
• (2)促进细胞间的正常结合,当细胞发生
癌变时,细胞间的结合会变弱,而番茄红素能 促进细胞间正常结合的蛋白质的合成。
Logo
29
• 5.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
番茄红素可以最有效地清除人体内的 自由基,保持细胞正常代谢,预防衰老。番茄 红素在体内通过消化道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和淋 巴,分布到睾丸、肾上腺、前列腺、胰腺、乳 房、卵巢、肝、肺、结肠、皮肤以及各种粘膜 组织,促进腺体分泌激素,从而使人体保持旺 盛的精力;清除这些器官和组织中的自由基, 保护它们免受伤害,增强机体免疫力。印度学 者指出,番茄红素可令不育男子精子数量增加、 活力增强,从而医治不育问题。
浅谈一种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
浅谈一种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作者:周锐丽卢锋来源:《商情》2010年第25期[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被誉为“植物黄金”。
虽然其许多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说,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因其独特的保健价值,番茄红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分别从其理化性质、保健功能、摄取补充、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简单的介绍了番茄红素。
[关键词]番茄红素保健价值摄取一、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家族的一员,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是由植物和微生物合成。
不同于其他类胡萝素,由于没有β—胡萝卜素那样的β一芷香酮环结构,所以不具有维生素A原活性。
番茄红素是双键结构,它存在顺势异构和反势异构两种形式。
在自然界中,番茄红素主要是以全反势异构存在的。
然而,他会受光照、热能和化学反应影响成顺势异构的形式,成为很稳定的分子。
而且,番茄红素易受氧化、热能和电的影响。
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在常温过程下储存是稳定的。
番茄红素与其他的类胡萝卜素一样,一般都与大分子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不能完全被我们肠道吸收,只有经过加热或其他加工方式后,才更容易被小肠吸收,然后再与乳糜微粒结合后进入淋巴管,输入到体内各器官组织,分布于肝、肺、前列腺、肾上腺、结肠和皮肤中。
二、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1.抗癌作用最早研究得知番茄红素具有抗细胞突变作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番茄红素的抗氧化作用对抗癌有明显的疗效,番茄红素的抗肿瘤效应利用了番茄红素的三大生理功能:自由基淬灭功能、降低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功能、诱导间隙连接通讯的功能。
在这些生理功能的作用下,番茄红素脂溶性特性使其能靶向包裹肿瘤细胞,切断营养源、抑制肿瘤细胞扩散。
番茄红素的天然抗突变能力,能刺激淋巴细胞大援释放肿瘤抑制因子,诱导细胞间隙调控生长信号,促使恶变组织失去营养源而逐步萎缩、消失。
动物实验发现,给小鼠注入低剂量的番茄红素就能降低结肠癌的发生,对前列腺癌和食道癌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植物活性成分6--番茄红素
3 1
概述
理化性质 生理功能 提取分离
2
3 4
28
提取方法
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原料较多,从天然 植物中提取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 番茄红素提取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 有机溶剂萃取法 •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超临界CO2萃取法 • 酶解提取法
29
提取方法
1. 有机溶剂萃取法
• 由图可知番茄红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 有清除作用且呈量效关系。 • 随着番茄红素浓度的降低,清除作用减弱。 • 当浓度大于3.0 mg· ml-1时,清除率较高; • 当浓度为0.375-1.5 mg· ml-1时,清除率变化 很小; • 浓度小于 0.375 mg· ml -1 时,清除率急速下 降。
• 化学方面:番茄红素可以和过氧化氢、二氧化氮等活性氧 碎片直接反应,从而清除氧自由基。
18
1. 抗氧化功能
作用方式:
• 中国药科大学在 2008 年研究了番茄红素对超氧阴离子、羟 基自由基和 Cu2+ 引发的血清脂蛋白过氧化自由基的清除作 用。 • 结果显示:番茄红素浓度大于 3.0 mg· ml-1时,对超氧阴离 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较高;并且其浓度在0.4-0.8 mg· ml-1时, 有明显抑制血清脂蛋白氧化的作用。
23
2. 抗癌预防肿瘤
(2)调节肿瘤细胞的周期调控分子
• 观察了15种类胡萝卜素对3种人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来自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六氢番茄烃均可显著 抑制3种癌细胞的生长。
• 进一步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降低乳腺癌细胞有丝分裂 的活性。
• 番茄红素抑制人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与抑制细胞 周期进程G1有关。
20
1. 抗氧化功能
24 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
24 食品添加剂番茄红素食品添加剂番茄红素(合成)生产工艺由用于食品的其他类胡萝卜素生产中常用的合成中间体,通过维蒂希聚合反应制备而成的合成番茄红素。
商业上用于食品的配方型番茄红素制剂,是将其配制成悬浮于食用油中的乳液或水溶型的粉末。
性状番茄红素晶体为红色,几乎不溶于水,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对热、光、空气和湿度均敏锐,容易氧化。
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总番茄红素含量和全-反式-番茄红素的含量的测定方法原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下列条件下测定总番茄红素含量和全-反式-番茄红素的含量试剂和材料(注意:所有溶剂均应为色谱级)A.1.2.1 正己烷。
A.1.2.2 用0.025%特丁基对苯二酚(BHT)稳固的四氢呋喃。
A.1.2.3 n-乙基-二异丙胺。
A.1.2.4 番茄红素标准品纯度≥95%。
仪器和设备A.1.3.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配备1cm吸取池。
A.1.3.2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配备合适的泵、进样器、色谱柱恒温箱和积分仪。
A.1.3.3 色谱柱:2根相连的不锈钢柱(250x4.0 mm)。
A.1.3.4 固定相:Nucleosil 300-5,5mA.1.3.5 HPLC条件流速:0.8 mL/min进样量:20 µL柱温:20℃检测波长:470 nm流淌相:0.15% n-乙基-二异丙胺的正己烷溶液(V/V)A.1.3.6 HPLC测定用标准溶液:周密称取番茄红素标准品5.5-6.5mg,置100mL量瓶中,加入特丁基对苯二酚(BHT)稳固的四氢呋喃5ml使溶解,用正己烷稀释至刻度。
作为HPLC测定用标准品溶液。
A.1.3.7 分光光度测定用标准溶液:周密量取上述HPLC测定用标准溶液5.0mL,置100mL量瓶中,用正己烷稀释至刻度。
作为分光光度测定用标准溶液。
A.1.3.8 样品溶液周密称取本品4.5-5.5mg,置100mL量瓶中,加入特丁基对苯二酚(B HT)稳固的四氢呋喃5mL使溶解,用正己烷稀释至刻度。
番茄红素归纳
番茄红素[主要原料] 本公司生产的优康徕牌“番茄红素软胶囊”是从新疆天然番茄酱中提取并添加红花籽油、卵磷脂精制而成。
新疆具有绿洲农业独特的自然资源,充足的光、热、天山雪水、无污染的土资源使新疆生产的番茄酱中番茄红素含量高,霉菌少,产量在亚州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
(1)作为强抗氧化剂,猝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蛋白和DNA受到氧化破坏,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抑制LDL胆固醇氧化产物的形成,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番茄红素可有效保护细胞中各种生物大分子不受自由基的损伤,这会维护细胞正常生命代谢,防止衰老,抗氧美颜。
尤其对放、化疗的病人,可迅速清除放、化疗中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和活性氧,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从而提高肿瘤患者对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耐受性。
(2)促进细胞间的正常结合,Berram等认为,当细胞发生癌变时,细胞间的结合会变弱,而番茄红素能促进具有维持细胞间正常结合的蛋白质的合成。
(3)抑制癌细胞转移增殖因子α—TGF的遗传表达。
对术后的癌症病人康复,使用番茄红素,可有效防止癌细胞复发、转移、扩散。
(4)抑制癌细胞增殖因子的作用。
如抑制胰岛素生长因子引起的癌细胞的增殖。
即有防止细胞癌变的功能。
(5)天然番茄红素具有活化免疫细胞的作用。
这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重意义。
同时,番茄红素还具有阻止紫外线及电子射线的辐射的能力。
从而防止经常户外工作人员和常用电脑人员面部产生太阳斑、射线斑。
分布:番茄红素分布于番茄、西瓜、南瓜、李、柿、胡椒果、桃、木瓜、芒果、番石榴、葡萄、葡萄柚、红莓、云莓、柑桔等果实和萝卜、胡萝卜、芜箐、甘蓝等的根部。
番茄和番茄制品中的番茄红素,是西方膳食中类胡萝卜素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人体血清中含量较高的。
人们从番茄中获得的番茄红素约占其总摄入量的80%以上。
番茄红素的功用解析1、抗衰老番茄红素不仅仅是当今工业上重要的天然食品着色剂,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很强的抗氧化剂。
给人体补充番茄红素,可以帮助身体抵抗各种因自由基引起的退化(老化)性疾病。
番茄红素的研究
番茄红素研究摘要: 番茄红素是一个黄, 红色类胡萝卜素,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作为一个功效性天然色素, 番茄红素关键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天然着色剂、化妆品等行业。
番茄红索含有独特理化性质和抗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个生理功效, 伴随相关研究不停深入, 番茄红素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理化性质; 生理功效; 提取工艺; 测定方法番茄红素是一个黄/红色类胡萝卜素。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番茄红素作为一个功效性天然色素, 含有淬灭活性氧、消除人体自由基、预防心脏病、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多个癌症、保护心血管、抗老化、保护皮肤等生理功效。
多年来, 番茄红素相关产品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效性食品和新药研究一个热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
番茄红素产品关键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天然着色剂、化妆品等行业, 其作为药品还未面世,具体医用价值还在研发当中。
1 番茄红素理化性质番茄红素晶体为红色长针状, 熔点为174℃.可燃, 易溶于二硫化碳、氯仿、苯等, 可溶于丙酮、乙醚、正己烷、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难溶于甲醇、乙醇, 不溶于水。
番茄红素在多种溶剂中溶解度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样品纯度越高, 溶解越困难。
番茄红素是多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分子中有11个共扼及2个非共扼双键, 所以番茄红素稳定性差, 轻易燃烧, 易被氧化。
其损失关键是因为发生氧化、顺反式异构化和降解造成, 氧、热、光会促进番茄红素顺反异构化和氧化降解, 所以稳定性研究是番茄红素研究领域一项关键内容。
番茄红素性质十分活泼, 光、氧气、金属离子等均会影响其稳定性, 但耐热稳定性很好, 对碱也比较稳定, 盐酸却对其有较强破坏作用。
番茄红素对光尤为敏感, 尤其是对日光和紫外光, 日光下0.5d, 番茄红素基础损失。
紫外光下3d后番茄红素损失40%, 研究发觉.番茄红素降解在热处理和光照环境中为一级反应; 500℃时最初9h异构化为关键趋势, 100—1500℃时降解为关键趋势。
番茄红素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色素
1 ) ? ( 8 1‘ = ? D 3 1 = B 1 = G1 8 *f 3 = ? D D 1 8 B 57 7 1P 8 9 D &+ *1 ($ ) D "d "b "B "M "1 = 1 D 9 8 3 ? 2? @ 9 D ) ? *? D ) ? 27 5( I8 3 ? 2 8 ?7 1 = 5( ) 9 = ? 8 1 2? 3 F 9 2F = 1 8 3 2? D D 1 < J 1 D 7 &‘ @ @ 1 ) 8 7? @K 3 8 *F= 9 K 9 D & 6 28 1 =eL 3 8P 58 =C 1 7$RR% & .% ’ $S# 0 $S’& (-) ] "C 1 ?M / ? 7 ( 9 2/ ," ] 3 1 G1 = A ,&a 3 @ @ 1 = 1 28 3 9 D F1 ID 1 8 3 ? 2 ? @ ) 9 = ? 8 1 J 2? 3 F7 9 2F 8 ? ) ? I*1 = ? D 3 2 D 3 < 1 =F3 7 1 9 7 1 & b 1 I9 8 ? D ? E >$RR" & $S ’ RSS 0 RO.& 1 < > ? 7 3 2‘ 1 D F( 9 2f 3 9 8 Y 3 3 27 8 1 = / 8 9 D & ] > ) ? I1 21 (") ] "D "f "T "d "M "1 3 7 9 ( ? = 1 I? 8 1 28 3 2*3 G3 8 ? = ? @ @ 3 5( 9 2) 9 2) 1 = ) 1 D D I= ? D 3 @ 1 = 9 8 3 ? 28 *9 21 3 J J ) 9 = ? 8 1 21? = J ) 9 = ? 8 1 21 & P 58 = A 9 2) 1 = $RR’ & -% ’ -’S 0 -..& 8 *1 = ! ’ ? *F? 2 ,e 1 3 2 ‘ / 1 2F1 = 7 ? 2 6 A 9 ( I@ 1 = M ? F NA (% ) ] " ,8 " b " ,8 "D " N? " " = " 9 C 1 ( 3 21," 1 8 9 D &A 9 = ? 8 1 2? 3 F7 1 8 3 2? D 2F < 3 8 9 ( 3 2 ‘9 2F = 3 7 H ? @ I= ? D 3 @ 1 = 9 8 3 < 1G1 23 E 2 G= 1 9 7 8 F3 7 1 9 7 19 2F G= 1 9 7 8 ) 9 2) 1 = &A 9 2) 1 = A 9 5J ’$-& 7 1 7 A ? 28 = ? D $RR- &" ’ ’#" 0 (’) M "b "f "T "] 9 2E 1 D 7 / C ? D F1 2e M 1 1 ) *1 = d C ? = ( 9 2M C 9 2X 9 ‘ &A 9 J = ? 8 1 2? 3 F) ? 28 1 28 ? @ @ = 53 8 79 2F < 1 E 1 8 9 GD 1 7 2 1 < 9 D 59 8 3 ? 2 ? @ 9 29 D > 8 3 ) ’/ -R.& F9 8 9 &e / (a 3 1 8 / 7 7 ? ) $RR" &R" ’ -O% 0 9 = 1 7 J B 1 = D ( 9 2e / D 1 3 2f ‘ _ D 1 3 2 C 3 8 8 1 = ] ] = 1 5F1 2*1 3 ( (.) M "_ "_ "C "d "] 5G> M b & P 58 = 3 1 28 7 5IID 1 ( 1 28 7 ) ? 28 = 3 G58 1 8 ? 8 *1 F3 1 8 9 = > 3 28 9 H1 e ] " N3 ? @ ( 3 FFD 1 J 9 2F ? D F1 = J 9 E 1 F9 F5D 8 = 1 7 3 F1 28 7 ? @ f 1 9 < 1 = a 9 ( 7 ) ? 2J $OO& 7 3 2&e P 58 = $RR" & $-" ’ $S. 0 ( S) M "f "_ "_ "f "1 9 = 1 7 J B 1 = D ( 9 2& 6 / = 9 F> N‘ D 1 3 2C D 1 3 2f ‘ _ ? K 1 2B 8 9 D &,1 = 5( 9 28 3 ? Q 3 F9 28 79 2F 9 E 1 J = 1 D 9 8 1 F( 9 ) 5D 9 =F1 E 1 21 = 9 8 3 ? 2 3 2 9 I? I5D 9 8 3 ? 2J G9 7 1 F) 9 7 1 J ) ? 28 = ? D 7 8 5F> &/ = ) *c I*8 *9 D ( ? D $RR’ & $$" ’ $’$O 0 $’-"& 9 8 *1 K 7 J C ? 8 *M M D 9 2H3 K 9 = ," ,1 *E 9 D B _ 9 57 1 2P A d 57 J (O) M " N1 "] "C "_ ( $% A )) ) = 3 27 H> P 6 &a 3 7 8 = 3 G58 3 ? 2? @ 9 28 *9 Q 9 28 *3 29 2F ( $% A 7 1 8 8 M D > ) ? I1 213 2= 9 8 7 9 2F ( ? 2H1 > 7 &e P 58 = $RR# & $-# ’ $-#’ 0 $-$"&
番茄红素的研究分解
参考文献
• Shirsath S R, Sonawanea S H, Gogate P R. Intensification of extrac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using ultrasonic irradiations-A review of current status [J].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 Process Intensification,2012, 53(3): 10-23.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番茄炒鸡蛋
• 颜色 黄灿灿的鸡蛋,鲜红的番茄(番茄红素)
• 鲜味 番茄中含谷氨酸钠。鸡蛋含大量蛋白质, 水解为氨基酸。
• 营养价值 油脂可释放番茄红素等
脂溶性物质,抗氧化。
主要内容
• 番茄红素的概述 • 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 • 番茄红素的应用和产品开发 • 前景
1 概述
• 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 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最早从番茄(表皮)中 分离制得,故称“番茄红素”,可有效预 防各种疾病,素有“藏在西红柿里的黄金 ” 之美称。已被FAO、JECFA、WHO认定为 A类营养素,被50多个国家地区作为营养与 着色的食品添加剂。
• 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物质 ,消化后通过被动扩 散方式被小肠黏膜吸收。随后结合乳糜微 粒进入淋巴系统 ,转运入肝脏。在载脂蛋白 的帮助下,从肝脏转运到血浆再分布到不同 的器官。吸收过程受食物组成、颗粒大小 和是否热处理、消化酶、胃酸等影响。
1.6 安全性及推荐日摄入量
• FAO/WHO 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联合专家委员会 (JECFA)第67次会议规定: 番茄红素的ADI为0-0.5 mg/kg 体重。 每天吃200~300g番茄(3~14mg/100g)适宜。
番茄红素详细介绍
番茄红素英文名 lycopene from tomato一、分子结构化学式C40H56分子量 536.87番茄红素(Lycopene)又称ψ(普西)—胡萝卜素,属于异戊二烯类化合物,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
由于最早从番茄中分离制得,故称番茄红素。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只有那些具备β—紫罗酮环并能转化为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等才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关,而番茄红素因缺乏此结构,不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故对此研究很少;然而,番茄红素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它是植物中所含的一种天然色素,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西红柿的成熟果实中。
它是目前在自然界的植物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
不仅具有抗癌抑癌的功效,而且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等各种成人病、增强人体免疫系统以及延缓衰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性天然色素。
科学证明,番茄红素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远胜于其他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淬灭单线态氧速率常数是维生素E的100倍。
它可以有效的防治因衰老,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各种疾病。
因此,它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关注。
1873年Hartsen首次从浆果薯蓣(通称山药)中分离出这种红色晶体。
1910年,Willstaller和Escher在对番茄红素的研究中首次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
1913年Schunk发现这种物质和胡萝卜素的不同,将其首次命名为lycopene,使用至今,纯品为针状深红色晶体。
1930年,Karrer等人提出,番茄红素是一种化学结构式中含有11个共扼双键及2个非共扼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多不饱和脂肪烃,经过环化可形成β一胡萝卜素。
天然存在的番茄红素都是全反式,但通过高温下的蒸煮、油炸等加工方式可使番茄红素由反式构型向顺式构型转变。
而干燥番茄或干燥番茄渣中的顺式构型也会有部分的转变。
研究还表明,番茄红素的顺式异构体与反式异构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反式异构体相比,番茄红素的顺式异构体的熔点低,摩尔消光系数小,极性强,不易结晶,更易溶解,而且在放置过程中可能会回复到全反式状态。
番茄红素
提取工艺流程 番茄一清洗、去籽和果梗一破碎一离心脱水一无水乙醇处理后的番茄 糊 超声波提取一番茄红素初提液一检测番茄红素的含量
2013-8-1 超声波法提取番茄红素的研究 朱晓玲,刘瑞云,刘意,黄坤,余军霞,池汝安,郭 嘉
1.2.1 番茄的前处理 把新鲜番茄洗干净,放人冰箱冷冻室中,在 一10— 一15℃的温度下冷冻24 h,番茄冻实 后取出,在室温中避光处放置融化。待番茄 融化,大量的水分从番茄中渗出后,将融化 的番茄搅碎成泥,平铺放置在瓷盘中,放人 鼓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设置为45~ 50℃。用高速粉碎机把干燥后的番茄粉碎成 番茄粉末,放入棕色的广口瓶中待用。 l_3.2 超声波提取法 称取5 g的已干燥的番茄粉末于三Et烧瓶,加 入提取液乙酸乙酯,于电脑智能温控低温超 声合成萃取仪中提取,分别进行温度、时间、 提取级数、微波功率和固液比单因素实验, 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择较优水平进行正 交试验,对每次提取液稀释相同倍数测吸光 度。
超声波法提取番茄红素的研究 朱晓玲,刘瑞云,刘意,黄坤,余军霞,池汝安,郭 嘉姓名 管来自森学号:09053101
姓名 彭 雄
学号:09053222
姓名 曾 文
学号:09053302
番茄红素是植物中所含的一种天然 色素。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西红柿 的成熟果实中。它是目前在自然界 的植物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 一。科学证明,人体内的单线态氧 和氧自由基是侵害人体自身免疫系 统的罪魁祸首。番茄红素清除自由 基的功效远胜于其他类胡萝卜素和 维生素E,其淬灭单线态氧速率常数 是维生素E的100倍。它可以有效的 防治因衰老,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各 种疾病。
番茄红素的研究概况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春生
生物学特性 1、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性:过物理和化学方式猝灭单 线态氧或捕捉过氧化自由基。 2、番茄红素对细胞生长代谢起调控作用:通过诱导细 胞间连接,增强正常细胞之间的GJIC,控制细胞生长 和诱导细胞分化来抑制肿瘤的增长。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番茄红素(Lycopene)又称ψ—胡萝卜素,属于异戊二烯类化合物,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
由于最早从番茄中分离制得,故称番茄红素。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只有那些具备β—紫罗酮环并能转化为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等才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关,而番茄红素因缺乏此结构,不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故对此研究很少;然而,番茄红素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它不仅具有抗癌抑癌的功效,而且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等各种成人病、增强人体免疫系统以及延缓衰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性天然色素。
番茄红素(lycopene)是成熟番茄的主要色素,是一种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
1873年Hartsen首次从浆果薯蓣TamuscommunisL.中分离出这种红色晶体。
1910年,Willstaller和Escher在对番茄红素的研究中首次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
1913年Schunk发现这种物质和胡萝卜素的不同,将其首次命名为lycopene,使用至今,纯品为针状深红色晶体。
1930年,Karrer等人提出,番茄红素是一种化学结构式中含有11个共扼双键及2个非共扼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多不饱和脂肪烃,经过环化可形成β一胡萝卜素。
天然存在的番茄红素都是全反式,但通过高温下的蒸煮、油炸等加工方式可使番茄红素由反式构型向顺式构型转变,而干燥番茄或干燥番茄渣中的顺式构型也会有部分的转变。
研究还表明,番茄红素的顺式异构体与反式异构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反式异构体相比,番茄红素的顺式异构体的熔点低,摩尔消光系数小,极性强,不易结晶,更易溶解,而且在放置过程中可能会回复到全反式状态。
物理性质由于番茄红素分子中有11个共扼双键及2个非共轭双键,使得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比较差,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顺反异构化和氧化降解。
番茄红素对氧化反应比较敏感,其溶液经日光照射12小时后,其中的番茄红素基本上损失殆尽。
番茄红素的介绍
3、番茄红素可以调节胆固醇的代谢
• 番茄红素是一种胆固 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 实验发现,在培养巨 噬细胞的介质中加入 番茄红素后,其胆固 醇合成降低,同时番 茄红素还增大巨噬细 胞低密度脂蛋白(LDL) 受体活性。
4、番茄红素可以作为保健品
番茄红素的保健作用
• ⑴ 预防和抑制癌症; ⑵ 保护心血管;⑶抗 紫外线辐射功能;⑷ 抑制诱变作用;⑸ 延 缓衰老、增强免疫力; ⑹番茄红素可大大改 善皮肤过敏症,消除 因皮肤过敏而引起的 皮肤干燥和瘙痒感, 令人感觉轻松愉快;
番茄红素
目录
• 一:番茄红素的结构 • 二:番茄红素的功效
• • • • • 1、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性 2、番茄红素对细胞生长代谢起调控作用 3、番茄红素可以调节胆固醇的代谢 4、番茄红素的保健作用 5、预防和抑制肿瘤的作用
• 三:含番茄红素的食物 • 四:番茄红素的制备 • 五:目前番茄红素的应用
• 5、预防和抑制肿瘤 的作用
• 番茄红素具有预防和 抑制肿瘤作用,一方 面是因为它的抗氧化 作用;另一方面是番 茄红素能够阻断组织 细胞在外界诱变剂的 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 过程,这是肿瘤生成 的重要机制之一。
含番茄红素的食物
最主要的分布
• 不同于其他的营养素,像维生素C,会在烹煮的过程中流 失。蕃茄的食品加工,反而会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 蕃茄酱中的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比生鲜蕃茄高了四倍。 这是因为番茄红素不溶于水,但是溶于油,而且紧密地结 合在植物纤维里,所以烹煮、打碎蕃茄和加入油脂,可以 大大提高消化系统吸收番茄红素的能力。因此加工过的蕃 茄制品像是蕃茄汁、汤、酱反而有比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番茄红素
1、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性
• 从紫外光产生的单线 态氧是皮肤老化的主 要起因。茄红素是单 线态氧最强有力的熄 灭器。茄红素的抗氧 化能力能有效保护生 物膜免受氧自由基的 损伤作用,延缓细胞 和人体的衰老。
番茄红素
(1)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
1.分子结构
1.1 分子式为 C40H56,具有 11 个 共轭及2个非共轭的碳-碳双键组成 的非环状平面脂溶性不饱和碳氢化 合物,具有淬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 由基的作用。
1.3 天然存在的番茄红素 90% 以上 都是全反式构型,只有一小部分为 顺式构型,以 5-顺、9-顺和13-顺 为主。而在人体组织中则大部分为 顺式构型
提取方法
4.酶反应法: 酶反应法是利用番茄皮自身所含有的酶或人为添加酶的方法,将番茄红素释
放出来加以提取的方法。 优点:酶法提取番茄红素可缩短浸提时间、提高产品得率,所得色素为水分散 性色素。 缺点:酶反应法虽然有无溶剂残留的优点,但提取过程中需要的辅助萃取步骤 较多,且提取时间长,番茄红素含量一般小于 1% ,有的产品含有一些不溶性 物质和可溶性物质,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提取方法
2.有机溶剂浸提法: 优点:在提取之前首先运用皂化法来破坏番茄的组织细胞,使番茄红素能完全地释放 出来,然后再用混合溶剂作为浸提剂来提取,这种在提取之前使用弱碱 Na2CO3对番 茄糊进行皂化的方法,不仅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提取的番茄红素含量比普通方法高 出 4 倍,又能消除 β-胡萝卜素对番茄红素测定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发展前景 广阔。 缺点:用氯仿提取番茄渣中的番茄红素该方法存在提取时间过长的问题、存在有机溶 剂残留,单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番茄红素是一种呈油状的番茄红素油树脂,含量为 5% ~15% ,且产品纯度不高。
2
3
活化和增强免疫 细胞活性的作用, 分泌的细胞活化 因子可以活化细 胞,促进吞噬细 胞向淋巴细胞的 转化,进而保护 吞噬细胞免受自 身氧化损伤。
4
3.生物合成途径及 提取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红素。
剖析番茄红素番茄红素(lycopene)是膳食中的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也有较多分布。
由于番茄红素没有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所以其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番茄红素有比其他类胡萝卜素更好的生物活性,并且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功能因子,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的一个热点。
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抑制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骨质疏松、抗辐射等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性天然色素。
番茄红素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 A 类营养素,并被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具有营养与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目前,番茄红素健康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并被誉为“21 世纪的保健品新宠”。
一、番茄红素的国内外研究历史1、国外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最早由Hartsen 在1873 年从莓果中分离发现,为结晶性深红色色素。
1989年,Masic发现番茄红素在所有类胡萝卜素中对单线态氧的淬灭速度最高;1991年,Campbell发现肝癌患者的肝脏中番茄红素含量较低;1994年,Franceschi发现消化道癌的发生与番茄红素的摄入有关。
之后,与番茄红素有关的报道越来越多,内容涉及番茄红素的吸收、运输及新陈代谢的动力学;番茄红素与癌症、心脏病及其他多种疾病的关系;番茄红素的提取、测定及番茄产品的开发研究等。
2、国内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对番茄红素的研究在2000年以前鲜有报道,近几年骤然升温,出现了大量综述类文章,内容包括:番茄红素的性质和提取方法;番茄红素及其研究进展;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及其生产应用研究;番茄红素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等。
近10年,有关番茄红素的提取、制剂工艺、保健功能、药理作用及安全性的研究非常活跃,仅在中国申请的有关番茄红素的国内外专利就多达几十份。
二、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化学结构的异构体,分子式为C40H56,相对分子质量为536.85。
1930年Karrer等提出,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为含有11个碳碳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共轭多不饱和脂肪烃。
研究发现,天然植物中的番茄红素绝大部分为全反结构(71%—79%),而人体中顺式结构的番茄红素比例却高得多。
在人的血液中全反式结构仅占27%—42%,而顺式结构占到58%—73%;在人的前列腺组织中,全反式仅占12%—21%,而顺式结构占到79%—88%。
从人体血清中检出的顺式异构体,有:9—顺式—番茄红素、13—顺式—番茄红素、15—顺式—番茄红素三种。
番茄红素的顺式与反式异构体在熔点、摩尔消光系数、呈色能力、极性、溶解性、最大吸收波长和生物活性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番茄红素制品中由于某些辅料的存在,往往能够起到延缓番茄红素氧化和异构化,从而提高番茄红素制品的稳定性,例如,番茄红素的微乳体系、包合物、微胶囊和软胶囊等的稳定性比番茄红素都有明显提高。
1、物理性质番茄红素为暗红色粉末或油状液体,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等极性有机溶剂,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油脂等,番茄红素油溶液呈黄橙色,熔点174℃。
2、化学性质作为平面共轭多不饱和烯烃,番茄红素的性质十分活泼,易受氧化、紫外线及温度的影响而迅速氧化分解,并能从反式结构向顺式结构转变。
当番茄红素分子从反式结构变为顺式结构时,其颜色变浅,熔点降低。
在酸性环境和有CO2存在的条件下以及温度低于50℃的酸性条件下,番茄红素稳定性好;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其吸收度值显著下降。
一般说来,番茄红素在植物体中较稳定,脱水和粉末化后的番茄红素稳定性差,除非仔细加工且立刻密封或充入惰性气体储存。
在番茄红素—β环化酶(beta—LCY)作用下,番茄红素可转变为β—胡萝卜素。
三、番茄红素膳食来源及摄取量1、番茄红素膳食来源番茄红素不仅分布在番茄中,还存在于西瓜、南瓜、李子、柿子、胡椒果、桃、木瓜、芒果、番石榴、葡萄、葡萄柚、红莓、云莓、柑橘等的果实,茶的叶片及萝卜、胡萝卜等的根部。
番茄及其制品的番茄红素是西方膳食中的类胡萝卜素最主要的来源,人体从番茄中获得的番茄红素占总摄入量的80%以上。
除了植物中具有番茄红素等类胡萝卜素以外,一些微生物,如红法夫酵母,藻类,成团泛菌的某些种等都可以产生类胡萝卜素,酵母和大肠杆菌的遗传改造也使得本省不产类胡萝卜素的微生物可以进行这类物质的合成。
2、番茄红素摄取量由于人体无法合成番茄红素,所以要补充番茄红素必须从外部摄取。
2004年,Matulka等通过番茄红素的动物实验安全性结果显示,番茄红素动物安全性摄入剂量高达4500mg/kg的。
番茄红素人体安全性研究表明:番茄红素的服用剂量可高达75mg/天。
研究专家们推荐每天番茄红素的摄入量:健康人群5—10mg,病患人群20—30mg,建议健康人群不宜超过30mg。
四、番茄红素的生物学功能1、抗氧化活性氧和自由基的性质活泼,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极易攻击脂类、蛋白质、DNA 等生物大分子,引起脂质过氧化、DNA 损伤和蛋白质变性等,从而诱发多种疾病。
番茄红素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消除自由基和淬灭单线态氧效率最高的类胡萝卜素之一。
番茄红素能够接受不同电子激发态的能量,使单线态氧的能量转移到番茄红素中,生成基态氧分子和三重态番茄红素,从而淬灭单线态氧,还可以通过电子转移过程清除自由基,防止蛋白质和 DNA 受到氧化破坏,预防疾病的发生。
番茄红素是天然类胡萝卜素中最有效的单线态氧清除剂,其作用是目前常用抗氧化剂β- 胡萝卜素的2倍多,是维生素E的100倍。
许多研究证实了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活性。
Van KH 等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在保护淋巴细胞免受二氧化氮自由基造成的细胞膜损害或细胞致死方面的能力很强,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也比其它类胡萝卜素强。
Vibeke B等发现膳食中增加番茄红素摄入量,可以有效抑制脂质、蛋白质和 DNA 的氧化,使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物如丙二醛的含量明显减少。
研究表明,番茄红素能够提高小鼠血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谷胱甘肽)、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强机体抗氧化酶功能,降低MDA(丙二醛)的含量。
番茄红素能提高镉中毒小鼠体内抗氧化酶SOD、GSH-Px 的活性。
对30例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清中的SOD、GSH-Px 水平,减轻患者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
赵鹏等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可诱导机体的内源性抗氧化酶GSH-Px、SOD,对老龄大鼠具有抗氧化作用。
张成香等研究表明也番茄红素能显著提高SD老龄大鼠血清中 SOD 的活力,降低大鼠血清中 MDA 含量,对 SD 老龄大鼠具有抗氧化作用。
对人体血清自由基代谢的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可以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降低急性大强度运动后人体血清脂质过氧化物MDA 增高的幅度、减少抗氧化酶的消2 延缓衰老自由基学说认为,衰老过程中的退行性变化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的有害作用造成的。
抗衰老作用的机制研究证明,番茄红素能提高实验动物体内SOD、GSH-Px 等的活性,从而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延缓衰老。
摄入适量番茄红素可以有效地增强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D-半乳糖诱发的大鼠衰老。
番茄红素可显著降低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血清、肝脏及脑组织中的MDA 含量,提高SOD、GSH-Px 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卢连华等研究表明番茄红素能明显增强老龄大鼠血清中SOD、GSH-Px 的活力,降低MDA 含量,提高老龄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以果蝇为实验对象的研究也表明,番茄红素能有效延长果蝇的寿命。
2、抗肿瘤番茄红素对细胞的转化有抑制作用,它可以增强细胞之间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GJIC)从而抑制人和动物的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
番茄红素能抑制许多癌细胞(如乳腺癌、肺癌、子宫癌等)的增殖,且其无副作用和毒性。
番茄红素能缩小肿瘤,减慢扩散速度,特别是前列腺癌、肺癌及胃癌,如每周摄入两次番茄制品(番茄红素30mg/d),患前列腺癌的危险可减少34%。
番茄红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除了与抗氧化作用有关外,还与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消化道癌、宫颈癌、乳腺癌、肝癌、皮肤癌等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
番茄红素能显著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诱导PC-3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有关。
番茄红素能够明显抑制人食管癌细胞EC-9706的生长,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毛红丽等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cl-2基因的减少与bax基因表达增加可能是HeLa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此外,番茄红素可有效抑制宫颈癌侵袭和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宫颈癌细胞运动能力、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水平有关。
番茄红素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MCF-7 细胞增殖,其机制均与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有关,且番茄红素能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在体内外均具较强的抗肝肿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3、保护心血管1997年,Kohlnuier等在一项同时在10个欧洲国家开展的多中心案例控制研究结果中表明番茄红素而不是β—胡萝卜素对摄食蔬菜的保护效果起主要作用;2000年,Rotterdam研究显示,血清番茄红素水平与动脉硬化呈负相关,而其他类胡萝卜素则无此相关性,可见,番茄红素在动脉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番茄红素能够调节脂质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研究发现,番茄红素能有效降低家兔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延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Hsiao 等研究表明,番茄红素通过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体内自由基,从而抑制神经胶质细胞活性,对局部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缩小脑灌注损伤的面积。
Minhthy 等报道,番茄红素能阻止DNA 和脂蛋白氧化,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阻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产物形成,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番茄水提物能有效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对高血脂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