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反思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假设这一策略将两种未知量转化为一种未知量,使原本比较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一些。
教学重点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弄清在有倍数关系的问题中假设后总量不变,份数变了。
课内,我带领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较充分地经历了体验与感悟的过程,我的教学反思如下:1. 比较式渗透,自然过渡导入课始我由易渐难,让学生抢答:(1)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杯子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2)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同样大的杯子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紧接着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齐读题目后,我同时出示了这三道题并提问:“和前面两道题相比,这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有了比较,学生立即反映出:“这题有两种杯子,两个未知量,而前两题只有一个杯子。
”我顺势利导,装作恍然大悟:“噢,也就是前面两道题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后面这道题含有两个未知量,那这种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题目应该怎么解决呢?”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后我紧接着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展开了新授序幕。
正是因为有了比较,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才切身感受到运用假设策略的好处,才乐于运用这种策略。
2.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假设策略的本质是对于一个新问题通过对未知量进行假设,然后通过分析逐步接近正确答案,最后把答案给“找”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它体现了一种逐步逼近的思想。
也就是对于假设的策略来说,假设只是一个引子,其根本应该是根据两种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假设,是通过“换”来“找”出答案。
当学生分析完题中的条件时,我要他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充分利用团队的智慧,相互启发。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在展示交流学生的解题过程时,我让学生多方面思考,感受不同的解题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内容:第28页的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练习五中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定解题思路,并有效的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导入:1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解决问题的策略。
好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
(揭题)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见过哪些策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画图、列表、倒推、替换二、新课:(一)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出示例题)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条件是:42位同学去划船,一共租用了10条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能坐5人,每只小船能坐3人。
(画图表示:大船坐---5人,小船坐---3人)问题是:“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几只?”各有几只这个答案还要符合哪些条件呢?要符合10只船,坐的人数正好42人。
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看来不简单。
那么,我们不妨先考虑一下能不能先符合一个条件?你觉得选哪个条件比较方便? 10只船,那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可以怎么租这10只船?(6,4 7,3 5,5 …)都是既租了大船,又租了小船,那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情况?(10只----大船,或者10只---小船。
)今天我们就从最不可能的开始,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a、假设10只都是大船,观察这个图。
发现什么情况?现在坐了多少人?怎么算的?跟实际人数比一比,怎样?怎么会多8人呢?预设:①这个假设把一部分小船看成了大船,大船做的人多,所以做的总人数就比实际的人数多了8人。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为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首先,我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精心创设了两个复习题目,这两个复习题目是从例题改编过来的,为教学例题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养成寻找数量关系的习惯。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出示例题,让学生比较例题与复习题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分析题意和找出数量关系,学生交流各自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会联系以前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也会根据复习题的铺垫想出一种新的思路。
简单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两种方法,着重讲解第三种策略。
这样教学,旨在让学生复习旧知,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且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找出假设策略的本质。
从而真正理解假设策略,掌握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运用假设策略”的重难点时,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学会怎样从假设出发思考问题,根据这样的思路列出算式,并体会检验的好处。
这样学生不但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练习内容回归生活, 桌子和椅子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
联系以前曾经使用假设策略的地方,拓展学生数学学习的领域。
实践证明:结合生活,可以使学生深刻感受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应用价值,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体验、理解、吸收、内化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评课

评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以下是一篇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评课稿,供您参考: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假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假设策略的核心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解假设策略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假设策略的讲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能够熟练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教师会对假设策略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思想和方法。
然后,教师会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假设策略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假设策略。
2.讲解假设策略:教师通过实例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假设策略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反馈与评价: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并进行必要的反馈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重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
5.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拓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假设策略应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假设策略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但是,仍有一些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假设策略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加强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反思文档《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第107页至第108页。
主要学习了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假设的策略,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假设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假设策略的含义,并能够明确假设的条件和结论。
2. 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假设策略的含义,掌握假设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解题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纸。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时采用假设的策略的重要性。
2. 讲解假设策略:通过PPT展示假设策略的定义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假设的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体验假设策略的应用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类似的练习题,巩固对假设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假设策略的定义、步骤和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假设策略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拓展延伸:假设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灵活运用假设策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反思中,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是“能够灵活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解题过程”。
这一难点是教学目标中的核心,也是学生在本节课中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
下面我将对这个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4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4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这一课是新教材中的比较有难度的一节课,以前策略的叫法是替换,现如今改成了假设,虽然叫法不同,但是课的本质是一样的,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假设这一策略将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使得原本比较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一些。
选择这一节课也算是一种挑战,可以说,在课前准备的时候,觉得如果按照教案中的流程来应该来说还是比较清晰和流畅的。
可是,预想的总归是和实际有一定得差距。
接下来,就第一次磨课的感受来谈一谈。
首先,在新课教授前,有一个预习反馈,这一个反馈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因为转化是本节课中的一个重要思路,假设就是以这一思想为基础的。
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大多碰到的问题是解决一种未知量的题目。
可是,在这一环节结束后,没有对其进行一个小结过度,这就使得预习反馈的内容与新课没有联系起来。
其次,新授过程比较凌乱。
原因很大程度上我被学生的思维牵着走了,并且回不到我之前预想的方案中。
然后感觉是越来越乱,自己也没有在一些小的问题上处理好,使得有时候自己的思路出现了混乱。
课堂中对老师的考验还是很大的,对学生要会及时引导,对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及时利用和处理等等。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
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
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岑溪市第一小学黄海妮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
并填写右表。
(1)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①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检验结果。
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及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反思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
3.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题目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3,根据这句话你能想到哪些数量之间的关系。
2.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杯子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生:720÷9=80毫升师:这道题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呢?生:因为要求的是720毫升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总量÷份数=每份数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师: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生:上面一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一种杯子里,题目中只有一个未知量,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这一道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两种杯子里,题目中有两个未知量。
师: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新授师:请同学们观察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找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数量关系式。
生: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大杯的容量×1/3=小杯的容量。
师:在遇到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我们通常要想办法转化成简单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只有一个未知量,我们可以直接用除法来计算,这个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你有办法使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吗?生:假设把720毫升全部倒入小杯;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师: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可以倒几杯?引导学生用直观图、线段图、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等方法完成大杯转化成小杯的过程。
六年级《解决难题的技巧——假设》评课稿

六年级《解决难题的技巧——假设》评课稿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评课的主题是《解决难题的技巧——假设》。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
而假设是解决难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推理和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讲解假设的概念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假设。
假设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信息和推理,猜测和设想可能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当我们面对问题时,通过假设可能的情况,我们可以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引导学生掌握假设的方法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示例来帮助同学们掌握假设的方法。
例子一:假设推理假设推理是通过假设可能的情况,进行推理和分析的方法。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数学题,我们可以先假设一个答案,然后用这个假设进行计算和推导,最终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正确的解答。
例子二:假设实验假设实验是通过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方法。
例如,当我们在科学实验中遇到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假设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实验结果,从而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得出结论。
同学们,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希望你们能够掌握假设的方法,并在日常研究中灵活运用。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假设的概念及其在解决难题中的重要性。
掌握假设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并提高我们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充分运用假设的技巧,解决各种难题,取得更好的成绩!谢谢大家!五、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思考并写下三个生活中可以运用假设方法解决的问题,并写出你们的假设以及解决方案。
下节课我们将会一起分享和讨论。
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与思考》评课稿

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与思考》
评课稿
1. 引言
本文档是对六年级学生研究内容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
设与思考》进行评课的稿件。
在评课过程中,我们对这一研究内容
的目标、教学展开、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反思进行了详细分析和
评价。
2.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的设定是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与思考》这一内容,帮助六年级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
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教学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研究目标,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小组合作讨论、案例研究、课堂互动等。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得以参与主动研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观察和评估,学生在这一研究内容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
和积极性。
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策略,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并
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明显
提升。
5.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改进的地方。
例如,我们可以
进一步提供更多真实场景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策略。
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
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追求创新和深度思考。
6. 总结
综上所述,六年级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与思考》这一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提高了
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们也意识到了教学中的改进点,将进
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持续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假设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体验假设策略的应用;(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假设策略的多样化;(3)设计实践练习,巩固假设策略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假设策略的定义及作用;2. 常见假设方法的学习;3. 假设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假设策略的定义及作用;(2)常见假设方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选择合适的假设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介绍假设策略,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探究假设策略的定义及作用;(2)引导学生学习常见假设方法。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假设策略的多样化。
4. 实践练习:(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巩固假设策略的应用。
5. 总结提升:(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假设策略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假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假设策略的应用;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假设策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是否能灵活运用假设方法;(3)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对假设策略的理解程度;(2)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假设策略的运用情况;(3)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例2)》实例评析
听了陈老师的一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陈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准确、合理、完整,教学流程顺畅,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效果好,是一节成功的课。
陈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复习例1,出示倍数关系的假设问题,大小杯子容量之间是倍数关系,假设中,大小杯子之间有几倍关系,大杯就能用几个小杯假设,假设后总量不变。
为例2的学习做铺垫。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顺理成章。
经验的丰富而自发、零碎、不系统地存有于学生的认知系统,这正是学生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的重要前提。
陈老师在教学这个课时,能够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感悟、体验到归纳形成直至应用假设策略,使学生的策略学习真正地萌生于经验系统又逐步理解内化,最后以简约高效的形态引领学生使用策略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更高层次上得到了深入和提升。
陈老师这节课层次分明,由浅到难,思维严谨。
陈老师精练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引导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持续利用巧妙的激励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交流,促使学生明晰解题思路,在陈老师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
小学数学_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81~82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运用一一列举、画示意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2.经历探索规律、建立模型的数学学习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自主建立假设策略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掌握假设策略。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答题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停车场情境图。
哪位声音洪亮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题目?学生读题后,师问:题目中有那些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隐含条件),从而引导学生明确题意。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停车场情境,发现数学信息和问题,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引发学生对题目的深入理解,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一)运用列举法,初步感知假设策略1.猜一猜(1)猜一猜可能有几辆小汽车,几辆摩托车?(2)你怎么知道他猜的对不对?(3)看来,光靠无序地乱猜,很难得到答案,我们能用学过的什么策略方法来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呢?2,探索策略,解决问题师:当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都学过哪些方法帮助解决?当学生说出列表法、画图法时,教师板书。
师:你能试着用这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先尝试独立解决,老师巡视指导,捕捉列表法、画图法等教学资源。
3.小组交流师:有的同学已经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六年级《解决疑问的策略——假设》评课稿

六年级《解决疑问的策略——假设》评课稿引言《解决疑问的策略——假设》是六年级学生研究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文将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议。
评价内容1. 教学内容《解决疑问的策略——假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以下方面的知识:- 了解什么是疑问- 研究提问的技巧- 掌握假设的方法- 分析和解答问题的策略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方法《解决疑问的策略——假设》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激发学生思考等。
这些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测试成绩,可以看出《解决疑问的策略——假设》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分析。
改进建议虽然《解决疑问的策略——假设》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仍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增加实践环节: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 引入案例分析:通过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的内容,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多元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测试评价方式,可以引入其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结论通过对六年级《解决疑问的策略——假设》课程进行评价,可以看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较好。
但仍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希望教师们能根据评价意见,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如何列出算式求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假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假设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学会如何列出算式求解,并能够正确计算。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假设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学会如何列出算式求解,并能够正确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假设法的概念。
例如:假设你有10元钱,你想要买一本书,每本书8元,你还需要额外支付2元的手续费,请问你有足够的钱吗?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假设法的运用。
例如:小明有20个苹果,他想把这20个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展示解题过程。
例如:小华有15个橙子,他想把这15个橙子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橙子?4. 小组讨论: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例如:小丽的生日聚会上有2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需要一份礼物,每份礼物需要4元,请问至少需要准备多少钱?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步骤一:明确问题步骤二:设定假设步骤三:列出算式步骤四:求解验证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10个橘子,他想把这10个橘子平均分给他的2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橘子?2. 小红有18个糖果,她想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她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糖果?答案:1. 每个朋友可以分到5个橘子。
5.4《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5.4《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今天我要授的课是5.4《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这是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的一课。
教学内容从教材的第107页开始,主要是第三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四节。
这一节主要讲解如何利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假设法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将假设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假设法的基本步骤,并能够独立运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具和学具的准备上,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以及相关的教学图表和幻灯片。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假设法的基本步骤写在大黑板上,并通过不同的颜色和标记,突出每一步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作业设计,我准备了一道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写出解题的过程和思路。
课后,我会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是假设法的基本步骤。
我选择了教材第107页的例题来阐述这一策略。
例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假设法解决问题,体验这一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强调,假设法不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假设,学生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
在讲解例题时,我会详细阐述每一步的思路和目的,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内化这一策略。
我会用慢速讲解和重复强调来确保学生跟上我的思路,并及时回答他们的疑问。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解析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假设法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将这一策略灵活运用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
我注意到,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
因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随堂练习,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步适应假设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找准数量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学生学习策略的过程不只是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运用假设的策略可以把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化,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而感受到“假设策略”的价值。
本节课的开始,我由一道简单的复习题引入,既复习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又激活了学生原有的只是储备,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出示例题后,在设计时故意隐藏一个条件,设置一定的认知障碍,启发学生:现在还能用720毫升直接除以杯子的个数吗?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如果告诉我们大杯和小杯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好解决了。
然后引领学生去理解条件中的解决问题的2个数量关系: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1个大杯的容量=3个小杯的容量,让学生产生了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心理需求,这样就为下面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明确的目标。
二、有效的自主探索是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方式探究策略的教学过程更强调的是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只有真正地去充分感悟和体验,才能实现对于策略的领悟。
在教学例题时,我没有做任何提示,而是把空间留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做一做,学生把我预设到的几种方法全都想到了。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每一种方法我都是让板演学生自己说说解题思路,让学生配合大小杯子图片的转换和线段图,理解解决问题策略方法的形成。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体会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进而理解在假设的过程中要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
在第一位学生汇报后,我预设了2个关键性的问题:(1)为什么假设全部倒入小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使学生明白,这样可以把原来的2个未知量转化成一个未知量。
(2)为什么一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能不能换成4个、5个呢?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两个问题忘记了。
在交流的过程中,自认为在感知策略上体验得不够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岑溪市第一小学黄海妮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
并填写右表。
(1)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①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检验结果。
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5题。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①假设——发现矛盾②比较与实际人数比多出8人少2人③调整: 5-3=2(人)小: 8÷2=4(只)2÷2=1(只)大:5—4=1(只)5—1=4(只)④检验大船→小船小船→大船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实录岑溪市第一小学黄海妮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8页例2,以及29页练一练、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例题主题图。
师:春光明媚,暖意融融,同学们相约到公园划船。
请同学们读一下题目。
生:每船乘5人,我们一共租了10只船。
师:可以想到什么?生:这个班一共有50人。
师:怎么想的?生:5×10=50人师:现在把“每船乘5人”改成“大船乘5人,小船乘3人”,这时还是50人吗?生:不能确定。
师:为什么?生:因为这10只船中有大船也有小船,我们不知道有几只大船几只小船。
师:那可能是多少人呢?生:如果都乘大船就是50人;如果都乘小船就是30人。
师:如果……生:如果9只小船1只大船,就是32人。
师:奇怪,刚才说可能乘30人,现在怎么又是32人了?人数怎么变多了?生:因为一只大船比一只小船可以多乘2人,刚才10只小船乘30人,现在把1只小船换成大船,就可以多乘2人,所以是32人。
师:照这样想下去,再用1只小船换成1只大船,人数会怎样?生:人数又多2人。
师:你想到了什么?生:也就是说,随着大船的增加,小船的减少,乘坐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
师:反过来呢?生:随着大船的减少,小船的增加,乘坐的人数会越来越少。
师:乘坐的人数会一直多下去或或少下去吗?生:不可能。
生:因为一共只有10只船,如果都乘大船,最多乘坐50人;如果都乘小船,最少乘坐30人。
师:一开始的人数是确定的,而现在人数不确定,根本原因是什么?生:只有一种船的时候人数是确定的,现在有两种船,一种坐5人,一种坐3人,这里只告诉乘10只船,并没有说是大船还是小船。
师:是啊,乘坐的人数与大船、小船的只数有关系。
到底他们租用的大船、小船有几只呢?课件出示:他们一共有42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指名读题。
师:这时候,大船、小船的只数能够确定吗?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具体乘坐的人数。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画一画,和同学交流一下,怎样得出问题的结果?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解题的?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到实物投影上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假设10只船都是大船,可以坐50人。
比实际多坐了8人。
师:多坐了8人怎么办?生:现在要想使乘坐的人数正好是42人,可以把其中的大船换成小船。
(学生演示:把大船上的5人去掉2人,使之变成小船。
一共换了4只小船,正好得到42人。
)师:解决问题时也可以用画图方法帮助我们思考。
刚才我们假设10只都是大船,是否可以换一种假设?生:也可以假设10只都是小船。
师:谁可以像刚才一样,用画图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指名到实物投影上演示。
生:假设10只都是小船,这样一共可以乘坐30人,而实际是乘坐42人,少了12人,我们可以把每船增加2人。
师:为什么要每船增加2人?生:因为现在少了12人,就需要把小船换成大船。
大船是每船坐5人,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所以要把小船增加2人变成大船。
(学生在图上演示,其他学生一次报出乘坐的人数:32、34、36、38、40、42。
)师:为什么不继续换下去?生:现在已经是42人了,符合题目的条件。
如果继续换下去,人数有多了。
师:还有其它的假设吗?生:……师:也可以这样想,一共10只船,先假设有5只大船5只小船。
把5只大船和5只小船的图贴到黑板上。
(图略)师:谁能帮老师讲下去?生:大船5只小船5只,一共乘坐40人,比实际的42人少了2人,只要把其中的一只小船换成大船就可以多坐2人,也就是42人。
师:还可以怎样假设?生:可以假设有6只大船和4只小船。
师:可能存在第一次的假设就是正确答案的情况。
你真幸运。
生:可以假设9只大船和1只小船。
生:……师:如果假设有7只大船和5只小船,可以吗?生:不可以,因为题目提供的只有10只船,而你的假设里有12只船,不符合题目的条件。
师:也就是说我们的假设不是任意的,要符合题目中的条件。
师:如果我们的假设不是正确答案,怎么办?生:如果不是正确答案,要看情况。
要是人数多了,就把大船换成小船;要是人数少了,就把小船换成大船。
师:那又怎样知道人数是多了还是少了?生:先算出假设的人数,再与题目里的42人比较就知道了。
师:也就是说换船的过程也要符合题目中的条件。
师:怎样知道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不是正确的答案?生:只要检验一下就可以了。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的答案检验一下。
(学生进行检验)师:谁能把自己的检验过程说一下?生:大船一共乘坐的人数是6乘5得30人,小船一共乘坐的人数是3乘4得12人,30加12得42人,与题目中的条件相符合,所以6只大船和4只小船是正确答案。
师:同学们的验算抓住了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共有42人,可是我觉得还缺点什么?生:我要补充一点,就是还要用6只大船加4只小船得10只船,这样验算才是成功的。
师:非常完整的补充。
题目中有两个条件,那我们的验算就要使答案符合每一个条件,而不是1个条件。
三、归纳总结,提炼策略师:同学们,这个问题被我们解决了。
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问题的答案的?生:题目中告诉我们一共租了10只船,我们就假设10只都是大船或都是小船,再通过替换,使人数符合正好乘坐42人这个条件。
师:这些方法都贯穿着一个思想,那就是假设。
(教师板书:假设)我们可以先假设一个答案,如果这个答案不符合题中的条件,就要进行——调整,直至得到正确的答案。
最后,还要进行——检验,看解决的结果是不是符合题意。
(板书:假设→调整→检验)师:你认为在假设时要注意什么?调整和检验呢?生:假设不是任意的,要符合题目中的条件。
生:调整也要根据条件进行。
如果假设的人数多了,就要把大船换成小船;如果假设的人数少了,就要把小船换成大船。
生:检验时要使结果符合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
师:像这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策略——假设。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1.完成练习十七第4题。
(略)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略)3.完成“练一练”第1题。
(略)五、全课总结,内化提升师: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生:我学习了假设的策略。
假设的策略一般是先假设,再调整,最后要检验。
师:假设、调整与检验都要注意些什么?生:假设要符合题目中的条件,调整时要注意与题中的条件比较,检验要使答案符合每一个条件。
生:也可以通过计算使调整一下子就找到正确答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反思岑溪市第一小学黄海妮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习得,“不是由外部输入,而是在内部萌生”。
策略的学习关键在于“悟”。
也就是说对于策略的教学更强调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只有真正地充分地感悟和体验,才能实现对于策略的“悟”和“在内部萌生”。
本课,老师带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到归纳总结,较充分地经历了体验与感悟的过程。
1.重视提前渗透。
假设策略的本质是对于一个新问题通过对其答案进行假设,然后通过调整逐步逼近正确答案,最后把答案给“找”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它体现了一种逐步逼近的思想。
也就是对于假设的策略来说,假设只是一个引子,其根本应该是调整,是通过调整来“找”出答案。
因此,对于假设策略的体验与感悟应该以调整为重点。
而对于调整,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与生活接触较少,没有什么感性经验,如果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尝试解决,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本课对于调整,设置了比较多的渗透,以帮助学生体验调整的策略。
一开始,先出示了题目的一部分,让学生感受如果有大船也有小船,则10只船乘坐人数的不确定。
接着通过几个问题“为什么人数不确定”“10只船可能乘坐多少人”“人数会一直多下去或一直少下去吗”让学生感受到人数的增减与大船、小船只数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也就为后面的假设与调整做了有力的铺垫,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