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成本-深度理解

合集下载

ac以摊余成本

ac以摊余成本

ac以摊余成本
摘要:
1.介绍摊余成本的概念
2.解释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3.说明摊余成本的应用场景
4.分析摊余成本的优势与局限性
正文:
一、摊余成本的概念
摊余成本,又称余额成本或账面价值,是指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时,以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

简单来说,摊余成本就是一项长期资产的当前价值。

二、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通常采用以下公式:
摊余成本= 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其中,资产原价是指企业购置资产时所支付的全部金额;累计折旧是指企业在使用资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折旧方法计算并提取的折旧总额。

三、摊余成本的应用场景
摊余成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1.资产价值评估:摊余成本可以作为资产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有助于企业在资产交易、租赁、抵押等业务中进行价值评估。

2.折旧计算与分析:通过计算摊余成本,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各项资产的
折旧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折旧政策和预测未来折旧费用提供依据。

3.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可以根据摊余成本与资产可回收金额的比较,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并据此计提减值准备。

四、摊余成本的优势与局限性
1.优势:摊余成本作为资产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资产价值,同时便于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

2.局限性:摊余成本仅考虑了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未能充分反映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摊余成本深度理解

摊余成本深度理解

摊余成本深度理解(I)触及了本质(权责发生制),但初学者无法理解。

如果您有幸瞧到此答案,您将会对摊余成本这个概念,有一个完全感性认识。

首先,您对摊余成本理解的困难首先来源于这个词本身的中文表达。

国内将amortization翻译成摊余成本造成了理解困难。

您一瞧到成本两字肯定先想到利润表科目。

如果我们换个表达---净负债,您就明白它属于负债类。

第二,净负债就是哪个科目的负债呢?实际来说,涉及好几个科目。

为了从简,取“应付债券”这个科目单一说明。

现在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交易:假设存在一个企业A,向市场卖100元的债券,B投资者有意购买,但考虑到A企业的债券收益偏低,希望以90元价格购买,A企业同意此项交易。

第三,这项交易结束后,A企业应付债券100元,但实际收到只有90元。

10元差价,我们称之为折价摊销。

这里折价摊销的意思指的就是,将10元分配在整个债券偿还期中。

第四,债券需要支付利息,a企业需要定期给b投资者利息。

我们将a企业给b投资者的利息,称之为票面利息,其利率为票面利率。

我们假定票面利率为1%。

即每期应付利息为1元。

现在,a企业向b投资者支付5期的利息,总共5元。

5期债券满期后,a企业须向b投资者总共支付100+5元。

第五,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b投资者总共收益为15元。

从a企业方面来瞧这15元相当于90元的借贷成本。

现在我们将这15元分配在5期内(这里15元并非平均分配在5期内)。

每期分配额成为实际利息,这个实际利息5期内不固定,但对应实际利息固定。

原因来自下面等式:每期票面利息+每期折价摊销=每期净负债×实际利率=每期实际利息每期票面利息即前面的1元,实际利率为计算得出(未来需偿还现金105元折现到期初90元的利率);其她未知变量为每期计算得出,但我们知道期初的净负债90元。

期初净负债90元就是怎么回事?这就就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知道a企业开始只拿到了90元现金,这相当于开始时的负债,也就就是说期初这张债券只值90元,净负债表示负债的账面净值。

摊余成本是什么意思-摊余成本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是什么意思-摊余成本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是什么意思?摊余成本怎么理解摊余成本是什么意思?摊余成本怎么理解1、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那么借了多少钱呢?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实际付的钱.2、”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元.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实际付的钱+ - 摊销掉的(朝面值方向调).3、投资者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投资收益),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比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是指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比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即应收利息(实际利率计算)与实收利息(票面利率计算)差额,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即第二期摊余成本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4、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5、摊余成本就是,把收到的钱和付出去的钱分为本金和利息两部份.本金冲帐面,利息确认投资收益或是利息的支出.6、一个万能的公式解决所有跟实际利率有关的内容:摊余成本=实际支出+(实际应收利息-现金流入)7、实际利率法讲白了就是把当时在贷方的那个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那个二级科目,一步步调整到借方,最后归0,当然如果一开始在借方,就调到贷方,那你每一期应该调整多少呢,这个就需要计算,根据实际利率(投资收益)跟票面利率(应收利息)来计算,这个算出来的差额就是你这一期调整理的数额.所以呢,其实摊余成本就好象是利滚利,好比是假如我们这个钱不是买对方的债券,而是用来投资其它的东西,我们一开始的10000,实际利率10%算到一年后我们有多少钱呢,然后对方支付给我们的利息就好比是我们在这一年中,收回的钱,所以最后,摊余成本又得把这部分扣除,算出来的就是真正的年末的本金和.8、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9、债券折价,每年付的息不够还实际产生的利息,利息未还清的部分追加本金,下年计息基础增加;债券溢价,每年付的钱大于按照市场利率实际产生的利息,相当于将利息都还了,多余的部分还了本金,下一年的计息基础也减少.10、(1)摊余成本=应付本金余额=帐面价值=实际支出+实际(应收)利息-现金收入(2)下年初本金=期初本金+期初本金*折现率(即当年利息费)-当年还款额=期初本金-当年还本额=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11、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累计的折价摊销(利息调整摊销)或减去累计的溢价摊销(利息调整摊销),即向票面方向加或减;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摊销额是投资收益与票面利息的差额,大的减小的.利息调整的摊销额在分期付息时一定是递增的,无论是折价还是溢价.。

如何简单和通俗地去理解摊余成本

如何简单和通俗地去理解摊余成本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摊余成本—这样更好理解首先要明确的是:摊余成本就是企业资产或负债确认计量的一种方式,其他有成本法等。

就是说你手里这项资产或负债应该往报表计入多少才是合适的。

举个例子:你花10块买个杯子,这个杯子入账10块钱,做分录借:杯子,贷:现金10块。

假如你花110万买别人发行的债券,该债券面值100万,票面利率是5%,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入账呢?按债券面值,还是你付出的钱入账呢?请往下继续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通俗易懂的理解方法: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

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就拿“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

那么借了多少钱呢?就是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

从字面来看比较难理解,但“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

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即账面余额清为0.在以后每期计算利息时,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这样计算得到的就是投资者真正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

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

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

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这个就是专业术语“摊余成本”的实质。

何谓摊余成本?如何计算摊余成本?

何谓摊余成本?如何计算摊余成本?

何谓摊余成本?如何计算摊余成本?CPA考试经典问答会计问:何谓摊余成本?如何计算摊余成本?【答案】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其中,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举例如下:(1)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例1】20×0年1月1日,XYZ公司支付价款l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 1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

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

XYZ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

XYZ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解析】XYZ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确定该债券的实际利率:59×(1+r)-1+59×(1+r)-2+59×(1+r)-3+59×(1+r)-4+(59+1250)×(1+r)-5=1000(元)采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得出r=10%,由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计算如下表1:年份期初摊余成本(a)实际利息(b)(按10%计算)现金流入(c)期末摊余成本(d=a+b-c)20×01000 100 59 104l 年20×1104l104 59 1086 年20×21086 109 59 1136 年20×31136 114* 59 1191 年20×41191 118** 1309 O 年结论:计算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当期的投资收益-当期的现金流入-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收到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的摊余成本-已收回本金±利息调整(或:溢折价)累计摊销额(=+投资收益-实收利息)-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

一、摊余成本的概念(一)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

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

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

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

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取得时,按照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面值计入“面值”明细账户,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

摊余成本的解读

摊余成本的解读

摊余成本的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摊余成本做出界定,但在实务及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摊余成本的概念和定义晦涩难懂,难以把握。

据此,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把握摊余成本理解和计算的三个关键环节,逐步分解、分析和总结,来得出摊余成本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难理解”的问题,以便财会人员更好地学习、理解摊余成本。

标签: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1摊余成本的字面理解摊:即摊销,分摊;余:即剩余;成本:即初始入账价值(最初确定的价值),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从字面的理解即为,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一定的摊销分摊后剩余的金额,它是对某项资产或负债的一种计量。

2摊余成本的准则界定根据2017年4月6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八条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3摊余成本的准则解读3.1数学表达式(公式)准则中关于摊余成本的表述,用数量关系表达出来,即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本金±累计摊销额-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

3.2三个关键环节其计算有三个关键环节:第一,确定初始确认金额;第二,确定实际利率;第三,根据实际利率确定累计摊销额。

3.3三个关鍵概念要突破这三个关键环节,需要明确这样几个概念:(1)初始确认金额,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初始入账价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进行初始确认计量。

对于初始确认时产生的交易费用的规定也有明确说明,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账户)外,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者负债的连同公允价值一起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理解、例题、练习及答案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理解、例题、练习及答案

第一部分:摊余成本概念的理解及实例一、相关概念(一)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即:某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二)实际利率法的产生的原因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大多数的人都更愿意去购买此债券进行投资。

如果大家都去争相购买,按照价值规律,债券发行商此时就会适当抬高价格(比如面值1000元的债券按1010元卖出),只要折算的实际利率仍不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购买者有利可图,则债券仍然可以顺利地溢价发行;反之,如果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大家都更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或进行其它的投资,导致该项债券无人问津,债券发行商只能折价发行才会有人购买(比如面值1000元的债券按950元卖出)。

正是由于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事实的存在,才导致债券发行后存续期内的实际利息与票面利息之间产生差异。

(三)摊余成本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

(四)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

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下面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举例说明: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

可以把“摊余成本”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应该按取得债券的面值(既1250元)记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的借方上,把实际支付的1000元记到“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等科目的贷方。

摊余成本法通俗理解

摊余成本法通俗理解

摊余成本法通俗理解
摊余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它主要是用来计算某一资产或负债的实际成本,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期内。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某一资产或负债的成本分摊到使用期间的每一个会计期间,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

具体来说,摊余成本法的计算方法是将资产或负债的初始成本减去其预计净收益或预计净支出,然后将结果除以该资产或负债的预计使用寿命(即预计经济使用寿命或预计合同期限),得出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摊余成本。

这样,在每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时,摊余成本就会累计起来,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该资产或负债的实际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摊余成本法时,预计净收益或预计净支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计算出来的摊余成本更加准确。

此外,摊余成本法只适用于长期使用的资产或负债,在短期使用的资产或负债上使用该法会导致计算结果失真。

总之,摊余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计算资产或负债的实际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1 -。

摊余成本法通俗理解

摊余成本法通俗理解

摊余成本法通俗理解
摊余成本法是会计学中的一种计算资产价值的方法,通俗理解就是将资产的成本分摊到它的使用寿命期间。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计算长期资产比如房子、机器等的价值。

具体来说,摊余成本法是通过每年分摊一部分资产成本的方式来计算资产的价值。

假设一台机器的成本是10万元,使用寿命是5年,那么每年就会将机器的成本分摊到它的使用寿命期间,即每年将2万元计入机器的价值。

这样,在机器使用寿命的每一个年度,机器的价值都会按照摊余成本法进行更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平滑资产的价值变化,避免由于突发事件或者市场波动导致资产价值的大幅波动,对于企业的财务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摊余成本法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了解资产的实际价值,为投资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总之,摊余成本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会计计算方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 1 -。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3篇)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3篇)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摊余成本是一个会计概念,它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分摊某项资产的成本或负债的方法。

摊余成本法是在会计综合法和实际利率法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一种资产负债计量方法。

下面将对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进行总结。

首先,对于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将某项资产的成本在一段时间内分摊的过程。

在资产负债表中,某些资产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当时的市场价值,还受到时间价值的影响。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会计师采用了摊余成本法。

通过这种方法,资产的成本可以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从而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

实际利率法是一种基于市场利率和资产的剩余期限来确定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价值的方法。

实际利率法认为,如果一个债券的市场利率高于其票面利率,那么该债券的实际价值将低于其面值。

相反,如果市场利率低于票面利率,那么该债券的实际价值将高于其面值。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准确地估计债券的价值,并作出更合理的投资决策。

在2024年,摊余成本法和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和金融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具体而言,它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应用:1. 会计核算:摊余成本法在会计核算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计量和报告中。

通过将资产的成本分摊到多个会计期间中,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和折旧情况,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债券估值:实际利率法在债券估值中具有重要作用。

债券的市场价格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通过使用实际利率法,投资者可以更准确地估计债券的实际价值,并进行投资决策。

此外,实际利率法还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债券的风险和回报。

3. 风险管理:摊余成本法和实际利率法在风险管理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摊余成本进行分析和计算,企业可以更好地评估自身的偿债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同时,实际利率法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债务的风险,制定债务管理策略,降低企业的金融风险。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样本(2篇)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样本(2篇)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样本____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摊余成本是财务会计中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其在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摊余成本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一段时间内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____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摊余成本是一种会计概念,用于在一段时间内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为获取长期经济利益而发生的费用,如研发费用、广告宣传费用等。

摊余成本的目的是将这些费用逐渐分摊到相关的会计期间,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摊余成本的应用实例:假设某企业在____年开始研发新产品,预计研发费用为100万美元,研发期为5年。

根据摊余成本原则,企业应该将这笔研发费用平均分摊到每一年的会计期间中。

使用摊余成本会计方法,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长期待摊费用的总额。

在本例中,研发费用为100万美元。

2. 确定摊销期限。

在本例中,摊销期限为5年。

3. 计算摊销费用。

将研发费用除以摊销期限得到每年的摊销费用。

在本例中,100万美元除以5年得到每年20万美元的摊销费用。

4. 按照每年的摊销费用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

每年的摊销费用都会计入当期的费用中,同时减少长期待摊费用的余额。

5. 每年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摊销期限结束,长期待摊费用的余额为0。

实际利率法是一种计算摊余成本的方法,它基于实际利率的概念,考虑了通货膨胀和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可以更准确地计算长期待摊费用的成本,从而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实例:假设某企业在____年购买了一台机器设备,总价格为60万美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假设通货膨胀率为2%,财务成本率为6%。

按照实际利率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计算每年的实际利率。

通货膨胀率和财务成本率的和即为实际利率。

在本例中,实际利率为2% + 6% = 8%。

摊余成本法通俗易懂的理解

摊余成本法通俗易懂的理解

摊余成本法通俗易懂的理解摊余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计算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

它基于“平均成本”的概念,即将一个资产或负债的初始成本分摊到它的使用寿命或到其到期日为止的时间段内,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其实际价值。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通过将成本分摊到未来的时间段来消除“前装成本”的影响。

在前装成本的情况下,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初始成本可能会被集中计入账面价值,从而导致过高或过低的评估。

摊余成本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使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更加准确地反映其真实价值。

摊余成本法通常适用于对长期性、非流动性资产的评估,例如房地产、机器设备、专利和知识产权等。

同时,摊余成本法也可应用于对长期负债(例如债券)的估值。

总之,摊余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其作用是消除前装成本的影响,使得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更加准确地反映其真实价值。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____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摊余成本是财务会计中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其在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摊余成本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一段时间内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____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摊余成本是一种会计概念,用于在一段时间内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为获取长期经济利益而发生的费用,如研发费用、广告宣传费用等。

摊余成本的目的是将这些费用逐渐分摊到相关的会计期间,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摊余成本的应用实例:假设某企业在____年开始研发新产品,预计研发费用为100万美元,研发期为5年。

根据摊余成本原则,企业应该将这笔研发费用平均分摊到每一年的会计期间中。

使用摊余成本会计方法,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长期待摊费用的总额。

在本例中,研发费用为100万美元。

2. 确定摊销期限。

在本例中,摊销期限为5年。

3. 计算摊销费用。

将研发费用除以摊销期限得到每年的摊销费用。

在本例中,100万美元除以5年得到每年20万美元的摊销费用。

4. 按照每年的摊销费用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

每年的摊销费用都会计入当期的费用中,同时减少长期待摊费用的余额。

5. 每年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摊销期限结束,长期待摊费用的余额为0。

实际利率法是一种计算摊余成本的方法,它基于实际利率的概念,考虑了通货膨胀和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可以更准确地计算长期待摊费用的成本,从而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实例:假设某企业在____年购买了一台机器设备,总价格为60万美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假设通货膨胀率为2%,财务成本率为6%。

按照实际利率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计算每年的实际利率。

通货膨胀率和财务成本率的和即为实际利率。

在本例中,实际利率为2% + 6% = 8%。

详解摊余成本

详解摊余成本

巧释摊余成本一、摊余成本的概念(一)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

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

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

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

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取得时,按照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面值计入“面值”明细账户,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

关于摊余成本的深入解读——基于利息理论的视角

关于摊余成本的深入解读——基于利息理论的视角

我们 采 用 2 0 1 4年 C P A教 材 中的 例题 , 2 0 0 1年 1月 1
日, X Y Z公司支付价款 1 0 0 0元 ( 含交 易费用 ) 从活跃 市场上 购入某 公 司 5年 期 债 券 , 面值 为 1 2 5 0元 , 票 面 年 利 率 是
量属性应该能够 贯穿 于一个会 计要 素本 身, 但 是 我们 2 0 0 7
. 7 2 %, 按年支付利息 ( 即每年 5 9元 ) , 本 金最后 一次支付 。 年所施行 的新会计准则中 , “ 摊余成本” 这一并非五大计量属 4 该债券的发行 方在遇到特定情况 时可以将债券赎 性的一种概念 ( 其实是一种用 于计量 的方 法) 被 用于持有 至 合 同约定 ,
是先有资产 , 然后才能产 生一 系列 的收人流量。但是收入 的 价值不是 由资产的价值决定 的, 相反资产 的价值 是 由未来一
系 列 的 净 收 入 流量 决 定 的 。将 未 来一 系列 的现 金 净 流量 ( 收 入净流量) 折现 , 所 得 的结 果 就 是 该 资产 的价 值 , 所 以在 计 算
续计 量 过 程 。
资产 的价值的时候 , 第一: 我们必须 知道该 资产在未 来将会 给我们带来多少收入净 流量或者多少现金净 流量。第二 : 折
现率是多少 。
关键词 1 摊余成本 ; 持有 至到期投 资; 实际利 率法 ; 计 量
属 性
我们 把这个基本 观点使用 到持有至到期投 资的后续计
后 一期 的本 金 1 0 0 0元 的偿 还 , 购 买 一 项 资 产 实 质 上 是 购 买 了 未来 一 些 列 的现 金 净流 量 ( 收入 净 流 量 ) , 这 就是 费雪 在 利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一、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对摊余成本,又称作折旧摊销法,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以分摊固定资产或者可摊销项目的成本。

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往往有一部分资产或者项目不会在一段时间内立即消耗完毕,而是会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消耗或者使用,此时就需要对其成本进行分摊,以反映其在使用过程中的递减价值。

对摊余成本的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和年数递减法等。

其中,直线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固定资产的成本按照其预计使用寿命平均分摊到每个期间。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家企业购买了一台机器,价值为1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那么按照直线法,每年对该机器的摊销成本就是1万元。

这样,每年摊销的成本就能够反映机器逐年消耗的价值。

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对摊余成本的处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资产的价值变化,并且能够合理计量出企业每个期间的成本和收益,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实际利率法是一种计算投资回报率的方法。

它基于一个基本的原则,即考虑通货膨胀对投资回报率的影响。

简单来说,实际利率法是将投资回报率调整为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的利率。

实际利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实际利率 = (1 + 名义利率) / (1 + 通货膨胀率) - 1其中,名义利率是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利率,通货膨胀率是通货膨胀的百分比。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评估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我们通常会计算不同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以确定哪个项目更具有吸引力。

然而,如果只考虑了名义利率而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率,就可能低估了实际收益。

通过使用实际利率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实际的投资回报率,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2. 计算债券的实际回报率债券是一种借款工具,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债券来获得固定的利息收入。

然而,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债券的利率,那么债券的实际回报率可能会被通货膨胀所抵消。

摊余成本-深度理解

摊余成本-深度理解

摊余成本深度理解(I)触及了本质(权责发生制),但初学者无法理解。

如果你有幸看到此答案,你将会对摊余成本这个概念,有一个完全感性认识。

首先,你对摊余成本理解的困难首先来源于这个词本身的中文表达。

国内将amortization翻译成摊余成本造成了理解困难。

你一看到成本两字肯定先想到利润表科目。

如果我们换个表达---净负债,你就明白它属于负债类。

第二,净负债是哪个科目的负债呢?实际来说,涉及好几个科目。

为了从简,取“应付债券”这个科目单一说明。

现在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交易:假设存在一个企业A,向市场卖100元的债券,B投资者有意购买,但考虑到A企业的债券收益偏低,希望以90元价格购买,A企业同意此项交易。

第三,这项交易结束后,A企业应付债券100元,但实际收到只有90元。

10元差价,我们称之为折价摊销。

这里折价摊销的意思指的是,将10元分配在整个债券偿还期中。

第四,债券需要支付利息,a企业需要定期给b投资者利息。

我们将a企业给b投资者的利息,称之为票面利息,其利率为票面利率。

我们假定票面利率为1%。

即每期应付利息为1元。

现在,a企业向b投资者支付5期的利息,总共5元。

5期债券满期后,a企业须向b投资者总共支付100+5元。

第五,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b投资者总共收益为15元。

从a企业方面来看这15元相当于90元的借贷成本。

现在我们将这15元分配在5期内(这里15元并非平均分配在5期内)。

每期分配额成为实际利息,这个实际利息5期内不固定,但对应实际利息固定。

原因来自下面等式:每期票面利息+每期折价摊销=每期净负债×实际利率=每期实际利息每期票面利息即前面的1元,实际利率为计算得出(未来需偿还现金105元折现到期初90元的利率);其他未知变量为每期计算得出,但我们知道期初的净负债90元。

期初净负债90元是怎么回事?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知道a企业开始只拿到了90元现金,这相当于开始时的负债,也就是说期初这张债券只值90元,净负债表示负债的账面净值。

ac以摊余成本

ac以摊余成本

ac以摊余成本摘要:1.摊余成本的定义和含义2.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和示例3.摊余成本在企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4.摊余成本的优缺点分析正文:一、摊余成本的定义和含义摊余成本,又称余额成本或账面余额,是指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时,按照其购置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

简单来说,摊余成本就是一项长期资产在经过一定期间的折旧计算后,剩余的未折旧部分。

二、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和示例计算摊余成本的方法是将资产的原始成本减去已计提的累计折旧。

示例:某企业购置一台生产设备,原价为100 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 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那么,每年的折旧费用为10 万元(100 万元/10 年)。

在设备使用了5 年后,其摊余成本为50 万元(100 万元-5 年*10 万元)。

三、摊余成本在企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资产管理:摊余成本是企业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各项长期资产的价值变化,从而更好地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2.财务决策: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摊余成本可以作为评估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比如,在计算投资回报率(ROI)时,需要用到资产的摊余成本。

3.财务报告: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需要根据摊余成本计算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四、摊余成本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摊余成本法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资产的账面价值,便于企业进行资产管理和财务决策。

同时,由于摊余成本是根据折旧计算而来,因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2.缺点:摊余成本法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因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不一定等于其市场价值。

在资产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摊余成本法可能会导致企业对资产价值的误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摊余成本
深度理解(I)
触及了本质(权责发生制),但初学者无法理解。

如果你有幸看到此答案,你将会对摊余成本这个概念,有一个完全感性认识。

首先,你对摊余成本理解的困难首先来源于这个词本身的中文表达。

国内将amortization翻译成摊余成本造成了理解困难。

你一看到成本两字肯定先想到利润表科目。

如果我们换个表达---净负债,你就明白它属于负债类。

第二,净负债是哪个科目的负债呢?实际来说,涉及好几个科目。

为了从简,取“应付债券”这个科目单一说明。

现在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交易:假设存在一个企业A,向市场卖100元的债券,B投资者有意购买,但考虑到A企业的债券收益偏低,希望以90元价格购买,A企业同意此项交易。

第三,这项交易结束后,A企业应付债券100元,但实际收到只有90元。

10元差价,我们称之为折价摊销。

这里折价摊销的意思指的是,将10元分配在整个债券偿还期中。

第四,债券需要支付利息,a企业需要定期给b投资者利息。

我们将a企业给b投资者的利息,称之为票面利息,其利率为票面利率。

我们假定票面利率为1%。

即每期应付利息为1元。

现在,a企业向b投资者支付5期的利息,总共5元。

5期债券满期后,a企业须向b投资者总共支付
100+5元。

第五,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b投资者总共收益为15元。

从a企业方面来看这15元相当于90元的借贷成本。

现在我们将这15元分配在5期内(这里15元并非平均分配在5期内)。

每期分配额成为实际利息,这个实际利息5期内不固定,但对应实际利息固定。

原因来自下面等式:
每期票面利息+每期折价摊销=每期净负债×实际利率=每期实际利息
每期票面利息即前面的1元,实际利率为计算得出(未来需偿还现金105元折现到期初90元的利率);其他未知变量为每期计算得出,但我们知道期初的净负债90元。

期初净负债90元是怎么回事?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知道a企业开始只拿到了90元现金,这相当于开始时的负债,也就是说期初这张债券只值90元,净负债表示负债的账面净值。

但是企业我们最后要给b投资者100元面值+5元票面利息。

因此,我们知道:面值-折价=净值 100-10=90
期初净负债知道后,根据最开始的公式,计算当期折价摊销,然后循环计算当期期末净负债。

附公式:
期初未摊销折价-当期折价摊销=期末未摊销折价
原始面值-期末未摊销折价=期末净负债
最后解释我从简说明,希望更深入了解摊余成本的人,阅读国外翻译教材。

不要通过国内教材学习,你们也知道现在国内教材来回抄,基础概念都是一带而过,因为写书者不重视教材引导学习理念。

首先,理解摊余成本的第一步,要理解债券的发行为什么会有折价或溢价发行这么些个蛋疼的东西。

折价发行:债券票面利率<同期市场利率(即实际利率)。

发债企业不是傻子,为什么要折价发行呢?这就是一个选择的机会成本问题,你的票面利率都比市场利率低了,投资者买理财产品都比买你的债券收益高,你不折价卖谁买呢。

当然,这么一来,好处是发债企业今后每期实际支付的利息(即每期的实际现金流出)少了。

即:折价发行是为了以后每期少付利息而在发行时给予投资者的补偿。

溢价发行:债券票面利率>同期市场利率(即实际利率)。

投资者也不是傻子,干嘛要溢价买呢。

当然是因为以后每期可以收更多的利息呀,即:溢价发行是发行企业因以后每期要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补偿。

其次,强调一点,我同意楼上的,摊余成本你就把他理解成本金。

那么到此,你的第二个问题就能解答了——
溢价发行时:溢价部分相当于债券票面额之外增加的本金,你在脑海里把这部分单拎出来,发债企业每期多付的利息(就是票面利率计算出来实际付出去的现金流大于实际利率下应付利息的那部分现金流),除了票面利息外,多出来的部分实际上是归还了这溢价本金的一部分及其按实际利率计算产生利息。

那么让我们再念一遍,摊余成本就是本金——那么本金减少了,所以溢价发行时摊余成本不就减少了嘛?摊余成本减少额不就是【现金流出-实际利率下应付的利息=票面金额*票面利率-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嘛?一期一期减到最后摊余成本就跟票面金额一样了,意味着多出来的溢价本金摊销完了。

折价发行时:折价部分相当于债券票面额基础上减掉的本金,同样地,由于发债企业每期少付利息,这部分现金流就会滚到本金上(杨白劳欠黄世仁的利滚利啊),成为下一期期初的摊余成本,也就是说摊余成本在每期增加,增加到最后一期就等于票面金额了。

那摊余成本增加额不就是【实际利率下应付的利息-现金流出=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金额】嘛?
记忆技巧:计算的时候不要去管票面金额和票面利率,票面金额和票面利率只确定每一期的现金的实际流出金额,在这个基础上,相比实际利率下应付利息,多流出了现金就减少下期期初本金(摊余成本),少流出了现金就增加下期期初本金(摊余成本)。

因此也就能理解对余摊余成本的调整的分录处理,为什么是借或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说白了,绕就绕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弯上。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 实际利润收入--现金流入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 实际利息支出--现金支出
我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通常理解为账面价值,这也是张志凤(会计第一人)说过的话。

下面是一个举例,比较通俗易懂,希望对你有帮助。

拿“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

那么借了多少钱呢?就是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

从字面来看比较难理解,但“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

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即账面余额清为0.
在以后每期计算利息时,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比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这样计算得到的就是投资者真正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权责发生制)。

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比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收付实现制)。

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表示还有25元利息并没有当期收回来,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

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继续作为本金收取利息,也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这个就是专业术语“摊余成
本”Amortization的实质。

涉及到摊余成本的还有
“融资租赁、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发行债券、分期销售等”,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就可以了。

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也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

“分期销售”也相当于借钱给对方;比如“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也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