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包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可见想象的重要性,而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

创造思维的发展起于思,思于疑。有一句名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以情入境,即教师通过感情的联结与沟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进入一种新鲜的、愉悦的或带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中,使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变得积极起来,努力去探索习题中的深刻内涵。教师在上课时,不要急于讲课,要注意设计导语,以此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无论新旧知识,无论熟悉不熟悉的内容,都要尽量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引起学生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以疑入境。在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巧设疑问。善于设疑的教师,不但能在有疑处设疑,而且会在无疑处设疑,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去解决矛盾,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例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28页) 拓展探索中的第10题,是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四条直线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如下图。

一、教学过程

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提这个问题,而是创设了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生活中熟悉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之间握过手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

学生:握过;

教师:两个同学握1次手,那么三个同学每2个握1次最多握几次?

教室里安静了片刻,象春天破土而出的春笋都举起了手。

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3次,

教师:继续追问,4个同学呢?

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经过讨论得出了结论,

学生:6次,

教师:那么,我班有54名同学,每两个握手1次最多握多少次呢?

这下了同学们都目瞪口呆,看得出他们的求知欲很强,他们都渴望得到答案。

教师:同学们这个问题不知道没关系,我们来观察下列图形,(如上图),上述问题实际上就是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问题,有没有规律呢?

教师:当画两条直线相交时,有几个交点?

学生:1个,

教师:当画3条直线相交时,最多有几个交点?

学生:3个,

教师:当画4条直线相交时最多有几个交点?

学生:6个,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画第3条时与前面两条相交,交点比原来增加2个,画第4条时,分别与前3条相交,交点比前面增加了3个,……这我们得到了直线的条数n与最多交点之间的对应关系,2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1

3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1+2=3

4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1+2+3=6

n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个数=1+2+3+4+…(n-1)=

教师:我们班54名同学每两人握1次最多握多少次,这个问题能解决了吗?

大家都不甘落后地算着,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学生:1431次。

二、启示

教学内容就是一个题,在有些老师眼里,十几分钟就足够把它上完了,而且可以“保证”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剩下的时间要么赶进度上新课,要么完成数学方面的其它练习题。其实,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我们在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理解的同时,要注重创设问题,在学生生活中寻找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理解题意、创设思维的教学过程中,我向学生提出要求:“学有创见,不同一般,多提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对老师对同学对教材提出意见、建议的不同解题思路。例如解题:甲、乙二人从

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6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千米/时。一只小狗与甲同时出发向乙奔去,遇到乙后立即调头向甲跑去,遇到甲后又立即调过头来迎乙……直到二人相遇为止。若小狗的速度是13千米/时,在这一奔跑过程中,小狗的总行程是多少千米?对本题的处理,可以有几种不同思维解题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逐段计算小狗奔跑的路程。这是可以做到的:例如,第一次遇到乙时,小狗所走的路程为(千米),求所有路程的和即得。

第二种方案,是逐段计算小狗奔跑的时间。例如,第一次遇到乙时,小狗奔跑的时间为(小时),求出奔跑时间的总和,再乘以小狗的速度即得。

第三种方案,注意到小狗来回奔跑的时间之和,恰等于甲、乙二人从出发到相遇所需的时间(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小狗是不停奔跑的,故小狗奔跑的总时间为=2小时,从而轻而易举地得到小狗奔跑的总路程为:13×2=26(千米)。

这样让同学们比较上述三种方案可知,如果我们的思路被小狗牵着鼻子走,沿着它的奔跑路线,去逐段计算路程或时间(即执行第一、二种方案),将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且要涉及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的运算,过程比较繁复(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试),而第三种方案,却显得机巧、简捷,一目了然!有柳暗花明的感觉,这样用运情境激活思维,激活学生多种解题方案。

总之,数学的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外界情境刺激的积极反应。教学中如再能更好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更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善于根据教材特点,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佳情境,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活学生创造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