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物候期观测试验

合集下载

大豆生产试验试验方案

大豆生产试验试验方案

大豆生产试验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

咱为啥要搞这个大豆生产试验呢?就是想看看哪种种植方法、哪种大豆品种能让大豆产量更高、质量更好,这样以后咱种大豆就能更有把握,赚更多的钱或者让大家都能吃到更好的大豆制品啦。

二、试验地点。

咱找了一块地,这块地得有代表性。

就选在村东头那片平坦又肥沃的大田,这地之前种过玉米,土壤肥力比较均匀,周围的灌溉和排水条件也都不错,而且离村子近,方便咱们平时去照顾这些大豆宝宝。

三、试验材料。

1. 大豆品种。

选了三个不同的大豆品种,一个是本地老品种“黄胖子”,这个品种一直以来在咱这儿适应得挺好,就是产量不太稳定。

还有从外地引进的“绿巨人”,听说这个品种在别的地方产量高得很,咱也想试试在咱这儿咋样。

另外一个是新培育的品种“黑珍珠”,说是抗病性特别强,咱就把它也拉来比试比试。

2. 肥料。

准备了有机肥,就是咱村里那些家畜粪便堆肥的,肥力持久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再加上一些复合肥,氮磷钾配比合理的那种,给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及时补充各种营养。

四、试验设计。

1. 小区划分。

把这块大田分成9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大概是50平方米。

就像给每个品种和施肥方法都划了个小地盘,让它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好好表现。

每个小区之间用小垄隔开,防止不同小区的大豆互相串门儿,影响试验结果。

2. 品种和施肥处理组合。

这9个小区呢,咱这么安排。

3个小区种“黄胖子”,3个种“绿巨人”,3个种“黑珍珠”。

在每个品种的3个小区里,1个小区施有机肥,1个小区施复合肥,还有1个小区一半施有机肥一半施复合肥,看看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品种的影响。

五、试验方法。

1. 播种。

在合适的播种季节,也就是谷雨前后吧,把大豆种子播下去。

每个小区的播种密度都一样,行距大概是50厘米,株距20厘米左右,就像给大豆宝宝们安排好了座位,让它们舒舒服服地生长。

播种深度大概3 5厘米,播完后轻轻地盖上土,就像给它们盖了层小被子。

2. 田间管理。

浇水:根据天气情况来浇水。

大豆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大豆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ICS07.060A 4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目 次前言 (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观测的原则和要求 (3)4 大豆发育期观测 (4)5 大豆生长状况的观测 (6)6 大豆生长量的观测 (7)7 大豆产量构成要素分析 (9)8 大豆农业气候资源要素观测与计算 (10)9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观测 (14)10 主要病虫害的观测 (15)11 主要田间工作记载 (15)12 大豆生育期间气象条件总结分析 (16)13 观测簿填写 (16)附录 大豆农业气象观测薄及报表格式 (21)参考文献 (41)前 言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建平、姜丽霞、李帅、闫平、朱海霞、王萍、纪仰慧、赵俊芳。

大豆农业气象观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农业气象观测的规则和要求、观测时间时次、观测项目、观测内容、观测和计算方法以及观测结果的记载记录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大豆发育期分析预报、大豆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评估等的决策气象服务和相关科学研究。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平行观测 parallel observation观测作物生长环境的物理要素,同时观测作物发育期进程、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形成情况。

2.2观测地段 observation site定期进行作物生育状况观测的主要地点。

2.3品种 soybean variety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并选育出产量高、品质好或经济价值高、植株的株高、熟期、抗病性等性状都比较一致的一种作物栽培群体。

2.4土壤重量含水率soil water content单位容积或单位重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占同容积或同重量土壤烘干后重量的百分比,以百分率(%)表示。

2.5土壤田间持水量soil water capacity在不受地下水影响的自然条件下,土壤所能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水分含量。

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宾 县 是 大 豆 商 品 粮 基 地 , 年 播 种 面 积 在 33 每 .3万 h 2 m
左右 , 农 户 的主 要经 济 来源 。 是 由于 当地大 豆 , 品 质 量 好 、 产
表 1 不 同 品种的 物候 期 调查
产量高、 效益 可 观 , 受 农 民欢 迎 。 随 着市 场 的变 化 , 品 深 但 因 种 更新 速度 慢 , 益 波动 很大 , 不 同程度 上影 响 了农 民 种 效 在 植 大 豆 的积 极 性 【 。 别 是在 宾县 一 、 、 乃至 四 积温 带 特 二 三
23 经 济 性 状 及 产 量 比 较 .
由表 3可 以 看 出 , 重复 间 的地 力 影响 外 , 一品 种 的 除 同
株高 与 密度 呈 正相 关趋 势 ; 品种 除 其 固有 的特 性 外 , 荚粒 单
数普遍表偏低 , 可能是开花一鼓粒期阶段性干旱所致 ; 总体
上看 , 百粒 重 与单 位面 积 的株数 有 一定 的 负相 关 趋势 ; 一 在 定 的范 围内 , 数 与产量 呈 正相 关关 系 。 株
试 验 设在 宾 县 宾 州 镇 新 立村 宏 光 屯 一 农 户 的承 包 田 , 为漫 岗平 地 , 土质 是厚层 黏 地黑 土 , 力一 般 , 茬玉 米 。 地 前
1 . 试验 材料 2
供 试 品种 8个 , 分别 为合 丰 4 、 幅 9 1 5 6 合 丰 4 7合 35— 、 4 ( 江 农 科 所 提 供 )绥 农 1 、 农 1 、 农 2 、 农 2 、 合 , 1绥 8绥 O绥 1 绥 农 1( 4 绥化 农科 所提 供 ) 。
13 试 验 设 计 .
表 3 不 同品种 的 经济 性状 及产 量 结果

大豆调查标准

大豆调查标准

大豆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1.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1.2出苗期:子叶出土后展开的幼苗数达2/3以上日期。

1.3出苗率:在出苗后真叶展开的时期调查,分良、中、不良。

出苗率在90%以上为良,70-90%为中,70%以下为不良。

1.4开花期:开花株数达50%以上的日期。

1.5成熟期:荚完全成熟呈现本品种固有颜色、粒型、粒色已不再变化;或摇动植株时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

1.6生育日数:从出苗期至成熟期的总日数。

1.7活动积温:统计从出苗期至成熟期≥10℃的积温之和。

1.8花色:花的颜色,分为白花、紫花。

1.9叶形:开花期调查植株中部叶片,分为尖、圆。

1.10茸毛色:植株茸毛的颜色,分为灰色、棕色。

1.11荚皮色:成熟期调查,分为褐、黄褐和黑色。

1.12结荚习性:分为无限、有限和亚有限三种。

1.12.1无限:植株自下而上,叶渐少,茎渐细,荚分布均匀,植株项端着生少数荚。

1.12.2有限:植株上部叶片较大,上下往往同时开花,花期短,植株顶端着生一簇荚。

1.12.3亚有限:介于有限、无限之间,植株顶端着生一簇荚。

1.13株高:田间调查从地面量至植株顶端的高度,以cm(厘米)表示,调查时于中间行取连续不断空10株的平均数;室内考种时从茎基部子叶痕处量至生长点。

1.14底荚高:田间调查从地面量至最低结荚部位的距离。

连续10株平均值。

以cm(厘米)表示。

室内考种时从茎基部子叶痕处量至最低结荚部位。

1.15主茎节数:从子叶痕算起,数主茎节数,取连续10株平均值。

1.16有效分枝:主茎上的分枝有二节以上结荚的分枝数,取连续10株平均值。

1.17单株有效荚数:全株所有结粒的荚数,取连续10株平均值。

1.18倒伏性:用目测记载倒伏程度、面积。

1.18.1倒伏程度:分5级0级:全区植株不倒1级:植株与地面倾斜度不超过 15°2级:植株与地面倾斜度15°- 45°之间3级:植株与地面倾斜度45°- 85°之间4级:植株与地面倾斜度超过 85°以上1.18.2:倒伏面积(率):目测田间倒伏的实际面积,以m2(平方米)表示,倒伏率,倒伏面积占小区面积的百分比,以百分率(%)表示。

大豆实验报告

大豆实验报告

大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大豆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并探讨其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通过观察大豆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分析其生长速度、根系发育、叶片形态等特征,以及对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响应。

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健康生长,并对环境因素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引言: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了解大豆的生长和发育规律,对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大豆的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其生长过程和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培养基、水、光源等。

2. 实验步骤:a. 将大豆种子浸泡在水中,使其充分吸水。

b. 在培养皿中铺一层湿润的培养基。

c. 将浸泡后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

d. 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e. 每天观察大豆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f. 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对大豆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与讨论:1. 大豆的生长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大豆的生长速度较快,幼苗迅速出土,并逐渐长高。

2. 根系发育:大豆的根系发育良好,根系逐渐扩展并向下生长,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

3. 叶片形态:大豆的叶片呈羽状复叶,叶片表面光滑,叶色鲜绿。

4. 光照对大豆的影响:大豆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充足的光照能促进其光合作用,提高养分合成效率。

5. 温度对大豆的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大豆的生长,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和发育状况。

6. 水分对大豆的影响:适宜的水分条件是大豆生长的基础,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对大豆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大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健康生长,生长速度较快。

2. 大豆的根系发育良好,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

3. 光照、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大豆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

4. 大豆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其生长和发育。

大豆选种特性分析报告

大豆选种特性分析报告

大豆选种特性分析报告首先,大豆选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工作,它涉及到选择具有良好品质和适应力强的大豆品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这篇报告将分析大豆选种的特性,以帮助农民或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大豆品种的选择和培育。

1. 物候期特性:大豆的物候期是指从播种到成熟的时间长度。

不同大豆品种的物候期有所不同,早熟品种通常物候期较短,适应短时间的生长季节,而晚熟品种物候期较长,适应长时间的生长季节。

农民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生长季节选择适合的大豆品种,以确保大豆生长的顺利进行。

2. 抗病虫害能力:大豆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威胁,如大豆花叶病、大豆蚜虫、大豆锈病等。

因此,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大豆品种是至关重要的。

农民或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病虫害测定和品种鉴定来评估和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大豆品种,以减少产量损失。

3. 产量和品质特性: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是农民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高产量品种会具有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和较大的种子大小。

同时,优质大豆品种应具备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较低的油脂含量和较好的口感。

因此,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农民或研究人员需要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特性,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4. 生长环境适应力:大豆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不同地区的生长环境差异较大。

因此,选择适应当地土壤、气候和水分条件的大豆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性的大豆品种可以更好地适应恶劣环境,提高生长和产量稳定性。

总结:大豆选种特性分析涉及到物候期、抗病虫害能力、产量和品质特性以及生长环境适应力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性的综合评估和选择,农民或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所处环境和需求的大豆品种,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1 田间调查性状及物候期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2 出苗期:50%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3 出苗势:出苗期后3天记载,苗齐而壮者为“1”,中等为“2”,差者为“3”。

1.4 开花期:50%的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5 成熟期: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6 生育日数:从播种的次日起至成熟时的天数,北方春大豆从出苗到成熟时的天数。

1.7 叶形:指植株中上部第8-10节复叶中间小叶的形状。

分为圆、卵圆、椭圆和披针形。

1.8 花色:指花瓣颜色,分为白、紫色两种。

1.9 茸毛色:成熟时调查。

分灰色和棕色。

1.10 生育习性:分直立、亚直立、蔓生三类。

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杆直立向上。

半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杆上部略呈现波状弯曲。

蔓生型:植株生长较弱,茎、枝细长爬蔓,呈强度缠绕,匍匐地面。

1.11 结荚习性:分有限、亚有限和无限三种。

有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中上部而下,花序长,结荚密集,主茎顶端结荚成簇。

无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下而上,花序短,结荚分散,主茎顶端一般1-2个荚。

亚有限:开花结荚由下而上,花序中等,结荚介于无限与有限之间,主茎顶端一般3-4个荚。

1.12 株型:成熟期观察。

分三种:收敛、开张、半开张。

收敛: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小,在15o以内,上下均紧凑。

开张:分枝角度45o以上,上下均较散。

半开张: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1.13 倒伏性:分0-4级。

0级:不倒伏。

1级:植株倾斜小于15o 。

2级:植株倾斜在15o –45o。

3级:植株倾斜超过45o。

4级:倒伏于地。

1.14 裂荚性:分不裂、轻、重,在收获前晴日午后记载。

1.15 抗病性(指大豆花叶病毒病):分别在盛花期和花荚期调查,分级标准如下:0级:叶片无症状或其他感病标志,无褐斑粒。

2012年大豆“3414”试验分析与总结

2012年大豆“3414”试验分析与总结

2012年大豆“3414”试验分析与总结摘要:本试验严格按照3414试验方案开展,对大豆试验植株的生育性状、物候期、产量性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对试验数据开展了经济效益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而为获得大豆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3414试验;分析;总结中图分类号:s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53-21 试验目的通过大豆“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获得大豆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

掌握大豆优化施肥数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构建大豆施肥模型,为大豆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2 试验设计2.1 试验地块位于42°42.198n,129°06.073e,土壤为薄层黄土质台地白浆土,土壤养分含量为n 14.05mg/kg,p2o5 4.47mg/kg k2o156.40mg/kg。

2012年5月1日播种,6月5日出苗,6月25日间苗,6月29日第一次铲趟,7月21日第二次铲趟,10月12日收获。

2.2 试验品种大豆,长农16(123~126天,2650℃,3500~4000kg/hm2),前茬作物玉米。

2.3 肥料尿素(n4 6.2%)、过磷酸钙(p2o5 12%)、硫酸钾(k2o5 0%)2.4 因素水平大豆理论最佳公顷施肥量:n-p2o5-k2o=40-45-40。

试验采用三因素:氮、磷、钾,四水平: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为2水平×0.5、3水平为2水平×1.5(表1)。

2.5 试验方法按3414试验要求,设14个处理,三次重复,各处理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为20m2(长2.5米、宽8米)。

氮、磷、钾肥全做底肥施入,以保证各小区供肥均匀。

3 试验结果分析3.1 生育性状调查见表2,7月6日调查中,在p2k2上,n1、n2、n3的株高比n0分别高0.8cm、1.4cm、1.9cm;在n2k2上,p1、p2、p3的株高比p0分别高0.8cm、1.0cm、0.1cm;在n2p2上,k1、k2、k3的株高比k0分别高2.4cm、1.4cm、0.5cm;其他表现无明显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殖生长并进时间较长, 导致花期也延后。7 月份 2. 2 物候期调查分析
表 2 大豆叶片数物候调查项目
出苗 年份 日期 播种至出
月 日 苗天数
2006 5 23
15
2007 5 25
17
2008 5 30
17
3叶 1 心( 复叶) 日期 出苗至3叶 积温
月 日 1 心天数
6 20
27 497. 5
2007 年活动积温为 2910. 9 , 无霜期 136d。4 ~ 5 月降水正常, 土壤墒情好, 大豆出苗整齐一致。 6~ 8 月降水量 157. 0mm, 比历年同期平均少112. 0 mm; 气温持续偏高, 平均气温 22. 3 , 比历年同期 平均高 1. 8 。夏季高温、少雨, 出现历史上少有的 旱情, 其中 6 月 7 日至 8 月 8 日降水只有 24. 1m m, 而且大部分为无效降雨, 旱情非常严重。7 月 17 日 进行喷灌一次, 6 月上旬的高温、少雨, 物候期延后, 尤其对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影响较大。营养生长与
生长一片复叶。进入 5 叶 1 心至 7 叶 1 心需要经历 5~ 11d, 2007 年 6 月 7 日至 8 月 8 日高温干旱, 但 对 5 叶 1 心至 7 叶 1 心的生长影响不大, 此间光照 充足, 温度较高, 适宜生长; 2008 年 6 月下旬至 7 月 初, 光照不足, 使大豆光合产物少, 吸收的热量不足, 使叶片生长过缓, 平均 3. 5d 长一片复叶, 正常 2d 长 一片复叶。7 叶 1 心至 12 叶 1 心需 13~ 26d, 进入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需要的温度、光照、 水分、热能都要充足, 2007 年和 2008 年 7 月下旬这 个阶段高温干旱导致 7 叶 1 心至 12 叶 1 心长达 24 ~ 26d, 温度过高, 水分过少, 使作物处于营养饥渴状 态, 导致物候期延后。这个阶段是脱离母体供给的 养分, 是靠自身的生长, 开始了依靠根吸收土壤养分
降水为零, 历年为 108. 3mm。 8 月 9~ 14 日 降水 117. 2m m, 使旱情得到了解决, 但此时 又出现连阴 雨, 导致大豆有根腐病发生, 造成大豆减产。
2008 年的活 动积 温 2995. 6 , 无霜 期 135d。 前期低温多雨。光照不足, 土壤湿度大, 出苗慢, 生 长缓慢, 6 月份气温高, 上、中旬有小幅度的降雨, 下 旬光照充足。使大豆长势较好, 7 月份高温多雨, 使 大豆出现徒长, 植株过于繁茂, 通风透光不好, 有不 同程度的霜霉病发生, 并且还有底花落花现象, 8 月 出现干旱, 大豆病害发生很少, 直到 9 月中旬才有降 雨, 8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正是大豆鼓粒期, 需水最多 的时期, 干旱会造成部分顶花脱落, 因此在 8 月 15 日进行一次喷灌, 缓解了一部分旱情, 以降低干旱对 大豆产量的影响。
0 121. 4 28. 0
日照时数 h 272. 8 206. 1 281. 2 329. 5 254. 4 171. 4
平均气温 9. 4 12. 7 21. 7 23. 5 21. 2 15. 0
2008 年
降雨量 mm 日照时数 h
24. 1
210. 1
114. 6
215. 7
36. 6
294. 4
现代化农业 2010 年第 5 期( 总第 370 期)
9
大豆物候期观测试验
周兆芳1 , 王友林1 , 王海民2
( 1.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九一分公司, 黑龙江 集贤 155923; 2. 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
摘要: 采用固定区域, 观察大豆长势与气候变化的 规律, 了解温 度、光照、降水对 大豆生 长发育 及产量 的影响, 以解决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尽量避免和减少气候 灾害给作物生产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 020)
10
现 代化农业 2010 年第 5 期( 总第 370 期)
2006~ 2008 年的气象资料见表 1, 其中气温为 日平均值, 其它为累计值。
表 1 2006~ 2008 年气象观测结果

份 平均气 温
4
3. 7
5
15. 9
6
18. 2
7
23. 0
8
22. 4
9
14. 9
2006 年 降雨量 mm
276. 4
689. 0 24. 5 9. 84
4
2. 58
253. 0
644. 2 16. 4 8. 46

5
2. 25
285. 0
637. 4 15. 2 8. 35
6
2. 56
216. 6
553. 3
7. 32
试验结果表明( 见表 2) , 药剂各处理对甜瓜均 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以阿米西达与低聚糖素间隔使
关键词: 大豆; 物候期; 观测分析; 产量
2006~ 2008 年连续 3 年对大豆物候期 进行观 测, 以此分析此地区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阶段内 不断波动的温度、光照、降水对大豆生长发育、主要 生育时期、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光照不足造成温 度偏低时, 会使大豆生育期延后 10d 左右; 降水偏少 时, 会使大豆生育期延后 2~ 3d; 影响大豆生长发育 的顺序是光照、温度、降水。
用增产最佳, 达 24. 5% ; 药剂各处理对甜瓜 含糖量 均有明显提高, 以阿米西达与低聚糖素间隔使用含 糖量提高幅度最大, 达 34. 4% 。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阿米西达不同处理对甜瓜白粉 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通过对甜瓜不同生育期病
情指数、防效以及甜瓜产量与品质的调查, 以阿米西 达和低聚糖素间隔使用效果最佳。因此, 在甜瓜栽 培过程中, 为了达到防病、增产、改善品质的目的, 建 议采用阿米西达和低聚糖素间隔使用这一处理。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 1 气象条件分析
2. 2 不同处理对甜瓜产量的影响
表 2 不同处理对甜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处理 每株瓜数 单瓜重量 单株产量 增产 含糖量

g
g
%

1
2. 58
250. 9
630. 0 13. 9 9. 59
2
2. 50
268. 2
673. 3 21. 7 9. 19
3
2. 50
现代化农业 2010 年第 5 期( 总第 370 期)
11
表 3 大豆花期物候观测调查结果
年份 日期 月日
出苗至初 花天数
初花 积温
株高 节间 叶片
cm


日期 月日
初花至 终 花天数
终花 积温
株高 节间 叶片
cm


20 06 20 07
6 30 72
37
704. 1 20. 4 5. 0 7. 7
121. 8
232. 7
22. 7
253. 4
42. 0
225. 3
2006 年活动 积温 2891. 5 , 无霜 期 121d。前 期降雨较多, 出苗整齐。由于 5 月中下旬至 6 月上 旬严重干旱, 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 5 月 30 日进行 喷灌一次。在 6、7 月中旬和 8 月下旬雨水充足, 后 期温度较高, 大豆植株长势好, 产量较高。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二九一分公司科技开发中 心试验 站。土壤类型草甸黑土, 土壤质地黏重, 有机质含量 3. 52% , pH 值 7. 5, 速 效氮 159. 2mg/ kg , 速 效 磷 24. 6mg/ kg , 速效钾 224. 0mg / kg, 2006~ 2008 年前 茬均为玉米, 春起垄。供试大豆品种为绥农 14 号, 公顷保苗 27 万株。公顷施 尿素 40kg + 磷酸二 铵
试验采用大区条田对比, 不设重复, 每处理 10 行, 行长 25m, 行距 0. 65m。
调查大豆生育时期: 播种期、出苗期、3 叶 1 心 期、5 叶 1 心期、7 叶 1 心期、12 叶 1 心期、初花期、 末花期、成熟期。收获前每处理取有代表性的 3 点, 每点 1. 3m 2, 实查收获株数。在取点部位拔取 20 株 有代表性的样品, 室内考种; 同时每处理实取 3 点, 每点实收 5. 2m 2 测产, 折成公顷产量。
87
40
777. 9 28. 3 6. 4 8. 6
88
38
878. 5 75. 9 16. 1 18. 1
37
877. 2 52. 0 14. 0 16. 0
2008 7 4
36
756. 3 52. 0 7. 1 8. 5
82
29
679. 9 90. 0 15. 0 17. 0
和茎叶光合作用保证植株生长发育的时期。
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的早晚, 受光、温因素的影响, 大 豆是短日照植物, 日照时数对花的发育影响大, 日照 长短不适宜会明显提早或延后开花。2007、2008 两
期之前为营养生长, 从出苗至 3 叶 1 心期, 所需的积 温为 242. 2~ 497. 5 , 天数在 14~ 27d, 大豆为短日 照作物, 即在比较长的黑暗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
[ 4] 靳 学慧, 马汇泉. 农业植物病理学[ M ] . 赤峰: 内蒙古 科 学 技术出版社, 1999.
[ 5] 杨 金妹. 果树贮藏 加工 实验指 导[ M ] . 北京: 中 国农 业 出 版社, 1999: 12 15.
[ 6] 方 中达. 植病研究 法( 第三 版) [ M ] . 北京: 中国 农业 出 版 社, 1998.
35. 0 20. 5 136. 3 87. 9 94. 2 33. 4
日照时数 h 173. 2 281. 1 169. 7 252. 8 249. 9 213.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