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权的法理分析

合集下载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一、引言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依法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纪律处分、教育或改正的权力。

教师惩戒权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维护学校的纪律秩序和校风形象,保障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并非没有限制,如何正确行使教师惩戒权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教师惩戒权的基本原则1. 公正原则: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公正、公平,不得歧视任何学生,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

2. 教育性原则:教师惩戒权的目的应当是教育与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 适度原则:教师惩戒权在行使时应适度,不能过度使用或滥用惩戒权。

4. 预防原则:教师惩戒权应该加强预防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管理措施,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5. 程序原则: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依法进行,尊重学生的权益,遵循正当程序。

三、教师惩戒权的限制与挑战1. 法律约束:教师惩戒权必须依法行使,受到法律的限制,在行使过程中需遵循法律程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 权责界定:教师惩戒权与学生权益之间存在权责界定的问题,即教师如何正确行使惩戒权,同时尊重学生权益。

3. 教育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惩戒权受到了更多的挑战,如学生权益保护、品德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4. 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惩戒权的行使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如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但目前教师培训方面仍存在不足。

四、教师惩戒权的行使路径1. 规章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条件、程序和范围,以及学生权益的保护机制。

2. 理论指导: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有理论指导,教师应具备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保证行使惩戒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 专业培训:学校应加强教师的惩戒权培训,提高教师的惩戒权行使能力,注重培养教师的情绪管理和沟通能力。

4. 合作与沟通: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教育相关人员保持密切合作与沟通。

教师教育惩戒权的立法分析

教师教育惩戒权的立法分析

2019年2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9年工作要点》印发,指出教育部于2019年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修订工作。

在此次修订工作中,对教师教育惩戒权进行明确规定是一项重要任务。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要求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实施细则;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又就《意见》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指出教育部将抓紧修订《教师法》,制定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实施细则,明确其基本原则、实施范围、程度与形式,改变过去程序性规定不严密、不规范的现状。

因此,本文针对教师教育惩戒权进行的立法分析,就是指从可操作性的层面上探析《教师法》应如何规制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惩戒权,这涉及《教师法》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定义、种类、性质以及基本原则的界定,也包括《教师法》应如何建构针对教师教育惩戒权的监督约束机制。

一、教师教育惩戒权的立法必要性当下立法条款的不足既导致教师难以规范地行使惩戒权,也令司法权力难以有效介入并展开规制。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教师法》有必要对此作出回应,进而充分发挥教师教育惩戒权的教育价值。

(一)相关立法条款较为笼统目前,涉及教师教育惩戒权的立法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条款主要包括《教师法》第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9条、《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16条、《小学管理规程》第15条、《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第27条、《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第6条。

此外,2017年3月开始实施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规定:“中小学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

”这是我国地方立法对教师教育惩戒权的首次规定。

2019年6月,广东省司法厅公布了《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送审稿)》,其中规定,针对中小学生的部分违规、违纪行为,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但是,上述条款都没有为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行使建构细致可行的操作路径。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违反学校纪律或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给予适
当惩罚的权力。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可以有效维护学校纪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
生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教师惩戒权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惩戒权容易导致教师的滥用。

在一些情况下,教师可能会过度惩戒学生,
或以个人偏见为基础惩罚学生,这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损害学生的利益和形象。

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遵守纪律,依法行使惩戒权。

其次,教师惩戒权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教师的惩戒行为必须
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不得超出法定权力范围。

如果教师在惩戒过程中违法违规,将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需要考虑到学校的规定和法律法规。

最后,教师惩戒权对教师的个人形象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是学生的榜
样和引路人,其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在惩戒过程中应该讲究方式方法,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做到严肃公正,以便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正面形象和职业道德。

同时,教师也应该摒弃任何对学生的歧视和不公,即使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也应该
及时反思和纠正。

总之,教师惩戒权是维护学校纪律和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教师在行使惩戒
权时需要注意法律风险和职业道德和形象。

只有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的保护学
生的权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于教育惩戒的立法思考.doc

关于教育惩戒的立法思考.doc

---------------------------------------------------------------最新资料推荐------------------------------------------------------关于教育惩戒的立法思考.doc关于教育惩戒的立法思考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面的教育和反面的惩戒都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

因为教育本身就包含惩戒的因素,经验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同时也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具有强制性。

通过必要的惩戒,使犯错误的学生知道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体验过错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增强其责任感和是非观念。

近年来,在平等、民主和尊重人权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教育氛围中,社会各界都对学校对学生的某些惩戒提出批评,网络媒介上也不时炒作个别恶师事件;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又三令五申地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育惩戒正在陷入两难境界。

事实上,赏识和激励并不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并不意味着连打预防针也得抛弃。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不是万能的,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让人无知无畏的教育更是失败的。

一、正确理解教育惩戒:惩戒体罚《辞海》对惩戒一词解释为惩治过错,警戒将1 / 7来。

也就是说,惩戒是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言行采取强制性的纠正行为,从而避免违规行为再次发生,以促进合乎规范的行为的产生和巩固。

因此,教育惩戒是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原则而进行的强制性教育活动。

而体罚则是对学生的肉体和精神施加直接侵害,给予学生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它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即体罚和心罚。

可见,教育惩戒实质上是通过消极的惩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戒,而体罚却是有罚无教,二者在目的、手段、方式和效果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教师惩戒权的立法考量

教师惩戒权的立法考量

教师惩戒权的立法考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处罚与失信惩戒已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然而,如何制定合理的立法方案,确保行政处罚与失信惩戒的公正、合法和有效,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行政处罚与失信惩戒的立法方案。

制定合理的行政处罚标准。

行政处罚是针对违法行为而采取的强制措施,必须依据法律程序进行。

因此,在制定行政处罚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影响等因素,确保行政处罚的公正、合理和合法。

同时,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不同性质和情节轻重,采取不同的处罚措施,如经济处罚、行政拘留、刑事处罚等,以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建立失信惩戒制度。

失信惩戒制度是指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的制度。

在制定失信惩戒制度时,应当充分考虑失信行为的性质、情节、影响等因素,确保失信惩戒的公正、合理和合法。

同时,应当根据失信行为的不同性质和情节轻重,采取不同的惩戒措施,如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列入黑名单等,以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加强行政处罚与失信惩戒的衔接。

行政处罚和失信惩戒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

因此,在制定立法方案时,应当加强行政处罚和失信惩戒的衔接,确保两者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执法合作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更好地发挥行政处罚和失信惩戒的作用。

行政处罚与失信惩戒的立法方案应当以公正、合法和有效为原则,制定合理的行政处罚标准和失信惩戒制度,并加强行政处罚与失信惩戒的衔接,以确保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同时,在制定立法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各方的利益和需求,确保立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随着劳务派遣制度的普及,劳务派遣用工单位在行使惩戒权方面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就劳务派遣用工单位惩戒权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解决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劳务派遣用工单位在行使惩戒权方面存在诸多争议。

劳务派遣员工往往因为各种原因遭受用工单位的惩戒,如迟到、早退、旷工、工作失误等。

对教师惩戒权合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对教师惩戒权合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强减, 参官疆性的
赞 置考
口 于云 荣
( 坊 师 范 学 院 , 北廊 坊 廊 河 05 0 ) 60 0
教师惩 戒权是 教师 在教 育过 程 中依 法拥 有 对 罚是惩戒滥施 的另一种 表现 , 它是 指教师实施惩 戒
学生的错误进行处罚 , 以避免失范行 为再 次发生 的 时 ,有损 于学 生 的心理健 康或者 有辱 于学 生 的人
力U. 津教育 ,0 58 . ]天 20 ( ) [ 秦 选强.构建走进 学生心灵 的惩罚教 育U. 5 】 1
我们经常把教师 比喻成 辛勤 的“ 园丁” 看 到了 ,
20 (2 . 园丁对于花草 的精心 呵护 , 却忽视 了园丁手 中的剪 教 学与 管理 ,08 1 )


不敢 ” 再犯 错 ; 从性 质上看 , 惩戒是 一种教育 矛盾的 , 而是辩 证统 一的。 惩戒要 与尊重相结 合 , 一 从 而“
而惩罚 则是一种违法行 为 ; 手段上看 , 从 虽然 方面 , 惩戒的强 度必须 足以警戒学生 ; 另一方 面 , 实 方式 ,
但 施惩戒 还应注意场合与火候 , 必须避免损伤学 生的 二者都是使学生身心感到痛苦来达 到最终 目的 ,
康, 而有的教师又缺施惩戒权 放任纵容学生 。 因此 , 方面 , 它会严 重摧 残学生 的身 心健康 , 无助 于学生 同时 , 教师也 不能让 惩戒 缺施 。 所谓 惩戒 缺施 是指 中小学教师在实际 的教 育教学 中 , 由于种种原
乏, 对犯 错 的学 生抱 一种 听之任 之 的态 度 。 师 面 教
韵 ~ 一
戒缺施的主要表 现。 另外 , 课堂混乱 , 学生上课 期间 权利 主体可 以行使 , 也可 以放弃 , 但权 力要求 主体

我国教育惩戒权行使问题及对策探析-2019年文档

我国教育惩戒权行使问题及对策探析-2019年文档

我国教育惩戒权行使问题及对策探析1教育惩戒权行使的现状及问题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提倡学校实行自觉纪律,坚持说服教育,并多次明令严禁体罚学生,以有效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但是,由于我国法律规定过于概括和简略,对相关概念没有做出清晰明确的界定,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具体制度体系,教师教育惩戒缺乏法律指引,这事实上给我国教育界尤其是中小学领域教师实施教育行为、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处理相关问题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惑,造成了实践中的困境。

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教育惩戒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惩戒权的缺失”和“惩戒权的滥施”的问题。

1.1 惩戒权的缺失“当前,我们在解构教师神圣权威、张扬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进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

”致使一些教师由于考虑到社会舆论、教育行政部门的处分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的制裁等各方面的压力,干脆采取消极态度,完全放弃教育惩戒。

当学生出现违规行为时,教师要么漠然视之,要么进行单一而无效的说服教育,极力注意避免惹祸上身。

例如2008年6月12日,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七(2)班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经贵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称呼。

这种行为不仅仅会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无法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还会导致其他学生受教育权利的损害,并且,教师的放任不管对违规学生来说同样也是一种利益的损害。

1.2惩戒权的滥施由于法律制度的缺失,我国教育惩戒权缺乏内涵、范围的明确界定,教师行使惩戒权时往往无章可循。

“教师惩戒行为的随意性大,在确定采用何种惩戒形式时无固定的标准,缺乏科学性”,导致教师过度惩戒或以体罚的形式滥用惩戒权,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甚至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之事屡禁不止。

一些教师甚至出自主观故意将自己的情绪渲泄在学生身上,对那些一贯违反纪律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以粗暴的方式加以惩罚。

如2011年3月14日,浦城三中高一学生张志鹏因上课玩手机被其班主任用及其恶毒的言辞进行人身攻击,导致学生不忍其辱而跳楼自杀。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一、背景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处置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家长违反教育要求时,对其实施适当程度的惩戒行为的权利。

教师惩戒权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是维护教师权威的必要手段,也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但是,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容易引发争议和冲突,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因此,对教师惩戒权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惩戒能力,维护教育秩序,保障学生权益。

二、教师惩戒权的含义和范围教师惩戒权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权力,包含对学生、家长进行适当程度的惩戒的权利。

其范围涉及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及其家长学生在校纪校规和课堂纪律方面的违规行为,教师有权对其进行适当程度的惩戒。

例如,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可以进行口头警告、学科成绩扣分、课堂留下听课笔记等行为;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也可以采取校内禁闭、禁赛等措施。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或者提供举报渠道等,来维护学生的安全和利益。

2.家长在家长违反教育要求或不配合学校规定方面,教师有权对其进行适当程度的惩戒。

例如,对于家长不配合学校纪律规定的情况,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谈话、书面警告等措施;针对家长打闹、冲突的情况,也可以联系校领导进行处理。

3.教师本身教师在教学方面不符合标准或者不履行职责的情况下,学校或者相关部门也有权对其进行处理。

例如,应对教师未按时完成教案、未按时到岗、说话不当等问题,学校可以进行口头警告、书面通知等方式予以处理。

三、教师惩戒权的依据教师惩戒权的合理行使需要依据法律规定、学校规章制度等,保障权威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法定程序,确保惩戒措施的合法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赋予了教师惩戒权。

在合法、必要、适度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维护教育秩序。

2.学校规章制度根据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教师可根据该制度的规定,对学生、家长进行适当程度的惩戒。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戒行为的权力与责任。

惩戒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避免滥用与传统意义的“打骂”。

教师惩戒权的存在以及如何行使它,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一方面,对一些学生而言,教师的惩戒是一种指导和引导,可以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而对一些学生来说,教师的惩戒可能会导致心理创伤、自卑感和反抗情绪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实践中,教师惩戒权应当受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

教师惩戒权应当尊重学生的尊严和权益。

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不能采取侮辱性语言、体罚和羞辱学生等不当行为。

教师在惩戒学生时,应当适度和合理,不能过度地惩罚学生,以免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要公正和客观。

即将对待不同学生时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个人偏好或情绪而给予学生不公平的对待。

教师行使惩戒权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处的环境,采取适当的手段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师惩戒权,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对教师的惩戒权进行法律引导和约束,明确教师的惩戒权与义务,并规定行使惩戒权的原则和限制。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培养教育教学和惩戒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确保教师行使惩戒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监督与评价,及时纠正教师的不当行为。

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渠道,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教育惩戒权看法

教师教育惩戒权看法

教师教育惩戒权看法
教育惩戒是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纠正学
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当行为,促进学生自我修养和道德自律。

教师教育惩戒权是教师在
职业生涯中拥有的重要权力之一。

然而,教师在行使教育惩戒权的过程中,必须透过其具
体情况进行实施,确立与教育、纠正不当行为的目标相吻合的措施,避免惩戒的滥用和不
当行为的出现,以便更好地展开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行使需要依据中国的法律和法规进行动作,依法、公正、合
理地行使惩戒权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其次,在执行教育惩戒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人道和尊严,不能伤害或侮辱学生,更需要避免过度惩戒。

应该通过合理、公正、有规律的方式来
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效地教育学生,以达到预期的纠正不当行为的效果。

其次,在发挥教育惩戒权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惩戒方式。

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的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教育惩戒措施。

在对于学生的对
错和错处评价上更应以学生的行为和实际情况为主导,而不是人的感情和主观意识,以避
免不公平的评价。

综上所述,教师教育惩戒权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但它必须要合法、公正、合理地行使,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教育惩戒方式,以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自律和自我控制,以便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全面提高教
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一、引言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不端行为进行批评、警告和制止的权力。

这个权力虽然是教师的一项职责,但同时也容易引发争议,因为一方面教师需要严格要求学生,确保教育教学的秩序和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过度使用惩戒权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尊严和自尊心。

对教师惩戒权进行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二、教师惩戒权的合法性和适用范围教师惩戒权的合法性主要通过法律和教育法规来界定和规范。

在教育法规中,通常会明确规定教师可以使用的惩戒措施和限制。

在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了教师可以进行的批评、警告、劝告、约谈等惩戒方式,并明确了不能使用体罚、侮辱等严重伤害学生的方法。

而教师使用惩戒权的适用范围通常限定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得超出教育教学的范围,且应遵守一定的程序和原则。

三、教师惩戒权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教师惩戒权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教学秩序的维护:教师惩戒权的核心目的是维护教育教学的秩序,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合理使用惩戒权可以有效地遏制学生不端行为的蔓延,提高学习效果。

2. 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可以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端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从而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行为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3. 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教师在使用惩戒权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过度惩戒导致学生心理创伤。

在行使惩戒权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关怀,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教师惩戒权的限制和改进教师惩戒权的行使需要遵守一定的限制和原则,以避免滥用权力和伤害学生。

在惩戒行为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和改进:1. 合理使用:教师在使用惩戒权时应该依据事实和规则,确保其使用合理和必要,避免片面主观行使权力。

2. 提供证据:教师在使用惩戒权时应该提供充分的证据,不仅有助于学生接受惩戒,也可以避免乱用权力和引发争议。

以校长的视角解读教育惩戒权

以校长的视角解读教育惩戒权

以校长的视角解读教育惩戒权作为一名校长,教育惩戒权是我必须认真考虑和行使的重要职责之一。

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包括一系列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惩戒权是指学校行使一定的惩戒措施,以校规、纪律和学生管理制度等为基础,对违反校规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惩戒和教育。

首先,我认为教育惩戒是为了保持学校纪律,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社会和谐。

学校的纪律是学生遵守的重要规则,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安定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建立了起良好的社交关系。

如果学生不遵守纪律,就会影响校园秩序和教育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行使教育惩戒权,以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其次,我认为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也是教育惩戒的目的之一。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惩戒,使学生不断进步和改正错误,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才华的人才。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真正理解自己的错误,接受惩戒并愿意改正,我们要走向更好的自己。

因此,我们在教育惩戒过程中,也力求达到这种目的:让学生获得思考、反省自己的机会,明白自己的错误并寻找改变的方法。

此外,合理和准确的教育惩戒也可以帮助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尊建立。

学生要理解这个世界的大原则,学会自我约束和规范,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但是,如果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惩罚和误判,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进而对他们的个性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校长要认真考虑在实际教育惩戒工作中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惩戒措施,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最后,教育惩戒权的行使应该符合法律和伦理规范。

我们不能随意滥用和误用教育惩戒权,而要考虑家长、学生和社区的益处。

我们必须根据事实情况、适度且公正地运用惩戒措施,保证每个学生的权益和尊严得到维护。

此外,我们也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惩戒措施,譬如过度打压学生、不公正惩戒等等。

总之,作为一位校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惩戒权的重要性。

在行使这项权力时,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严格遵守法律和伦理准则,并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适度而公正地运用各种教育惩戒措施。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一、引言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评、警告、惩戒等行为的合法权力。

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维护教育秩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二、教师惩戒权的合法性教师惩戒权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依法设定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即不得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

我国法律对教师惩戒权的界定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法律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文件中有所规定,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规章制度对教师惩戒权进行了具体规定。

2. 符合教育原则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符合教育原则,即要坚持以德育为主,教育为本的原则,注重对学生的疏导和引导,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

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解释,并给予学生改正错误并重新融入集体的机会。

三、教师惩戒权存在的问题教师惩戒权的行使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权力过大有些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可能过于专断,权力过大。

他们可能会滥用惩戒权,欺凌学生或对学生进行不公平的待遇。

2. 惩戒手段不当有些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可能采用了过激的手段,比如体罚、羞辱等,这些手段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3. 惩戒与批评教育的界限不清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也加以惩戒,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学生对教育的接受和理解。

1. 完善法律规定加强对教师惩戒权的立法工作,明确规定惩戒权的范围和行使的方式方法,加强对教师行使惩戒权的监督和制约,确保其合法性。

2.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使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能够尊重学生的尊严,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3. 推动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双方能够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问题,研究出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惩戒方式。

4. 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惩戒行为。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引言: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干扰课堂秩序等行为进行制止、批评、处罚等一系列权力和措施的总称。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对保持学校秩序、营造良好教育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容易产生问题,甚至引发争议,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以完善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机制,保护学生和教师的权益。

一、教师惩戒权的基本原则1. 确立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原则:教师惩戒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维护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确保学生能够正常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惩戒的方式和措施应当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不能过度惩罚学生,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公平、公正原则: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当公平、公正,不偏袒某一方,不滥用权力。

应当根据学生的违规情况和后果来决定相应的惩戒措施,确保公正的行使惩戒权。

3. 适度原则: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当适度施加处罚,避免过度惩戒学生。

过度的惩戒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反抗情绪,导致教育环境的恶化,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 以教育为主的原则: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当以教育为主,通过批评、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惩戒应当以教育为目的,而不是单纯的惩罚。

教师惩戒权虽然重要,但也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以保护学生和教师的权益。

这些限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超越法律法规的限制。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教师不能使用体罚、侮辱、歧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惩戒。

2. 尊重学生权益的原则,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当尊重学生的权益,不能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教师不能进行体罚、侮辱、歧视、暴力等行为,以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校形象。

3. 教师的惩戒权应当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约束和监督。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师惩戒权的范围和限制,确保教师惩戒权的合理行使,防止滥用惩戒权的情况发生。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惩戒的权力与责任。

教师通过惩戒措施可以对不符合学校纪律、教育规范以及课堂秩序的学生进行处罚,以达到对学生行为的矫正和纠正的目的。

教师惩戒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涉及到教育权力、学生权益以及教学环境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惩戒权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师惩戒权与学生权益的平衡。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必须保证学生的基本权益不受侵犯。

学生享有受到公平和合理对待的权益,不能因为教师的过度惩戒而给予学生身心的伤害。

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需权衡学生的利益与权益,并确保不蔑视学生人格尊严。

二、明确教师惩戒权的边界。

教师惩戒权不应成为对学生的滥用和过度行使的工具。

根据教师惩戒权的行使范围,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教师的权力和责任,并对不同情况下的惩戒行为给予具体界定。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教师惩戒权行使,需要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法律保障。

三、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

教师在未经专业培训的情况下行使惩戒权可能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提升其对惩戒权的认知和运用技能,使教师能够正确有效地行使惩戒权。

四、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对于教师行使惩戒权至关重要。

学生有权了解教师的惩戒权行使原因和依据,教师也应当向学生解释并听取学生的意见。

学校应建立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机制,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教师惩戒权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权益、教育权力以及教学需求,并在遵循法律法规、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有效的行使。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监督,以保障学生权益和优化教学环境的保证教师正当行使惩戒权。

论教师惩戒权

论教师惩戒权

论教师惩戒权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论教师惩戒权一直以来,教师惩戒权都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争议颇多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容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则出现了不作为和被滥用两种极端的错误倾向。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这里,我主要就大家争议最大的教师惩戒权的界定、教师惩戒权的合理性、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等问题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惩戒权的界定在界定和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惩戒与体罚是具有本质区别的。

惩戒是“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它以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原则;而体罚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肉体和精神施加直接侵害,常伴有损伤学生身体、侮辱学生人格的言行”,这种行为理应被禁止。

虽然惩戒和体罚都是对学生不合规范的行为予以否定与纠正,但是惩戒更强调“戒”字,即教育意义的达成,使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自觉改正;而体罚则往往只注重用“罚”,即只注重让学生的身心感到痛苦,而比较欠缺正面的意义。

其次,劳凯声教授从法学的角度对教师惩戒权进行了定义:“是教师依法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利。

在一定程度上,他是教师的一种权力。

作为教师, 有权对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施加某种影响和控制, 有权作出职责范围内的专业行为。

这是教师的职业性权力之一,也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权力之一,是随着教师这一专业身份的获得而取得的。

”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教师惩戒权应该这样界定:它是教师依法获得的,以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对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出现的学生的不合规范的行为予以否定和纠正的权利,是教师这一行业所必要的权利之一。

二、教师惩戒权的合理性在教师是否应当具有惩戒权的问题上,国内教育界的争议是非常大的,大体上分为两派。

一派是以李令清、陈淑萍等教授为代表的,认为教师不应该具有惩戒权,这一权利是不人性化的,“教师对学生实施惩戒实际上是否定学生自我负责的机会”。

教师惩戒权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惩戒权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惩戒权的理解和认识1. 什么是教师惩戒权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的权力。

它是教师职责的一部分,旨在维护课堂秩序、保障学生安全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同时需要注意方法适度、公正公平、合理合法。

2. 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2.1 维护课堂秩序课堂秩序是有效教育的基础,而学生不当行为会严重干扰课堂秩序。

通过行使惩戒权,教师可以及时制止和纠正学生不当行为,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2.2 保障学生安全有些学生可能存在危险行为或危险思想,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教师可以通过惩戒措施来预防和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保障学生的安全。

2.3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当以教育为目的,通过适度的惩戒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这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 教师惩戒权的原则3.1 方法适度原则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避免使用过度或不当的惩罚手段。

对于不同情况和不同学生,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3.2 公正公平原则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个人喜好或偏见而对待学生。

任何惩戒措施都应基于客观事实和公正评判。

3.3 合理合法原则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范围。

对于学生的处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3.4 爱与教育原则教师行使惩戒权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惩戒应当与爱和关怀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方式4.1 口头警告口头警告是最常见的一种惩戒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对学生不当行为的不满,并提醒他们及时改正。

口头警告可以有效制止轻微违纪行为,对学生影响较小。

4.2 批评教育批评教育是通过指出学生错误和不当行为的问题所在,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

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内涵、意义与落实方略

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内涵、意义与落实方略

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内涵、意义与落实方略教师教育惩戒权是指教师依法依规对违反校纪校规和学生行为规范的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力。

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合法性、适度性、公正性和规范性。

首先,合法性是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基本要求。

教师教育惩戒权必须在法律框架下行使,符合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

教师在执教中,应当依法规定的权限、范围以及程序实施相应的教育惩戒,不能随意使用惩戒手段。

其次,适度性是教师教育惩戒权的核心要求。

教师在行使教育惩戒权的过程中,应当具有适度性,既不能过分严厉,也不能过分宽松。

只有适度地行使教育惩戒权,才能在维护学校纪律的同时,保护学生的个人尊严和权益。

第三,公正性是教师教育惩戒权的重要保障。

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应当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不随意打压或者恩威并施。

惩戒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和程序,对于同样的过错,所有学生都应受到同等的对待。

最后,规范性是教师教育惩戒权规定与行使的要求。

教育惩戒必须遵循规范,在程序上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方法上符合教育科学的原理。

教育惩戒不能随意乱用或者过度使用,否则易引发不良后果,甚至导致学生心理和人格的伤害。

教师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教育惩戒权对于维护学校纪律和教育秩序至关重要。

学生在学校中不能随意违反行为规范,否则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教师有权对违反校规的学生进行适度的教育惩戒,有效地维护了学校纪律。

其次,教师教育惩戒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惩戒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正当反应和教育引导,通过惩戒措施,可以让学生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自身行为对他人和集体造成的伤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再次,教师教育惩戒权有助于保护其他学生的权益。

对于那些违反校规的学生,若不及时进行教育惩戒,可能会给其他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是威胁到其他学生的安全。

通过教育惩戒,可以对学生们起到示范教育的作用,提醒他们遵守学校的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惩戒权的法理分析作者:左崇良来源:《现代教育科学》2022年第02期[摘要]教育惩戒是复杂而敏感的教育议题。

我国《教育惩戒实施办法》已经出台,《教师法》相关条款的修改在即,教育惩戒权的法理基础仍需探讨。

明确教育惩戒权的性质,区分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主体,是正确看待教育惩戒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惩戒权既要有教育基础,又要有法律依据,需要法律的确权和赋权。

用法律制度来规约权力、保护权利已成为新常态,教育惩戒权应明晰其法律属性。

教育惩戒权体现出很强的权力与权利的双重属性和权义复合性。

教育惩戒权可分为学校惩戒权和教师惩戒权。

高校教育惩戒权与中小学教育惩戒有所不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现代学校教育秩序的构建,应通过“良法”之治和人治结合,实现教师惩戒权的合理使用和法律规制。

[关键词]教育惩戒;学生管理;教师惩戒权;教育惩戒权;法理分析[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2)02-0007-07[DOI]10.13980/ki.xdjykx.2022.02.002教育惩戒权是一个跨学科领域的复杂问题,多年来教育学和法学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对其予以了共同关注。

我国学校环境中的教育惩戒存在着失范与失效的双重现象,教育惩戒效果不甚理想。

教育矛盾错综复杂之时,便是反思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之时。

法理分析是运用法理学的一般原理、范式分析法律现象、法律事实或理论命题。

法理学的功用在于其回应现实以及解释其他理论问题的能力。

教育惩戒权的法理证成,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理论对之进行价值分析和论证,探讨教育惩戒的丰富内涵,探究教育惩戒入法的发展规律,探究教育惩戒权的本质、作用、产生、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教育惩戒相关法律制度的创制和实施,研究教育惩戒的正当程序与合理使用,研究教育法律制度和其他法律制度的关系,以达到对教育惩戒权的充分理解。

一、教育惩戒权的法理基础教育惩戒是一个有关法和道德的命题,合理性、正当性和合法性是教育惩戒权存在的根基。

教育惩戒权的法理分析,应首先明晰教师惩戒权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惩戒权的涵义正确理解教育惩戒,明确教育惩戒权的性质及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主体,是正确看待教育惩戒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惩戒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

教育惩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惩戒,可以泛指所有指向教育目的的惩戒行为,有家长的教育惩戒、社会的教育惩戒、国家的教育惩戒和学校的教育惩戒。

狭义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及其教师针对学生的教育惩戒,即学校和教师基于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以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职务行为。

学校教育惩戒可分为学校的教育惩戒和教师的教育惩戒。

最狭义的教育惩戒,专指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过程中针对犯错学生的教育惩戒。

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的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以法定的教育惩戒权为依据,以法定限度内的惩罚为手段,依法对破坏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做出否定性的评价,采取具有制裁性的行为手段。

教育惩戒权是国家赋予学校及教师依法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的职权,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

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来源于国家教育法律规定,学校和教师基于法律的概括性授权,与学生形成了事实上的特别权力关系以进行教育惩戒活动,教育惩戒权可视为教育主体的一项“职权”。

教育惩戒权融合了公法的基本标准和私法中教师代表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自治规则,体现了公法与私法相融合的特征。

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认可教育惩戒,许多国家在否定教师对学生身体直接施加体罚和不符合教育正当目的之侮辱性语言的基本前提下,根据学生违纪行为的轻重程度,设置了适应学生身心特点且必要的惩戒措施。

(二)教育惩戒权的价值分析对教育惩戒权进行价值分析,旨在唤醒人们对教育惩戒意义的认识。

教育惩戒权的价值分析不能仅以现行的实在法为限,还必须采取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的方法来探究什么样的法律制度才最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先行探讨教育惩戒权的教育属性和法律特征。

1.教育惩戒的教育意义。

教育惩戒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

在儿童由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渐转变的过程中,教育惩戒必不可少。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育惩戒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起着鞭策的作用。

教育惩戒是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育手段,对于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具有独特的道德发展价值、意志培养价值和个体社会化价值。

教育惩戒具有教育性、惩罚性、警戒性。

学校和教师能否对犯有过错的学生施加教育惩戒?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坚守“教育学的立场”,因为教育惩戒发生在教育领域,针对的是心智尚不成熟的少年儿童和犯有过错的学生,教师在思考该不该罚、如何惩罚的问题上,必须始终牢记“教育的宗旨与使命”,贯穿和体现“教育的根本精神”[1]。

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惩戒思想。

他反对体罚,重视惩戒及惩罚的替代方式。

洛克的教育惩戒思想折射出教育惩戒的教育意义,对我国的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为保障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需适当引入惩戒这种教育手段,探寻惩戒的替代性方式,并注意教育惩戒中对“度”的把握。

2.教育惩戒权的有法可依。

教育惩戒的实施要做到有法可依。

法律是严谨、规范的。

2020年12月28日,教育部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懲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并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为防止教育教学实践中个别教师将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教育惩戒的措施,《规则》专门对禁止实施的7类不当教育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程度轻重,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2]。

在我国,教育惩戒权已正式成为学校和教师的法定职权,作为一个合法的存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事实上的影响。

《规则》赋予教师惩戒权,不仅是对教师履职育人的支持与鼓励,更是对学生成长规律的尊重与负责。

教育惩戒权的出台为教师管理学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提升了教师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我国教育法律框架中,保障教师合理权利和学生合法权益是最核心最重要的议题。

任何权利上升到法律层面,都需要“法出有源”。

教育惩戒权的界定在法律层面须具有依据,且不得抵触上位法。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第7条、第8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4条的规定来看,立法者对教育惩戒权持认可的态度;为确保教育惩戒活动的合法性,教育惩戒规章在实施原则、惩戒的范围、惩戒的方式、惩戒的程序和纠纷解决等5个方面都不得抵触上位法[3]。

在法律制度中明确教师惩戒权,是对当前错误教育管理理念的拨乱反正,它充分保障教育惩戒中师生的合法权益,既能保证教育管理的惩戒有度,又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4] 。

二、教育惩戒权的分类与比较教育惩戒权,通常是指学校教育中的惩戒权,按照实施主体来划分,主要包括学校的教育惩戒权和教师的教育惩戒权。

(一)学校的教育惩戒权学校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对学生的违纪或者不规范行为实施的教育、批评、纠错行为。

学校的教育惩戒权是法律赋予学校的权力,是国家教育权在学校中的体现,具有明显的公法特征。

学校的教育惩戒权主要包括中小学的教育惩戒权和高校的教育惩戒权。

1.中小学教育惩戒权。

中小学的教育惩戒权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我国中小学频繁出现学生间乃至师生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学校和教师该不该对犯错学生采取教育矫治行为,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惩戒权的思考。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育惩戒权本质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惩戒权立法的缺失导致了惩戒缺失和惩戒滥用同时并存的局面,中小学一线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极易陷入道德伦理的泥淖之中。

犯错受罚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意识形态,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的有序发展。

欧美发达国家注重以制定法律的方式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教育惩戒的立法与实践,构建教育秩序。

如英国实施中小学教育惩戒的措施有3个层面:政府颁布教育惩戒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制定学生行为准则;教师层面合理规范地执行惩戒措施。

法国中小学依照《教育法典》相关法令法规,通过教育惩戒的方式教化、规约和矫治学生的失范行为,从而引导教育良性发展[5]。

同期,美国的教育惩戒也成为强化学校管理、维护校规校纪、保障学校秩序的一种制度化的实践手段。

从法理分析来看,中小学教育惩戒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现实困境在于:并未有法律明文规定教育惩戒权,缺乏可操作的教育惩戒实施细则,教育惩戒的实施可能会引发新的不公平。

教育惩戒须依规而行。

2017年2月颁布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在国内首次以地方规章的形式提出教育惩戒权,引发舆论热议。

调查表明,教育惩戒权“入规”为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所赞同,且对教师惩戒意向影响较大;破解教育惩戒权困局,既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教育惩戒的法律规范,也要在现有法律体系下充分发挥管理规约对教育惩戒权的规制作用[6]。

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敢惩戒和滥用惩戒的两极乱象表明,有必要制定国家层面的教育惩戒规章。

面对人民群众的期盼,我国开始在法律法规中对教育惩戒权做出规定,2020年教育部令第49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主要针对的就是中小学教育惩戒。

2.高校的教育惩戒权。

高校教育惩戒权目前还不是我国立法中的规范术语,各高校所规制的惩戒行为在范围上仍存有较大差别,无法达成概念共识。

传统观点认为,高校惩戒权是以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为基础的一种非对等性权力,这种权力排除了被惩戒人的人权保障及司法救济。

这种观点强调高校的自主权和学术自由权,但无法解释当前行政权、司法权对高校管理的干预和介入,也与我国依法治教的顶层设计有冲突。

因此,我们应在立足法治原则的基础上,重新检讨高校惩戒校规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探讨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惩戒行为的含义和法律性质及类型。

目前我国并无专门法律法规对高校教育惩戒的概念、性质进行界定,对惩戒的程序、救济制度也缺乏规定。

各高校对教育惩戒没有取得一致性的认识,高校管理中存在着教育惩戒不合法、迎合学生不敢惩戒、部分高校纪律处分过于严厉等现象。

近年来,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打架、偷窃等事件频繁出现,学生违纪行为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等特点,这给高校的管理造成了重大影响。

一些高校出于教育管理的需要,制定了本校的若干规范和准则,对违反或不能达到相关要求的学生采取某些方式施以惩戒。

高校适当地运用教育惩戒,有利于严肃校纪,养成学生的规范意识。

但是,高校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尚存在缺乏法律制度保障、不合情理、缺少监督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