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病原体倪语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体(M. hominis)、生殖器支原体(M. genitalium)、穿通支 原体(M. penetraus)和溶脲脲原体(U. urealyticum)。
肺炎支原体
•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原体,所 引起的人类支原体肺炎病理变化以间质性 肺炎为主,又称之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 支原体对热和干燥敏感,取材后宜立即接 种,或置于转运培养基中(蔗糖磷酸盐缓 冲液),4℃能保存72h,-70℃或液氮能 长期保存。
• Dienes等于1937年首次从前庭腺炎患者脓液中分 离出支原体。
• Chanock等于1962年成功进行支原体人工培养。
• 1967年正式命名。
分布与分类
• 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迄今已分离到150余种,其 中寄生性的有90多种,而人体支原体至少有16种。
• 支原体归属柔膜体纲(Mollicutes)、支原体目 (Mycoplamatales)。下再分三科:
一、临床意义
• 肺炎支原体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以温带为 主。平时散在发病,3~5年出现一次地区性 流行。
• 本病传染源为病人或带菌者,主要经飞沫 传染,主要是在学校、家庭和军队流行, 长期密切接触才能感染发病。
• 流行特点为间歇性,长时期缓慢播散,可 持续数月至一年。
(一)致病性
• 肺炎支原体主要侵犯呼吸系统。 • 粘附作用 肺炎支原体借滑行运动穿过粘膜上皮细
9.2%
N=56
6.6%
N源自文库40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衣原体
10.2%
N=62 混合感染
一项自2003年-2004年我国7个城市12个研究中心,对665例CAP患者病原体监测结果,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日趋升高。 刘又宁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l):3-8.
支原体
•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无细胞壁的
• 支原体主要以二分裂繁殖,由于基因组小,代谢能力有限, 故繁殖较慢,1~6小时分裂一代,反复传代后生长快,对 数生长期细胞数可达107CFU/ml;在液体培养基中常呈极 浅淡的混浊,在相差显微镜下为球形或双球形及长丝状, 以滑行方式进行运动;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直径 10~100μm的菌落。
• 初次分离时菌落呈细小的草莓状,反复传代后呈典型的 “荷包蛋”状菌落;菌落能吸附豚鼠红细胞;能产生溶血 素,可迅速而完全地溶解哺乳动物红细胞;半固体培养基 中呈现肉眼可见的细小粒状菌落。
非典型病原体
引起社区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病原体 •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引起社区呼吸道感染的非典型病原体 •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
国内CAP流行病学
肺炎链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为主要致病菌
40%
阳性率(%)
30%
20.7%
20%
10% 0%
N=126 肺炎支原体
10.3%
N=63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结构 • 肺炎支原体形态呈短细丝状,长约2~5μm,在近
细胞丝状体尖端有一球状的特殊结构,典型的肺 炎支原体形态类似酒瓶状,没有细胞壁,仅有细 胞膜。 • 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Giemsa染色呈淡紫 色。电镜下观察,支原体的细胞膜由三层结构所 组成,厚7.5~10nm,内外两层主要为蛋白质,中 间层系脂质,其中胆固醇含量占36%。 • 所有肺炎支原体株均有17×104Da的P1膜蛋白和 43×103Da菌体蛋白,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特异 性免疫原,是目前血清学诊断推选的主要抗原。
•初分离时,一般10d左右长出菌落, 呈致密圆形,常不出现油煎蛋状,需 经数次传代后,菌落开始出现典型的 油煎蛋状。
•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阳性率不高, 需20d或更长时间,对临床快速诊断意 义不大。但对流行病学调查有意义。
三、微生物检查
(一)标本采集
• 一般可取病人痰、咽拭子、鼻咽洗液、支 气管分泌物、血清标本等。因肺炎支原体 有粘附细胞作用,以拭子标本为好。
(二)培养特性
• 营养要求高,培养基中必须添加10%~20%的人或动物血 清,以提供支原体不能合成的固醇和长链脂肪酸,并可稳 定其细胞膜。
• 初次分离培养支原体,尚须添加10%的酵母浸膏,并置于 5%CO2 的的条件下生长较好。生长最适PH为7.8~8.0, PH 7.0以下可使其死亡,最适温度为36~37℃。
原核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比细菌 小,能够通过除菌滤器,是目前能够在人 工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微生物。
• 1898年由法国人Nocard和Roux首先从患有胸膜 炎的牛胸腔积液中分离,当时因未鉴定其种属, 故称之为牛胸膜肺炎微生物。
• 后来相继从其它动物疾病,如羊无乳症、犬瘟热 病等分离出类似的病原体,统称为类胸膜肺炎微 生物(pleuropneumonia like organisms, PPLO)。
• 支原体科(Mycoplasmaceae)、 • 无胆甾支原体科(Acholeplasmataceae)、 • 螺旋原体科(Spiroplasmataceae)。 • 其中支原体科又分两个属:支原体属(Mycoplasma)和脲
原体属(Ureaplasma)。 • 对人致病的主要为肺炎支原体(M. pneumoniae)、人型支
胞纤毛屏障,隐藏在细胞间隐窝内,以其尖端特 殊结构(P1蛋白)粘附于上皮细胞的表面受体上。 • 粘附后吸取宿主细胞的养料赖以生长、繁殖,同 时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如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和 核酸酶等使细胞受损。
• 致病也与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如MP与人心 肌、肺和脑组织有共同抗原,能产生交叉免疫反 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肺外组织病变。
(二)所致疾病
• 肺炎支原体是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体之一,临床上大多数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综合 征,发展为肺炎者仅占3%~10%,占非细菌性肺 炎的1/3以上。
• 首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后下行引起气管炎、 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X线可见两侧 肺部呈羽毛状浸润。
• 可引起严重的双侧肺炎和其他系统的肺外并发症, 如脑膜炎、脑干炎、脊髓炎、心肌炎、心包炎、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肾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