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锭金练法探析
伍柳仙宗及其传承功法、口诀,与上品丹法之探讨
伍柳仙宗及其传承功法、口诀,与上品丹法之探讨探索道家养生、中医养生、生命科技作者:中黄先生伍冲虚、柳华阳二真人所合着之伍柳仙宗,近代人无不推崇之。
其四部经书,确实发千古之未言,泄往圣之未传,如五龙捧圣、阳光三现止火、漏尽通先成等。
然其经虽已省去多数譬喻象言,未得真传口诀,仍是难以窥其堂奥。
尤其近代好道之士大肆宣扬无为顿法,视伍柳之法为有为渐法、中下乘之说甚嚣尘上,笔者虽长年耳闻众说,却也未实际用心研究伍柳二真与其经书之秘,原因不外乎:法需真传,读之方能登堂入室,以口诀印证经典之真伪。
或许也是吾长期好道使然,虽然访道历程坎坷艰辛如古,但仍不退坚定向道之心;期间虽也得遇多位老师传承指导,无奈功德不够,因缘未足,道行仍浅,于是真法不全,尚有遗珠之憾,未能得闻全诀。
于是乎发心诚求,至心焚香朝夕跪拜,祈求上界高真怜悯后学道心至诚,早日天赐法缘,期望能遇真师或真法降临,让后学能再无疑惑精修大道,早日道成,届时代天宣化,济世救人,拉拔仙才,救苦度厄,自在逍遥游戏人间,岂非人天共乐乎?一次偶然的因缘,伍柳门人自外地与笔者联系上,藉由普通之书信传递与谈道,真是造化!吾竟无意发现伍柳传承之门内秘传。
自始方才相信,真有天授,不假师传,恰恰补足了吾缺少之其中一层口诀。
当下除了感动莫名,也诚惶诚恐,想不到人心一念,真可恪天,正心诚意,自有安排。
于是笔者拜谢伍柳二真此段间接因缘之天然造化,再次发心,愿将往年所闻所学与所证,稍事整理、融合古圣真传一语双关密意,兹将火侯、炉鼎与药物等口诀,约略书于此文,以助后来仙才真种破疑显觉,去旁就正,以真知正见寻师访道,自然不再被盲师所惑。
道程可行,方能真进步,不再有皓首穷经,虚耗光阴之憾也。
读者须知,真经火侯不在纸上,笔者早年即已阅过伍柳仙宗,仅能了解其大概,其中得闻真传,再次阅读,只是以吾已知之口诀来印证圣言,然未知的仍是未知,纵使细心研读百遍,不遇真师,切莫强猜。
否则天下学子看书读经即能了生脱死,证圣成真,那么世界早成极乐,神仙满地,无复有五浊恶世与世界末日之说矣。
站桩问题集
有博友问:“您好,陈先生。
我是一名国学爱好者,虽然启蒙晚了些,是从08年开始断断续续开始学习的。
今年偶然读到您的博客,心中有个疑问,特向您请教:我两岁因祸致右下肢截肢,现在很想打坐站桩修身养性,不知我这六根不全之人适合可否?答复为盼,打扰了,深深致谢。
”我答曰:“可以,肢体虽残,气脉能通,大道依然能修。
古今都有这样的人。
站桩里的金鸡独立式,是王重阳弟子王处一的方法,他经常单腿独立以炼内功,功夫极其深,人称‘铁脚仙’。
六根不全而佛性全,肉体有损伤而法身无损伤。
勉之。
”博友来信云:“我在网上搜索站桩的文章才知道太极拳也是丹道的一种,然后?又在网上搜索丹道的文章,有缘看到了您的博客,很受启发,希望我站桩筑基后,能进入丹道修炼。
请教个问题:我以前站桩自发动很厉害,最近10天开始静下来了,连小动都没有了。
?以前站桩是不想站,现在可以站1小时以上。
我不知道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加入静坐。
上午站桩,下午或晚上静坐?。
”我答曰:气脉通了,站桩就不动了。
可以继续站下去,因为,“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站桩也能入静定,还能强骨。
先站一站,站的周身都通了,再谈静坐。
站桩中也能体验很多气脉、身心的奥妙之理。
站到“抱元守一”时,看看。
站到“肌肉若一”时,看看。
站到“浑然忘我”时,看看,站到“物我同化”,人如在太虚时,看看。
体验体验。
博友问大成拳站桩之道。
我答曰:大成拳桩法对修炼丹道有益,是筑基功,多站桩,能化去意念导引引起的相火、燥火。
这是个秘密。
一定要放松,则通过督脉的燥火自然下降,就会引火归元。
有博友问:陈老师,意拳的桩功有的人很推崇,有的人反对,说意拳的桩功把手提的太高了,会得心脑血管病,您怎么看,是否从气脉能看出来呢我答曰:形会影响神,手抬高,会影响心脏。
但不是最主要的。
因为,只要进入站桩的气脉境界,这都不是问题。
很多人站桩多年,既未体验过站桩的气脉变化,也未能静心守一。
所以才会有那些争论。
未得真髓也,得真髓者不说那些话。
健身秘诀:十六锭金
健身秘诀:十六锭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原文如下:“学道家、密宗的,有个“十六锭金”,很重要,你们听一听懂了,好好炼,对身体特别好。
方法是站立姿势,随便你马步也好,姿势一摆,“一吸便提”,鼻子一吸,下面就提上去,上面压下来,上下两个气接上,“气气归脐”,归到肚脐;“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来,“水火相见”,这叫“十六锭金”。
当年求这十六个字,那还得了啊!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啊!这有名的“十六锭金”,十两黄金一个字,就是那么珍贵,现在我都随便送给你们了。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台湾老古文化出版社,第412页一秤金诀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不拘行往坐卧,舌搅华池,抵上腭,候津生时,漱而咽下,有声。
(人一身之水皆咸,惟舌下华池之水甘淡。
又曰:“咽下声,百脉自调匀。
”) 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目力同津送至脐下丹田,略存一存,谓之一吸。
随将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目力从尾闾提起上脊双关,透玉枕,入泥丸(脑宫),谓之一呼。
周而复始,久行精神强旺,百病不生。
【清】汪昂《勿药元诠》右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锭金”,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
无分于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务,在士商不妨本业,只于二六时中,略得空闲,及行住坐卧,意一到处,便可行之。
口中先须漱及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
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
一呼一吸谓之一息,炁既上升,随又似前汩然有声咽下,鼻吸清炁,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轻轻提上,与脐相接而上,所谓“气气归脐,寿与天齐”矣。
凡咽下,口中有液愈妙,无液亦要汩然有声咽之。
如是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七九、或十二、或二十四口,要行即行,要止即止。
金丹妙诀十六字功
于这种真 息之息 的调 息要妙 , 古圣有诗说 道: 调息 须真息 , 心不用心 。 行 、住 、坐 、卧 、 口鼻之息 ,宜要 “ 知 巍 巍常不动 , 刻产真金 。 顷 ”这是 说调息 之时 ,既要让 心神随着 息的往来 调 。不 调 ,不能 见真 息。其 法在于 而往来 , 又要 自然 而不着 意。只有这样 , 能使炉火 纯青而 出真 金 ( ) 凝神人 气穴 , 守气穴 , 才 精 。 心 意随往来 。
6 气功 } 道 丹
要 为割 断种种外来 干扰 因素而 设 。可是 ,如 果种种外来 的干扰 因素被克 升 常 降 ” ,意 即 合 乎 任 督 两 脉 升
服后 ,如何制服其心 ,使心 神不致散乱 无依而修成 正果 ,也是修炼 者面 降往 来 的 “ 天 ” 之道 。对 此 济 周
临或 必须解决 的一个 重要 问题 。
有关 “ 息绵 绵 ”的要 妙 , 上述 之 外 , 存于 “ 调 除 还 后升 前 降 ” 常 、“
童颜 。 ’ ”
Ⅱ 辑: 编 迟昊目
1 4
…
-, 一
一
~
二 0 0 2 1 1 三l 0
l
先说 “ 气穴 ” 。济 阳子认为 ,“ 气穴 ”的确切位 置处 在 “ 腰前 、脐 后 , 降 。 ”
其 中稍下 ,有一 虚无 圈子是 也 ,名 目太 极” 。是为 吾人受生之 初 ,所 结而 成之 “ ” 缕 。有人认 为 ,此 “ 气穴 ”就是 下丹 田的异名 。 四 、 心 思 相 依 “ 心”就是神 , 是本性;“ 就 息”
如 本性 和 气穴真气时 刻相守 , 刻 一
有关 “ 凝神人 气” 的具体功 法 , 阳子这样 交待道:“ 济 吾心 止于此 ( 气 也 不 可 分 开 。 由于 这 种 “ 息 相 心 穴) ,而 内观之 。即将 向来所凝之 神 ,尽 归入此穴之 中 ,似 猫捕 鼠,如龙 依 ” 大有 “ , 凝神入 气”的 味道 , 所 养 珠 ,真气 自然 内运 ,暖热阳生 。夫吾人 自剪落脐带 之后 ,此穴 中之 真 以 济 阳子 说 :“ 见此息 ( 穴真 要 气
《修龄要旨》十六段锦五脏病候导引法探析
武术研究2021年11月第6卷 第11期《修龄要旨》十六段锦五脏病候导引法探析杨 亘 胡礼贤 周嘉仪 余忠舜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摘 要:《修龄要旨》是中国古代健身气功学代表作,其中的十六段锦将呼吸吐纳与肢体动作有机结合,为养生调摄、防病治病提供了有效方法。
文章首次通过对十六段锦五脏病候导引法进行研究,明确具体操作方法,阐述了其导引法应用于肝、心、脾、肺、肾的作用原理,为五脏病候的预防、治疗、养生保健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方法。
关键词:导引法 十六段锦 五脏病候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1)11—0122—03十六段锦为元末明初著名养生家冷谦所编创,收入于其所著的《修龄要旨》一书中。
其功用广泛,涵盖了脏腑、经络、四肢等多方面内容,注重调气和血、脏腑相合、固正防邪,防止机体被邪风侵入,[1]以达到祛病强身、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之效,是如今重要的养生文化遗产。
1 十六段锦的历史源流导引萌芽于远古时期,形成于先秦时期,完善于隋唐时期,在宋金元时期全面汇总和继承,到明清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侧重其养生祛病的实际用途。
[2]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明清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相对较快,对医药的需求增加,养生观念不断深化,许多医家和学者致力于中医文献的整理和修订,加强了中医理论的阐述,进一步注重医学实践。
加上此时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图文并茂的中医导引书籍大量出现,使导引更加流行和普及,涌现了一大批导引养生家,[3]十六段锦也产生于明清时期。
十六段锦的产生与明清时期八段锦的广泛传播联系紧密,养生家冷谦善于行导引养生术,提倡养生要顺应四季变化、结合呼吸吐纳,他在习练八段锦之余,一边结合自身医学实践,一边按照锻炼的需求对八段锦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以钟离八段锦和十二段锦为基础,参合其他导引法之所长创编而成十六段锦,收入于其所著的《修龄要旨》中。
[4]2 十六段锦与五脏的联系脏腑养生在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5]《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十六锭金”(提肛缩肾功)
“十六锭金”(提肛缩肾功)中炁子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十六个字很重要,古人称之为“十六锭金”,方法是站立姿势,随便你马步也好,姿势一摆,“一吸便提”,鼻子一吸,会阴就提上去,“息息归脐”,上下两个气接上,归到肚脐;“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来,“水火相见”,这就叫“十六锭金”。
有人说他求这十六个字时,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才得到的,无非是希望大家要好好学练。
中炁子注:此功的主要作用是练会阴、练中脉的,如同武火小周天一样。
而这里面的问题是“一提便咽”常常只能是干咽,实际咽的还是一口气。
因此,笔者在体证实践中,作了如下变动,称之为:新的“十六锭金”一吸就提,一提到顶,一呼就降,降至海底姿势不拘,行站坐卧均可练习,但不要太急,要缓慢进行,并记住最后要意守下丹田收功。
“一吸就提”,鼻子一吸气,会阴同时上提,即收缩肛门如忍大便状,小腹鼓起。
“一提到顶”,即一提就到达了头顶百会穴,你同时会感到百会有动静(进气感)。
“一呼就降,降至海底”,一呼气就从百会往下降,降到哪里呢?降到海底,就是会阴穴,同时肛门放松。
这就是此功的一个全过程,不急不躁,似有非有,缓慢进行,其他细节可以忽略,就记住:“一提缩肛上头顶,一松下落到海底”就行了。
此功的主要作用:1、主练海底功能:因为海底这个区域属于下丹田的范畴,下丹田的虚弱,会引发很多疾病。
凡是收缩肛门感觉无力者,身体状态一般都不是很好,当他坚持习练此功十天半月后,健康状态立刻就会有提升,久练此功受益无穷。
2、主练“中脉”:所谓的“中脉”,从整体观念上说,点一穴通全身,无所谓这脉那脉。
但中脉的说法确实迷惑着很多人,因此,这个“一提缩肛上头顶,一松下落到海底”的提肛缩肾功,就是所谓“打通中脉、强化脉轮”的最简便法门。
3、强化生理周天:早在20多年前,笔者就在“周天论”一文中(百度可搜),戳破了所谓“打通周天”的那层窗户纸。
健康人的经络先天都是通的,何来后天打通?此谓“生理周天本自通”。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_儒佛道气功养生十六字诀之三
功诀破译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儒佛道气功养生十六字诀之三310028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翁士勋教授/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0。
这道家十六字锭金产生于宋元期间,最早见于明朝初期冷谦5修龄要指#长生一十六字诀6。
从东汉末道家的产生到这十六字锭金的出现,其间一千余年。
道教徒继承道家的/守一0养生理论和方法加以充实和发展,构筑了道家自己的养生理论。
其主要的便是/胎息0说。
道家从产生开始就把儒佛一些修炼的方法融合在自己的修持方法中,通过精气神的论述,用自己的宗教宗旨,加上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进行包装修饰,一些叙述多用隐语,善作比喻,什么玄机奥语,更显得神秘。
经过几百年的奋斗,道家的十六字锭金终于勇敢地以非常精炼、明白的语言,摒弃了道家养生理论中的宗教神秘色彩,加以归纳概括,而显露出其原始简易质朴的本来面目,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对道家十六字锭金有两种带有代表性的解说。
托尹真人之名,说此/乃仙家保命十六字诀,以其珍贵,故名十六锭金。
是言一吸一呼,通任督二脉而归于脐也0。
讲究气贯丹田的作用。
5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第二篇6以内丹术理论对此解释说:/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
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
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背骨,直至顶门。
,,泥丸既通,则咽入任脉之上半截而纳于脐。
便咽之咽,非咽精,亦非咽气。
气从顶门落下喉间,略一纳便归脐矣。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呼一吸之谓息。
呼吸皆归于脐,阴阳固济,所谓水火相见也。
,,归脐,则归丹田矣。
未生时胎息于此,仙家炼丹亦于此,实为气之橐龠,一身之太极也。
任督脉通,水火交脐,每一呼吸,周身灌输,病何自而生哉0。
明朝养生家冷谦在5修龄要指6中对此的解说有不同,很实在,称此十六字锭金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0,/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0。
他指出这个妙诀比较实用,随处可行,人人可练,/久久行之,却病延年0。
十六金锭
1-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道家十六字锭金产生于宋元期间,最早见于明朝初期冷谦《修龄要指.长生一十六字诀》。
从东汉末道家的产生到这十六字锭金的出现,其间一千余年。
道教徒继承道家的“守一”养生理论和方法加以充实和发展,构筑了道家自己的养生理论。
其主要的便是“胎息”说。
道家从产生开始就把儒佛一些修炼的方法融合在自己的修持方法中,通过精气神的论述,用自己的宗教宗旨,加上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进行包装修饰,一些叙述多用隐语,善作比喻,什么玄机奥语,更显得神秘。
经过几百年的奋斗,道家的十六字锭金终于勇敢地以非常精炼、明白的语言,摒弃了道家养生理论中的宗教神秘色彩,加以归纳概括,而显露出其原始简易质朴的本来面目,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对道家十六字锭金有两种带有代表性的解说。
托尹真人之名,说此“乃仙家保命十六字诀,以其珍贵,故名十六锭金。
是言一吸一呼,通任督二脉而归于脐也”。
讲究气贯丹田的作用。
《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第二篇》以内丹术理论对此解释说:“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
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
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背骨,直至顶门。
……泥丸既通,则咽入任脉之上半截而纳于脐。
便咽之咽,非咽精,亦非咽气。
气从顶门落下喉间,略一纳便归脐矣。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呼一吸之谓息。
呼吸皆归于脐,阴阳固济,所谓水火相见也。
……归脐,则归丹田矣。
未生时胎息于此,仙家炼丹亦于此,实为气之橐龠,一身之太极也。
任督脉通,水火交脐,每一呼吸,周身灌输,病何自而生哉”。
明朝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指》中对此的解说有不同,很实在,称此十六字锭金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
他指出这个妙诀比较实用,随处可行,人人可练,“久久行之,却病延年”。
并通俗地介绍了修炼方法。
今录于下:“口中先须漱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连咽下,汩然有声。
万古丹经浮黎鼻祖金华秘诀(全)
万古丹经浮黎鼻祖金华秘诀(全)广成子著仙翁葛玄注【紫阳张伯端序】慨自天地未判,日月未明,阴阳未立,五行未分,混沌恍惚,杳冥絪缊,内有灵光,隐藏真精。
一生壬癸,二旺丙丁,丙丁火发,照耀玄冥,产出庚黄,铸作金庭,金庭异室,戊己真形。
故古先大圣,知大块中有物,矿土中藏铅.铅中产银,银变成金,金中产砂,砂中生汞,汞吐三华,名曰黄芽,乃天地造化之根源,阴阳日月之精华,皆本于此。
圣人知此消息,先用水以盗其气,次用火以炼其形,水火交炼,以育其神,始得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人得服饵,改形而仙。
夫白金隐于黑铅之中,阴胜阳微,必假圣灰池,腾尽阴癸,而见壬水真形,即煅以阴阳池鼎,投红入黑,方变为金,内黄外赤,五彩鲜明;铸作神室,形滞于形,滋以金水,同类相亲,金水吸受,真汞乃生。
故铅一变而为壬水,二变而为丙火,三变而为龙汞,四变而为真金,五变而为戊己土,太极两仪,四象五行,莫不由之,莫不本之。
采其灵根,制为神室,神室者,藏神之宅也,乃神气出入飞伏之所,其中窍妙,有阖有辟,呼之则神应而来,吸之则神随而住,日复一日,渐渐凝结,内有胞胎,为神之依,外主鄞鄂,为神之护,其来也不疾而速,其住也强而后伏,孰使之然哉?盖因水火之功也。
故古歌云:火者药之父母,药者火之子孙。
水火之功大矣哉!故拟乾坤之槖钥而铸神室,象日月之升沉而运药物,效寒暑之推迁而行水火,夺天地之神气而成金丹,金丹之名,岂虚语哉!盖金乃水中之金也。
铅中之金,有形之金,水中之金,无形之金,以无形之金,合有形之金,神随形住,气逐形灵,同类易施功,非类难为巧,欲作服食仙,宜以同类者。
非特金有二金,而火亦有二火焉。
有有形之火,有无形之火。
有形之火,乃日时所加之火,无形之火,乃木中之火。
无形之金,非无形之火不能升而入;有形之金,非有形之火不能采而出。
此又有无互相制伏之妙。
古仙圣师,秘而未发,而仆独暴露者也。
药自虚无,岂出自空无者哉!盖无本于有,有生于无,有无互用,器用者空,借此空器之灵,藏我虚器之神。
金氏混元功:炼谷化精、将所炼之精
金氏混元功:炼谷化精、将所炼之精一、概述混元功即是简易的“开合功法”。
它在传统开合功的基础上几经提炼、深化而形成。
其练习总的方法共分为二种:一是分解练习,名曰“三大法”。
二是三法的综合性练习,简称“混元功法”。
也就是说,心拳学的混元功既可以分解练习又可以组合练习;它已集中而高度地体现了简易之道的精神实质,并充分地展示了训练时的灵活性与机动性。
三大法的划分,一曰“缩骨法”,二曰“阴阳大法”,三曰“发声”。
如果初学者通过上述“三法”的初步练习,只需在数日内便能正确地掌握“混元功”的基本要领和练功方法。
“混元功法”,它是心拳学体系中的万法之基础,并以此作为制造或一切矛盾的总机关、集中体现出了“浑身无处不矛盾的精神实质”;而这种浑身无处不曲的基本矛盾间架是“整体攻防技击”之必备或所需,否则万法皆非矣。
初学者通过混元运动的训练,方能改变零散的枝节运动并逐步形成为一个高度严密的有机整体形态;它既含盖了颇为独特的实战技击内涵,又蓄藏著致简而高深的养生妙法。
现将基本内涵摘录概括如下:1、总旨浑身无处不矛盾:如“合紧一个蛋、鹅头凤膀、含胸拔背、沈肩坠肘、两臂如抱树,两脚阴阳中、起翅一大遍、常修一阳气、盈之於命中”。
2、内涵实质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如“手与脚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
内三合中以“炼谷化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
3、呼吸在混元运动中,是以身体的吞吐或发声而形成的自然呼吸模式,不必人为去追求“呼”与“吸”的训练行为。
4、混元与技击混元形态结构,是一种特殊的整体技击的基本间架,也是形成整体劲的主要手段或模式;它不但有利於身形技术训练,更有利於实战技击日趋完善的合理化、科学化,学者之成败就在於对“心拳学”的精神实质认识的程度与深度。
因此,混元运动与实用技击、养生等方面是一个“血肉”相联的重要关系。
5、混元与养生混元功是要求学者做不断的身体的前後“吞吐”练习,从而将其“胸膜、腹膜与及五脏六腑”进行著反复的上提或下放,并达到了自我性按摩的重要目的。
破译十六锭金练法
(破译十六锭金练法)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南公上师防漏丹的十六锭金学道家、密宗的,有个“十六锭金”很重要,你们听一听懂了,好好练,对身体特别好。
方法是站立姿势,随便你马步也好,姿势一摆,“一吸便提”,鼻子一吸,下面就提上去,上面压下来,上下两个气接上,“气气归脐”,归到肚脐;“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来,“水火相见”,这叫“十六锭金”。
当年求这十六个字,那还了得,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
这有名的“十六锭金”,十两黄金一个字,就是那么珍贵,现在我就随便送给你们了。
选自《答问青壮年参禅者》有“十六锭金功”,其法诀谓“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此种功法至简至妙,字字如金,故丹家谓之“十六锭金”。
具体应用之时可据不同目的变化其行功要领,在丹道修炼关键步骤行功时派上用场,皆有奇效。
此术作筑基功修炼时,可保持站桩之姿式,两脚趾抓地,关键法诀是吸气时由会阴穴向上提缩,似气由会阴吸入一般挤到肚脐间,前收生殖器,后缩肛门,如忍大小便状。
随之将口中津液汩汩咽之,送入肚脐间,将前所吸之气以肚脐为中心下提上压,闭息持气半分钟,必要时可配合双手握拳敲击后腰和前腹的动作,将气震通骨髓。
然后全身放松,恢复腹式呼吸。
如此反复练习,平常小便时亦提肛、咬紧牙关保持此姿式至小便结束。
其法诀有紧张用力者,有轻提轻咽者,有连续做功者,有中间停顿者,皆可随机妙用。
……………………(选自《丹道法诀十二讲》胡孚琛)仙家相传之“十六锭金”,其诀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此功有吸气,提肛缩肾,意注脐下,咽气几个动作,然单修双修皆可用,辟谷胎息俱有效,采药炼气运河车,因目的不同火候有异,变化万千,丹家视为鸿宝,故字字为金。
世人知此诀者多,然明白其中奥秘者却百无一见,吾今揭出,此亦丹家真传。
(摘录自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之《辟谷胎息第七讲》回春奇诀(破译十六锭金练法)“回春仙诀”为什么能够迅速的产生神奇效果?虽然,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必须得法,若未得奇法而又想获得奇效,可能吗?而“回春仙诀”乃道家核心奇法之首,堪称“秘中之秘,奇中之奇”,它是历代祖师用来开启人体能量宝藏的金钥匙,修此“仙诀”可快速触动人体关窍,激发潜能,可使人迅速由弱变强,更能快速充实人体三宝(精气神),并可逐步达到: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等发生脱胎换骨般的奇迹变化。
身体恢复秘籍之养生桩
身体恢复秘籍之养生桩下面引用武国忠一段文字:·“我从小练习中国传统武术,练的是大成拳。
这个拳没有什么招数和套路,就是‘两手往胸前一抱,静静地站着’。
这个动作在武术里叫做‘站桩’,我把这个源自武术的方法运用到养生治病上,称之为‘抱住健康’养生法。
至今为止,我发现,这个集养生、中医、武术于一体的保健方法,居然是目前所有锻炼身心的方法中最简捷,而且见效最快的一种。
大成拳的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在七八岁的时候,身体极度虚弱,得了顽固性哮喘,这种病在当时是没有什么好办法治的,万般无奈时,著名的形意拳大师,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美誉的郭云深先生把形意拳中的不传之秘--站桩养生功传授给了他,王芗斋先生就通过练这种养生功来调养身体,不仅病好了,而且身上不知不觉有了很深的功夫。
练‘抱住健康’养生法时无须意守丹田,没必要摈除一切杂念,多想点令人愉悦的事吧,因为,心主喜,微微的喜悦比任何养心的药都好。
这时,我们全身放松,无忧无虑,您看吧,没多久,您就会尝到什么是身体的大欢喜。
”---武国忠《活到天年》武国忠这个养生桩效果是很不错的,其实它是武术里的一个桩功,兼具养生和武术的功能,养生界亦有很多人在习练此桩。
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就在站桩上了,“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百练不如一站。
站桩在武术界是深受重视的,用极度重视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我以前的文章也一直向戒友推荐这个桩功,有不少戒友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这个桩功有一个累人之处,那就是手要架着,感觉像抱一个气球,要不紧不松,太紧球会炸,太松球会掉,就是要找那种不紧不松的感觉。
武国忠的这个桩法当然很好,不过这季我要推荐另外一个养生桩,效果也是非常之好,就是子午养生桩,大家看下面这段文字:·子午门内养功站桩:两小臂抬于腰间,与上臂成90度,两小臂平行,左腿向左横跨一步与肩同宽,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头正身直,百会、会阴成一直线,下颌微收舌顶上腭,嘴唇微闭,全身放松,意守丹田,逆腹式呼吸,逐步达到呼吸细长、均匀,站桩时间,根据年龄与身体状况而定,由短而长,争取每次达到30分钟以上。
内家武学的法门下
内家武学的法门下说起内家拳,不能不提四大门派,分别是昆仑、青城、武当、峨眉。
昆仑失传,部分内容归入四大门派。
武当有很多流派,比如松溪派、淮河派、神剑派、龙门派、功家南派,玄武派、北派太极门。
武当内家高寿的也多,如王理阳,龙门第22代,寿至132岁;唐崇亮,号侠光道人,寿达1l3岁;朱诚德道长90高龄时,仍健步似飞,耳聪目明。
(一)武当内家拳:大约在明代中期,武当拳分为四支:第一支:留在本山,留在武当山的一支也未失传,至今武当道士仍然保持着练武传统。
如玄武派游玄德,三丰派钟云龙,全真派朱诚德。
刘理航享年98岁,李诚玉享年94岁,甘淡然享年108岁,还有吕紫剑一百多岁了还健在。
近代武当本山有严嘉康、郭高一、徐本善、李昊天、培元尘、朱诚德、吕明道、游玄德等道长继承了武当派秘传武术。
比如武当嫡传的裴锡荣擅长五雷内丹功,可隔空一米以“五雷掌”遥控水中木板,夜间转掌指端放白毫等。
还能书符治疗牙痛等病。
据说当年神枪李书文的内功非常深厚,离地三尺虚按,就能尘土四散。
第二支由张松溪南传至四川。
清代初期,武当拳曾在宁波一带流传,出现了张松溪、叶近泉、单思南、王征南等高手。
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就是王征南的弟子。
先是张松溪传四明叶近泉,再传吴昆山、周云山。
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昆山传李天目,徐岱宗、余促波、吴七卿、吴七朗、陈茂宏。
周云山传芦绍岐,贞石传董扶兴、夏枝溪。
单思南传王征南,再传甘凤池。
此派称为宁波四明内家拳,又有南太极之称。
现在尚有夏氏一枝和林国华等传人。
后来繁衍成江南金蟾派、北派陕西派,河南陈家沟悟修派等,实际上甘风池之后,就传有金蟾派一系,甘淡然一系,南太极一系,四明松溪一系。
其中金蟾派这一支南派传人为数不多,既有松溪派的东西又有太极拳套,传承同甘淡然一系没有关系,由于某种原因,此派的传人现在还在隐修,不公开,修炼丹武混一的修道合真之法。
其中的空明掌要结合符咒修炼。
清末年,张松溪第九世孙张午亭护镖到顺庆(今南充),结识了集四川峨眉八门武功(僧、岳、杜、赵、洪、智、慧、化)于一身的陈晓东。
怎么修“十六锭金”
怎么修“十六锭金”作者:萧志才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2年第3期“十六锭金”是中国道家内丹学基本功法。
现在流传有三个版本,但内容文字略有不同。
为便于大家传授学习研究。
现摘录如下:《赤风髓》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养生秘录》曰:“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
”《脉望》曰:“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呼便咽,水火相见。
”平时通常流通是《赤风髓》版本:“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一个版本,共十六个字,脉络比较明显,共分二步操作。
第一步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这八个字主旨是提肛与行气。
双手向上挥动,同步吸气“提肛”,吸气进气流程是归脐(即人体下丹田);第二步操作“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双手挥动,同步吸气“提肛”。
这个“咽”字各有解读,鄙人亮出本门派破释为“叩齿咽津”。
非咽精,非咽气。
是舌触齿根捣海。
津液满口吞下,“水火相见”,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十六锭金”丹家视为“保命诀”。
十六个字珍贵价值赛金。
丹道各门派只在内部能将操作要旨,机理功效向入室弟子传授。
在市面上看,“十六锭金”口诀十六个字知道人较多,但真能熟练地明白操作要旨,以及机理功效全面性,还是不得其门者是多数,仍是一派玄海茫茫。
《黄帝内经》讲:“得其不教,是谓失道。
”1.“十六锭金”第一部分八个字:“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一吸便提”四个字比较明白,就是“吸气”同步“提肛”。
关键是“气气归脐”,特别是“归脐”二字有一定玄妙。
“归”字,是讲回归,“一吸”之气要归到何处?明白地讲气要回归到“脐”。
“脐”就是平时讲的人体“肚脐眼”,“肚脐眼”中医称为“神阙穴”。
这个“肚脐眼”有其深邃的玄机。
母亲十月怀胎,胎儿在娘肚里靠脐带随母呼吸而呼吸,所以能活命。
胎儿出生以后剪断脐带,出生孩儿就靠肺呼吸空气而生活。
《杂病源命犀烛》讲:“父母生人受气之初,而得天地灵气,剪断脐带,一点落根元也。
金华直指女丹功法
金华直指-女功正法总论男儿二八精通,精盈则洩,女子二七经行,经满则溢,人欲无洩无溢,必须知风知火,火即元神,风即真息,神息相依,由观而得,法从目中玄窍视入气穴之内,炁裹神凝,都由意摄,天然风火,交无运休,易精易气,易气益神,神圆形化,身外有身。
诀云,但能神息常相顾,换尽形骸玉液流。
只因久视长生窟,炼出阳神现顶门,要知万物生皆死,须悟元神死复生。
能以心神居气内,婴儿安养定功成,人能本此修为,何患内丹无就。
法以冲任督脉,运在外中内关,惟是女修略异,功始上关乳溪,继在中关脐内,终归下关子宫,复将中下化为一穴,男子炼精,名曰太阳炼气,女子炼血,名曰太阴炼形。
火风之秘,候宜文武,武在中间,文用始终,周天运行,不离观止,一日之内,十二时中,意之所到,皆可为也。
先天之气,后天之气,能得之者,日常是【似】醉。
世俗女子,习染太深,贪食荤腥,易生欲念,见人婚嫁,中怀自怨,春感秋伤,致生怯病,食多生冷,更增经滞,复遭诱惑,身名俱败,报恨终天,人当鉴此,莫造孽缘,忍者自安,悔者自乐,意似捧盈,心如止水,时效金人,缄口藏舌,动静云为,保贞全节,打破情关,跳出欲海,身中天癸,养命之源,急求功法,炼化成真,功积人间,神归天上,汝等修士,各自勉旃第一节、识基洁心。
若要识基,先须洁心,一尘不染,万象勿迷,心空欲净,自然定静,如镜之明,如水之澄,心既洁矣,即求识基,女原坤体,阴背阳腹,乳房外窍,乳溪内穴,第六重楼,六分半处,与十重楼外阙相对,坐先跨鹤,腿膝交叠,紧闭下关(泉扉),得固元气,运动上关,(乳溪)下免洩漏,中关脐内,一寸三分。
欲无五漏,须守三关,耳常内听,目常内视,口闭不言,气纳乳溪,神凝金室,性定觉海,意注丹宫。
归一惟观,金母观心,老子观窍,二六时中,观其未发,七情无有,五蕴原空,心常自在,活泼泼地,若吾吕师,道源玉清,凝神气穴,注下丹田,意由目中,引入气穴,先天气来,后天气入,刻刻存之。
女以乳溪为上丹穴,脐后肾前,即为中关,牝户下关,子宫大鼎,亦由目中引入乳溪,脐内子宫,一脉相通,先天种子,命之本源。
怎么修“十六锭金”
怎么修“十六锭金”作者:萧志才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2年第03期“十六锭金”是中国道家内丹学基本功法。
现在流传有三个版本,但内容文字略有不同。
为便于大家传授学习研究。
现摘录如下:《赤风髓》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养生秘录》曰:“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
”《脉望》曰:“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呼便咽,水火相见。
”平时通常流通是《赤风髓》版本:“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一个版本,共十六个字,脉络比较明显,共分二步操作。
第一步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这八个字主旨是提肛与行气。
双手向上挥动,同步吸气“提肛”,吸气进气流程是归脐(即人体下丹田);第二步操作“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双手挥动,同步吸气“提肛”。
这个“咽”字各有解读,鄙人亮出本门派破释为“叩齿咽津”。
非咽精,非咽气。
是舌触齿根捣海。
津液满口吞下,“水火相见”,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十六锭金”丹家视为“保命诀”。
十六个字珍贵价值赛金。
丹道各门派只在内部能将操作要旨,机理功效向入室弟子传授。
在市面上看,“十六锭金”口诀十六个字知道人较多,但真能熟练地明白操作要旨,以及机理功效全面性,还是不得其门者是多数,仍是一派玄海茫茫。
《黄帝内经》讲:“得其不教,是谓失道。
”1.“十六锭金”第一部分八个字:“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一吸便提”四个字比较明白,就是“吸气”同步“提肛”。
关键是“气气归脐”,特别是“归脐”二字有一定玄妙。
“归”字,是讲回归,“一吸”之气要归到何处?明白地讲气要回归到“脐”。
“脐”就是平时讲的人体“肚脐眼”,“肚脐眼”中医称为“神阙穴”。
这个“肚脐眼”有其深邃的玄机。
母亲十月怀胎,胎儿在娘肚里靠脐带随母呼吸而呼吸,所以能活命。
胎儿出生以后剪断脐带,出生孩儿就靠肺呼吸空气而生活。
《杂病源命犀烛》讲:“父母生人受气之初,而得天地灵气,剪断脐带,一点落根元也。
”人自脐带剪断以后,埋藏在人体中任督两脉即停止工作,自此以后,人体中一条内气通道即堵塞不通。
补益亏损防治漏泄(五)
( 是 加 了 到 定 龄 停 增 这 不 避 五) 增 少 。 一 高 就 止 加, 是 可 免
的客观规 律 。因此 ,老 年人一 要继 续开 源 , 行锻 炼 , 进 饮 食补 养 ,心 息相 依 ,休 养 调整 。二 要提 早节 流 ,防
一
( 待续)
编辑:迟 吴Ⅱ
I
法如 下 :
南北 朝养 生家 陶弘景 在 养性延 命录 中说 :“ 精
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 ,骨枯 则死矣。 又说 : 精竭命衰 , ” “ 百病萌生 , 故不终其寿。 ”
唐 代医 药家孙 思邈在 备 急千 金方 中说 :“ 凡精 少 则病 ,精尽 则 死 ,不可 不思 ,不 可 不慎 。 ”
止漏 失元 精 、元 气 。
我国历史悠久 , 文化蕴藏丰富 ( 包括性文化) 道、 ,
佛 、儒 、医 、武 历代流 传下很 多补养精 气 、防止 泄漏 、
。
;保证健 康 的好功 法 , 世俗对 性文 化的误 解 、 但 鄙视 、 封 建思 想作 祟 ,所以 许 多好功 法 失传 了 。现 将所 知较 好
开 源节 流 ,防 止漏 失 真精
人生三宝精 、气、神,得之者生 ,失之者死。神
是 主 宰 ,气是动 力 ,精是 基 础 。实际精 气神是 生命 三 大要素 , 相 为用 。性命 双修 , 者 神也 , 脑也 ;精 互 性 心 气者命 也 ,即 法身也 。没 有 了精 气 ,神 与心也 就没 有
亦 可延年 。行之一 年 ,永绝 感 冒 、痞积 、逆滞 ,不生 痈 、疽 、疮 毒 ,耳聪 目明 ,心 力强 记 ,宿疾 俱瘳 ,长 生 可望 。如 亲房事 ( 交 ) 性 ,欲泄 未泄 之时 ,亦 能以此 提 呼咽 吸 ,运 而使 之 归于 元 海 ,把 牢春 讯 ( 精液 ) ,不 放龙飞 ( 精) 泄 ,对 健 康甚 有益 处 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锭金练法探析林书立十六锭金又称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诀,是道家养生的代表性功法。
此十六字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明·冷谦的《修龄要旨》初录此法,并誉它为至简至易之妙诀。
其后《赤凤髓》、《遵生八笺》、《脉望》、《养生秘录》、《医方集解》和《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等均介绍了此法。
今人诸多气功著作,也都推荐了这一功法,可见十六锭金至今仍有广泛影响。
但各家对此法的解说却颇有不同,如有的说,鼻吸清气只送至丹田;有的则说,吸气入丹田后再经督脉而直上头顶囟门处。
又如对提气入督,有的说是配合呼气;有的则说是配合吸气。
本文拟对十六锭金的功法作些探讨。
操作程序结合气功学、生理学、心理学和中医学,进行全面考虑,深入比较分析,操作程序,应该是:①凝神息虑,口中先漱津3~5次,舌搅上下腭后,待满口津生,便把津液吞咽下去,吞时要有响声。
②随即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念送至腹脐丹田之中,在吸气的同时,提缩肛门(如忍大便状),以意念与目力(内视)从会阴处把内气提至腹脐丹田,使上气(清气)和下气(内气)在丹田会合,并略在丹田存一存。
③呼气,结合松肛,与此同时以意念与目力将丹田之气,经会阴入督脉,从尾闾沿脊中线之命门、夹脊、玉枕直透入泥丸,此时呼气尽。
④吞咽口液,此时呼吸暂停,用意念与目力将升至泥丸之内气,连同口津一起送入腹脐丹田之中,并稍在丹田留存一下。
这样,吸、呼、咽即为1次运演程序。
接下去又做吸气动作,再做呼气动作,继做咽津动作。
如此循环往复,一般可连做7次或14次。
练法依据1、十六锭金文字本身所作的说明和提示。
从十六锭金的文字结构看,前两句已指明为吸气时的运演动作,后两句当是说明呼气和呼气后的运演动作。
同为明代的气功著作《脉望》一书,其记载的十六锭金的第三句,便写为“一呼便咽”,也可作为助证,此其一。
十六锭金在句式运用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连用两个“一……便”式,此种句式意在强调两个动作的前后紧相连接。
“一吸便提”,显系指吸气一开始,紧接着便作提气动作,以利于内外气在丹田的交接和糅合;“一提便咽”,显系指呼气后迅速将提升至泥丸的内气,和口津一起咽入腹脐,此其二。
十六锭金在“一吸便提”之后,进一步作了明确提示“气气归脐”。
在吸气的时限内“气气归脐”,当指从上吸入的清气和自下提升的内气,同时在腹脐聚合,此其三。
十六锭金后部分着重指出“水火相见”,这是强调呼气后通过咽津来益水强肾,促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此其四。
2、有传统气功文献作助证。
《修龄要旨》的解说较为准确可靠,以下几点已较明确:①吸气的意念运行路线是到达腹脐;②提气入督时配合呼气;③呼气的意念运行路线是沿着督脉上升而止于头顶泥丸;④呼气之后咽津。
但是,它的记述较为简略,有些地方还说得不大清楚。
如“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
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如忍便状的提肛,究竟是结合吸气,还是结合呼气?因为提肛是收缩性动作,故适宜于配合吸气,而这里的陈述不明确。
二是呼气时的意念运行路线,究竟是从腹脐开始,下经会阴再沿督脉而上,还是从会阴开始,上经腹脐再横穿命门直上夹脊、泥丸?传统周天功的气行路线,都是从腹脐开始,经会阴越尾闾再沿督脉而上,而这里的陈述同样不明确。
清人编订的《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对此作了精当的解说,指出:“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
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
”又指出:“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脊骨,直至顶门。
”如此,上述两个问题便都迎刃而解,而十六锭金的原貌也就较为清楚了。
3、功法设计具有特色,显示了对传统周天功的创新。
十六锭金,就其功法构架看,是属于传统的周天功,但它对周天功有重大的创新,充分显示了自身的特色:①以呼气配合升督。
让内气运通督脉,是周天功的重要修炼阶段,也是三关拦阻、气运难通的阶段。
传统周天功比较强调“火逼金行”,常取“撮、抵、闭、吸”的方法,以强调吸气来促使经气冲关通督。
如果悟性好,持之得当,当获良效。
但由于“进武火”时,心理素质很重要,稍不得法,即易使心态失之平衡,甚至还会走火入魔,产生明显副作用。
十六锭金以呼气配合升督,掌握平稳火候,取其自然功成,这就可以使心态平衡,不会走火入魔。
②以咽津结合降任。
炼丹家向来十分珍视功中产生的唾液,认为是玉泉、神水。
一般丹功只提出,功中如出现口液,要随时用力咽下;而十六锭金则将咽津作为功法构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运演步骤。
这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结合咽津动作可以迅速而有力地把通关后的内气,从泥丸纳入丹田,从而促进并强化任督经脉的运转。
第二,通过咽津动作,可配合天宫造化金精,促使玉液还丹。
《崔公入药镜》说:“练功时先采水中金,借戊己土化火逼金行,上升至泥丸宫,化为甘露玉浆,落于黄庭,尝之甘美,称为饮刀圭。
”《大丹直指》说:内气入顶后,要“紧闭两耳,使肾气不出,并入天宫,造化金精下降,如淋雨相似”。
古人认为真气通关入顶后,能化为金精玉液,而十六锭金的及时运演咽津动作,正可以配合和加强炼丹过程中的这种生理效应。
第三,通过功中有节律的咽津动作,能提高唾液腺的功能。
因为咽津动作通过传入神经,会刺激延脑的吞咽中枢和消化液分泌中枢,从而引起延脑的反射活动,再通过传出神经而对舌体、唾液腺、咽喉、食道等发出冲动,于是便进一步提高了唾液腺的功能。
③强化了对丹田的激惹和鼓荡作用,促使内外气直接在丹田交合。
炼丹家认为腹部丹田是藏精之处,周天功的小周天阶段,主要是炼精化气,使精变为高质量的气,故炼丹田为周天功的核心部分。
十六锭金通过“一吸便提”的独特手段,对丹田进行了很好的刺激与鼓荡,从而提高了炼精化气的效应。
又,古人认为,人之祖气原不自生,必藉神光煦照,气息催化,而后气机才能发动。
所谓气息与先天之气相接,即是后天见先天。
此为结丹之正功。
十六锭金通过上吸清气和下提内气的同步运作,来使内外气在丹田直接交合,便能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
此功强调“一吸便提”,其主要用意亦在乎此。
4、功法设计很好地照顾了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
气功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心理的稳态平衡,这种平衡首先必须有生理平衡作基础。
如果生理上出现平衡失调,诸如呼吸急促、精神亢奋、心烦不安等等,则从根本上破坏了气功态。
十六锭金是着意配合吐纳的功种,从生理学角度说,吸气时伴交感神经兴奋,呼气时伴副交感神经兴奋。
又,引气上升时,易促使神经兴奋(升阳);引气下降时,易引导神经镇静(降阴)。
督脉属阳,传统周天功在运气升督时,不但结合吸气,结合意念力,而且还运用“撮、抵、闭、吸”,这就大大提高了神经的兴奋度,稍不得法,即易使心态失衡。
而十六锭金,则以呼气配合升督,让练功者在副交感神经兴奋、身心松静的基础上,运经气上督脉,这就较好地处理了升督与维持一定神经兴奋度的关系。
任脉属阴,引气下降能诱导神经镇静,用深吸气来配合降任脉,即可保持内气运化所必要的神经兴奋度,又可凭借降阴来控制交感神经的兴奋。
由此看来,十六锭金的运演设计,充分注意到人体身心平衡的需要,起到性命双修的作用。
5、功法设计充分体现中医学阴平阳秘、心肾相交的理论。
口津系水液,属阴,十六锭金把咽津作为功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断把经气循周天运行后产生的口津,通过强化的手段送入丹田,这就滋助了肾阴(元阴)的功能,从而使它与肾阳(元阳)的功能相平衡,让命门之火不会越轨升发,而是与先天真水相融合,进而阴阳互根,产生真元之气。
又,传统医学认为,肾属水,心属火,水宜升腾,火宜下降。
如果心火下交于肾,肾水上承于心,水火既济,则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咽津入丹田,既能引导心火下降,又能助运肾水上升,最后促成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显然十六锭金的运演设计,是体现了中医学阴阳平衡理论。
注意事项1、要培养一心两用的能力。
一心两用,心理学上称为注意力的分配,即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在不同的过程上,或者说,在一个时限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注意中心。
十六锭金在深吸气时,一方面要引清气沿任脉入丹田,同时又要求提肛并提运下部之气。
这就要求在一个时限内,把注意力分配给上下两个气行过程。
刚开始操作时可能不习惯,会有顾此失彼的不协调之感。
但由于这两个气行过程的运演动作并不复杂,且有内在的相关性,因此只要通过一段时日的训练,让两个活动过程之间建立起条件联系,便会较快地达到运演自如的程度,那时只要大脑下达指令,就会自然地运作起来。
2、要养成轻缓柔长的呼吸,要处理好呼吸时限同意念运行的关系。
十六锭金要求轻缓柔长的呼吸,只有这样,才便于完成意念运行和内视运作的路线。
由于在呼气或吸气的时限内,一定要完成功法规定的气行路线,所以要是呼吸还不能明显减缓,那么意念和内视的循经运行就要稍快些;待至呼吸明显减缓,意念和内视的运行才可以随之放慢。
总之,两者要始终保持这种同步关系。
还有,意念、内视配合呼吸运行时,自始至终要保持均匀的速度和力度,不要时快时慢、时轻时重。
十六锭金运行周天,开始只求意通,不求气通,待行之久久,内气自然可通。
故意念的运行,可以稍快,也可以稍慢,应随机掌握。
不过总的来说,能慢就慢一些。
3、要运演好咽津动作。
十六锭金把吸、呼、咽组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内练系统,因此一定要运演好咽津动作,让三者紧密衔接、连贯、沟通。
这里有几点尤其值得注意:①呼气尽时要马上进行咽津动作,不要停顿,还要有意上接泥丸之气,将它和津液一起纳入腹脐。
这样,吸、呼、咽就紧密衔接了。
②咽津时不但要想着它,还要看着它(内视),甚至听着它(内听),慢慢进入丹田。
同时还要稍用力度,并发出较大的响声,这可以强化咽津的生理效应。
③咽津时如没有津液,也要汩汩有声咽之。
《灵宝毕法》曾提出过“虚咽法”,认为如口津不生,可用“虚咽而为法,只于咽气,气中自有水生”。
故虽无唾液,“虚咽”也能产生良好功效,绝不可因没有口津产生,而将吞咽动作略而不做。