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教程

新闻采访教程
新闻采访教程

第一章采访的定义及基本方式

第一节采访的定义

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定义有三个要素

1.采访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2.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3.采访活动包括三项内容: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

一、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二、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1.采访得到的材料是为了广泛传播

2.传播的目标是大众

3.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心的问题

4.采访的材料必须通俗易懂

三、新闻采访活动包括三项内容

1.收集材料

2.认识事物

3.发掘报道素材

第二节采访的基本方式

一、访问

1.公开式访问

2.隐蔽式访问

二、现场观察

三、体验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新闻现场,靠观察和询问进行采访。这种采访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体验式采访多用于人物报道,必须靠在新闻人物的共同的生活中“身临其境”,才能体味和理解新闻人物的生活环境,也才能理解新闻人物的精神生活。在体验式采访过程中,“身临其境”不仅仅对记者理解新闻人物有切实的帮助,也使新闻人物在这种熟悉的、放松的环境中触景生情,愿意向记者“敞开心扉”

四、阅读文献

第二章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

第一节采访是新闻作品产生的依据

第二节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采访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续业务环节的质量和最终稿件的质量和最终稿件的质量第三节采访是防止报道失实的第一道防线

采访材料的要求

1.材料的真实性

2.材料的深刻性

3.材料的生动性和可信度

第三章采访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采访活动追踪新近发生的事实

第二节采访活动时刻处于时效的压力下

第三节采访活动要贴近事实、贴近现场

第四节使用社会交往方式

1.繁杂性

2.双向性

3.对等性

第四章采访的基本任务和步骤

第一节采访的基本任务

采访的任务,是依据报道思想,迅速地采集到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采访任务包括五个要素

1.拿到事实

2.拿到真实的事实(与事实相关的知情者对报道的真实性的检验、社会实践对新闻报道的

检验)

3.拿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4.拿到典型的事实

5.迅速地获取事实

第二节采访的八个步骤

一、获得新闻线索

二、确定选题

三、策划与准备

1.明确采访目的

2.明确采访对象

3.所选题目的背景调查

4.准备提问方案

四、联系采访

五、建立融洽的访问气氛

六、提问

七、现场观察

八、结束采访

第五章获得新闻线索

第一节高质量的线索是高质量选题的前提

一、新闻线索的作用

新闻线索是采访的开端,也是引发记者灵感的一个触觉。新闻事实发生的苗头或信号,我们称为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新闻记者发掘新闻题材的一种凭据,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

1.新闻线索首先告诉记者哪里有新闻,新闻或者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

2.新闻线索是一个简单又不完整的信号,需要记者去发现和挖掘

3.发现新闻线索要求记者有高度的新闻敏感

二、高质量线索的标准

1.线索丰富

2.线索可靠

3.线索及时

第二节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

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

二、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传播工具

三、各种会议及新闻发布会

四、政策文件及领导人讲话

五、受众来电来信

六、新闻线人

七、专业信息来源——通讯员队伍

八、广交朋友,建立人际传播的信息网

第六章新闻选题的重要性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选题

一、选题就是把关

二、选题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1.可以选择不同的事实

2.可以选择同一事实的不同阶段

3.可以选择同一事实的不同侧面

4.可以选择同一事实的不同层次

5.可以选择纵向串联事实

6.可以选择横向串联事实

7.在第二落点上选题

三、选择事实的依据是记者的新闻价值观和对新闻的理解力

第二节新闻选题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新闻选题与其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影响力有极大的关联。

一、新闻选题与媒体的社会功能

二、新闻选题与媒体的定位

三、新闻选题与媒体的影响力

新闻选题既是媒体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基础,又是塑造媒体形象、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最有效手段。不同的新闻选题体现了媒体人不同的新闻价值观,也现实了不同媒体的业务实力。

第三节高质量的新闻选题的特征

一、重大性

二、大众关心

三、独家性

所谓独家报道,是指那些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播发的报道,或者是经过记者挖掘,使那些被掩盖的重要事实得以公之于众的报道。

1.独家事实

2.独家分析

3.独家人物

4.选题的可操作性强

第七章新闻选题的标准

新闻选题的一般标准,从原则上来讲,就是新闻价值。但是在新闻实践中,很难再操作层面直接应用“新闻价值”这个标准。不同的新闻从业者、不同的媒体、在不同的时期对“新闻价值”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常常以在新闻事件中形成的一定文化形式、价值观念体系和被制度化、体系化的规范准则为依据,并将之转化为记者自己熟悉的、比较适合当下新闻传播环境的选题标准。

第一节新闻选题的不同标准

一、以“是否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为选题标准

二、以“是否适合受众需求”为选题标准

三、以客体事实属性为选题标准

第二节对不同选题标准的分析

一、对“以政策为本”的新闻选题标准的解析

一方面,必须熟悉当的方针政策且密切关注中央的精神和具体政策条文的变化;不仅要深刻了解已成文的政策,且要对制定政策的现实社会的依据有相当的把握;另一方面,要对现实社会问题或群众呼声有敏感的觉察和深切的理解,才有可能随时在宣传方针政策和不断涌现的新事实之间架起意义的连线。

这种选题模式的弊端:

1.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滞后,形成对某些重要信息的遮蔽

2.对政策制定水平缺少烦死和质疑意识,限制了记者的创造性

3.容易形成“刮风”式报道

4.容易形成乱扭角度、“片面提炼”式报道

二、对“受众需求”的新闻选题标准的解析

1.要分清人们的欲望和人们的实际需要

2.要考虑受众需求中的局部因素和全局因素

3.要考虑受众需求中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4.要考虑受众的显性需求和隐形需求

显性需求,指的是受众明确意识到的需求,即对自己信息需求的明确感知和明确反映。

隐性需求:某些事实还处于初发阶段、矛盾还未激化或还未显露出来;某些社会问题是全局性,较复杂,牵涉面较广;有些需求在受众那里也是显性需求,但因这部分手中处于社会弱势状态,通过媒体和政府反映诉求的渠道少,呼声弱

三、对“以事实为本”的新闻选题标准的解析

以事实属性为价值出发点的选题标准,是以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为其合理性基础。即:对于新发生的事实,不论是否符合政策,也不论公众是否产生了“共同兴趣”,只要是重要的、显要的、有接近性的、有趣味的事实信息,老百姓就有权力知道。媒体报道这些事实,不过是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而已。

1.重要性与“共同兴趣”

“重要性”作为新闻评价标准,更多的是从媒体的社会功能出发,认为凡是重要的信息,额谜题应当在第一时间忠实地“告之”读者。此外“重要性”的标准还标志着媒体担当着另一项同样重要的责任——引导舆论

2.按“共同兴趣”标准选题的误区

a.围绕受众的“共同兴趣”确定选题,可能导致重要信息的滞后报道

b.围绕受众的“共同兴趣”确定选题,常常使受众的盲点成为新闻报道中的盲点

c.围绕受众的“共同兴趣”确定选题,容易形成刮风式报道和报道的同质化

d.围绕受众的“共同兴趣”确定选题,容易忽略弱势群体的需求和呼声

第三节选题标准的媒体实践

1.偏向于政策导向的选题标准

2.偏重于“共同兴趣”“受众需求”的选题标准

3.以关注社会问题为中心的选题标准

对弱势群体选题的忽视

第八章确定新闻选题的操作过程

第一节选题目标

1.重要事件和舆论热点

2.枪法重大新闻的“第二落点”

3.注意发现和挖掘普遍存在的非热点事实

第二节确立选题的思维过程

一、发现新闻的思维过程

1.比较和选拔

2.瞄准靶子

二、预测事实真相:线索的可靠性和经验推理

1.根据线索的可靠性

2.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和推理

三、进行选题的可行性研究

1.进行报道效果的审视和预测

2.推断找到采访对象的可能性

3.记者是否有完成这个采访的实力

4.估算采访成本

5.考虑时效性限制

第三节选题在采访之后的五种命运

第九章采访的策划与准备

第一节采访失败的重要原因——缺乏采访前的策划与准备

1.被动式采访

2.提问时颠三倒四,缺乏逻辑性和提问的艺术

第二节策划和准备是采访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采访机会是难得的,甚至是一次性的

二、采访不是可以反复进行的表演活动

三、采访的事实是复杂的,对象时广泛的

四、记者在采访中的状态——“一身五任”

第三节采访策划和采访准备的内容

一、报道思想的策划

二、采访项目的策划

三、新闻作品的文本策划

四、采访步骤的策划

五、报道策划的误区

第四节采访前的调查和准备工作

一、访前调查

1.对事实的相关背景的了解

2.对事实的相关政策的了解

3.对采访对象的了解

二、提问准备

1.问题的准备

2.提问方式的准备

三、观察性取材的准备

四、物质准备

第十章采访对象的分析

第一节访问的前提——权威的采访对象

一、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

二、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会

第二节处于不同利益关系的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

一、肯定和颂扬型的采访对象

二、求助媒体解决自身问题的采访对象

三、中介型的采访对象

四、批评和教育类的采访对象

五、揭露和批判的对象

第三节研究人们接受采访的心理需求

一、为社会代言的心理需要

二、代表团体或个人利益的诉求

三、交往的需要

四、满足内心要成为重要人物的感觉

第四节接受采访的顾虑和拒绝接受采访的原因

一、权力阶层的采访对象

二、向媒体的调查提供信息的人

三、各类专家

四、被媒体表彰的先进人物

五、面对年轻记者

六、对于小媒体的记者

第十一章访问的原则

第一节访问是记者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

一、什么是访问

访问是记者为了获取新闻信息,探讨真相而与新闻事实的知情人进行的谈话。记者采访的主要方式是访问和现场观察

通过访问记者要索取的材料有以下六种

1.事实的新闻要素

2.事实的背景:历史与环境背景

3.事实的原因:浅层的原因和深层的原因

4.对事实的评价、观点

5.事实中行为人的动机、情感和精神境界

6.具有表现力的事实:故事、引语、场景、细节

第二节访问的特征

一、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二、没有行政的约束力

三、地位平等

四、结合自由

五、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六、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第三节访问不同于人际交往的特征

一、记者通过访问取材的目的性十分明确

二、各种不同的访问是记者发起和组织的,采访对象是记者挑选的

三、记者在访问中起着营造气氛、主导谈话的作用

第四节访问的基本矛盾—“取”与“予”

一、访问需要占用对方时间

二、访问需要耗费对方的精力

三、采访通常是不付费

四、风险成本

第五节解决“取”与“予”矛盾的方法

一、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论

二、帕洛阿尔托学派关于人际传播的理论

1.人不可能不进行交流,即使他的行为表现为非交流关系,那仍然在传达某种信息

2.任何谈话无论多么简单,都包含两种信息:内容信息和关系信息

三、心理场的理论

一般来说,记者的形象构成了采访对象的心理环境,反之,采访对象的形象和态度也构成了记者的心理环境

1.人人都渴望融洽的人际交往,这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

2.所有的人际谈话都包含着两层信息—内容信息和关系信息

3.记者在采访时的着眼点不仅在于改善提问的内容和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改善自身的形象

第六节访问是记者创造奇迹的舞台

一、访问创造了观察社会的广阔空间

二、通过访问探索真相,记录历史

三、成功的访问创造了名记者

第十二章访问气氛的建立

第一节访问气氛的不同类型

一、公事公办式

一、挤牙膏式

一、强弱悬殊式

一、激烈交锋式

一、酒逢知己式

第二节最佳访问气氛的要素

一、尊重

三、真诚

四、关怀

五、轻松

六、理解

第三节记者的第一印象

一、遵守约定的时间

一、出示介绍信或记者证,说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目的

一、改善记者的形体语言

一、访问前的“拆墙”

第四节访问设计对气氛的影响

一、选择适当的采访时机

一、要选择适当的采访地点

第五节设法消除采访对象的心理忌讳

一、避免“第三者”的存在

一、提倡记者单独采访

第六节访问中的记者形象

一、倾听的作用

一、赞赏你喜欢的行为或物件

一、帮他人解决问题

第七节访问中的敏感之处

一、适时打断

一、尽量不要冷场

一、不要和采访对象争论

一、如何提揭露型问题

一、敏感提问滞后穿插缓和气氛的提问

一、说服那些采取拒绝态度的采访对象

第八节深入访问的关节点

第十三章提问的规律和方法

第一节记者提问的特点

1.目标明确

2.提问系统

3.记者主导提问过程

第二节提问的内容和一般顺序

一、六类提问的内容

1.新闻事实的各种要素

2.事实的各种背景

3.事实的原因:浅层的原因和深层的原因

4.对新闻事实的感想和观点

5.事实行为者的各种动机及心理事实

6.具有表现力的事实:故事、引语、场景、细节

三、提问的一般顺序

1.对基本事实的提问

2.对基本事实背景的提问

3.对事实原因的提问

4.对事实行为者动机的了解

5.对事实的感想和观点的了解

6.收集事实的感性材料

7.收集对事实的质疑和反面的观点

第三节不同功能的提问

一、搜素式提问

二、基本要素的提问

三、引导式提问

四、挖掘式提问

五、探讨式提问

六、展示性提问

七、创造性提问(假设性提问、“最”字型提问)

第四节提问的规律

一、第一个问题

二、提问要清晰、简洁

三、提问要具体

四、提问要讲究逻辑和层次

第五节提问时的问题类型

一、开放式问题

二、闭合式问题

第六节特殊问题的提问

一、敏感型问题

二、对故事和引语的提问

第七节提问的策略

一、正面提问

二、侧面提问

三、反问

四、激发式错问

五、追问

第八节提问中的倾听

一、倾听的任务

二、倾听的要点

第十四章现场观察的作用和方法

第一节现场观察的重要性

一、获得第一手材料,核实第二手材料,力争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二、加深记者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解,激发创作灵感

三、典型细节可使新闻作品具有现场感

四、现场观察不受条件限制,是记者随时随地都可使用的武器和方法,有时是采访的唯一方法

第二节现场观察的内容

一、观察新闻人物的相貌、动作和语言

二、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过程

三、现场捕捉精彩引语

四、捕捉现场细节

第三节怎样进行现场观察

一、尽量贴近现场

二、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三、选好观察点

四、粗细结合,追踪典型细节

五、观察与询问相结合

第四节如何培养记者的观察力

一、高度注意力

二、过硬的观察基本功

三、观察力的训练

1.掌握观察的规律

2.进行观察训练

3.记观察笔记

四、几种有助于观察的技能

1.目测

2.速写

3.录音

4.拍照

第十五章采访的记录与核实

第一节采访的记录

一、采访记录的必要性

二、采访应当记录的内容

1.访问中采访对象叙述出来的事实信息

2.记者在现场观察中扑捉到的事实

3.记者在访问和观察中产生的感想和写作灵感

三、采访记录的方式

四、笔记的技巧

第二节材料的核实

一、核实是采访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需要核实的内容

三、核实的方法

第十六章记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一、追求正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尊重事实的工作态度

三、无私无畏的行为准则

四、合理的知识结构

五、广阔的生活空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 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特点: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新闻采访考试大纲

新闻采访考试大纲

《新闻采访》考试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总课时:总课时54课时,其中理论36课时,实践18课时 考试对象:适用于中文系新闻学专业本科 考试方式:笔试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 新闻采访与是新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知识的主要课程。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二、考试基本要求 1、通过的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对新闻采访写作环节在整个新闻活动的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2、要求学生了解采访的概念、特点和实施形式和基本要求,理顺采访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采访技能的学习,要求学生有机地掌握和运用各种提问技巧、现场观察和采访笔记的记录方法,提高新闻采访的效力和效率。 4、对时下流行的新闻专访应有全面的了解,注意相关的采访、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5、通过对消息及分类消息的的讲解,使学生不仅掌握消息的总体写作规范,还要强化常用的消息类型的写作训练。 6、通过对深度报道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任何一种新闻体裁都有其兴起的背景、演变的规律,学习重点应该放在对规律的探索上。 7、精确新闻报道和组合报道是目前新闻界比较实用的两种新闻报道方式,要求掌握它们的具体写作要求以及写作方法。 三、考核方式及分值 1、笔试(120分钟,满分100分) 主要包括:1、客观型试题:(25分) (1)单项选择题或填空题15 分 (2)判断题10分 2、主观型试题(75分) (1)名词解释8分 (2)简答题12分 (3)应用题25分 (4)论述题30分 四、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一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一、概念题 1.新闻文体 答:新闻文体是指新闻的体裁、样式,是新闻写作中以文字形态表现的各种写作形式,是新闻事实(事件)在新闻传播中呈现出的信息内容、表达特色和结构方式的整体形态。新闻事实(事件)要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凡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的、能满足受众新闻需要的、具备新闻特性的文章体裁,都可以被认为是新闻文体。 2.新闻写作 答:新闻写作,是指用语言文字对新闻事实(事件)加以表现,包括报道角度的选取、新闻内容的组合、写作手法的使用、语言文字的运用、文本结构的安排,等等。应该说,新闻写作的创新与上述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3.虚假新闻 答:虚假新闻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对于社会和受众,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是致命的毒瘤。不但损害了媒体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 4.新闻真实性 答: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它的基本

要求是,据实报道,如实报道。在新闻写作中,任何虚构都是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而是应当严加拒绝的。 5.思想性 答:思想性又称指导性,是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取向。在中国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即指政党的新闻事业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把他们导向到一定的目标上去。 二、简答题 1.新闻报道迟缓的原因以及提高新闻时效性应当抓紧的环节? 答:(1)迟缓的原因 ①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习惯于“大锅饭”,工作效率低下; ②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审稿制度繁琐; ③通讯、交通设备更新慢,不少记者的装备尚不完善,与时代发展脱节,大城市以外的交通工具也很简陋,不少新闻单位的印刷设备还较落后; ④发行渠道单一,长期以来是“邮发合一”的发行制度,造成发行层次多,辗转费时。 (2)提高新闻时效性应当抓紧的七个环节 ①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 ②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 ③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 ④先简后详地进行连续报道;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对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的敏锐的发现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又称“新闻鼻”或“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能力要求: (1)记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 即判断某个平常的事物与人物是否能引起受众兴趣的能力。 (2)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 即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作出科学的预见。 (3)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判断能力。 即判断并辨别同一新闻事件的诸多新闻元素哪一个重要或更重要的能力。2、新闻价值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这一定义体现了三个要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 (百度)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新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级数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 3、硬新闻 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改变,市场行情,故事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务必迅速。越快越好。) 二、简答题 1、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哈罗德D拉斯韦尔曾经总结公共传媒工具的三项主要功能,这三项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1)对社会环境加以监视。 (2)帮助协调社会各部分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环境。 (3)至少应当对于社会文化财富的代代相传担负一部分责任。 2、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要求有哪些? 答:(1)客观性,强调全面、客观、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 (2)独立性,强调不受任何形式的强权压迫和经济诱惑。 (3)真实性,强调实事求是地进行新闻采访与报道。 3、新闻记者应该具备哪些修养? 答:(1)思想修养 “在新闻学以及其他任何领域中,决没有‘只要写作’就够了的便宜事。莎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新闻采访笔记重点

党报突破口:注重“南风效应”的宣传艺术 1.“官方”时政头向“大众”的宣传转变 2.“长、空、假”的文风向“短、实、新”的文风转变 3.“呆板单一”的版面向“生动活泼”的版面转变 1、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 真实性(重点记):新闻的生命和灵魂 真实:新闻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关于“真实”的规范: 对于记者:保证确有其事;保证新闻的基本要素真实;标注新闻出处;写作中避免片面性,描写要有分寸,避免渲染和夸大。 对于编辑: 坚持核实原则;确保权威的、多方求证新闻来源;慎用匿名、化名报道。 2. 客观性: 3.公正性原则: 二、新闻角度的选取方法: 1. 以小见大选角度:不能贪大求全,典型角度小一点 2. 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发选取新闻角度,从报道中找出与人民相关 的报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读者关切点找角度。 3. 从新闻事实的特殊性中选取新闻角度 4. 从事物的侧面找角度 三、什么是用事实说话 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观点的一种报道手法 两个要素:事实、观点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都离不开两个要素:“事实”和“观点”(说话)。它的特点在于两者结合的方式。 如何用事实说话 1.通过选取典型事实说话 2.通过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3.通过运用背景资料说话 4.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用“精华”说话,借助新闻人物之口表达记者的观点 四、新闻跳笔的特点: 1.在文体结构上是多段体

2.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不同,它主张词句要“跳”着走。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比较大的跳跃 3.表面上彼此好像没有很大联系的段落,实际上有内在的逻辑。 如何使用新闻跳笔: 使用新闻跳笔的技巧(了解): 1.形式上短段落,多分段 2.运用细节、场景、背景、引语等事实,进行不同组合,注意用事实说话。 3.通过小标题的使用和版面编排的方式体现新闻跳笔。 五、新闻标题的构成 1.主题:主题是新闻标题中最主要的题目,是标题的核心部分,用以说明最主要的事实或者观点,所用的字号也最大,地位最突出 2.引题(肩题、眉题):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用于引出主题的一个辅助性的题目。引题又叫眉题和肩题,字号一般小于主题 3.副题(子题):副题是位于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说明的辅助题目。副题又叫子题,字号小于主题和引题 六、消息头的种类: 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若稿件来自外埠,一般应标明新闻事实的地点,如“本报德州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消息头的作用: ①可以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借以显示消息的“身份” ②有了消息头可以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③电头注有发稿的地点、时间,可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某种信息 七、导语的类型: 直接导语:在导语中开门见山地叙述新闻要点,通常用于报道时间性较强的硬新闻。这是新闻导语的主要形式,大多数消息都采用这种导语。简言之是直笔陈述。 间接导语:在导语中以一种含蓄、委婉的方式交代新闻要点,通过解释、描写、渲染等手法引出或暗示出新闻事实。多用于时间性不太强的软新闻。简言之是曲笔铺垫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 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 求实性;2 时效性;3 独立性;4 突变性;5 艰险性;6 广泛性;7 连续性; 8 公布性; 三新闻采访的难点:1 采访要快、同时要准;2 采访要快,同时要深;3 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 四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对应于采访的三大难点):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 第二章新闻记者 一记者职业是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分离出来的。 二记者职业的性质: 1 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2 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 3 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三记者的类型: 1 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如政治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法制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 专业记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他们熟悉某个领域的情形,便于结交朋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2 常驻记者:又称地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畴的,称为本埠记者。地点记者称为外埠记者。常驻记者有利于了解所在地点的情形,便于报道。 3 机动记者:不常驻在一个地点,没有固定采访范畴,随时预备同意编辑部调遣,完成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记者。 4 特派记者:指因专门的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5 特约记者:指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 6 驻外记者 四记者的工作任务: 1 采写新闻; 2 反映情形; 3 群众(通联)工作(包括联系组织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 五记者的采访路线:包括记者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 一,决定成败的非智力因素 1.不怨天尤人,从自身找原因 2.善于理解别人的难处和苦衷 3.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 4.不人云亦云,有主见和独立判断力 5.不为表象迷惑,不见证据不轻信的怀疑精神 6.善于有选择的听取别人的意见(直接引语) 7.不斤斤计较眼前小利,有远见 8.舍得投资,舍得付出代价 9.肯下笨功夫,善于学习新知识(自学) 10.知识面广,精于某一领域 11.吃苦耐劳,不惧艰苦 12.迎难而上,设法克服困难 13.执行力,拿得起,嚼得烂,不折不扣(给加西亚的信) 14.有组织纪律性,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15.符合他人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 16.打心底尊重他人,看得起,不鄙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 17.不过分依赖别人,自己解决问题 18.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 19.敢于进入陌生领域,开拓新领域 20.肯从最基层最艰苦回报最少的岗位做起 21.不走寻常路 22.定位自己的能力,个人品牌意识 23.懂礼貌,行礼仪 二、导语的20种方法 1.一语破的——开门见山 2.设置悬念——事情不宜先说 3.欲擒故纵——言犹未尽 4.化静为动——(化物为人)

5.拟人修辞 6.数字对比 7.速写勾画 8.巧用背景 9.古诗名句 10.烘云托月 11.抑扬顿挫 12.特写镜头 13.曲径通幽 14.一张一弛 15.小中见大 16.先声夺人(直接引语) 17.拉近时间 18.提问作答 19.有意重复 20.化整为零 三、讲座新闻报道的手法 四、消息写作基本技巧 1.基本结构:倒金字塔 2.写出吸引人的导语,尽量出现人物 3.有细节和背景 4.行文像讲故事 5.有观点,但要用事实作证 6.尽量直接引述 7.注意报道平衡 8.多分段落“短平快” 五、直接引语的用法:1.xx说:“、、、、、”。 2.“、、、、、、”xx说。 3.“、、、、、、”,xx说,”、、、、、、“。 4.”、、、、、、“ 六、消息、通讯: 文体特征区别: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教材辅导书笔记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十六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 采访对象的分析 1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访问的前提——权威的采访对象 访问的前提首先要选择并找到权威的采访对象。所谓权威的采访对象是指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和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 1.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 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是指事实的当事人、事实的目击者和参与者。 (1)采访一个事件,要找到这个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 (2)做一个工作报道或经验性报道,要去寻找主持这项工作或创造这个经验的人采访。 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 访问的前提: 权威的采访对象 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 肯定和颂扬型的采访对象 处于不同利益关系的 求助媒体解决自身问题的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 中介型的采访对象 批评和教育类的采访对象 揭露和批判的采访对象 为社会代言的心理需要 研究人们接受采访 代表团体或个人利益的诉求 的心理需要 交往的需要 满足内心要成为重要人物的感觉 权力阶层的采访对象 向媒体调查提供信息的人 接受采访的顾虑和 各类专家 拒绝接受采访的原因 被媒体表彰的先进人物 面对年轻记者 对于小媒体的记者 采访对 象的分析

(3)报道一个先进模范人物,最权威的采访对象是这个人物本人。从侧面去采访这个人物的事迹,要找这个人物最亲近的人,包括他的爱人、孩子、父母、邻居等。 2.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 (1)各类专家. 在采访一些专业问题的时候,相关的专家常常被认定为权威的采访对象,因为专家对本行业的知识比较丰富,也掌握比较完整的背景材料,所以其在认定事实和评价事实方面较一般人具有权威性。 (2)相关方面负责机构 相关方面负责机构是指对某些新闻事件有行政领导关系的官方发言人。 二、处于不同利益关系的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 根据与报道处于不同利益关系这个角度,对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加以分析,采访对象可分成五类: (1)肯定和颂扬型的采访对象 这类采访对象在接受访问的时候,常常比较信任记者,容易采取合作的态度。他们往往主动满足记者的要求,主动提供材料,主动解释质疑,而且主动提供新的线索。 在面对这类采访对象的时候,记者容易犯毛病,如“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在认知一个人时,由于对这个人的某些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了解。 (2)求助媒体解决自身问题的采访对象 这些人因为在社会上陷入了困境,或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迫切希望通过媒体把他的问题反映出来,以便使自己脱离困境。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 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八、、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 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 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体的报道a 细小的揣测新闻背景,捕捉反常事态的蛛丝马迹 b 注意了解新闻和周围事物的联系和影响 c 寻找报道破绽,追踪求证新闻的真实核心 d 预测新闻发展方向,追踪进行补充报道(新闻是主体的角度) e 交换角度,突出未被人重视的新闻事实⑦社会公共空间⑧公开征集⑨查询急救电话 3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和核心内容就是判断新闻价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1.真实性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在实际工作申,若是掌握了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并能用它们对事实的真伪程度严格进行把关,那么,新闻失实现象便可大幅度地得以减少。这些具体要求有:(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 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为这是新闻赖以成立的起码因素,若有半点虚假,都会招致人们对整个新闻事实的怀疑,故千万马虎不得。 (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以及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新闻报道不同于文学创作,即使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时要调动些文学艺术手段,也必须绝对服从、忠实于事实的真实,基本事实不能变动,否则,就不成其为新闻报道。 (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 一般包括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采访中一定要注意反复、多方核实,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找到原始材料,并请权威人士或当事人、知情人核实,若引用已经转手、加工过的资料,当慎之又慎,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宁可不用。 (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入所述 (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该要求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新闻报道既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令人生疑。二是在许多情况下,单单就某一个具体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将该事实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考察,就很难说是真实的了。 2.增强可读性的业务手段主要有哪些?

答:可以通过以下业务手段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1)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这里既包含态度问题,即尊重受众,相信受众的理解、接受能力,又有艺术要求,即新闻的思想观点在文字上不直接显露,而是将其藏在精心选择的事实以及对事实艺术的叙述之中,让读者、听众看完、听完新闻报道后自己去想,自己去得出结论;他自己下了结论或悟出道理,自然就会心悦诚服,衷心接受指导了。不能再像过去有些做法那样,在新闻稿件中用大段文字对读者、听众大搞“应该”怎样、“必须”怎样、“强调”怎样及最后还“号召”怎样式的“狂轰滥炸”。 (2)借用知识,纠正偏见 思想性、指导性若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新闻报道,用新的信息和知识,去满足受众的求新欲和求知欲,进而矫正原来的错误认识或是畸形歪曲的言行。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开放环境,今后将更加开放,人们几乎每天都可能遇上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凭原有的知识去解释、适应这些新东西已力不从心。为了适应这个环境和形势,人们渴望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的新信息、新知识充实自己,以便在摸索前进中能有方向,少走弯路。记者若能明确受众的这一心理变化与需求,自觉地、艺术地将知识性与思想性熔于一炉,则新闻报道在思想性、指导性上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人们均有讲究情趣的心理特征,如果记者能改变过去那种呆板、乏味的说教形式,而在新闻报道中增强健康向上的情趣,将思想性、指导性寓在趣味性之中,那么,新闻报道则会备受欢迎,思想性、指导性也一定会较好地得以体现。 3.欲增强我国新闻时效应当抓住哪些环节?

新闻采访笔记整理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文人孙处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一句。 另一说出自于南朝宋泰始三年左右朱昭之撰写的《难顾道士夷夏论》 两种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表达新闻的形式)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新闻的实质) “采访”始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中。 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专著是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有名《新闻采集法》。 名考在前,实考在后 实考:1、70万年前北京人——群居活动部落首长巫师 2、3000年前周朝时期——采诗官 3、春秋时期——史官 4、唐代时期——邸报 5、宋代时期——民闻小报 6、明、清朝——民间自设报房(太平天国1851~1864,鸦片战争1840~1842, 1856~1860)大大促进中国新闻采集的发展。 实考:(一)记者的前身官方记者:封建王朝的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草根记者:中国的邸报始于唐朝,宋朝还出现了一种民间小 报,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 在这种小报之中,有专门从事新闻采集的人。 (二)近代职业记者的诞生:从15世纪起,“手抄新闻”就在威尼斯盛行不衰, 早期记者由此诞生。 (三)现代职业记者的发展与演变: ●1815年由外国人创办的《察世俗每日统计传》中梁发是中国近代最 早的记者之一,出现了邵飘萍、黄远生、胡政之等著名记者。 ●胡政之本人就是《大公报》第一个去国外采访的记者,同时也是当 年采访巴黎和会的唯一中国记者。 ●1925年前后,名报社有了内外勤之分,外出采访记者初称为“外勤 记者” 记者的职责:即职业的责任,是从事某项社会职业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记者的职责包括:采集新闻信息(有意采集和无意采集两种) 筛选新闻事实 解释新闻事件 制作新闻作品 积极反映情况 做好群众工作 记者的使命:坚持真实、坚持真理、引导舆论、讴歌光明、伸张正义、鞭挞丑恶、 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新闻职业道德: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 2、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3、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4、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5、摆正位置,不谋私利 6、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新闻采访定义的总结: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