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拉斐尔《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
画面表现圣母抱着圣子从 云端降下, 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 男一女, 男一女,身穿金色锦袍的男性 长者乃教皇西斯克特,他向圣 长者乃教皇西斯克特, 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 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 而稍作跪状的年轻女子乃 圣母的信徒渥瓦拉, 圣母的信徒渥瓦拉,她虔心垂 侧脸低头,微露羞怯, 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 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 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 位于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 位于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 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 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 扒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 眼仰望圣母的降临, 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 跃然画上。 跃然画上。 拉斐尔的这幅名画 对美丽与神圣、 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 把握都恰到好处, 把握都恰到好处,显示出高雅 的格调, 的格调,因而使人获得一种升 华的精神享受。 华的精神享受。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一部现实 十日谈》 主义的文学巨著, 主义的文学巨著,又是欧洲近代短篇小 说的先导。 说的先导。 但也要认识到《十日谈》 但也要认识到《十日谈》也有时代的 局限性。阅读时要认识到, 局限性。阅读时要认识到,非理性的爱 无节制的欲望是有害的。 情、无节制的欲望是有害的。
二、文艺复兴的全盛
《圣经》传说摩西是古代犹太人 圣经》 最早的领袖,摩西作为先知, 最早的领袖,摩西作为先知,头 上有两个小角, 上有两个小角,象征从摩西身上 放射出的非凡的光芒;右手拿着 放射出的非凡的光芒; 刻有“十诫”的两块石板, 刻有“十诫”的两块石板,左手 托着长长的美髯, 托着长长的美髯,头向左上方向 旋转,神情严厉而全神贯注, 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神情严厉而全神贯注,左 腿向后弯曲,脚面抬起, 腿向后弯曲,脚面抬起,仿佛随 时怒而起立。摩西的发达筋肉, 时怒而起立。摩西的发达筋肉, 丝毫没有老迈衰萎的影子, 丝毫没有老迈衰萎的影子,呈现 理想化的健美和巨人般的力量。 理想化的健美和巨人般的力量。 深刻的智慧、 深刻的智慧、饱满的精力和坚强 的意志, 的意志,正像一个公正无私的法 律捍卫者和人民的保护者。 律捍卫者和人民的保护者。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精品)

《十日谈》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抨击教 士的伪善与丑行。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 倡生而平等,其关注点是人。
《神曲》抨击了教会的贪 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 暴。例如,但丁把当时的教 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层 地狱的第八层,在一个火窟 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 但丁对地狱中的另外一个 教皇尼古拉三世说:
问题探究:该幅画 是什么时期什么人 的作品?它为何受 到世人的追捧?
拿破仑将此画挂在卧 室内,每日独自欣赏多 次。 法国总统戴高乐心绪 不宁时,便前往卢浮宫 赏画。 1954年英国首相丘吉 尔派出六架专机和300 多名礼仪小姐,将它从 巴黎接到伦敦,法国破 例允许丘吉尔用手指摸 画,但规定手指必须反 复洗刷和严格消毒
知识链接——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 的是追求现实的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 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的愚昧思想。
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现世的享受
蒙昧主义
理性和科学
(真题演练)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 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 A.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旗号
口号:“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
生命”
绘画代表作: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艺术特点:
达· 芬奇(自画像)
处地 两 理方 幅 方, 绘 法达 画 ,芬 作 他奇 品 想为 的 表什 最 达么 大 什要 不 么用 同 ?这 在 样什 的么
艺术特点:
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和人的思想感情
将焦点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
科学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本课小结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实质: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 的反封建斗争
文 艺 复 兴
期前
代 表 人 物
意 大 利 期后 英 国
薄伽丘 彼特拉克 但丁
达· 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 “文艺复兴”后三杰:达· 芬奇(1452—1519)
口号:“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绘画代表作: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艺术特点: ①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 的思想感情; ②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 用于绘画之中。
达· 芬奇(自画像) Da Vinci,Leonardo
第13课
课标内容:
挑战教皇的权威
掌握马丁· 路德的主要思想,知道宗教改革 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含义。
资料卡片 — 基督教发展历程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第一次分裂1054年
东正教 (东派)
天主教
(西派)
第二次分裂16世纪 (即宗教改革)
新 教 (包括路德派、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等各种派别)
中 世 纪 圣 母
拉 斐 尔 笔 下 的 圣 母
温柔美丽, 眉宇间 洋溢着母性的慈爱 和幸福。
<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艺术特点:
拉斐尔用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作为圣母 形象,优雅、和谐、完美,更具人性 的灵动感,是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在艺术题材,思想主题以及艺
术特色三方面各有什么共性? ①题材: 都以宗教为题材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米开朗琪罗,1475年 米开朗琪罗,1475年3月6日 出生于佛罗伦萨, 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 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 建筑师和诗人。 建筑师和诗人。他的艺术创作深 受人文主义思想和萨伏那罗拉宗 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 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 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 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个人 而奋斗的精神面貌, 而奋斗的精神面貌,富于人性和 人的情感, 人的情感,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 毅力和雄伟的气魄。 毅力和雄伟的气魄。 代表作品有雕塑《大卫》 代表作品有雕塑《大卫》 摩西》 《摩西》和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壁 创世纪》 末日审判》 画《创世纪》、《末日审判》等。 米开朗琪罗《自画像》 米开朗琪罗《自画像》
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广场大卫塑像
米开朗琪罗《大卫》 米开朗琪罗《大卫》
《大卫》由米开朗琪罗创作于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 大卫》 米开朗琪罗创作于 年 雕像高2.5 2.5米 连基座高5.5 5.5米 大卫》 院。雕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艺 术外在体现。米开朗琪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 术外在体现。米开朗琪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他塑造出来的不 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重视人及其精神的思想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 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重视人及其精神的思想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
薄伽丘——《十日谈》(欧洲短篇小说之父) 《十日谈》 欧洲短篇小说之父) 但丁——《神曲》 《神曲》 但丁 彼得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歌集》 人文主义之父) 彼得拉克
薄伽丘( 薄伽丘(1313—1375), ) 意大利作家。他出生在巴黎, 意大利作家。他出生在巴黎,早年 在那不勒斯经商, 在那不勒斯经商,后大部分时间住 在佛罗伦萨。他拥护共和政体。 在佛罗伦萨。他拥护共和政体。薄 伽丘是个多产作家,写过传奇、 伽丘是个多产作家,写过传奇、叙 事诗、史诗、短篇故事等。 事诗、史诗、短篇故事等。他的杰 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它为 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欧 洲短篇小说之父) 洲短篇小说之父)
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风采

?1、父亲将女人形容为 “祸水”、‘绿鹅”是受 到什么观念的束缚 ?
?2、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
思考:
界里又独独看中了“绿 鹅”(女人),这说明什么
问题?
?3、通过本则故事,并结 合48页第3段,说说《十 日谈》是怎样体现人文主 义的?
参考答案
1、中世纪的禁欲等观念
2、人的本性是喜欢美 的,人是有欲望的。
“人文主义”
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 是追求现世的幸福;②倡导个性解放,反 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一、探源文艺复兴——历史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8第一、二自然段, 结合下列材料进行归纳。 (提示:从经济、政治、文化、直接原因 等角度思考。)
材料: 古希腊、古罗马 文化的传统 更 多地保留在 意大利。…… 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 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 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 迹。
2 、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意大 利艺坛三杰之一,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 时期最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 他还是一位 热爱祖国、热爱自由,反 对专制、抗击外族侵略的爱国志士和 共和主义战士。
(1)艺术特色:
米开朗琪罗
专注人体,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2)代表作品:
《大卫》和《摩西》
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摩西》
(一)我读名著《十日谈》
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 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 18 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 康、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问 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要他赶快低下头去, 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 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 “绿鹅”, 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 老头儿这时才明白,“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 要强得多了”。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主编人:夏克传审核人:何宇晖【学习目标】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难点】重点: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等艺术家人文思想的体现。
难点:文艺复兴兴起时的欧洲社会。
【课前导读】一、背景1、思想基础:垄断西欧文化教育约千年之久,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的蒙昧之中。
2、经济基础:14世纪以来,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4、文化基础:意大利保留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资产阶级借助其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
5、直接原因: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促使人们反省。
二、进程(一)兴起:文学巨匠—14世纪中叶1、文学巨匠有、、,被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
2、薄伽丘:《十日谈》(1)创作背景:14世纪中叶, 在意大利蔓延,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
(2)主要内容:全书贯穿思想,矛头直指。
薄伽丘以幽默、辛辣的笔调揭露,抨击,歌颂,肯定,提倡,反对。
(二)全盛:艺坛三杰—15世纪后期1、达•芬奇(1)艺术特点①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提出“”的人性觉醒口号;②他善于将、、用于绘画中;③突破“”画法,用揭示。
(2)代表作:《》和《》,成为欧洲画廊的拱顶之石。
2、米开朗琪罗(1)艺术特点①创作专注人体,认为人的美在于具有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在于人的觉醒,在于有期待、有追求,在于自尊和不可屈辱。
②塑造的雕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和精神气质。
(2)代表作《》和《》,他被誉为“”。
3、拉斐尔(1)艺术特点①以擅长画著称,被称为“”。
②绘画以优雅、和谐、高度的完美享誉于世,被誉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
(2)代表作:《》最为著名。
(三)扩展: 莎士比亚的戏剧—16世纪1、创作背景:世纪时,西欧大陆的文艺复兴之风吹到了英国。
2、作品特点: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富有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爱和恨,情与义、善与恶、奋斗与命运等人生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薄伽丘
但丁与《神曲》 但丁与《神曲》
但丁,意大利诗人。 但丁,意大利诗人。恩格斯 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 人”。《神曲》原意是《神圣的 神曲》原意是《 喜剧》 但丁原来只取名为《 喜剧》。但丁原来只取名为《喜 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 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 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 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 但丁 到光明的天堂结束, 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 剧的因素。 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 14000多行 剧的因素。《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 炼狱》 天堂》三部分。 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影 响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12课 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
1、含义: 、含义: 人文主义” 2、旗帜(核心): “人文主义” 、旗帜(核心): 人文主义 3、背景: 、背景: △文艺复兴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是什么? 文艺复兴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8第一、二自然段进行归纳。 P48第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8第一、二自然段进行归纳。 提示:从经济、政治、文化、现实等角度思考。 提示:从经济、政治、文化、现实等角度思考。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12课 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
1、含义: 、含义: 2、旗帜(核心): 、旗帜(核心): 3、背景: 、背景: 1)经济: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 2)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精神需求 )政治: 本身的文化遗产和 3)文化: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特殊的人才结构古 )文化: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丰厚的古希腊、 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 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 丰厚的古希腊、 罗马古典文化遗产)和特殊的人才结构(1453 罗马古典文化遗产)和特殊的人才结构(1453 •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传到西方,促进了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传到西方, 君士坦钉堡陷落,大批学者流亡到意大利) 年,文化的传播,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 君士坦钉堡陷落,大批学者流亡到意大利 文化的传播,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4)现实:黑死病给人们带来恐慌,要求冲破宗教束缚 )现实:黑死病给人们带来恐慌,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第12课
【学习目标】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 1.牢记文艺复兴的代表及其主要作品或主张,归纳该时 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 2.探究学习,运用图片比较的方法分析文艺复兴是如何 体现人文精神的。 • 3.体会文艺巨匠们的人文精神,提高艺术鉴赏力。
本单元“人文主义”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产生
前 7C
古希腊
湮灭
前5—14C
中世纪
复兴
文艺复兴
发展
宗教改革
成熟
启蒙运动
14C-16C
问题 1
问题 2
问题3 3组C
学习目标速完成探究题, 标示出疑惑点。 2.有展示任务的同学迅速积极去 相应的位置进行原生态展示。展 示完成后,迅速回到座位完成其 余探究题。 在小组探究中可用另色笔二次修 正展示内容。 问题 4 8组A
问题 3
问题 4 4组A 问题1 5组C 问题2 6组B
问题2 9组B
7组C
探究重点:探究题及自学中的疑问 探究要求: 组内交流:先一对一再跨层交流,小组长搞好调控;展示小组 可用另色笔二次补充展示;做好个人疑惑准备跨组交流。 跨组交流:在组内讨论交流基础上带着个人疑惑到相应地点各 取所需,解决疑惑、碰撞智慧。 二次组内交流:结合自身需要,小组长可组织进行二次针对性 讨论,解决不了的疑惑展示在疑问区。 解决了疑惑的同学:回归座位,争分夺秒落实基础知识。
概 况
背 景
①思想: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②经济: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阶级: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但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 ④天灾: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 ⑤意大利更直接、更系统地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意大利具有不可多 得的人才优势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文坛三杰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但丁 《神曲》
薄伽丘 《十日谈》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薄伽丘(1313—1375),意大 利作家,写过传奇、叙事诗、 史诗、短篇故事等。他的杰作 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它 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我今天想讲的故事,也许我们俗人听来会特别 感到兴趣——这是一个俏丽的少妇叫一位端庄的 神父上当的故事。说起这些教士,他们多半是些 饭桶,不懂世故人情,行动背时,却自以为道德 学问高人一等,仿佛什么事都是他们懂得多;其 实,真是天知道罢了。别人都是凭着自己的本事 挣饭吃,自谋生活,他们可不行,他们只想寻个 可以依赖的地方,象猪一般让别人来供养他。 —风采
父亲为什么将女人形容为“祸水” “绿鹅”?《十日谈》为什么 会多次被列为禁书,禁止出版?
薄伽丘通过他的故事,嘲讽了宗教神学的 伪善与荒谬,引导人们要摆脱中世纪禁欲 苦行的束缚,顺从人性。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文艺复兴的代表
艺坛三杰
达· 芬奇
米开朗 琪罗
拉斐尔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文艺复兴的背景 ■文艺复兴的成就 ■文艺复兴的意义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古罗马帝国
476年——1453年 中 世 纪
14——16世纪 文艺复兴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文艺复兴的背景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文艺复兴的背景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 追求现世幸福,反对禁欲主义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3)拉斐尔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一、文艺复兴: 二、巨匠的人文风采:
1、意大利: 前三杰 后三杰
16世纪时,西欧大陆的文艺复兴之风吹到了英国,造就 了一位卓越的戏剧家——莎士比亚。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一、文艺复兴: 二、巨匠的人文风采:
1、意大利: 前三杰 后三杰 2、英 国: 1)时间: 16世纪 2)人物: 莎士比亚 3)作品: 《哈姆雷特》
精神向往
拿破仑将《蒙》挂在卧 室内,每日独自欣赏多次 法国总统戴高乐心绪不 宁时,便前往卢浮宫赏画 《蒙》每半年体检一次, 启程时,30辆警车押队, 200余名荷枪实弹的彪形 大汉前呼后拥。 1954年英国首相丘吉尔 派出六架专机和300多名 礼仪小姐,将它从巴黎接 到伦敦,法国破例允许丘 吉尔用手指摸画,但规定 手指必须反复洗刷和严格 消毒
小 结
含义、背景、核心、特点
薄伽丘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前 期 文 艺 复 兴 意 大 利 成 就 后 期 英 国 彼特拉克 但丁 达· 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文 艺 复 兴 的 历 史 意 义
课堂训练
1.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封建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D. 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十日谈》的矛头直指: A专制制度 C 资产阶级 B 天主教会 D 罗马教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 油画 1503—1506年 77×53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
“对象的表情和含义, 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 移。你悲哀吗?这微笑 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 起悲哀了。你快乐了吗? 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 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 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 明同样快乐。” —— 傅雷《世界美 术名作二十讲》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只有父亲和上帝,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儿子18岁那
年,斐力和他来到佛罗伦萨,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从教 《女人是老虎》:小和尚下山去 堂里走出来,儿子迎面看过去,心头立刻扑通地跳个不 化斋/老和尚有交待/山下的女 人是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停,不禁追问父亲,“爸爸,这是什么?”面对儿子的 走过了一村又一寨/小和尚暗思 提问,斐力也不知道所措,他赶紧叫儿子低下头,不准 揣/为什么老虎不吃人/模样还 挺可爱?/老和尚悄悄告徒弟/这 看。后来在儿子的再三追问下,斐力不得不编织了一个 样的老虎最呀最厉害/小和尚吓 谎言,说:“这是绿鹅。”儿子第一次看到女人,欲望 得赶紧跑/师傅呀!呀呀呀呀坏坏 的血液立即被激动,他为这“绿鹅”兴奋不已。对父亲 坏/老虎已闯进我的心里来/。 说:“爸爸,那我们就带只绿鹅回去吧!”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四.反思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影响
积极: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
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歌颂现实生活,肯定 薄伽丘 《十日谈》 人的价值和尊严,提 倡生而平等,反对等 级观念。
阶段
文艺 复兴 全盛 (15 世纪 )
人物
作品
达.芬 《最后 的晚餐 奇 》《蒙 拉丽莎 》
特点 地位 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 艺坛 人的美及人的思想情感;三杰 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 暗转移法用于绘画;用 写实的手法揭示人性的 善恶。
中 世 纪 作 品
2.英国文艺复兴: 主题三 莎士比亚的戏剧
莎士比亚,英国大文豪, 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悲剧、 喜剧等作品,莎士比亚的作品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文艺复兴
三、人性的光芒—透视文艺复兴
观点一: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的艺 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欧洲随之 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 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 观点二: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 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 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睹……拜金主 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 你同意和支持哪种观点?谈谈理由。
人的自然天性无法被(道德说教)宗教教条 阻挡
(第一天故事第二)一个叫亚伯拉罕的犹太人 来到罗马教廷,凭着他亲眼所见、以及从别人那儿 听来的种种情形,目睹了教会的腐败,发现‚罗马 教廷中教皇、红衣主教、主教这一伙,从上到下, 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 至……耽溺男风。‛ 他再考察时,又知道他们个个都是爱钱如命、 贪得无厌,甚至人口也可以当牲口买卖,至于各种 神圣的东西,不论是教堂里的职位,祭坛上的神 器,都可以任意作价买卖。甚至借着‚委任代理‛ 的美名来盗卖圣职。
第12课 一、背景(14至17C)
文艺复兴
1、经济:资’萌芽出现,资C要求冲破神学的束缚 2、政治: 意大利政治分裂,思想相对自由 3、思想: 人们长期生活在蒙昧之中 4、历史: 意大利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5、直接:黑死病流行
二、性质 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的反封建斗争
但丁 《神曲》
薄伽丘 《十日谈》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 的反封建斗争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薄伽丘 文 艺 复 兴
前 期
代 表 人 物 意 大 利
彼特拉克 但丁
达· 芬奇 后 期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请思考:薄伽丘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 定什么? 反对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主义 肯定自然人性;主张个性解放,以人性反对神
性
4.意大利“艺术三杰”---体验人性的伟 大
达· 芬奇 (画家)
米开朗琪罗 (雕塑家)
拉斐尔 (画家)
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为主要题材,艺术表现以人为主体, 赞美人的力量,美化人的形体,讴歌人的理想。把人物与自然 环境相结合,使艺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把自然科学如解剖学、 光学、几何学以及透视原理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中世纪圣母子
西斯廷圣母
《安东尼·奥索》
《大卫》
有人形象地说:达芬奇的艺术精巧含蓄,富于哲理;米开 朗琪罗的艺术雄伟壮丽,充满激情;拉斐尔的艺术婉雅和 谐,抒情优美。其绘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为何多取 材于《圣经》?
主题:突破了传统宗教题材的限制,追求人的解放,重 视人的价值 原因: ①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一切,只有宗教这一种意识形态;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 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 ③取材于《圣经》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容易表现和宣扬人 文主义精神。
二、文艺复兴的人文风采——成就 1.含义:
是一场从14世纪开始,历经300多年的适应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的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封建反神学的革命。
2.指导思想(核心内容)
人文主义 P48 注:它批评教会的腐败,但并不反对宗教。
3. 意大利“文学三杰”--感悟人性的觉 我自己是凡 人,我只要 醒 求人的幸福。
5.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2课文艺复兴【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目标】1.掌握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意义;分析文艺复兴巨匠在其作品中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2.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预习案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是①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意大利②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③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④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所创作的作品最大的相同点是( )A.体现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B.以宗教题材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对象C.画技高超,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D.艺术作品注重表现人物个性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4.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这反映了( )A.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特性B.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C.人文主义蔑视宗教作用D.提倡追求现实生活的快乐5.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导致上述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探究案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材料二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岳麓版][原创精品][课件7]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岳麓版][原创精品][课件7]](https://img.taocdn.com/s3/m/dce6c4ea998fcc22bcd10dc1.png)
文艺复兴巨匠的文人风采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文人风采 12课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2、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第12课 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文人风采
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 基督教会垄断西欧千年之久 人们生活在黑暗愚昧 垄断西欧千年之久, 黑暗愚昧中 基督教会垄断西欧千年之久,人们生活在黑暗愚昧中
达芬奇 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第12课 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文人风采
一、文艺复兴的背景 二、文艺复兴巨匠及其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巨匠及其人文主义思想 前三杰: 1、文艺复兴前三杰: 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 、文艺复兴前三杰 薄伽丘、但丁、 2、文艺复兴后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后三杰: 芬奇 米开朗琪罗、 、文艺复兴后三杰 芬奇、 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和人的思想感情 达芬奇 芬奇 代表作: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代表作: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
第12课 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文人风采
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 二、文艺复兴巨匠及其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巨匠及其人文主义思想 三、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 1、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在中世纪封建文化和宗教神学 高压下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统治, 高压下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统治,极大地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为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极大 为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 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推动了宗教改革的爆发
达芬奇 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第12课 12课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小结
资 本文 主艺 义复 萌兴 芽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前 期
意
大
利
后
期
英 国
薄伽丘 彼特拉克
但丁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小结 文艺复兴运动
1、地点:源于意大利、波及西欧。 2、性质: 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3、背景:
①基督教神学统治、精神束缚 ②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成长 ③人才热衷钻研古希腊罗马 4、思想: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幸福,反对禁欲;倡 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愚昧。 即人文主义
《西斯廷圣母》
第12画课面文表艺现圣复母兴抱巨着匠圣的子人从云文端风降采
下,两边帷幕旁,身穿金色锦袍的男 性长者乃教皇西斯克特,他向圣母圣 子做出欢迎的姿态。而稍作跪状的年 轻女子乃圣母的信徒,她虔心垂目, 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 圣子的崇敬和恭顺。位于中心的圣母 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 秀丽文静,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 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这 幅画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把 握恰到好处,显示出高雅、柔媚、和 谐、明快的格调,因而使人获得一种 清新、纯洁、高尚的精神享受。
第12课 学案
选择题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2课 学案
选择题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2课 学案
材料分析题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2课 学案
材料分析题
构建本课知识第结12课构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资 本文 主艺 义复 萌兴 芽
前 三
意
大
利
后
三
英 国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 (2012· 北京文综卷· 于同一世纪的是(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考点】中西对比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顾炎武 (1613- 1682年)生活在明末清初,英国哲学家洛克 (1632---1704年),是早期启蒙思想家,两人大约生活 在同一时期,即17世纪。郭守敬生活在元代,大约是13 世纪,牛顿是17世纪的科学家;曹雪芹生活在18世纪的 清朝中期,薄伽丘是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家;关汉卿生活在元代,大约是13世纪,莎士比亚 (1564---1616年)。故选A项。
中世纪的《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2.米开朗琪罗 《大卫》、《摩西》
Michelangelo
米开朗琪罗,1475年出生于佛 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 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 影响,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 雄伟的气魄,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 爱国主义和为个人而奋斗的精神面 貌,富于人性和人的情感。被誉为 “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代表作品有雕塑《大卫》《摩 西》和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壁画《创 世纪》、《末日审判》等。
2.但丁
《神曲》
但丁(1265—1321) 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 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出身于没 落贵族家庭。恩格斯说他是“中世 纪的最后一位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位 诗人”。《神曲》是他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很多,都广泛地反映了中 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矛盾,大胆 地谴责了教皇和教士的贪婪专横, 表露了人文主义思想。
(2010· 上海文综· 9)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 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 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 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 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 ③米开朗琪罗 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到大西洋沿岸,刺激了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 的进一步发展。从15世纪后期起,文艺复兴逐 渐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法国: 拉伯雷《巨人传》 德意志: 伊拉斯谟《愚人颂》 西班牙: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英国: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制作:山东省济北中学 梁邦建
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 一个。他是犹太人中最高 的领袖,他是战士、政治 家、诗人、道德家、史学 家、希伯来人的立法者。 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 徙到巴勒斯坦。
雕像中摩西的态度是一 个领袖的神气。体格强健, 头威严地竖立着,奕奕有 神的目光,曲着的右腿, 宛如要举足站起的模样。 《摩西像》,大理石雕像,牙齿咬紧着,像要吞噬什 高235厘米,现存于罗马 么东西。人格精神表露得 异常强烈。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这幅肖像花了达· 芬奇 四年的时间。在蒙娜· 丽莎 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 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 披上了一层面纱,达· 芬奇 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 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 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 定的“神秘的微笑”。蒙 娜· 丽莎梦幻般的肖像与她 周围梦的世界,是达· 芬奇 的天才创造,这解答了为 何《蒙娜· 丽莎》这幅肖像 会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 使人难以忘怀的一幅肖像 制作:山东省济北中学返回 梁邦建 的问题。
制作:山东省济北中学返回 梁邦建
基督导师画像
基督全能者画像
天主圣三画像
文艺复兴前的圣像画
表情固定,带有圣光,不可亲近。
制作:山东省济北中学 梁邦建
最后的晚餐 油画,1495—1498年,420×910厘米, 现藏米兰圣玛丽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制作:山东省济北中学
梁邦建
蒙娜丽莎 油画 1503—1506年 77×53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巨匠的主要成就及艺术风格,记忆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名称,理解人文主义思潮的内涵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认识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
提高透过文学美术作品这类特殊的历史视角分析归纳历史发展特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认识思想解放运动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渗透“人类的进步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升华”的历史观。
重点难点与疑点
1.教学重点:人文主义的各种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
3.教学疑点: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型:新课
课时:一课时
导入语:1550年,意大利艺术家兼艺术史家乔治奥•瓦萨利把自己所处的时代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欧洲人文主义者一般把欧洲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时期,第二个时期为中世纪“黑暗”时期,第三个时期为文艺复兴时期。
他强调指出第一和第三个时期是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
前者创造了古代文化,后者复兴了古典文化。
那么,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是什么?
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实质
背景:⑴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
⑵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
⑶意大利特殊的人才结构。
(4)14世纪中叶蔓延于意大利的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
实质:“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其实质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潮的思想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内涵包括:思想方面主张:否定神的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颂扬人的力量;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的权利,提倡人们现实生活和享乐;反对中世纪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思维方式上主张: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神秘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发展文化教育,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造福人生。
人文主义思潮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促使人的觉醒,使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意味着它对中世纪过去的批判;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意味着它对近现代未来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