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社会学习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
社会学习理论对小学德育的启示
sU Zm J ÷ o YU
社会学 习理论对小学德 育 的启示
石 河 子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摘
张
严
刘 月 兰
要 :班杜拉 的社会 学习理论提 出了环境 、个体 、行 为三者相 互作 用的交互 决定论 。根据这一理论 ,在 小学德育 中。应认真分析 小学
生道德行 为的特点 ,营造 良好的道德行为氛 围,注重榜样的力量 ,充分发 挥学生的 自主性 ,并鼓励 家长参与到学校 教育 中来 ,帮助 学生形成
2 、充 分发挥榜样 的示范作用 。班 杜拉 关 于观察 学习攻 击性 行 为 的实 验
证 明 了榜 样 的重要作 用 。正 面榜样 由 于是 受 到奖励 的榜样 ,更 容易 受 到模 仿 。 因此 ,教 师应 多树 立有助 于学 生 进行 模仿 的正 面榜样 ,增加学 生 的亲
社会行为。
原则 ,当 自己做 出的行 为与 道德 原则 不符 时 ,就会 产生愧 疚感 。第三 ,小 学 生对 不 同对 象 的表 现行 为不 一 致 ,
班杜 拉 的研究 表 明 ,真人 榜样 的
作 用要 优 于 电视 版 和 卡通 版 的榜 样 。 因此 ,在 教育 中 ,应 注 重真人 榜样 的 重要 作用 。例 如 ,某 一个 同学 因为帮
正确的道德观念 ,养成 良好的道德行为。 关键词 :社会 学习理论 ;观察学 习;自我效能感 ;榜样
班杜拉 ( A l b e r t B a n d u r a )是 现 代
来行 事 ,他们 的道 德认 识和 言行 往往 直 接反 映 了教 师和 家长 的要 求 。而小 学 高 年级 学 生 的道 德 行 为 比较 复 杂 。 他们 在道 德定 向系 统 中有 一 定 的原则 性 ,在道 德操作 中有一 定 的策略 和 自 我设 想 ,他们 不一定 按 照家 长和 教师 的指 令去 做 。因此 ,高 年级 学生 在道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胡 月
南京 ( 南京 师范 大学 江 苏 ・
中图分类号 : G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源自2 1 0 0 2 3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0 3 - 0 0 1 2 - 0 2
观察者大脑 中。 如果人们对示范行为不保 有记忆 , 观察也只 是无用功。在观察者接收到示范行 为后 ,即使榜样不再 出 现 ,保 留在记忆 中的象征化 的示范 行为仍然能持续地 影响 观察者 。观察者 只有将示范行 为加 以整理 , 在 内心复述 , 才
能牢 固地记住示 范行 为的反应模式 , 指导实践 。 1 . 2 . 3运动再生过程 i mi t a t i o n l e a ni r n g a n d mo d e l e d u c a t i o n me t h o d i n t h i s t h e o y r p l a y 运 动再 生过程 就是 “ 把 符 号的 表象转 换 为恰 当 的行 a n i mp o r t a n t ol r e i n he t mo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o f C h i n a n o w a d a y s . 为” , [ 1 1 2 7 指观察者将记忆 中的示范行为转变为具体实践 的活 Ke y wo r d s s o c i a l l e a r n i n g t h e o r y ; Ba n d u r a ; mo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动 。它可以分解 为: 反应 的认知组织 、 反应 的启动 、 反应 的监 察 以及利用反馈信息对反应进行改进 四个部分。 . 2 . 4动 机 过 程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 ,社会 学习理论是侧 重研 究个体如 1 何 在周 围成 人榜 样的影响下学习道德行 为。它是在吸收 了 “ 人们并不把 习得 的所 有东西都 表现在行为 中” , 人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 知心理学 的基础 上 ,由美 国心理学 家 们 只会模仿让他们感到满意 的、 有价值 的那些行 为 , 并不是 将获得 的示范信息都表现在行 为上。班杜拉认 为动机的激 班杜拉在 2 O世纪 6 O年代提出的。 发与维持离不开强化 , 并将强化分为外部 强化 、 替代 强化和 1社会 学 习理论 自我强化 。外部强化 即外 界因素对观察者 的行 为产生的直 1 . 1三元交互 理论 它关 注结果对行为的决定作用。替代强 化直接作用 人不是单 向的受 内部 因素驱使 ,也不是单 向的 由外部 接 强化 , 于榜样 , 榜样起到替代作用 , 对观察者构成 强化。 自我强化 环境控制 。 人 的行为是 内外两方 面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 。 班 杜 拉在其著作 中用 B表示行 为 , P代表人 即内部 因素 , E代 是 完全依靠 自我 内部因素来增强和维持 自己的行为。 1 . 3榜样示范 P “ 大 部分 的人类 行动是 通过对 榜样 的观察而 习得” , [ t 1 2 2 表外部环境 , 将人 的行为 图解为B E。 人通过其行 观察者获取他人行为的反馈信息 可以引导他在实 际中如何 去做 , 并且在进行某一行动 之前 , 可 以尽量 避免不必要 的错 为实践改造环境 , 被改造 的环境 又会影响人 的下一个行 为 , 误。这种方式具有 间接 I 生, 主要分为五类 。 并且行为实践会丰富个人 的人生经验 和社 会阅历 ,为 E t 后 1 . 3 . 1 行 动和言语 的示范 的行为提供指导。B、 P 、 E三者相互关系是双向的 , 任何因素 行动示范是指观察者通 过接 受他人行动传递 的信息而 都不起单一的决定作用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是从人 、 人 实现学习。实际生活中 , 他人的行动示 范是一种非常普遍的 的行 为及环境 的互 动关 系中分析人的心理 与行 为 ,客观地 示范 。 言语示范就是借助语言传 递承载行 为模式 的信息 。 教 把握 三者之间 的关系。 学中 , 教师介绍小说 中人物故事 , 宣传英雄 事迹等都是常见 1 - 2观察学 习理论 的 言语 示 范 。 观察学 习也称替代 学习 ,是指个体将刺激 在他人身上 1 . 3 _ 2象征性示范 发生的反应情况作为信息 , 观察他 人的行为结果 , 获得新 的 象征性示 范是 指通过 电视 、电影 等大众媒体 向观察 者 行为反应模式 。区别于行为主义心理学 中的经典条件反射 提供多种 多样 的示范 。与动作言语示范相比有许 多优越性 , 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观察学 习过程没 有涉及对学 习者 的直 它不受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 , 传播的面积广泛 , 可 以反 复呈现 接刺激强化 , 它包括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子过程。 大量个人生活圈以外的信息。 1 . 2 . 1注意过程 1 . 3 . 3抽 象示范 班杜拉指 出: “ 面对示范 的各 种影响 ,注意过程决定 着 抽象示范是通过分析榜样行 为 ,挖掘 出行 为背后隐藏
用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校道德教育语文论文
育才一小杨瑞芳社会学习理论是个非常有影响的学派,它诞生于行为主义日益陷入困境、认知心理学正迅速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和沃尔特斯。
他们提出人的行为不完全由环境决定的,是与环境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儿童的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实现的,是通过观察学习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
也就是说:行为的获得是通过社会学习而产生的。
它并不反对对个体内部因素(如认知因素)的研究,他们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是由个体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儿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是:关于儿童行为的起源:班杜拉认为:个体社会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和模仿之中。
儿童的社会行为,如对他人的信任、对自己攻击冲动的抑制、道德行为以及性别化行为等不是性本能发展的产物,而是直接学习、模仿和强化的结果。
当儿童接触攻击榜样时,他们的攻击性会增强。
班杜拉认为:对于个体社会行为的掌握而言,与模仿相比直接学习是一种更基本的途径。
在直接学习中,儿童的某种行为所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结果直接决定着儿童是否重复这些行为。
也就是说,儿童通过观察自己的某一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就会逐渐形成“何种行为在何种场合下是适宜的”假设。
这些假设指导着儿童日后的行为或行动。
在通常情况下,儿童根据这些假设去作出相应的行为时又会得到肯定或否定的结果。
肯定是一种强化,会激发儿童继续从事这类行为,反之,如果行为的结果是否定的,儿童就会设法抑制这类行为的发生或设法逃避这种否定的结果。
班杜拉认为,模仿在儿童行为的习得中是一种更重要的途径或机制。
因为人类社会的一些行为是无法直接学习的,而必须依靠模仿。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模仿作为儿童掌握社会行为的一种主要的机制或途径,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由4个子过程组成。
模仿学习的第一个子过程是注意过程,即儿童对榜样行为的注意。
第二个过程是保持过程。
注意过的榜样事件必须被儿童记住,通过想象或言语表象使观察过的行为在记忆中得以重现。
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的论文
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的论文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的论文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社会学习理论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学习理论,是在批评吸收传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是从行为主义出发,吸收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思想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学习和社会认知人格理论,在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在品德心理研究和道德教育研究方面也有所建树。
因此,论文联盟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也成为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极具代表性的一派。
该理论注重从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对儿童品德的形成进行研究,强调社会学习和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内部因素对儿童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关注儿童如何在榜样示范的影响下学习特定道德行为,这对我们了解青少年个体道德行为的形成以及开展道德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一、道德认知的获得机制: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类一切行为方式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而并非本能论所认为先天拥有一个行为库。
个体经由学习而获得行为和认知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也叫试误性学习,这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看的,在直接经验其结果的强化性质的基础上获得新的行为方式,是更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行为的起源。
这是传统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任何由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现象,都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在替代经验的基础上产生。
这就是个体获得行为和认知的第二种途径:观察学习(也叫替代学习),这是人类获得新的行为更为普遍、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wW 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的替代学习,可以减少个体存活的风险,使人类的生存方式的社会传达过程成为可能。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当代德
育的启示
1.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人们认为,大多数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
你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快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
2.注重榜样的作用。
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得到。
但是你得到什么样的行为,你的行为方式取决于榜样的作用。
榜样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奖励,榜样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以及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都会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人的行为不仅受外部行为结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自我诱导的行为结果,即自我调节的影响。
自我调节主要通过设定目标和自我评价来调节行为,从而触发激励功能。
4.提倡奖励更高的自信。
一个人对自己应付各种情况的能力的信心,对他的积极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会决定一个人是否愿意面对一个困难的局面,他能应付的程度以及这种局面的持久性。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有很高的期望,他在困难面前总会勇往直前,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长期坚持;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和逃避行为。
因此,有必要改变人们的回避行为,建立高度的自信心。
社会学习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
社会学习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摘要】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强调人们通过观察、模仿和社会互动来学习的理论。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社会学习理论,德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工作。
在指导下,德育工作者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结合社会学习理论,可以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启示,包括关注学生的社会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促进学校德育水平的提升。
未来,学校德育工作者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关键词:社会学习理论,学校德育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团队合作意识,发展方向,德育水平。
1. 引言1.1 社会学习理论简介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的学习不仅是通过个人体验和思考,还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班德拉认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并通过模仿和观察来学习新的行为。
这种社会学习的过程被称为“模仿”。
根据班德拉的理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行为的结果来判断某种行为的后果,然后决定是否模仿这种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社会因素在学习和行为形成中的重要性,并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重要启示。
通过社会学习理论,德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社会学习理论的引入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使他们在实践中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要性学校德育工作者扮演着学校德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制定和执行学校的德育计划,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德育工作者既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学生的榜样和启蒙者。
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社会学习理论是研究社会学习过程的一种理论,是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以社会环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学习者行为形成和改变的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模仿,它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模仿别人的行为和思想,从而形成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社会学习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
者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学校应该努力塑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模仿正确的
道德行为,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教育,引导学生从正确
的角度认识社会,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学生的德育素养。
此外,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德育,在正确的环境中进行德育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社会学习理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应该重视社会学习理论,注重塑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德
育工作。
社会对德育教育的影响论文
社会对德育教育的影响论文[内容摘要]良好品德的养成不是无条件的,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塑造人的灵魂,培养理想信念、保证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同时,人是社会的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道德内化、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目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与当代社会生活存在不容忽视的裂解,严重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因此,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的同时,如何与社会影响同步教育,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道德环境中理性掌握并自觉运用道德原则,坚持做人准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学校德育社会影响同步教育无论人是什么,也无论什么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环境是人发展的现实性的社会基础。
从青少年德育的角度来看,良好品德的养成不是无条件的,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塑造人的灵魂,培养理想信念、保证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同时,人是社会的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道德内化、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目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与当代社会生活存在不容忽视的裂解,严重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因此,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的同时,如何与社会影响同步教育,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道德环境中理性掌握并自觉运用道德原则,坚持做人准则,加强德育有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与社会影响进行同步教育,以现实为维度泰勒(r.w.tyler)认为,课程目标的来源是: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意见。
德育目标的实现,离开受教育者的关心,离开学生的需要是不可想象的,“离开人的需要,黄金和泥土除了其物理性质的不同之外,别无差距。
社会学习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
世界,应该在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着力提升
留守儿童独立自主意识;扎实推进农村教育,
创新留守儿童德育培养新模式;落实政府相
关决策,夯实留守儿童精神关爱的现实基础
小
等 方 面, 经 多 方 协 同 治 理 从 而实现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
学
良性发展。 【 关 键 词】 留 守 儿 童;
生
德育工作;心灵关爱
德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 状及问题分析
三、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留守儿童的学 习兴趣
(1)完善“留守儿童”管理制度:①联 系卡制度。为每个留守学生建立家庭联系卡, 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 系电话、委托监护人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 ②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启动“教师帮扶留守 学生”关爱教育活动,实行“一对一”的结 对帮扶,随时掌握其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及时为其解难。③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 全工作预案,留守儿童在校如遇突发事件, 迅速采取救助处理措施。
(2)做好家访工作加强沟通和交流,全 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一方面家长要 利用书信、通讯工具多与孩子们交流,让他 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帮助他 们逐步树立好好学习的强大自信心;另一方 面家长还要和老师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孩 子在学校的情况,适时掌握孩子学习、生活 的动态。
(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 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 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 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情感 上感受到爱,从心里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 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 时机,方式。
守 儿
后 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
河 镇
极小部分有父母在家的孩子,
第 他们的学习成绩比其他留守
九 孩子要好很多,这种差距会
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一、概述社会学习理论,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以来,便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该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产物,而是个体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尤其在青少年德育领域,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为提升德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青少年德育的实践中,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解青少年道德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通过观察学习、自我调节以及环境交互作用等过程,青少年能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体系。
社会学习理论还强调榜样在青少年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的行为,尤其是那些他们视为榜样的人的行为,来学习和内化道德规范。
教育者可以通过精心选择和塑造榜样,来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的道德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机制,还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德育策略和方法。
通过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青少年德育实践,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1. 青少年德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塑造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性都在发生快速变化,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
加强青少年德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德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一个合格的公民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使他们成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合格公民。
青少年德育对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学习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
社会学习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作者:沈裕玲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第06期【摘要】正社会学习理论是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学习理论,其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班杜拉。
这一学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并阐明人在社会环境中怎样进行学习、形成和发展人们的智力和人格特征。
他们的主要实验研究和基本观点对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社会学习理论;学校德育工作;启示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班杜拉将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
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其学习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
离开学习者本身对刺激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学习就不能产生;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如果人们只通过第一种方式学习,那是非常缓慢而费力的,有的时候甚至要付出很大代价。
幸好人类还可以通过第二种学习方式及观察榜样进行学习。
实际上,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依靠观察学习获得的。
正因为人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所以人们才能不依靠尝试错误,一点一点地掌握复杂的行为而很快地学到大量复杂的行为模式。
因此,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班杜拉从社会学习的原理出发,把人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看作是个人在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他认为,儿童道德行为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
环境、社会文化关系等都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学习论者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和言行一致等方面。
二、社会学习理论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学校是个体由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中间阶段,是个体接受教育的专门教育机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对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对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马克斯·班杜拉(Maximilian Berlitz)是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习顾问之一,他总结了一套独特的社会学习理论,具有丰富的教育读物和教学建议,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
其中,最重要的看法是,社会学习理论可以极大地改善个人在文化,语言,社会分工,有效能力,技能,职业和生活态度方面的能力,从而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理论和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德育价值理念之上,比如教会孩子真正的人性和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礼仪,注重孩子的品德、道德及社会公德的形成等。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社会学习理论来丰富孩子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孩子的认知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责任感,维护每个孩子的权利和尊严,增强孩子的交际能力。
除此之外,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还可以促进中小学德育教育,即使孩子无法完全接受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也可以通过可持续的学习方式增加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同时也丰富孩子的学习内容,让孩子能够通过推理和实践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持久的学习成长。
总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尤其适用于中小学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在心理、社会和文化价值方面的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观、道德观、社会公德观等,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做出理性的决定,继而更好地适应生活,从而实现有效率,切实的改善教育水平与学生成就的提升。
研究论文:社会学习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
84026 社会其它论文社会学习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班杜拉将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
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其学习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
离开学习者本身对刺激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学习就不能产生;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如果人们只通过第一种方式学习,那是非常缓慢而费力的,有的时候甚至要付出很大代价。
幸好人类还可以通过第二种学习方式及观察榜样进行学习。
实际上,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依靠观察学习获得的。
正因为人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所以人们才能不依靠尝试错误,一点一点地掌握复杂的行为而很快地学到大量复杂的行为模式。
因此,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班杜拉从社会学习的原理出发,把人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看作是个人在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他认为,儿童道德行为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
环境、社会文化关系等都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学习论者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和言行一致等方面。
二、社会学习理论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学校是个体由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中间阶段,是个体接受教育的专门教育机构。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个体将会以更理论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接受德育教育,其道德素质将会得到提高和升华。
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传道”作出典范。
老师的所做作为在孩子心目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分量,因此,教师应该在儿童这个特殊的模仿阶段,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将做人的道理于无声之中传递给学生,不仅成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导师,还要成为他们思想修养的楷模。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著名的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它是1930年由美国学者班杜拉提
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旨在研究如何通过社会刺激来影响行为。
班杜拉的论文指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不是遗传,而是来自社会环境的因素,这就是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分析人们行为变化的社会因素,从而更好地进行行为调控和改善。
青少年德育是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个性和行为,为他们的将
来发展奠定基础。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通过社会刺激影响
孩子的行为发展,从而对青少年的德育有所帮助。
因此,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可以指导青
少年德育工作的实施。
首先,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许多学习中重要的社会元素,如芝士、角色模仿、文化
社会重活、实践和社会示范等,可以为教师或家长提供他们指导孩子行为发展的理论依据,做出有效的教育管理及辅助,从而形成有益的社会关系和学习氛围,辅助孩子的德育。
其次,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还提出了一种运用正向心理学的方法,即正向强化法。
正向强
化用于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及其后果,它的目的是用社会刺激激励孩子们来学习或做正确的事。
正向强化也可以用于态度调节,即孩子在认知、情感和行为能力综合训练方面有所提高,有助于增强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更好地完成德育使命。
总之,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为创设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社会环境提供依据,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帮助孩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纪律,为孩子正确引导德育做出贡献。
社会学习理论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启示
社会学习理论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启示[摘要] 社会学习理论非常强调环境、榜样与强化在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据此本文分别论述了家庭、幼儿园环境、幼儿教师职业人格和游戏等对幼儿品德教育的作用及要求。
[关键词] 社会学习理论幼儿德育以班杜拉为首的社会学习理论家对经验、榜样示范与反应结果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和自我评价对道德行为的调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很值得我们重视。
一、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观点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既不是单向的受内在力量的驱使,也不是单向地受外界环境的控制,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外部环境三者之间是双向地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在生活中,经验的和生理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决定人的行为。
人类的学习有两条途径:通过直接经验,最主要的是通过行为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进行学习;通过观察榜样示范的行为学习。
示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示范者的身体表演、图象显示或言语描述把一些反应综合成新的反应模式的信息传递给观察者。
在观察学习中,强化是一个促进条件。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三种因素,即行为先行因素、行为后继的结果因素和认知因素的控制。
这三种因素之所以能决定或控制人的行为,就是通过直接经验和榜样示范学习来的。
班杜拉非常注重环境和社会学习在儿童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他认为儿童可以从言语教导、榜样示范、以及直接地和替代性地经验到过失行为的后果中学习到行为规范或道德评价标准。
在儿童品德的成长中父母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父母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改变教给的、示范的和强化的内容和方式。
起初,为了制止儿童的危险举动,他们采取外部的有形的干预。
随着儿童的成长,符号的控制和社会的约束逐渐地取代了外部的有形的干预。
当儿童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后,内部的自我控制在他们的行为中开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除父母外,其他成人和同伴的示范,以及影视、书刊对儿童品德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班杜拉的研究表明:处在任何发展水平的个体,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可能表现出不同水平的道德判断;而且,儿童的道德判断也可以通过综合运用榜样和替代强化的方法加以改变。
班杜拉社会学习品德理论对德育的启示-最新年文档
班杜拉社会学习品德理论对德育的启示美国著名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活动中人类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习得的。
因此,他提出最为综合的模仿理论描述个体行为体系的建构,即观察学习理论,也叫社会学习理论。
一社会学习品德理论的基本观点:观察学习班杜拉总结出观察学习受四个组成过程的制约:注意过程、保持过程、生成过程和动机过程。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
观察者与榜样的关系、观察者的心理以及榜样的活动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决定着观察学习的程度。
其中,观察者与榜样的关系特征在某方面对注意过程有更重要的影响,示范行为的生动性和复杂性、榜样人物的魅力等都影响着注意选择的结果。
保持过程将观察到的信息以意象和言语两种方式储存起来,使延迟模仿成为可能,指导学习者以后习得行为的表现。
生成过程指将观察中习得的技能转化为行为这一反应所必需的能力,也叫复制过程,它决定了习得的东西多大程度上被转换成表现。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因素。
动机过程表现为个体不仅习得榜样行为,且愿意在适当时机将习得行为表现出来,它决定是否将观察习得的能力付诸实践。
强化是主要动机过程,不仅使观察者将注意力集中于榜样行为的功能方面,还提供根据观察所获得信息作出行动的诱因。
学习者观察学习过程不可忽视强化的作用。
个体不会把他们所习得的每一件事都表现出来,社会学习理论将学习活动的获得和表现区分开来。
强化不是儿童获得新行为的必要因素,在没有直接强化的情况下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就能够获得新行为;强化是学习者表现出习得行为的必要因素。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自我强化、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指学习者预测自己行为结果,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直接强化指学习者行为导致有价值的结果(奖励或惩罚)从而受到的强化;替代强化指学习者无需亲自经验行为后果,通过观察到榜样行为后果从而这种行为得到强化。
自我强化是内部强化,替代强化和直接强化属于外部强化。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德育实践中的应用
青海教育2016年第12期QINGHAI EDUCATION管理艺术·德育园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德育实践中的应用摘要: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是以“观察学习”为核心而建立的,其强调了榜样的示范在个体道德塑型中的作用,对现代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应用价值。
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谈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社会学习理论;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沈裕玲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观察学习”为核心而建立的。
他把人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看作是个人在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他认为,儿童道德行为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
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和榜样强化等都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他的这些观点对于现代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应用价值。
一、家庭德育———加强修养,榜样示范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作用,这使人们对榜样在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生活环境,是人们接受教育最长久的场所,家庭德育是对个体德育的启蒙,在这个阶段,家长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塑造着儿童的人格。
父母是子女天生的、无法选择和更换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与子女之间特殊的父子之情、母子之爱以及血缘伦理的权威性,是家庭德育的有利条件和重要力量。
要想教育孩子,父母自己的行为举止首先应合乎道德规范,不仅注意言传,更应注意身教,使子女身心健康成长。
教育子女必须做到寓理于情,情理结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父母言行一致,子女才能学有道理、行有榜样。
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特殊关系,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施加的各种影响都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极为深刻的烙印,而子女又总是以父母的要求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以家长对周围人和事的评价标准作为自己评判是非的依据。
因此,家长必须自觉加强修养,严于律己,榜样示范,才能让子女在观察父母言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学习理论及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
社会学习理论及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
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经验来学习的。
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主要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来形成的,而不是内在的个人倾向。
在学校德育中,社会学习理论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模范学生的角色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模仿这些模范学生的良好行为。
学校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奖励或惩罚,以此来影响学生的行为。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社会学习理论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 1。
小学社会论文:研究社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社会论文:研究社会教学中的德育渗
透
简介
本论文旨在研究小学社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任务,而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分析社会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探讨相关教学方法和策略。
德育渗透的意义
德育渗透在小学社会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德育原则和价值观融入社会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观念,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行为惯。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并有助于他们成为社会上有责任感和合格的公民。
教学方法和策略
1. 案例教学:通过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道德冲突和取舍,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3. 社区参与: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道德责任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引导他们思考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沟通能力。
结论
小学社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通过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社区参与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德育与社会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026 社会其它论文
社会学习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班杜拉将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
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其学习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
离开学习者本身对刺激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学习就不能产生;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如果人们只通过第一种方式学习,那是非常缓慢而费力的,有的时候甚至要付出很大代价。
幸好人类还可以通过第二种学习方式及观察榜样进行学习。
实际上,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依靠观察学习获得的。
正因为人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所以人们才能不依靠尝试错误,一点一点地掌握复杂的行为而很快地学到大量复杂的行为模式。
因此,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班杜拉从社会学习的原理出发,把人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看作是个人在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他认为,儿童道德行为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
环境、社会文化关系等都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学习论者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和言行一致等方面。
二、社会学习理论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
学校是个体由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中间阶段,是个体接受教育的专门教育机构。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个体将会以更理论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接受德育教育,其道德素质将会得到提高和升华。
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传道”作出典范。
老师的所做作为在孩子心目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分量,因此,教师应该在儿童这个特殊的模仿阶段,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将做人的道理于无声之中传递给学生,不仅成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导师,还要成为他们思想修养的楷模。
20世纪90年代美国波士顿大学K?瑞安教授提出一种新的德育教育方法,称为“瑞安模式”。
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E”,其中一个“E”即“EXAMPLE”(榜样)。
他重点提出了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
用。
他认为,课堂上进行德育最明显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
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在他的这种重点强调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被学生好奇的眼光捕捉并很快能加以模仿。
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应该成为学生道德素质提高的先决条件。
在学校教学和生活中,低年级学生大都以教师的行为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所以说,教师与其在思想品德课上灌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思想,不如在日常生活不时地表达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和热情。
在时间和实践的积累中,这种爱心会自然地内化到个体道德修养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外部强化并尽可能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强化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相反,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消极、恶劣的道德品质,要加以批评和适当的惩罚,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在以后的行为中予以剔除。
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是实施德育的三种基本形式或渠道,这三种德育形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德育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的德育工作者:教师、父母和每一位社会成员在对受教育者施教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成为一面德育的旗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
对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德育工作者来说,他们都可以是也应当是德行的楷模。
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这里不仅指德育工作者的以身作则,也包括追求至善的德行。
我们在此时以班杜拉“观察学习”为感触,向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发出呼吁:充实自己,完美人格。
在教育和生活中,时时事事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典范,在在自己完美人格的感召和影响下塑造优秀的、具备良好道德行为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