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公开课获奖说课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韩愈的《师说》。我准备从下列七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和意图。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地位

《师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3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篇课文主要论证了“从师之道”,是韩愈代表作之一,也是古代议论性散文中的名篇。学习了本单元,可以从中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高二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识,但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整理,不能灵活运用;仍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比如词类活用等。前三篇议论性散文的学习,为本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梳理课文的论证过程,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记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结合美读法感知,抓重点字词举一反三法疏通课文,合作探究法深入赏析,归纳法总结升华,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思想美和论辩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尊师重道、能者为师的思想,培养其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

[设计依据]

1.依据“新课标”三个维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2.依据这一单元的目标,即借鉴古人议论艺术,琢磨文章的立论方法,体会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课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师”“道”“之”等,感悟课文的思想之美。

教学难点:梳理课文的论证过程,体会论辩之美。

[设计依据]

1.“新课标”提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用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导读法、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设计依据]

1.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指教师要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予以启发式诱导。

2.新课标提倡“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二)说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圈点法、举一反三法

[设计依据]

1.“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2.清代教育家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

3.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举一反三,“举一”提供模式和方法,“反三”按图索骥,学生就能触类而旁通。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这一课的教学主要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预习课文;课堂上通过“知人论世、整体感知、翻译积累、赏析三美拓展比较”五个主要环节把握全文;课后进行检测巩固。

这一课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

(一)导入(3分钟):我将以尊师重道的名言导入,创设情境。

[设计依据]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二)背景简介(3分钟):强调韩愈的文学地位和古文运动,以及在唐朝人们耻学于师的历史背景。

[设计依据]

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三)整体感知(9分钟)

1.老师范读,学生对照注释,对不懂的词句进行圈点。(3分钟)

2.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诵读,认准字音、认清节奏、体会情感。强调课文的情感基调。然后再让学生正确地朗读。(6分钟)[设计依据]

1.“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要突出整体感知。

2.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正确的诵读有益于学生

理解课文,培养语感。

(四)理解课文(突出重点)(30分钟)

1.同学讨论后将疑难词句提出来,师生合作解决。(5分钟)

2.老师点拨重难点字词,学生逐段口译,并及时纠正,再概括每段内容。(15

分钟)

3.指导学生归纳重点文言知识,比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8分钟)

4.理清全文思路:提出观点——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以孔子为例说明圣人无常师——本文的写作缘由。(2分钟)

[设计依据]

1.“新课标”要求:文言文教学要求落实字词句。

2.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五)赏析课文(突破难点)(40分钟)

在赏析的过程中,我将主要运用提问和探讨的方法。

1.结合前几篇课文,总结出常用的论证方法,用以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分析。(5分钟)

2.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怎样推出论点的?讨论:“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是你心目中的老师吗?(10分钟)

3.找出第二段的三组对比,赏析其对比艺术;着重分析语气词“嗟乎、呜呼”,体会作者情感变化。讨论:在生活中存在的耻学于师的现象吗?并说出与事例相符的句子。(10分钟)

4.赏析最后两段,探讨作者提出的的诸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类的进步观点及其在今天的借鉴意义。(10分钟)

5.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5分钟)

通过以上的探讨和提问,主要是赏析课文的论辩美,思想美和语言美。

[设计依据]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3.毛泽东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六)归纳小结(5分钟)

依据板书梳理回顾课文的论证内容,过程和方法,强调课文的思想内涵,倡导学生发扬谦虚好学,能者为师、尊师重道的传统精神,最后让学生再朗读全文。

[设计依据]

于漪说:“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至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

六、说拓展训练和作业安排

(一)说拓展训练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对他的学生说:“你不能老跟我一样,你要学我的心,不能学我的手。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韩愈要求以道为师,那么这句话又说明了什么,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二)说作业安排

1.把归纳的字词和本课的名句整理在笔记本上。

2.熟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设计依据]

1.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2.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对自身予以关注和体会。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