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物候期观测试验
大豆生产试验试验方案

大豆生产试验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
咱为啥要搞这个大豆生产试验呢?就是想看看哪种种植方法、哪种大豆品种能让大豆产量更高、质量更好,这样以后咱种大豆就能更有把握,赚更多的钱或者让大家都能吃到更好的大豆制品啦。
二、试验地点。
咱找了一块地,这块地得有代表性。
就选在村东头那片平坦又肥沃的大田,这地之前种过玉米,土壤肥力比较均匀,周围的灌溉和排水条件也都不错,而且离村子近,方便咱们平时去照顾这些大豆宝宝。
三、试验材料。
1. 大豆品种。
选了三个不同的大豆品种,一个是本地老品种“黄胖子”,这个品种一直以来在咱这儿适应得挺好,就是产量不太稳定。
还有从外地引进的“绿巨人”,听说这个品种在别的地方产量高得很,咱也想试试在咱这儿咋样。
另外一个是新培育的品种“黑珍珠”,说是抗病性特别强,咱就把它也拉来比试比试。
2. 肥料。
准备了有机肥,就是咱村里那些家畜粪便堆肥的,肥力持久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再加上一些复合肥,氮磷钾配比合理的那种,给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及时补充各种营养。
四、试验设计。
1. 小区划分。
把这块大田分成9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大概是50平方米。
就像给每个品种和施肥方法都划了个小地盘,让它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好好表现。
每个小区之间用小垄隔开,防止不同小区的大豆互相串门儿,影响试验结果。
2. 品种和施肥处理组合。
这9个小区呢,咱这么安排。
3个小区种“黄胖子”,3个种“绿巨人”,3个种“黑珍珠”。
在每个品种的3个小区里,1个小区施有机肥,1个小区施复合肥,还有1个小区一半施有机肥一半施复合肥,看看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品种的影响。
五、试验方法。
1. 播种。
在合适的播种季节,也就是谷雨前后吧,把大豆种子播下去。
每个小区的播种密度都一样,行距大概是50厘米,株距20厘米左右,就像给大豆宝宝们安排好了座位,让它们舒舒服服地生长。
播种深度大概3 5厘米,播完后轻轻地盖上土,就像给它们盖了层小被子。
2. 田间管理。
浇水:根据天气情况来浇水。
大豆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ICS07.060A 4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目 次前言 (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观测的原则和要求 (3)4 大豆发育期观测 (4)5 大豆生长状况的观测 (6)6 大豆生长量的观测 (7)7 大豆产量构成要素分析 (9)8 大豆农业气候资源要素观测与计算 (10)9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观测 (14)10 主要病虫害的观测 (15)11 主要田间工作记载 (15)12 大豆生育期间气象条件总结分析 (16)13 观测簿填写 (16)附录 大豆农业气象观测薄及报表格式 (21)参考文献 (41)前 言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建平、姜丽霞、李帅、闫平、朱海霞、王萍、纪仰慧、赵俊芳。
大豆农业气象观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农业气象观测的规则和要求、观测时间时次、观测项目、观测内容、观测和计算方法以及观测结果的记载记录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大豆发育期分析预报、大豆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评估等的决策气象服务和相关科学研究。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平行观测 parallel observation观测作物生长环境的物理要素,同时观测作物发育期进程、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形成情况。
2.2观测地段 observation site定期进行作物生育状况观测的主要地点。
2.3品种 soybean variety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并选育出产量高、品质好或经济价值高、植株的株高、熟期、抗病性等性状都比较一致的一种作物栽培群体。
2.4土壤重量含水率soil water content单位容积或单位重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占同容积或同重量土壤烘干后重量的百分比,以百分率(%)表示。
2.5土壤田间持水量soil water capacity在不受地下水影响的自然条件下,土壤所能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水分含量。
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宾 县 是 大 豆 商 品 粮 基 地 , 年 播 种 面 积 在 33 每 .3万 h 2 m
左右 , 农 户 的主 要经 济 来源 。 是 由于 当地大 豆 , 品 质 量 好 、 产
表 1 不 同 品种的 物候 期 调查
产量高、 效益 可 观 , 受 农 民欢 迎 。 随 着市 场 的变 化 , 品 深 但 因 种 更新 速度 慢 , 益 波动 很大 , 不 同程度 上影 响 了农 民 种 效 在 植 大 豆 的积 极 性 【 。 别 是在 宾县 一 、 、 乃至 四 积温 带 特 二 三
23 经 济 性 状 及 产 量 比 较 .
由表 3可 以 看 出 , 重复 间 的地 力 影响 外 , 一品 种 的 除 同
株高 与 密度 呈 正相 关趋 势 ; 品种 除 其 固有 的特 性 外 , 荚粒 单
数普遍表偏低 , 可能是开花一鼓粒期阶段性干旱所致 ; 总体
上看 , 百粒 重 与单 位面 积 的株数 有 一定 的 负相 关 趋势 ; 一 在 定 的范 围内 , 数 与产量 呈 正相 关关 系 。 株
试 验 设在 宾 县 宾 州 镇 新 立村 宏 光 屯 一 农 户 的承 包 田 , 为漫 岗平 地 , 土质 是厚层 黏 地黑 土 , 力一 般 , 茬玉 米 。 地 前
1 . 试验 材料 2
供 试 品种 8个 , 分别 为合 丰 4 、 幅 9 1 5 6 合 丰 4 7合 35— 、 4 ( 江 农 科 所 提 供 )绥 农 1 、 农 1 、 农 2 、 农 2 、 合 , 1绥 8绥 O绥 1 绥 农 1( 4 绥化 农科 所提 供 ) 。
13 试 验 设 计 .
表 3 不 同品种 的 经济 性状 及产 量 结果
大豆调查标准

大豆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1.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1.2出苗期:子叶出土后展开的幼苗数达2/3以上日期。
1.3出苗率:在出苗后真叶展开的时期调查,分良、中、不良。
出苗率在90%以上为良,70-90%为中,70%以下为不良。
1.4开花期:开花株数达50%以上的日期。
1.5成熟期:荚完全成熟呈现本品种固有颜色、粒型、粒色已不再变化;或摇动植株时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
1.6生育日数:从出苗期至成熟期的总日数。
1.7活动积温:统计从出苗期至成熟期≥10℃的积温之和。
1.8花色:花的颜色,分为白花、紫花。
1.9叶形:开花期调查植株中部叶片,分为尖、圆。
1.10茸毛色:植株茸毛的颜色,分为灰色、棕色。
1.11荚皮色:成熟期调查,分为褐、黄褐和黑色。
1.12结荚习性:分为无限、有限和亚有限三种。
1.12.1无限:植株自下而上,叶渐少,茎渐细,荚分布均匀,植株项端着生少数荚。
1.12.2有限:植株上部叶片较大,上下往往同时开花,花期短,植株顶端着生一簇荚。
1.12.3亚有限:介于有限、无限之间,植株顶端着生一簇荚。
1.13株高:田间调查从地面量至植株顶端的高度,以cm(厘米)表示,调查时于中间行取连续不断空10株的平均数;室内考种时从茎基部子叶痕处量至生长点。
1.14底荚高:田间调查从地面量至最低结荚部位的距离。
连续10株平均值。
以cm(厘米)表示。
室内考种时从茎基部子叶痕处量至最低结荚部位。
1.15主茎节数:从子叶痕算起,数主茎节数,取连续10株平均值。
1.16有效分枝:主茎上的分枝有二节以上结荚的分枝数,取连续10株平均值。
1.17单株有效荚数:全株所有结粒的荚数,取连续10株平均值。
1.18倒伏性:用目测记载倒伏程度、面积。
1.18.1倒伏程度:分5级0级:全区植株不倒1级:植株与地面倾斜度不超过 15°2级:植株与地面倾斜度15°- 45°之间3级:植株与地面倾斜度45°- 85°之间4级:植株与地面倾斜度超过 85°以上1.18.2:倒伏面积(率):目测田间倒伏的实际面积,以m2(平方米)表示,倒伏率,倒伏面积占小区面积的百分比,以百分率(%)表示。
大豆实验报告

大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大豆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并探讨其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通过观察大豆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分析其生长速度、根系发育、叶片形态等特征,以及对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响应。
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健康生长,并对环境因素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引言: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了解大豆的生长和发育规律,对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大豆的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其生长过程和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培养基、水、光源等。
2. 实验步骤:a. 将大豆种子浸泡在水中,使其充分吸水。
b. 在培养皿中铺一层湿润的培养基。
c. 将浸泡后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
d. 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e. 每天观察大豆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f. 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对大豆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与讨论:1. 大豆的生长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大豆的生长速度较快,幼苗迅速出土,并逐渐长高。
2. 根系发育:大豆的根系发育良好,根系逐渐扩展并向下生长,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
3. 叶片形态:大豆的叶片呈羽状复叶,叶片表面光滑,叶色鲜绿。
4. 光照对大豆的影响:大豆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充足的光照能促进其光合作用,提高养分合成效率。
5. 温度对大豆的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大豆的生长,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和发育状况。
6. 水分对大豆的影响:适宜的水分条件是大豆生长的基础,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对大豆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大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健康生长,生长速度较快。
2. 大豆的根系发育良好,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
3. 光照、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大豆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
4. 大豆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其生长和发育。
大豆选种特性分析报告

大豆选种特性分析报告首先,大豆选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工作,它涉及到选择具有良好品质和适应力强的大豆品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这篇报告将分析大豆选种的特性,以帮助农民或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大豆品种的选择和培育。
1. 物候期特性:大豆的物候期是指从播种到成熟的时间长度。
不同大豆品种的物候期有所不同,早熟品种通常物候期较短,适应短时间的生长季节,而晚熟品种物候期较长,适应长时间的生长季节。
农民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生长季节选择适合的大豆品种,以确保大豆生长的顺利进行。
2. 抗病虫害能力:大豆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威胁,如大豆花叶病、大豆蚜虫、大豆锈病等。
因此,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大豆品种是至关重要的。
农民或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病虫害测定和品种鉴定来评估和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大豆品种,以减少产量损失。
3. 产量和品质特性: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是农民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高产量品种会具有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和较大的种子大小。
同时,优质大豆品种应具备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较低的油脂含量和较好的口感。
因此,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农民或研究人员需要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特性,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4. 生长环境适应力:大豆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不同地区的生长环境差异较大。
因此,选择适应当地土壤、气候和水分条件的大豆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性的大豆品种可以更好地适应恶劣环境,提高生长和产量稳定性。
总结:大豆选种特性分析涉及到物候期、抗病虫害能力、产量和品质特性以及生长环境适应力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性的综合评估和选择,农民或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所处环境和需求的大豆品种,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1 田间调查性状及物候期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2 出苗期:50%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3 出苗势:出苗期后3天记载,苗齐而壮者为“1”,中等为“2”,差者为“3”。
1.4 开花期:50%的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5 成熟期: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6 生育日数:从播种的次日起至成熟时的天数,北方春大豆从出苗到成熟时的天数。
1.7 叶形:指植株中上部第8-10节复叶中间小叶的形状。
分为圆、卵圆、椭圆和披针形。
1.8 花色:指花瓣颜色,分为白、紫色两种。
1.9 茸毛色:成熟时调查。
分灰色和棕色。
1.10 生育习性:分直立、亚直立、蔓生三类。
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杆直立向上。
半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杆上部略呈现波状弯曲。
蔓生型:植株生长较弱,茎、枝细长爬蔓,呈强度缠绕,匍匐地面。
1.11 结荚习性:分有限、亚有限和无限三种。
有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中上部而下,花序长,结荚密集,主茎顶端结荚成簇。
无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下而上,花序短,结荚分散,主茎顶端一般1-2个荚。
亚有限:开花结荚由下而上,花序中等,结荚介于无限与有限之间,主茎顶端一般3-4个荚。
1.12 株型:成熟期观察。
分三种:收敛、开张、半开张。
收敛: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小,在15o以内,上下均紧凑。
开张:分枝角度45o以上,上下均较散。
半开张: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1.13 倒伏性:分0-4级。
0级:不倒伏。
1级:植株倾斜小于15o 。
2级:植株倾斜在15o –45o。
3级:植株倾斜超过45o。
4级:倒伏于地。
1.14 裂荚性:分不裂、轻、重,在收获前晴日午后记载。
1.15 抗病性(指大豆花叶病毒病):分别在盛花期和花荚期调查,分级标准如下:0级:叶片无症状或其他感病标志,无褐斑粒。
2012年大豆“3414”试验分析与总结

2012年大豆“3414”试验分析与总结摘要:本试验严格按照3414试验方案开展,对大豆试验植株的生育性状、物候期、产量性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对试验数据开展了经济效益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而为获得大豆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3414试验;分析;总结中图分类号:s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53-21 试验目的通过大豆“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获得大豆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
掌握大豆优化施肥数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构建大豆施肥模型,为大豆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2 试验设计2.1 试验地块位于42°42.198n,129°06.073e,土壤为薄层黄土质台地白浆土,土壤养分含量为n 14.05mg/kg,p2o5 4.47mg/kg k2o156.40mg/kg。
2012年5月1日播种,6月5日出苗,6月25日间苗,6月29日第一次铲趟,7月21日第二次铲趟,10月12日收获。
2.2 试验品种大豆,长农16(123~126天,2650℃,3500~4000kg/hm2),前茬作物玉米。
2.3 肥料尿素(n4 6.2%)、过磷酸钙(p2o5 12%)、硫酸钾(k2o5 0%)2.4 因素水平大豆理论最佳公顷施肥量:n-p2o5-k2o=40-45-40。
试验采用三因素:氮、磷、钾,四水平: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为2水平×0.5、3水平为2水平×1.5(表1)。
2.5 试验方法按3414试验要求,设14个处理,三次重复,各处理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为20m2(长2.5米、宽8米)。
氮、磷、钾肥全做底肥施入,以保证各小区供肥均匀。
3 试验结果分析3.1 生育性状调查见表2,7月6日调查中,在p2k2上,n1、n2、n3的株高比n0分别高0.8cm、1.4cm、1.9cm;在n2k2上,p1、p2、p3的株高比p0分别高0.8cm、1.0cm、0.1cm;在n2p2上,k1、k2、k3的株高比k0分别高2.4cm、1.4cm、0.5cm;其他表现无明显规律。
大豆品种对比试验

通过田间调查表一可以看出,对照处理3生育期118天,处理1、处理2比对照早熟2天,处理4、处理6与对照生育期通过表二可以看出:处理3(对照)株夹数32.6,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处理8分别增加或减少-6.0、-0.6、+0.3、-1.0、+0.4、-6.5、-3.7个;处理3(对照)株粒数71.6个,按上述顺序分别增加或减少:-13.1、-1.0、+0.8、-1.8、+1.1、+1.6、-8.8;处理3(对照)百粒重20.0 g,表2 大豆室内考种表大豆品种对比试验李家全(黑龙江东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东宁 157299)摘要:通过对审定推广的诸品种的对比试验,进一步了解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在本地的适应情况,生产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大豆;品种;对比试验;特征特性;存在问题;优质高产1 试验目的大豆种子品种对比试验种植后,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表现,从而为进一步试验示范积累数据和经验,达到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的目的,为实现东宁市粮食增产增效,实现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作出贡献。
2 试验品种与处理试验品种:农箐豆1号、牡丰7号、黑农51、黑农53、垦丰16、黑农61、黑农63、合丰55六个品种,对照品种是黑农51。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每个品种设一个处理,共设六个处理,每个品种种6行,行长65 m,面积254 m 2。
处理一:农箐豆1号,处理二:牡丰7号,处理三:黑农51(对照),处理4:黑农53,处理5:垦丰16,处理6:黑农61,处理7:黑农63,处理8:合丰55。
试验地点落实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
前茬玉米,春耙春起垄同时底肥,采用人工播种条播,亩施大豆二铵10 kg。
出苗后采用人工除草,生长季节两铲两趟。
6月24日人工间苗定苗。
垧保苗定为23万株。
3 结果与分析DOI:10.16815/ki.11-5436/s.2016.17.016表1 物候期调查情况相同, 处理5比对照早成熟6天,处理7比对照早成熟1天,处理5比对照早成熟8天。
两种野生大豆生境及生长发育的调查

两种野生大豆生境及生长发育的调查田鑫,钟程,龙丽萍(凯里学院 大健康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摘 要:本研究以丁扒山(丁豆)与凯里学院(凯豆)两种野生大豆为材料对其生境及生育期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生长地方的土壤营养元素及土壤含水量无差异,但丁豆较凯豆高,土壤pH 分别为弱碱性和弱酸性。
凯豆花期最高且为31℃,丁豆最高营养期且为23℃,凯豆气温比丁豆高,丁豆光强较凯豆强。
伴生植物中紫竹可供野生大豆攀附,对凯豆生长有利,而白车轴草、紫雀花等豆科植物与凯豆间存在竞争关系,不利其生长。
丁豆中有利于野生大豆生长是小飞蓬,不利生长有豆科和五节芒。
凯豆生育期比丁豆提前一个月,丁豆的株高、茎粗、百粒重、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凯豆。
关键词:野生大豆;生物学特性;物候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 Zucc.)属于豆科、大豆属,为一年生二级保护植物,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1]。
具有固氮、蛋白含量高、抗逆性强、繁殖系数大等优良特性[2]。
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韩国等地区。
在中国除海南、青海、新疆三省外,在其它省份均有分布[3-4]。
国外野生大豆的分布及数量较少,对野生大豆的研究也很少。
Wang KJ [5]对中国和日本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发现日本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中国野生大豆,不同生境是造成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迄今为止,中国对野生大豆研究较多,从地理分布[6]、形态结构等几个方面探讨野生大豆的形状特征、地理分布规律。
在野生大豆调查过程中,表现出它变异类型比栽培大豆的变异类型更为丰富,野生大豆对病虫害、不利环境的抗性和适应很强[7]。
吴禹等调查野生大豆发现不同生境条件适合不同群体类型。
但由于人们长期对资源环境破坏,使野生大豆资源濒临灭绝[8]。
武静发现野生大豆分布和生长发育受外界因素影响,外观性状和生育期发生变化[9]。
但本研究以凯里学院(凯豆)和丁扒山(丁豆)两种野生大豆为材料,系统地研究其物候期、生物学特性、生境条件与群落间关系,旨在探究出野生大豆与生境间关系,掌握两种野生大豆对环境的适应性,明确其在各自分布区域内生态因子特征,为后续的大豆选育和品种改良奠定基础。
大豆3414试验总结

大豆3414试验总结作者:李晓菲李洋历建美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3期摘要: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施肥单元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肥料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矫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豆;试验方法;统计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及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推广中心科技示范场。
东经128°26″至128°52″,北纬43°39″至44°12″。
土壤为暗棕壤,肥力中等,碱解氮97mg/kg、有效磷86mg/kg、有效钾166mg/kg。
前茬为大豆,品种为绥农4,产量2 100kg/hm2,每公顷施肥为45%(N:15%;P2O5:15%;K2O:15%)的复合肥300kg。
1.2 试验处理及试验设计1.2.1 试验处理。
供试肥料为尿素(含N46.2%、山西)、过磷酸钙(含P5O212%,市总站提供)、硫酸钾(含K2O50%、德国)。
有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
0水平不施肥、1水平=2水平×0.5、2水平最佳施肥量、3水平=2水平×1.5。
最佳施肥量标准(kg/hm2):(N2P2K2)N-P2O5-K2O=40-55-40。
折合成施尿素87kg/hm2、过磷酸钙458kg/hm2、硫酸钾80kg/hm2。
1.2.2 供试作物及品种。
供试作物为大豆绥农26,该本种属中熟品种,生育期为120天,活动积温≥2 350°左右,株高88cm,亚有限结荚习性,百粒重22g,该品种茎杆强壮,特抗倒伏,抗逆性强,具有较好的丰产性。
1.2.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4个处理,采用顺序排列按代码顺序依次排列,不设重复。
试验地东西垄向,垄宽65cm,每小区4垅,小区面积30m2。
1.3 试验方法5月3日划小区并按试验方案施处理肥然后打垄,5月12日用精播机播种、镇压,保苗26万株/hm2,5月14日用90%乙草胺1.5kg/hm2+75%噻吩磺隆15g/hm2封闭除草。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不同播期试验总结

128实验研究大豆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属于十分关键的粮油兼用作物。
大豆播种期不一样,植株各生育期以及子粒形成过程所遇到的环境条件就不同。
明确大豆的播种期,极大地影响了品种的品质、产量以及成熟度,合适的播种期能够使大豆的整个生长过程将自然条件全面利用起来,进而使大豆实现高产。
大豆在分期播种过程中,其播种期进一步影响了大豆的产量以及性状。
因为受温室效应的相关影响,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大豆对环境要求并非一成不变,苗期(6月到7月上旬)高温天气不利于花芽与出苗分化,可对蹲苗十分有利;花荚期(7月下旬到8月中旬)高温持续时间长,不利于大豆开花以及结荚,造成结荚部位低,花期长;且茎杆存在增粗、株高存在增高的情况。
鼓粒到成熟期(8月下旬到9月底)温度稍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很适宜,有利于大豆生长。
于是,选择合适的播期是大豆实现高产的核心基础。
为探索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河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的支持下,2019年永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新桥春光家庭农场进行不同播期田间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田为砂姜黑土,地势平整、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地力一致。
前茬作物小麦,亩产630公斤。
大豆品种为商豆1310,播前采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毫升/瓶)+4.23%甲霜灵·种菌唑悬浮种衣剂(50毫升/瓶)统一进行种子包衣,每套拌豆种15公斤;免耕覆秸精量种肥同播,行距35cm、亩播种量3.5公斤、底施大豆螯合肥10公斤;与大田采取同一管理措施(苗期:10%精喹禾灵+25%氟磺胺草醚50克/亩+四氯虫酰胺35毫升/亩统一除草防治青虫;7/26日和8/4日采用6%氨基寡糖素·链蛋白可湿性粉剂20克/亩+25%噻虫嗪·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50克/亩预防青虫和大豆症青;每次打药均加入0.01%芸苔素内酯10毫升/亩,以提高防效和叶面补充养分;8月10日人工统一拔除大草;10月2日统一收获。
大豆物候期观测分析

别 为 :5 % 、6 %,微 生 物 液 肥 2 0倍 稀 释 浸 种 比 为上 升 阶段 , 4 4 0 当上 升 到 2 0倍 的 时候 稍有 下 降 , 明 0 说
清 水 浸 种 处 理 种 子 的发 芽 势 和发 芽 率 分 别 提 高 了 从 开 始 升 高 到 降低 的 过 程 2 0倍 液 浸 种 为 最 佳 倍 0
种子。 42 讨 论 .
快 速生 长减 少 了变态 苗 和烂籽 。综 上所 述 , 明微 生 说 物 液 肥 对 促 进 小 辣 椒 种 子 发 芽 率 和 发 芽 势 是 有 效
通 过 这次 试 验找 到 了微 生 物 液 肥在 浸 种 过 程 中 的 。但是 本试 验 没 有对 不 同浓 度 的 微生 物液 肥 其 最 最 适 的浸 种 浓 度 ,在最 适 浸 种浓 度 上 可 以看 出 随 着 佳 的浸 种时 间 进行 研 究 ,建议 在 此 基础 上 可 以做 这 浸 种倍数 的增大 发芽 率 和发 芽 势提 高 ,0 ~ 0 1 0 2 0倍 液 样 的试 验研 究 。
产 确定农 时标 准提 供依 据 。 供 试 品种 选 择 本 地 区不 同 熟 期 主 栽 的 大 豆 品 种 , 农 1、 绥 4 宝丰 7 黑河 3 。 、 8
1 试 验 基 本 概 况
白浆 土 , 茬蔬 菜 , 翻 、 耙 、 前 秋 秋 秋起 垄 , 势 平 坦 、 地 肥
观测 地 点 在农 牧公 司科 技示 范 园 区 内 ,土 质 为 3 气 象 观 测 20 0 8年 大 豆播 种 5月 2 1日, 收获 9月 3 日, 0 观
秕荚秕 粒增 多 , 百粒 重低 。 179C,7月 2 3.  ̄ 2日 1 2叶 1心 ,共 计 1 6天 ,积温 3 28C; 丰 7 6月 2 9. 宝  ̄ , 3日3叶 l 。 计 1 心 共 8天 , 积温
大豆幼苗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大豆幼苗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其形态结构变化。
2. 探究大豆幼苗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差异。
3. 分析大豆幼苗对水分的需求及其生长规律。
二、实验材料1. 大豆种子(优质、饱满)2. 两个培养皿3. 长玻璃棒4. 温室5. 测量尺6. 光照计7. 电子秤8. 水表9. 记录本三、实验方法1. 种子处理:将大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2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
2. 播种: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撒在两个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100粒种子。
3. 分组:将两个培养皿分别放置在光照和黑暗的环境中,保持其他条件一致。
4. 水分管理:每天定时给培养皿中的大豆幼苗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5. 测量与记录:- 每隔3天测量大豆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和鲜重。
- 使用光照计测量光照强度。
- 使用电子秤测量幼苗的鲜重。
- 使用水表记录每天的水分消耗量。
四、实验结果1. 光照条件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在光照条件下,大豆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和鲜重均高于黑暗条件下的幼苗。
- 光照条件下,大豆幼苗的叶片颜色更加鲜绿,生长速度更快。
2. 水分需求与生长规律:- 随着水分的增加,大豆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和鲜重逐渐增加。
- 当水分过多时,幼苗出现徒长现象,生长速度反而减慢。
- 当水分过少时,幼苗生长缓慢,甚至出现萎蔫现象。
五、实验结论1. 光照对大豆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光照条件下的大豆幼苗生长速度更快,叶片颜色更加鲜绿。
2. 大豆幼苗对水分的需求有一定的规律,适量的水分有利于其生长,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影响其生长。
六、实验讨论1. 光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和植物激素的合成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2.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适量的水分有利于植物吸收养分和进行光合作用,但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七、实验改进1.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增加对照组,例如设置无光照条件的大豆幼苗,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光照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 年度)组别:年份:地点:单位:负责人:执行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管处制2005年2月6日试验设计1.品种区试排列方法:2.重复次数:3.小区面积平方米,行长米,每区行。
4.密度:行距米,株距米,折每亩万株。
品种田间种植图参试品种及供种单位田间管理记载1.试验地地点与地势:2.前茬作物及产量水平:3.种过大豆否或几年前种过大豆:4.整地情况:5.施肥情况(种类、数量、日期):6.播种日期、方法、播种量:7.间苗次数:8.中耕除草(次数、方法、日期):9.灌排情况:10.病虫害防治(方法、药剂、日期):11.收获(次数、日期、方法):12.脱粒(日期、方法):生育期间主要气象资料概述大豆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包括降雨、气温、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间及其对大豆的影响):主要性状特征调查记载结果室内调查考种结果表参试材料产量结果表品种综合评价国家大豆品种生产试验记载本( 年度)组别:年份:地点:单位:负责人:执行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管处制2005年2月6日一.试验概况1.试验地土质:地势:肥力:前茬:2.播种方式及播种期:3.田间管理、保苗密度:中耕:浇水:二.试验结果调查记载测产结果三.品系(种)评价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1 田间调查性状及物候期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2 出苗期:50%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3 出苗势:出苗期后3天记载,苗齐而壮者为“1”,中等为“2”,差者为“3”。
1.4 开花期:50%的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5 成熟期: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6 生育日数:从播种的次日起至成熟时的天数,北方春大豆从出苗到成熟时的天数。
1.7 叶形:指植株中上部第8-10节复叶中间小叶的形状。
分为圆、卵圆、椭圆和披针形。
1.8 花色:指花瓣颜色,分为白、紫色两种。
土壤温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表 2地 温积 温观 测统计
维普资讯
民蕾斜 技
’ Leabharlann 2。。。。 。。。‘。 。8。。— 。。 3 0。 。 — 。。。。 ‘。J。 。 。 0 ̄。。
农 林论坛
土壤温 度对 大豆产量 的影 响试 验研 究
于 永 辉 。 李 雪梅 : 宋亚 杰 t 郎 国斌 t
( 、 达 市 气 象局 , 龙 江 安 达 1 10 2 绥 棱 县 气 象局 , 1安 黑 5 40 、 黑龙 江 绥 棱 12 0 ) 5 2 9
Ke o d :ol e eau ;o b a up t y W r sS i mp rtr S y e n o tu t e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 区和重 要 出 口基 地 ,年 种 植 面 积 20 2 0万 公 0~3 顷 。但是大豆产量 不高 ,多在 25 k/m 2 0 gh 左右徘徊。通过生产实践 调查 ,热量 、降 永是影 响大豆生育 和产量的最 主要 因素 。 就温度因素而言 ,积温高的年份 ,大豆 产 量显著增 加 ;积温低 的年份 ,大 豆产量显 著降低。为了研究 大豆各 发育阶段 不同土 壤温度 对其产量的影 响 ,我们进行 了大豆 盆栽试验。 旨在摸出提高土壤温度 与大豆 产量的关系 ,为生产上大豆高产提供科学 依据 。虽 然人们 不 能创造 和改 变气候 条 件 ,但 如能科学地利 用气候 资源 ,其经济 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因此 ,合理利用气候 资源 ,趋 利避 害 ,在不 同的天气条件下取 得最佳经济效益 , 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 题。 1试 验地 基 本 概 况 试 验 地 位 于 黑 龙 江 省 绥 棱 县 城 南 lm,地处北纬 4 。4, k 7l 东经 170 2 。6,海拔 2 27 属 大 陆 性 季 风 气 候 ,平 均 气 温 0. m。 1 ℃,1 . 4 月份 平均气温一 26C,7月份平 2 . ̄ 均 气 温 2 . ̄ 18C,有 效 积 温 2 0 2 0  ̄ 2 0 ̄ 4 0C ( O ;无 霜 期 182 ; 平均 降 水 量 ≥l℃) 1,d 51 m 5 . m。土 壤 为 淋 溶 黑 钙 土 ,较 粘 重 , 5 P H值 为 68 73 .— .,有 机质 40 %- . %。 .4 - 1 46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供试材料是本地大豆主推品种 “ 绥农 l 4号” 2 . 2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盆栽 的方法 ,通过在不 同发育期 ,将 盆 栽大豆挖出地面 的过程 ,使 之土壤温度产生变化 ,致使 大豆生物学 性 状 表现 不 一 致 。 试验设 6个处理 : 1生育期 盆不埋 土 ;2 生育期 盆埋 土 ;3 出 () () () 苗~ 开花期( 将盆挖出放到地面 )( ) ;4 开花始期 ~ 末期( 将盆挖 出放到地 面 )( 开花末期一 ;5) 鼓粒时期 ( 将盆挖出放到地 面) ( ) ;6 鼓粒终期~ 成熟 期( 将盆挖 出放到地面)重复 3次 。 , 每盆装入 1 k 土壤 ,浇入等量永 ,5月 2 5g 1日播种,每盆 l , O粒 粒问距离 3 m左右 ,埋土 4 m。播 种同时开始测量不 同土 壤层的土 e c 温。出苗后留 4株壮苗 ,常规管理 , 时收获。 适 3结果分析 31 . 土壤温度 对大豆物候期的影响。调查 结果表明 ,放 到地上的 盆比埋 在地 下的盆 大豆的生长物候 期均有所提 前 2 。这 是 由于放 在地上的盆比埋在地下的盆温度高的原 因( 见表 1 。 ) 32地 温 观 测 结 果 。 经 过 . 表 1物候期调查 个 生育期的积温观测 ,结 果 轰 i 一 ~ 百两 ~一 滴 菇果 是 放在地 上盆 积温 为 2 3 ℃ , 63 埋 在 地 下 盆 积 温 为 2 2 ℃两 者 22 间 相差 4 I 2 ̄ C,相 当于大 豆 的 l 生 长 日。积 温 的增 加 促 进 O个 了大豆的生 长 , 其营养积 累 使 增 多 ,产量提高( 见表 2 。 )
大豆参数试验总结报告

试验研究
大豆参数试验总结报告
韩奎明,宋立义 (榆树市秀水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长春 130400)
摘要:为了校正测土配方施肥养分平衡法中土壤养分供应量和肥 料利用率等参数,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全市不同区 域、不同土壤类型上进行多点试验,以求得相关参数。 关键词:测土施肥;试验设计;田间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校正测土配方施肥养分平衡法中土壤养分供应量和肥料 利用率等参数,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全市不同区域、 不同土壤类型上进行多点试验,以求得相关参数,我们秀水镇农 业站承担了其中一个试验。 1 试验地点及条件
试验地点设在榆树市秀水镇农业站试验园区内,该地为平 岗地,属中层黑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前茬为玉米,机械灭 茬。 2 试验材料及作物
为穗粒数比其它处理多3~12.9粒,秕粒率较少,百粒重比其它处 理增加0.59~1.38g,产量比其它处理增产2.5%~16.4%。 4.4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效益分析看出(表4),处理二、处理三、处理四都比 对照增产又增收,处理五虽比对照增产,但扣除肥料成本造成减 收,以处理二和处理四效益最好。
Ⅰ
1(ck) 8.1
1063.20
550.87
3
2933
233
559.20
345.87
4
3067
367
880.80
413.87
5
2877
177
424.80
430.74
注:肥料及大豆价格按尿素1 800元/t,六国二铵2 200元/t,颗粒钾1 500元/t,大豆2 400元/t计算。
比对照增减收(元/hm2)
512.33 213.33 466.93 -5.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殖生长并进时间较长, 导致花期也延后。7 月份 2. 2 物候期调查分析
表 2 大豆叶片数物候调查项目
出苗 年份 日期 播种至出
月 日 苗天数
2006 5 23
15
2007 5 25
17
2008 5 30
17
3叶 1 心( 复叶) 日期 出苗至3叶 积温
月 日 1 心天数
6 20
27 497. 5
2007 年活动积温为 2910. 9 , 无霜期 136d。4 ~ 5 月降水正常, 土壤墒情好, 大豆出苗整齐一致。 6~ 8 月降水量 157. 0mm, 比历年同期平均少112. 0 mm; 气温持续偏高, 平均气温 22. 3 , 比历年同期 平均高 1. 8 。夏季高温、少雨, 出现历史上少有的 旱情, 其中 6 月 7 日至 8 月 8 日降水只有 24. 1m m, 而且大部分为无效降雨, 旱情非常严重。7 月 17 日 进行喷灌一次, 6 月上旬的高温、少雨, 物候期延后, 尤其对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影响较大。营养生长与
生长一片复叶。进入 5 叶 1 心至 7 叶 1 心需要经历 5~ 11d, 2007 年 6 月 7 日至 8 月 8 日高温干旱, 但 对 5 叶 1 心至 7 叶 1 心的生长影响不大, 此间光照 充足, 温度较高, 适宜生长; 2008 年 6 月下旬至 7 月 初, 光照不足, 使大豆光合产物少, 吸收的热量不足, 使叶片生长过缓, 平均 3. 5d 长一片复叶, 正常 2d 长 一片复叶。7 叶 1 心至 12 叶 1 心需 13~ 26d, 进入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需要的温度、光照、 水分、热能都要充足, 2007 年和 2008 年 7 月下旬这 个阶段高温干旱导致 7 叶 1 心至 12 叶 1 心长达 24 ~ 26d, 温度过高, 水分过少, 使作物处于营养饥渴状 态, 导致物候期延后。这个阶段是脱离母体供给的 养分, 是靠自身的生长, 开始了依靠根吸收土壤养分
降水为零, 历年为 108. 3mm。 8 月 9~ 14 日 降水 117. 2m m, 使旱情得到了解决, 但此时 又出现连阴 雨, 导致大豆有根腐病发生, 造成大豆减产。
2008 年的活 动积 温 2995. 6 , 无霜 期 135d。 前期低温多雨。光照不足, 土壤湿度大, 出苗慢, 生 长缓慢, 6 月份气温高, 上、中旬有小幅度的降雨, 下 旬光照充足。使大豆长势较好, 7 月份高温多雨, 使 大豆出现徒长, 植株过于繁茂, 通风透光不好, 有不 同程度的霜霉病发生, 并且还有底花落花现象, 8 月 出现干旱, 大豆病害发生很少, 直到 9 月中旬才有降 雨, 8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正是大豆鼓粒期, 需水最多 的时期, 干旱会造成部分顶花脱落, 因此在 8 月 15 日进行一次喷灌, 缓解了一部分旱情, 以降低干旱对 大豆产量的影响。
0 121. 4 28. 0
日照时数 h 272. 8 206. 1 281. 2 329. 5 254. 4 171. 4
平均气温 9. 4 12. 7 21. 7 23. 5 21. 2 15. 0
2008 年
降雨量 mm 日照时数 h
24. 1
210. 1
114. 6
215. 7
36. 6
294. 4
现代化农业 2010 年第 5 期( 总第 370 期)
9
大豆物候期观测试验
周兆芳1 , 王友林1 , 王海民2
( 1.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九一分公司, 黑龙江 集贤 155923; 2. 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
摘要: 采用固定区域, 观察大豆长势与气候变化的 规律, 了解温 度、光照、降水对 大豆生 长发育 及产量 的影响, 以解决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尽量避免和减少气候 灾害给作物生产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 020)
10
现 代化农业 2010 年第 5 期( 总第 370 期)
2006~ 2008 年的气象资料见表 1, 其中气温为 日平均值, 其它为累计值。
表 1 2006~ 2008 年气象观测结果
月
份 平均气 温
4
3. 7
5
15. 9
6
18. 2
7
23. 0
8
22. 4
9
14. 9
2006 年 降雨量 mm
276. 4
689. 0 24. 5 9. 84
4
2. 58
253. 0
644. 2 16. 4 8. 46
5
2. 25
285. 0
637. 4 15. 2 8. 35
6
2. 56
216. 6
553. 3
7. 32
试验结果表明( 见表 2) , 药剂各处理对甜瓜均 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以阿米西达与低聚糖素间隔使
关键词: 大豆; 物候期; 观测分析; 产量
2006~ 2008 年连续 3 年对大豆物候期 进行观 测, 以此分析此地区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阶段内 不断波动的温度、光照、降水对大豆生长发育、主要 生育时期、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光照不足造成温 度偏低时, 会使大豆生育期延后 10d 左右; 降水偏少 时, 会使大豆生育期延后 2~ 3d; 影响大豆生长发育 的顺序是光照、温度、降水。
用增产最佳, 达 24. 5% ; 药剂各处理对甜瓜 含糖量 均有明显提高, 以阿米西达与低聚糖素间隔使用含 糖量提高幅度最大, 达 34. 4% 。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阿米西达不同处理对甜瓜白粉 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通过对甜瓜不同生育期病
情指数、防效以及甜瓜产量与品质的调查, 以阿米西 达和低聚糖素间隔使用效果最佳。因此, 在甜瓜栽 培过程中, 为了达到防病、增产、改善品质的目的, 建 议采用阿米西达和低聚糖素间隔使用这一处理。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 1 气象条件分析
2. 2 不同处理对甜瓜产量的影响
表 2 不同处理对甜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处理 每株瓜数 单瓜重量 单株产量 增产 含糖量
个
g
g
%
度
1
2. 58
250. 9
630. 0 13. 9 9. 59
2
2. 50
268. 2
673. 3 21. 7 9. 19
3
2. 50
现代化农业 2010 年第 5 期( 总第 370 期)
11
表 3 大豆花期物候观测调查结果
年份 日期 月日
出苗至初 花天数
初花 积温
株高 节间 叶片
cm
数
数
日期 月日
初花至 终 花天数
终花 积温
株高 节间 叶片
cm
数
数
20 06 20 07
6 30 72
37
704. 1 20. 4 5. 0 7. 7
121. 8
232. 7
22. 7
253. 4
42. 0
225. 3
2006 年活动 积温 2891. 5 , 无霜 期 121d。前 期降雨较多, 出苗整齐。由于 5 月中下旬至 6 月上 旬严重干旱, 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 5 月 30 日进行 喷灌一次。在 6、7 月中旬和 8 月下旬雨水充足, 后 期温度较高, 大豆植株长势好, 产量较高。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二九一分公司科技开发中 心试验 站。土壤类型草甸黑土, 土壤质地黏重, 有机质含量 3. 52% , pH 值 7. 5, 速 效氮 159. 2mg/ kg , 速 效 磷 24. 6mg/ kg , 速效钾 224. 0mg / kg, 2006~ 2008 年前 茬均为玉米, 春起垄。供试大豆品种为绥农 14 号, 公顷保苗 27 万株。公顷施 尿素 40kg + 磷酸二 铵
试验采用大区条田对比, 不设重复, 每处理 10 行, 行长 25m, 行距 0. 65m。
调查大豆生育时期: 播种期、出苗期、3 叶 1 心 期、5 叶 1 心期、7 叶 1 心期、12 叶 1 心期、初花期、 末花期、成熟期。收获前每处理取有代表性的 3 点, 每点 1. 3m 2, 实查收获株数。在取点部位拔取 20 株 有代表性的样品, 室内考种; 同时每处理实取 3 点, 每点实收 5. 2m 2 测产, 折成公顷产量。
87
40
777. 9 28. 3 6. 4 8. 6
88
38
878. 5 75. 9 16. 1 18. 1
37
877. 2 52. 0 14. 0 16. 0
2008 7 4
36
756. 3 52. 0 7. 1 8. 5
82
29
679. 9 90. 0 15. 0 17. 0
和茎叶光合作用保证植株生长发育的时期。
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的早晚, 受光、温因素的影响, 大 豆是短日照植物, 日照时数对花的发育影响大, 日照 长短不适宜会明显提早或延后开花。2007、2008 两
期之前为营养生长, 从出苗至 3 叶 1 心期, 所需的积 温为 242. 2~ 497. 5 , 天数在 14~ 27d, 大豆为短日 照作物, 即在比较长的黑暗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
[ 4] 靳 学慧, 马汇泉. 农业植物病理学[ M ] . 赤峰: 内蒙古 科 学 技术出版社, 1999.
[ 5] 杨 金妹. 果树贮藏 加工 实验指 导[ M ] . 北京: 中 国农 业 出 版社, 1999: 12 15.
[ 6] 方 中达. 植病研究 法( 第三 版) [ M ] . 北京: 中国 农业 出 版 社, 1998.
35. 0 20. 5 136. 3 87. 9 94. 2 33. 4
日照时数 h 173. 2 281. 1 169. 7 252. 8 249. 9 21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