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想像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想像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像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像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像力的因素,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1、再造想像,拓宽思维。阅读中,学生借助语文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像,并对图像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形像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结尾时,许多学生谈到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掉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这一思维框子中跳出来,想像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有的说就在狼扑向小羊时却倒下了,原来一位猎人朝狼开了枪;有的说小羊一闪,躲到一边,狼扑了个空,掉到了河里……

众说纷纭,异彩纷呈。想像,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其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培养了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

2、遥远想像,变通思维。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于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像”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像,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分析,拟出很多有创意的作文题目:《烛光与妈妈》、《植物、动物、人》……遥远想像,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