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下的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的危与机

合集下载

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路径思考

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路径思考

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路径思考近年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国企的竞争力和效益,我们需要思考一条合适的路径。

首先,要加快国资国企分类改革的步伐。

国资国企改革需要因地制宜,不同类型的国企应该有不同的改革方向和举措。

对于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国企,应该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给予其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对于那些处于竞争力较弱的国企,则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还要加大对有望走出困境的国企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贷款、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帮助其渡过难关。

其次,要推动国资国企改革与产业升级相结合。

国资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应该发挥其引领作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发展。

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促进国企与科技创新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引进,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同时,还应加强国企的国际化进程,鼓励国企走出去,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构建,提升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三,要完善国资国企的监管和约束机制。

国企作为市场主体,应该遵守市场规则,接受监管,并向社会公众负责。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国资国企监管制度,推行更加透明、公正的企业治理,加强对国企领导层的监督,确保国企的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国企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监督,防止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最后,要注重员工激励和培养。

国资国企的改革不能只关注企业的制度和机制改革,也要关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企应该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积极性。

可以通过设立股权激励计划、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同时,还要扩大引进优秀人才的渠道,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国企与科技创新人才的深度融合。

综上所述,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需要我们在分类改革、产业升级、监管机制和员工激励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这些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格局,并给各国发展和国际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自此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从不同角度反复强调和阐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

在此时代大变局中,中国发展迎来新机遇,同时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顺应当今全球大势,在危和机并存的国际局势下,抓住机遇、化解危机,变压力为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一、大变局“变”在何处大变局的本质在于世界秩序的历史演进,根本动力是科技革命的突破性进展和制度的伟大创新。

具体表现包括国家间联系更加紧密,新兴国家崛起,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改变,科技飞速进步等。

1、各国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日益紧密。

气候变化、文明冲突、全球治理、贸易规则、恐怖主义等全球性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使得任何国家都没有办法单独应对,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


2、新兴国家崛起。

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瓦解,广大亚非拉国家摆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被掠夺奴役状态,实现了政治、经济独立和国家自主发展。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群体性崛起,占全球经济比重显著提升。

据调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总贡献率已经达到80%,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约40%。

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开始从欧洲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这种变化将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和国际体系规则重新调整带来根本性影响。

上海市国企三年行动方案

上海市国企三年行动方案

上海市国企三年行动方案
上海市国企三年行动方案是指上海市国有企业在未来三年内的发展和改革计划。

具体的方案内容可能因不同企业而有所差异,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结构调整:根据上海市的产业发展战略,国有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加强优势产业的发展,削减弱势产业的规模,并积极参与新兴产业的布局。

2. 创新驱动:国有企业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资本运营:国有企业需要加强资本运营能力,优化资产结构,推动资本市场化改革,积极参与并支持上市、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提升企业价值。

4. 提升管理水平: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经营质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5. 深化改革:国有企业需要深化改革,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经营机制灵活化、激励机制完善化等改革措施,增强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6. 社会责任: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境保护、公益慈善、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这些方案的具体实施将根据上海市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国企改革自贸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企改革自贸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企改革自贸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贸区作为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分析国企改革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在自贸区中的趋势。

国企改革发展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国企改革一直是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引进外资,中国的国企逐渐转型和重组,提高了效益和竞争力。

国企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战略性和基础产业领域。

然而,国企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些国企由于管理不善和刻板的体制,效率低下,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另外,一些国企仍然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国企的创新和发展。

自贸区发展现状自贸区是中国推进市场开放和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设立了多个自贸区,包括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等。

自贸区允许更多的自由贸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施开放的金融政策、提供创新和创业的环境等。

自贸区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上海自贸区试点推行了一系列开放和市场化的改革,吸引了许多外资,并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创新。

此外,广东自贸区在外贸、跨境电商和金融创新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国企改革与自贸区的结合国企改革与自贸区的结合有助于加快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首先,自贸区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进入国内市场,推动国企的创新和发展。

国企可以通过引进外资、与跨国公司合作等方式改善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竞争力。

其次,自贸区提供了更好的市场准入环境,国企可以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自贸区的经验和实践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特别是在市场化运作、产权保护和企业治理等方面。

国企可以借鉴自贸区的先进经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效率。

未来趋势分析国企改革和自贸区的发展在未来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首先,国企改革将继续深化,注重提高效率和效益。

通过改善企业治理、推进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国企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上海国有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上海国有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上海国有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吴鸿根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对破解上海国有房地产企业遭遇的土地资源短缺,开发资金匮乏,发展后劲不足困局,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上海国有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分析曰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持续收紧的调控政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研判上海国有房地产企业创新发展路径。

一、上海国有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研究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上海国有房地产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不断增强,涌现出绿地集团,上海地产集团,上海城投置地集团,上海陆家嘴集团,上海中星集团,中华企业公司,上海城开集团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国有房地产企业,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城市建设上海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成立于1954年4月的中华企业公司,是上海解放后首家经政务院批准的国有房地产企业。

50年代末,中华企业公司开发了沪上首批髙标准髙层侨汇住宅。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海市居住区开发中心,上海市房产经营公司等一批由机关后勤部门、统建办,房管所改制而来的国有房地产企业应运而生。

由市居住区开发中心改制的上海中星集团,成功开发了仙霞,田林,中原,彭浦 等40多个大型居住区,建设项目150多个,建筑面积超 过3400万平方米。

改革开放后,绿地集团,上海城建集团,上海地产集团,陆家嘴集团,上海中星集团,上海城开集团,中华企业公司等一批国有房地产企业脱颖而出,在上海房 地产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房地 产行业协会现有会员企业890家,其中国有房地产企业占 了六成左右。

在上海房地产企业前20强中,国有企业占了11家。

2016年,绿地集团,上海地产集团,上海建工 房产公司,上海城开集团等8家国有房地产企业跻身全国 房屋销售前200名。

上海国有企业投资情况汇报

上海国有企业投资情况汇报

上海国有企业投资情况汇报近年来,上海国有企业在投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绩。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上海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推动了上海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同时,国有企业也在国内市场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助推上海经济的发展。

首先,上海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投资情况。

近年来,上海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对外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例如,上海电气集团在海外投资了多个电力项目,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上海国有企业还在国际市场投资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上海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投资情况。

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持续加大对关键领域的投资力度,积极推动上海的经济发展。

例如,上海石化集团在石化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了上海石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上海国有企业还在高新技术领域、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为上海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

再次,上海国有企业在民生领域的投资情况。

国有企业将民生领域作为重点投资领域,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资力度,为上海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例如,上海国有企业在教育领域加大了对学校的投资力度,为上海市民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同时,国有企业还在医疗领域加大了对医院的投资力度,提升了上海市民的医疗水平。

最后,上海国有企业在环保领域的投资情况。

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加大对环保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了上海的环保事业发展。

例如,上海国有企业在环保技术研发、污染治理等方面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为上海的环保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上海国有企业在投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绩,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上海国有企业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推动上海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为上海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园区中国 上海危矣,上海急了:未来3年,重点抓产业园区!

园区中国  上海危矣,上海急了:未来3年,重点抓产业园区!

园区中国上海危矣,上海急了:未来3年,重点抓产业园区!上海终于急了!近十年来,上海产业园区领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由于国企占据主导,国有园区分量过重,导致民营板块一直萎靡,没能够诞生真正优秀的产业地产商,尤其是民营企业。

同时,由于保守颟顸,封闭自大,小富即安的心态作祟,上海自始至终,既没有一个能够将自身产业地产模式输出到全国的案例,也没有成功引进外来任何一例成功的产业地产模式。

孤芳自赏,终究一潭死水,唯有百芳斗艳,才能春华永驻。

即便是本土标杆级的张江高科和上海临港,也只是从近一两年才真正开始走向转型和创新式发展,让人看到一点新的曙光。

上海产业园区已经沉寂得太久了。

上世纪90年代浦东建设的激情早已丧失殆尽,如果不在新一轮的发展良机下抓住机遇,上海的地位将摇摇欲坠。

我们也可以看到,从去年开始中央对于上海的敲打,其用意十分明显:再不发挥应有的带头作用,就拿乌纱帽试问!用一句经典的话来形容,“留给中国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上海急了!情势所迫,上海必须寻找一个再次奋起的抓手,这个抓手是什么?答案再明显不过了:一带一路的后盾、自贸区、科创中心、城市更新.....这一系列国策级趋势的交集在哪里?当然是产业园区!牢牢牵住这个牛鼻子,上海将大有可为!因此,12月15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其中对于产业园区对于整体经济转型和城市创新发展寄予的厚望溢于言表:“上海工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是落实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承担着推进上海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大任务。

”这份剑指未来三年的纲领性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紧紧围绕“创新发展、集群集聚、绿色集约、智能融合”的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上海工业区转型升级。

到2020年,上海工业区的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功能进一步强化,基本建成产业优势明显、企业集聚辐射、创新活力迸发、特色错位竞争的产业园区体系,基本建成一批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体现上海高端制造和精准服务水平的产业集群和品牌园区。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经验做法 思路举措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经验做法 思路举措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经验做法思路举措一、概述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是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国资国企改革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国资国企改革经验更是备受关注。

二、上海国企改革的背景和现状1. 上海国企改革的背景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国有企业在上海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但在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国有企业存在着效率低下、负债累累的问题,亟需改革。

2. 上海国企改革的现状通过多年的努力,上海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不仅企业效益得到了提升,还出现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三、上海国企改革的思路1. 引入市场机制上海国企改革的核心思路之一是引入市场机制,让企业更加市场化、法治化。

通过市场化的改革,上海的国有企业逐渐摆脱了过去政府指导性过多、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2. 优化资源配置上海国企改革还重视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资产重组、产权重组等手段,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得国有企业得以更好地发展。

3. 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上海国企改革还注重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上海国企改革的具体做法1. 推进股权多元化在国企改革中,上海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提升企业的市场化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2. 强化企业内部监管为了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上海国企改革强化了企业的内部监管机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3.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国企改革还着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国内外优质资本和先进管理经验,助力国有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上海国企改革的实际效果与启示1. 实际效果上海国企改革的实际效果是显著的,国有企业的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大幅增强。

2. 启示上海国企改革的经验为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国企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上海市工业园区土地二次开发的困境与对策

上海市工业园区土地二次开发的困境与对策
的 “ 瓶颈 ”制约 ,先 后 出台了一 系列工业 用地 标准和
体 系 ,加 强政策 引导 。如在 国 内率 先推 出 产 业用地
指 南 、 工业 项 目用地导 则 ,为落 实开发 区招商
引资 、引导 土地 集约使 用提供 了量化 依据 。率全 国之
先 推 出 上 海工 业节 约集约 用地十八 法 ,对于 园 区
结 构 调 整 的 重 点 区域 之 一 。在 当 前 土地 资 源 日益成 为 全 市 经 济 社 会 发展 的瓶 颈 制 约 的前 提 下 ,全市 工 业 园 区可供 增 长的空 间不大 ,要 完成上海 “ 十二五 ” 明确 的工业 区 “ 五个 万亿 ”的 发展 目标 和工业 节能减 排 目标 ,从上海 自身发展看 ,资 源 、环境 、商务 成本

要 :上海工业园区土地面 临可供增长空间有限的瓶颈制约 ,必须盘活存量进行二次开发才能实现集约增长。从
拓展 发展 空间与提升产 业结构 两方面 对二次开发进行重新认识 。在全面总结全市工业园区以往土地二次开发成效基
效地市场化运作机制 ;尚未形成整体 性政 策 安排与产业战略层面顶层设计 。从 规划统筹 、土 地储备 、供地方 式以及产业分类等方面对有关困境进行了分析 ,
万m ,占开 发 区可利用 土地 的 1% ,腾 出的土地 有效 5 保证 了开 发区的产业 结构升 级和企业集群 发展…。 ( )提升 开发区能级和 内涵 。如 金桥出 口加工 区 2 设立 市场化 门槛 ,转换 能级 ,引入 高附加值 、资 源利 用集 约化 、 自主创 新型 产业取 代低成 本 、低 附加 值 、 高 能耗 的出 口导 向型产 业 ,提升 园区 向多 功能 的工业 城 区转 变 。开 发建 设了 以 “ fc ak OfieP r ”为 品牌 的现

产业园发展的四大瓶颈及三个转型方向?

产业园发展的四大瓶颈及三个转型方向?

国务院43号文和62号文后,产业园发展的四大瓶颈及三个转型方向?【导言】随着43号文和62号文的发布,中央政府已经要求和产业园区主体分家,提出了PPP的模式。

但到底通过什么样的合约推动产业园区的开发,这可能是我们未来要面临的任务。

【正文】在近日举办的“2015中国产业地产高端论剑暨上海产业园区沙龙第四期”活动上,来自上海经信委工业区管理处的处长周强谈到,原来的产业园区开发主体都是国有,是政府的亲生儿子。

“随着43号文和62号文的发布,中央政府已经要求和亲生儿子分家,提出了PPP的模式。

但到底通过什么样的合约推动产业园区的开发,这可能是我们未来要面临的任务。

”周强认为目前产业园区发展,就上海而言,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上海发展“四新经济”的重要载体,而产业园区同时还面临着几大瓶颈:一是开发团队的瓶颈;二是资金方面的瓶颈;三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四是机制和政策的瓶颈。

周强认为,在产城融合的新时代,产业地产已经成为重要的切入口;而产业地产的未来也将迎来黄金时代,不仅是黄金十年,很可能是黄金二十年。

那么,未来产业园区该如何抓住这样的契机,该往哪走呢?周强为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给出三个可能的转型方向:一是向前端的一级开发延伸,参与产业园区的一级开发;二是向后端运营管理延伸,更多在招商、运营、管理和服务方面予以突破;三是创新产业园区发展的投融资模式,产业地产的发展要产业和地产一手牵两头,一手是产业,一手是金融。

以下为上海经信委工业区管理处处长周强演讲实录(实录未经嘉宾本人确认):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为加快推进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支持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工作,今天我们在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举行2015年中国产业地产高端论剑暨上海产业园区沙龙第四次会议。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上海产业园区的各个开发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以及部分区县和街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还有部分新闻媒体,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会议的主题是“信心”和“寻路”,为了凝聚信心,探寻产业发展的新路。

金融危机影响下上海开发区的困境与出路

金融危机影响下上海开发区的困境与出路
COm

1 8・
地域研究与开发 全市工 业用地平均 产 _ /
力强等特点。如上海化工区以“ 五个一体化” 的建设理
打造 国际一流化工产业基地 ; 松江、 漕河泾 2 出口 个 出的2 5倍。20 . 08年 , 全市开发区完成 总产值 1 9 3 2 8 亿 念 ,
争 的合 理 格 局 ( 1 。 图 )
和 产业 升 级 、 商 优 资 等 策 略 外
。但 国 内针 对 开 发 区
影 响 的研 究 较 少 。。 开 发 区 是 我 国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龙 头, 随着 国际 金融 危 机 蔓 延 , 发 区成 为 受 影 响最 深 、 开 受
1 1 经 济发 展水平 .
上 海 开发 区经 过 2 3年 的 发 展 , 济 规 模 持 续 快 速 经
科接金资助项 日(8 A 9 0 4 0J704 )
作 者 简 介 : 向清 华 ( 9 5一) 女 , 北 钟 祥 人 , 研 究 员 , 17 , 湖 副 博 研
增长 。据统 计 ,07年 , 市 开发 区完 成 工业 总 产值 20 全
第2 9卷
21 0 0年
第 1 期
2月
地 域 研 究 与 开 发
AREAL RES EARCH AND DEVEL 0PM ENT
V0 . 9 N . 12 o 1 Fb 0 0 e .2 1
金 融 危 机 影 响 下 上 海 开 发 区 的 困境 与 出 路
向清华 ,曾 刚
产 业 等方 面 进 行 了深 入 的研 究 和 召 开 研 讨 会 , 提 出应 对 金 融 危机 的 策 略 及 思 路 , 加 快 工 业 结 构 调 整 如

上海产业园区趋势

上海产业园区趋势

上海产业园区趋势上海产业园区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上海产业园区也愈发受到关注。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便利的交通网络,为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下面我们将分析上海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近年来,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产业园区的扶持力度。

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宝山高新技术园区等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进驻。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上海的智能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创新创业孵化园区上海作为中国的创新创业中心之一,创新创业孵化园区的建设也备受重视。

上海自贸区、虹桥商务区、张江科学城等区域正在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园区,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创业环境和专业的创业服务。

在这些孵化园区中,创业者可以获得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管理支持等,以及与其他创业者和投资者的交流合作机会。

未来,上海的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将继续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助力创新创业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是中国的文化大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

上海西岸文化产业园、世博文化中心、外滩文化集聚区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在崛起,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企业和艺术机构入驻。

这些园区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创意产业集聚效应,成为各类文化活动、艺术展览和创意设计的热门场所。

随着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继续蓬勃发展。

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市政府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园区、三医新药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等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这些园区拥有一流的科研和生产设施,吸引了大量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

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海国资重组热浪汹涌利益、定位都是难题

上海国资重组热浪汹涌利益、定位都是难题

上海国资重组热浪汹涌利益、定位都是难题当时间指针拨过下半年第一个月份,上海国资对“十一五”交付答卷也大限将至。

而在经历数年改革重组的征程之后,这场本因世博一度暂停的“收官之战”在盛夏演绎出如火如荼的版本。

7月28日有消息称,国资委将在一个月内成立全资所有的新资产管理公司,致力于将小型亏损国有企业改造为盈利公司。

7月26日,强生控股、上实发展、百联集团旗下百联股份、友谊股份4家国企同时宣布延迟复牌日期。

而除了谁将率先接过上海医药、上海建工、锦江股份今年“第四棒”的猜想,市场对于区县整合的行动力、重组平台的执行力、“十二五”规划的想像力等也投注了巨大关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何最大程度化解利益撞车、厘清机构的职能定位,怎样发挥国资运作平台的作用,乃至民营企业未来的空间设想等问题,都让上海国资重组距离大功告成还有长路要走。

整合加速度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信息,近两个月,已有中华企业、金丰投资、强生控股、上实发展、安信信托、百联集团旗下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等6家上海国企因重大事项停牌,光明食品集团、华谊集团、电气集团、仪电集团等尚未重组的集团皆因存在“合并同类项”可能性成为基金热炒的概念股。

重组步伐加快、预期范围加大与世博会的顺利召开为下半年政府工作侧重腾挪出了空间不无关系,而市国资委在年初拟定的“年内市属经营性国资资本证券化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提高6-7个百分点,即达到30%以上”的目标完成难度确实并不轻松。

东方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毛楠认为,市场普遍流传的今年上海国资整合将涉及200亿元体量的结论,主要是以2009年基数推算,可能还有“大题小做”之嫌。

据他预估,如果按照国资总量的8000亿-10000亿匡算,即使提高五个百分点计,都会有400亿-500亿。

而除了年底大限的迫近,从中期来看,市国资委身上担负的任务也颇为艰巨。

2008年9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用3至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产业类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市属经营性国资资产证券化率须由18%提高到40%左右。

突破园区国资发展瓶颈

突破园区国资发展瓶颈

056INDUSTRY总第224期 2016/04/18突破园区国资发展瓶颈园区企业可探索将开发机构由产业化基金来进行,产业基金充当开发主体,园区企业则退居运营主体产业园区国资作为功能类国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园区功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双重责任,因其体量巨大,亦在地方国资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时至今日,产业园区国资传统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园区国资发展面临转型难题。

3月28日,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上海国资杂志社联合苏州工业园区国资办、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园区国资改革创新”高层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与会专家表示,园区国企是非常典型的“部门+公司”的运作模式,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园区国有公司负责执行,这种体制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的形势下,园区开发建设需要引入社会资本,园区国企需要加大改革,处理好功能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区内和区外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管投分离与会者认为,若实现专业化的园区管理,需要划分管委会、开发公司与二三级项目公司的职责。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浩教授在研讨会上建议,将管委会或开发公司的职责从一体变成“四维”结构,分设规划机构、开发机构、运营机构和服务机构,改变“建管不分”的痼疾。

在这方面,成都天府软件园开展的“建管分离”探索,值得借鉴。

成都天府软件园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

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是在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旗下,专业管理运营天府软件园的开发主体,其母公司是成都高新投资集团。

建管分离,即实施分条线管理,建设、运营、投资、管理等由不同公司承担。

一方面,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要为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提供产业和企业服务,以及重大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另一方面,成都高新投资集团主要对天府园有限公司的重大决策、资金统筹、资源统筹、薪酬绩效统筹等方面作出指导。

此外,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旗下的成都高投置业有限公司、成都高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都高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都高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为天府园有限公司提供业务支持和配合。

攻坚克难与危中寻机 2020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频词

攻坚克难与危中寻机 2020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频词

新视点·『两会』智库攻坚克难与危中寻机2020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频词文/仲颖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时指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负增长,二季度以来全市经济运行加快全面恢复,主要指标呈现边际改善、止跌回升态势,经济增长在疫情冲击中体现韧性,城市能级在疫情防控中逆势凸显,高质量发展在逆周期中克难奋进。

报告同时指出,需要重点关注经济增长压力较大、财政减收压力较大、稳就业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压力较大等五个问题。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表示,报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本市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目标所做的工作。

比如,在应对疫情冲击严重影响方面措施有力,实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在危机中怎样抓住新的机遇方面也有新的思考,可以看出上半年工作成绩来之不易。

在肯定的同时,委员们也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魏伟明表示,报告应该充分地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这个指导思想决定了我们计划执行和计划安排总的提纲,但是在报告中体现得还不够充分”。

“政府在讲成绩的同时,我觉得应该把困难讲的更多一点。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顾伟强表示,一方面报告要讲成绩鼓舞大家的信心,另一方面,面对非常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应该让大家了解面临的困难,“只有对困难有更多了解,我们才能更加坚定信心做好”。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毛放也表示,报告要对存在的困难,特别是对严峻的形势深入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他提出,“相关政府部门2020年下半年,在疫情冲击和外部变局下,如何进一步做好上海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近期,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分组审议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市级决算及202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大变局下的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的危与机

大变局下的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的危与机

大变局下的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的危与机上篇:园区开发类国企的地位、功能和经营模式(本文由我号研究员“又又”原创,并已投稿微信号“优园区”,现经对方官方授权同意在我号同时发布,特此说明。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新一轮国企改革浪潮为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开启了市场化改革的新篇章,但同时随着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开发类国企在园区土地开发的“最惠国待遇”也渐行渐远,站在门口“虎视眈眈”的民企外企“狼性”十足,对开发类国企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毫不夸张的说,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发展走到了“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

若能抓住契机顺势而为,园区开发类国企就能转“危”为“机”,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和活力,做大做强;若缺乏忧患意识和相应的改革措施,就可能失去走向市场和发展壮大的历史契机,沦为只能干些动拆迁和跑程序的“工兵”,甚至可能在本轮国企改革兼并重组中被兼并淘汰。

一、园区开发类国企的地位和作用上海约有104个产业区块,规划面积约760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的产业园区都是由国企来负责开发运营,如临港集团开发临港产业区、张江集团开发张江高新区、嘉定集团开发嘉定工业区等等,对这类国企统称为“园区开发类国企”。

2013年上海市产业园区完成工业产值2.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

园区开发类国企作为产业园区开发主体,为推进上海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要推进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发展,而提升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关键又在于增强其开发主体(即园区开发类国企)的综合实力。

二、园区开发类国企的功能定位和经营模式1、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园区开发类国企主要承担着产业园区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管理运营等经济发展功能;在当前国资国企改革分类中属于功能类国企,其主要目标是完成园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其角色定位为园区发展的“功能操盘手、服务集成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变局下的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的危与机上篇:园区开发类国企的地位、功能和经营模式(本文由我号研究员“又又”原创,并已投稿微信号“优园区”,现经对方官方授权同意在我号同时发布,特此说明。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新一轮国企改革浪潮为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开启了市场化改革的新篇章,但同时随着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开发类国企在园区土地开发的“最惠国待遇”也渐行渐远,站在门口“虎视眈眈”的民企外企“狼性”十足,对开发类国企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毫不夸张的说,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发展走到了“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

若能抓住契机顺势而为,园区开发类国企就能转“危”为“机”,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和活力,做大做强;若缺乏忧患意识和相应的改革措施,就可能失去走向市场和发展壮大的历史契机,沦为只能干些动拆迁和跑程序的“工兵”,甚至可能在本轮国企改革兼并重组中被兼并淘汰。

一、园区开发类国企的地位和作用上海约有104个产业区块,规划面积约760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的产业园区都是由国企来负责开发运营,如临港集团开发临港产业区、张江集团开发张江高新区、嘉定集团开发嘉定工业区等等,对这类国企统称为“园区开发类国企”。

2013年上海市产业园区完成工业产值2.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

园区开发类国企作为产业园区开发主体,为推进上海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要推进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发展,而提升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关键又在于增强其开发主体(即园区开发类国企)的综合实力。

二、园区开发类国企的功能定位和经营模式1、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园区开发类国企主要承担着产业园区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管理运营等经济发展功能;在当前国资国企改革分类中属于功能类国企,其主要目标是完成园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其角色定位为园区发展的“功能操盘手、服务集成商”。

但从经营范围看,园区开发类国企本质上更接近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只不过大部分开发类国企的主要业务为土地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其中的佼佼者如张江、漕河泾、金桥等敏锐察觉到园区土地二级开发的市场机会,同时也是为了自身高新产业发展的需要,很早就涉足标准厂房、研发办公楼宇等物业的自主开发。

相比只做土地一级开发的国企来说,他们更加接近市场。

2、高负债的经营模式以土地一级开发为主的开发类国企的经营模式较为单一,简单来说就是“收地卖地”,通过土地出让回收部分土地前期开发成本,但由于上海工业用地成本倒挂,所以此业务属于“亏本”买卖;另外,开发类国企可以通过分享落户企业税收产出的途径来弥补土地开发的投入及获得现金流,并以此来保证和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这样,开发类国企可以借助政府公信力的背书,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来继续投入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的土地一级开发工作。

只要保证企业的融资能力,企业就可以借新债还旧债,并一直滚动下去,如此循环往复。

所以,上海大部分园区开发类国企都是高负债率运营,据统计约六成的开发类国企负债率都超过60%的警戒线,有些甚至达到80%以上。

而采取土地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联动的开发类国企,其收入来源多了自有物业经营收益的渠道;同时由于标准厂房、研发物业的集约化生产办公的特点,客观上要求物业开发商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物业服务及企业服务,因此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也成为这类国企的一条重要收入来源。

所以,参与自主物业开发的园区开发类国企的资金实力、开发能力和服务能力及市场化意识,一般都比只局限于土地一级开发的开发国企强。

当前,国家正有序渐进地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和政策陆续出台,其中与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密切相关的就是国资改革和工业用地制度改革。

形势1: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国资改革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已于2013年底开启,近期又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指导意见,国资国企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上海国资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通过一系列机制体制的顶层设计和创新将国企推向市场,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以提升国企的竞争活力和发展动力。

园区开发类国企被定位为功能类,按照改革意见,功能类国企内的竞争性业务资产也应积极推进上市,变成公众公司,通过市场机制来提升内在管理效能和经营业绩。

即使是作为功能类的母公司平台,笔者乐观估计日后也会允许发展混合所有制,在保证功能战略实现的前提下,引进互补型的战略合作方,以提升竞争力。

目前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在集团(母公司)层面基本上都是国有独资,此局面估计在未来2-3年内不会改变,以保证功能任务的实现;而在子公司层面,已有金桥、张江、外高桥、陆家嘴、市北高新等5家开发区实现了上市,预计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将会有新一批园区开发类国企走上上市的步伐。

有潜力实现上市的开发区,必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开发区。

而在子公司层面发展混合所有制将是园区开发类国企推进改革的主流模式,据悉已有部分区县园区着力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积极引进基金、民营开发商、第三方服务商等社会资本。

形势2:以“集约用地”为导向的工业用地新政2014年将成为促动上海产业园区开发模式发生根本转变的元年。

上半年出台的一份意见(沪府发〔2014〕14号文)和两份规定(沪府办〔2014〕25号文和26号文),构建起了上海工业用地集约化使用的新体系新规则。

多项政策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变了过往园区开发类国企赖以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对园区开发及园区开发类国企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是用地指标更加紧缺,倒逼园区开发从增量模式转为存量模式上海已明确在2020年底前建设用地规模总量严格控制在3226平方公里以下,而2013年底其规模已达3070平方公里,也即在2014-2020年的7年间平均每年只有33000亩新增用地指标;这些用地指标要分给市政基础设施、居住、产业等三大领域,若按指标均分估算,则每年分给产业发展的指标只有11000亩左右,104个产业区块平均只能分配到100亩指标左右。

而2014年6-8月间上海挂牌交易的工业地块平均规模就达到130亩左右,100亩指标某种程度连供给一个产业项目都不够。

当然,上述分析模型偏理想化,但已可充分反映新增用地指标十分紧缺、处于“僧多肉少、供不应求”的局面。

新增用地空间的压缩自然会迫使园区开发主体要啃硬骨头,加大园区存量土地的盘活和再开发的力度。

但存量土地又面临着产权回购困难和成本高昂等问题,二次开发的道路注定是不平坦。

园区开发类国企如何从较为简单粗放的增量模式转为综合集约的存量模式,正考验着国企们的能力和智慧。

二是弹性出让年期会加大开发类国企的资金压力在当前工业用地的前期开发成本与工业用地出让收入已存在成本倒挂的情况下,新增工业用地产业项目类出让年限从50年调整为20年后,根据年限修正系数,实际地价将相对50年的地价少了30%,即相当于50年地价的70%;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自然地返还给开发类国企的前期开发成本也会跟着减少,园区开发类国企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资金压力。

一些实力较弱、收入渠道单一的园区开发类国企,有可能将因此难以实现开发运营资金的平衡,从而导致其缺乏继续进行土地前期开发的积极性和开发能力。

可见,弹性出让年期的实施必然会对园区开发资金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保证园区开发有序推进,开发类国企必须要发挥能动性,大力地开源节流。

三是通用类工业用地采取公开招拍挂供应,园区开发类国企须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竞争上海新增供应的工业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分为项目类和通用类两大类。

其中,项目类包括产业项目类和研发总部产业项目类;项目类用地经产业准入审核认定后,采取“带产业项目”挂牌方式供应,此供地方式就是根据园区前期招商成果,定向供应给招商企业。

通用类包括工业用地标准厂房类和研发总部通用类,也即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的“产业地产”项目;与项目类用地相反,由于通用类用地通用性较强,所以其供应方式采取公开招拍挂方式供应,强调通过市场竞争来最优化资源的配置。

此政策规范了过往产业地产开发规则不明朗的情形,有利于创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市场化产业地产商参与通用类用地开发是一大利好,而对园区开发类国企来说,则是一大挑战。

以前在相关政策规则尚不够规范的情形下,园区开发类国企由于天时地利等有利条件,在自身管辖的园区范围内取得标准厂房、研发办公物业用地往往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其他市场主体未经园区开发类国企同意,一般难以参与园区产业地产开发。

但在新政下,两者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谁资金实力强、开发能力强,谁就能竞得土地,园区开发类国企面临巨大挑战。

形势3:上海产业地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当前,产业地产(含园区开发领域)已经成为地产行业的新蓝海。

面对进入调整期的楼市和国家力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大背景,众多房企都不约而同地将眼光转向产业地产这块“唐僧肉”上。

而上海市场因其国际化和产业基础,在发展总部经济、科技产业、新兴产业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利用工业用地的成本优势开发标准厂房或研发办公物业赚取收益的“产业地产”模式早已存在于上海市场。

加上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极大地吸引了国内外产业地产商及资金将目光投向上海产业地产领域。

近期市场上各大“豪门”已竞相布局上海产业地产市场,如华夏基业、联动U谷、绿地集团、复星地产、亿达中国、腾飞集团、普洛斯等民企或外企产业地产商,近半年来在上海动作频频,建团队、找地皮、谈合作,忙的不可开交。

种种迹象已表明,他们已开始与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抢地盘”、“拼团队”,开始了真刀真枪的较量。

相比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这些外资、民资的市场化产业地产商在决策和管理机制、薪酬体系、金融工具运用等方面都比较灵活和贴近市场,且在物业开发经营方面都积累了专业的实践经验,将会对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造成极大的冲击。

目前已有不少人才从园区开发类国企跳槽到民企和外企。

而且,在新政前,园区开发类国企还拥有获得土地资源的比较优势;但新政后,此“护城河”也荡然无存,国有开发类国企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

如笔者上一篇文章的分析,上海园区开发类国企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面临着历史难得的国资改革契机,也面临着政策环境转换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巨大挑战,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

而要改革,其关键就在于系统性地革新开发类国企的治理机制体制,建立起一套以提升市场化水平为导向且符合园区开发特点的国资国企治理体制机制,从制度根本上摈弃开发类国企的官僚色彩,提高市场意识,提升园区开发类国企的活力和竞争力。

具体对策或需要着力的措施领域如下:1、从机制体制上应减少园区开发类国企领导人更迭频率,建立激励机制促使国企领导人追求做事业而非做“官”国企都有其行政级别,副处级以上国企管理者就会被纳入组织部管理,作为干部可以在政府和国企间互通;在当前体制下,国企领导一般都把开发区作为一个跳板,通过在开发区积累业绩,从而获得晋升机会;大多园区开发类国企“一把手”一般做个五六年就会更换门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