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地理论1

合集下载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托费尔·威尔采克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理论,是最早的经济地理学理论之一。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城市为中心,随着城市的规模增大,其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向周边地区扩散,形成一个中心地带的格局。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指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支配和影响,使其产生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1、中心地带中心地带是指由城市和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空间单元,城市是中心,周边地区是外围,中心地带是中心和外围的一个整体。

城市是中心,扮演着控制、支配周边地区的角色,周边地区是外围,扮演着为城市提供资源、劳动力的角色。

在中心地带里,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相互依存、互动关系紧密。

2、中心的经济活动中心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服务、行政管理、文化等。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它集中了大量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

在中心地带里,城市不断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其聚集,从而扩大了周边地区的经济规模。

3、周边地区的空间组织周边地区是城市的外围,其空间组织主要是面向城市的空间组织和面向自然环境的空间组织两个方面。

面向城市的空间组织是指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组织,如农业、工业、交通等等;面向自然环境的空间组织则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的组织。

4、中心地带的等级结构中心地带的等级结构指的是不同城市规模所形成的等级结构。

即大城市会辐射和控制周围的小城市,而有些小城市则会依赖大城市的支持和影响,形成繁荣的小城市。

中心地理论的提出,对经济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都有深远的影响。

先后出现了德国地理学派、英国地理学派、美国地理学派等,都是将中心地理论和其他知名学派的理论进行融合并发展。

中心地理论阐述了城市的重要性和中心地带的组织特点,并阐明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心地理论是经济地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现代城市与其周边地区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4章1中心地理论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4章1中心地理论

第四章经济地理学讲义第4章1中心地理论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肠实际一、中心肠实际发生的背景与目的德国经济天文学家克里斯泰勒在1930年完成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于1933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德国南部的中心肠——关于具有城市职能聚落的散布与开展规律的经济天文学研讨»一书〔中译本«德国南部中心肠原理»〕,系统地论述了这一对天文学尤其是对聚落天文学具有严重影响的中心肠实际。

背景: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开展,减速了经济活动集聚的进程。

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位置,成为工业、交通的集中点,商业、贸易和效劳行业的聚集点。

目的:探求〝决议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散布的规律〞。

二、中心肠实际的有关基本概念〔一〕中心肠、中心商品、中心肠职能中心商品〔含效劳〕:在少数的地点〔中心肠〕消费、供应,而在少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

中心肠职能:供应中心商品的职能。

中心肠:供应中心商品职能〔中心肠职能〕的规划场所。

〔二〕中心性中心性是指就中心肠的周围地域而言,中心肠的相对重要性。

也可了解为中心肠发扬中心职能的水平。

中心性普通可用下式表示:C=B1-B2式中:C中心肠的中心性;B1中心肠供应中心商品的总量;B2中心肠供应中心肠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从上式可知,中心性即中心肠供应自身中心商品后的剩余,也即从中心肠供应其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三〕补充区域〔市场区域、中心肠区域〕以中心肠为中心的区域称为中心肠的补充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肠区域。

详细说,是中心肠的周围从中心肠接受中心商品供应的区域。

在中心肠,中心商品有剩余,而在中心肠的周围区域中心商品缺乏。

中心肠中心商品的剩余局部便用于补充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缺乏局部,当两者〔供应和需求〕平衡时的区域范围也就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

〔四〕商品效劳范围〔货物的供应范围〕商品效劳范围有下限与下限两种。

商品效劳范围下限〔外侧界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肠的某种中心商品可以抵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中心地理理论

中心地理理论
D
2、同级独立排斥
(同级别的六边形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成蜂窝状网格分布)
3、不同级相互嵌套
(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的大小和面积是不同的) (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格相互嵌套而成的)
(三)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1.理论:假想模式
2.实际: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不存在呈正六边形的图形
(原因:地形、人口密度和交通)
一级中心地
二级中心地
三级中心地 四级中心地
4.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高级中心 地包容低级 中心地,高 级服务范围 覆盖低级服 务范围,从 而构成层次 分明,逐级 嵌套的空间 网络系统。
一级中心地
二级中心地
三级中心地 四级中心地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
1、正六边形原则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分布)
(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国南 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中心地的概念 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 心。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是指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半径
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右图显示的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 为何都是圆形的?说明了什么?
在一个地区,假设在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前提下,消费者要获取自己 想得到的服务,只考虑距离的远近问 题。这样,便形成了以每个供应点为 中心的圆形的服务范围,这说明每个 供应点的服务范围和门槛人口都是大 致相同的。
中心地
(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
3.中心地的等级
①划分依据:提供职能种类的多少和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②划分:职能种类少,服务范围小为低级中心地。职能种类 多,服务范围大的为高级中心地。 ③高低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即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高级 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有低级中心地所 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

中心地理论【完整版】

中心地理论【完整版】
大目的就在于探索“决定城市的 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 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 的规律”这一课题。
在研究方法上,克里斯塔勒作
为地理学者一反过去传统的归纳 法,运用演绎法来研究中心地的 空间秩序。提出了聚落分布呈三 角形,市场区域呈六边形的空间 组织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心 地规模等级、职能类型与人口的 关系,以及三原则基础上形成的 中心地空间系统模型。
第二,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且
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 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第三,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
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 少交通费。
第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
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 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 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
第五,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 级中心地职能。比如专营某名牌 服装的专卖店和经营宝石的宝石 店是高级中心地职能,而经营小 百货的便民商店则是低级中心地 职能。
(六)中心地的等级 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
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 中心地。比如有宝石店的中心地 是高级中心地,而仅有便民商店 的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
(四)商品服务范围 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
种。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 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 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 者手中的空间边界。从理论上说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为补充区域的 边界。
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 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 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 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 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下限为中心地内该最小限度的消 费者的空间范围。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 如下关系,即:1,3,9,27, 81,…。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 看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2)低级中心地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 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也少。 高级中心地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 品和服务种类也多。
(3)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①中心地的等级性表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 属有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 ②最低等级的中心地具有最低的中心职能,而 比其高一级的中心地不仅具有自己固有的职 能,同时也兼有最低中心地的中心职能,依 次类推,最高级的中心地具备所有等级的中 心职能。
中心地等级和商品(服务)的供给 1、一个中心地可提供不同级别的多种商品 (服务)。 2、每个中心地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商品(服务, 低级商品(服务)在很多中心地都可买到, 而高级商品(服务)只有在少数中心地才提 供。 3、一定等级的中心地不仅提供相应级别的商 品(服务),还提供所有低一级别的商品 (服务)。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第一节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第二节 零售业区位论 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论
沃尔特•克里斯塔勒
第一节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1)产生的背景 ① 20世纪,城市大量出现、经济活动向城市 集聚。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 了主导地位。成为工业、交通的集中点, 商业、贸易和服务行业的聚集点。
二、中心地理论的有关概念
(一)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 (1)中心商品:指在少数地点(中心地)生产、 供给而在多数地点消费的商品。
(2)中心地: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区的居民提供 中心商品的场所。例如一个城镇可以向本城和 腹地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它就是一个中心地。
(3)中心地职能——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如:商品零售、餐饮、医疗、邮政、教育 等等。 (二)中心性(中心度 ) (1)概念:指中心地所能发挥职能的程度。 或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或中心地职能 的作用大小。

中心地理论名词解释

中心地理论名词解释

中心地理论名词解释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戈特利布·冯·弗鲁格斯提出的,他的主要著作是《中心地学》。

中心地理论是一种地理学理论,主要用来研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该理论通过分析城市的空间分布、功能和等级,来解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城市所承担的区域服务和中心功能。

中心地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概念和定义:1. 中心地: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较高等级和较高级别功能的城市。

中心地通常具有商业、行政、文化等多样化的功能,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2. 中心地体系:指由多个中心地组成的系统。

中心地之间存在互相依存和互相支持的关系,形成由中心地和其周边地区构成的区域经济发展网络。

3. 中心地等级:指根据城市的规模、功能和影响力等因素,将中心地划分为不同等级。

通常按照中心地人口规模、商业区域面积、经济主导产业等因素来划分等级。

4. 中心地服务:指中心地为其周边地区提供的各种商业和公共服务。

中心地服务包括商业物流、金融服务、教育、医疗等,可以满足周边地区的居民和企业的需求。

5. 中心地影响范围:指中心地对其周边地区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中心地的影响范围通常按照距离、交通网络等因素来界定,影响范围内的地区通常与中心地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心地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可以帮助政府和规划者合理规划城市和地区的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中心地理论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

第八讲 中心地理论

第八讲 中心地理论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市场原则是建立中心地系统模型的基础。 市场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以下列条件 为基本前提(假设) : 第一,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 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 地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 方式都相同。
第二,具有相同的交通条件,且运费与距 离成正比。
克氏进一步强调,高级中心地对远距离的交 通要求大。因此,高级中心地按交通原则布 局,中级中心地布局行政原则作用较大,低 级中心地的布局用市场原则解释较合理。
四、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一)意义
第一,克氏的中心地理论是现代地理学发 展的基础。初次把演绎的思维方法引入地 理学,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他被后人尊 称为“理论地理学之父”。
第三,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 基础之一。对研究区域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区域规划中,按照中心地理论可合理地布 局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其它经济和社会职 能。
(二)存在的问题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尽管对地理学、 城市经济学和区位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然这种缺陷 是从现在的眼光来看的。
劳动力费用低于B地。 (3)依据韦伯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的思想,在何种情
况下A工厂会迁移至C地? (4)韦伯劳动力成本指向的思路是什么?
over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 统
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不同于市场原 则和交通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它的特点是:
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在行政区域 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 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
因此,各等级的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为:1,7, 49,343,…,以7的倍数增加。因此,在行政 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作为K=7的 中心地系统。

人文地理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人文地理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优点
便于组织交通,从A级中心地 经B级中心的向外辐射线路可 以穿越C、D级,且A、A级之间 的直达线路。
缺点
增加了K值,给予市场组织带 来一定困难。

★行政(管理)原则( K=7原则)
按K=3或K=4原则组织起来的城市体系,其共同的 缺陷就是使经济区与行政区完全脱节,因而经济中 心也就不能兼任行政中心。这是因为在上述两种城市网

优点
有利于组织 商品销售
缺点
(1)不便于组织交通联系。以A级中心地为起点 向外辐射的交通线路理应通过它的市场区的六个 角的顶点,但这样布局的线路能够连接的其它各 级中心地的数量却很少。 (2)A、B级之间的交通线路不经过任何C级中心 地。 (3)A、A级中心地之间没有直接的通路,这与 事实不符。

(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及其六边形市场区;

(2)然后在A级六边形市场的六个角上各布局一个B 级中心地,并形成相应的六边形市场区。 这样就把每个大市场区划分为七个低一级的市场区。 但这样一来,除A 级市场信息区外,其余各级市场 区已经不能保持六边形,而是五边形。

K=7时, 市场区数量的等级序列是1、7、 49、343….即7 (N-1) 中心地数量的等级序列是1、6、 42、294 …. 即7 (N-1) - 7 (N-2)
七、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相关概念
中心地 中心商品
中心商品(含服务)是指在少数的地点(中心地)生产、 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中心地为供给中心 商品职能(中心地职能)的布局场所。中心地职能为供
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
相对重要性。
服务范围(最大销售范围、门槛人口)商品服务 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 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 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 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叫做 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下限为中心地内该 最小限度的消费者的空间范围。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和应用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和应用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托弗·魏变明(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地理学理论。

该理论基于一种假设,即人们在购买日常商品和服务时倾向于选择距离更近的地方。

它主要研究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商业和经济发展。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包括:1.1 中心地(Central Place)中心地是指具有较高水平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能够满足周边社区的需求的地点。

中心地可以是城市、市镇或村庄等。

在理论中,中心地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中心,周边地区是其商业辐射范围。

1.2 中心地层次(Central Place Hierarchy)中心地层次是指根据地理位置、功能和规模将中心地分类并排列的等级系统。

根据中心地层次,中心地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例如主要中心地、次要中心地和小中心地等。

主要中心地通常面积较大,服务范围广,提供高级商品和服务;而小中心地面积较小,服务范围有限,提供一些基本商品和服务。

1.3 中心地间隔(Central Place Distance)中心地间隔是指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根据中心地理论,中心地间隔有一个固定的最佳距离,也即最适宜的经济半径。

经济半径是指在该距离内,一个中心地能够提供商品和服务满足其周围社区的需求。

超过经济半径的距离内,人们更有可能选择其他更近的中心地。

2. 应用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和经济地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中心地理论的一些应用领域:2.1 零售业布局规划零售业通常依赖于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需求。

中心地理论可以帮助零售商确定最佳的店铺布局。

根据中心地理论,零售商可以将主要中心地和次要中心地作为零售店铺的选址依据。

在一个中心地周围的经济半径内,只需要一个主要中心地,这可以确保该中心地的稳定销售并吸引周边顾客。

而在其他中心地间隔内,可以开设一些次要中心地,以便更好地服务周边社区。

2.2 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4章 中心地理论

第4章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的中心地系统。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2,6,18,54,…。 从区域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
是其上一级中心地数量的3倍。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 一级中心地所属的3个二级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1个一级中心地之
外再增加2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3个二级市场区的需要。
(5)市场原则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 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 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
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 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1)特点
2)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 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
第四章
(一)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一、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背景 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加速了经济活动集聚的进程。城
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目的 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是
什么 ?
(二)有关基本概念
1.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
▪ 中心商品(含服务)--- 在少数的地点(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
▪ 在9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了1个一级中心地、2个二级中心地,因
此只增加了6个三级中心地。
▪ 这样,在K:3的系统内,不同规模中心地出现的等级序列是:1,2,
6,18,…
(4)应用
▪ 由于次一级中心地位于较高一级中心市场区的顶点上,而不在两个较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
④ 是 接近能源地,交通方便,又在城市下风向 钢铁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 德国南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中心地: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 场所。中心地可以是城市或商业中心。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 心的正六边形。 3、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 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中 心地则位于正中。
服务范围
• 出售低级商品和提 供低级服务的商店 • 门槛低 • 中心地等级低 • 服务范围小 • 彼此间的距离近 • 数量多 • 反之 高级中心地 • 服务范围包括低级中心地的服
务范围
中 心 地 理 地理论的应用
(1)城镇等级与数量 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门槛人口
维持一家企业生 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 称为门槛人口。 低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低; 高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高。 中心地等级越高 服务范围就越大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盈利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保本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亏本
服务范围
• 把顾客的来源点在图 上,就可以大致画出 商店的服务范围。但 是,这个范围通常不 固定,也没有明确的 界限。
读“某城市规划图” ,图中城市 常年盛行西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地租最高的是________。 ⑵填表比较规划图中工厂的布置: 地 点 ① ② ③ ④ 地点 企业 是否 合理 判断 理由 应布 置地
化工 厂
商场 自来 水厂
钢铁 是否合理 判断理由 应布置地 厂 ① 否 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水源 自来水厂 ⑶若从A处修铁路到B处,选A-C-B A-D-B线 不凿隧道,施工方 线、A-D-B线中的哪一条路线经济 ② 是 无污染,位于城市中心和消费市场 商场 便又减少工作量;不穿城区,减 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好?并说明理由。 少对城市的大气和噪声污染。 ③ 否 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水质被污染 化工厂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二、城市化
1.
概念
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 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城市人口的增加
2. 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3.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4. 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中心地理论 二.城市化
中心地理论 1.中心地概念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3.门槛人口 4.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城市化 1.城市化概念 2.城市化标志 3.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 4.城市化的意义
一.中心地理论
1.中心地:指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商品和服
务的场所。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 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上海城市人口的变化
1990年用地
54万
538万
1324万
1911年人从口 上述两幅图中1949年你人口得到了什么结论1990年?人口
1. 对照上述两幅图,你发现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2. 什么是城市化?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3. 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人口转化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产业结构 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
产业结构
工业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 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范围小,超市服务范围大。
:超市的服务范围覆盖了一些小商 店的服务范围。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六边形服务网格每一个中心地都有一个服务范围,但相邻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怎样?我们可用六边形服务网格来解释:我们假设在一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各种因素都相同,以距离最近为原则,将相同等级的中心地进行“分割”,以几何的方法,分到最后为止,可看出: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分布的趋势,中心地位于六边形服务范围的正中间。

以距离最近为原则,每个六边形内的居民寻求消费时,一般选择位于这个六边形内的中心地,而不是其他中心地。

多个相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分布构成蜂窝状网格,由多个正六边形组成。

在一个市场区域中,各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形态均呈现为六边形,但因各级中心地的门槛人口和服务范围不同,六边形的大小也不相同。

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远,六边形面积大,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距离较近,六边形面积小,数目多。

不管级别的高低,同一级别的六边形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就整个地区而言,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如同一个金字塔,塔顶是最高级的中心地,个数最少,而构成塔基的是数量巨大的最低级中心地。

二、中心地理论的应用正六边形服务范围只是一种假想的模式,它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

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只是或多或少类似于六边形形态。

此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中心地理论成功地运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北京是一座历史古城,北京城商业网点的长期发展变化就体现了中心地的思想。

其中同级商业网点的布局,其服务范围大致呈现为正六边形。

指导学生认真读图2.9,分析北京城的旧城内与建国后新建的商业中心布局,说明其满足了中心地理论要求的商业中心布局是合理的。

荷兰人在围海造田得来的圩田上规划居民点时,也成功地应用了中心地理论,但它并没有完全按六边形嵌套的模式来布置,只是接近于六边形。

指导学生认真读图2.10,和北京城的商业网点布局相比较,让学生了解荷兰圩田上设置居民点的情况:政府在圩田上规划的是一个居民点体系,由三个级别组成,级别越高的居民点个数越少,不同级别居民点人口规模不同,需求也不相同,居民点可提供的服务功能也就不同;在安排各级居民点的空间位置时同级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当,高级别的居民点则布置在较低级别居民点的中间。

完整版克里斯塔勒和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完整版克里斯塔勒和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 Christ? ller)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A.L” sch)分别于 1933年和 1940年提出的, 50年代起开始流行于英语国家,之后传播到其它国家,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城市地理学家绍勒尔(P. Scholler)甚至说:“没有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学说,便没有城市地理学,没有居民点问题的研究”。

自中心地理论流行于世界后,唤起世界各国数量众多的学者去实践应用它,修正发展它,目前它已成为城市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克里斯塔勒曾经敏锐地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我们探索这个原因,为什么城市有大有小?我们相信,城市一定有什么安排它的原则在支配着,仅仅是我们仍然不知道而已!”由此,他开始探索城市的分布规律。

通过对德国南部城镇的调查,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发表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系统地阐明了中心地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模式,建立起了中心地理论。

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克里斯塔勒创建中心地理论深受杜能和韦伯区位论的影响,故他的理论也建立在“理想地表”之上,其基本特征是每一点均有接受一个中心地的同等机会,一点与其它任一点的相对通达性只与距离成正比,而不管方向如何,均有一个统一的交通面。

后来,克氏又引入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即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的概念。

这一概念表示生产者为谋取最大利润,寻求掌握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能地大;消费者为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地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备完成上述行为的完整知识。

经济人假设条件的补充对中心地六边形网络图形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克里斯塔勒还提出以下概念:(l)中心地(Central Place),可以表述为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门槛人口: 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 为门槛人口(门槛)
服务人口 > 服务人口 = 服务人口 <
门槛人口 -- 赢利 门槛人口 -- 保本 门槛人口 -- 亏本
商品(服务)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商品(服务) 商品(服务)的 等级 特点 门槛人数
低级商品(服 人们经常需要购 较小 务) 买,需求频率高, 价格低
(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 5.中心地的等级 ①划分依据:提供职能种类的多少和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②划分:职能种类少,服务范围小为 低级中心地。职能种类多,服务范围大的 为高级中心地。 ③高低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即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高级中心地 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有 低级中心地所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
中心地级别越高,规模越大,个数越少。
4.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2 ).中心地的核心与服务范围:
克里斯泰勒认为,在理想化的均质平 原上,中心地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 呈正六边形,中心地则位于 正中 。消 费者购买商品和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服务,一般选择最接 近的中心地,
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 排斥的, 多个相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在 空间上的分布构成蜂窝状网格。
中心地的等级与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的关系
中心地 货物(或 职能种类 等级 服务)等 级 高等级 高级商品 较多,不仅供应相应 中心地 (或服务)等级的货物(或服 务),还供应所有低 于该等级的货物(或 服务) 低等级 低级商品 较少,无法提供高于 中心地 (或服务)该等级的货物(或服 务) 服务 范围
服务范围大于 门槛人数,经 营着有利可图; 服务范围等于 门槛人数,经 营者只能勉强 维持;服务范 围小于门槛人 数,市场区太 小,经营者无 法维持,只能 转行或倒闭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二)满足六边形空间结构的原则
1、各级中心地服务必须达到其门槛值,以使商人 有利可图(面积最大原则); 2、中心地区域所有消费者都应得到每种商品或服 务的提供(弥合原则)。
4.2 单一中心商品的中心地分布结构的形成
满足原则1,则构成农村聚落的三角形格网,而中心地的 等位圈是相切的,可有部分区域得不到供给;如是同时 满足原则2,则构成中心地(市场区域)呈六边形格网。
(1) 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 来地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
(2) 该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如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地影响(市场)区域、中心地之 间的关系、中心地地位和规模及空间关系及零售业区位 布局等。
(3) 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理论的不足
3、中心性——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性或 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常用中心地供给自身中心商 品后的剩余表示(总供给量与自身消耗量之差)。
4、补充区域(市场区域、中心地区域)——指从中 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周围区域。当中心与周围 的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成为补充区域的范 围。
5、商品服务范围(上限与下限)
第四节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四、中心地理论的评价
一、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1、背景
20世纪开始,经济活动加速了集聚的进程; 城市(聚落)在区域社会经济中占据了主导
地位。 2、目的
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 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规 律”这一课题。
3)中心地等级体系为:1,6,42,294,2 058,…。中 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7 倍。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是揭示区域城市体系规律的系统理论,是关于区域城镇体系结构和空间分布最优化的理论,它最先系统地阐明了区域城市体系中中心地(可以看作城市)的数量、规模、分布模式。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的假设:理想地表――土壤肥力同等、资源均匀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消费方式完全一致,相似于“均质平原”;统一的交通系统――平原内所有同等规模的城市的便捷性相同、平原内任意一点与其他地点的相对通达性只与距离成反比,交通费与距离成正比;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经济行为合理的人(“经济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的理论要点:第一,大多数聚落都作为中心地为其腹地或者市场区提供货物或服务,城市的基本功能就是作为腹地的服务中心,为腹地提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第二,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销售范围和级别不尽相同,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档次也不同,不同中心地之间的数目是按一定规律存在和排列的,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将一个地区的中心地分成不同的等级,从而形成中心地等级体系,越是高级的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种类越齐全;级别越低的中心,与相邻同级中心之间的距离越短,同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三,中心地市场区最有效的理论形状是正六边形,因为正六边形可以使中心地的利润最大化;按最有效市场区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有三种形态,每种形态形态按照不同的原则各有自己的K值(有3种K值);第四,中心地的发展取决于中心地功能的专门化,中心地的发展速度则取决于腹地对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增长的速度;六边形网络――平原上每个生产者的货物的最大销售范围都是一个圆,为了消除圆与圆之间的空隔而使相邻两圆相互重叠一部分并且平分重叠部分,从而得到了一个正六边形市场区(取代了圆形市场区),同等等级同等规模的正六边形、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正六边形有规律地连接成一个有机的市场网络体系,即六边形网络;城镇等级体系――取决于中心地提供货物的等级高低与种类多少,中心地(城镇)级别的高低与它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等级、数量是严格一致的,高等级货物和服务只有少数(高等级)中心地可以提供,克氏从最高等级货物的门槛需求开始往下推导,按此原则就形成了有序的区域城镇体系;三种K值制约下的区域城镇等级体系及其结构是不同的;3种原则下的K值――市场原则下的K值:K=3;交通原则下的K值:K=4;行政原则下的K值:K=7。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概述中心地理论又称“中心地学说”。

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欧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是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首先使用的。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的大量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他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体系包括:①中心地的数目;②互补区域(即中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的数目;③互补区域的半径;④互补区域的面积;⑤提供中心财货种类及其数量;⑥中心地的标准人口数;⑦互补区域的标准人口数等。

中心地理论模式将随人口数、生活习惯、技术等的改变而变化;同时也随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的不同,或中心财货价格的差异而表现互补区域大小的不同。

中心地体系可分别根据市场、交通和行政最优原则而形成。

中心地有等级、层次之分,一个较大的中心地市场区总是包含3个比它低一级的市场区,每个较高级的中心地概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并将南德中心地分为七级。

1940年德国学者廖什(A.Lsch)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提出生产区位经济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地理论在美洲、西北欧各国得到承认,并在居民点网和交通网规划中应用。

1960年在国际地理代表大会和国际城市地理讨论会上得到高度评价。

该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有:其性质是静止的,没有考虑城市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它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小系统成分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间,以及同一个小系统中同级居民点间横向职能(功能)联系。

另外,其假设的城镇空间分布及其他条件也都脱离现实。

由于理论以许多假设条件为前提,实际又不可能达到,城镇体系布局就不可能完全依照理论,城镇的规模、数量、距离、比例也不可能是严格的、机械的数学关系。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三、中心地三原则
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受到市场因素、交通因素、行政因素
的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
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1.假设条件
⑴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 平原。人口均匀分布,居民的收入、需求和消费方式相同。 ⑵具有相同的交通条件,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⑶消费者都利用距离最近的中心地,就近购买,以减少交 通费。 ⑷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的价格都相同。消 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
的工作,交通原则占优势。
克里斯塔勒得出结论: 在三个原则共同作用下,一个地区或 国家,应当形成如下的城市等级体系:A级城市 1个,B级城市2个,C级城市6至12个,D级城市 42至54个,E级城市118个。
四、评价 主要贡献
1.促进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走向对空间 规律和法则的研究。首次将演绎法引入地理学。 2.克氏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 理论基础。 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交通原则
1.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更高一级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 间点。
如果同一级中心地之间铺设一条交通线,则在这条交 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2.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
1个m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内包含着1个完整的m-1级中心
地和6个1/2的m-1级中心地,共计4个。
B1为中心地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B2为中心地为自身供给的数量。
3.货物的供给范围 货物的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称为货物的供给范围的上限或外侧界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述分析的中心地系统的均衡就是在市场 原则基础上形成的。克里斯泰勒认为,中心 地的市场区域规模是按照一定的比
例变化的。
比如,上述分析的在市场原则下形成的中 心地系统(图4—3),各中心地的市场区域 比其低一级的中心地市场区域大3倍。也就是 说等级m(m>1)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内包含 着3个等级m—1中心地的市场区域。 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为K=3即一个高级中 心相当于3个次一级的中心地。K=1+6 ×1/3=3
(五)中心商品与中心地职能的等 级
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 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 高级中心商品是指商品服务范 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如 高档消费品、名牌服装、宝石等。 低级中心商品则反之。如小百 货、副食品、蔬菜等
(六)中心地的等级
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 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中心地。中心地的 等级表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有几个 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
即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为K=4,即一个高
级中心相当于4个次一级的中心地。K=1+6 ×1/2=4
交通原则 在新开发的地区,移民拓荒一般沿着交通线 进行,较低级的中心地会在2个较高级中心地 的中点发展起来,导致较高级中心地的市场 区是低级中心地市场区的4倍。即k=4,1,3, 12,48…….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二)市场原则和中心地系统
初始时某一区域的任何地点的消费 者都可接受均匀分布的中心地提供的商品 服务半径相同(克里斯塔勒设定为21km) 的商品服务。 根据前提条件第五条的规定,初始状 态的中心地( B级中心地)分布将呈如图 4—l所示的六边形结构。为什么? 六边形结构从数学来看,其面积是仅 次于圆的最优结构。
西德实施《联邦空间整治法》的手段是 “点轴开发”。“点”就是指中心地和开发 重点,“轴”就是开发轴。 联邦空间整治内阁会议具体指出:在空间 整治中的中心地是指具有中心地意义的市镇 村,开发轴是聚落轴和连接中心地的结合轴。 运用中心地和开发轴进行空间整治的特点 是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措施。区域划 分是很重要的一步。在西德空间整治中,各 州一般分为如下几种区域类型:稠密区域、 农村区域、落后区域和东部国境周边区域等。
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 位点。
三是各等级的中心地数量、距离 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市场原理基础上的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
中心 地 等级 M A K B G P L 合计 中心 服务 服务半 地数 区数 径/km 服务 范 围/km2 44 134 400 1200 3600 10800 32400 … 提供商 品 的种类 数 40 90 180 330 600 1000 2000 … 中心地 的 人口数 1000 2000 4000 10000 30000 100000 500000 … 服务区 人 口数 3500 11000 35000 100000 350000 1000000 3500000 …
结论 在三个原则共同作用下,一个国家应该形成 结构合理的城市体系:A级城市1个,B级城 市2个,级城市6~12个,D级城市42~54个, E级城市118个 中外学者的验证:我国城市体系、商业网点 的布局

近级 网强 完 会 中 城市 格介 成 中 南 镇, 规绍 的 , 海 化依 律, 地 叶 城 策托 分我 级 大 镇 略这 布国 市 年 化 。些 的自 分 拿 研 节 然布出究 点 形图自报 推 多成 向 己 告 动 个了 李 手 座 就 地呈 克 绘 谈 200
(七)经济距离
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 围大小的重要因子是经济距离。经济
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 距离。是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
三要素所决定的距离,但消费者的行为 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
四 中心地三原则与系统的空间模型
(一)基本前提:
第一、均匀的平原: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 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 第二、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且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 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输距离都相等。 第三、人口均匀分布,且偏好相等。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 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 第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 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 通费。投入物和技术的成本相等 第五、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 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 第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理性的,生产者尽可能扩大生产 第七、人们总是从最低、最近的中心地购买商品和劳务,商品 的出场价格和运输费由消费者承担。

商品服务半径为20 km的商品时,若 仍然只靠原有的中心地供应,在每3个 相邻中心地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之 间都将存在着一个空白区(图4—2的阴 影部分),空白区得不到该级中心地的 服务或者说没有包含在该级中心地的市 场区域中。这时就会在空白区出现一个 次一级中心地(图4—2中的K级中心 地),以满足空白区居民的需要。图4 -3为均衡模式。
六 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
上述是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核心,他为 了检验自己理论的正确与否,进行了实际研 究。首先按照各中心地的中心性的大小进行 中心地等级划分。所谓中心性是中心地对周 围区域作用的相对意义的总和,实际上是表 示中心地职能大小的一个指标。
中心地理论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克氏的中心地理论是地理学由传统的区 域个性描述走向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 直接推动原因,把逻辑演绎的方法引入地理 学,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第二,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 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中心地理学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 论基础之一。
(二)中心性
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 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中心性一般用下式表示: C=B1-B2 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 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大小)
(四)商品服务范围
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和下限两种。 上限是对中心服务商品的需求所限定, 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 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规定的 边界,即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 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求量 (门槛值)。
存在的问题
第一,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即中心地的 布局是按照上限大小来决定。 第二.在中心地系统中,K值在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 的。 第三,把消费者看作为“经济人”,认为消费者首先 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 第四,忽视了集聚利益。 第五,中心地理论对需求的增加、交通的发展和人口 的移动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没有进行论述。
486 162 54 18 6 2 1 729
729 243 81 27 9 3 1 …
4.0 6.9 12.0 20.7 36.0 62.1 108.0 …
(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特 点: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 的交通线的中点。比如 m-l(m>1)级中心地是 布局在两个m级中心地连接线的中点(如图4-5) 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 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一、定义 是关于一定区域和国家内城市等级、规 模职能、大小和空间结构的学说 二、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加 速了经济活动集聚的进程。城市在整个社会经 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 位,它成为工业、交通 的集中点,商业、贸易和服务行业的集聚点。 所以,许多经济学家把研究的焦点对准城市。

walter christaller敏锐的观察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城市有大小?肯定有一个安排它的原 则在起作用?仅是我们不知道 他通过观察德国南部的城市分布,得出了关 于城市的数量、规模、分布模式,叫中心地 理论,被认为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大的贡献 之一。 德国城市地理学者绍勒尔说:没有中心地理 论,就没有城市地理,没有居民点问题的研 究 学者对该理论的实践、应用、修正、发展
在经济便利,发达的地区,遵循市场原则: 每一个低级市场区被3个高级市场区所分享 每个高级中心地实际上辖有自身和其它2个低 级的中心地,即一个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是 低级市场区的3倍,k=3 高一级中心地的面积是低一级面积的3倍。 等级体系中,市场区系列为1、3、9、27、 81;1、2、6、18 ………
另外,日本的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 划(1977年)中的定住圈构想与上述思 路也基本一致;第四次综合开发计 (1987年)的多极分散型国土形成的构 想提出了超越定住圈的大范围的圈域, 象类似这种多重功能区域结构的特点也 与上述思路相同。
4 在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应用 至今为止,可以说中心地理论是研 究城市和城市体系的最完善的理论体系。 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一定的数量、等级 规模和空间分布规律,这一特性与中心 地理论相一致。中心地理论在实际运用 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 应用领域主要局限于第三产业和城市, 对第一、第二产业布局该理论指导意义 不大。尽管如此,中心地理论对第三产 业和城市研究的有效性,对于实现诸于 国土与区域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
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
1 在集市研究上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集市是指在定期进行产品交 换和交易的市场,因此,也可称为定期市 场。 集市的特征 集市一般具有周期性、巡回性、交易的 地区性、集散性、等级性和社会职能性特 征。
2、在国土规划与调整中的应用
西德的空间整治与中心地理论 1965年4月8日西德颁布了《联邦空间 整治法》,其目标是实现全国各地区居民 享受“同等的生活条件”,所谓的同等是 指社会资本、就业条件和环境条件必须满 足某种最低标准,以社会资本为例,规定 各级中心地的目标如表4—3所示。
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 统,各中心地间的距离的关系也有固定 的关系,如图4-4所示,上一级中心地 之间的距离是下级中心地距离的 3 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