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CT

合集下载

关于脊柱的CT诊断

关于脊柱的CT诊断

关于脊柱的CT诊断正常脊柱的CT解剖脊柱的颈、胸及腰椎的结构相似,除C1外,每个椎骨均分为椎体和椎弓两部分。

椎弓由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和上下关节突组成。

椎体呈短圆柱形,上下面平坦,周缘较光滑。

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表层皮质较薄,是负重的主要部位,故临床上所见的压缩性骨折均发生于椎体。

椎体和椎弓围成椎管,内藏脊髓、脊神经根和马尾。

1,颈椎共7块,除第1颈椎无椎体,由前弓、后弓和两侧的侧块组成骨环(故又称寰椎),其余的椎体均较小。

⑴颈椎横突孔位于横突根部,为椎动、静脉和神经根所穿行。

⑵钩椎关节也称Luschka关节。

在椎间盘层面C3~7椎体上面两侧缘可见向上突起的骨嵴,称钩突。

它与相邻的上位椎体的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

当钩椎关节受损骨质增生时,可压迫邻近结构,是形成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⑶颈椎椎管呈等腰三角形,从C1~3逐渐变小,C3~7椎管大小相等。

正常颈椎椎管前后径下限为12mm,小于10mm者为椎管狭窄。

2,胸椎胸椎椎体前凸后凹,其前后径与横径大致相等,椎管呈圆形。

胸椎的椎弓根起自每个椎体上半部分,椎板较宽而短,横突较粗。

CT横断位扫描可显示肋椎关节、肋横突关节和关节突关节。

3,腰椎⑴椎体腰椎椎体由表面的骨皮质(密质)和内部的骨松质组成,以骨松质为主。

椎体呈肾形,上下扁平或稍凹,前缘凸。

CT窗位可清楚显示椎体边缘致密的骨皮质及椎体内呈海绵状的骨小梁结构。

⑵椎间孔位于上下椎弓根之间,可分为三段:①上1/3最大,其中含神经根,CT可清楚地显示神经根呈小结节状或条索状,连于椎管内硬膜囊的前外侧,直径为2~mm;②中部相当于椎间盘层面,在神经根下方;③下1/3很小,在上关节突之前及椎体之后。

⑶椎间盘是连接两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由中央髓核和外周纤维环组成。

纤维环为完整的环形结构,它起着髓核包膜的作用。

正常诸腰椎间盘形态相似,与邻邦近椎体形状相一致。

在横断位CT上,L2~4椎间盘呈扁平肾形,年轻人其后缘轻度凹陷;L5~S1椎间盘后缘平直,并可稍隆起。

脊柱影像学检查

脊柱影像学检查

脊柱影像学检查脊柱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诊断工具,用于评估脊柱结构、解剖变化和疾病情况。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获取脊柱的详细图像,以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一、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脊柱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这种检查可以显示脊柱的结构、变形、骨折、退行性疾病等问题。

X射线照片可从不同角度拍摄,包括正位、侧位,以及特定的斜位。

医生可以通过这些照片来评估椎间盘的高度、脊椎的曲度以及椎体骨质的健康情况。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脊柱的横断面图像。

这种检查可以显示脊柱的软组织、骨组织和神经系统等结构,以便医生评估骨折、椎间盘突出、肿瘤等情况。

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具体位置和范围,从而制定更精确的治疗计划。

三、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辐射、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脊柱图像。

MRI主要用于评估软组织结构,如椎间盘、椎管、脊髓等。

这种检查可以检测脊柱的退行性疾病、神经根受压以及肿瘤等情况。

MRI还可以帮助医生区分脊柱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并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四、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是一种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脊柱的评估。

脊柱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病,特别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通过骨密度检查,医生可以评估脊柱的骨质密度,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五、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在脊柱影像学中的应用较少,但对于评估脊柱软组织疾病(如软组织肿块、髓内囊肿等)具有一定的帮助。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辐射、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对于一些特定的疾病诊断起到辅助作用。

六、其他影像学方法除了上述常用的脊柱影像学检查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像学方法,如骨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

这些方法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综上所述,脊柱影像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医疗诊断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脊柱结构和疾病情况。

人体脊椎(CT)正常值测量标准

人体脊椎(CT)正常值测量标准

人体脊椎(CT)正常值测量标准脊柱一、颈椎1、齿状突前间隙的前后径:<2mm2、矢状径:C1≥21mmC2≥20mmC3≥17mmC4-C7=14mm3、椎管前后径a第一颈椎椎管前后径:16-27mm。

b第二颈椎至第七颈椎椎管前后径:12-21mm。

4、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5、脊髓宽度:矢状面>6-7mm二、胸椎1、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2、椎管的矢状径:T1~T11=13-14mmT12=15mm3、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4、椎间隙的宽度:在T1处最小 T6-T11:约4-5mm在T11-T12处最大三、腰椎1、腰椎椎管前后径:15-25mm.2、腰椎椎管横径(椎弓根间距):20-30mm。

3、腰骶角(S1横剖面):26-57度4、椎间隙宽度或腰椎间盘高度:8-12mm,(从L1/2到L4/5递增,从L5/S1递减)5、椎管宽度(椎弓根水平之椎管横径):L1-L4>20-21mmL5>24mm6、矢状径:16-18mm(简易公式:至少15mm;11-15mm=相对狭窄,小于10mm=绝对狭窄7、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8、侧隐窝高度(椎体后缘至上下关节突前缘间的距离):正常时大于5mm,小于2mm肯定是狭窄,2-3mm可疑狭窄。

9、黄韧带:宽度<6mm,颈、胸段黄韧带较薄。

10、椎间盘CT值:70Hu±5Hu。

正常脊柱的诊断报告单

正常脊柱的诊断报告单

正常脊柱的诊断报告单
脊柱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的功能和结构对于身体的健康和行动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正常脊柱的诊断报告单:
诊断报告
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岁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项目:脊柱CT扫描
检查结果:
脊柱CT扫描显示患者脊柱结构、形态和骨密度均正常。

下面是具体的检查结果:
1. 脊柱整齐对称,没有明显侧弯、前弯或后凸畸形。

2. 脊柱椎体形态规则,椎间隙大小均匀。

3. 椎体骨密度均匀,骨质正常。

4. 椎间盘间隙明显,椎间盘高度正常。

5. 椎间韧带、椎间关节及椎弓根等结构完整,未见明显骨刺或软组织肿块。

6. 神经孔大小适中,神经根通过畅通。

7. 脊柱周围软组织结构正常,未见异常肿胀或积液。

结论: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患者脊柱结构和形态正常,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

脊柱骨密度均匀,未见明显的骨质疏松。

脊柱周围软组织结构完整,未见异常改变。

综合分析,患者脊柱处于正常状态,没有明显的病变。

建议:
当前脊柱没有明显异常,建议保持良好的姿势,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以预防脊柱相关的问题。

以上是对正常脊柱的诊断报告单,如有其他症状或疑问,请咨询相关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脊柱CT(MR)图解

脊柱CT(MR)图解

本帖最后由longer、婷于2013-5-3 04:32 编辑很多骨科医生或者治疗疼痛的医生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对看CT、核磁很费劲,前几个月至今一直有很多大像的这个问题,希望可以从这学习一些专业的知识,今天偶然发现这个专业的学习资料,对于我来说是个很大的开心,所以分享给所有的有缘人,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做出精确的诊断。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振片子)。

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深”的CT/MRI片子啦(^o^)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

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

看看腰椎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

而从矢状面图(从侧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

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如果没有腰椎的定位图,对“外行人”来说几乎无法分清腰部的5个椎间盘的不同。

脊柱CTPPT课件

脊柱CTPPT课件
• 大多数病人发病隐袭,病程缓慢,症状较轻。可有低热,食欲 差和乏力。脊柱活动受限,颈、背或腰痛,多为酸痛或钝痛。 脊髓受累可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或瘫痪。
第48页/共76页
脊椎结核的CT表现
• 骨质破坏:1、中心型:椎体内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骨缺损区,边缘不清,可有小死骨。可变扁或楔形变。2、 边缘型,破坏开始于椎体的上下缘,累及椎体和椎间盘,椎间隙变窄。3、韧带下型,主要见于胸椎。病变 开始于前纵韧带下,涉及数个椎体,椎体前缘凹陷性破坏,扩散累及椎体及椎间盘。4、附件型,较少见。
第54页/共76页
室 管 膜 瘤
MR
第55页/共76页
表 现
星形细胞瘤 • 76%为I~II级。 • 以胸、颈段增多。 • 38%可发生囊变。 • 多见于30~60岁。儿童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 • 脊髓增粗,表面有粗大迂曲的血管。 • 肿瘤与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 • 肿瘤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 • 肿瘤强化不明显,少数可不均匀强化。 • MR: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由于水肿,在T2上病变范围
第32页/共76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类型
• LDH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后纵韧带下)、脱出型(后纵韧带后) 及游离型。 退变型(degeneration): 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核磁扫描可见盘内含 水量减少,CT可见变形或钙化。退变型是早期改变,一般不会与突出型 相混。 膨出型(bulging): 膨出为生理退变,纤维环松弛但完整,髓核皱缩, 表现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边缘。一般无临床症状,有时可因椎间隙 狭窄、椎节不稳、关节突继发性改变,出现反复腰痛,很少出现根性症状。 如同时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则表现为椎管狭窄症,应行椎管减压。
第10页/共76页

脊柱ct扫描标准

脊柱ct扫描标准

脊柱ct扫描标准
脊柱CT扫描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扫描范围:从颈椎到腰骶椎,逐节段进行扫描,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

2. 扫描层厚:一般采用较薄的层厚,如1-2mm,以便更好地显示脊柱的细节。

3. 窗宽和窗位:根据不同组织密度的差异,设置适当的窗宽和窗位,以便更好地显示脊柱的结构和病变。

4. 扫描参数:根据不同的扫描部位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如电压、电流、扫描时间等。

5. 图像重建:根据需要,对CT图像进行重建,以便更好地观察脊柱的结构和病变。

以上为脊柱CT扫描的一些基本标准,具体操作时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脊柱CT 横断图像

脊柱CT 横断图像

脊柱CT 横断图像:1、椎体中部层面:由椎体、椎弓根和椎板构成的椎管骨环,环的两侧有横突,后方可见棘突。

2、椎体上、下部层面:椎体呈后缘向前凹的肾形,其后方可见椎间孔和上下关节突。

椎板内侧可见附着的黄韧带,为软组织密度,厚度约2~4mm。

硬膜囊居椎管中央,呈软组织密度,其与椎管骨壁间有数量不等的脂肪组织。

3、椎间盘的层面:椎间盘密度高于硬膜囊而低于椎体,其CT值为50~110HU。

骨骼正常MRI表现骨组织在所有序列中骨皮质和骨松质均为极低信号。

骨松质内的骨髓:①黄骨髓在T1WI与T2WI上均为高信号。

②红骨髓在新生儿期T1WI上信号强度等于或低于肌肉,儿童期T1WI信号可不均匀,呈斑片状高低混杂信号。

成人期T1WI红骨髓信号强度高于肌肉低于脂肪。

红骨髓在T2WI上信号强度增高。

名词解释: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减少,但两者的比例仍正常。

骨质破坏X线表现早期,骨松质局限性骨小梁缺损;骨皮质呈筛孔状、虫蚀状骨破坏。

严重时呈弥漫性溶骨性破坏。

不同性质骨质破坏的特点:①良性骨肿瘤囊状或囊状膨胀性改变。

②慢性炎症破坏较局限,可见点片状致密死骨影。

③恶性肿瘤或急性期炎症进展较迅速,破坏形态多不规则,呈大片状,边界模糊。

④神经营养性障碍引起的骨破坏骨关节严重破坏,结构紊乱,见碎骨片。

临床上自觉症状轻微。

名词解释: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指在病理情况下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而产生骨膜新生骨。

填空:骨膜新生骨多见于炎症、肿瘤、外伤名词解释:双线征:在T2WI上,出现外围低信号环绕内圈高信号,内侧高信号环由肉芽组织、充血水肿区构成,而外周为反应性硬化缘,表现为低信号。

填空:骨质破坏早期骨的骨小梁和钙盐含量尚无变化;MRI能比CT和X线早期发现骨质破坏。

脊柱CT诊断

脊柱CT诊断

髓内肿瘤-室管膜瘤。椎管造影示碘柱下行完全受阻于第2胸椎平面,阻塞端呈对称的大杯口状,其外缘紧贴椎弓根之内缘。
2,髓外硬膜内肿瘤 平扫:椎管内偏侧性肿块影,硬膜囊向对侧移 增强:多明显强化 造影后扫描:硬膜囊偏侧性杯口状充盈缺损、脊髓受 压移位。
(3)创伤性椎间盘脱出 显示椎间盘局限性突入椎管使硬膜囊变形、脊髓移位。 2,造影扫描 (1)硬膜囊撕裂 硬膜囊轮廓模糊(造影剂进入硬膜外所致)(2)神经根切断 造影剂充填神经鞘(3)脊髓水肿 (4)脊髓横断 硬膜囊脊髓瘤、转移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椎管造影示第9胸椎平面碘柱下行受阻,前后位阻塞端(左图)呈偏向左侧小杯口状,脊髓受压向右侧移位,左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3,髓外硬膜外肿瘤 平扫: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椎管内软组织影、骨质破坏。 增强:可强化亦可不强化 造影后扫描:硬膜囊、蛛网膜下腔、脊髓均受压向对侧移位。完全梗阻时,梗阻端表现为突然中断,呈刀切样或梳齿状。
(一) 病理:1,椎间盘的髓核和纤维环变性,使髓核缩小,纤维环松弛,结果椎间盘变扁、变宽;2,邻近骨结构增生硬化。如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突出或局部纤维环破裂,则为椎间盘突出;如纤维环向四周膨隆,则为椎间盘膨出;髓核突入椎体,形成Schmorl结节;脊椎关节增生硬化,导致脊椎关节病。 (二) 临床表现:神经根爱压症状(腰腿痛等)
髓外硬膜外肿瘤- 滑膜肉瘤。椎管造影示上行碘柱受阻于胸8-9处,前后位(左图)阻塞端脊髓两侧蛛网膜下腔均变尖,右缘外侧与椎弓根内缘间距增大。侧位(右图)碘柱也呈尖形移向前方。
五、 脊椎肿瘤
(一)良性肿瘤 1,血管瘤 椎体密度减低,其中散在、粗大的点状高密度骨小梁影。 2,骨样骨瘤 肿瘤呈小的低密度灶,周围有明显骨硬化。 3,骨母细胞瘤 骨质破坏并有膨大,软组织肿块,可钙化。 4,嗜酸性肉芽肿 局限性骨质破坏区,有软组织肿块。 5,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内境界清楚的多房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其中可有液平面(特征性)。 6,巨细胞瘤 椎体多房性膨胀性骨质破坏,有软组织肿块。

脊柱CT读片_上_

脊柱CT读片_上_

脊柱CT读⽚_上_#影像与临床#脊柱CT读⽚(上)吕平欣101149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放射科近年来,C T在临床的应⽤已很普遍,它为临床医⽣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很⼤帮助。

但对于⾮影像专业的医⽣,熟悉和掌握C T影像依然是个难题。

脊柱疾病为临床常见病,CT在脊柱疾病的诊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正确阅读脊柱CT对于临床医⽣是⼗分必要的。

以下着重介绍脊柱C T读⽚⽅⾯的⼀些基本知识,希望能对⼴⼤临床医⽣在脊柱C T阅⽚⽅⾯有所帮助。

1脊柱CT扫描⽅法脊柱C T扫描指病变区域平⾏于椎体或间盘的扫描,包括常规C T扫描和脊髓造影后扫描(C TM)。

⾸先选⽤椎体定位扫描程序,获得侧位定位图像,⽤以确定扫描的具体层⾯,扫描层厚3~5mm、层距3 ~5mm,间盘扫描层厚115~3mm、层距115~3mm,发现病变时可根据需要在局部薄层扫描,⽽以上每⼀层⾯均应包括⾻窗和软组织窗,⽤以观察⾻结构和软组织结构。

C TM可显⽰脊髓及硬膜囊情况,最佳检查时间为脊髓造影后4~6⼩时,⾏感兴趣区连续扫描,其轴位图像的窗宽和窗位应⾼于平扫C T,窗宽通常⼤于500Hu,窗位100Hu左右,不同的机器稍有差别。

螺旋CT在扫描后尚可重建椎体三维结构和冠状、⽮状图像,多⽅位观察病变情况。

2脊柱正常CT解剖正常颈椎C T解剖:颈椎椎管呈类三⾓形,其⽮状径的正常范围,C1为16~27mm,C2为12~21mm, C1~2前后径不应⼩于15~16mm,C3~7不应⼩于12mm。

颈椎椎体两侧横突短⽽宽,各有⼀横突孔(图1),C6以上横突孔内有椎动脉通过。

C2~7各椎体间均有间盘,由于钩突位于椎间盘两侧,C T横断图像显⽰颈间盘为底边向前的梯形,其C T值明显低于两侧钩突密度(图2),此层⾯可显⽰两侧神经管,内有神经根和硬膜外⾎管丛,为均匀、清晰的软组织影。

椎间盘的后外侧为椎间⼩关节,后正中为棘突,多呈分叉状,C7棘突最长。

脊柱疾病CT影像诊断

脊柱疾病CT影像诊断
4. 病变程度: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如 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
5 . 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3
脊柱疾病CT影像诊 断应用
颈椎疾病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压 迫神经根,导致 疼痛、麻木等症 状
01
颈椎骨折:颈椎 骨折,导致颈部 疼痛、活动受限 等症状
03
颈椎先天性畸形: 颈椎先天性畸形, 导致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等症状
05
02
颈椎管狭窄:颈 椎管狭窄,压迫 脊髓,导致四肢 无力、行走困难 等症状
04
颈椎肿瘤:颈椎 肿瘤,压迫神经, 导致疼痛、麻木 等症状
胸椎疾病诊断
胸椎骨折:观察 骨折类型、位置、 程度及是否合并 其他损伤
胸椎椎间盘突出: 观察椎间盘突出 程度、方向及是 否压迫神经根
水肿等
01
03
05
02
04
观察椎体边缘: 观察椎管:观
观察椎体边缘 察椎管是否狭
是否光滑、有 无骨质破坏
窄、有无占位 性病变
06
观察软组织: 观察软组织是 否肿胀、有无 钙化等
诊断标准
1. 影像学表现:观察脊柱的形态、结构、 密度、边缘等特征
2. 病变范围:确定病变的部位、大小、 范围
3. 病变性质:判断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 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CT影像诊断的优势
01
高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 示脊柱的细微结构
02
多方位成像:可以从多个 角度观察脊柱病变
03
无创性:无需开刀,减少 患者痛苦和风险
04
快速成像:短时间内完成 检查,提高诊断效率
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辐射剂量低:对人体辐射 伤害较小,适合多次检查

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脊柱、四肢

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脊柱、四肢

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脊柱、四肢※※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脊柱、四肢脊柱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1.各种原因引起的椎管狭窄及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2.椎间盘变性或病变。

3.椎骨外伤(如骨折、脱位等),特别是观察碎骨片的情况、金属异物的位置以及脊髓的损伤情况。

4.椎骨骨病(如结核、良恶性肿瘤等)以及椎旁肿瘤对椎骨的侵犯情况。

5.椎骨及脊髓的先天性变异。

6.协助进行介入放射检查。

二、检查技术1.常规平扫:(1)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检查床中间。

①颈椎扫描:头部略垫高,使椎体尽可能与床面平行,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双肩尽量向下;②胸椎扫描:患者双手抱头;③腰椎扫描:用专用的腿垫将受检者的双腿抬高,使腰椎的生理弧度尽可能与床面平行。

(2)定位像:颈椎和腰椎常规扫描侧位定位像,胸椎扫描正位或侧位定位像。

胸椎和腰椎要显示出骶骨,便于计数椎体。

(3)扫描基线:若以观察椎体和椎旁组织为主,则扫描基线应平行椎体;若以观察椎间盘为主,则扫描基线应平行相应的椎间盘。

(4)扫描范围:颈椎椎体扫描时应包括全部颈椎,颈椎椎间盘扫描则需包括所有颈椎间盘,胸椎扫描时应包括全部椎体及椎间盘,腰椎和骶尾椎应包含所有椎体,腰椎间盘常规包括L2~3、L3~4、L4~5、 L5~S1共 4个椎间盘。

(5)扫描参数:管电压 120 kV,重建层厚和层间距以扫描椎体的大小而定。

2.容积扫描方案:通过容积数据采集,进行三维后处理。

3.增强扫描:脊柱常规不进行增强扫描。

三、图像处理1.图像显示:脊柱的显示和摄影需同时采用椎体窗和骨窗。

2.三维后处理:(1)椎间盘图像重组:对于容积数据采集的检查,需要重组椎间盘图像,使用 MPR重组,层面平行椎间隙;(2) VR 图像三维重组:颈椎、胸椎、腰椎可以重组三维立体骨结构图像;(3)MPR 重组:矢状面MPR 重组,重建层厚和层间距均为2~3 mm。

《脊柱CT诊断》课件

《脊柱CT诊断》课件

一、课程简介1.1 课件背景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检查已成为脊柱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本课件旨在介绍脊柱CT诊断的基本原理、扫描技术、图像解读及临床应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运用CT技术诊断脊柱疾病。

1.2 课件目标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将能够:(1)了解脊柱CT扫描的基本原理及参数设置;(2)掌握脊柱CT图像的解读方法;(3)熟悉脊柱疾病CT诊断的临床应用;(4)提高脊柱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脊柱CT扫描技术2.1 扫描原理介绍CT扫描的基本原理,包括X射线、探测器、计算机处理等,以及脊柱CT扫描的特殊性。

2.2 扫描参数详细讲解脊柱CT扫描的参数设置,如扫描范围、层厚、层距、重建间距等,以及如何根据患者情况和疾病特点进行调整。

2.3 对比剂应用介绍脊柱CT对比剂的应用原则和方法,以及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三、脊柱CT图像解读3.1 图像基本观讲解脊柱CT图像的基本观察方法,包括矢状面、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的阅读技巧。

3.2 正常脊柱CT表现展示正常脊柱的CT图像,讲解正常骨结构、软组织结构及脊髓的表现。

3.3 疾病CT表现分析常见脊柱疾病的CT表现,如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等,并结合病例进行讲解。

四、脊柱CT诊断的临床应用4.1 骨折与脱位介绍脊柱骨折和脱位的CT诊断方法,以及CT在评估骨折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方面的应用。

4.2 椎间盘疾病讲解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等疾病的CT诊断,以及CT在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

4.3 脊柱肿瘤介绍脊柱肿瘤的CT诊断,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鉴别,以及CT 在评估肿瘤范围、制定治疗计划等方面的应用。

4.4 其他疾病讲解脊柱感染、脊柱侧弯、脊柱畸形等疾病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

五、病例分析与实战演练5.1 病例展示展示典型脊柱疾病病例的CT图像,包括骨折、脱位、椎间盘疾病、脊柱肿瘤等。

5.2 病例分析针对病例图像,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讲解疾病诊断的关键点。

直背综合症ct诊断标准

直背综合症ct诊断标准

直背综合症(kyphosis)是一种脊柱侧弯畸形,表现为脊柱过度后凸。

其CT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脊柱形态改变: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脊柱的形态和结构,包括椎体、椎间盘、椎弓根等。

在直背综合症患者中,脊柱会出现明显的后凸畸形,椎体前缘相互靠近,椎间盘受压变扁,椎弓根间距增大。

此外,脊柱还可能出现侧弯、旋转等畸形。

2.椎管狭窄:由于脊柱后凸畸形,椎管内的空间会逐渐减小,导致神经根受压。

CT扫描可以测量椎管的矢状径和横径,评估椎管狭窄的程度。

一般来说,当矢状径小于10mm或横径小于15mm时,即可诊断为椎管狭窄。

3.骨质改变:直背综合症患者的骨骼系统可能出现多种改变,如椎体骨质疏松、骨折、骨赘形成等。

CT扫描可以显示这些骨质改变的位置、范围和程度,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性。

4.软组织改变:脊柱后凸畸形可能导致周围软组织受到牵拉和压迫,出现肌肉萎缩、筋膜粘连等改变。

CT扫描可以显示这些软组织的改变,如肌肉厚度减少、筋膜间隙增宽等。

5.胸廓畸形:直背综合症患者往往伴有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肋骨凹陷等。

CT扫描可以显示这些胸廓畸形的位置、范围和程度,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性。

6.内脏器官受压:脊柱后凸畸形可能导致内脏器官受压,如心脏、肺部、胃肠道等。

CT扫描可以显示这些内脏器官的受压情况,如心脏横径减小、肺野容积减少等。

7.并发症:直背综合症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神经损伤、呼吸功能障碍、心血管病变等。

CT扫描可以显示这些并发症的表现,如神经根损伤、肺动脉高压等。

综上所述,CT诊断直背综合症的标准主要包括脊柱形态改变、椎管狭窄、骨质改变、软组织改变、胸廓畸形、内脏器官受压和并发症等方面。

通过CT扫描,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T扫描虽然能够提供详细的影像信息,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软组织结构的显示不如MRI清晰等。

因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方法,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管膜瘤的CT表现 室管膜瘤的CT表现 CT
• • • • 脊髓呈不规则膨大。 脊髓呈不规则膨大。 脊髓密度均匀性降低。 脊髓密度均匀性降低。 囊变较常见,表现为更低密度区。 囊变较常见,表现为更低密度区。 肿瘤扩张压迫邻近骨质时, 肿瘤扩张压迫邻近骨质时,可见椎管扩 大。 • 增强:肿瘤实性部分可强化,囊变部分 增强:肿瘤实性部分可强化, 无强化。 无强化。
五、椎管内肿瘤
室管膜瘤
• 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瘤的60%。 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瘤的60 60%。 • 起源于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 位的室管膜残留物,好发腰骶段、 位的室管膜残留物,好发腰骶段、脊髓 圆锥和终丝。易发生囊变。 圆锥和终丝。易发生囊变。 • 多见于30~70岁 多见于30 70岁 30~ • 生长缓慢,症状轻,就诊时已经很大。 生长缓慢,• • • • • • • • 起源于蛛网膜细胞。 起源于蛛网膜细胞。 70%发生在胸段,颈段次之,腰骶段极少。 70%发生在胸段,颈段次之,腰骶段极少。 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 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2~3.5cm. 肿瘤广基底与硬脊膜相连。 肿瘤广基底与硬脊膜相连。 多为实质性,有完整包膜。 多为实质性,有完整包膜。 密度高于脊髓。瘤体内可见不规则钙化。 密度高于脊髓。瘤体内可见不规则钙化。 相邻骨质可有增生性变化。 相邻骨质可有增生性变化。 增强:肿瘤中等强化。 增强:肿瘤中等强化。 MR:T1肿瘤呈等信号 少数低于脊髓信号。T2肿瘤信 肿瘤呈等信号, MR:T1肿瘤呈等信号,少数低于脊髓信号。T2肿瘤信 号轻度增高。增强:肿瘤显著强化,界限清楚。 号轻度增高。增强:肿瘤显著强化,界限清楚。
四、脊柱结核
346
• 是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的,约占40%~50%, 是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的,约占40%~50%, 40%~50 好发于儿童和青年,近年老年人发病上升。 好发于儿童和青年,近年老年人发病上升。以 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胶少见。 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胶少见。病变常累 及两个以上椎体。 及两个以上椎体。 • 大多数病人发病隐袭,病程缓慢,症状较轻。 大多数病人发病隐袭,病程缓慢,症状较轻。 可有低热,食欲差和乏力。脊柱活动受限, 可有低热,食欲差和乏力。脊柱活动受限,颈、 背或腰痛,多为酸痛或钝痛。 背或腰痛,多为酸痛或钝痛。脊髓受累可出现 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或瘫痪。 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或瘫痪。
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 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 CT
• 直接征象:A、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密度 直接征象: 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 与相应椎间盘一致,形态不一。 与相应椎间盘一致,形态不一。B、突出的椎间盘可有 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 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C、椎管内 硬膜外可见髓核游离碎片,密度高于硬膜囊; 硬膜外可见髓核游离碎片,密度高于硬膜囊;D、许莫 结节表现为椎体上( 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 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 多位于椎体中后1/3交界部,常上下对称出现。 1/3交界部 多位于椎体中后1/3交界部,常上下对称出现。其中心 密度低,为突出的髓核及软骨板, 密度低,为突出的髓核及软骨板,外周为反应性骨硬 化带。 化带。 • 间接征象:A、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 间接征象: 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 B、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移位。C、周围骨 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移位。 结构改变,突出髓核周围骨质硬化。 结构改变,突出髓核周围骨质硬化。
第六章
脊柱
一、脊椎退行性变
• 多为生理性老化过程,一般不引起明显 多为生理性老化过程, 症状。遗传性、自身免疫性、 症状。遗传性、自身免疫性、急性创伤 或慢性劳损等原因, 或慢性劳损等原因,也可促使脊椎发生 退行形变。 退行形变。
病理与临床
• 椎间盘退行性变:A、纤维环退变:多发生于20岁以后, 椎间盘退行性变: 纤维环退变:多发生于20岁以后, 20岁以后 出现网状、玻璃样变及裂隙样改变,并向周围膨出, 出现网状、玻璃样变及裂隙样改变,并向周围膨出, 退变处可有钙盐沉着; 软骨终板退行性变: 退变处可有钙盐沉着;B、软骨终板退行性变:表现为 软骨细胞坏死、囊变、钙化和裂隙; 髓核退变: 软骨细胞坏死、囊变、钙化和裂隙;C、髓核退变:晚 于纤维环退变,主要表现为脱水、碎裂, 于纤维环退变,主要表现为脱水、碎裂,有时出现气 体和钙化。 体和钙化。 • 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增生、 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增生、 硬化,边缘骨赘形成,关节囊松弛,关节脱位。 硬化,边缘骨赘形成,关节囊松弛,关节脱位。 • 韧带退行性变:纤维增生、硬化、钙化或骨化。 韧带退行性变:纤维增生、硬化、钙化或骨化。 • 脊椎骨骼改变: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和骨质增生。 脊椎骨骼改变: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和骨质增生。 • 继发性改变: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的继发性狭窄。 继发性改变: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的继发性狭窄。
椎管狭窄的CT表现 椎管狭窄的CT表现 CT
•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脊柱滑脱、椎间关节增生、 脊柱滑脱、椎间关节增生、后纵韧带肥 钙化等改变。 厚、钙化等改变。 • 骨性椎管矢状径:颈椎小于10mm为狭窄, 骨性椎管矢状径:颈椎小于10mm为狭窄, 10mm为狭窄 腰椎小于15mm为狭窄。 15mm为狭窄 腰椎小于15mm为狭窄。 • 椎弓根间距:小于20mm为狭窄。 椎弓根间距:小于20mm为狭窄。 20mm为狭窄 • 侧隐窝矢状径:小于2mm为狭窄。 侧隐窝矢状径:小于2mm为狭窄。 2mm为狭窄 • 椎间孔宽度:小于2mm为狭窄。 椎间孔宽度:小于2mm为狭窄。 2mm为狭窄
•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间盘完全破坏,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间盘完全破坏, 相邻的椎体相互融合, 相邻的椎体相互融合,为诊断脊椎结核 的重要依据。 的重要依据。 • 后突畸形:为常见征象,常见于少年儿 后突畸形:为常见征象, 童胸椎结核。 童胸椎结核。 • 冷性脓肿:病变椎体周围干酪性脓肿, 冷性脓肿:病变椎体周围干酪性脓肿, 咽后壁、后纵隔、腰大肌的脓肿, 咽后壁、后纵隔、腰大肌的脓肿,可有 不规则钙化。 不规则钙化。 • 死骨:较少见,沙粒样死骨。 死骨:较少见,沙粒样死骨。
脊椎退行性变的CT表现 脊椎退行性变的CT表现 CT
• 椎间盘向四周均匀膨出于椎体边缘,其后缘正中仍保 椎间盘向四周均匀膨出于椎体边缘, 持前凹的形态。 持前凹的形态。 • 硬膜囊前缘及椎间孔可受压。 硬膜囊前缘及椎间孔可受压。 • 膨出的椎间盘外周可有弧形钙化,有时可显示椎间盘 膨出的椎间盘外周可有弧形钙化, 真空”征和髓核钙化。 “真空”征和髓核钙化。 • 骨结构改变:多表现为椎体边缘部唇样骨增生、硬化。 骨结构改变:多表现为椎体边缘部唇样骨增生、硬化。 • 黄韧带肥厚、钙化:表现为椎板内侧高密度影,硬膜 黄韧带肥厚、钙化:表现为椎板内侧高密度影, 囊侧后缘受压、移位。 囊侧后缘受压、移位。 • 后纵韧带肥厚钙化或骨化:表现为椎体后缘的圆形或 后纵韧带肥厚钙化或骨化: 椭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 椭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
星形细胞瘤
• • • • • • • • • 76%为I~II级 76%为I~II级。 以胸、颈段增多。 以胸、颈段增多。 38%可发生囊变。 38%可发生囊变。 多见于30~60岁。儿童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 多见于30~60岁 儿童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 30 脊髓增粗,表面有粗大迂曲的血管。 脊髓增粗,表面有粗大迂曲的血管。 肿瘤与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 肿瘤与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 肿瘤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 肿瘤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 肿瘤强化不明显,少数可不均匀强化。 肿瘤强化不明显,少数可不均匀强化。 MR: T1, T2信号 信号强度不均匀。由于水肿, 信号。 MR: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由于水肿, T2上病变范围较大 强化:实性部分可强化。 上病变范围较大。 在T2上病变范围较大。强化:实性部分可强化。
三、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与病理
• 椎间盘由透明软骨终板、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椎间盘由透明软骨终板、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 随年龄增长,出现髓核脱水、变性、弹性减低, 随年龄增长,出现髓核脱水、变性、弹性减低, 纤维环出现裂隙,周围韧带松弛。为内因。 纤维环出现裂隙,周围韧带松弛。为内因。 • 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椎间盘内压增加,为外因。 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椎间盘内压增加,为外因。 • 髓核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 体松质骨内,形成椎体上下缘的压迹, 体松质骨内,形成椎体上下缘的压迹,称为 Schmorl结节 结节。 Schmorl结节。
神经鞘瘤
• • • • • • • • • • 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 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 以颈、胸段为多。 以颈、胸段为多。 常见与20 40岁 无性别差异。 20~ 常见与20~40岁,无性别差异。 平扫肿瘤呈圆形实性肿块。 平扫肿瘤呈圆形实性肿块。 密度较脊髓略高。 密度较脊髓略高。 脊髓受压移位。 脊髓受压移位。 椎管扩大,椎间孔扩大。 椎管扩大,椎间孔扩大。 肿瘤穿过硬膜囊神经根鞘向硬膜外生长时,肿瘤呈哑铃状。 肿瘤穿过硬膜囊神经根鞘向硬膜外生长时,肿瘤呈哑铃状。 增强肿瘤呈中等均一强化。 增强肿瘤呈中等均一强化。 MR表现 T1呈略高于或等于脊髓的信号 边缘光滑。T2呈高信号 表现: 呈略高于或等于脊髓的信号。 呈高信号。 MR表现:T1呈略高于或等于脊髓的信号。边缘光滑。T2呈高信号。 增强:明显均一或不均一强化。 增强:明显均一或不均一强化。
脊椎结核的CT表现 脊椎结核的CT表现 CT
• 骨质破坏:1、中心型:椎体内圆形或不 骨质破坏: 中心型: 规则形的骨缺损区,边缘不清, 规则形的骨缺损区,边缘不清,可有小 死骨。可变扁或楔形变。 边缘型, 死骨。可变扁或楔形变。2、边缘型,破 坏开始于椎体的上下缘,累及椎体和椎 坏开始于椎体的上下缘, 间盘,椎间隙变窄。 韧带下型, 间盘,椎间隙变窄。3、韧带下型,主要 见于胸椎。病变开始于前纵韧带下, 见于胸椎。病变开始于前纵韧带下,涉 及数个椎体,椎体前缘凹陷性破坏, 及数个椎体,椎体前缘凹陷性破坏,扩 散累及椎体及椎间盘。 附件型, 散累及椎体及椎间盘。4、附件型,较少 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