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语文人教版七下《马》教案之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马》 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马》 ppt课件
guǎng jī
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 面面相觑
zhāng qù
犷野 畸形
有关马的成语: 千军万马、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到成功、 一马平川、快马加鞭、马不停蹄、汗马功劳、 马革裹尸、万马齐喑、龙马精神。
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全文分几部分? 2、本文写了哪两种马?各有什么特点?
人工驯养的马 1.勇毅: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2.驯良:服从主人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的奉献自 己,甚至生命。 天然野生的马:1,内在的美:充沛的精力,高贵的精神,不 受拘束,没有节制,不屑于受人照顾,强壮、轻捷、遒劲。 天性绝不凶猛,豪迈而犷野,群居,团结,不争斗,和平生 活,不妒忌。2,外在美:身材高大,身体各部分配合得最 匀称,最优美。
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文章前后两部分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4、作者在这两部分里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对比的作用:通过比较,突出地描写马的身体 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使马的 特征更鲜明、更突出、更形象、更具体。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作者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环 境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 出作者对天然野性马的由衷热爱,对 人类驯养马的深刻同情。
读准字音,掌握词义
积累词语:
piāo hà n
剽悍 鞍辔
yá n
驯良 羁绊 项鬣 妒忌 颚骨
è dùjì jī bà n xià ng liè
xù n
kuīsì
bì yì n
窥伺 疮痍 锦毡 遒劲 观瞻
zhān qiú zhān
庇荫 阔绰
chuò kāng kǎi
ān pè i
chuāng yí
妍丽
布封是博物学家,为什么对 马情有独钟?我们对自己喜欢的 事物是用什么情感、态度、价值 观来表达的?对不喜欢的事又是 怎么样表达的?写篇你喜欢的一 个小动物的作文。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作者布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1.2.1 作品简介:介绍作者布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阐述《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2 情节梳理: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如马和人的性格特点。

1.2.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1.2 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2.2.1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2.2 探讨作品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3.1.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有关描写动物的文学作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1.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基调。

3.1.3 讲解: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讲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3.1.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1.5 写作: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

3.2 教学方法3.2.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2.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2.3 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4.1.1 学生朗读课文的态度、情感和表达能力。

4.1.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4.2.1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七年级语文教案)《马》教案设计4

(七年级语文教案)《马》教案设计4

《马》教案设计4七年级语文教案《马》教学设计执教:大桥中学余继宏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2、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34、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感情。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自然的关系。

教学理念: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出不同观点,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对动物喜爱之情,并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增强保护生命的群体意识。

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CAI播放乐曲《骏马奔驰保边疆》)师:亲爱的同学们,随着这美妙的音乐,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一起踏上快乐的语文之旅吧!师:从这美妙的乐曲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奔驰的骏马……)师:是的,这旋律不仅让我想起了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云朵下那纵情奔驰的骏马……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马吗?师:其实自古以来,马就是人类最忠实而高贵的朋友,战场上有它们无所畏惧的身影,旅途中有它们不辞劳苦的足迹。

它们默默无闻的见证着的历史,可是,试问人类自己,我们对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布封先生一起走进马的世界。

去探寻动物王国的灵性之美。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作者简介。

师:提到布封,大家熟悉吗?(CAI展示作者简介)师:要说布封,那我们就不能不提《自然史》,这位法国的博物学家用了40年的时间著成的巨作。

在他在作品中提到: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人才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

然而作为科学家的布封颇爱诋毁,作为文学家他却又受到普遍欢迎,因为他写的自然史语言形象,笔锋细腻而富有感情。

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科学小品《马》便是其中的一篇精典之作。

2、把握课文内容。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从这篇课文里知道些什么?师:带着这些疑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不过,在读课文以前,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预习的怎么样了?(CAI展示生字词,让会读的同学自由的站起来读。

七年级《马》语文教案

七年级《马》语文教案

七年级《马》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马》。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马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2)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马》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所描述的马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朗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写作表达: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马》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马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马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生词学习:教师呈现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写在黑板上,学生跟读并解释其含义。

4.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马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5.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马相关的写作题目,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课文《马》是一首_______的诗歌,描绘了一匹_______的马,它象征着_______。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马》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布封及其写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马的精神风貌,培养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学会从作品中感受动物的美好品质,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马的热爱与赞美,培养自己关爱动物的意识。

(2)理解马的精神风貌,学习马的勇敢、坚韧、忠诚等品质。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生命,珍惜自然。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马》的基本内容及其写作背景。

2.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3. 马的精神风貌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2. 马的精神风貌的深入理解与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马》的文本。

2. 作者布封的简介。

3. 与马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马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作者布封及其写作背景。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马》,了解课文大意。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马的精神风貌。

(3)让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欣赏作者对马的热爱与赞美。

(2)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马的勇敢、坚韧、忠诚等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生命,珍惜自然。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马的精神风貌。

(2)强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关爱动物。

七年级语文《马》教案

七年级语文《马》教案

七年级语文《马》教案1.1 设计思路1.1.1 本课以一篇关于“马”的文学作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了解“马”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1.1.2 课文《马》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匹骏马的形象,通过对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勇敢、坚韧精神的赞美。

1.1.3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课文描绘了一匹骏马的形象,包括外形、动作、神态等方面。

2.1.2 课文通过描写马的生活环境,展现了马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2.1.3 课文结尾部分,作者抒发了对自由、勇敢、坚韧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目标3.1.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3.1.2 分析课文中对马的描写,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3.1.3 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4.1.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4.1.3 能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自由、勇敢、坚韧精神的赞美。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5.1.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5.1.3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5.2 教学重点5.2.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5.2.2 分析课文中对马的描写,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5.2.3 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件:包括课文文本、图片、音视频等资料。

6.1.2 黑板:用于板书设计。

6.1.3 教学挂图:展示骏马的形象。

6.2.1 学习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重点内容和感悟。

6.2.2 参考书:提供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

6.2.3 彩色笔:学生用于标记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马》七年级语文教案

《马》七年级语文教案

《马》七年级语文教案《马》七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马图书法,激趣引读1、马图书法:教师展示有关马的各种书法作品并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①看了这些书法画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呢?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更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

2、激趣引读:教师: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下面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呢?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1、有情朗读:①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②学生个别朗读比赛,其他同学适当加以朗读评价。

2、整体感知:①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吗?(家马:“驯良”、野马:“自由奔放”)③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马》七年级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

初中《马》教案

初中《马》教案

初中《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描绘动物的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描绘动物的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马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马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马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2)学生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文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释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马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互相交流和评价。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马的短文,可以描述马的特点、生活习性或者与马有关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马》1. 马的特点- 形态优美- 力量强大- 耐力惊人2. 作者情感- 喜爱- 赞美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马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七下语文《马》布封 教案

七下语文《马》布封 教案

29.《马》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的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妙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积累、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教师:在看过学生的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认知状况的前提下备课。

准备投影及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导入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朗诵1.自读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读、听(可选最喜欢的一段,可接力读)找感觉。

教师和班级的“朗读大师”(学生)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2.赛读将全班分成甲乙两大组,各组选主持人一名,将课文五个段落分成三部分,1和3为一部分,2和4为一部分(甲乙分组读),第5段单列为一部分(甲乙合读)。

甲乙两组由抽签或掷硬币方式公平选择前两部分内容,由各自主持人召集,确定本组读的形式。

(评分标准:全体参与程度,读的技巧,声音大小,整齐性,准确性,有无情感)甲乙按自然段的顺序读自己的部分,甲读乙观察,乙读甲观察,甲乙挑出对方声音小的,不流畅的,热情不够的各一名,朗读课文,多给他们参与、锻炼的机会,评出进步者。

甲乙各选出己方读得最好的三位(声大、准确、入情)代表本组比赛,选出最优秀者。

比赛中由班级的“小包公”和“朗读大师”作评委。

3.赏读教师与最优秀者比赛,全班同学评判打分。

4.小结学生谈读的感受。

教师总结朗读全过程,鼓励合作精神,一帮一,一对红;肯定团队精神,重参与,重过程,轻结果;讲解朗读技巧:长句短读,排比有力,冒号停顿,节奏舒缓;指明情感主线:歌颂赞美,情感深沉,读出同情,读出自由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马》(布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马》(布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马》(布封)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描述马的基本特征和关键语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中马的特点和布封的思想情感,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布封对马的热爱之情,增强自己对自然和动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描述马的特征的语句,理解课文中马的特点和布封的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布封对马的特殊情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马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马》的学习。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布封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

3.深入分析(20分钟):(1)教师提出思考题,如:马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布封笔下的马具有哪些特点?等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自主寻找答案,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4.练习(10分钟):教师安排课堂练习,包括针对生字、词语和课文理解的练习题。

5.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理解题、课堂笔记整理等。

6.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马》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2)教师鼓励学生拓展阅读相关文献,深入了解马的生物学特性和文化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朗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实物展示等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关于生字、词语和课文理解的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马》教案

七年级语文《马》教案

七年级语文《马》教案第29课《马》内容透析全套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 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描写了马的形象, 也由马生发出情感。

题目提示了文章所写的内容。

(二)、谋篇立意作者以马为描写的对象, 描写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人类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 通过把这两种马作对比, 表现了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生活的马匹”的由衷的赞美, 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切的同情。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5个自然段, 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人类驯养的马, 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层(第1自然段):提出马和人的关系是马被征服以及被征服后马的性格是勇毅、驯良。

第二层(第2自然段):写人类对马的奴役。

第二部分(3-5自然段):写天然的野马。

第一层(第3自然段):写野马的美质”充沛的精力和高度的精神”。

第二层(第4自然段):写野马的美德”热爱和平, 团结和睦”。

第三层(第5自然段):写野马的美貌”最匀称, 最优美”。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恰当运用对比的方法。

运用对比的描写方法, 使文章更具有形象性、生动性。

例如:从全篇来看, 是家马与野马的对比描写。

在局部中, 作者为了盛赞野马的高贵姿态, 用它和另外7种动物进行了对比, 从而突出了野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 在所有的动物中, 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2、刻画细致。

作者描写了马的形态、习性、生理功能以及马的用途。

作者笔下的马不是画, 而是舞台上的角色, 一神一情, 一举一动, 仿佛历历在目。

细致又逼真, 既让人倾心、赞叹, 又能让人从中发现许多新奇的知识, 更引人感兴趣的还是写驯马时的传神和写野马时的赋意。

总之, 本文在描写时, 语言流畅优美, 笔法细腻, 栩栩如生。

借鉴:本文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作者以流畅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法, 栩栩如生地描写了马的形态、习性、生理功能以及马的用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马》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马》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马》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语文课教学的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马》一课,属于修辞格的教学内容。

该教学内容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一些修辞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并能熟练运用这些修辞格;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马”的特点,概括出“勇敢”、“自由”等主题思想;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写作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预习环节在课前,老师要求学生预习《马》一课,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为后续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导入环节上课后,老师简单回顾了上节课的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马》一课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3. 分析文章主题思想在导入环节之后,老师带领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核心主题思想。

首先,老师围绕“马”的形象、行走和特质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出文章自己的主旨思想,包括“勇敢”、“自由”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老师让学生自由发挥,进一步探讨、阐述自己的理解,使理解更加充分、明确。

4. 分析文章修辞格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出现的修辞格,首先讲解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通过字词表达、句子复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一步领会修辞格。

之后,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句子,找出其中的修辞格,并让学生尝试仿写。

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语言表达技巧和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5. 知识巩固在第四环节中,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格,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为接下来的知识巩固做好了准备。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通过一些练习和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答疑解惑,并带领学生回顾、总结所学内容,进一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在课堂结束之前,老师布置了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己的写作练习。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

七下语文《马》布封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马》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布封对马的描写和赞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马的重要性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4. 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1. 课文《马》的文本。

2. 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关于动物的课文,让学生谈谈对动物的印象。

2. 展示有关马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马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马》,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及其作品特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马的印象和喜爱之处。

二、深入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细节,如对马的外貌、动作、性格的描写。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作者对马的赞美之情。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马的互动场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对马的喜爱和赞美。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2:运用比喻手法解读《马》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2:运用比喻手法解读《马》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2:运用比喻手法解读《马》。

一、课前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视频或音频,展现一座城市的美景,并鼓励学生描述这座城市的美丽之处。

然后将学生的描述结合诗歌中的描写,引出比喻手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作用。

二、比喻手法的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解析比喻手法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比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此外,可通过引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喻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三、《马》的朗读(5分钟)请学生边听边读《马》,让他们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清晰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表达。

四、比喻分析(15分钟)将诗歌中用到的比喻,如“眉毛飞上”、“蹄迹如水”等逐一解析,分析比喻的表现形式、隐喻的意义以及在表达中所起到的作用。

此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诗歌中的其他比喻,并一同分析。

五、情感表达(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运用到的比喻所表达的情感,并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此外,可让学生就自己所钟爱的事物,发挥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六、练习(15分钟)安排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以其他类似的诗歌或文本为例,分析其中所使用到的比喻手法,并就文章表达的情感进行评价。

七、总结(5分钟)主持人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考,尤其强调了比喻手法对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传达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八、作业(2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请选取一首自己所喜欢的诗歌或文本,分析其中所使用到的比喻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一篇小作文。

本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比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加深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的了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并通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马》课件(共111张PPT)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马》课件(共111张PPT)
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 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 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 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 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对人的 一切动作都只为满 足主人的愿望,是 态度
执行别人的旨意。
不 同 点
性格
驯良、勇毅、舍己 从人、一点儿不逞 烈性, 技巧、姸媚 受拘束、受侮辱、 受损害。
美质 生活 状态 相 同 点
豪迈、剽悍、身材高大、身体各部分配 合均匀、优美、有着高贵的姿态
疑难解析
1、为什么说“马是人类的朋友, 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
始祖马
家马
你能讲出几句含有“马”字的诗词、成 语或故事吗?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岑参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思》马致远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苏东坡
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一马当先 快马加鞭
老马识途 马革裹尸
关于作者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 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到教会教育,爱好 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 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 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 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自然史》。 布丰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 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 《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 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合作探究
快速阅读课文
1.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2.天然野生的马具有怎样的品质呢?
3.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 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4.“给马戴上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 “侮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麻林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马》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有关马的图片、成语和故事导入课文
二、本课时讲授内容: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范希衡译。

本文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

2、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3、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4、交流研讨: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1)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2)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3)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4)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三、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读二、三段
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4)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媚妍而已。

2、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介绍布封情况,明确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

2)小组内讨论: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实际是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
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两个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

用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学生齐读。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四、课时小结: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
五、布置作业:请你以“我是一匹——(家、野)马为题,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布封的马为我们展示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是驯良与自由。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种马的生活片段。

二、延伸、拓展:
1、多媒体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2、请同学谈自己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响)。

、讨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例问题:
1)家马的驯良的天性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2)人类对马的驯化,如果给马带来了痛苦,那么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
3)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讨论结果略。

三、课内探究:
1、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遭遇?
以丧失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告终.
2、怎样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告终”?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

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3、家马和野马各不相同,作者对这两种马持什么样的态度?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
4、
假如这两种马不期相遇了,那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它们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家马与野马的对话)
5、马还与哪些其它动物作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对比双方作用
马和狮子、驴子、牛、骆驼等的体形的比较
说明马是身材高大而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马与牛、驴的头颅的比较
突出马的头部比例整齐,给人一种轻捷的神情,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马与牛、驴、骆驼、犀牛、狮子的眼睛、耳朵、尾巴的比较。

突出马的眼睛闪闪有光且目光坦率,各部位配合优美。

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6、用对比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

四、课时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任选五个词语造句。

2、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作读书札记(一周内完成)。

附板书:
家马:驯良——同情作比较,
野马:自由——欣赏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