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再通与侧支循环
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知识点整理
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知识点整理●第一节充血和淤血1.定义1)充血和淤血都是指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2.(一)充血1)定义●局部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血输入量过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或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病理+生理性)2)原因●凡能引起细、小动脉扩张的原因,均可引起局部器官、组织充血。
细、小动脉扩张主要是由于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增高,或血管收缩神经兴奋性降低,加上体液因素作用,使微循环动脉血流加快,灌注量增多所致3)机制●生理性充血●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强而发生的充血,称为生理性充血●如体力活动时骨骼肌充血、进食之后胃肠道黏膜充血●病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最常见)●减压后充血(压力突然降低或解除,局部细、小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而形成局部充血)●侧支性充血4)病理变化●肉眼观●动脉性充血的局部器官,组织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被膜紧张,颜色鲜红●由于血流速度加快,物质代谢增强,温度升高,腺体功能亢进,黏膜腺体分泌增加●光镜下●局部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切片后血管内充满红细胞5)影响和结局●有利:动脉性充血是一种暂时的血管反应,原因消除后恢复正常·,由于动脉血富含氧和营养物质,因此充血对改善局部代谢、增强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如临床的热透疗法、拔火罐●有弊:但对于已病变的动脉(比较脆),充血可引起血管破裂3.(二)淤血1)定义●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内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或被动性充血,又称淤血(仅病理性)2)原因●凡能引起静脉回流受阻的因素,均可引起静脉性充血3)机制●静脉受压(最常见炎症、肿瘤压迫):●静脉受压可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器官或组织淤血,如妊娠后期子宫压迫髂静脉引起下肢淤血水肿,或骨折时绷带扎太紧●静脉管腔狭窄或阻塞●血栓侵入静脉可阻塞静脉引起淤血,由于静脉有较多分支不易淤血,只有较大的静脉干受压、阻塞或多条静脉受压,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建立情况下,静脉腔阻塞才会引起淤血●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减少,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阻碍静脉回流,造成淤血●左心衰竭:二尖瓣、高血压病使左心衰竭,血液滞留在左心腔,影响肺静脉的回流而引起肺淤血●右心衰竭:肺源性心脏病使右心衰竭时,血液滞留在右心腔,引起体循环淤血4)病理变化●肉眼观●淤血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被膜紧张、重量增加、颜色暗红。
脑缺血侧枝循环治疗
一、定义与背景
侧支循环旳途径——是决定是否发生或什么时候发生 卒中旳基本原因 [1]。
侧支循环不但影响溶栓治疗旳临床结局,也是许多干 预治疗措施旳疗效决定因子。
遗憾旳是,侧支循环并未能引起研究者们旳真正注重, 对其病理生理及治疗潜能旳认识未伴随医学技术旳发 展而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亦未出现靶向侧支循环旳 有效治疗措施与手段。
三、病理状态下常见侧支血管旳变化
3.1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经Willis环代偿有4种方式: (1)仅由双侧A1段及前交通动脉 代偿; (2)仅由后交通动脉代偿; (3)由前、后交通动脉共同代偿; (4)无代偿。
图5 单侧ICA阻塞、对侧ICA狭窄<70%时同侧Willis环侧支旳4种代偿模式。 注:A1段即为大脑前动脉旳A1段
Willis环是颅内最主要旳侧支 代偿途径,它将两侧半球和 前、后循环联络在一起。
前交通动脉平衡两侧大脑前 部区域旳血液供给。
后交通动脉可为前、后循环 提供侧支代偿。
二、侧枝循环旳分级
1.一级侧支血管——Willis环
二、侧枝循环旳分级
1.一级侧支血管——Willis环
二、侧枝循环旳分级
1.一级侧支血管——Willis环
动物生理学-循环系统
心腔内瓣膜位置及作用总结如表9-1: 表9-1 心瓣膜位置及作用
瓣膜 二尖 瓣 三尖 瓣
主动 脉瓣 肺动 脉瓣
位置 左房 室口 右房 室口
主动 房 防止血液由右心室返回 右心房
防止血液由主动脉返回 左心室 防止血液由肺动脉返回 右心室
(四)心壁的构造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组成。 1.心内膜 是心腔面一层光滑的薄膜,心的瓣膜就是由心内膜折叠而成。 2.心肌层 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肌比心房肌厚,左心室肌又比右心室肌厚。心房肌 和心室肌均附着于纤维环上,互不传导。 3.心外膜 属浆膜,覆盖于心肌层的表面。同时也是浆膜性心包的脏层。 (五)心的传导系 心的传导系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 作用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主要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1.窦房结 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 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 2.房室结 位于冠状窦口上方的心内膜深面。接受窦房结 的控制。 3.房室束及其分支 由房室结发出,在室间隔上部分为左、右束支,最后延为浦肯野纤维,与 心室肌纤维接触,将冲动传递给心室肌。
(六)心的血管(图见上) 1.动脉 营养心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 (1)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 左侧,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 间穿出,分为两支。 1)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降, 布于室间隔前2/3、左心室前壁 及右心室前壁的少部。 2)旋支:沿冠状沟左行,布于 左心室侧壁、后壁和左心房。 (2)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部右侧,从右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 穿出,沿冠状沟向右下行,发出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降。右冠 状动脉主要布于室间隔后1/3、右心室、右心房及左心室后壁的少 部。 2.静脉 心的静脉主要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它们先汇入冠 状窦,再经冠状窦口入右心房。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护理常规)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护理常规【相关知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的目的是:①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动脉损害所造成的咯血;②阻断胸部肿瘤的血供;③治疗胸壁窦道的出血。
大咯血是一种呼吸系统急危重症,一直以来文献对大咯血的定义各不相同,往往依赖于对咯出血液的定量估计,如24 h 内咯血300 ~ 600 ml 或1 周内咯血大于3 次,且每次咯血量大于100 ml 可认为是大咯血,但这一出血量难以准确估计。
因此,大咯血可被定义为任何危及生命的咯血量以及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和窒息的任何咯血量。
【适应症】1.反复咯血内科治疗无效而外科手术又困难者;2.咯血部位不明确;3.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拒绝手术者;4.晚期肿瘤合并心脏病或全身情况差,不宜手术且内科治疗咯血不止者;5.胸部平扫、CT等检查无阳性所见而咯血不止者;6.急性大咯血,情况严重危及生命暂时无外科手术条件者。
【禁忌症】1.有血管插管及对比剂使用禁忌;2.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吻合支,超选后仍不能避开者;3.导管头端不能稳定的固定在靶动脉内。
【护理】一、术前准备(一)术前评估1.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
2.药物准备:如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栓塞药物等。
3.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及术前四项;(2)血常规及感染情况;(3)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心、肺功能检查;(4)必要时备血。
4.影像检查:胸部CT及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是明确支气管动脉畸形及判断出血部位的主要手段。
5.确认知情同意书是否签署6.准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备砂袋,术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记录患者术前血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备术后护理数值对照。
7.心理护理(二)术前护理措施1.去除所有饰品,包括假牙,尤其是胸腹部金属物。
2.按照护士给的单子买好所需用品,用床上便器练习床上大小便。
3.宣教在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在患者穿刺处放置一个压迫止血作用的沙袋,返回病房后护士会再次确认。
侧支循环的现状、意义和展望
Shuaib A, et al. Lancet Neurol 2011; 10: 909–21
脑侧支循环的代偿途径
•Willis 环是脑内最重要、最主要的代偿途径,可迅速是左、右大脑半球 及前、后循环的血流相互沟通; •一级侧支循环代偿如果不能满足灌注需求,二级侧支循环随即开放; •三级侧支循环代偿因为血管新生过程,所以需要在缺血数天后才能建 立血流代偿
• 增加梗死区血液循环的灌注,提高微循环的缺血耐受, 从而减轻微循环障碍
• 使药物最大限度地抵达缺血区,提高治疗效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 4(2): 72-74.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9, 9(2): 177-179.
脑侧支循环与微循环区别
侧支循环
微循环
血管结构不同
动脉-动脉、静脉-静脉之间通过 吻合形成的血管结构。不同级别 侧支血管具有不同的管径
脑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影响因素
侧支血管完整性
侧支血管变异性
侧支血管管腔内径
影响因素
血管狭窄程度和速度
侧支血管压力梯度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 5(5): 417-424.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侧支循环的功能
• 从缺血区周边的正常血管调动血流灌注到缺血区域, 不依赖于已狭窄/已栓塞血管血流
CTA诊断性评估Willis环
动脉段
敏感性 (%)
先天缺如
97.9
发育不全
52.6
发育正常
96.6
特异性 (%) 92.5
SWI、3D-ASL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SWI、3D-ASL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中的研究进展于海霞;葛丽红;牛广明【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脑卒中最多见的一种。
致残率、死亡率很高;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
SWI、3D-ASL新技术对AIS有更多提示及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这两种技术在AIS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1)002【总页数】5页(P199-202)【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三维动脉标记灌注成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作者】于海霞;葛丽红;牛广明【作者单位】[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诊断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诊断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诊断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人逐年增多,脑卒中对国民的危害日渐突出。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约60%~80%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1]。
AIS的早期治疗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包括动脉介入干预(动脉内溶栓及机械取栓)、静脉内溶栓等方法。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对AIS的发现具有高度特异性,并且通常用作判断核心梗塞程度的标准。
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指脑组织血流量降低以致缺氧及生理功能停止的区域,通常位于缺血核心区的周围,具有可逆性及可变性。
IP是溶栓治疗的重要基础。
早期识别和抢救IP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临床接受的溶栓时间窗为3~6h,近来研究表明IP的存在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因此对于AIS病人,治疗前尽早明确是否存在IP及精确、全面、个体化做出影像学评估对于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挽救可逆性损伤脑组织至关重要。
侧支循环
同时,侧支循环也是动脉内溶栓后出血转 化的预测因素专家共识性意见侧支循环是 评估缺血性卒中临床结局的重要预测指标, 是影响治疗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推荐尽 可能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面的侧 支循环评估。
侧支循环评估方法: 一级侧支(Willis环) 目前普遍使用的评估方法 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DSA,各有 优势和不足。国际上多数临床研究仍使用DSA作 为判断Willis环完整性的金标准。然而,DSA为有 创性检查,费用较高,临床使用率较低,而且注 射对比剂的剂量和压力的差异可影响远端血管的 显示。此外,结合无创的影像技术可以形成互补, 同时对预测预后发挥重要作用
CTA原始图像可获得关于侧支循环的 有价值信息,但一项系统回顾的结果显示其仍 存在一定局限性,与原始图像相比CTA后处 理图像能提供更多信息。MRA速度编码在图 像采集时允许在三个垂直平面上进行血流敏 感成像,由于受到解剖分辨率的限制,只能用于 Willis环近端血管的评价
间接评估方法包括:TCD血流储备功能测定、氙 增强CT、单光子发射CT、正电子成像术、CT灌 注、MR灌注及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这 些技术通过评估脑血流状态间接提供侧支循环的 信息。然而当父级动脉闭塞时,维持灌注的动脉 来源是无法证实的。在灌注的相关研究中,动脉 血流的通过时间延长通常提示存在侧支血供。运 用TCD对脑血流储备功能的测定可提供自动调节 和侧支循环状态的信息。血管扩张刺激方法包括: 二氧化碳吸入、乙酰唑胺注射和窒息
预后评估 接受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 研究显示,Willis环结构完整者更容易获得 早期神经功能的改善和3个月的生活自理的 机会,是3个月较好的功能结局的独立预测 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2.32, P=0.01],而软脑膜侧枝代偿较好的患者 接受溶栓后有更好的疗效
侧支循环与卒中恢复关系
脑侧支循环代偿的影响因素
1、侧支循环血管变异性。 2、随年龄增大,持续高血压、高脂血和高血糖,患者血管调节能力和 内皮功能下降,从而三级侧支循环代偿的功能均下降。 但是,缺血事件发生后,早期短暂的血压增高可以起到明显促进二级 侧支循环开通的作用。 3、其他,侧支循环血管管径越小其代偿能力不良;血管狭窄程度和速 度:狭窄程度程逐渐加重,狭窄发生速度越慢,侧支循环越好. 脑长期低灌注:可导致多种促血管生长因子浓度增加,进而促进新生 血管生成和侧支循环建立
脑侧支循环与微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微循环
侧支循环
指微动脉与微静脉 及其之间的 毛 动脉-动脉、静脉-静脉之间均可通过吻
细血管网
合形成侧支循环
结构
外径300μm( 内径100μm) 以下的血管系统
不同类型侧支血管具有不同的管径 ?初级侧支 — Willis 环 ?二级侧支 — 软脑膜 /眼动脉吻合支 ?三级侧支 — 新生血管
侧支循环评估分级 -3
软脑膜侧支评分基于在延迟血管造影图像上闭塞动脉支配区内血管的逆行对比模 糊效应。侧支循环的分级如下: ?1分:闭塞血管的远端部分有侧支循环重建 ?2分:侧支重建血管出现在与闭塞血管相邻的近端部分; ?3分:侧支重建血管出现在与闭塞血管相邻的远端部分; ?4分:侧支重建血管出现在闭塞血管两段远端; ?5分:闭塞血管支配区无或仅有较少的侧支血管重建。Bang 等发现DSA 显示的 侧支循环的程度可帮助进行血管内治疗决策。在222 例接受血管内治疗[包括动 脉内溶栓和(或)机械取栓]的急性脑缺血患者中,治疗前侧支循环非常好、较 好、较差,侧枝血流分级评分分别为4分,2~3分,0~1分]的患者中,血管再 通率分别为41.5% 、25.2% 和14.1% 。而且,血管再通后,侧支循环较差的患 者 更容易发生梗死体积的扩大
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6662/ki.1674-0742.2024.02.066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韦英秀,崔伟,蒙喜斯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神经内科,广西南宁530199[摘要]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ICAO)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
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23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54例非急性症状性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成功组(n=48)和未成功组(n=6),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管内再通成功率、颈内动脉闭塞开通失败影响因素。
结果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成功率为88.89%,成功组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比例低于未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为颈内动脉闭塞开通失败独立危险因素(OR=1.328、1.521、1.234,P均<0.05)。
结论血管内再通治疗非急性症状性ICAO,血管内再通成功率高,但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因素也会对患者预后状况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仍需进行长期随访,进一步观察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可行性;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3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4)01(b)-0066-04Analysi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n Failure of 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acute Sympto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WEI Yingxiu, CUI Wei, MENG XisiDepartment of Neurology, Wum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019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failure of 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on-acute sympto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Methods 54 patients with non-acute symptomatic ICAO admitted to Wum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7 to August 2023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Intravascular revascularization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on the patients, who were divided into successful group (n=48) and unsuccessful group (n=6)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results.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ccess rate of intravascular recanalization and the opening failure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acute sympto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was 88.89%, the proportion of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lipidemia in the successfu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unsuccessfu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and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ther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ll P>0.05). 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lipidemia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failure (OR= 1.328, 1.521, 1.234, all P<0.05). Conclusion 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for non-acute symptomatic ICAO has a[作者简介] 韦英秀(1973-),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工作。
芪蛭颗粒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芪蛭颗粒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吴峰阶;王巧云【摘要】@@ 芪蛭颗粒是根据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属于"瘀血证"的认识,以益气活血、解毒通络为法,精选黄芪、水蛭、地龙、大血滕四味中药经现代工艺提取其有效成分炮制而成的纯中药袋装颗粒,是我科临床已应用多年且疗效确切的协定处方.既往研究证实芪蛭颗粒可以溶栓抗栓、促进栓塞血管再通和侧支循环建立,以及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通透性、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1].本研究旨在探讨芪蛭颗粒对DVT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芪蛭颗粒防治DVT提供实验依据.【期刊名称】《微循环学杂志》【年(卷),期】2011(021)002【总页数】3页(P27-29)【作者】吴峰阶;王巧云【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滨州256603;滨州医学院基础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本文2011—01—06收到,2011—02—18修回,2011—03—08接受芪蛭颗粒是根据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属于“瘀血证”的认识,以益气活血、解毒通络为法,精选黄芪、水蛭、地龙、大血滕四味中药经现代工艺提取其有效成分炮制而成的纯中药袋装颗粒,是我科临床已应用多年且疗效确切的协定处方。
既往研究证实芪蛭颗粒可以溶栓抗栓、促进栓塞血管再通和侧支循环建立,以及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通透性、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1]。
本研究旨在探讨芪蛭颗粒对DVT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芪蛭颗粒防治DVT提供实验依据。
选择本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经彩超或血管造影确诊为DVT、病程在3个月之内、病例资料完整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芪蛭颗粒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各50例。
治疗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3.6±11.3岁,左下肢和右下肢DVT分别为32例和18例,平均病程14.8±7.3天,其中混合型血栓9例,中央型30例,周围型11例,发病诱因分别为近期手术15例,近期分娩8例,外伤骨折7例,慢性病14例,诱因不明6例。
脑动脉侧支循环
总结
总之,侧支循环旳评价是脑血管病诊疗过程中一种 主要构成部分,侧支循环与预后有着亲密旳关系, 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旳注重。但怎样能够揭示侧 支循环与脑实质病理变化旳内在联络,提炼出可操 作性强、愈加量化旳临床诊疗分级,将患者进行有 效旳风险分层,还需要进一步旳研究与总结,使其 在制定个体化旳诊疗策略、预测患者临床结局中发 挥更大旳作用。
Part 4
临床意义
评估脑动脉侧支循环旳临床意义
1 临床评价和解释
缺血症状 及体征
脑血管贮 备能力
侧支 循环
脑动工脉作狭
窄程度和 闭塞部位
缺血区
会议血流灌注
脑梗死部
位和网范络围
评估脑动脉侧支循环旳临床意义
1 临床评价和解释 ➢侧支循环与缺血症状及体征旳关系 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旳
四: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金原则
➢ 脑血管造影在时间和空间辨别率上具有 明显优势。
➢ 造影图像可完整地反应代偿途径,动态 图像可反应解剖变异、血管构造调整、 血流方向和血流代偿速度及范围。
➢ ASIN/SIR侧支循环分级 Qureshi分级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金原则
ASIN/SIR侧支循环分支系统
➢ 侧支循环与脑血管贮备能力旳关系
脑贮备涉及构造贮备(侧支循环)和脑血管贮备/CVR
侧支循环代偿不足时,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将扩张,脑血管贮备开始发挥作用 (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机体经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旳代偿性扩张 或收缩维持稳定旳脑血流能力。可经过TCD、PET、SPECT等评估。)
返回
评估脑动脉侧支循环旳临床意义
影响侧支循环主要原因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研究进展
噬细胞 内含铁血红素的格子细胞可常年甚至永远存 在【”。
②血脑屏 障 :血 细胞外渗是 HT的主要标 志之一 ,与血 管壁 完
关 于 HT的分 型 目前 多推荐采 用欧 洲急性 中风合作研 究 整性受损密切相关 ,而血管壁完整性有赖于血脑屏 障及 细胞外
(ECASS)CT诊断 及分型 方法 ,分为 4型 :① HT :病 灶周 边小 基质 ,梗 死后血供 中断使血脑 屏障完整性受 破坏 ,引起屏 障微
1 病理及分型
环 开放 :一方面脑梗死 尤其大 面积脑梗死后 的周 围组织水
与脑梗 死发生后 形成 的白色软化灶不 同 ,HT为红色 软化 肿 ,可不同程度造成毛细血管受压引起缺血性坏死或血管 内皮受
灶 。其 病理 改变 主要为缺血 区脑组织多处点状或 片状 出血并融 损 ;另一方面梗死灶缺血后可局部形成代偿 陛新生侧支循环[51,在
易造成 出血 ;白质梗 死多为腔隙性的小范围病灶且其水肿范 围 可通 过一 系列 级联 反应 激活 MMP-9,降解基底膜尤其是血脑
较小 ,受阻的毛 细血管容易再通。HT软化灶显微镜下灶 区可见 屏障微血管基底膜 的纤黏蛋 白及层黏蛋 白,可增 高血管壁通 透
内由于含大量铁血红素而呈现棕色或黄色 的格子红 细胞 ,而吞 性 、促进缺血 毛细血管破坏 ,最 终导致脑 梗死后 HT的发生 。
3 预 测 指 标
(M砒 )的应用 逐渐 广泛 ,出现 了根据 MRI资 料进行 分型 的标
3.1 神经影像 学特征 影像 学技术是 HT确诊 的主要 手
准阁:I型(脑叶 HT):出血部位为皮质和 (或 )皮质下 白质 ,主要 段 ,CT扫描是传统的首选方法 ,早期脑梗死征象及 占位效应 是
CT MRI名词解释
CT MRI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CT值:CT图象密度高低的量化。
体素的相对X线衰减度(即该体素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表现为相应像素的CT值,单位为HU。
2 CT增强扫描:指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
目的是提高病变组织同正常组织的密度差,以显示平扫上未被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通过病变有无强化及强化类型,有助于病变的定性。
3 CT三期增强扫描: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再进行扫描的方法,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扫描。
肝脏增强扫描三期为肝动脉期,门静脉期,肝实质期,呈快进快出。
4 窗位:又称窗中心,为窗的中心位置,一般应选择欲观察组织的CT值为中心。
窗位的高低影响图像的亮度,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窗位则图像变白。
5 窗宽:指图像上16个灰阶所包括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表示,CT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白色,低于次范围的组织均现实黑色。
窗宽的大小直接影像图像的对比度,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减少,缩窄窗宽图像层次减少,对比增加6靶扫描:是指对感兴趣区进行局部放大扫描的方法,可明显提高空间分辨率。
HRCT:是指采用薄层扫描、高空间分辨率算法重建及特殊的过滤处理的CT扫描技术。
螺旋CT:CT扫描时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同时X线球管连续旋转式曝光,采集的扫描数据分布在一个连续的螺旋形空间内,这种CT检查设备成为螺旋CT。
7 薄层扫描:是指扫描层厚<=5mm的扫描。
其优点是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能更好的显示病变的细节,一般用于检查较小的病灶或组织器官。
8 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所测CT值是它们的平均值,不能如实反应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9 蜂窝征与晕征(肝脏):多房性肝脓肿CT增强扫描时,脓肿壁环形显著强化呈蜂窝状称蜂窝征。
脓肿壁周由于水肿改变呈相对无强化的低密度晕状改变称晕征。
牛眼征:肝脏继发性肿瘤影像学检查时可见的影像学表现,CT增强示:肿瘤强化,境界清楚,中央密度多低于周围部,肿瘤边缘可显示环形不规则强化,部分可见“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高密度强化,最外层密度又低于肝实质。
血栓的介入治疗
经 溶 栓 导 管 注 入 药 物
适应症: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三周 内)。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亚急性期(三周 至三个月)。 3、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发作。
禁忌症
1、伴有脑出血,消化道及其他内脏出 血者。 2、患肢伴有较严重感染。 3、急性髂-股静脉或全下肢深静脉血 栓形成,血管 腔内有大量游离血栓而 未作IVGF置入者。
缺点: 血栓完全溶解的概率不高构成 血栓形成的髂股静脉狭窄病因未解 除,血流缓慢的状况未改善,使得 血栓极易复发。
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法: 随着血管介入技术的进步,近年逐渐 形成了以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为主的快 速清除血栓并以药物溶栓术、血管球囊扩 张术或支架置入术等为辅的综合性介入治 疗方法。
血栓的机械性清除依赖于特殊的器材和设 备,常见的有: 抽吸式血栓清除器(Angiojet) 冲洗式血栓清除器(Hydrolyser) 流变式血栓清除器(Oasis) 抽吸式血栓消融器(ATD)等
3、心肺功能 不全者。
4、感染所致脓毒性血栓栓子。
5、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者。
禁忌症: 1、下腔静脉直径过大过小与滤器设计值 不符。 2、滤器置入途经的血管内有血栓。 3、孕妇,X线影响胎儿。 4、广泛或严重肺栓塞,病情凶险,生命 垂危者。
介入导管溶栓术
方法:
1、顺流溶栓
(1)经患肢足背浅静脉或大隐静脉起始段 穿刺插入导管针或留置针,给药时小腿, 膝上下扎止血带。方法简便易行,但有时 效果不佳,对足踝部高度水肿者常不能穿 刺成功。
溶栓治疗的终止:
1、血凝块已基本溶解或全部溶解疗12~72小时无效者;
4、外科医师已做出血管手术或截肢手术选择者;
5、继续溶栓可能危及患肢存活及导致功能丧失 者。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损伤。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
本文将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当阻塞血管再通或侧支循环建立后,缺血心肌得到再灌注,但此时心肌反而受到进一步的损伤。
这种损伤主要是由于再灌注后氧自由基产生过多、钙离子内流、中性粒细胞浸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猝死等。
近年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研究发现,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是导致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钙离子内流、中性粒细胞浸润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心肌损伤的程度。
细胞凋亡、自噬等细胞死亡过程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且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高血压等疾病状态密切相关。
研究还发现,吸烟、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
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手段。
同时,心肌酶学、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等实验室检查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和评估。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血管疾病中一个重要的病理过程,其发生机制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深入了解,我们将有望发现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侧支循环治疗脑梗死1列
改变血液流变学
•
•
抗血小板、抗凝、降纤 扩容、中医中药等治疗 方法并不能使血流再通 除抗血小板外,指南对 其他疗法推荐级别不高
血管内治疗
• • • 仅限于大血管闭塞 受到技术和设备的限制 受益比例低 • •
建立侧支循环
实现血管不通,血流再通 已成为改善脑血流,保护 神经元的的重要途径
研究发现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少梗死灶容积、改善预后,降低复发风险。
病例分享
汇报内容
病史简介
思考 相关文献及指南解析 总结
病史简介:入院时情况
患者,男,76岁,因晨起发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失语6小时于2016-01-
03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4年,不规则服药,否认有“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 患者入院6小时前晨起被家人发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呼之不言语,听理
右侧肢体肌力4 级
14 4
9 4
7 3
5 2
汇报内容
病史简介
思考 相关文献及指南解析 总结
思考
患者为晨醒卒中,起病时间不明,已失去静脉溶栓机会;
在多模式影像学指导下是否可行血管内治疗,使血管再通? 既然血管无法再通,通过侧支循环可否实现血流再通。
汇报内容
病史简介
解差,反应迟钝,无昏迷,无呕吐,无肢体抽搐及155/85mmHg,神志清,混合性失语,查体欠合作,颈软,双
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7次/分,律齐。双侧额纹对称,双侧 眼球向左侧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2.5mm,光敏,未见眼球震颤, 右侧鼻唇沟浅,伸舌不合作,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2级,肌 张力正常,右侧病理征阳性,左侧病理征未引出,NIHSS评分14分。
循环重建的方式与机理如何
循环重建的方式与机理如何
动脉或静脉的突然性完全阻塞就是局部循环的完全破坏。
动脉或静脉阻塞如有足够的侧支循环使局部循环建立,就可免于产生坏死的后果。
循环重建包括两方面:一是阻塞血管的再通,二是侧支循环的建立。
当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时,血管壁和血液内部可产生纤维蛋折溶解酶原活化素,保使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纤维蛋白,使小的血栓得以溶解而消散。
较大的血栓,由于埨阻塞管腔而血流停止,上述活动就很难发挥作用。
如果2至3天内血栓没能溶解消散,就开始机化。
机化是毛细血管和组织纤维成细胞向血栓内生长,使血栓收缩,在血栓内以及血栓与血管壁之间产生很多空隙,而形成了再通。
血栓的溶解和机化再通需要一定的时间,临床上用尿激酶、蛇毒抗栓酶等作为外源性纤维蛋白酶的激活物质以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但必须早用而效果较好。
在血管未完全阻塞时侧支循环容易发生,如果病变血管有较多可以利用的侧支血管,对侧对循环的建立就有利。
临床上常用扩展血管的药物,以达到充分建立侧支循环的目的。
建立侧支循环需要一定的时间,如突然完全性血管阻塞就不易使侧支循环建立而症状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脑膜动脉开放
反向的滑车上动脉
OA开放
正常的滑车上动脉
MCAO后,双光子激光扫描血管成像 (TPLSM)观察到的侧支募集示意图
大脑中动脉近段栓塞后,软脑膜支吻合可在大脑中动脉闭塞后10 s内迅速 募集形成
MCAO时,MCA分支亦有约50%血管可能发生逆灌进行血供的重新分配
箭头为血流方向,红色表示逆行,红叉为栓塞处;数值为血流速
脑血流储备期
脑代谢储备期
梗死期
CBF
OEF
120
90
60
30
0
平均灌注压(mmHg)
脑的侧支循环建立
期的侧 早支 期循 阶环 段发 ,生 属于 于慢 结性 构低 代灌 偿注
脑灌注压下降后的代偿机制
侧支循环形成: 脑血流储备(CVR): 脑代谢储备: 上述脑代偿功能的衰竭是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主要终点: 功能独立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
Rankin评分≤2时患者比例(%)
两组绝对差值为1.5%(95%CI,-6.1% 至9.1%)
Broderick JP, et al. N Engl J Med.2013 Feb 7. [Epub ahead of print]
90天死亡率:两组结果相似
90天死亡率(%)
Jauch EC, et al. Stroke.2013;44(3):870-947.
中国/美国——DNT <60分钟
• 美国:建议使用组织化规程对疑似卒中患者进行急诊
评价(I 类,证据水平B)。目标是在患者到达急诊室
后60分钟内完成评价并做出治疗决策 • 中国: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
疗效转归
最终有效率:mRS0-1或恢复到基线水平
联合治疗组为49.5%; 单独rt-PA治疗组为36%
/viewarticle/779330
安全性转归
36小时内的症状性脑出血
联合治疗组为2%; 单独rt-PA治疗组为12%
/viewarticle/779330
溶栓治疗前应行头颅平扫CT检查(I级推荐)
美国临床医疗重点—— 医疗质量监控和改进
美国指南首次涉及卒中医疗质量控制。 基于“跟着指南走(GWTG)”项目的成功经验。GWTG-stroke建立
了登记、反馈、改进医疗质量控制的模式,并应用于全国200万卒中患
者中,取得了极大成功。 医疗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建设质量控制委员会,建立卒中登记基础上的数 据库,找出指南与实践间的差距,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这对全球卒中 治疗领域都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无法证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与接受标准治疗 的患者之间临床转归存在任何显著差异。
血管再通策略
静脉溶栓依然是主旋律、金标准
血管内治疗依然是指南Ⅱ级推荐
目前血管再通方法:多元化,联合治疗,选择更多
治疗前
治疗后
溶栓治疗后药物选择
溶栓时间窗内
溶栓后24小时
溶栓治疗 14-34%的
阿司匹林
溶栓患者发生再闭塞
multimodal imaging can identify patients who will benefit substantially from mechanical embolectomy
N=118 随机
主要终点:
• 采用Rankin量 表(mRS)评 估临床转归
标准内科治疗 (n=54)
Kidwell CS, et al. N Engl J Med.2013 Feb 8. [Epub ahead of print]
患者基线特征
118 eligible patients the mean age : 65.5y the mean time to enrollment was 5.5 hours 58% had a favorable penumbral pattern. Revascularization in the embolectomy group was achieved in 67% of the patients.
主要转归方面: 治疗方式与半暗带模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
通过90天改良Rankin评分分析后,治疗方式与半暗带模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
Kidwell CS, et al. N Engl J Med.2013 Feb 8. [Epub ahead of print]
结 论
研究未能证明半暗带成像可识别可能获益的患者。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 动脉生成(arteriogenesis) 缺血数天后才能建立血流代偿。
Stroke,2003,34(9):2279-2284.
中国卒中杂志, 2008, 3(3): 198-201.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1,=0.52
Broderick JP, et al. N Engl J Med.2013 Feb 7. [Epub ahead of print]
症状性脑出血患者比例:两组相似
症状性脑出血患者比例(%)
P=0.83
Broderick JP, et al. N Engl J Med.2013 Feb 7. [Epub ahead of print]
多中心、双盲对照Ⅱ期试验
联合组: 静脉rt-PA (0.6 mg/kg)超过40分钟 +依替巴肽 (135-mcg/kg静脉注射, 0.75 mcg/kg/min2小时静脉滴注) (n=101)
有效性主要终点:
• mRS评分为0-1 分,或者治疗90 天后mRS评估回 归到基线水平
入组标准:
• 年龄18-85岁 • NIHSS>5 • 3小时以内发生 急性缺血性卒中
结 论
两组之间的主要疗效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功能独立 方面:联合治疗组40.8% vs.单独溶栓组38.7%)。
两组患者死亡率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相似 。
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与标准治疗对照研究 (MR-RESCUE 研究) investigate whether
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评估的Ⅱb期研究
达急诊室后60分钟内完成脑CT等评估并做出治疗决定
(Ⅰ级推荐)
Jauch EC, et al. Stroke.2013;44(3):870-947.
rt-PA前必须检查血糖水平
美国:在使用静脉rtPA 之前,唯一实验室
检查是血糖的测定(I
类,证据水平B) 。
中国: 未提及
Jauch EC, et al. Stroke.2013;44(3):870-947.
一级侧支循环:ACoA/PCoA 开放与60%无症状性ICAO
卒中急性期第一时间开放侧支循环
初级侧支循环:Willis环
是颅内最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 ,将两侧半球和前、后循环联系 起来
次级侧支循环:小血管吻合支
软脑膜吻合支 眼动脉吻合支 硬膜-软膜血管吻合支 硬膜-硬膜血管吻合支
三级侧支循环:新生血管
N=126
5:1 随机
安全性主要终点:
单独rt-PA治疗组(0.9 mg/kg) (n=25)
•36小时内的症状 性脑出血
/viewarticle/779330
患者基线特征
/viewarticle/779330
结 论
依替巴肽与中等剂量rt-PA联合应用治疗3小时内
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
联合治疗组最终有效率为49.5%,已达到进行Ⅲ期
试验的标准。
rt-PA静脉溶栓后血管内治疗(包括介入或者动脉溶栓) 与单独rt-PA治疗卒中的比较研究 (IMS-III研究)
Ⅲ期、随机、开放性试验
联合治疗 (静脉注射rt-PA溶栓+血 管内介入治疗) n=434 N=656 2:1随 机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抗血小板 神经保护 其他非药物方法 影像指导下的静脉溶栓
预防复发 防止并发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黄金一小时
DNT<60分钟
就诊到CT检查 25分钟
25 10
就诊到体检 10分钟
15
就诊到治疗 60分钟 60 就诊到通知神经科 医生 15分钟
分秒必争!
(1)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或MRI检查(I级推荐)。 卒中接诊流程:
2013国际卒中大会 ----血管再通治疗方法
CLEAR-ER 试验
rt-PA+ 抗血小板药物 vs. rt-PA
IMS III 试验
rt-PA+血管内治疗 vs. rt-PA
MR RESCUE 试验
机械性取栓 vs. 标准内科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使用 rt-PA联合依替巴肽溶栓治疗增强方案 (CLEAR-ER研究)
入组标准: • 年龄≥18岁,≤85岁
• NIHSS评分为6-29 • 发病内8小时开始试验 • ICA, M1 或M2 MCA闭塞 • 发病前mRS 0-2 • 静脉应用组织型纤溶酶 原激活剂治疗(如果经 治疗后血管成像显示靶 血管持续闭塞)
Merci取栓器或Penumbra 系统进行机械取栓 (n=64)
血管内介入治疗:根据病变 特点选择导管或动脉内rtPA治疗装置、研究者经验 和培训、指定设备的使用
入组标准:
• 症状出现3小时内已接 受静脉rt-PA • NIHSS评分≥10(或 在 大脑中动脉第一段、颈 内动脉、基底动脉CT 造 影8-9分)
主要终点:
• 90天时改良 Rankin评分≤2 定 义为功能性独立
缺血性卒中发病3h内
对于以往指南认为不需要溶 栓的轻型和症状逐渐好转的 卒中患者,指南给予了明确 治疗推荐,对以往认为相对 禁忌的情况(既往3个月有大 梗死和心肌梗死史),新指 南也采用了相对积极的态度。 新指南指出,可以考虑给具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使用静脉 纤溶剂,即卒中症状轻微、 卒中症状快速缓解、近3个月 内接受大手术、近期发生过 心肌梗死。同事需权衡潜在 增加的风险和预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