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6皇帝的新装.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皇帝的新装》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皇帝的新装》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皇帝的新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皇帝的新装》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皇帝、骗子、官员、百姓等角色的性格特点。

(3)能够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勇于批判、敢于质疑的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实、勇敢、谦虚等品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故事情节理解。

2. 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哲理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和寓意背后的道德观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阐述故事背后的寓意。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情节,分析其中的道德观念和哲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安徒生及其作品《皇帝的新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阐述故事背后的寓意。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情节,分析其中的道德观念和哲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皇帝的新装》原文。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皇帝的新装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皇帝的新装教案

19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3,培养感悟文章主旨的能力。

4,认识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领会作者讽刺皇帝的用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感悟文章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2,培养批判精神,敢于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重点2.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难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说起童话,大家肯定会想起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

小学时,大家已学过了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海的女儿》《丑小鸭》《豌豆公主》等。

)今天,老师介绍安徒生笔下的一位皇帝给大家认识。

这位皇帝酷爱新衣服,这不,他又在换衣服了,这一次可是一件非常神奇的衣服呀,那就是一一《皇帝的新装》。

介绍背景:19世纪初,在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双方交战,丹麦倒向法国。

后来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因而失去了广大的领土,耗尽钱财,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

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大臣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教师补充:安徒生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作品主题多为描绘穷苦人的悲惨生活,热情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鞭挞统治者的残暴、贪婪。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快速浏览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七年级上册语文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童话的基本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皇帝、大臣、骗子的性格特点。

(3)通过复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不同版本《皇帝的新装》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童话的基本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皇帝、大臣、骗子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童话的寓意。

(2)如何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灰姑娘》等。

(2)简要介绍《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和背景。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学生根据阅读体验,概括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皇帝、大臣、骗子的性格特点。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比较阅读(1)学生阅读其他版本的《皇帝的新装》,比较异同。

(2)学生分享比较阅读的成果。

6.口头表达(1)学生复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比较阅读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改进。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比较阅读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活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需要加强。

3.教学改进(1)在课堂小结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2)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脑、动手、动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1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1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正确的价值观,并进行实际应用。
举例解释: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皇帝的虚荣、骗子的狡猾等性格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性格特点如何影响故事发展;
-针对重点句子和语法结构,教师可以采用对比、举例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其用法,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在价值观引导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思考诚信、勇敢等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行为中。
1.阅读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理解故事大意;
2.分析皇帝、骗子、大臣、小孩子等人物形象,探讨故事寓意;
3.学习并掌握本课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子;
4.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与综合能力;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交际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勇敢、批判性思维等品质。具体目标如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皇帝的新装》是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它通过夸张、幽默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现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皇帝的新装。这个案例展示了故事中的人物如何因虚荣、恐惧等原因而选择说谎,以及小孩子如何勇敢地说出真相。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1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1课《皇帝的新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的阅读与理解;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及寓意;学习并运用本课涉及的词汇和语法;培养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
-教学难点举例:在词汇学习中,针对“虚荣”一词,可以提供多个例句,如“皇帝的虚荣使他看不见自己的真实面目”,让学生通过具体语境来理解词汇的用法,并在小组活动中练习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皇帝的新装》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虚荣心导致自己或他人做出不理智决定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虚荣心的奥秘。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寓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虚荣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警惕虚荣心的负面影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童话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在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和人物性格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几点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
1.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的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寓意;
2.分析故事中的皇帝、骗子、大臣、小孩子等角色特点,探讨人物性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3.词汇学习:新词汇的认读、理解和运用,如“虚荣”、“愚蠢”、“诚实”等;
4.句子分析: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典型句子,如“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看不见这件衣服”、“小孩子大声说:‘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
5.语法知识:复习并运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学会使用正确的时态描述故事情节;

2024年人教版《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人教版《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人教版《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皇帝的新装》的寓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掌握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讨论,探究故事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勇于表达真实想法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寓意,分析人物形象,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安徒生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安徒生的了解和童话故事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三、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皇帝、大臣、小孩等人物形象。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

二、深入解读1.学生自读课文,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社会现象,挖掘故事寓意。

三、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从故事中汲取人生启示。

四、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其他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心得体会。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前两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

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皇帝的新装》为题材,创作一篇童话故事。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童话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2.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理解《皇帝的新装》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及评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及评析
-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特点。
-在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教师可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皇帝的新装》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有人为了虚荣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篇童话故事的奥秘。
-人物形象分析:学生对皇帝、骗子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寓意分析可能感到困惑。
-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对初中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举例解释:
-在朗读情感把握方面,教师可通过示范朗读、分组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
-在课文深层含义理解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行为等方面深入剖析,联系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对《皇帝的新装》的品读,使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激发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自信。
2.新课讲授过程中的难点突破:在讲解故事中的讽刺手法和人物形象分析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为此,我尝试采用了举例、对比等方法进行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难点。
3.实践活动的组织: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6《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6《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6《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连贯地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写作思路。

分角色朗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一)服饰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文化的厚重积淀,尤其在当今它已衍化为一种个性审美追求的展示。

穿衣的目的除去御寒保暖,还在于蔽体遮羞。

世界上是否会有看不见的衣服?一个天才的想像。

如果有这样的衣服可以穿在身上,那么赤裸的身体倒成了能够看得见的,可见,回答只能是没有。

然而,有人却用“看不见的衣服”骗倒了皇帝,骗倒了大臣,骗倒了满京城的人……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将给我们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

(设计二)今天我们将来结识一位大师。

他用他的童话唤醒人们对于童年的美好回忆;也用他的童话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生活。

他,就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

我们来学习他一篇很有特色、深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

看看在这篇童话里,作者又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设计三)中外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昏庸无能,骄奢淫逸,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例子很多。

唐朝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中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同样昏庸的皇帝,学习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皇帝的新装》,看看这位皇帝是怎样昏庸无能的。

二、动口朗读,理解内容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正音、正字。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①学生扮演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②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 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 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④ 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 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全班讨论,教师梳理,明确: 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 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 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学 生的认可与信任。) b.拓展性阅读训练(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讨论)。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 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教师小结]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 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要求:a.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b.书写规范、工整。 c.字数 300 字左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 他们的性格特征。
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 人。) 布置作业: ① 写生字,理解词义。 ②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对骗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像 能力。 ○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 ① 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 a.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 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 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 善自己的答案。 ② 理解文章主题。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 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③ 多侧面地评价骗子。 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 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 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 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26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① 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节。 ③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⑤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① 联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③ 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 老师: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 ?(学生可能说:郑渊 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 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 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 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 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 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像,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像内容, 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② 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 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③ 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 线索,进行深入思考。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爱——织——看——穿——揭——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