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概论中心地理论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Economic Geography
6.市场原则的克氏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⑴中心地具有等级性,各等级的 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⑵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 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 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⑶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 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见97页,表4-1
Economic Geography
Economic Geography
沃尔特•克里斯泰勒
Economic Geography
二、基本概念
1.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 是指向周围地区消费者提供各 种商品和服务的地方。 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或者一 个居民聚居点,或者一个商业或 服务业中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conomic Geography
2.中心性
(二)中心商业区的内部结构
霍伍德和博伊斯提出的中心-边缘模型 具有代表性。 中心商业区的空间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即核心部和边缘部。见105页图4-6 核心部具有高度的土地利用、空间垂 直发展、白天人口集中和特殊职能布 局等特征。 边缘部土地面积相对广、土地利用密 度不高。
Economic Geography
Economic Geography
克氏还认为,高级中心地对远距离 的交通要求大。 因此,高级中心地按照交通原则布 局,中级中心地按照行政原则作用 较大,低级中心地的布局用市场原 则解释比较合理。
Economic Geography
四、评价 主要贡献
1.促进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 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的研究。首次 将演绎法引入地理学。 2.克氏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 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 论基础之一。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托费尔·威尔采克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理论,是最早的经济地理学理论之一。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城市为中心,随着城市的规模增大,其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向周边地区扩散,形成一个中心地带的格局。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指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支配和影响,使其产生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1、中心地带中心地带是指由城市和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空间单元,城市是中心,周边地区是外围,中心地带是中心和外围的一个整体。
城市是中心,扮演着控制、支配周边地区的角色,周边地区是外围,扮演着为城市提供资源、劳动力的角色。
在中心地带里,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相互依存、互动关系紧密。
2、中心的经济活动中心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服务、行政管理、文化等。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它集中了大量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
在中心地带里,城市不断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其聚集,从而扩大了周边地区的经济规模。
3、周边地区的空间组织周边地区是城市的外围,其空间组织主要是面向城市的空间组织和面向自然环境的空间组织两个方面。
面向城市的空间组织是指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组织,如农业、工业、交通等等;面向自然环境的空间组织则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的组织。
4、中心地带的等级结构中心地带的等级结构指的是不同城市规模所形成的等级结构。
即大城市会辐射和控制周围的小城市,而有些小城市则会依赖大城市的支持和影响,形成繁荣的小城市。
中心地理论的提出,对经济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都有深远的影响。
先后出现了德国地理学派、英国地理学派、美国地理学派等,都是将中心地理论和其他知名学派的理论进行融合并发展。
中心地理论阐述了城市的重要性和中心地带的组织特点,并阐明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心地理论是经济地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现代城市与其周边地区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
中心地理论【完整版】
在研究方法上,克里斯塔勒作
为地理学者一反过去传统的归纳 法,运用演绎法来研究中心地的 空间秩序。提出了聚落分布呈三 角形,市场区域呈六边形的空间 组织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心 地规模等级、职能类型与人口的 关系,以及三原则基础上形成的 中心地空间系统模型。
第二,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且
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 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第三,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
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 少交通费。
第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
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 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 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
第五,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 级中心地职能。比如专营某名牌 服装的专卖店和经营宝石的宝石 店是高级中心地职能,而经营小 百货的便民商店则是低级中心地 职能。
(六)中心地的等级 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
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 中心地。比如有宝石店的中心地 是高级中心地,而仅有便民商店 的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
(四)商品服务范围 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
种。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 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 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 者手中的空间边界。从理论上说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为补充区域的 边界。
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 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 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 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 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下限为中心地内该最小限度的消 费者的空间范围。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 如下关系,即:1,3,9,27, 81,…。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 看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
地理学概论地理空间理论
地理学概论 第三章 地理空间理论
学习任务
第一节 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节 区位理论 第三节 中心地理论
第四节 行为地理论 第五节 区域理论
一、区位的定义与特点 2、定义与特点
1)定义: 分布的地区或地点(陆大道. 区位论与区域研究方法);
2)特点: • 空间性:地理位置、行政位置、环境位置、交通位置; • 结构性:事物之间的空间距离与成本关系; • 环境性: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文化性:取决于人的知识、素质、经验等。
近代区位论
特点:立足区域或城市,着重空间结构分析,以利 润最大化为目标
二、区位论的产生、发展和内容
1、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
8)50-60年代,进入现代区位论研究时期;
现代区位论
特点: 1)研究领域拓宽:宏观到微观(如国民经济产业布局vs.
零售商业具体选址,公司区位、企业集团的区域结构;
2)考虑的影响因素增加:不限于距离、运费、还考虑
4)农业区位论的意义:评价
二、区位论的产生、发展和内容
2、区位论的内容:农业区位论
4)农业区位论的意义:农业地理方面
二、区位论的产生、发展和内容
2、区位论的内容:农业区位论
4)农业区位论的意义:经济学方面
二、区位论的产生、发展和内容
2、区位论的内容:农业区位论
5)农业区位论的局限性
二、区位论的产生、发展和内容
二、区位论的产生、发展和内容
2、区位论的内容:农业区位论
3)农业区位论的应用与实践
二、区位论的产生、发展和内容
2、区位论的内容:农业区位论
3)农业区位论的应用与实践
二、区位论的产生、发展和内容
中心地理论
【看谁快】
1.关于中心地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心地的级别越高,六边形的面积就越大 B、同一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 C、不同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 D、同一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 )
B
2.关于中心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地级别越高,提供职能种类越少 B.中心地级别越低,中心地服务范围越大 C.中心地级别越高,门槛人口越高 D.中心地级别越低,中心地数目越少,中心地平均距离越近
A
读右图回答
1在一个600人的小镇上, 如右图开设了三家规模相 当的杂货店,若三个杂货 店的生意都刚刚能维持, 则这三个杂货店的平均门 槛人口是______ 200 人。 2如果杂货店由三家变为两 家,那么杂货店的服务范围将 ________ 扩大 ,杂货店的生意将 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 比较兴旺 顾客人数高于门槛人口,各店均会盈利 3如果杂货店由三家变成四家,其结果可能是___,理由__ 。
应用: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商业网点、教育网的布局
北京城的发展 北京是一座历史古 城,北京城商业网 点的长期发展变化 就体现了中心地的 思想。其中同级商 业网点的布局,其 服务范围大致呈现 为正六边形,说明 其满足了中心地理 论要求的商业中心 布局是合理的。
【P35活动】问题探究
1.结合北京市区图,读图探讨北京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2.把图中的东单、东四、地安门、西四、西单、前门6个商业 中心依序相连,看看所构成六边形的中心地是哪里?并就此对 中心地级别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展示分析。 答:(1)北京商业网 点的空间分布规律符 合正六边形规律。(2) 6个商业中心依序相连, 构成六边形的中心地 在天安门。中心地级 别越低,服务范围越 小,中心地级别越高, 服务范围越大。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A
1
Economic Geography
第一节 克氏中心地理论
A
2
Economic Geography
一、中心地理论形成的背景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 版了著作《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原理》, 成为第一位系统提出中心地理论的学 者。
见97页,表4-1
A
24
Economic Geography
(二)交通原则
1.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更高一级 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间点。
如果同一级中心地之间铺设一条 交通线,则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 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如 下图,97页
A
21
Economic Geography
5.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
一个B级中心地在自己的市场区域 内包含着1/3 × 6 =2个K级中心 地。 由图可见,一个B级中心地内包含6 个A级中心地。
A
22
Economic Geography
由图可见,一个B级中心地内包含 12个M级中心地,在每条边界上共 同拥有2个,6条边界共计12个,平 分各6个,总计18个。
依此类推,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 系为1,2,6,18,54…。
A
23
Economic Geography
6.市场原则的克氏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⑴中心地具有等级性,各等级的 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⑵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 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 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⑶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 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PPT课件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 德国南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中心地: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 场所。中心地可以是城市或商业中心。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 心的正六边形。
3、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 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中 心地则位于正中。
2021/3/12
3
服务范围
• 出售低级商品和提 供低级服务的商店
• 门槛低 • 中心地等级低 • 服务范围小 • 彼此间的距离近 • 数量多
• 反之 2021/3/12 高级中心地
•
服务范围包括低级中心地的服
务范围
4
中 心 地 理 论 示 意 图
2021/3/12
5
2021/3/12
中级中心地
8
2. 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A.甲普通服务店 乙家具商店 丙星级宾馆
B.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C.甲早点铺 乙汽车销售 丙高级家用电器
202D1/3./12 甲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
9
2021/3/12
读下面地租水平等值线图,完成下列 问题:
(1)在图中用不同的图例表 示出各类用地分布。
2021/3/12
1
中心地等级越高 服务范围就越大
2021/3/12
门槛人口
维持一家企业生 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 称为门槛人口。
低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低;
高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高。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盈利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保本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亏本
2
服务范围
• 把顾客的来源点在图 上,就可以大致画出 商店的服务范围。但 是,这个范围通常不 固定,也没有明确的 界限。
中心地理论概念:
中心地理论概念: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即假定某个区域的人口分布是均匀的,那么为满足中心性需要,就会形成中心地商业区位的六边形网络。
中心地理论的三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中心地理论的理论作用:(1)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来地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
(2)该理论是诚实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如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地影响区域、中心地之间的关系、中心地地位和规模及空间关系及零售业区位布局等。
(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4)以古典区位论的静态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静态一般均衡区位理论,为后来的动态一般区位理论开创了道路。
(5)运用演绎法研究中心地的空间分布模型,把地理学的地域性,综合性与区位理论相结合,使区位理论研究逐渐向地理学领域扩展,并成为现代理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6)建立了系统的城市区位理论,把区位理论的研究对象从农业,工业扩大到城市,并为市场区位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7)促进了地理学的计量革命,并对地理学采用系统论,系统分析方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等研究工作的发展。
总述:在区域规划中,按照中心地理论可合理地布局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其它经济和社会职能。
中心地理论的实践作用:总述:在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应用至今为止,可以说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和城市体系的最完善的理论体系之一。
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一定的数量、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规律,这一特性与中心地理论相一致。
因此,如何科学地合理地规划区域内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中心地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心地理论的具体应用:一.中心地理论在商业布局中的应用:(1)人口密度和购买力的地域差异对商业布局的影响:克氏理论一直假定:人口的地域分布是绝对均匀的。
事实上,人口密度的地域差异会影响到商业布局的模式,根据克氏理论:任何一级中心地市场区的大小都取决于其经营商品的限界值。
中心地理论名词解释
中心地理论名词解释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戈特利布·冯·弗鲁格斯提出的,他的主要著作是《中心地学》。
中心地理论是一种地理学理论,主要用来研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该理论通过分析城市的空间分布、功能和等级,来解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城市所承担的区域服务和中心功能。
中心地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概念和定义:1. 中心地: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较高等级和较高级别功能的城市。
中心地通常具有商业、行政、文化等多样化的功能,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2. 中心地体系:指由多个中心地组成的系统。
中心地之间存在互相依存和互相支持的关系,形成由中心地和其周边地区构成的区域经济发展网络。
3. 中心地等级:指根据城市的规模、功能和影响力等因素,将中心地划分为不同等级。
通常按照中心地人口规模、商业区域面积、经济主导产业等因素来划分等级。
4. 中心地服务:指中心地为其周边地区提供的各种商业和公共服务。
中心地服务包括商业物流、金融服务、教育、医疗等,可以满足周边地区的居民和企业的需求。
5. 中心地影响范围:指中心地对其周边地区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中心地的影响范围通常按照距离、交通网络等因素来界定,影响范围内的地区通常与中心地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心地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可以帮助政府和规划者合理规划城市和地区的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中心地理论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
第八讲 中心地理论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市场原则是建立中心地系统模型的基础。 市场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以下列条件 为基本前提(假设) : 第一,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 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 地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 方式都相同。
第二,具有相同的交通条件,且运费与距 离成正比。
克氏进一步强调,高级中心地对远距离的交 通要求大。因此,高级中心地按交通原则布 局,中级中心地布局行政原则作用较大,低 级中心地的布局用市场原则解释较合理。
四、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一)意义
第一,克氏的中心地理论是现代地理学发 展的基础。初次把演绎的思维方法引入地 理学,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他被后人尊 称为“理论地理学之父”。
第三,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 基础之一。对研究区域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区域规划中,按照中心地理论可合理地布 局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其它经济和社会职 能。
(二)存在的问题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尽管对地理学、 城市经济学和区位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然这种缺陷 是从现在的眼光来看的。
劳动力费用低于B地。 (3)依据韦伯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的思想,在何种情
况下A工厂会迁移至C地? (4)韦伯劳动力成本指向的思路是什么?
over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 统
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不同于市场原 则和交通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它的特点是:
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在行政区域 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 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
因此,各等级的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为:1,7, 49,343,…,以7的倍数增加。因此,在行政 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作为K=7的 中心地系统。
人文地理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优点
便于组织交通,从A级中心地 经B级中心的向外辐射线路可 以穿越C、D级,且A、A级之间 的直达线路。
缺点
增加了K值,给予市场组织带 来一定困难。
★行政(管理)原则( K=7原则)
按K=3或K=4原则组织起来的城市体系,其共同的 缺陷就是使经济区与行政区完全脱节,因而经济中 心也就不能兼任行政中心。这是因为在上述两种城市网
优点
有利于组织 商品销售
缺点
(1)不便于组织交通联系。以A级中心地为起点 向外辐射的交通线路理应通过它的市场区的六个 角的顶点,但这样布局的线路能够连接的其它各 级中心地的数量却很少。 (2)A、B级之间的交通线路不经过任何C级中心 地。 (3)A、A级中心地之间没有直接的通路,这与 事实不符。
(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及其六边形市场区;
(2)然后在A级六边形市场的六个角上各布局一个B 级中心地,并形成相应的六边形市场区。 这样就把每个大市场区划分为七个低一级的市场区。 但这样一来,除A 级市场信息区外,其余各级市场 区已经不能保持六边形,而是五边形。
K=7时, 市场区数量的等级序列是1、7、 49、343….即7 (N-1) 中心地数量的等级序列是1、6、 42、294 …. 即7 (N-1) - 7 (N-2)
七、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相关概念
中心地 中心商品
中心商品(含服务)是指在少数的地点(中心地)生产、 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中心地为供给中心 商品职能(中心地职能)的布局场所。中心地职能为供
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
相对重要性。
服务范围(最大销售范围、门槛人口)商品服务 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 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 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 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叫做 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下限为中心地内该 最小限度的消费者的空间范围。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和应用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托弗·魏变明(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地理学理论。
该理论基于一种假设,即人们在购买日常商品和服务时倾向于选择距离更近的地方。
它主要研究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商业和经济发展。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包括:1.1 中心地(Central Place)中心地是指具有较高水平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能够满足周边社区的需求的地点。
中心地可以是城市、市镇或村庄等。
在理论中,中心地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中心,周边地区是其商业辐射范围。
1.2 中心地层次(Central Place Hierarchy)中心地层次是指根据地理位置、功能和规模将中心地分类并排列的等级系统。
根据中心地层次,中心地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例如主要中心地、次要中心地和小中心地等。
主要中心地通常面积较大,服务范围广,提供高级商品和服务;而小中心地面积较小,服务范围有限,提供一些基本商品和服务。
1.3 中心地间隔(Central Place Distance)中心地间隔是指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根据中心地理论,中心地间隔有一个固定的最佳距离,也即最适宜的经济半径。
经济半径是指在该距离内,一个中心地能够提供商品和服务满足其周围社区的需求。
超过经济半径的距离内,人们更有可能选择其他更近的中心地。
2. 应用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和经济地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中心地理论的一些应用领域:2.1 零售业布局规划零售业通常依赖于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需求。
中心地理论可以帮助零售商确定最佳的店铺布局。
根据中心地理论,零售商可以将主要中心地和次要中心地作为零售店铺的选址依据。
在一个中心地周围的经济半径内,只需要一个主要中心地,这可以确保该中心地的稳定销售并吸引周边顾客。
而在其他中心地间隔内,可以开设一些次要中心地,以便更好地服务周边社区。
2.2 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地理学--中心地理论
概述中心地理论又称“中心地学说”。
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欧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是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首先使用的。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的大量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他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体系包括:①中心地的数目;②互补区域(即中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的数目;③互补区域的半径;④互补区域的面积;⑤提供中心财货种类及其数量;⑥中心地的标准人口数;⑦互补区域的标准人口数等。
中心地理论模式将随人口数、生活习惯、技术等的改变而变化;同时也随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的不同,或中心财货价格的差异而表现互补区域大小的不同。
中心地体系可分别根据市场、交通和行政最优原则而形成。
中心地有等级、层次之分,一个较大的中心地市场区总是包含3个比它低一级的市场区,每个较高级的中心地概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并将南德中心地分为七级。
1940年德国学者廖什(A.Lsch)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提出生产区位经济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地理论在美洲、西北欧各国得到承认,并在居民点网和交通网规划中应用。
1960年在国际地理代表大会和国际城市地理讨论会上得到高度评价。
该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有:其性质是静止的,没有考虑城市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它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小系统成分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间,以及同一个小系统中同级居民点间横向职能(功能)联系。
另外,其假设的城镇空间分布及其他条件也都脱离现实。
由于理论以许多假设条件为前提,实际又不可能达到,城镇体系布局就不可能完全依照理论,城镇的规模、数量、距离、比例也不可能是严格的、机械的数学关系。
城市地理——中心地理论
居民为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随 距离变化的曲线
一期商人
二期商人
商人
商人
三期商人
商人
商人
商人
每个商人都希望获得最大的市场区,这就要求在同样的面积里可以摆放最少的 商人而又需要覆盖全区域,那么最为紧凑的多边形就只能是六边形网络
推荐阅读著作和论文
沃尔特.克里斯泰勒著,常正文,王兴中译. 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 北京:商 务印书馆,2019
杜能著,吴衡康译.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9.
阿尔弗雷德.韦伯著,李刚剑等译. 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德]奥古斯都·廖士.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问的关系(中译
交通运输演进
机动化提升的影响 交通成本下降的影响
中心地区位固定条件下的情形 中心地系统动态变化模式探讨
基于人口迁移(城市化)的演变路径 等级替代
水资源分布造成的中心地系统形变
山体的单向阻隔畸变 河流穿越畸变效应
异化的边界效应 1
异化的边界效应 2
交通运输干线对均质化地面的重构
交通系统演进导致中心地系统重组 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组织网络演进 生产技术革新与组织制度创新——导致生产集聚的空间转换 制度与体制演变——中心地组织原则转化
研究的新技术条件
利用现代遥感技术获得大空间、长序列中心地系统地理数据 现代统计手段和统计资料为系统研究创立基础数据
二、条件缓和下的中心地系统及其动态演化
对结果进行线性变换
0.800
0.600
高考地理-知识库-中心地理论
高考地理-知识库-中心地理论高考地理-知识库-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
50年代起开始流行于英语国家,之后传播到其它国家,被认为是20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建立基础之一。
(1)中心地概念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2)中心地的等级性中心地主要提供贸易,金融,手工业,行政,文化和精神服务。
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有高低等级之分。
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
高级中心商品是指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
例如高档消费品,名牌服装,宝石等。
低级中心商品是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例如小百货,副食品,蔬菜等。
低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
高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
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中级中心地,其供应的商品和服务范围介于两者之间。
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可以满足,但要购买高级商品或高档次服务必须到中级或高级中心地才能满足。
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之间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是中心地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中心地按照其提供的货物(或服务)的等级排列成有顺序的等级系统。
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高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又被更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
而相同级别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各级中心地最终会形成一个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系统。
在这个体系中,高级中心地位于它的服务范围的中央,有6个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在服务范围的角上;低一级的中心地又有它比较小的服务范围,它的角上又有6个更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以此类推,直到最低一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中心地理论
第二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假设 1) 地域是一个均一的平原,避开了自然地形和 人工障碍的影响。 2) 区域内有足够的资源,而且分布均匀。 3) 区域内各个方向都具有相同的运输条件,即 存在一个统一的交通面。 4) 地域上经济活动可长年在任一方向进行。 5) 居民及其购买力是连续划一的分布。 6) 消费者活动遵循“最短距离原则”,生产 者之间间隔尽可能大。
一、假设条件和有关的概念术语
• 1、假设条件: 理想地表--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 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地分布,且 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中心地 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方都可布局。具有统一的交通 系统,且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 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经济人 --即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 理的人。表示生产者为谋取最大利润,寻求尽可 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 能地大;消费者为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地到最 近的中心地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
3.行政原则
• 在行政作用明显的地区,受行政原则控制,克氏 认为,每个中心地在行政管理上只能从属于一个 高级中心地,不能象市场原则或交通原则那样同 时受两个或三个高一级中心地的影响 • 在K=3和K=4的系统内,除高级中心地自身所辖的 一个次级辖区是完整的外,其余的次级辖区都是 被割裂的,显然,这不便于行政管理。 • 为此,克里斯塔勒提出按行政原则组织的K=7的系 统。
服务范围上下限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
• ①如果门槛距离大于货物 的最大销售距离, • ②如果货物的最大销售距 离和门槛距离相等, • 正好能得到利润。 • ③如果货物的最大销售距 离大于门槛距离, • 超额利润。
二、克氏理论要点
• 1、同一等级的中心地有同样大小的服务范围,即六 边形市场区 • 2、中心地分布要满足两个条件: • 一是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 最大化(必须采用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因为这可 以使供应点的数量达到最少化) • 二是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口都应得到每一种货物的提 供或服务(圆形的市场区被六边形的市场区所替代) • 3、中心地的分布是等边三角形网络,六边形市场区 • 4、整个中心地及市场区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络嵌套 而成。嵌套原则:低一级中心地和市场区被高一级 的市场区所包括,整个体系都如此,相同级别的市 场区和中心地是独立的彼此排斥的。
经济地理学课件NO4第四章中心地理论
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二、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四、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 五、克氏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back
图 沃尔特•克里斯塔勒
back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图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形成原理示意图ahead
图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back
3.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 下关系,即:1,3,9,27,81,…。 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是按 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在市场原则基
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
的中心地系统。
back
(一)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
中 心 商 品 ( 含 服 务 ) —— 在 少 数 的 地 点 (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 消费的商品。 中心地职能——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中心地职 能)的布局场所。
back
(二) 中心性
◆概念: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 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 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 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者像社会主义 国家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
ahead
图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back
四、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
克里斯塔勒计算了德国南部中心地的 中心性。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把当时 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划分为7个等级(L, P,G,B,K,A,M)。 测定了各级中心地间的距离,发现最 低一级的中心地(M)间的距离为7 km, 高级的中心地间的距离是次一级中心 地间距离的31/2倍。
中心地学说名词解释
中心地学说名词解释
中心地学说(Central Place Theory)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托弗·惠弗(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地理学理论,用于解释城市和市场之间的空间分布模式。
该理论旨在描述各个城市和市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的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心地学说的关键概念包括:
1. 中心地(Central Place):中心地是指一个城市或市镇,它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拥有一定的中心性和经济影响力。
中心地通常是商业、文化、教育、政治或其他方面的中心。
2. 中心地层次(Central Place Hierarchy):根据中心地的规模和功能,中心地被分为不同的层次。
较大的城市通常具有更高的中心地层次,拥有更多的服务和资源,而较小的城镇则属于较低层次。
3. 范围(Range):范围是指一个中心地提供服务和商品的最远距离。
不同类型的中心地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有不同的范围。
4. 中心地间距(Spacing):中心地间距是指不同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通常受到地理条件、交通网络和市场需求的影响。
根据中心地学说,中心地在地理区域内以一定的距离分布,较大的中心地分布较远,较小的中心地分布较近。
这种分布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减少冗余和浪费。
总的来说,中心地学说是地理学领域的一个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城市和市场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及不同中心地在地理区域内的层次和相互关系。
这个理论对于城市规划、市场分析和地理空间规划有着重要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行为地理论
1、行为地理论基础
地理物象的空间图标的作用分析:
通过认知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指导环境设计; 研究城市人的认知地图,指导城市标志体系的建设; 研究旅游者的认知地图,设计合适的旅游路线、景区标 志……(例如:城市意象、旅游地意象……)
四、行为地理论
1、行为地理论基础
1)行为的定义与类型:
定义:指生物以其外部和内部活动为中介与周围环境的相 互作用。
包括: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外在的行动。
2)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特性:
影响因素:自然基础、经济要素、社会要素(例:草地); 特性:主动性、选择性、相对于“经济人”的“满意人” 特性。
行为地理研究人类实际行为与环境空间关系。
四、行为地理论
1、行为地理论基础
6)认知地图:
是以地理物象为基础,人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产生 的心理图像,即人们心目中的空间形象,是主观世界空间。
四、行为地理论
1、行为地理论基础
7)认知地图与空间环境要素间的关系:
将某一地区多人的空间认知地图进行空间图式的组合,即 可分析该区域人的外在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形成 该区域的地理物象空间图标。
3)产生背景
20世纪60年代新崛起的计量地理学使其准确性增强,预测 性提高
人文地理学逐步转向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来研究人类精神 活动的奥秘,以解释人的心理行为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 其人地之间的交流过程。
行为地理学是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的需要 ……
四、行为地理论
2、行为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4)发展变化
性质由方法论科学向理论科学迈进行为研究---行为空间、 地理物象、环境感应、认知
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行为地理学的 研究领域已扩展到:信息流分析、调查与学习模式、选择行 为研究、感应研究、决策与选择行为研究。20世纪70年代后 期以来,行为研究范畴已涉及到人和环境关系的许多领域。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小结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2、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理论
1)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2)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3、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理论
1)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3、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理论
D. 六边形面积的定量关系:高一 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一级中心 地服务范围的3倍。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A. 低级中心地和服务范围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 B. 相同等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C. 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角上有6个低一级的中心地; D. 六边形面积的定量关系: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一级中 心地服务范围的3倍。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1、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理论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1、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理论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1、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理论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在上述圆与圆之间存在空白区的前提下,空白区消费者如果都 选择最近供应点来寻求服务的话,空白处又可分割成三部分,分 属其最近的供应点,这样圆形的服务范围被正六边形服务范围 所代替.
目的让进入环境的人感到:安全、愉悦、亲切……
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四、行为地理论
2、行为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行为地理学的定义:指研究行为地理研究人类实际行
为与环境空间关系的学问 。
2)研究对象: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
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
四、行为地理论
2、行为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五、意义与存在问题
学习任务
第一节 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节 区位理论 第三节 中心地理论
第四节 行为地理论 第五节 区域理论
第四节 行为地理论
行为地理论的作用?
一、行为地理论基础 二、行为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行为地理学的应用实践 四、行为地理学的局限性
四、行为地理论
1、行为地理论基础
1)行为的定义与类型; 2)行为影响因素与特性; 3)环境知觉; 4)环境认知; 5)地理物象; 6)认知地图; 7)认知地图与空间环境要素间的关系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1、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理论
理论要点
A. 低级中心地和服务范围被高一 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
B. 相同等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 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C. 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角上有 6个低一级的中心地;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地理学概论 第三章 地理空间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的产生背景
1、提出
1930,博士论文; 1933《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1、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理论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1、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理论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3、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理论
2)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4、三原则适合条件
1)
2)
三、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假设与要点
4、三原则适合条件
3)
4)
四、应用实践
1、
四、应用实践
1、
四、应用实践
2、
四、应用实践
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
五、意义与存在问题
五、意义与存在问题
四、行为地理论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 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四、行为地理论
1、行为地理论基础
4)环境认知:
是在环境知觉基础上,人对环境信息再现大脑后的认识; 是对环境知觉中的信息进一步分析思考后做出的知觉判断。
包括:对环境信息刺激的直接反应认识过程(草地); 依靠间接环境信息刺激的更一般的认识过程(地铁)。
简单理解: 就是对曾经知觉过的环境记忆、再现、识别、感知、判
断的过程。
四、行为地理论
1、行为地理论基础
5)地理物象:
定义:指地理环境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 的形象,是人对周围环境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或了解,并 经过稳定性思维而得到的具体形象。
特征: 距离衰变,越近越清晰,反之; 动态性,地理环境与事物及其反应的社会特征会随时间的 变化而变化;认识主体的人的哲学观、文化知识、阅历变化 引发的地理物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