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论张之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之洞教育思想

那个时候,正是清朝廷势力陵夷,列强相继迫害的时期。张之洞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治学,十四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七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开始了仕途生活,逐渐成为清末维持封建统治的重臣,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人有大略,为学以通经致用为主,尤其喜欢研究当时政治及国际形势。张之洞曾担任清朝的重要官职,又长期管理文化教育事务。1907年任军机大臣,管理学部事务,总揽了了全国教育大权。

张之洞出于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也力图纠正空疏腐化的学分。虽然他本人正是遵循着“读书-科举-为官”的公式步入仕途,但他并不满意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他认为为学者必须学习中国儒家经典和纲常名教,这是永远不能动摇的,但必须能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他认真整顿学分,使生员“端品行,务实学”,奖赏品德端正,讲求实学者;劣者便予革黜。张之洞的主张还体现在他主持创办的多所书院中。张之洞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任何等官职,都不忘整顿教育,中心是教育学生以忠孝为本,认真攻读儒家经传,并且还要经世致用,有效地孝忠于皇朝。张之洞主持兴办了许多洋务学堂。他办的新式学堂门类还超过了早期洋务派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在实业学堂方面,不但注意了军事技术的需要,而且涉及发展国民经济的很多门类,如农业,商业等,注意了培养民用工、商、农方面的人才,办理各种类别的师范教育,更有利于新教育兴起以后对教员的急需。他还积极地办理留学教育。面对当时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已经活跃在政治舞台的局

势,他特别训诫留学生不得沾染新思想,要求他们要念念不忘君、不忘亲、不忘圣。他还亲自拟定“约束鼓励游学生章程”,可见其用心。要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就必须取缔旧的制度,即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张之洞最了解科举考试的,也正因为如此,他积极主张改革,废除科举。1901年他与刘坤一联合上书请求递减科举中额,建议使科举与学校并行,将科举减下的名额作为“学堂取士之额”。在此基础上,他又与袁世凯等联合上奏请清廷废止科举。他同时主持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在他的推动、参与、领导下,近代学制体系建立并实施,功不可没;他终生坚持教育要以忠孝为本,以经史之学为基,封建保守主义伴随了他一生。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在如何维护清王朝统治上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之分。在张之洞看来,新旧两派都有争执,正确的态度是新学旧学要兼容并包,以旧学即中学来“正人心”,以新学即西学来“开风气”才能真正维护封建王朝统计。张之洞所言的中学,是“《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即传统的经史之学、典章制度和伦理道德等。这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是国情的主要体现,是绝对不能放弃和削弱的。张之洞尤其强调作为封建伦理道德核心的“三纲”的地位,他认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五伦之要,百行之源,相传数千年更无异议。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以此坚决反对西方资产阶级推崇民权和男女平等之说。由此可见,张之洞强调中学为体,目的就是要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制度框架。

张之洞所言的西学,包括“西政”和“西艺”两部分(有时他还另列“西史”,即西方各国历史)。“西政”有“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历、劝工、通商”等,即西方各类具体的制度和行政管理措施。“西艺”有“算、绘、矿、医、声、光、化、电”等,即西方各类科学技术。他认为这些新学确有实用之效,“此教养富强之实政也”,反对守旧派一概将其贬斥为奇技淫巧、异端邪行。但是,引进西学有一个明确的原则界限,就是“果其有益于中国,无损于圣教者”,即不能触犯封建王朝的根本利益。如推崇自由、平等、博爱“泰西哲学”,则必须坚决抵制,维新派希望仿照资产阶级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也是不能接受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优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他认为,中学的作用在于“固其根柢,端其识趣”,是必须学好的。中国人若不通中学,就像无姓之人,无舵之舟。若不通中学,则西学学得越多,其害越深,是万万不可取的。学中学的具体要求,他指出“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教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斯有其益而无其害……西学必先由中学。”中体西用在人才培养方面,具体体现在领域上的分工和层次上的递进上。张之洞说:“中

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也就是说,应该以封建伦理纲常作为个人品德修养的准则,以传统的经史之学作为个人文化修养的根基,再掌握一些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和技能,以用于处理实际事务。从学习程序上说,就是“讲西学必先通中学”。张之洞主持修订的构成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的《奏定学堂章程》,在办学宗旨上明确指出:“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然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人成材,各适实用。”可见张之洞在中体西用原则的落实上确是作了认真构思的。在教育领域,西学为用一开始尚不影响中学为体,可以较为充分地引进西方近代学科、课程及制度、措施,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程中是起到了促成作用的。

张之洞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涉及品格和学识两个方面,品格教育包括德化教育、情怀教育、理想教育、品质教育、人格教育、作风教育等范畴,反映中国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层面;学识教育涵盖实学教育、全面教育、学习方法、游学教育等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的展现。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转型教育的基本内涵,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