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教案详案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围魏救赵》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的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计划用时】两节第一节【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所向披靡、以逸待劳”等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梗概,了解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思,设疑自探:1、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为了一统天下,在各国之间涌现了许多经典的战例。
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
共同去领略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争。
板书课题《围魏救赵》。
2、看着题目,你能提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帮我们学习?(预设问题:魏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围他?谁在围他?那赵国呢,他们有什么恩怨?)3、自探提示(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不理解的生字词。
标出段落的序号。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梗概。
(3)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看谁解决的问题最多?(4)文章中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主人公是哪一个?二、解疑合探1、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出示小黑板)2、分小组读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所向披靡:意思是草木被吹倒。
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日夜兼程:白天黑夜不停地赶路。
措手不及:临时来不及应付。
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
4、指名概述课文内容填空。
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田孙商议,直取大梁)→(佯攻襄阳,围魏救赵)→孙膑设伏,齐国大胜。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围魏救赵”这一历史典故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分析“围魏救赵”所运用的战略战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智慧和谋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围魏救赵”的战略思想和实际运用。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人物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围魏救赵”所体现的智慧,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战争故事或者播放一段相关的影视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围魏救赵”这一主题。
(二)知识讲解1、介绍“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局势复杂。
魏国强大,企图扩张领土,攻打赵国。
2、讲述“围魏救赵”的经过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军师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策略。
齐国军队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国军队回援,从而解了赵国之围。
3、分析“围魏救赵”的战略意义出其不意,打乱敌人的部署。
避实就虚,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以迂为直,达到最终的目的。
(三)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如果你是魏国将领,面对齐国的“围魏救赵”策略,你会如何应对?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围魏救赵”的策略运用?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四)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现代商业、军事或体育等领域中运用类似“围魏救赵”策略的案例。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策略运用和效果。
(五)课堂总结1、回顾“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强调其重要的战略思想。
2、总结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善于思考,灵活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六)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去查找更多关于“围魏救赵”的资料,加深对这一典故的理解。
2、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类似“围魏救赵”的策略解决一个问题。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让他们充分理解“围魏救赵”这一策略的精髓。
围魏救赵的教学设计
围魏救赵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围魏救赵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爱国情怀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围魏救赵的历史事件、原因和影响。
2. 难点: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理解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围魏救赵的背景和原因。
(2)围魏救赵的过程和变化。
(3)围魏救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历史事件分析,提高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与思考。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使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形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围魏救赵的兴趣,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
2. 学习:简要介绍围魏救赵的背景和原因,然后展示围魏救赵的过程和演变,让学生了解详细的历史事件过程。
3. 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围魏救赵进行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收集每组的讨论成果。
4. 展示:每组学生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共同探讨围魏救赵事件。
5. 总结:老师进行总结,概括围魏救赵事件的影响和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及作业布置:1.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成果和个人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包括对围魏救赵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布置:布置围魏救赵历史事件的作业,要求学生对围魏救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提交书面报告。
同时,可以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拓展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与围魏救赵相关的历史教材进行教学。
2. 多媒体资料:收集与围魏救赵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展示。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围魏救赵”这一历史典故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分析“围魏救赵”这一策略的智慧和巧妙之处。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4、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围魏救赵”这一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
(2)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战略思想。
2、难点(1)引导学生将“围魏救赵”的策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
(2)让学生对古代战争策略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有深入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节。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围魏救赵”策略的巧妙之处,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法引入相关的现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围魏救赵”策略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战争故事或者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将领,你会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围魏救赵”的话题。
2、知识讲解(1)介绍“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国家局势、各国之间的关系等。
(2)详细讲述“围魏救赵”的经过,包括孙膑和庞涓的智谋较量,齐国军队的行动路线和作战计划。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孙膑为什么要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这个策略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如果你是庞涓,你会如何应对这种情况?(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和交流。
4、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现代生活中类似于“围魏救赵”的案例,比如商业竞争、体育比赛等。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是如何运用“围魏救赵”的策略的,以及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5、拓展思考(1)让学生思考“围魏救赵”策略在当今社会的其他方面,如人际交往、解决冲突等,是否也有借鉴意义。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6、总结归纳(1)回顾“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和重点内容。
围魏救赵战略思维教案
围魏救赵战略思维教案引言:围魏救赵,历史上著名的战略谋略之一,灵活运用兵力、资源与战术进行战斗,以保护赵国,对抗强大的魏国。
而这一战略思维也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于解决问题、面对挑战和取得成功。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围魏救赵战略思维,并为读者提供相关案例和实用方法,以增加个人战略思维的能力。
一、围魏救赵战略思维概述围魏救赵战略思维是战国时期赵国应对强大的魏国而采取的战略,表现出智慧、策略性和协调性。
该战略思维不仅适用于战争与国家行动,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与职场中的问题解决。
核心思想是灵活运用资源、战略和战术,以达到保护赵国、实现局部优势的目标。
二、围魏救赵战略思维案例分析1. 战国时期的赵国赵国在战国时期位于六国之一。
由于战争与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赵国面临着强大的魏国的威胁。
为了保护赵国免受魏国侵略,赵国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战略。
2. 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案例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重要君主,他在围魏救赵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赵武灵王决定重点打击魏国的枢纽城市、经济中心,以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他采取了分散、诱敌深入、固守等灵活的作战方法,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军事资源,最终实现了围魏救赵的目标。
3. 围魏救赵战略思维应用于职场围魏救赵的思维可以应用于职场中的问题解决与成就目标。
例如,某个团队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和有限的资源。
团队领导者可以采用类似于围魏救赵的思维来制定策略,并有效运用团队资源和战术,以保护团队利益并实现目标。
三、围魏救赵战略思维的实用方法1. 建立明确的目标确立明确的目标是战略思维的基础。
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决策。
在制定战略时,我们需要明确定义我们的目标,包括战略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步骤和资源。
2. 分析环境与资源在制定战略之前,我们需要对环境和资源进行深入分析。
这包括对市场、竞争对手、资源、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环境和资源的状况,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战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位谋士叫司马懿。
一次,他和魏国的大将曹真一起领兵攻打蜀国。
半路上,遇上蜀国的猛将赵云。
他们两个人交战了几个回合,曹真败下阵来。
司马懿只好退回北岸,坚守不出。
二、新课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识记生字词语。
(二)自读自悟
1.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级展示。
4.总结学习方法。
5.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人物的特点记下
来。
6.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教师点拨引导。
7.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或增加的内容对课文进行理解和感悟。
8.汇报学习成果。
9.教师小结。
10.学生复述故事。
11.学生评价复述情况。
12.教师点评指导。
13.小组合作学习: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明白“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意思和比喻义。
14.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教师点拨引导。
15.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或增加的内容对课文进行理解和感悟。
16.汇报学习成果。
17.教师小结。
18.学生复述故事。
19.学生评价复述情况。
20.教师点评指导。
21.学生完成《伴你学》的相关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2.教师对习题进行讲解和总结。
23.学生完成《伴你学》相关习题的答案和解析。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围魏救赵》教案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围魏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围魏救赵》中的故事情节,明确主要人物和事件;2.能够从故事中领会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精神;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
二、教学重点1.理解《围魏救赵》故事情节;2.从故事中领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精神;3.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
三、教学难点1.通过故事情节领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精神;2.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复述1.教师口述讲解《围魏救赵》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全面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2.让学生们自己用自己的话复述整个故事情节。
(二)读课文,理解文章1.教师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围魏救赵》的课文,然后让学生自己理解文章的意义,明确文章主题,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2.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帮助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三)分组讨论,领会故事情节的精神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下故事情节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精神;2.学生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课文朗读,解析语言点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并注重理解课文的语言点,如词汇和句型;2.分析解释生词汇,分析并解释句型的用法与意义。
(五)语言运用,口头表达1.教师出示几个与《围魏救赵》相关的话题,让学生们进行口头表达;2.学生们可将他们所掌握的句型和词汇积极运用。
五、教学反思《围魏救赵》是一篇蕴含着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的优秀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复述、课文阅读、分组讨论、朗读、语言运用等多种方式,学生们可以理解和领会故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精神,并通过语言运用锻炼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来进行教学,注重思维性和趣味性,并积极鼓励学生建立信心,培养自信心态,以达到教学效果。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归纳故事梗概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初步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利用关键词句归纳故事梗概。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读板块:知事知人,初涉文本视界1、“三十六计”导入,激发阅读欲望。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十六计吗?三十六计可是兵法奇书。
其中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围魏救赵”。
齐读课题。
生:围魏救赵。
师:注意读清字音。
(指名读)2、初涉文本视界,关注人物情节。
(1)师:同学们,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吗?(你们是非常了不起的学生,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你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大家预习了,相信一定有很多收获,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愿意)好,谁先来谈谈你的收获?生:文章讲了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军出征解救赵国。
(2)师:大家听清了吗?刚刚这位同学的概括点到了三个国家分别是——(魏国、赵国、齐国)(板书)。
这三个国家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大家画一个当时的地形图(板书)。
引导学生说说围魏救赵的故事。
师: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3)师:在他的发言中关注了文中的人物(孙膑、田忌)和地名(襄陵、大梁、桂陵)。
文中还有一个主要人物是——(庞涓)。
师:非常好,刚才我们交流了预习收获,初步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到了课文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围魏救赵》教案「篇一」研读课文,感悟文章内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一)自读课文1-2段,了解故事起因学生自读自悟,批注。
指名回答,重点引导句子: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引导理解:魏国国势强大。
同时理解齐车想直接去邯郸解救赵国并不是易事。
这为下文“围魏”埋下伏笔。
小结过渡:赵国被围,向齐求救。
齐国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
他们是如何解救赵国的呢?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3-8段,感悟孙膑计策的绝妙同学们,为救助赵国,军师孙膑和主将田忌出于形势的分析,他们准备采取什么计策?自读自悟、圈画批注,教师巡回辅导。
集体交流、重点引导孙膑分析交战形势的句子,出示句子: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
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
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
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引导学生理解:“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
引导学生研读这段话,继而深入探究:从孙膑的这番话中,你都了解了他的哪些作战策略?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集体交流、引导明白:从这段话中能体会出孙膑的大致作战策略:一是乘虚而入、直取大梁;二是中途设伏、以逸待劳。
继续探究,在这里,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孙膑?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体会孙膑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研读课文9-14段,感悟孙膑布局的周密同学们,作战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有可能百战百胜。
孙膑作为军师,他常常了解魏国将军庞涓骄傲自大的脾性。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了解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掌握围魏救赵的战略和战术;3.分析围魏救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2.围魏救赵的战略和战术;3.围魏救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探究:“围魏救赵”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围魏救赵?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知识讲授(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简要介绍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
重点包括:- 战国时期各国割据混战,赵国受到魏国威胁;- 荀子提出围魏救赵的战略思想;- 信陵君赵胜采纳战略,成功围魏救赵。
3.团队合作(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军事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是围魏救赵,也可以是其他历史事件中的军事策略。
要求:- 团队内部合作,分工合作;- 研究军事策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分析军事策略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4.展示和讨论(2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策略的展示和讲解。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题或进行补充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5.个人总结(10分钟)学生针对本次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收获进行个人总结。
教师可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如:- 你从这次团队合作中学到了什么?- 你认为团队合作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四、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1.团队合作评价:- 学生在小组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对军事策略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展示和讨论环节中的表现。
2.个人总结评价:- 学生对团队合作经验的思考和总结;- 学生对军事策略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五、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围魏救赵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相关考古遗址或博物馆参观,并结合实地考察的见闻写一篇关于围魏救赵的报道或小论文。
以上是一份围魏救赵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介绍历史故事“围魏救赵”,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国之间的纷争,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孙膑和庞涓的故事。
1.2 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熟悉围魏救赵的故事情节;(3)掌握成语“围魏救赵”的含义及用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导入法,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课程内容详细讲解围魏救赵的故事情节,包括孙膑和庞涓的师徒关系,庞涓的背叛,孙膑的智谋,以及最终齐国援军成功解救赵国的过程。
2.2 教学目标(1)了解孙膑和庞涓的师徒关系;(2)掌握围魏救赵的故事情节;(3)引导学生学习孙膑的智谋和勇敢。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场景,感受故事的魅力。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课程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如孙膑、庞涓、魏王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2 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2)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3.3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章:成语解析4.1 课程内容讲解成语“围魏救赵”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个成语描述类似的情景。
4.2 教学目标(1)掌握成语“围魏救赵”的含义;(2)学会正确运用成语描述情景;(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5.1 课程内容5.2 教学目标(1)巩固课堂所学内容;(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5.3 教学方法第六章:案例分析6.1 课程内容分析围魏救赵策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古代兵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6.2 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历史案例;(2)认识古代兵法在现代社会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围魏救赵》的内容,感受孙膑的智谋。
2.学会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体会孙膑的智谋,理解“围魏救赵”的战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古代的战争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围魏救赵》。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课文的大意。
3.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让学生领读,注意字音和字形。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教师选取几个重点词语进行讲解。
4.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分析孙膑的智谋,让学生思考孙膑为什么能成功围魏救赵。
5.课堂讨论课文中的孙膑是如何运用智谋的?如果你遇到类似的困境,你会怎么办?6.课堂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学生表演后,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7.背诵课文让学生背诵课文,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围魏救赵》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围魏救赵》,让学生感受到了孙膑的智谋和勇敢。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课文《围魏救赵》2.生字词卡片3.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会孙膑的智谋和策略,理解“围魏救赵”的具体战术和实施过程。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围魏救赵战役的发生原因和时代背景。
1.2 课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围魏救赵?为什么这场战役会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佳话?第二章:战役概述2.1 战役背景详细讲解围魏救赵战役的前因后果,让学生了解战役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2 战役过程分析战役中的关键事件,如孙膑的计谋、赵国的困境等,让学生了解战役的精彩过程。
第三章:人物介绍3.1 主要人物介绍围魏救赵战役中的主要人物,如孙膑、庞涓、魏惠王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和贡献。
3.2 人物分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军事才能等,让学生评价人物的价值和影响。
第四章:战役意义4.1 历史意义阐述围魏救赵战役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地位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这场战役的重要性。
4.2 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围魏救赵战役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如智谋、团结等,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智慧。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2 拓展思考提出与围魏救赵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
第六章:战争策略分析6.1 孙子兵法介绍《孙子兵法》中与围魏救赵相关的战略思想,如“兵不厌诈”、“知己知彼”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6.2 战役策略分析分析围魏救赵战役中双方的战略、战术,让学生了解战役中各种策略的应用和效果。
第七章:历史评价7.1 古代评价介绍古代对围魏救赵战役的评价,如史书、文献中的记载,让学生了解古代对这场战役的看法。
7.2 现代评价分析现代对围魏救赵战役的研究和评价,让学生了解学术界对这场战役的见解。
第八章:文化传承8.1 民间传说介绍围魏救赵战役在民间的传说和故事,让学生了解这场战役在民间的影响力。
8.2 文艺作品分析围魏救赵战役在文学、戏剧、影视等文艺作品中的表现,让学生了解这场战役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传承。
第九章:互动环节9.1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围魏救赵战役中的不同角色,如孙膑、庞涓等,增强学生对战役的理解。
《围魏救赵》优选教案:拓展历史知识面
《围魏救赵》优选教案:拓展历史知识面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本次教学是针对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一战进行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围魏救赵》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古代政治和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开场导入通过“围魏救赵”这个话题,引起学生对于战争历史的兴趣。
可以放一段有关电影或动画片中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这是哪个时期的历史?这场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想法和猜测,树立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2、历史背景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的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相互攻伐。
针对“围魏救赵”这个战争来说,应该把这个时期的复杂局势、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都说得清清楚楚。
3、围魏救赵的经过介绍战争的经过和战争双方的主要人物、兵力、兵器等情况。
从起因到经过,真实地还原战争的过程,让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更深的认识。
4、战争涵义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战争的内在意义和涵义。
针对《围魏救赵》这一战,应该分析其中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要素,同时也要分析战争对于当时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影响。
5、相关问题讨论通过课堂问答和同学之间的讨论,深化学生对于《围魏救赵》这一战的认识和思考。
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如:这场战争有哪些不同于其他战争的特点?这场战争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哪些影响?等等。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对于《围魏救赵》这一历史事件,可以通过播放电影或动画片中的场景,创造真实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事实教学法事实教学法是将一系列有关的事实和数据,通过系统整合和分析,让学生在更为系统的视角中理解和认识知识。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归纳故事梗概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初步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利用关键词句归纳故事梗概。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读板块:知事知人,初涉文本视界1、“三十六计”导入,激发阅读欲望。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十六计吗?三十六计可是兵法奇书。
其中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围魏救赵”。
齐读课题。
生:围魏救赵。
师:注意读清字音。
(指名读)2、初涉文本视界,关注人物情节。
(1)师:同学们,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吗?(你们是非常了不起的学生,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你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大家预习了,相信一定有很多收获,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愿意)好,谁先来谈谈你的收获?生:文章讲了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军出征解救赵国。
(2)师:大家听清了吗?刚刚这位同学的概括点到了三个国家分别是——(魏国、赵国、齐国)(板书)。
这三个国家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大家画一个当时的地形图(板书)。
引导学生说说围魏救赵的故事。
师: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3)师:在他的发言中关注了文中的人物(孙膑、田忌)和地名(襄陵、大梁、桂陵)。
文中还有一个主要人物是——(庞涓)。
师:非常好,刚才我们交流了预习收获,初步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到了课文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第30课《围魏救赵》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围魏救赵》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巧妙”“智谋”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孙膑的计谋。
(2)学会用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勇敢、智慧、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体会其勇敢、智慧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孙膑如何运用智谋,成功地实现了“围魏救赵”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围魏救赵》,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赵国、魏国及孙膑。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分享初读感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孙膑的智谋,讨论其如何实现“围魏救赵”的目标。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
4.分析课文(1)分析孙膑的智谋:围魏救赵的计谋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实施的?(2)分析孙膑的品质:勇敢、智慧、团结合作。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习孙膑的勇敢、智慧、团结合作的精神。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体会孙膑的智谋。
(2)用“巧妙”“智谋”等词语造句。
(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孙膑的故事。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孙膑的智谋和品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3.教学效果:学生对孙膑的智谋和品质有了深刻认识,能够联系实际,树立勇敢、智慧、团结合作的品质。
4.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分析课文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孙膑的计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五、板书设计课题:围魏救赵1.孙膑智谋:围魏救赵a.计谋产生b.计谋实施2.孙膑品质:勇敢、智慧、团结合作3.作业布置:熟读课文,用词语造句,查阅资料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围魏救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孙膑的智谋和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围魏救赵战法的智慧。
3.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围魏救赵的背景介绍。
2. 围魏救赵的经过讲述。
3. 围魏救赵的结果及其影响。
4. 围魏救赵战法的分析。
5. 围魏救赵给我们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围魏救赵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围魏救赵战法的智慧及其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围魏救赵的背景、经过、结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围魏救赵战法的智慧。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围魏救赵中汲取启示。
4.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应变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围魏救赵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围魏救赵的经过:详细讲述围魏救赵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战法的运用。
3. 分析围魏救赵的结果及其影响:阐述围魏救赵战法的成功之处,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围魏救赵战法的智慧,让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围魏救赵给我们的启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总结:对围魏救赵战法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围魏救赵战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以辅助讲解和展示。
2. 准备案例分析的讨论问题和思考题。
3. 准备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和评估标准。
八、教学资源:1. 历史资料:关于围魏救赵的书籍、文章和视频等。
2. 图片:围魏救赵相关的历史场景和地图等。
3. 网络资源:关于围魏救赵的在线资料和学术研究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围魏救赵的背景和经过。
2. 第二课时:分析围魏救赵的结果及其影响。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围魏救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理解围魏救赵的战略思想和具体行动;3.分析围魏救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2.围魏救赵的战略思想;3.围魏救赵的具体行动;4.围魏救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展示关于战国时期的图片,引出围魏救赵的话题,并提问:你们了解围魏救赵吗?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2.知识讲解(20分钟)(1)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详细介绍战国时期赵国被魏国围困的情况,并解释为什么赵国需要救援。
(2)围魏救赵的战略思想:讲解围魏救赵的核心思想,即以围魏救赵,消灭赵国的威胁,确保自己的安全。
(3)围魏救赵的具体行动:介绍围魏救赵的具体行动,如秦国入侵魏国,燕国进攻韩国等。
(4)围魏救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分析围魏救赵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如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中央王权的形成等。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围魏救赵的战略是否有效,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否长远,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是否存在围魏救赵的战略思想,并讨论该案例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5.知识运用(15分钟)提供几个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如:“如果你是魏国的统治者,你会如何应对围魏救赵的挑战?”等。
6.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放映与围魏救赵相关的电影片段,或者介绍与围魏救赵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问题的回答准确性;2.案例分析的逻辑性和分析深度;3.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的独特性和有启发性。
五、教学资源1.投影仪和相关图片;2.历史案例相关资料;3.电影片段或历史文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理解其战略思想和具体行动,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 学习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含义,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 难点: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它有什么寓意?2. 讲解“围魏救赵”的含义解释“围魏救赵”的字面意思: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引导学生思考“围魏救赵”的深层次含义:以迂为直,变被动为主动。
3.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请学生阅读“围魏救赵”的故事。
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4.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魏国和赵国的将领和士兵。
模拟战争场景,让学生体验“围魏救赵”策略的实际应用。
请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总结总结“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表扬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分析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并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了“围魏救赵”策略的实际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事物,并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围魏救赵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围魏救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 了解古代围魏救赵的历史事件。
1.2 理解“围魏救赵”这个典故的含义。
1.3 读懂文学作品《围魏救赵》。
2.能力目标2.1 掌握词语:“国事,典故,士兵,奔波,首尾,绞杀,毒手”。
2.2 能够正确理解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情节,进行客观评价和判断。
2.3 能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3.1 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 通过故事的阅读,感受团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 理解“围魏救赵”典故的内涵。
1.2 能够读懂文学作品《围魏救赵》。
2.教学难点2.1 掌握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
2.2 分清文学作品中的虚实之分。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1.教学方式1.1 课堂讲授法,通过讲述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含义。
1.2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团队协作,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2.教学方法2.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像和影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
2.2 引导发现法,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发现故事中的关键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1 教师准备有关围魏救赵的资料,如图片、影像、文章等。
1.2 准备一些关于《围魏救赵》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含义。
1.3 确定小组,让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学习。
2.导入2.1 让学生观看图片和影像,了解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
2.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围魏救赵这个典故的理解。
3.讲授3.1 讲授整个故事,分析人物关系及其行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故事的情节。
3.2 客观评价文学作品,并进行总结。
4.讨论4.1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故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4.2 教师给予指导,让学生探寻问题根源,发现故事中的“玄机”。
5.总结5.1 整理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学生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魏救赵(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抓住重点,复述故事梗概。
3、积累课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1、引出课题:孩子们,还记得《田忌赛马》的故事吗?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呀?(孙膑)(简介孙膑)今天就让我们在学习一个与孙膑有关的故事,去进一步领路孙膑卓越的才能和超凡的智慧。
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争。
2、读题质疑:让我们齐读课题两遍,“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
看着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根据质疑梳理问题:为什么围魏救赵?谁围魏救赵?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6分钟)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孩子们跟随朗读带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课文。
2、孩子们,为了更好的读懂课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语。
词语:课前我已经检查了孩子们的预习情况,完成的很棒,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词语中,用你们最美的声音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吧,每个词两遍。
你们的声音真的很美。
三、再读释疑,理清脉络:(分钟)
1、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释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让我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己再次读一读课文。
)
(1)故事起因:(边问边板书)想一想,故事中有那几个国家?谁攻打谁?找到的孩子请举手。
魏国派的是谁去攻打赵国呢?(庞涓)带领的魏军一路(所向披
靡,势如破竹),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了个严严实实,所以,赵国(危在旦夕)。
于是赵国就向他的邻国(齐国)求救。
齐国会帮助赵国吗?为什么?文中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我们再来看看地形图,或许你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齐国会出兵帮助赵国了。
请看这是赵国与齐国相邻,如果魏国占领了赵国,那魏国下一个攻打的目标可能就是(齐国),所以可以说齐国既是为了帮助齐国,更是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出兵。
赵国和齐国的关系可以说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
(课件出示)孩子们,刚才我们说的这部分内容其实就是故事的(起因)看看文章哪些段落是故事的起因。
(1--2)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请用双竖线做好标记。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故事的起因吧,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故事的起因,(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并记在文中相应的空白处。
(5分钟)
(2)故事经过:齐国是怎样救赵国的呢?这是故事的(经过)孩子们我们都知道,在写作的时候这部分内容要怎样描写?(详细)现在请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想一想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完成课后第二题,并按照提示用双竖线把课文划分为四部分。
(田忌和孙膑先根据战势商议好乘虚而入,直取大梁。
再派小部分兵力佯攻襄凌,主力却直奔大梁,逼得庞涓只能放弃攻打邯郸,回护大梁。
(交流)(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3---8)(9----12 佯攻襄凌、围魏救赵)(10分钟)
A、第二部分,齐国派谁出兵帮助赵国呢?起初他们各自是怎样打算的?他们最终商议,直接攻打哪里?孙膑是怎样说服田忌的?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
(3---8)你们小组合作完成得不错,我想再请一个小组为我们快速的介绍一下这一过程,其他的孩子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这部分内容。
(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B、第三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麻痹庞涓,孙膑怎样做的?(佯攻襄陵)佯攻是什么意思?虚张声势的进攻。
而齐军主力却直奔大梁去了。
)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9---12)如果我们用简单的话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就是(佯攻襄陵,围魏救赵)
(3)故事结果: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请快速浏览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并归纳它的主要内容。
(魏军感到桂凌时,进入齐军埋伏圈,庞涓只能率兵落荒而逃。
)用简单的话就概括为: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我们把本篇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2、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次回顾一下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有哪几个国家,(魏、赵、齐),谁攻打谁(魏国攻打赵国),魏国派出的是谁去攻打(魏国将军庞涓),赵国的都城邯郸被围得个严严实实,赵国危在旦夕,向(齐国)求救。
于是,齐威王就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
田、孙商议,在佯攻襄凌的同时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在魏军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救援时,在桂凌设伏,齐军大胜。
四、抓住重点,复述故事:(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这场战争,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1、回忆复述故事的方法:
(1)分清故事主次。
(2)抓住每一部分的重点词语。
(3)主要内容复述略详,次要内容简单带过。
2、请生复述。
五、积累词语,结束新课:
(孩子们:通过复述故事我们知道起初魏军是一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攻无不克的强大军队,可最后怎么就成了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的残兵败将了呢?让我们下次课再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吧!)
作业设计:(4分钟)
摘抄本课的四字语。
(完成课后选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